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精选11篇)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运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躁动起伏,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使人们的心理冲突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和激烈,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7%陡升至23.4%“。国人的精神卫生已经到了最严峻的时刻。

鉴于这种状况,我建议:

一:由政府部门牵头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更多的群众能自觉的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减轻心理压力或消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这不仅会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而且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是指“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三:媒体设置心理热线类节目,近些年,由于人民对心理健康的愈加关注,于是媒体为适应受众需求,先后开设了一些心理热线类节目,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热线类节目大多不属于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受众与主持人谈心,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由于主持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不是咨询人员,所以这类节目不能代替心理咨询工作,因此,建议政府参与协商,邀请专业人士加入心理热线。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2

1.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因其特定的阶段, 开始步入社会, 心理开始成熟,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其它素质和心理成熟的基础, 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和成长过程, 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 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 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 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 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 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1.2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 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 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 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 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 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 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 使个体把握自我,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 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1.3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受教者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己, 激发受教者的自身潜能, 从而增加其自信心, 使其快速的实现角色上的转换, 对环境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心理基础是大学生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2.1 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都步入成人的行列, 在处理问题是都已成熟化, 但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 生活习惯及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来讲, 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会比较慢, 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阻碍, 就难以保持正常的情绪, 心理上出现较大的落差, 如果不能较好的进行自我调整, 就会产生抑郁心理, 影响学习和生活。

2.2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 不再像高中时代埋头学习的状态, 面对友情和爱情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处理问题能力, 这样才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偏差。在大学里人际关系显得很重要, 同学来自四面八方, 不同的生活习惯, 不同的文化素养, 即使正常的友情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在大学生中部分人会在友情关系处理上出现二个极端, 如有的同学太自我, 以自我为中心, 对别人的要求一惯要求以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同学本身比较内向、软弱, 为了获得友情, 则不惜放弃自己的想法, 甚至尊严, 一味的去迎合对方的口味。这二方面都是交往过程中的障碍, 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则会在一些事情达不到自己理想状态时心里挫败感激增, 人变得偏激, 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3 心理自卑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 进入大学校门就要承担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用, 这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来讲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对于一些农村学生及偏远落后地方的学生来讲则是最沉重的负担, 这样在经济方面学生就会在严重的心理落差, 金钱成为了影响大学生自尊心的主要问题。这种严重的心里落差使部分经济不好的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有抵触心理, 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这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4 求职压力问题

求职是当前大学生面对的严峻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及专业不合理, 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 又无技术上的特长, 所以在就业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在大学生中, 由于其社交范围及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面对就业时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会明显增大,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因家庭的贫困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些指望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家庭环境的学生许多时候无法面对残酷的社会状况, 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最后导致害怕步入社会, 造成心理失衡。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3.1 加强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掌握, 大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 进而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 可以自觉调节控制情绪, 这些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当前, 高校应该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开设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同时还需要科学地安排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的内容,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对于当前大学生的特点, 应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等多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大学因其特定的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初级阶段, 这段时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所以在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片面的追求技能方面的增加, 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需要做为一切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最终出发点来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就做为高校教学的重点, 由于目前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素质还有待改善, 教师中存在大量非心理学专业人员, 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需要对于心理学的工作者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可以通过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 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质量。并且应该考虑到心理健康的时间性, 一定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持续的对师资力量进行教育培训, 甚至从专业机构引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和环境属于学校潜在课程范畴, 它的作用有时比正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还大,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3.4 利用网络这个新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不断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将指导性与服务性有机结合起来。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大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主力军, 其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当前, 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充分实现, 学生工作状态才有保证。由于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 大力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1]傅雪林, 殷恒婵, 郑恒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16 (1) .[1]傅雪林, 殷恒婵, 郑恒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16 (1) .

[2]邵贵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17 (11) .[2]邵贵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17 (11) .

