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精选10篇)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要破解上述问题, 从教学设计上说, 教师需要强化四种“意识”。
一、教学设计要强化“学情”意识
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反映在教学设计上, 就要“非常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 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1]6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技能水平起点和态度起点, 强化“学情”意识。
首先, 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忽视学情的差异,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例如, 我区一位教师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 为了让学生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 设计了一个“家务劳动大考验”活动环节, 内容为:1.叠衣服;2.缝纽扣。想以此引导学生多关心、体谅父母, 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活动在一个班上进行得很成功, 许多学生从自己的手忙脚乱中体会到, 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家务活, 要干好也不容易。但在另一个班上, 活动结果完全不同, 参与家务活动的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且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表示, 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并没有感到做家务的辛苦。出乎预设的学情, 让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实践表明,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事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忽略了学情的变化, 必然会导致活动有效性的缺失。
其次, 要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不同地域的学生, 因其生活阅历的不同,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 其认知和情感上也存在着差异。现通行使用的人教版思品教材, 面对的是全国此年龄段全体青少年学生, 但相对富裕、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处于东部地区的杭州初中生显得洞察敏锐、钻研积极、个性鲜明、情感丰富, 敢于在公开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认知的广度、深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观点源自2009年北京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杭州市上城区发展性评价项目区域反馈报告》) 。结果表明, 教学要取得实效, 必须考虑本地学情。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欢快的青春节拍”中关于“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变化”的内容, 学校心理课已经作了更为系统的讲解, 思品课再复述很可能会招致学生的厌烦。不如经过对学期整体计划的考量, 将这一课三课时的内容作如下调整:1.小问卷, 检测学生对少量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后, 教师可加以简单梳理、归结。2.选播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符合本课主题的情节, 让学生讨论青春期可能产生的误区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并由教师总结、补充、导引。3.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案例及分析, 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处理后, 明显提升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和情感认同度, 有效达成了既定目标。
二、教学设计要强化“要素”意识
事物的整体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构成是否完整, 排序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目标达成。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七个要素: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而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则又被归结为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五个基本要素, 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有产生片面教学的危险。笔者在每年所听的区内外200多节思品和社会课中发现, 造成课堂教学不尽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教材解读不到位。教学内容解读一般分成三步, 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三步思维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各个要素, 理清各要素间的内在关系, 再用系统思维加以整合, 以创意手法加以呈现, 才能较为理想地达成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九年级思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为例, 教学内容解读的第一步:讲清民族精神的特征、内涵和核心, 讲清民族精神特征的时代性、民族精神内涵的侧重点和核心———爱国主义的不变性。第二步:讲清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依据课本提供的两个纬度, 分别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阐述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步:中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课重点在于第二步“为什么”环节, 即只有让学生真正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本课的难点在于“是什么”环节, 即如何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中归纳出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 以“路”和“手”二字为主线索, 笔者对本课内容作出以下三个板块的设计。
第一部分:路。以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之路、岳飞———抗击入侵者之路、王二小放牛———生命尽头之路三条“路”的历史片段, 归纳出关键词:生命, 生活, 国家, 牺牲, 选择。
落实知识:感受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和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手。以抗洪救灾后百姓含泪握着子弟兵之手, 演绎了军民的团结一心;以来自两岸、跨越历史的国共领导人紧握在一起的手, 演绎了两岸中华儿女追求统一的共同心愿;以感动中国、瞬间托住生命的平凡之手, 演绎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然后, 归纳出关键词:团结, 统一, 勤劳, 自强。
落实知识: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第三部分:我们的路, 我们的手。以“公元2022年———未来的我 (35、36岁的我) ”为题, 让学生从成长体验角度, 谈将来走上社会, 应以何种行为来传承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未来设想。
落实知识:民族精神在平凡中涌现和民族精神我传承。
本课设计在分解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路”“手”和“我们的路, 我们的手”三个板块, 有效地诠释了“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突破了重点;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归纳, 解决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一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整体上领悟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要强化“系统”意识
系统论认为, “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各种各样的系统而存在的。任何事物、现象、过程都自成系统, 又互成系统。系统具有结构与功能, 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反馈性等特征”。[1]19
教学是一个系统。无论是教学设计的七个要素还是五个基本要素, 都是教学设计这一系统的构成部分, 任何要素缺一不可;而作为要素, 不能单独存在, 否则就失去了作为系统构成部分的意义。所以, 在教学设计中, 应把各要素置于整个系统之中, 并注意架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决定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现实中, 不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存在着内容缺少梯度、重复、关联度不强, 甚至出现明显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 追其根源就在于缺失了内在要素间的逻辑严密性。例如, 在人教版七下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一课教学中, 可围绕“社会离不开规范”系统设计教学的导入步骤。
