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推荐15篇)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1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为了提高铁岭经济开发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水平,实现铁岭经济开发区灾害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铁岭经济开发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区应急办公室自2011年10月16日组织举办2011年铁岭经济开发区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对全区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应急队骨干及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培训目的是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规范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应急队员的应急理念和意识,规范应急队伍的处置工作,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现将培训班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与管理,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救援一般概念、应急救援现场处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检伤与分流原则,应急救援中通讯设备的使用,现场记录与现场报告,现场应急救援中的个人防护,空气呼吸器的使用等。

二、培训过程与效果

10月16日,在开发区管委会十二楼会议室培训了开发区内各相关单位、街道社区、农业分场和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约150人),由专家讲授《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现场救援特点,人员和设备,有效通讯,通讯命令模式,现场报

告,进展报告等。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及对防护的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人防护(有毒气体防护、火焰防护、爆炸及建筑倒塌防护、狂风造成积水的防护、传染病防护、核放射防护),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等。在培训完成后排操练,内容包括:对讲机的使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采用先集中讲解,后分组操练,然后派代表参加考核的方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结合一应急救援案例做现场检伤的示教。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2

一、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法律定位和法定职责范围

新《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这里的“消防工作”应该与传统意义的“原消防工作”加以区分, 新的“消防工作”必须加入应急救援这一重要职能, 必须与国务院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相吻合。原“公安消防机构”, 在新《消防法》中一律改称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对消防机构执行消防法律的重新定位。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消防机构的隶属关系, 而且还说明了消防机构履行职能的行为既不是军事勤务行为, 也不是社会公益行为, 更不是国家行为, 而是行政行为。

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那是不是所有灾害事故和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都要承担呢, 要注意“依照国家规定”这一前置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26个专项预案、86个部门预案中, 有68个将公安消防队伍作为重要应急处置力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要积极参加的19类应急救援任务, 这些任务中有的是“积极参加”, 有的是“参与配合”, 但现在都改为“承担”, 以法律形式赋予了消防部队更加艰巨的应急救援职责。但新《消防法》中对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范围、消防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和装备配备等事项未做明确说明, 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 对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后的法律定位, 明确消防机构履行职能的行为是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还是武装力量的军事行为;对公安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责范围, 明确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范围到底是哪些, 哪些是“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否则, 范围太大、内容太多, 无所不为将导致无所作为。对分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中的交叉性工作进行整理规范。应理顺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保障和装备配备机制。

二、新《消防法》的实施需要政府履行好四项工作职能

从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层面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明确了四项工作职能。

(一) 明确了政府综合应急救援管理部门建设的职能。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地方机构及其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 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和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的预防、控制、指挥和协调, 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国家的所有应急救援队伍, 包括公安 (消防) 、医疗卫生、海上搜救、矿山救护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武警等各类企业或行业的国家级救援队伍。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指挥与协调平台, 是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依据新《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具有了应急救援职能的消防工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应纳入政府综合应急救援管理部门同建设、同管理。

(二) 明确了政府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的职能。

新《消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政府应着力从组织指挥、预警体系、运行保障、信息决策、协同联动和资源保障上下功夫, 建立“六个机制”,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一是建立政府领导下的指挥机制。二是建立快捷准确的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完善规范的运行机制。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决策机制。五是建立完善高效的联动机制。六是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保障机制。

(三) 明确了政府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能。

消防部队从救援实践上, 从业务能力和救援优势上, 从救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需要上, 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主体力量, 全面地承担起了社会救援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 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新《消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这充分说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消防部队就是各级人民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的主导力量, 就是政府手中一支具有较强抢险救援能力的专业队伍。省、市、县三级政府应依托属地消防部队成立省、市、县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大队。

(四) 明确了政府提供装备经费保障的职能。

如前所述, 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能已经拓展为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那么, 与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配套机制建设就应该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都对经费和装备保障有明确规定。新《消防法》三十六条规定政府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县级以上政府应切实加大投入, 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可靠保障。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财政观念, 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要统筹规划, 落实重点投入, 建精建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投入应逐年有所增长。

三、新《消防法》的实施需要消防部队建立完善五大机制、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

(一) 建立完善应急救援反应和处置机制, 实现从“单打独斗”低效益型向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综合效益型转变。

消防部队是应急救援的主要骨干力量, 但并非是唯一的作战主体, 必须在地方政府统一的组织领导下, 配合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力量共同实施灭火、应急救援工作, 建立多重战斗主体是灭火、应急救援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其中第三项至第十项都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该履行的措施。应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指挥机制、联动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二) 建立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实现从传统灭火队伍形态向高素质、多功能、专业化的转变。

1、实施应急救援力量“三化”工程。

推进特勤队伍网络化、专业化和普通中队特勤化进程, 加快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设。省 (自治区、直辖市) 组建特勤支队, 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计划单列市组建特勤大队;各省根据区域特点和现有作战力量构成, 划分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依托协作区主战支队组建特勤大队, 基本建立辐射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具备快速集结和增援能力;所有市 (州、盟) 组建特勤中队, 所有普通消防中队组建应急救援班;建立完善以特勤支队为龙头, 特勤大、中队为骨干, 普通中队应急救援班为依托, “点、线、面”相结合的特勤网络化力量体系。加强应对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石油化工火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地震灾害、建筑坍塌、核生化事故等灭火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建设, 配备专业装备, 开展专业训练, 形成定向作战能力, 做好处置省内灾害事故和跨区域处置国内灾害事故的准备。