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及建议 篇3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分析

随着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迫使人们进入终生学习时代。大学时期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必须处理好学业、恋爱、人际关系的矛盾,且面临社会进入转型和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高职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高职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

1 现代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有许多特殊的自身问题,如高额学费的负担问题,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恋爱与学业的矛盾问题,以及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具体表现在:第一、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蓝领”,而普通高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即“白领”,从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我们学院生源主要来自甘肃各地县,农村学生比例很高,高职院校的高额学费也给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第二、恐惧心理。现在高职生多属9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离开了家长的呵护进入到大学,所有生活起居全部自己打理,加之自己在家中的中心地位,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困惑、无奈、无助等心理障碍。另外,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来到了陌生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由于方言、气候、生活习惯很难适应,产生恐惧心理。第三、忧虑心理。学习、考试带来的焦虑心理。目前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淘汰制度、弹性学制等制度以及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技能等级考试等给高职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烦躁和不安。第四、困惑心理。大学期间,群体活动和交际水平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部分学生缺乏交际和沟通能力,缺乏洞察力,对事物的认识、分析不够全面。遇事处理能力较差,虚荣、狭隘造成心理困惑、茫然。第五、消极心理。高校的不断扩招,造成高职生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大多数高职生难以找到如意的工作,而我校的就业地区基本为新疆、青海、内蒙的矿山地区,学生怕离家远,嫌工作环境辛苦和劳动强度较大,进而对自己、对未来产生怀疑,逐渐消极悲观、不思进取。

以上是现代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职生避免由于上述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高职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成为我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既具有许多大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又有着一些个性的心理问题。认真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是落实“2009年3月教育部思政司召开了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但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仅为起步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难以适应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笔者结合当前高职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如下可操作性的三点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2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校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性的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面临毕业时压力应对、情绪管理、恋爱等方面的困扰,还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情感取舍、信念确定、价值取向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收到良好效果。

第二,加强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重视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高职生的不良心理,施以耐心教育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环境。着力培养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培养高职生的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信心,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首先学会尊重、信任、以诚相待、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强化教师教书育人和关爱学生的意识,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项目任务实施的教学法进行自我教育,使高职生积极主动采取相应行动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部分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差,与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不够有关。因此,必须把这种项目任务实施的教学法和其它方面的教育相关措施密切配合,并将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逐步使高职生养成自强、自爱、自尊、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及时研究发现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变化,真正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系统工程,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俊峰,万露,孔淑珍,许建辉.技校类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价值工程,2010(23).

[2]赵云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9).

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4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截止2011年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2300余户,提供的就业占42%,上缴的税收占46%。应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产经营形势仍然严峻。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要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做到放水养鱼,持续发展。

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行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二、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要遵循市场规律,抓住时机,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扩大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要推动中小企业联合、兼并,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把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奋斗目标。

三、突出地域特色,促进镁质材料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大石桥市拥有镁质材料企业570多家,其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镁制品行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主导产业,没有特色是我市众多中小型镁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绿色耐材产品为导向,大力发展更长寿、更节能、无污染、功能化的新型绿色耐材。对于推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实行社会化的产权和管理制度,摒弃“小而全”和自我封闭的观念,甘当配角,依附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从而带动整个镁质材料行业的全面提升。

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要落实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加强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5

尊敬的学院领导:

2011级是心理学基地班的第四年,设班以来一直属于师范类专业,为此基地班学生必须在大学四年级花费一个半月时间进行教学实习,而随着基地班的发展,师范类性质与基地班最开始提出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就业方向都完全不符,因此,我们对基地班纳入师范类专业感到困惑和不满。本班是否应该纳入师范类专业值得学校和学院再次商讨。

从自身情况来看,基地班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人数正逐年递减,从第一届的7名到2010级只有一名同学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因此,把全班统一安排到中小学实习是不切实际的,背离了基地班设班的初衷。从与其他高校对比来看,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基地班就不属于师范类;放眼全国,“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属于师范类的也是为数极少。就此,我们对学院提出以下点建议:

1.学院于2个月内针对心理学基地班专业性质召开商讨会议,出席人员须包括副院长或以上级别学院领导、班主任、学生代表,并公开讨论结果。

2.商讨后,向全体基地班学生说明心理学基地班的办学性质、教学内容,修改完善心理学院官方网站人才培养-本科教育上关于心理基地班的内容。3.视商讨结果尽快向学校申请或提议逐步改变心理学基地班专业性质,并公开学校反馈。

尊敬的领导们,任何时候学院都不应该忽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我们希望学生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学院的重视,学院迅速向学校争取更为恰当的安排;我们希望学生和领导都能尽自己所能,为班级的更好发展出一份力;我们希望这些努力,终有一天能让事情有所改变。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篇6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里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我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

