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通用8篇)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1

首先,我代表区教育局、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对区委区政府、区各级政法机关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在区普法办、区政法机关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全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必将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工作,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97年起,部分中小学已以学校名义聘任了兼职法制副校长;99年,xx市教育局、各镇教育站(办)分别为原城区、镇属中小学聘任了第一届法制副校长,使聘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化、规范化。所以,今天被聘任的,应是我区中小学第二届法制副校长。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各法制副校长积极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义务地为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初(末)的法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法律咨询进校园、成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讲师团、协助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教、协助开展让青少年远离“网吧”、毒品等教育活动;还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处理社会人员滋扰学校、校内学生打架、家长到校无理取等事项,协助公安、工商等部门解决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等等,为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经验。为此,我们对法制副校长们为教育事业作出辛勤的、不记报酬的努力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被聘的68名法制副校长,是由学校推荐,或由区普法办、区政法部门直至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选拔,经区教育、区普法办审核确定的,都具备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等特点。去年底,因区域调整尚未开始,故xx市教育局已为原城区各中小学续聘了第二届法制副校长,至此,全区115所中小学已基本配备新一届兼职法制副校长,共有112名政法干部被聘为我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从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校外德育骨干队伍。

借此机会,我向各中小学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一、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要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各项计划、要求与任务,并把法制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二、及时了解学校的周边社会治安状况,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破坏学校治安环境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及时进行打击和纠正。

三、加强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一帮一”帮教制度,建立帮教档案,积极组织学校、社会、家庭对劣迹生、长旷生、后进生等“三生”实施联手帮教,用结对子,交朋友等方式,认真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适时适度地训诫,并帮助其解决实

际问题,把严管严教与以情感人结合起来,促其改过。

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法制副校长参与决策,给学校领导班子当参谋。这有利于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也让兼职法制副校长把中小学校综治工作与派出所治安工作对接,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多警种参加维护校园秩序,以逐步形成整体运作的良好态势。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2

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高等教育是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战线。1978年6月23日, 刘达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 小平同志就提出来, 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 要成千成万地派, 不是只派十个八个。陈至立同志在为《教育大国的崛起》这本书所写的序言中说, 以小平同志亲自作出恢复高考及对外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为起点, 中国高等教育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去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凡是不带偏见的人都会认识到, 中国高等教育这么多年来,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甚至是里程碑式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来的变化, 我曾经用三句话来概括, 提供给大家讨论, 就是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有些学校的老师包括我在内, 写文章不太愿意用很大的词, 但是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高等教育, 我们不得不用三个大———大改革、大发展和大提高。在大提高的过程中, 我们又提出了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现在中央又领导我们抓紧制定到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 提出开放是前提, 改革是关键, 质量是中心, 理念是先导。这四句话是我多年在教育战线慢慢领悟到的。

开放是前提。没有开放, 谈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也是一种改革, 去年年初温家宝同志在新加坡的讲话中也讲了, 开放本身也是一个改革, 我觉得这是大改革的一个部分。因为开放, 一下子就使中国的教师、学生进入到世界水平最高、办学特色最鲜明的那些大学去学习。中国的高等教育得益于开放, 我觉得开放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来讲。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改革, 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 包括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南大学。

改革是关键。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改革,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没有这些改革,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当年我们不进行大学管理体制调整的话, 赶上现在中央大部制的调整, 就会很被动, 它走一步, 你就要跟着走一步;它再走一步, 你又要跟着走一步, 步步要动。而今天不一样, 我们已经在多年以前进行了大的调整, 提前为国家政体改革中的机构改革与调整做出了铺垫。学费的改革, 学生交费上学, 社会上有的人不理解, 但我们要有坚定的认识。如果没有学费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绝对不可能实现扩招, 也不可能办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学费占本科高等教育投入的30%, 政府的投入是40%多, 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投入。当然还有其它的改革, 所以说改革是关键。

质量是中心。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 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 就是说如果教育质量下降了, 我们就不能说改革成功。我们既然办大学, 就必须紧紧咬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 否则, 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

理念是先导。这几年我们很重视理念, 包括我们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分会, 为什么成立这个学会, 其中也是理念的变化。在去年讨论高等教育强国的会上, 有好几位校长谈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要树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高等教育理念。要是在十年以前, 没有哪个校长会说这种话。所以, 形成我们有中国特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 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我们推行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个先导。

总之, 这四句话, 我个人觉得是三十年来留下的或者积累的一个经验。

现在高等教育处在大提高的进程中, 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是心血来潮, 而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写过《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音》这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 正赶上我们制定并实施到2020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0年之前的那个纲要, 在中国教育发展包括高等教育发展中,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岚清同志上任时就一再讲要照这个纲要做, 因为这里头讲得非常清楚了。那个纲要截止的年限是2000年, 是一个跨世纪的年份, 自然的年份。而今天我们正在制定到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请大家想想, 2020年是个什么年?在这次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这个规划纲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非常清晰的一个纲要。2020年,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跻身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什么叫创新型国家?专家们分析, 有三条发展道路:一条是资源型;第二条是依附型, 主要技术依附发达国家;第三条是创新型国家, 世界上大约有二十几个国家走的是这条道路。中央做出决策, 到2020年, 我们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三中全会提出, 农民到2020年, 收入要翻一番。为6什么把2020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限?人才资源的规划到2020年, 科技的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 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我们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奋斗目标, 教育也在制定这个目标。由于提出了高等教育强国, 又正在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 所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缜密的思维、重大的举措。另外, 我们还面临一个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全面的小康社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对小康社会作了很明确的阐述。到小康社会, 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要有显著的提高, 要使人民享受更加良好的教育, 要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等等, 这都是给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标。高等教育学会去年筹集了六百万元经费, 列了十三个题目, 全国主要的教育专家、大学校长或者学校, 都参与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课题, 这些课题又得到了教育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的认可, 至立同志欣然答应做课题的顾问, 现在正在大力开展研究。