2、实施战训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在目前战训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下, 树立战训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把培养和造就战训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党委工程抓紧抓实。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保留四个环节, 建立战训人才建设状况定期分析机制, 加大学历教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工作力度。树立“凡是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贡献的人, 都是消防部队的人才, 都是消防部队最宝贵的资源”的人才观, 力争用几年时间, 扭转战训队伍建设被动的局面。以“部消防局给政策, 各总队定措施, 各支队抓落实”为原则, 坚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 从个人政治发展、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 完善战训专业岗位人才保留和任用机制, 积极为战训干部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逐步让战训岗位成为“热点”岗位。

(三) 建立应急救援专业化训练体系, 实现灭火应急救援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转变。

1、规范应急救援训练。

执行、落实好新修订的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和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 依法界定应急救援范围, 规范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明确不同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行动要则和技战术措施。针对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特点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调动集结、通信联络、现场处置、安全防护以及组织指挥、战斗编成等训练, 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心理训练、适应性训练和技战术训练, 进一步加强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和救生专项训练, 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应急救援实战训练。

2、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规程。

安全、高效、成功的灭火、应急救援行动, 需要规范、科学、专业的灭火、应急救援实用技、战术。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在行动时相当一部分凭的还是现场经验。一是认真研究规范灭火、应急救援规程的力度还不够。二是虽然近几年来各地针对我国实际采取自主开发和与国际合作开发等不同形式进行了研究开发, 但一些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战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三是一些特殊疑难灾害事故的技、战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四) 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保障体系, 实现从单一功能数量型向多元职能质量型的转变。

1、抓紧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适应应急救援职能拓展的要求, 尽快完成《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勤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修订, 并着力抓好达标建设, 常规性、关键性装备要在今年年底前配备到位。在重大危险源和灾害事故调查评估的基础上, 公安部消防局制定完成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标准, 并研究制式化列装全国消防部队的灭火和应急救援装备标准, 避免一种器材多个厂家生产、几十个参数标准, 部队形成不了战斗力。围绕“数量达标, 结构优化, 性能先进, 功能完善”的目标, 积极报请各级政府采取经费配套等方式, 加大装备投入力度, 全力提升消防装备水平。加大特种车辆购置力度, 切实优化结构, 优先配备大功率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举高类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特种车辆。

2、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将消防救援应急物资、通信保障等统一纳入公安应急保障范畴;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战勤保障大队建设, 完成公安部在全国布点的10个消防物资装备储备库建设。全力推进6个国家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打造集技术、物资、生活保障为一体的区域多点型综合保障基地。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 通过签署合同、合作协议等措施, 形成与消防器材厂商、超市、加油站等相关企业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联盟, 保证战时让企业及时生产提供应急物资, 降低储备成本。编制和完善各种情况的应急保障预案, 每年组织战勤保障演练, 逐步形成平战结合、联勤保障、反应快速、协调有序的战勤保障体系。

(五) 建立消防训练基地, 实现从传统训练模式向模拟化、基地化、实战化训练模式的转变。

分级别、分层次、分功能建立全国综合性训练基地、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省级消防训练基地和市级消防训练基地。全国综合性训练基地, 应集模拟训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实战性能强大, 业务理论教学条件优越, 车辆器材装备先进、完善, 主要培训对象是中、高级指挥员、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省力量最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 应根据全国区域特点和现有作战力量构成, 划分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可先在6个国家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所在地的基础上建立, 之后在全国10个消防物资装备储备库所在地建立。应针对协作区域内灾害事故特点, 选择性建立实战性能强大的几类模拟训练设施, 主要培训对象是协作区域各省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省级消防训练基地, 规模应适当控制, 模拟训练设施不一定齐全、功能不一定完备, 但要注重实战性能。市级消防训练基地, 可根据灾害事故特点, 建立1至2类模拟训练设施即可。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明确了“应急救援”是公安消防部队履行的三大职能之一, 如何更好地迎接挑战, 适应新职能的要求, 是当前应急救援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 通过对有关现行国家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 提出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定位、政府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履行的职能和消防部队建立完善五大机制、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的观点。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消防部队,职能

参考文献

[1]代如田, 刘朝文.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对策研究.

[2]牛跃光.加快构建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3]王克辉.认真贯彻实施新《消防法》努力开创消防工作新局面——访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3

2016年,我矿应急管理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打造平安和谐矿区、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落实、求发展”的整体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预案体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为保职工 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矿井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

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要求,我矿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着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管理,修改完善了《万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加强了煤尘与瓦斯、顶板事故、火灾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预防训练。

(二)抓好隐患排查和值班制度

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和监控,全面掌握本矿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定原则’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

完善和积极利用信息网络,疏通信息管道,完善信息收集、上报、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故能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

(三)抓好应急准备

一是组织准备。为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

和人员变动,积极对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力量加强,明确了相关责任体系。

二是宣传准备。充分利用培训室、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单位全体人员开展了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

三是应急物资准备。根据我矿实际,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消防器材:消防员斧、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等;防护器材: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氧气填充泵、长管、氧气袋、面罩、送风机、担架;气体报警装置:乙炔气体报警器、氧气气体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探测器等。现场应急救援物资配备齐全、充沛,具备应对我矿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可及时应对突发性事故。同时责令供销部门积极采购和储备应急物资,并由专人管理,以保证发生突发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配送到位。

四是队伍准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总指挥、应急副总指挥若干名,下设有抢险指挥组、医疗救护组、信息联络组、人员撤离组、人员搜救组、环境监测组、综合保障组和安全保卫组为发生突发事件时服务。全年未发生突发事故,无需进行应急救援。