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

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被扭曲,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这也应该是不争之论了。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

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有香港脚,小便总撒在身上,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口实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等。

3、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

三、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

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的关心太少所至。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的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植。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小孩。这里的“问题家庭”指的是父母中一方亡故或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婚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小孩,心灵上都受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关心,让其在幼儿园里得到家里本应得到的那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也包括家长在内),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1、王积葵.略论幼儿心理卫生教育.幼儿教育,1999年,第2期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7

1 生猪生产的现况

本县生猪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尤以母猪饲养多、品种好,扬名省内外,是江北仔猪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仔猪远销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常年,全县存养生猪50万头,其中母猪9.5万头,年出栏肥猪82余万头,仔猪78万头。但自2005年以来,本县生猪生产同全国形势一样,生产效益下降,有不少养殖户亏本严重,到2007年春天存养量跌到最低谷。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存养生猪30万头,比常年下降40%,能繁母猪5.8万头,比常年下降39%。生猪存栏量的下降,造成了生猪及猪肉市场短缺。生猪收购价格2007年以来一路攀升,从1月份的9元/kg,到目前达到14元/kg,比去年同期上涨159.2%;仔猪销售价14元/kg,比去年同期上涨180%,猪肉价格达到了22元/kg,同比上涨一倍,对此政府和广大居民的十分关注。

2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生猪存栏量下降和生猪及猪肉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2.1 玉米等饲料原料涨价

目前,玉米价格达到1.64元/kg,比2005年同期上涨41%,这样,使饲养成本剧增,饲养效益下降,影响了生猪饲养者的积极性。

2.2 生猪疫病增加

一些猪病,尤其是2006年猪高热病的影响,饲养户和饲养场猪出栏后不敢填栏,导致了存栏严重不足,空圈户增加。

2.3 母猪存养下降

自2005年底以来,由于仔猪价格低,影响母猪繁殖的疾病增多,饲养母猪不赚钱,导致了饲养户大量淘汰母猪,母猪存栏量严重下降,使得目前仔猪供应不足。这是当前猪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2.4 从事生猪饲养的农户减少

原有60%的农户从事生猪庭院饲养,而当前仅有30%的饲养,导致了社会饲养数量减少。同时,一些规模饲养户受疫病影响,多数怕担风险,而转到了从事劳务输出等其他行业,这个现象也使社会上生猪存养量减少。

3 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生猪生产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其存养量多少,直接关系着猪肉上市量的多少、关系市场供应和消费、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生猪生产,把它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一直强调落实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面对当前形势,结合当地实际,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3.1 落实补贴政策,保护母猪生产

母猪生产是生猪生产的源头。按照上级生猪生产及“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意见”,制定落实当地生猪生产的补贴办法,鼓励和调动农户从事母猪生产的积极性,本县确保新增母猪5 000头,稳定母猪存养量,增加母猪生产能力,年繁殖优质仔猪100万头,提高仔猪供应能力,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3.2 搞好信息引导,指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畜牧部门及时搜集全国生猪生产的信息,包括存栏量、猪肉市场供应、猪场建设、猪病动态及防控、生猪及猪肉价格、饲料价格、生猪生产预测、生猪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分析论证,预测发展趋势,计算生猪生产效益和盈亏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到广大饲养户和生猪加工、购销单位和个人,引导广大农民和生猪加工、流通企业健康、高效地发展生猪生产。

3.3 切实搞好疫病防治, 加强动物疫病预警机制

为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落实防疫经费, 解决好防疫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 形成县、乡、村完善的一级抓一级、重点在村级的生猪疫病防疫网络, 解决好最基层的生猪防疫治病问题。同时, 对饲养者大张旗鼓地宣传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组织搞好威胁生猪生产发展的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 确保防疫密度和效果, 减少因疫病对生猪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3.4 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

规模化饲养是增加生猪饲养量、提高猪病防治水平、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措施, 也是有效抵御市场冲击、建设生猪龙头企业货源基地的重要依托。为此,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对饲养规模较大的养猪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用于基础设施配套, 提高规模猪场的生产水平。研究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保险政策, 提高生猪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5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 为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 打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8