我们这个学会在这样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候成立, 对这个学会, 高教学会非常重视, 教育部也很重视。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学会?我想至少有这么几点:

第一,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这么多年来, 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素质。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高等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毕业以后,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 能够更好地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成为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同时勇于拼搏, 奋发有为, 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亟需多样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二, 推进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多年来, 包括我当时在职的时候, 就是就业非常困难, 每年都要反复研究, 采取了很多措施, 这个问题可能还要继续一段时间。我们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会, 也是希望大家能面对这个严峻现实。去年国务院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们响应国务院的号召, 大力推进创业和创业教育, 破解或者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保持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 让大学生的才干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的一个趋势。现在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 创业教育都是一股新的潮流, 美国甚至中小学都在开始探索创业教育。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主编了一套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丛书, 据说这里头有好几本都是专门研究创业科学和创业教育的。这种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学会是一个进行咨询和研究的社会团体, 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以后, 我们希望分会努力学习,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认真总结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努力探索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大家也都很清楚, 2002年,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大会, 当时确定9所学校作为试点。2004年, 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在全国37所大学进行以SYB为中心内容的创业教育。围绕着青年创业、就业的现实需要,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 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开展了KAB创业教育项目。这为以后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不少成果和经验, 特别是近几年来, 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的领导与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很多学校都愿意参加这个学会, 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进程中, 成立这样一个新的分会恰逢其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 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认识, 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国外的经验, 认真总结我们已有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提高我们的认识,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为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 祝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推进河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完成艰巨繁重的任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近几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一问题更是反复强调、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河北改革发展的实际,联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技术水平低、效益差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突出面临既要保增长、渡难关,又要调结构、上水平、提效益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尤其需要我们以高效能的服务和良好的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抓好工作部署的落实。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问题,开发商、企业和基层群众反映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烈,例如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效能低、服务差,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河北要发展、要抓机遇、要振兴,必须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提高服务水平,下大决心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在有的省只需要不超过10天时间,而在河北则要用一年多甚至三年时间,盖166枚公章,涉及94项收费。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地方巧立名目、滥设收费项目,甚至在公共场所节日摆花、树木打药、垃圾站建设等,都让企业硬性交费,连办结婚登记不送礼就拖延;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少数公务员,依仗职权吃拿卡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河北呢?怎么能让现有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呢?怎么能让直接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呢?前些年,我省先后有妙士、雪驰等一些知名企业迁往他省,这中间虽然有企业发展战略上的考虑,但投资环境欠佳也是一条重要原因。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青山绿水的硬环境、风清气正的软环境,为实现河北八面来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越是在面对困难、应对挑战的时候,越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越要深入扎实地做好惠民生、谋民利、聚民心、促民和的工作。现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主要的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好造成的。一些地方的民风和社会风气,也与当地机关和干部的作风有着直接关系。据省信访局分析,在去年500多批次赴省集体上访中,因干部作风问题引发的近200批,占到了总量的近40%。集中表现为:制定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漠视群众利益;办事不公开、处事不公正,甚至以权谋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由于部分干部作风不好,许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小问题拖来拖去成了“老大难”,有些一般性的矛盾被人为地激化。近年来,国内有的地方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一些无直接利益诉求的人参与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当地有的干部有意见。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河北又处于一个特殊区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第三,这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河北干部队伍主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是有大情大义、能打硬仗的。我省有大批的优秀干部,他们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尤其是在县、乡和困难地区工作的领导干部。去年,我们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奥运安保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重大任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在少数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甚至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有的缺乏宗旨意识且权欲重,以官为本、官僚主义,缺失民本思想和责任,出了问题捂着、盖着、瞒着,以致酿成重大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给河北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去年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李家洼煤矿特大矿难瞒报事件,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的不讲标准效率低下,惰性十足、得过且过,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比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为什么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却差距很大,说到底是决心大小、要求高低的问题。有的不守规矩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任务十分紧迫的情况下,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仍然夜郎自大、工作消极,把投资者拒之门外。有的光有“唱功”没有“做功”,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没有真招,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甚至搞假大空、玩数字游戏。一些地方公布的GDP总量不小、上报的招商引资数额很大,但却看不到实际工作中的亮点,群众生活和城乡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影响更为恶劣的是,少数机关干部无视工作纪律,竟然在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打牌赌博、上网打游戏、炒股等,这样的干部怎么能让群众满意和信服。我们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切实纠正这些不正之风,使全省广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新的更大转变。