二、积极组织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演练

根据我矿《应急救援三年规划》制定了我本年度的应急演练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了演练,与四月份进行了《炸药爆炸事故专项预案应

急演练》、五月份进行了《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六月份进行了《“雨季三防”应急演练》和《交通事故应急演练》、八月份进行了《地震次生、地面建筑事故专项预案应急演练》并进行了总结评估,演习达到了计划的预期效果,提高了各单位的应急能力。演习组织实施完成较好,接口工作顺畅,内容和计划准确,现场秩序和救援行动有效、成功的完成。整个演习行动流畅,场景较为逼真,应急人员动作迅速,医护人员专业到位。同时通过演习还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模拟撤离过程中,一些参加人员对这次演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撤离过程中态度不严肃;参演人员有限,希望通过培训使员工进一步了解突发情况下如何处置。

三、应急投入情况

2016年投入应急救援经费15余万元。根据应急救援物资确定经费投入,及时更新到期的防护设备; 开展全矿应急救援演练,报批专项应急演练资金。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计划 篇4

各部门:

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灾害。因此,为加强我公司各部门职工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能力,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方案,提高广大职工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经公司研究决定,总经理批准,决定集中进行应急救援人员,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望各部门人员积极参加、认真学习。2009年进行至少1次预案培训、演练。具体安排如下:

培训时间:2009年6月15日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加人员: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公司员工

师资:牛洪伟

培训内容: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援知识和处置shigu 的技能;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和安全标签;掌握基本的防护和处置知识等;

演练时间:2009年下半年

演练地点:公司仓库

参加人员: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公司员工

师资:牛洪伟

演练内容:(1)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2)撤离步骤

(3)各部门配合情况

(4)人员应变能力

综合办公室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考试制度 篇5

一、目的应急救预案是企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重要工作。为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职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考试。

三、培训程序

1、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环保办主任和安全员的培训工作,要根据上级部门及公司计划,及时参加行业主管部门的培训。

2、普通人员应每季度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

3、应急预案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a、相关的法规、政策、方针及意义;

b、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安全技术知识;

d、事故的紧急救护及自救措施;

e、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及教训。

企管部负责全员培训考勤记录与存档工作,因故缺勤者生产部负责进行处罚。

3、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可以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如安全活动日、现场演练、录像电视或墙报等方式进行培训。

4、各科室应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本工段、部门员工进行救援预案的学习,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5、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应急救援组织队伍,公司全体)每年一至二次。

四、考试程序:

1、企管部负责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考试试题制作与监督工作。

2、公司内部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效果评估的考试,每年不少于2次。

3、考试考核结果作为员工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安排进行补考,并处以罚款,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员工。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6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我国当前矿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是政府统一领导、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一种格局。2007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规定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我国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是常规化、综合性和制度化新型应急管理体制, 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平战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的保障性体系。从组织设置上, 除中央级煤矿常设和非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之外, 还有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来组织协调煤矿灾害事故应对工作。从职能上看, 煤矿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统筹推进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组织开展演习、排查危险源的职能。我国对于煤矿应急救援体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 管理系统建设:由国家矿山救援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指挥中心, 省、市级矿山应急指挥中心、及矿山企业应急管理部门等组织构成。

(2) 救援队伍建设:矿山救护队是煤矿应急救援的基本力量, 平时为本区域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 应急时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

(3) 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装备, 应能使救灾及时、有效, 具备重大、复杂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4) 应急救援技术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技术资源, 依托应急专家组、国家矿山救援研究中心等作为本辖区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

(5) 应急救援通信信息:应保障使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各级矿山救护医疗队伍队、实现通信信息畅通, 做到“上传下达”。

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的设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参照前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论文设计煤矿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即:组织体系、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1 组织体系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设计必须适应应急救援行动的要求, 煤矿企业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设计见图1:

2 运作体系

应急运作体系是为确保应急体系内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高效运转, 通过组织整合、资源整合、信息整合而形成的统一应对灾害事故的方法、程序以及各种准则的总称。在充分考虑煤矿生产特点, 并以建立和完善煤矿应急预防与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指挥协调为重点, 同时兼顾煤矿应急救援信息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结束、善后重建与评估等职能, 设计煤矿应急预案运作体系见图2:

3 保障体系

按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 设计煤矿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人力保障:煤矿企业各单位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习,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经费保障:财务部门应负责应急预案资金管理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工作。救援行动所需资金由各职能部门提出计划, 由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汇总统筹。

(3) 物资保障:煤矿要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制度, 按照应急需要, 建立科学规划, 平时分开管理, 用时统一调度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通信保障:要认真履行应急值守制度, 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建立应急广播电视、应急通讯保障工作体系, 完善信息通信网络, 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协同运作。

(5) 应急队伍保障:应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需要, 组建矿山救护队、消防抢险队、应急治安队等各种性质抢险救援队伍, 规范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6) 生活治安保障:工会的等部门要会同事故发生单位做好职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要建立应急状态下的治安保障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 维护社会秩序。

医疗卫生保障:医疗机构必须根据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 建立医疗卫生应急保障系统, 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工作。

技术保障: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矿井的技术力量, 健全应急技术平台,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4 实施要点

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关系其能否被正确的贯彻与落实。基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特点, 其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要点如下:

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夯实组织基础。煤矿应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 人员配备到位, 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实行领导问责制。

指挥运作协调有序, 稳步提高思想意识。在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与指挥下, 以严谨务实的作风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做出不懈的努力。