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是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所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它能够有效地补充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健全心理健康保健的三级网络,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全面开展有积极意义。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有其他非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首先,辅导员具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全面的优势,他们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比较清楚,熟悉学生生活、思想、心理、行为等特点。其次,他们有丰富的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善于观察人、理解人。再次,辅导员的年龄、知识背景和经历都与学生比较接近,有利于缩短咨询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所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培训,辅导员就能对于学生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或发展性心理问题有选择地给予部分或全部地解决。

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角色、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兼职心理咨询时往往出现一些需改善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他们的工作取向是以社会利益为取向。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大部分为命令和说教。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内容的限定,辅导员往往从品行和思想意识的角度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的根源。以上这些情况与心理咨询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将这些工作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心理咨询工作中,将对心理咨询的过程造成损害,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调整,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工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笔者归纳出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及从事咨询工作时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与学生在身份地位上保持平等

平等,指咨询双方除了咨询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这层关系外不存在其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高低尊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咨询双方是两个实实在在的平等的人。咨询师的唯一目标是凭着他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人格,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所以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时,从走进咨询室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弃平时工作中“高高在上”的学生管理者角色,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来访者,才能真正地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效解决问题。否则来访者就会感受到压力,不能自由表达,咨询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中心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要求。它与思政教育中以社会利益为导向是不同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助人工作,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来访者的发展障碍,充分挖掘来访者的潜能。所以其必然要以来访者个人的利益为导向。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尤其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妄加指责和批评,而要多理解和关心学生。当发现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校纪校规或道德要求时,辅导员不能本能地马上通报学校或家长,对学生进行惩戒,而应为学生考虑,采取对学生最为有利的处理措施。因为辅导员此时是一名心理咨询人员而非学校的管理者。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一定要掌握好哪些事情要为来访者保密,哪些事情是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辅导员在咨询中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咨询员吐露自己心理问题的细节内容,咨询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注意多倾听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咨询技能。与普通的日常交流不同,心理咨询的倾听需要很强的技巧性。长期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往往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把话说完,辅导员就自认为完全知道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了,马上就开始为学生“指点迷津”。这种“我说你听”的交流习惯在辅导员的咨询中常常出现,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其实,倾听不光是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所以,辅导员在咨询中要将自己“放下来”,多用心倾听学生。在被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来自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往往使他们倍感宽慰,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消融和解决。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问题会认识得更加明确和清晰;有时他们自己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辅导员在咨询中应区别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

心理咨询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咨询师不会直接进入来访者的生活。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发挥潜能、活出自我。使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相区别,使咨询双方不受其他角色冲突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心理咨询取得效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在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方面很有经验,如为毕业学生推荐工作,为生病学生筹集医药费等。有些辅导员在咨询中常依赖这些经验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期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物质帮助可以为学生缓解一时压力,但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以后可能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时,这种物质帮助形式也违背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辅导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实际的帮助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辅导员在咨询中不能以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讲,学生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品德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三是两者相互交叉,品德问题中夹杂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等于品德问题,但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疏导,很有可能会转变为品德问题,品德问题也会转变为心理问题。谈论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目的在于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指导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批评教育的方式纠正其行为。这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式,在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度以及交流态度上都与心理咨询方法迥异。所以辅导员进入心理咨询状态时要努力克服将心理问题品德化或思想意识化的倾向。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态度和原则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成长。

6.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正确对待价值干预的问题

价值是人对于各种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价值观是人们信念系统的核心,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员“价值中立”,既咨询员不对来访者的言行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持无条件的接受态度,咨询员充分尊重、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各种权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善恶是非标准或个人意愿施加于他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由于以往工作角色和咨询经验的限制,容易出现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这两类问题。价值评判指的是辅导员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判断。常对学生某类行为和特质表现出赞同、欣赏或排斥、厌恶等反应,而缺少接纳、理解与尊重。这些态度往往会对来访者和咨询关系造成损害。价值说教指的是辅导员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极力向学生推销、灌输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询中的咨询员是一个“陪伴者”“促进者”。虽然他绝不否定来访者或是为来访者做出决定,只是陪伴来访者去面对人生,通过接纳与聆听真诚地去了解来访者的主观世界,鼓励和促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作探讨,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但他也会提供一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心理的模式给来访者参考。同时咨询员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在咨询过程中他会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用一些公众观点来掩饰自己或欺骗他人。总之,在咨询过程中应避免任何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而是应充分地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并真诚地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使来访者更自由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获得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收益。