二、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必须动真格,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加强作风建设,主要任务是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就是要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做到锐意进取,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能碌碌无为地守摊子、保位子,几年下来面貌未改、江山依旧。真才实学,就是要有真本领干事业、凭能力和实绩求进步,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加快学习掌握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本领,尤其是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决不能占着稀缺的岗位资源干不成事、办不好事。求真务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政绩观,重实际、重实效、重结果,一门心思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要过多地讲这样那样的战略构想,而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每年集中精力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公正廉洁,就是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品行端正、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操守,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十六个字,应当成为新时期河北干部队伍素质和形象的集中体现。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富民强省。活动中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切实把握好“五个新”的目标,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有新优化,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富民强省的实践有新业绩。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努力在“两转变、一完善”上真正见到实效,即: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一些干部的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完善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针对性的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一些干部作风不好,从根子上讲是思想出了问题。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今年上半年,要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李家洼特大矿难瞒报事件为反面教材,在全省各机关单位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前一阶段,石家庄市开展了“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举一反三思考,使干部思想受到很大触动,收到了初步的效果。要继续从多方面深入做好工作,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果,尽快消除三鹿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是衡量一个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尺。以官为本,是帝王制封建意识的糟粕,表现为把当官作为最高追求,眼睛只盯着职务的升迁,心中总想着个人的利益,对群众的疾苦漠然视之,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人民利益。以民为本,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组织上给你一个领导位子,就应拼命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教育引导干部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思想,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问题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人民群众和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搞好服务是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天职。但现在一些机关单位风气不正,别说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了,就是办正常的业务事项,经常遇到的也是冷面孔、冷板凳,需要走后门、托关系、凭面子来疏通。以这样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对待群众和企业,不仅说明作风上有问题,而且说明品行上也有问题。狠刹这种不正之风,关键是建章立制、加强约束,有效规范施政行为。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省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即: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规定,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奖惩措施明确,切实把公务人员的履职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过去有些制度制订得很好,但为什么没有见到成效,核心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为了应付,搞形式、糊弄人。比如,一些地方为简化办事程序,建起了政务服务大厅,但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实际上是“前店后厂”,具体办事还得三番五次地跑单位,凭空又增加了一道手续。这样华而不实的做法,怎么能提高效率、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各地各单位在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同时,要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有章不循、有据不依的要严肃查处,决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的根本性举措。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到位,一些单位仍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没有真正实现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有的甚至为了部门利益,不该管的也管、不该批的也批、不该收的费也收,人为地制造了许多障碍。今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硬措施,以项目审批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体操作中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必须动大手术、做大整顿,组织专门力量逐项进行复查复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明显的效果,使经营者、投资者切身感到今非昔比的显著变化。各部门尤其是审批事项比较集中的单位,要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折不扣地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清理和削减工作,对那些以各种理由,迟迟拖着不办、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坚持从顶层设计抓起,对现有的文件规定进行认真梳理,确需保留的要调整和合并,其余的一律取消,从根本上解决审批环节过多、收费名目过滥、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一些直属机关开展干部竞争上岗试点,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好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彻底改变论资排辈、混资历、拉关系升迁的现象。要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避免在一个职位上任职过长,可能滋生惰性和腐败行为。

(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锤炼良好作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由于有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我们在推动发展、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全省上下的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一致。可以说,目前河北正处在最能干事、最能干成事的大好时期。我们要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激励人、锻炼人,引导各级干部把思想集中到贯彻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上来。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锤炼作风、经受考验。唐山市选派后备干部,负责重点项目代办和跑办工作,邯郸市选派后备干部,到信访和重点项目办等部门挂职锻炼,并对他们进行跟踪考核,不仅有利于促进工作落实,而且有利于干部成长进步,这种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对确定的重要工作部署、重点工程项目,要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完成好的表彰奖励,干不成的及时换人。我们就是要在解决复杂矛盾、完成具体任务中锻炼干部、检验干部、选用干部,用句通俗话说,要么压成才,要么压下台。各地各单位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作为在实践中培育良好作风的载体。一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帮助企业和创业者解决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二要为“三农”服务,组织专门力量、调配各种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要为民生服务,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尤其要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四要为项目服务,在审批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优质高效的工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五)加大对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力度。实践表明,只有把干部的施政行为置于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防止各种不正之风。要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主要标准,检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评判干部作风好坏。今年下半年,要采取上下左右评议、定量打分评议的方式,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评议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活动。近年来,其他省份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比如江苏省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组织各界群众代表,对省直机关履职情况、干部作风状况进行打分评议,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成效。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干部机制,并将评议结果运用到任用和奖惩工作中。对评议和考核处在末位的,一年给予警示,两年待岗培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作风情况的检查,把问责重点放在不作为、乱作为上,对存在问题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经教育不改的要作出严肃处理,典型事例要公开曝光。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地要抓重点、抓典型,动真的、来实的。谁阻挡了河北事业发展,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过不去,我们就让他过不去,调整他的位置、摘去他的“帽子”。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亲自抓、作表率,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省委着眼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务求有震动、有突破、见实效。

要周密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整改提高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保持良好作风的长效机制。第二、第三批单位,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之一,全面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有些环节和步骤可以结合起来、一并进行。要紧紧围绕当前中心工作来开展活动,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目标。