增强救援能力, 做到保障有力, 加强应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推广。

应急预案要随着矿井的生产变化不断完善与更新。如发现预案有不妥和欠缺之处, 要给予修改、完善和补充。

5 监管模式

煤矿应急预案体系的监管模式主要以“三分法”为主:

(1) 分级监管:是指煤矿不同级别的应急管理层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承担的责任不同, 通过分级监管达到逐步实现应急管理逐级负责的监管体系。

(2) 分制监管:煤矿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在政府机构、上级部门和矿井企业的共同分制监管中协调运作, 由三者分担相应的体系保障和监管义务。

分类监管:针对每种灾害事故有不同的事故特征和处置措施, 故应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与监管办法, 确保应急预案体系的高效运转。

结论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7

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 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 50% 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5.1

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图 5-1a)。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1.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图 5-1b)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1)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2)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2.进入式救援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图 5-1c)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

实施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同时,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确保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若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a)自救

(b)非进入式(c)进入式图 5-1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

5.2

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应急救援装备是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图 5-2a)、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图 5-2b)、照明工具(图5-2c)、通讯设备(图 5-2d)、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图 5-2e)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图 5-2f)、安全帽(图 5-2g)、全身式安全带(图 5-2h)、安全绳(图 5-2i)、有限空间进出及救援系统(图 5-2j、图 5-2k、图 5-2l)等。上述装备与此前介绍的作业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并无区别,发生事故后,作业配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应急救援装备要求时,可用于应急救援。

(a)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b)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c)照明工具

(d)通讯设备(e)正压式空气呼吸器(f)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g)安全帽(h)全身式安全带(i)安全绳

(j)三脚架救援系统(垂直方向)

(k)侧边进入系统(水平方向)

(l)便携式吊杆系统(水平/垂直方向)

图 5-2 应急救援装备

5.3

救援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在分析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

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或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人身安全;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 119 和 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站前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培训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一)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各级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宣传社区切实履行社区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社区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区公共财产安全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提高社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社区居民的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社区居民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应对社区内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剖析公众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增强师生“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普法、依法治校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针对社区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并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社区将进行深入宣传。我们通过社区广播、板报、条幅、宣传栏、专题报告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使广大居民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二)进行应急典型案例的专题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成功应急案例,播放典型应急案例的录象资料,组织一场生动的“站前社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专题报告会”。

(三)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为了增前我社区居民及社区干部的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结合我社区实际,为加强居民对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并组织一场的“站前社区应急管理知识竞赛”,以促进大家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实施

(一)计划组织社区居民,重点是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参观沈河区消防中队,了解消防中队日常工作和各种消防装备,并接受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火灾应急自救知识的培训。

(二)计划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一场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的培训大会。组织举办“站前社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专题报告会”,邀请专业人士为站前社区居民讲课;播放一些安全、消防方面的警示片;并向居民放发安全宣传单。

(三)加大安全宣传的投入,在社区中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制作安全方面的宣传板5块;在社区宣传栏中摆放应急知识宣传挂图十个;悬挂安全宣传条幅2个。

(四)充分利用广播向居民宣传日常安全知识,根据不同时期与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

(五)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站前社区青少年举办一次“站前社区应急管理知识竞赛”

如何践行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篇9

加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 做好日常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明确各级各部门人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相应的职责, 保证应急工作的落实和救援行动中的分工, 避免因行动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般以煤矿为单位,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明确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 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 确定各级人员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应急抢险过程的分工;成立应急行动小组 (也即应急保障小组) , 明确各小组负责人和成员, 确定各小组日常职责和应急行动中的任务, 保证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2.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分析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及其环境,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对象的性质、位置和特点, 划分单元, 计算危险物品的数量或危险场所的能量, 如果达到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即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对于井工矿井来说,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煤矿就为重大危险源: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等于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或者说对于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特定的事故也可视为重大危险源。比如洪涝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 也可列入重大危险源行列进行管理。

2.2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确定重大危险源后, 需要选择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给出重大危险源失控后可能造成的伤害区域、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或经济损失等。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常用的有风险矩阵法、LEC评价法。

2.3 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制订控制风险计划, 各项危险源经过风险评价后, 必须明确直接管理部门, 并针对各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防范措施, 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落实, 做好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或保持正常状态, 安设危险标志牌或警示牌, 设置隔离栅栏。

建立可靠的动态监控系统, 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的监控, 随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情况, 对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当量必须控制在预警临界量内;建立健全检查制度,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 发现隐患问题立即处理, 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1) 人员组成, 应由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个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组成, 这些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管理的重大危险源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具有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 (2) 时间和经费, 应急预案编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证, 难以保证预案的编制质量。 (3) 交流与勾通,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熟知预案的构成内容和要求, 明确各自的任务, 分工编写, 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交流, 探讨, 力求达到各项内容完整, 可行。

3.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参照文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针对风险等级在四级以上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预案, 实施管理。

3.3 预案的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于2013年7月19日发布, 10月1日实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是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以综合应急预案的9项基本要素为例说明编制预案基本要点。9项基本要素分别是: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风险描述、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按照以上内容对照《导则》逐一明确, 对应急机构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的安排。简单说就是要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后, 该做哪些工作, 谁来做、怎么做, 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