二、对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建议

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六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订立职业发展目标,不断精益求精

心理咨询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咨询技巧。所以兼职心理咨询的辅导员需要确立长远发展规划,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帮助。随着咨询经验的不断丰富,辅导员就可以尝试接待一些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实践中让自己不断进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学知识是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门课程的知识: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等。除了这些基础课程外,辅导员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一些心理治疗各流派的专业书籍,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深入阅读这些专业书籍,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将会更为成功。

3.参加心理培训,多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交流

个人的成长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多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如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治疗等。通过定期参加培训,辅导员不仅能获得个人成长、学习新的心理咨询技能,而且能交到很多专业心理咨询朋友。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将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大的保证。

4.在咨询中不能接待自己所管理的学生

辅导员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平时接触很多,这种双重关系对于咨询双方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以上四点都是对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应参考的建议,辅导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

[2]冯海梅.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广州大学学报,2002(1).

共同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9

摘要:

现代社会,农村教师都面临着诸多压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应激性和发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偏僻,收入的低微,工作压力巨大,让教师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关键,此外还需要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理解,此外教师本身应该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步伐。关键词: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最近对一千多名教师所做的健康调查表明:近70%的教师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而这些压力已经对工作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其中,48%的人认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0%的人认为导致对工作缺乏兴趣,42%认为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40%的人导致消极情趣产生,而在环境相对闭塞,工作繁重,工资收入低微,生存状态困难的农村教师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更为沉重,它不仅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这数据和现象,如何看待和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以下谈几点:

1、农村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1.1、教师压力的来源

1.1.1、不完善的教育机制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尽管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现实的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有许多地方仍旧以升学率和分数来作衡量学校办学优劣,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并以学生学习成绩给教师排列名次,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师饭碗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为学生分数忙得团团转,考试名是考学生,实更注重考教师。“分分分----教师的命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压力可想而知。再者,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大,虽然农村教师待遇低,但仍有许多人向往,这对称职的农村教师造成巨大竞争压力。

1.1.2、来自学校、家庭的繁重工作压力

目前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普遍很重,很多村级小学还采取“包班”甚至“复式班”,每周课时普遍达成16到达20之间,有些甚至达到28课时以上。教师既要备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试,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校表,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工作之繁重难以想象,再者,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仍旧是农村家庭成员,家里家外,上有老下有小,单依靠低微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自然要回家做农活增加收入,上课时拿粉笔,业余,拿犁头。一身扮演教师、农民双重角色,你说,累不累?

1.1.3、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

当今,由于科技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也相应不断发展,社会也需要教师顺着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农村各种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全新要求,许多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而又手足无策,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生怕有朝一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感觉压力重重,再有,教师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其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想管好每会学生,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心思,倘若有些不慎,学生一旦有问题,教师就都要负责任,教师心中要时刻记住: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就是上帝,再有,另一子种说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如何轻松了得?.更甚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盼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求教师的工作尽善尽美,他们教师的水平总存迟疑,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无数挑剔眼光中,他们把常人的欲望,情感需求压抑心底,在学生面前尽可保持平静,耐心,积极心态,这种职业的反常使人压抑更让教师感觉压力重重。

2、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2.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2、焦虑。

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2.3、抑郁。

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2.4、嫉妒心理。

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2.5、失落心理。

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2.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2.6.1、态度上的变化。

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6.2、行为上的变化。

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3、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3.1、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3.2、有利于教书育人。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3.3、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4、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4.1、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4.2、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4.3、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4.4、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4.5、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4.6、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5、农村教师心理压力缓解建议与策略

那么,如何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笔者从客观因素和教师本人谈几点建议和缓解策略:

5.1、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关键

教师失衡的经济心态、严重的自卑感、突出的嫉妒心、普遍的抑郁、焦虑情绪归结起来就是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共同起作用所致,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力。

5.1.1、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软环境,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要切切实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善管理观念,学校领导应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制度上,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不要搞幕后交易。二是硬环境,如拿出必要的资金,购臵健身娱乐设备、器材,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5.1.2、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学校应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有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使教师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5.1.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专人负责教师心理问题,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