要坚持领导带头。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这里我代表省四大班子表个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每个班子成员都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请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切实抓好本地、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尤其是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更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对干部屡出问题、歪风邪气盛行、群众意见很大的地方和单位,既要严肃查处违纪干部,又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要加强组织推动。为开展好这次活动,省委决定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督导组,深入各市和省直部门进行督导。各督导组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座谈汇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进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好的经验,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好活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综合协调,加强工作调度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等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从多方面深入做好工作,形成推进作风建设的合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曝光反面典型、抨击歪风,为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要实施分类指导。坚持重在教育提高干部、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重在推动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在严格标准的同时,根据干部岗位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不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确定相应的内容和形式,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使活动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干部实际。要引导各单位立足于推动工作,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注意防止走过场,杜绝形式主义。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区教育局、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对区委区政府、区各级政法机关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在区普法办、区政法机关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全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必将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工作,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97年起,部分中小学已以学校名义聘任了兼职法制副校长;99年,xx市教育局、各镇教育站(办)分别为原城区、镇属中小学聘任了第一届法制副校长,使聘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化、规范化。所以,今天被聘任的,应是我区中小学第二届法制副校长。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各法制副校长积极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义务地为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初(末)的法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法律咨询进校园、成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讲师团、协助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教、协助开展让青少年远离“网吧”、毒品等教育活动;还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处理社会人员滋扰学校、校内学生打架、家长到校无理取等事项,协助公安、工商等部门解决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等等,为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经验。为此,我们对法制副校长们为教育事业作出辛勤的、不记报酬的努力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被聘的68名法制副校长,是由学校推荐,或由区普法办、区政法部门直至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选拔,经区教育、区普法办审核确定的,都具备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等特点。去年底,因区域调整尚未开始,故xx市教育局已为原城区各中小学续聘了第二届法制副校长,至此,全区115所中小学已基本配备新一届兼职法制副校长,共有112名政法干部被聘为我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从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校外德育骨干队伍。

借此机会,我向各中小学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一、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要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各项计划、要求与任务,并把法制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二、及时了解学校的周边社会治安状况,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破坏学校治安环境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及时进行打击和纠正。

校长在校庆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5

发扬110年校庆精神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在110周年校庆工作中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他们只是数以万计都应受到表彰的积极参与校庆工作xx大学人的优秀代表,更多的同志没被列在受表彰的名单里。他们同样也为校庆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首先向今天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校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所有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发扬110周年校庆精神,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刚才校党委李建军副书记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报告,我和李守信书记都完全赞同。我们校庆所获得的好评是出乎一年前我们预料的。大家都一致公认它是一个没有负面效应的校庆,而获得这样一个评价是不容易的。以前有的大学举行校庆,引起了一些负面议论,而我们xx大学校庆恰恰是没有负面效应的校庆。所以,当有人说xx大学校庆堪称中国大学校庆典范的时候,这是给了我们最高的赞誉。有的媒体把我们校庆称作为“中国大学校庆风向渐转的标志”。大家知道,许多大学曾经举办过各种各样的校庆,有的办成经济校庆,有的办成政治校庆,有的办成闹市校庆。但是,xx大学校庆不一样,我们办得有内涵和有品味,举办了一次特色鲜明且富有历史意义和示范效应的校庆。

我们为什么重视110年校庆,为什么要如此花费气力来办好这件事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xx大学110年的这个历史节点承载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曾讲过,在以后的十年内我们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天大的事,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件是地大的事,就是建设青岛校区。这两件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都与举办xx大学110周年校庆有着密切关系。学校要借庆祝建校110周年的契机,总结历史,反思传统,发掘我们的历史资源;要借庆祝建校110周年的契机,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坚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要借庆祝建校110周年的契机,拓展空间、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110年校庆不仅仅是是传统意义的、时间坐标上的庆祝和纪念,而且是xx大学新历史的开端,更是我们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进军的誓师动员。

我们举办的这次校庆有着特殊的背景,这种背景其他大学或许有,或许没有。第一个背景是xx大学合校十周年。2001年我们举行100周年校庆的时候,合校刚满一年。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形成新的传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处于合校后的磨合期。但是,合校十周年了,一个大学新的传统应该形成了。原来的xx大学、原来的xx医科大学、原来的xx工业大学各有自己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清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总结。去年学校举行了一个合校十周年成就展,虽然把数据展示出来了,但来不及进行理性分析,缺乏细致的梳理,而2011年正是我们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好时机。所以,校庆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在大学里工作的这些人,守护大学精神的这些人,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守护了什么,反思哪些内容是值得坚守的。合校十周年,这是我们所特有的背景。

第二个背景是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出台。一年以后,我们举行校庆。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几个灵魂,对大学来说,最大的灵魂就是选择了新的发展理念,把质量提升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的最高理念。因此,xx大学的理念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相一致,我们选择了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二个灵魂就是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方向,这是把中国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因为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成就没有人力资源强国的最终形成。正是在中国教育发展目标由做大调整做强的背景之下,我们迎来了110周年校庆。所以,xx大学适时地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要在建校120周年的时候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正是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xx大学的办学目标已上升为国家的办学目标。

第三个背景也是xx大学独有的,即xx大学已经在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现在,有些教授说xx大学实际上已经正在迈入第三次辉煌。那么第三次辉煌的标志在哪里?标志在于除了我们选择了新的办学目标之外,xx大学正在创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这就是要构建“xx大学系统”。未来的xx大学是一个系统,即xx大学(济南)、xx大学(青岛)、xx大学(威海)。这个系统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有人批评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说中国的大学办学模式几乎都是一样,被称作“千校一面”,我将之比喻为“俄罗斯套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面孔之别。即办学模式的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xx大学要创建中国模式的加州大学,这种办学模式的创新对国家来说预示着新的办学模式的出现。因此,国务院支持我们的改革,国家领导人关心我们的改革。这是对国家而言的。对xx省来说,xx大学系统一旦形成,这个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就会为xx人民未来谋福祉提供极大的便利,因为我们这个系统是开放的。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各位老师都知道,美国加州大学系统的形成前后用了120年左右的时间,加上去年刚刚新建的一所教学型大学,现在有了12个校区或曰分校。xx大学系统建成的时候,我们先立足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这个系统一旦开放,不排除将来具备条件时,10年或者20年之后会有xx大学的另一个地方,比如说xx大学(曲阜),再如xx大学(烟台)。总之,xx大学系统对xx学子和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对于xx大学而言,这个系统的优势在哪里?历史上两次辉煌都是在青岛实现的,当我们恢复在青岛办学以后,我相信青岛的国际化水平、美丽的海滨环境及亚洲最漂亮的城市的吸引力和交通便利条件,会使xx大学利用她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来任教。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如果不能从世界上把最优秀的师资吸引过来,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一个理想。所以,建设青岛校区对xx大学来说意义重大,核心意义在于她能使我们建成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正是在这些背景之下,我们迎来了110周年校庆。应该说,xx大学110周年校庆有着和其他大学共同的背景,但也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背景,这就是我们这个校庆和其他大学校庆相比而具有不同优势的原因之所在。