4 应急准备

应急队伍的准备。应急队伍分为内部应急队伍与外部应急队伍, 内部应急队伍要明确各小组组长, 队员名单以及每个人的联系电话, 并且要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在应急行动中的任务, 做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外部应急队伍一般为本公司或附近驻地的专业矿山救护队伍和消防队伍以及医院救护队伍, 煤矿应与这些队伍签订救护协议, 在紧急状态下请求专业队伍进行支援。

应急物资的准备。根据应急救援的要求, 储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设施, 专库专人管理, 账目清楚, 做好各类物资的维护保养、检修工作, 对于过期或报废的物资设施, 要及时进行补充更新, 确保时时完好有效。

应急资金的准备。矿井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根据应急救援的要求, 就应急物资的更新、维护、补充, 应急演练的安排, 应急培训的开展等要求, 做好当年的应急资金计划, 报矿井计划部门或财务部门安排, 并预留一部分资金以备急用, 做好应急资金的准备工作。

5 结束语

煤矿企业应急体系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系到煤矿的安危, 各级煤炭企业要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应急救援体系, 重点是要建立一个指挥有序、协调统一的指挥中心, 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培养好精明强干的抢险队伍, 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机制, 防范事故于未然, 抢救事故于有序, 最大力度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摘要:应急救援的管理是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虽然目前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煤矿事故的频发, 救援能力和指挥的失误给煤矿生产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 从应急体系的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等方面对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为煤矿应急工作管理人员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建言献策。

关键词:应急救援管理,应急体系,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准备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2]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篇10

一、演练前的动员及分工

为了使此次演练能达到预定效果,使每个应急小组成员都能按急应救援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行动,4月15日上午公司专门组织应急小组成员集合,进行思想动员,并对各参演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保证演练按程序进行。

二、演练过程

下午9:00演练开始,9:01通讯联络人员孙烨峰接到仓储部员工报警,一氢氟酸储罐出料管发生泄漏,员工夏正元被氢氟酸灼伤,氢氟酸管还在继续泄漏,请求应急小组救援。接警后立即发布警报,先汇报应急救援总指挥朱克健,请立即到临时集合点;通知副总指挥朱蕴玉,立即到临时集合点,通知工程抢险组长刘云祥,消防组长陶国良,救护组长顾新燕,后勤组长成萍立即到临时集合点集中。9:04各组人员已赶到临时集中点,总指挥作出立即向出事地点出发后,各组人员立即奔向一车间,并立即按分工开展救援,同志先向全车间发出事故警报并做出停车指示,车间员工立即停止工作,关闭应该关闭的水、电、气等阀门,在车间班组长带领下,从疏散楼梯和安全通道撤离作业现场,并按治安队员的指示撤离,到安全地点集结,并清点人数,向总指挥报告:“除缺少一名职工外,其他人员全部成功疏散,请求救援,汇报完毕。”9:08总指挥向各组发布“立即按预案开展救援”的指示。9:09工程抢险队带领抢险人员到事故泄漏地点进行堵漏,消防队带领消防人员做好消防应急准备;医疗救护组带领成员对灼伤人员进行就地清洗包扎伤口,警戒疏散组带领成员进行现场警戒,后勤组做好物资提供。9:16抢险队长报告:泄漏已被封堵,罐内物料大部分已被转移到低位槽,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污染。本队无人员伤亡,汇报完毕。救护队长报告:伤员已脱离危险,各队救援人员无伤亡,汇报完毕。9:17进行现场泄漏物料处理,清洗。9:26解除警报。9:28各队集中,由总指挥讲话,对本次演练进行讲评。9:30演练结束。解散。

三、演练总结

本次演练基本上已经按照应急救援的程序来进行,各应急小组的也已基本掌握相关应急救援任务,本次演练各参演人员、应急小组均能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没有发生次生的意外事故。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人员行动迟缓,集体行动时拖团队后腿,希望各成员平时要加强应急能力的锻炼,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的应急小组有在发生事故时能随时投入战斗的能力。

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篇11

(一)组织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为推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XX年5月份组织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XX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传达了广东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现场会及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后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有序稳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第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等工作。上半年,省局应急中心共受理备案70家。通过应急预案评审备案,使预案质量明显提高。

(三)应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XX年与二十集团军71320部队化学应急救援队达成并签署了“河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军地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与省环保厅多次联系和磋商,达成了应急协作框架协议。

(四)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积极督促指导已批复建立的五个省级

救援基地加快建设步伐,充实和完善基地功能建设。同时,应急中心按照省局关于应急救援装备委托使用管理的有关批复,将部分应急救援装备对郑州市豫中救援基地进行了委托使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

(五)广泛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一是经过认真准备,在3月份举办了两期全省应急预案管理专题培训班。全省18个省辖市辖区地方油库加油站和中石化、中石油河南分公司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和河南法制报联合开展了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为主题的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三是结合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下发通知,督促指导各省辖市有关部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省级大规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成功举行。作为XX年安全生产月重点活动之一,在省政府和局领导的周密部署和正确领导下,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等困难,于6月26日在郑州市如期成功举行了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该演练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活动,不但参演人员多,而且救援设施和装备先进,充分展示了我省应对事故灾难的救援能力。现场演练实况通过卫星同步传输到了省政府、国务院和国家总局应急信息平台,有关领导远程观摩了演练活动。该演练的成功举行不但丰富了我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内容,也达到了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教育社会的目的,受到了国务院应急办、省政府和国家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七)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按照省局关于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及有关实施方案的要求,应急中心及时成立了有关领导小组,并将有关实施方案细化,从加强思想作风入手,健全机制,规范管理。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这个载体,人员素质和办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改变,为不断开展各项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基础。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把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防御抗御事故灾难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按计划举办2期应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针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半年计划召开一次全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预案培训和审查备案的力度,逐步使预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开展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国家总局确定的3个部门预案编制试点省之一,按照国家总局的有关要求,下半年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指导。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赴各省辖市、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研,检查《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12