设立“心理氧吧”,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工作上也要给与照顾。对有心理需求的教师开展咨询,直接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帮助教师坦然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疏通心结。

5.2、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给予他们人文关怀。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时甚至最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他们是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活困境身感失落,国家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而不是仅仅给已承受很大的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在给教师带花环同时,也应考虑教师的饥寒冷暖;在让教师把爱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社会对自身切实关爱。只有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教师的生活压力才能有效缓解。

5.3、给教师适当减负,让教师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做不可呢?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教师在一定时间必须布臵一定作业量,辅导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致使许多教师做这些只为了应付检查,严重加重教师的负担。学校中诸如此类的无效劳动远远不止如此,所以,呼吁社会应多给教师人文关怀,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自己需要做的必要事,多给他们有“我的教育我做主”的机会,5.4、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站,给教师“病”有所医。

教育中,学生心里有“病”由教师来医,但是当教师有病时又找谁医呢/?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给这些为了教育事业累得一身心病的教师提供病有所医的场所——教师心理咨询室。这样,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保障…..6、农村教师又将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呢?

6.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生目标

俗话说:“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教师面对压力,应该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与其“喊冤叫屈”,不如“迎难而上”把压力化为动力,把一切困难看成施展才华,磨练自己的机会。另外,教师应该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向学生奉献一颗爱心,对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将是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于学生,我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要心中还拥有爱,工作再多,再苦都不觉累。

6.2、学会适当放松与发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身心疲惫,烦闷不安,恐惧忧虑时,我们理应适当学会放松,比如,找人聊天,听轻音乐,唱歌,画画或冥想等。

6.3、多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理调解师。当你心情不好时,不妨臵身于生机盎然的山林原野,呼吸清新空气,去河边走走,聆听自然天籁之音。一株草,一朵花,一滴水散发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医治你心理压力的良药,它们会使你的压力和烦恼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6.4、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理导师

面对巨大的压力,求人不如求己,教师应有调控自己心态的能力与技巧,比如,如何学会放松自己,可通过深呼吸,微笑,朗读方式得到效果。多用右脑,如听音乐,写书法,画画等可以增加人的幸福快乐感,所以,这些都要靠教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才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快乐幸福!

6.5、教师要学会快乐的享受每一天。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著名作家福楼拜说:“快乐好似生命的温度计,快乐多,生命的乐趣也更多。”所以教师要学会快乐。只有你快乐了,学生也才会快乐,教育教学才唤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教师要学会珍惜现所拥有,学会感恩面临所有,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在善于发现美好中,不仅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学生,要怀有一颗宽容心,爱护的心,只有这样才赢得自己的快乐和孩子们的快乐。压力就会在你充满爱的激情和快乐中退避三分,变得无影无踪。

总之,只要社会对农村教师多献出一点爱,只要他们不断学习并完善自我,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就如逆水行舟,愈战愈勇,有进无退。农村教育将会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国旗下的讲话--关注心理健康 篇10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关注心理健康,演绎美丽人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换句话说,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是不是就等同于精神病呢,事实上,心理不健康是心理功能正常状态下存在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普遍,有些心理素质好的人有了心理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就像身体素质好的人不会经常生病一样;而精神病就像是癌症晚期,是心理问题累积成的心理异常状态。只要我们很好的处理像感冒这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烦恼,后果就不会那么严重。

第二,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

这里,我用一个心理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一棵苹果树,终于到了结果的时候。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只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又只得到1个。它想到去年只获得10%,今年却得到20%!翻了一番,心里感到非常平衡。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有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这颗苹果树太过于关注一时的得失,影响了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正是因为它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没有正确处理好成长中的困惑。所以,只有当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当我们学会正确地对待心理问题时,才会发现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力量是可以微弱到忽略不计的。千万不要像苹果树那样去处理心理问题,因为一颗健康的心灵告诉我们,这些都只是暂时的阴霾,等风雨过后,我们必定会看到美丽的彩虹。

第三,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首先,面对问题,不能逃避。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错误认识,来自于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只有选择正确的方法主动去面对,才能防止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话说有这样两只小猫,为摆脱讨厌的影子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结果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出现阳光,仍然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影子。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一只小猫选择永远闭着眼睛;另外一只小猫选择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都选择了逃避,从而变成了更大的问题,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如果它们选择主动地面向阳光,就永远不会看到阴影!