怎样评价我们这个校庆?一个总的判断是,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多没有预想到的效果,超越了我们预期的目标。除了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里面还有其他内涵值得思考、提炼,以至提倡。在去年7月7日的校庆动员大会上,我曾经讲到:不同类型的庆典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意义完全不同。企业商家庆典的本质是促销和追逐利益,政治类庆典的本质是要宣示理念,国庆庆典的本质是要扬国威、展示国家实力。

那么大学校庆的意义在哪里?第一个意义在于通过校庆来反思传统、守护传统。我一直认为,一所没有传统的大学一定是不受尊重的大学,而如果一所大学的传统是不稳定的,总是变化的,那么这所大学的发展方向一定会受人怀疑。所以,我们举行校庆目的就是去固守传统。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一个大学的真正力量,除了她具有创新能力之外,她还应该有守成能力。如果说创新是大学的灵魂,那么守成则是大学的脚跟。灵魂一定是要有脚跟的,没有脚跟的灵魂是飘在空中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快会把灵魂丢在后面。因此,守护我们的传统就是守住我们的脚跟,守住脚跟才会守住灵魂。校庆期间学校出版了一本书——《xx大学第一》,从中可知xx大学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多少个第一,xx大学历史上许多优良传统在书中都有反映。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大学校庆的第一个意义在于反思自己的传统,守护自己的传统。

第二个意义在于文化校庆与学术校庆体现了大学的功能与本质。多年前,我们率先阐释了大学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确定了要做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有代表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我们一直坚信,文化的厚度在于学术,文化的高度在于思想。在当今世界,学术的温床在于大学,大学的本质在于追求学术。为此,我们选择了最合适的大学校庆主题——文化校庆、学术校庆。大学一定是以学术为本位的,一定是以学生和老师为本位的。这几个“本位”确定了大学校庆的主调。我们的校庆在一年当中,举办了丰富多彩而难以数计的文化活动,举办大大小小的学术活动达到上千次,其中高端学术论坛超过了110多次。文化、学术构成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体现了大学校庆的本质与精髓。

第三个意义在于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是我们校庆与其他各种各样的庆典相比所具有的最大不同。校庆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怀念母校,因而校庆的受益者一定是学生。校庆期间,大批校友回校参加庆典。校友是曾经的学生,在校的学生将来都是校友,而离开学校的校友一定是过去的学生,所以让学生受益就是我们这一次校庆的目的。校庆期间,直接参与校庆活动的学生几乎可以说是全员的,特别是我们搞的大型灯光秀行为艺术,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它的艺术效果美轮美奂。校庆要使学生受益,要使校友受益,这个目的我们也实现了。

第四个意义在于从社会各界获取资源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中国大学现在面临的困难其中一项是投入不足,所以中国大学在经费筹措方面始终坚持多元化战略。我们以校庆为契机,积极从社会各界获取资源。我们校庆的主题是文化校庆、学术校庆,筹措经费是次要的,但也颇为可观,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校庆附带的一个收益。

还有一个意义在于借助这个机会扩大了xx大学的国际、国内影响。校庆期间,来自国外的30多位大学校长参加了高端论坛。我们所选择的大学新功能拓展这个论题被外国校长们评价为最好的论题。让参加本次校庆的外国大学校长把话讲透,所以他们非常高兴,说这才像是大学的校庆,这才是真的研究问题。我们所选择的这个论题,已经被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认可,甚至照搬了过去;我们所确定的文化校庆、学术校庆主题,也已经被国内有的大学模仿过去,成为今后大学校庆的主调。这些说明,我们内涵丰富的校庆,已经扩大了xx大学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校庆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了2012年,用最时髦的话来讲,进入了“后校庆时代”。后校庆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在高度紧张时期过后可能要有所懈怠,这是后校庆时代的共同特征。但是通过xx大学110年校庆,我们积淀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称之为“110年校庆精神”。这个精神财富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自觉、与时共振。大家到曲阜孔庙,进门能看到“金声玉振”四个字。“金声玉振”的对立面是“瓦釜雷鸣”,那就是败象出现的状态。与时共振,就是说我们能够和时代的节拍相一致。这个用什么来证明?大家看我们的主题,当一年前我们定下文化校庆和学术校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谁也不会想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最强音。我们校庆主题与之呼应,这是一个巧合。我们更没有想到在xx大学举行110年校庆的时候,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和我们选了同一天的时间。所以这种巧合表明的是我们xx大学人在文化上的自觉。xx大学最早提出要拓展文化功能。过去一般讲到大学的三大功能,而我们在多年前率先提出大学应该有第四大功能,那是基于xx大学历史传统,基于我们文史见长的这个特色,我们才提出这样的见解。大学应该拓展她的新功能。这个新功能现在已经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共识。2010年刘延东同志在大连会议上说大家可以考虑大学应该有第四大功能,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半年之后,清华大学100周年的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讲了大学的第四大功能,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xx大学率先倡导的大学的第四大功能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共识,这就是xx大学在文化上的自觉,这就是我们的与时共振。所以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110年校庆的一种精神,要弘扬下去,要坚持下去。xx大学要办成最有德性的大学,要办成在儒学研究方面走向世界的中心,要办成复兴传统学术、古典学术的东方中心,要办成在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为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学。