1.1 施工管理的基本要素

目前的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就是为了能够实现高压输电线路的项目投资以及质量的目标, 该施工管理是全面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相关的协调工作, 施工管理的最基本内容就是研究怎样才能高效益地实现管理项目目标。由于现在的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项目在我国正在快速的发展, 该项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 而该建设往往大多都是一次性完工的,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以及程序性等特点, 因此, 在进行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中, 就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质量,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的生产要素主要有施工所用的材料、劳动力、先进的技术以及充足的资金,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具有高度的集中性,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是一种与施工紧密相关的管理, 只有将两者进行结合, 才能够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各方面管理中, 我们一定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详细、合理、有效地分析, 认真研究之后并且强化其管理。

1.2 高压输电线路事故及其应急的特点

高压输电线路事故主要是由于技术原因、自然灾害 (引发) 、人为事件等造成高压输电线路安全事故的情况, 该类事故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的特点, 后果影响易猝变、涉及面广、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危害放大的特点。

2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的施工管理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施工管理与普通施工项目相比同样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三个控制, 安全、合同、信息三个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共七个部分。对于三个控制三个管理及一个协调这七个部分普通施工项目没有轻重之分, 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但应急抢险的工程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性质的特殊性成本控制原则上就是尽快消除事故恢复送电, 对其施工成本控制相对没有普通施工着重强调, 而更重视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而由于抢险施工强调了进度与质量则意味着施工方法上肯定要求更高, 自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更高, 再加上应急抢险时间的紧迫性对合同的处理要求也相应要高, 信息管理在抢险施工中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弱。综上所述本文对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施工的成本控制和信息管理两项不做特别阐述。

2.1 对施工进度的控制

我们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中要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项制定预期的施工计划, 首先, 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前要充分的掌握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输电线路和工作的规模以及施工的工序。其次, 要在施工前确定好高压输电线路的计划工期, 保证该项目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在一般情况下, 一些企业单位在进行该项目的招标时都要提供一份完整的计划完工期,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单位必须要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 最终确定该项目能够按时的完成。最后, 施工单位还要该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以及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应急抢险施工项目由于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进度计划基本是技术及施工人员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先行编制施工方案, 编制完成施工方案后再根据具体方案编制进度计划, 从而制定出总进度目标。在实际施工时要按计预先制定的划进行施工, 同时还要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表来对实际施工进行全面的监控。由于这类工程的紧迫性, 必须要第一时间总结工程的进度, 分析监控是不是与高压输电线路计划有所偏差, 如果施工的进度鳗鱼施工的计划方案, 那么就必须要寻找影响施工进度的根本原因, 从而来解决问题, 保证能够按时完工。在监控方面, 每天都要进行实时监控, 然后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 并对该总结进行分析, 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要尽可能降低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的现象出现。当施工进度计划表一旦确定, 就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进行合理的施工, 不能出现为了赶工期, 为了能够到期完工而忽视了施工的质量, 因为赶工期无疑是增大该项目风险的可能性, 造成二次灾难的可能增加, 所以在抢险项目的进度管理中同样应讲究科学性。

2.2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压输电线路抢险工程的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 而公开招标通常时间周期都比较长。一般不会像常规项目一样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方, 大部分是根据以往工程所累计起来的施工单位资料及其相关信誉进行适当选择后以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施工单位投标, 最后通过竞争性谈判再予以确认。而由于抢险需要, 往往合同还未签订完善施工就需要及时开展, 只有在施工同时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完善, 这对双方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就要求双方能先有个意向性的共识。尤其是双方所采用的合同计价方式, 主要工作的施工单价及合理报酬, 工程量的核定方式等等。且双方都应对对方的信誉度有充分可靠的认识, 同时合同各方应当在合同的履行中一起共同现场收资及确定工程量, 以达到对各方的公平。

2.3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安全管理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抢险工程所涉及的大部分抢险事故都是突然爆发, 爆发前基本没有明显征兆, 而且一旦发生, 发展蔓延迅速, 甚至失控 (如冰雪灾害) 。要求应急抢险行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 在事故的第一现场做出有效反应, 在事故产生重大灾难后果之前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减小和控制事态等措施。其抢险施工通常时间紧、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环境复杂多变、涉及单位部门多、安全生产难度很大。因此, 通过建立各项制度, 规范抢险工程的生产行为, 对于保证抢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部门的规章。对相关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都要进行全面的规范, 相关部门要确立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于抢险工程同样具有强制性。尤其是其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计划制度、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预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基本前提。个人认为安全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管理。

2.3.1 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1) 坚持依法施工的原则。

(2) 坚持把人的工作放在首位。

(3) 抢险管理工程者必须抓安全。

(4) 动员全体施工人员抓安全。

2.3.2 对危险点辨识以及进行安全预控的措施

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 危险点的辨识和预控是该项目施工中应用科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对输电线路抢险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的生产状态和环境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然后来确定相关的危险点, 根据该危险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有效的解决手段。

2.4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组织协调

在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抢险过程中项目组织协调有很重要的作用, 是协调其他活动的有效保证, 特别是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解决项目组织成员之间, 参与各单位间矛盾的基本方法之一。