先出示漫画———《红绿灯变奏曲》, 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步骤一, 提问:漫画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得出公民要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设计时应追加一问:“交通规则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强调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为后面的教师小结“规则重要性”作铺垫) 步骤二, 互动:我说你说———现实生活中除了漫画中的交通规则外, 还有哪些行为规则? (学生回答略) 步骤三, 解题: (1) 下面事件中人的行为主要都受哪些规范制约? (投影显示) (1) 拾金不昧; (2) 红灯停, 绿灯行; (3) 过年了, 吃饺子, 吃团圆饭, 亲朋好友互相走动拜年; (4) 信佛教的人不杀生。 (教师小结, 略) (2) 处于青春期的你们可能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感到不满, 渴望无限自由。那么, 请想一想:如果让你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的社会里, 你愿意吗?请举例子说明。 (学生回答, 略) 步骤四, 教师总结、导引:是的, 行为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有了这些行为准则, 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孟德斯鸠说得好,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做的事情的权利。今天我们重点就学习社会规范之一的法律。与其他规范相比,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的特殊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话题。 (顺利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四、教学设计要强化“活动”意识
在新课程下, 教学设计的活动意识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其中, 教学设计如何处理好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关系, 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初中思品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内容活动化是形式和基础, 活动内容化是内容和目的, 二者有机统一, 才能有效地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化和只讲内容不顾形式的灌输化两种不良倾向, 以有效达成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明白相关道理、学会如何做人等教学目标。
以浙江温岭实验中学张凌锋老师设计的“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片段为例。张凌锋老师在“环节一:观察与探究”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图片, 说出这些动植物名称及它们的独特之处。活动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然界其他生命独特的本领。本环节安排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体会世界上每一种生命都具有独特性。本环节的“观察与探究”, 涵盖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而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 明显达成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有机统一。
活动又呈现出显性的动和隐性的动两大特征。学生表演、回答问题上的动, 是显性的动;而学生思维上、情感上的动, 则是隐性的动。就品德课的终极培养目标来看, 毫无疑问, 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显得更为重要。
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成效如何, 关键在于问题的设问。如在“沟通”教学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问题1:你认为哪些职业、哪些人特别需要沟通?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问题2:有没有不需要沟通的行业?这些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而且后一问是建立在前一问的基础上, 问题间层次分明, 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深化思维。而“哪些职业、哪些人”“有没有不需要沟通的行业”等设问呈开放性特征, 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发展求异和发散等思维, 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体精神、培养个性特点, 以及推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向纵深发展很有益处。
总之,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 需要我们在“预”的阶段精心设计, 以便我们的教学设计离学生更近, 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更强。□◢
参考文献
[1]徐学福, 宋乃庆.教学设计[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6.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三多”,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多动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其次,多动口。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次,多动手。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二、关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在注重实际、精讲多练上下工夫。首先,注重学生的思想实际。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要被群众掌握,不仅靠自身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群众的实际。因此,政治理论要使学生信服,并被学生转化为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實际出发扎实备课,教学时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得心应手地牵着学生的思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课堂效果非常良好。其次,联系实际要求新颖、灵活。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时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合他们追求新鲜、好奇、灵活的心理。
三、关注“主体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
四、关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要努力探索师生互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河北人民出版社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的。
二、基本情况概述 和期望
四年级共有学生95人,这些学生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组和城市人家,在家中条件较好,有些是“小皇帝”、“小龙女”,到校之后将一些不好的习气带到学校,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取心。部分学生来源是附近的农村孩子,基础较差.希望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学生都能改变那些不好的习惯,学业渐渐有较大的进步。
二、任务及目标
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认识。
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完成本年级的思品与社会教学内容。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育学生。
5、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6、注重了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师平时认真学习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
3、善于走进学生当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督促。
传开希望小学
赵晶 2017年12月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品德与社会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品德与社会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内容
一、教师梳理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分课梳理知识,罗列问题 第一课 生活需要消费
1、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而消费又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我们能够了解一点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就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
2、生活中,我们经常购买一些日常用品,这就需要一定的(支出)。
3、我们的日常消费主要依靠父母的(收入)。
4、如何制定访问计划?在访问时应注意什么?