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更为乐观的态度: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微笑;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做自己心灵的主宰,用健康心理乐观生活,书写多彩人生!

关于关注心理健康的建议 篇11

一、改革推进中的几个新动态

(一)广东珠海横琴新区公布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

横琴新区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先照后证”、“一址多照”、“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年报制度”等做法均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2014年5月22日,横琴新区又推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重大举措,向社会公开发布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类),列明国民经济96类行业1748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将违法经营行为按96个行业类别、15个市场主体类型、7大行为种类进行分类,并提供横琴新区税收优惠政策分类查询与关键字查询,使系统自动实现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供“专属清单”。提示清单自5月22日发布以来,在一个月内点击率就达到15000多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广州、江门等地工商局均表示将复制该提示清单。

(二)中央编办等建立重大改革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先手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为有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央编办成立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专家评估组。十几人的评估组,履行的是第三方评估的职能,对部门提出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清单,提出评估意见。目前,主要是对报上来的取消和下放清单,提出哪些不适宜取消,哪些适合下放到地方等意见,中编办基本都采纳了评估组的意见。

(三)安徽滁州三农指挥部对涉农重大事项上墙动态跟踪

滁州市成立“三农”总指挥部,运转已经4年,创新“三农”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效果显著。总指挥部对包括农村改革在内的年度重点事项上墙进行动态跟踪,建立动态进展图,及时召开推进协调会,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和工作通报。总指挥部以“重点工作目标化、项目化、工程化”为要求,抓重点带全面。建立常态化的总指挥部办公会和调度会,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等。通过实行集中办公,扁平化管理,直接参与,直接决策,改变了多层级、多部门、多交叉等相互影响和掣肘的现实,重点项目和改革事项的推进速度明显提高。

(四)温江区和顺德区创新基层改革需求反馈与评价机制

企业关切、群众需要的改革事项是什么,改革清单怎么制定?成都市温江区建立了需求调查机制。农民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一是建立入户需求调查制度,由群众需求调查决定提供服务和改革事项。二是加强群众民主决策,公诸于众征集意见,并提交村民大会投票表决。三是以民情信息中心为载体,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民情信息中心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镇党委以督办件形式交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站所限时办结。最终办理结果由民情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民情信息员告知群众,并将群众是否满意处理结果的意见反馈给民情信息中心。通过公布办结率与满意率,显著改变了群众对改革目标的支持度,真正起到了在基层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合力的效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全区10个镇(道)、20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室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以组织的形式转交职能部门回复和办理。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立即解决的,要求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送达到有关职能部门,并要求职能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处理,将结果答复党代表和群众。专门开发建设了党代表工作室OA系统,通过工作室、网络、微博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统一录入OA系统后即时转办,办理进度实时跟踪,办理期限短信提醒,办理结果分类统计生成台帐,供社情民意分析参考。全程无纸化办公、电子化操作、信息化跟踪、人性化提醒。系统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流程更清晰,保证群众意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2012年3月系统投入使用,目前群众满意率达95.5%。顺德的这一做法形成了强有力的基层事务问题反馈和落实机制。

二、当前改革推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地方对推进改革创新存在等待和观望现象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具体改革事项,特别是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事项做了详细部署。中央提出了稳步、有序推进改革的要求,但也成了地方不愿主动作为的理由。《决定》推进实施半年多来,部分地方在观望、在等待,如土地、国有企业、生态文明体制、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少地方在等中央的具体意见,在看其他地方的动作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一些地方为稳增长有回避或选择性改革的倾向

整体来看,今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经济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将是常态化趋势。短期内消费增长仍然乏力,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房地产和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不容乐观。上半年,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中央层面遵循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出台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措施,例如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定向降准激发小微企业活力等。然而地方政府在碰到稳增长的挑战时,则大多采取了放弃或者变相回避改革的方式,以为要增长就是投资刺激,投资刺激就是要大上项目,最终又回到上项目靠投资拉动的老路上来。对于自贸区这种既能够符合中央政策指向,更能够争取到土地、优惠税收和投资的项目充满热情,缺少对改革实事求是的理性认识。因此在第三季度要择机出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的改革,理顺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更加精准的改革举措释放发展动力。