2.5 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由施工生产要素决定的。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 要重视高压输电线路应急抢险质量的控制。要注意到抢险质量的控制中作业者的素质和其组织效果以及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在该项目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施工的环境其中包括现场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环境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和安全等环境的监控。也就是说质量控制应该要应从人力、材聊、机器设备、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能够有效完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压输电线路抢险施工项目管理可谓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管理过程, 该项施工项目的管理要严格要求其工作的范围、时间的进度、质量的性能等, 而单单依靠个人理论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借助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项目管理, 从而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抢险施工项目的完工。

参考文献

[1]邢志宏, 温卫强.浅谈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27期

[2]林华, 马智.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年11期

[3]邱江涛.35KV及以下变电所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J].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1期

[4]孙福军, 周晓然.石太客运专线南梁隧道3~#辅助斜井挑顶施工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08期

[5]余豪.实施规范化管理为项目经营目标提供可靠保障[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 2010年

[6]陈万勋.三维数字模型与动态模拟绘制在盘南电厂4×600MW机组工程中的应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 2008年

[7]张景峰.明源电力工程公司项目群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1年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篇13

2012年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按照矿部安排,玉龙煤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27日上午进行了2012年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一、参加人员

本次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指挥部人员如下: 指 挥 长:周建忠 副指挥长:程长青、贾拯

成 员:罗云银、任宏亮、郭有功、许进文、吴厚昌、冯艳龙

拯、常永军、徐万厚、王月清、冯艳龙、李

常永军、郭全年、徐万厚、李二子、魏正才、顼补堂

王志文、郑建聪、孟 杰、陈佃勇、徐居荣、贺建国

侯亮、黄 涛

二、演练过程

1、上午9:10,1901采煤工作面距轨道运输巷150米处瓦检员王宝汇报:我是1901采煤工作面瓦检员王宝,1901采煤工作面距轨道巷150米处电缆线冒烟着火。

矿调度接到汇报临时安排后立即通知总指挥,总指挥接到通知后启动了火灾事故急救援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10个应急救援组,对火灾实施应急救援。

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规定通知矿井火灾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到矿生产指挥中心集合。

1)矿辅助救护队人员到井下,由救护队负责到灾区查明火情实施灭火措施。

2)当班带班副矿长陈佃勇组织在井下作业人员避灾自救。3)后勤矿长按要求准备好救援物资。

4)医疗组、保卫组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维持矿区秩序工作。

2、接到通知后:

1)各个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并进行组织工作。2)救护队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达,立即入井,实施救灾。3)医疗、保卫组及时维持秩序,对升井人员清点、检查。4)及时采取反风和井下高压停电措施,救灾行动结束后及时恢复正常通风和井下供电。

5)各种情况正常后,10:15时火灾演习结束。

三、取得的成效

1.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救灾常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2.对抗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对今后应付突发事件很有益处。

3.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能够遵守次序、听从指挥、互相帮助,集体感得到了升华。

4.演练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受到了锻炼。

5.各工作面人员能够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疏散撤退。

四、在本次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发生灾害时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别人对应急疏散方法还是不太熟悉,撤退时的速度慢,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时间,效果不是太好。

2.根据预先制定演练的要求,演练时要事先告之演练范围内的人。提前向职工告之了演练日期,并没有告之具体时间和地点。但是由于演练时工作人员较早就位,大部分人员知道演练的情况,使演练的真实性打了些折扣。

3.应急演练的指挥过程中,联络通信方面的装备硬件不到位,造成各工作小组及指挥部之间联络不畅。

以上主要还是演练的组织实施中存在问题,从而使我们积累了演练的经验,为今后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借鉴。

五、整改措施

1.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灾害意识,熟悉各种避灾路线。2.教育员工加深对灾害的了解,提高警惕。

3.制定救灾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充分利用井下一切可以利用的避灾救灾条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态扩大。

4.充分发挥紧急避灾系统的作用,现场指挥人员要灵活机动。5.通过本次演练,要把演练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使演练方案和应急措施更便于实际操作,更利于实际救灾、避灾。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篇14

通过此次演练检验了本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了应急救援小组应急物资、装备、技术的准备情况,并锻炼应急救援小组协调作战能力,提高了各级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对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所有职工都能通过厂部规划的安全通道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对今后应付突发事故很有益处。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能够听从指挥、互相帮助,集体观念感得到了加强。但是本次演练还是存在有些问题如:

个别职工演练不够到位,疏散撤退时的不够迅速,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撤退时间,效果不是太好。

1、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灾害意识,熟悉各种避灾路线。

2、加深职工对事故灾害的了解,提高安全事故警惕。

3、制定救灾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避灾救灾条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扩大。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 篇15

基于煤矿现有的网络环境, 结合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开发了一套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信息系统, 以实现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数字化、高效化管理。

1 系统组成及原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由附着在救援设备上的RFID有源电子标签、矿用RFID阅读器、矿用应急通信网络设备、数据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监控计算机、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软件等组成, 见图1。

该系统通过附着在应急救援装备上的智能节点 (有源RFID电子标签) 感知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并通过自行组网、无线的方式传递到上层矿用RFID阅读器, 由RFID阅读器将收集到的感应数据通过矿用应急通信网络或者矿山骨干网, 将感应数据存储到数据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服务器将感知信息先存储为实时数据, 然后关系映射为关系数据, 并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部署在监控中心或者现场救援

指挥调度中心的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对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并开展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以及应急救援方案的应用等。在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 通过该系统, 可以迅速查找、定位、调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装备, 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另外, 该系统可以辅助相关工作人员完成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日常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2 系统体系及软件架构