5、家里结余的钱做什么?
6、怎样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第二课 不同的购物场所
1、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是从不同的(购物场所)买来的,这些场所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同的购物场所有:(超市)、(农村集市)、(百货商场)、(便民店)、(专卖店)、(农村代销店)。
2、对比不同购物场所的特点
(1)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也称(自选商场)。商品质量好;价格比较便宜;种类齐全,可以直接挑选有很大的停车场,交通方便;(2)农村集市一般有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日期),买卖时还可以(讨价还价)。
(3)百货商场的面积很大,分为不同的(部门),销售(各类商品)。为方便顾客,商场内大多设有(自动电梯)、(洗手间)、(长椅)等设施。(4)便民店面积较小,商品种类也较少,大多分布在(居民区)。(5)专卖店是专门出售一类商品的商店,它相对(集中),便于(选择)。(6)农村代销店规模虽小,却给大家平时购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超市人员是怎样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的?
4、超市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便宜?
第三课 做聪明的消费者
1、“三无”产品是指:
①无质量检验合格证产品、②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的产品、③无生产日期 和 保质期的产品。
2、(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3、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日”是每年的“(3月15日)”。
4、消费者申诉、投诉的举报电话是(12315)。
5、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还应该向经营者索取(购物凭证或发票)。
6、买东西有哪些学问?(怎样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7、消费者有哪些权益?
8、如果商店不同意调换,发生争议时怎么办?
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1、为什么要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2、对比记忆春节与藏历新年的时间及节日习俗。
3、对比记忆元宵节与中秋节的时间及节日习俗。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的巨型时间以及活动项目。
5、拓展记忆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第二课 家有喜事
1、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喜事,以及不同喜事的庆祝习俗。
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人们的(喜庆习俗)也有所不同。
3、对比记忆傣家人和客家人的居住习俗。
4、对比草坪婚礼和简易酒会婚礼。
第三课 异国习俗1、2、3、4、5、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各不相同。为什么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风俗?
对比记忆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日期及风俗。区分记忆:传统节日、外来节日以及现代节日。你还了解哪些国家的习俗?
(1)吃的方面:美国的热狗,中国的饺子,韩国的寿司,日本的生鱼片(2)穿的方面: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阿拉伯人的白袍(3)住的方面:中国的竹楼,日本的榻榻米,(4)生活方面:中国的筷子,美国的刀叉
6、阿拉伯人的服装、泰国人的见面礼节。第三单元 安全地生活
第一课:交通安全每一天
1、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
2、行人必须遵守那些交通规则?
3、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4、交通信号不同颜色代表的意思,认识交通该标志。
第二课 从“119”谈起
1、火灾的危害、遇到火灾怎么办、如何避免火灾。
2、认识消防器材、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3、灭火的基本方法。
4、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
1、什么是突发事件?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有哪些?
2、突发事件的分类。
3、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应该怎么办?