(三)部门出于改革风险和利益等考虑不愿担责

《决定》提出的具体改革事项,有的在地方权限内就能操作,有的则需要中央部门统筹推进,即这类改革能否破题的权限在地方之上。条条管理的改革创新权限,进展程度主要取决于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金融等改革社会需求迫切,财税等改革等地方也需求迫切,有些领域地方想改,有些领域沿海等地区想先行先试,但部门出于风险、利益等考虑,不愿意突破,或者说风险成了最好的挡箭牌。改革都有风险,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和防风险要有机结合,如果都以规避风险、惧怕风险为由,部门不愿担责,地方担不起责,那该破的领域还是难以实质性突破。

(四)整体设计与地方自主创新不衔接的问题

地方基层在改革创新中探索了一些新经验、新方式,有时与上面的整体推进又出现不衔接的问题。如某地行政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组建廉政办公室,将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联合防治腐败,内设综合部、纪检监察部、审计监督部等部门。廉政办是前瞻性体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方向。地方的廉政办公室各部门对内是辖区内的纪检、监察、审计等内设机构,对上级党政部门分别是上级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派驻机构,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由多个职能部门“协作反腐”向整合力量“整体防治”转变的尝试和突破。但下面改了,上级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没有变,地方的创新就容易出现上下难衔接的问题。现在,审计的主体地位、监察的独立性等都出现上对接难的问题。

(五)有些改革事项的选择同需求对接尚不紧密

在地方的调研中也得到一些反馈信息,政府部门罗列的改革事项单子很多,特别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改革事项,中央层面已有468项,地方更多。企业和群众反映还好,但不解渴,企业和群众想要的,还没有放,没有改,或者还没放够放到位。体制改革供方和需方的对接还没有完全顺畅。

(六)第三方评估的实际效力还不够

目前,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医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尝试了第三方评估。编办成了专家评估组,也是要起到第三方评估的作用,但需要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实践中,目前能够显示的第三方评估效力还十分有限,多半还停留在表达建议的层次,发挥作用的方式也还有待完善。

三、加快建立健全改革监测评价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形成改革的紧迫性、可能性和关联性评价标准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事项,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就达160余项,哪些先,哪些后,要有一定的标准。不能一味先易后难,也要按照改革事项逻辑关系有序布局,否则有很多改革事项会迟迟不能进展,或者最后阶段改革项目集中“拥堵”。建议紧迫性的衡量标准要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联度,以及时机和窗口去评判。可能性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工作条件看,前提具备;从改革成熟度看,水到渠成;从思想共识看,有最大公约数。关联性衡量标准,一是改革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和其他改革的配套性。

(二)将改革督察落实机制常态化和制度化

今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5月30日,国务院常务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察。提出既有各级政府的自查与实地检查,又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为消除“中梗阻”,要加强对改革事项推进落实的跟踪、检查,将督察落实机制常态化、制度化。

(三)建立改革需求调查机制

今后,建议加强改革需求端的管理。改革的供给端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地方,改革的需求端主要是市场主体的企业、居民和社会各类组织等。按照紧迫性、可能性、关联性推进什么改革,政府从供给端可以提出计划,但更要通过需求调查,让需求决定改革供给,以更有效提升改革事项的针对性。

(四)加强用改革评价评估成果取信于民

三中全会半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和效果,社会普遍关注,年度改革进展成绩,更有可能影响来年的市场预期。健全改革监测评价报告体系,不仅要有年度报告,也要有改革事项的最终报告。参照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研究实施重大改革事项的后评估办法。今年,重点要做好三中全会以来半年、一年的改革评价报告,以有效回应社会期盼。

(五)做好对改革事项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

改革创新就可能有风险,不能因噎废食,重在科学评估和有力管控风险。特别是我国处在各种矛盾多发时期,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和防风险的关系更加重要而紧迫。今后,要在改革事项的方案制定中,增加或体现推进某项改革的事前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监测,以及如果出现风险的事后应对处置等内容。重点做好土地、金融、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风险评估和管理。在有评估的基础上,要勇于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创新。

上一篇:年度个人工作报告总结下一篇:初中作文我家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