2.1 系统体系架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系统体系架构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 如图2所示。

感知层是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系统的基础, 主要用来获取各种应急救援装备的传感数据, 数据感知是物联网的核心。感知层的各个节点为智能传感节点, 智能节点感知信息并通过自行组网传递到上层矿用RFID阅读器, 由RFID阅读器将收集到的感应数据通过网络层提交到应用层进行处理。感知层主要通过安装在仓库或井下的矿用救生舱、避难硐室中的压风自救装置、灭火器、呼吸器等救援设备上面的RFID电子标签, 获取应急救援装备的数字化信息。

网络层主要负责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系统的传输, 建立在矿用应急通信网络和矿山骨干网络之上 (在井下网络通信正常时可不需要矿用应急通信网络) , 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存储、网络管理等功能。网络层将接收到的感知层的各类型数据, 通过矿用应急通信网络和矿山骨干网络将其传输至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 交由应用层进行处理。

应用层是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系统的最顶层模块, 主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关系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 以及基于感知数据的应用和决策, 其中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是应用层的主要技术。

2.2 软件平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系统软件架构的基本设计理念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运用了多线程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技术等, 如图3所示。

图3 软件平台

最低层为数据过滤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主要根据事先设置的过滤配置信息采集用户所关心的原始数据, 以缓解服务器压力, 便于用户的数据分析。数据接收模块主要接收感知层获取到的各种救援装备传感数据。

数据缓冲区用来临时缓冲传感器感知的数据, 中间件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并调用实时数据处理模块, 按照一定的存储格式将数据存储到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中。实时数据库用来解决由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实时数据库的并发性和实时性特点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最顶层为应用层, 通过感知层感知的应急救援装备实时数据, 将监测数据关系化后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应用服务平台, 应用服务平台对感知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并开展相关管理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包括应急救援装备库存状态查询, 装备的库存、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跟踪, 装备位置查询、定期校验提醒、使用年限到期告警、装备非授权出库告警和系统管理等。利用此平台可以辅助应急指挥中心或临时指挥基地进行有效的救援资源调度和力量分配, 指导应急救援, 协助事故调查, 提高救援效率, 降低灾害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3 主要关键技术

3.1 应急救援装备的感知和射频识别

感知和射频识别是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其技术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由于多个应急救援装备携带的RFID标签同时无线接入和读写是存在碰撞冲突的, 可能会出现一个标签同时被多个阅读器覆盖读写, 也可能出现一个阅读器同时覆盖阅读多个标签。第1种情况属于多阅读器—标签干扰问题, 如图5所示。后一种情况也是实际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阅读器读写标签时类似于无线电广播方式, 多个标签同时接收1个阅读器发出的信息。多个标签同时将各自数据传送给阅读器的通信称为多路接入, 容易出现RF干扰和碰撞, 目前有4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时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空分多路法以及码分多路法。现在比较成熟的就是“ALOHA防冲突算法”, 使用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碰撞问题。

3.2 应急救援装备的组网与互联互通

感知设备获取的应急救援装备信息的传输需要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煤矿移动通信技术、矿用应急通信技术以及M2M 技术等, 把感知到的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实时、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传输到数据服务器与应用层。该系统涉及无线传感网络、矿用应急通信网络以及矿山骨干网络等传输平台, 如何利用这几个网络平台将应急救援设备信息实时可靠地传输到网络层以及应用层, 这也是该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3.3 应急救援装备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 该系统围绕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三项功能的实现, 综合利用传感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矿山无线通信及嵌入式系统, 完成应急救援装备信息的采集与预处理, 并把信息通过矿山应急通信网络或者矿山骨干网传输到信息中心。

其次, 利用Client/Server 网络结构以及ADO 控件 (ActiveX Data Object) 访问远程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 以实现监控过程信息对数据库内容的实时更新。为适应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中心的监控端, 将监控与信息管理集成为一体, 融合矿山网络和 Internet/Intranet 技术, 实现矿山网络与TCP/IP 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客户端/服务器3层网络结构, 监控中心既可实时获取现场的信息数据, 又能实现应急救援信息资源的共享。

最后, 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每件应急救援装备都附加了有源RFID 电子标签, 相应地在仓库、矿井各入口处设置RFID阅读器。应急救援装备在通过阅读器信号覆盖范围时, 阅读器即可通过货物上的电子标签获得救援装备的信息。仓库内、矿井内、仓库出口和矿井出口处也设置一定数量的RFID 阅读器, 以追踪救援装备在矿井下的信息、库内的信息、出库时的信息以及从井下到地面的信息等, 实现对应急救援装备从入库、入井开始的自动识别、定位、库存、使用、维护、出库、报废等全部作业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与跟踪[5]。

4 结束语

探索了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煤矿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可行方法, 并开发了一套矿用应急救援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救援装备信息感知、处理以及应急救援装备的信息化管理等, 一方面可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救援装备日常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矿井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保障应急响应及时和抢救工作迅速有效开展, 减少和降低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另外, 该系统为煤矿应急救援装备的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物联网特点与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 2011, 36 (1) :167-171.

[2]唐述明, 贾春玉, 刘林, 等.我国矿山救护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6 (S1) :188-190.

[3]杨继东, 黄卫东.物联网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11 (Z1) :150-152.

[4]张书建, 汪云甲, 范忻, 等.基于RFID技术的矿山物联网关键问题及其仿真[J].金属矿山, 2011 (5) :113-116.

上一篇:扶贫协作工作方案下一篇:对基层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