三、单元测试,巩固知识。
四、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系统地复习四年级教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巩固知识的实际运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品德与社会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品德与社会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复习内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安排了3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四、复习措施
1、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练习题,进行小测试,小比赛之类的复习活动,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不感觉的枯燥。
4测试结果要总结,归纳。
五、复习时间
2017年12月25日—至考试 复习阶段安排:每周两节课复习每节课复习2-3课
每节课复习的模式就是;学生自主看书10分钟,教师提简答问10分钟,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对差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提出的新问题10分钟
四、时间安排
时 间 课 时 复习内 容
第18周3课时 第19-20周4课时第20-21周 4课时 第21-22周4课时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隆回县荷田乡背溪小学
刘婷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3.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4.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六、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5.法制渗透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自己家乡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 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 仅凭单纯讲道理是不行的,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学生一听讲故事, 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 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为了使学生懂得尊敬师长的道理, 我就给他们讲张良拜师的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反复训练成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仅懂得了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 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然后, 进行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 慢慢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以正面引导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以身作则做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 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 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 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 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五、引入音乐的手段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 把思想品德教学和音乐合理地联系起来, 能加深课文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 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 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 我们应该怎样孝敬母亲, 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 在动人的旋律里, 学生感动了, 孝敬父母的道理, 深深印入了他们的心田。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要能够记住并理解它们的内涵,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的关键。它要求我们打破教材的章节,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熟记,以便在考试中联合运用。以下就谈谈对基础知识整合记忆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知识结构归纳法
知识结构归纳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知识梳理方法,就是用一定形式梳理出每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这种方法既直观又便于掌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能够使学生纷繁杂乱的思绪豁然贯通,容易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每个章节都由哪些基本观点构成,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线索理解记忆,为熟悉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用连线形式归纳:人民(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次层记忆法
层次记忆法是把每一课的重难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因素来具体决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人,所定的重点难点应该不同。在定重难点时不能按照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中的重难点来整理。如成绩差的同学可以把重难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而成绩拔尖的同学可以把重点难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运用上,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记忆理解阶段,所定的重难点也应层层深入。这样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教材中“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的重难点,可以分四步来掌握: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三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四是联系实际谈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能做些什么,可以找名人、伟人的事例来分析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这样的几个步骤来选定自己的重难点,层层突破,逐渐掌握,实现由基础知识的背记到运用的转变。
三、表格归纳法
表格归纳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点的一种识记方法。这种方法条理清楚,便于学生在考试中进行整合运用。如:
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不合理、不科学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坚持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活动反馈法
活动反馈法是通过以小组合作为单位,组织课堂或者课外活动进行基础知识记忆及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编写顺口溜、玩游戏、写对联等多种形式完成,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记忆。如记“第三课”基础知识的游戏,每组派代表大胆发言进行背记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好,名次最后的一组负责表演一个节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潜能,便于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归类法
归类法就是把同类型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记忆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同学们进行类比分析,便于识记、理解,不容易错和混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如我们可以把知识点归纳为“基础”类、“基本”类、“方法”类等进行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能建设新世纪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才为目的。
二、任务及目标
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完成本年级的思品教学内容。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育学生。
5、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6、注重了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7、每月按时接受教研组对教学常规的检查,高标准,严要求,不敷衍。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
3、善于走进学生当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
4、定期对学生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工作进行整改。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督促。
6、组织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体验,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五、教学安排
1——4周 1——3课
5——8周 4——7课
9——12周 8——11课
13——16周 12——14课
17——18周 15课
第一课 今天,你安全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要有安全意识。
2、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交往原则,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交往原则,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观看P20-21图片,说说图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二、教学活动
1、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
①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A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B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C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③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2、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
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
3、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 提出活动要求:
A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B看着像好人的就告诉他,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要告诉他。C就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能告诉你。
D告诉他住在哪个小区,但不要告诉他具体的门牌号。
4、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要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
三、作业:
1、P28应该怎样与陌生人打交道?