第二方面是学术至上、师生为本。大学的根在学术。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的学术性常常会受到世俗功利的冲击,特别是在校庆这种需要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场面的活动中,大学的学术性本质更容易被忽略。我们110年校庆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在学术活动上下功夫。如果说以文化为主题反映的是xx大学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感悟的话,那么,以学术为主题反映的则是xx大学对大学本质、对大学校庆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次活动,我们积淀了“学术至上、师生为本”的校庆精神。学术至上体现为我们突出了上千次的学术报告会,师生为本就是校庆的主体永远是师生。这两点恰恰就是大学精神。一个大学的主体就是老师和学生,所以我们要在学术上以教师为本,在教育教学关系上以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共同所进行的活动一定是学术活动,把学术活动作为一个大学所有活动的纽带,我们的全部活动都和学术有关。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学术至上、师生为本的校庆精神实际上就是大学的本质。这是我们的第二笔精神财富。

第三个方面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xx大学的传统体现在我所说的《xx大学第一》上,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阅读一下。历史上我们有那么多的第一,那些都是开天下风气之先的。中国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xx大学人完成的,时间在1904年;中国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xx大学人完成的。这是xx大学人在学术上的开风气之先。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我们就立刻创办了《文史哲》杂志,去年获得了政府出版奖(期刊奖)的最高奖,在全国高校1600多种文科期刊中,唯有我们的《文史哲》荣登榜首,这也是开风气之先。这个开风气之先,是陈毅元帅的评价,因为《文史哲》杂志是在陈毅的关心之下创办起来的,所以他评价xx大学开风气之先。我们有若干个开风气之先,录取数学考零分的臧克家是开风气之先,童第周克隆鱼成中国克隆之父是开风气之先,“两个小人物”批评大人物也是开风气之先。现在我们在校庆上同样在开风气之先。校庆庆典举行的时候,让丁肇中代表科学家致辞,让迈克法夸尔代表人文学家致辞。丁肇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迈克法夸尔来自哈佛大学,这是美国两所最顶级的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在世界上的代表是麻省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在世界上的代表当然是哈佛大学。把这两个来自世界最顶级大学的教授放在我们校庆庆典上致辞,我想在其他大学校庆里面可能也是少见。这也是一种开风气之先。

校庆期间,我们反思传统、凝练传统,同时又开拓创新。我们师生都关心xx大学的校歌。我们唱了很多年《xx大学之歌》,但它不是《xx大学校歌》。通过校庆,我们理顺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很关心中心校区新校门和校区改建,现在这些项目完成了,xx大学的新气象形成了。这种感受来自无数的经常来到xx大学、在国际上有地位的人,包括丁肇中。他说:“我这一次到xx大学来,看到了xx大学的希望。我两年没来,这两年xx大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台湾学者说,看到xx大学气象万千。对于那些与传统有关系的内容,我们在校庆期间进行了梳理,使xx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具德行、古典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勇气,既要弘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又要敢于开天下风气之先,敢于开拓创新。而开拓创新、开天下风气之先,恰恰也是大学精神,这是校庆留下来给我们的第三笔精神财富。

最后一个方面是团结一致、追求卓越。追求卓越这句话往往是作为广告用语被企业所使用。其实企业那个追求卓越只是一个广告而已,真正能够追求卓越的是大学,大学永远站在最高点上。追求卓越也是大学精神之一,并且是大学不朽的精神。这一次校庆活动中,我们充分表现了高度的团结一致。这里面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让人终生难忘。为了校庆的这个共同目标,大家精诚团结、高度一致,忘我工作、不计得失。毫无疑问,团结一致,表达了大学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表达了大学的创新精神。这两者也是我们这次校庆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上四种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高度文化自觉,坚持与时共振的精神,体现的是xx大学人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代同呼吸的天下观与责任感;恪守大学本质,追求学术至上的精神体现的是xx大学人对大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守望;坚持大胆探索、勇开风气之先的精神体现的是xx大学人果敢、自信、勇往直前的品质与风范;坚持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的是xx大学人包容、大度、志向高远的修养与境界。这些精神,是xx大学的文化基因,是这些文化基因在110年校庆活动中的体现和升华,也是推动我们前进与发展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校庆是成功的,已经构成了xx大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积淀的校庆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最后,我希望,我们要用110年校庆精神来激励全体xx大学人增添新的干劲,争取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校长在全市中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6

大家好!