2、P29续写故事。
第二课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教学重点:
1、2。教学难点:3。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看P30课文里一则新闻并思考: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三、讨论:
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4、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四、分组讨论: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1、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P35建议书。
第三课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2、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
3、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教学重、难点:1、学会火灾逃生的方法。
2、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多数会是交待安全的话)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交流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课件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 1、如何拔打119
创设着火了的情境(由两名学生表演创设情境,一名演家中着火了的小主人,小主人看到着火了慌张地乱喊乱叫;一名演大火,叫嚷着要烧了一切。)
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这样慌里慌张、乱喊乱叫对不对?应该怎么做呢?
2、与119对话
表演:大火围着小主人转,小主人打了119拿着电话问所有学生:“我该怎样和他们讲呢?都要说些什么呢?
师:下面我们就请每一组都来讨论,制定拨打119的具体过程,一会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三、火灾自救方法
1、(表演:拨打完119后,小主人松了一口气,说:“这回我可以坐下来等消防员叔叔来救我了。”)
师: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师:那他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生:逃离火灾现场。
师:现在我们都置身于楼房的火海之中,楼道是不可能走了,消防队正在赶来,请各组交流你们调查的收集到的火灾逃生方法,选出最快、最有效的逃生方法,用你们自己的形式汇报给大家。
四、总结
你认为学了本节知识对你有哪些帮助?
第三单元 花钱的学问
第一课 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家庭责任感,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2.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教学重、难点: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提问:昨天,你们家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呢?
活动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项计划花钱的活动。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要进行购买。生:交流购买计划,说一说理由,评一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们认为钱究竟应该怎样花?(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 钱该怎样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教具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参观票、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们家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师: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出示幻灯)
二、新授: 活动一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说说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汇报一下。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培训资料教案JIAO AN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们想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又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肯定不能马上都实现。你和爸爸妈妈商量之后,大家认为哪些想要的能马上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内不能实现?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汇报调查结果。活动二
师:由于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可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给大家讲讲,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
(生:讲自己的事例,互相分析。)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应想到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看看是不是一定需要,有些东西对我们身体不利,家长不给买是有道理的。另外,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于这些花钱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出示幻灯)生:小组讨论。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另外,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活动四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项计划花钱的活动。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生:交流购买计划,说一说理由,评一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们认为钱究竟应该怎样花?(生:自由发言。)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出示幻灯)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第三课 购物场所我知道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3.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调查表。4.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6.游戏: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置身与购物环境中。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第二课时
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四、扩展训练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第四课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教学难点: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包装袋。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同样的商品会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当我们到当地购物场所了解一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再请教一下售货员和家长,弄清价格变化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信心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我们闯关开始。活动一:看商品猜价格(课件)
1、(课件出示规则)准备好了么?
A、穿着漂亮绿色外衣的中性笔,书写流利清晰,能使你的字体美观大方。请各组商量后出价。
B、是一支白雪牌巨无霸中性笔,书写长度达1500米,能写36000多字。请出价。C、这个双层漂亮文具盒上的小猫在向你招手呢,盒盖上的电子表能提醒你要珍惜时间。你觉得它会是多少钱呢?
D、这个文具盒简洁大方,会让你爱不释手。请各小组出价。活动二:作调查 知差异
1、水笔的价格有所不同,文具盒价钱存在差异。这种情况我们平时经常遇到,课前,我们做过调查了,来交流交流吧!
2、既然商品的价格差异这么大,我们在购买时应该怎么做呢?听,小精灵有话要说。(课件)
3、但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出示录像)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可取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情况么? 第二课时 活动三:火眼金睛
1、同学们课前做过调查,老师也做过调查,我知道咱们大家都喜欢吃美味的零食:酸甜可口的话梅,香脆麻辣的方便面,味美嫩滑的果冻„„一听就让人流口水,可是你知道么,市场上有些不合格的食品,吃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课件)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不必惊慌,只要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注意看包装,不合格食品就会远离我们。你平时购买食品时,主要看什么?
3、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我们来问问购物精灵吧!(课件)拿出你手里的包装袋看看符合小精灵说的这几条么?(对照看包装)
4、(课件)大家认识这个标志么?你在哪儿见过?