秋风飒爽,瓜果飘香,市的教育也像这丰收的秋季,硕果累累,催人兴奋,令人鼓舞。今天,市教育局的领导选择在四中,与教育系统的其他领导、老师们隆重集会、表彰今年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个人,这对稳步推进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升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我们四中乃至对整个市教育界的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近年来,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中学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在湛江市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奠定了教育强市的优势。市教育局举办的这次中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大会,其目的就是要在全教育系统树立典型,倡导比干劲、比成绩、比管理、比教学、比办学思路、比教育教学方法的良好氛围,使好的更优,落后的迎头赶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营造一个不仅是重视教育,而且是关注教育、享受教育的“科教兴市”的教育发展势头。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很欣赏这句话。作为培养学生、成就学生未来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荣,以为高等教育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而自豪;以学生的发展受阻而忧,为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而耻。一个优质品牌的学校,就像一个人才的摇篮和加工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我欣赏的还有一句话:“今天学生为学校骄傲,明天学校为学生骄傲”,这就是我们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奋斗的目标。

诚然,学校之间是有差异的,发展水平也有高有低。比如我们四中就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建校时间不长,虽然近几年中考的成绩不错,但尚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饮水思源,我校基础教育能发展到今天,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我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外,还要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心和的支持,得益于市教育局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教育发展环境,为我们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今天,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中考工作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展示和宣传我市基础教育的成果,可以说,是市教育工作的一大盛举和亮点!它将激励着我们广大的教师更好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耕耘和工作!我校的领导和教师将以这次表彰大会为契机,把教育当成事业,为它奉献;把教育当成科学,为它求真;把教育当成艺术,为它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将是我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坚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的教育一定会办成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学生更加拥护,社会更加认可的优质教育,市教育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美好!最后,祝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7

现在学校体育面临的环境非常严峻,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教育部正在落实《决定》的一些文件政策制度。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的改革, 有可能把我们曾经提出的学校体育某些改革思路和做法推翻,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

《决定》一共落实了336项改革, 其中教育部牵头9项,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就是其中一项, 也就是说在教育部算是九分之一, 在全国算是三百三十六分之一, 而且在教育部牵头的九分之一里, 这一项受到了最多关注。究竟如何去落实规定, 如何破解学校困惑, 需要各方 (特别是体育界的专家、一线教研员) 共同面对。为了使体育教育联盟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为突破口, 为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联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要集思广益, 根据现实工作中的研究和调研, 以及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建议。

一、如何破解学校体育难题

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这个状况为什么持续存在, 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学校体育抓和不抓是一样的, 做得好与不好是一样的。首先, 学校体育做得好不好, 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 目前来看, 除了中考体育加分以外, 其他的都无关;其次, 学校体育对办学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如何对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对学校所在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评价等都没有任何影响, 谁还会重视!教育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石, 体育是教育的基石, 因为没有体育, 就没有健康, 从理论和历史发展看, 人们都清楚它的重要性, 但是在考核的时候, 却不去考虑, 自然一临近高考, 学校就不让上体育课了。所以要改变学校体育的困境, 就要改变“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状, 我们要想办法让每个人都不得不重视体育, 要做到这一点, 学校体育的成果首先要体现在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上, 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整个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健康第一”, 那么在对学生的评价里, 健康就应该成为对学生评价的第一要素, 至少应该是重要的要素, 应该是不能忽视的要素。所以学校体育改革第一步, 就是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即《决定》中提到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作为对学生体育评价的重要部分, 如何在对学生的评价里, 体现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样一个评价要素是下一步改革学生评价的重点。

要推进改革, 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不可能马上就把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一个要素, 虽然大方向对, 但社会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度都比较困难。2014年5月, 教育部召开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教学改革) 新闻发布会, 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考体育的分值在现有基础上要逐年增加, 而且要增加到跟语数外同等的分数。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信息。另外, 在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里, 有13个省市的改革方案里把见义勇为作为加分的项目, 见义勇为是德育首位, 我们的教育强调“德育首位”, 同时还强调“健康第一”, 这两个是并列的, 既然见义勇为有加分项目, 按照逻辑分析来讲, 下一步体育也一定会成为加分项目。这是一些信号, 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现在的选拔只是历史发展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应该是把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作为选拔的依据。

(一) 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在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中体现

要让校长、教育局长、分管的县长、市长、省长说起学校体育的时候不再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就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他们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一个重要依据。

为什么学生长跑出现了问题就取消长跑, 为什么害怕学生上体育课受伤就可以不上体育课, 为什么怕学生在操场上打架受伤就把学生全都关在教室里……因为这样做的后果, 校长、局长、县长、市长、省长都不需要负责任。如果在对校长的考核里,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上不去, 就扣校长的工资, 就不能让校长评奖评优, 校长们还会取消长跑、体育课吗?所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之所以“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就是因为“重要、次要和不要”对校长等领导没有影响。

所以在目标方面, 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学校教育水平、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依据。当然这个政策的出台, 光靠教育部门不行, 但教育部门可以做大量的工作, 比如说对校长的评价、对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考核评估都可以把学生体质健康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对地方官员的考核, 就要通过中央组织部, 通过人事部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第三方的评价, 都能够纳入到评价体系里, 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那么相信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 学校体育的困局就会取得突破;甚至还可能不用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 不用扩大学校的运动场地, 不用添置新的运动器材, 就可以完全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北京市有一个区在2012年北京市16个区县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名列倒数第二名, 这个区的领导回去就开会,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校长要对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负责, 每次校长开会,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差的学校的校长必须坐到一个高椅上, 他一坐上, 所有人都能看见;还对校长的绩效工资进行了调整, 规定了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排名第一绩效工资是多少, 倒数第一绩效工资是多少。校长回去就把责任分配到班主任和体育教师, 用了一年的时间, 这个区成为2013年北京市16个区县的正数第二名。这一年该区没有增加体育教师和改善场地, 只是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跟校长以及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的发展挂钩, 且有更突出的位置。这样,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就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落实《决定》精神, 要采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 就是在目标方面加大力度。

(二) 环境、法律、制度等的改革

如果一个校长真正负责任, 真正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办学的第一要素, 能够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 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学生只要动起来, 意外的伤害和各种风险就必然会出现, 因此在目标牵引的同时, 还要做好后期保障, 也就是在法律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既要修订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定, 修订学校卫生工作的规定, 同时还要出台校园安全法, 真正消除校长的后顾之忧, 消除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