这是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市场标志。食品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说明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加工环境符合国家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食用。目前,我国已经对(课件)。。。等几十类食品实行了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只要看到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买了。
5、(课件)这个包装袋合格么?少了什么?没这些不行么?(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厂址和电话、商标。。。)
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听小精灵说什么?(课件)像我们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的食品很便宜,很多同学都会去买,可多数是“三无食品”,食用后有损我们的健康,为了健康着想,我们还是对它们往而却步吧!
第三课时 活动四:小鬼当家
1、今天是周日,你的父母要加班,中午不能回来了。妈妈给了你9元钱,让你解决自己的午餐,你还得买下周学习用的尺子和日记本。除此以外,你是个小馋猫,还要买些零食来解解馋。怎样合理分配这些钱呢?这就需要各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请各组选出三名代表来购物。我们要找四个收银员,谁愿意?你想吃什么,快告诉你们的代表。在买东西时可要注意看呀,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分钟。(音乐)
2、咱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如果符合其中一条就会获得一颗智慧星。总结:
看来,花钱买东西还真有不少学问呢?虽然今天这三组没有获得胜利,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一定可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课 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2.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特殊习惯,体会他们的情感需要。初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夸夸我心中的“老明星” 活动目的:
以学生课前“我做爷爷奶奶追星族”的调查了解为基础,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人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从而自然而然地对老年人产生敬意,为理解老人的情感需求做铺垫,让学生情有所出,做到因了解而理解。活动步骤:
1.谈话:同学们,咱们前几天做了一回追星族,狠狠地过了一把追星瘾。但追星的对象不是那些演艺明星,而是你们家的──(爷爷奶奶)。(贴板书)孩子们回家对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了调查采访,收集了一些照片,并且制作了小报。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小报,多漂亮呀!我想内容也很精彩吧!你一定想把你的爷爷奶奶介绍给大家吧!那我们就请小组里的孩子交流一下你们的小报,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看谁对自家的老人最了解。(边说边贴活动主题)
2.小组交流,师巡视。
过渡语:看你们说得那么得意,我们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想听听介绍。指名全班交流(展台展示:有年轻时照片的、制作精美档案详细的、有自己了解的项目的)。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第一位学生介绍照片、档案、最想夸他的内容;第二三四位档案部分只交流最想介绍的。预设评价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随机评价)
◎你专门找到了________年轻时的照片,真难得呀!
◎________和你住一起吗?(是):难怪了解得这么清楚!(否)真不容易,还跑了那么远的路去调查;老师表扬你做事多么认真呀!
◎你还了解________的________,你真细心!◎你的档案真详细!第二课时
活动二 老人的心思我知道 活动目的:
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猜老人的想法和心情,以引导学生能深入老人的内心世界,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理解老人的心思,用心去感受老人的情感需要。
1.谈话:(边说边贴活动主题)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爷爷奶奶的基本情况了解得很详细,那爷爷奶奶的心思你知道吗?他们的愿望和想法你能猜到吗?那我来说,你们来猜。请你看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课件展示教材第一幅图,师读文字)每次和爷爷奶奶分手时,他们总是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猜一猜?
生:„„
师:可见爷爷奶奶多爱我们呀!
2.(课件)这些爷爷奶奶的心思你能猜到吗?你愿意猜哪个就猜哪个。
(指一名女生)师:奶奶怎么关心孙子的?会叮嘱些什么?奶奶多关心我们呀!(指一名男生)师:为什么做一大桌的菜呀?
3.看来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爷爷奶奶的心思,爷爷奶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疼爱关心我们。生活中你的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你能体会到老人是怎么想的吗?(课件)那我们就来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相邻的两个孩子一人说爷爷奶奶关心你的动作、言语,另一人来猜老人的心思,然后交换,比比看谁更懂爷爷奶奶的心。
4.哪组同学愿意来交流?(指名一组交流;其余组让说情况的学生请另外的同学来猜;学生出题老师猜)。
5.(课件)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让我们认真观看,细细体会。(生看录像)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生:„„
师:可奶奶接到儿女孙子不回来吃饭的电话时不是说:“忙„„忙„„忙好呀!” 生:„„ 小结:奶奶那么孤独,希望儿孙能回来;但又怕影响他们,很矛盾!
6.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可是,在生活中面对他们的关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不够耐心、不够关心的时候?(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7.我们来看看老人这个时候会说什么。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几位同学的爷爷奶奶,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请爷爷奶奶到前边儿来就坐。同学们仔细听爷爷奶奶说什么。奶奶,您的儿女孙子对您不够耐心关心的时候,您怎么想?(老人说)
8.听了爷爷奶奶的话,你想说什么?(生交流)第三课时
活动三 行动起来敬孝心 活动目的:
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情的朗诵、轻缓的音乐,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老人为我们所作的付出,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明白老人需要我们的关爱。并且制作“孝心计划”,引导学生受之于内,发之于外,向老人表达自己的孝心,让爷爷奶奶高兴,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活动步骤:
1.谈话:爷爷奶奶很爱我们,很理解我们,我们也很爱爷爷奶奶,希望爷爷奶奶高兴。可是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让你们听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2.师:你想说什么吗?你的爷爷奶奶还为你做了什么?(指名交流)
3.是呀!爷爷奶奶多么爱我们啊!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现在他们人老了、眼花了,或许走不动了,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呀!孩子们,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爷爷奶奶的爱,让爷爷奶奶高兴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写在孝心卡片上。(边说边贴活动主题)(生写,师巡视)
师:现在你的爷爷奶奶最需要什么?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4.指名交流。把孝心卡贴上黑板。
师:你们的计划都很好。孩子们,把你的孝心卡贴在黑板上,向爷爷奶奶敬一份孝心,愿意的也可以送给来到我们课堂的爷爷奶奶!
5.奶奶,我想采访采访您:听了孩子们的话,看了他们的孝心卡,您有什么感受? 6.总结:看,爷爷奶奶多高兴呀!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爷爷奶奶高兴。(指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课 伸出爱的手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实际体验自己与残疾人的情感。必要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会普遍问题。计算机课件:世界激励大师約翰.库提斯光盘
四、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一)组织讨论: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残疾人,怎样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布条、拐杖
2、《张海迪》故事光盘
3、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第二课时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谈谈在生活中见到的残疾人是怎样顽强地生活的。)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分小组讨论:你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1、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76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学生分组行动,实践自己的“金点子”,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献爱心。
3、验收“爱心工程”。由“工程负责人”以不同形式汇报工程实施情况(表演、活动随笔、录像、请被帮助对象讲述)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八、课堂总结。
九、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用的信息。
第三课 我的邻里乡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第三课时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四课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情感目标:知道大家共同努力,做事就容易。产生为他人服务的愿望。行为目标:了解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
二、教学重点: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教学难点:教育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教学关键点: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三、课前准备:(1)上网查询并下载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本课的图片作为课件显示教学。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2)设计电子教案与脚本。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A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B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谁来做?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板书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二)、学文明理:(小组讨论)
1、请一位同学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谁来做的事例?
2、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3、分组指派代表说出自己建议。
4、电脑出示课文插图,5、他们这样做,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关心集体 爱的奉献)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三)、教学延伸:“大家一起做”
1、大家谈谈对于集体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2、电脑出示课文87页插图。
3、学生讲述大家做什么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
4、教师归纳小结:这几幅图说明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都受益的道理。
5、示课文关于社区公共设施或公共场所调查报告(四)、深化导行:“小记者在行动”
1、全班组织一个讨论会,讨论一下:在哪些事情是集体中大家的力量去做的呢?
2、让我们的小记者去观察访问一下。
(分角色表演,由三个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
3、巩固练习。“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4、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5、教师深化教育。(板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共同合作把班上的好人好事编成場报,表扬为集体做事的同学。同时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们,成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关心集体 ─ ─ ─ 爱的奉献 ↘ ↙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九年级思品教学计划05-29
一年级下学期思品教学计划07-17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6-2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复习资料填空题10-30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09-15
四年级习作四教学反思10-20
七年级下册思品计划09-22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06-15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