当然, 这并不是说反正受了伤有国家兜着, 就可以随意去玩、去运动、去训练, 而是要双管齐下。首先要加强校园安全风险管控, 学生上体育课出现了伤害,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些没有办法避免, 但绝大多数可以避免, 体育课之前热热身, 上体育课之前认真检查体育运动器械, 学生在做危险动作时有良好的保护, 按照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锻炼, 这些都是校园安全风险要管控的方面;其次, 如果严格管控后还出现了意外伤害, 就要建立完整完善的安全保险保障制度, 从而打消教师和校长的后顾之忧。所以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 一方面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逼着学生们去锻炼, 同时又要保障锻炼的安全, 以及一旦出现意外伤害、意外事故, 我们能有一套成熟有效的应对机制, 这对学校体育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也是重要的改革层面。

(三) 教学改革

如果真的把前两项工作做好了, 当我们的改革措施到位之后, 省长、市长、县长就会找到校长, 说你们怎么样才能够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需要什么条件我就能给什么样的保障。但是, 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体育教育是否培养了足够数量的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体育课的组织方式、体育课的教学方式能不能立竿见影, 以及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效措施, 前面两个方面只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只是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真正能够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标的还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体育课怎么上、课外活动如何组织、训练才更有效, 是体育教育联盟主要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们能不能实现党中央提出来的到2020年《决定》所规定的336项综合改革的任务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这个实质性的进展至少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应该止跌回升, 应该出现一个拐点;目前, 我们不能说要达到什么水平, 但是不能再下降了, 而且应该开始上升。前面两项改革一旦到位,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能不能用一年时间就可以回升, 要让它可持续发展, 最终还是要靠体育教育。

这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前两个是短期的, 只要我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 只要领导下定决心, 这几项改革都可以到位。从现在学校体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来看, 体育教育是最核心的层面, 前两项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这两项改革里, 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反复建议, 而这第三项改革是自下而上的, 所有学校体育的从业人员, 我们每一个人, 都可以有所作为, 无论是在高校从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 还是教研员在一线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以及一线的体育教师, 当然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 都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都可以去探索能有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路子。当然, 我更希望有一个综合性的平台, 能够把专家、教研员、校长、体育教师等人的智慧集中起来, 能够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核心问题集中起来, 能够分门别类地解决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能够促进我们整个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即使那两个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短期内不能够落实, 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可以随时开始, 而且这项改革的规定也会帮助我们去实现第一项和第二项改革。所以, 我们成立了体育教育联盟, 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值得纪念的事情。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正朝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 在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发展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是下一步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能够迈出更重要的一步的阶段和基础。

二、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使命有多种说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高等学校的使命就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文明的传承。这四项使命应该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因为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做好科学研究,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去开拓我们的社会服务, 以及如何体现我们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所需要实现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 科学研究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 我们特别需要坚定信念, 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和现实需要相结合。体育教育既是基础研究, 也是应用研究, 所以从体育教育专业的科学研究来看, 应该关注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问题。而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问题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的内生动力。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是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那么喜欢体育如何把它放大, 不喜欢体育课如何让其变得喜欢, 这就涉及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途径, 首先是制度, 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 如果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他综合评价里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他一定能做好;其次, 我们同时还要考虑体育课怎么组织,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 用什么样的结构和什么样的强度去训练学生,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和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能够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这是现在我们在实施体育教育方面最需要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现在, 孩子和成年人多是处在静止不动的生活方式中, 越努力工作, 就意味坐着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刻苦学习, 就说明坐在固定地方学习的时间越长, 这如何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想运动。

北京市延庆县有一个康庄中心小学, 连续六年对所有学生进行足球训练, 这所学校的校长曾经自豪地说:“我们的学生中, 小眼镜少了, 小胖墩少了, 学习成绩连年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连玩手机游戏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静下来的时候, 顾不上玩游戏”。这个内生动力的转变靠什么, 靠我们体育课如何能够吸引学生, 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提高自己运动技能的过程中, 能够不断去寻求突破、寻求提高。

腾讯的微信有一个打飞机的游戏, 有排名和分值, 许多人的内生动力因此就上来了。康庄中心小学的学生, 为什么连打手机游戏的时间都没有, 因为也有排名, 他们班班有球队, 踢得不好, 就自然被踢出去了, 那么这个学生只能在下面当啦啦队;只要踢得好, 还可以进校队, 这里依然有竞争, 因为在校队踢得不好就会被退回;这个学校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因此, 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研究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 要把让学生运动转变为学生自己要运动。当然这需要很多相应的保障措施, 但是作为我们的一个基础性科学研究, 影响学生内生动力的因素肯定会涉及到制度、评价等层面。

2.体育教育的规律。在美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里, 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就是教学法, 分类别 (如乒乓球、羽毛球属于球拍类, 篮球、排球、足球属于场地类) , 分次序, 按照不同方法, 进行教学, 这是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 也是运动技能习得的规律。这些不是坐在那儿写教材就能写出来的, 得靠科学研究, 孩子几岁开始打篮球是合适的, 几岁开始先学什么是合适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运动习得的过程, 是一个学习过程的规律。体育教育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 要教会学生身体运动的规律和方式, 就要思考什么时候教, 怎么教效果更好。如, 怎么挥拍击打空中的乒乓球, 这种挥拍的优点是什么, 缺点是什么, 是否适合孩子, 多大臂力的孩子可以掌握好;先教他扣球、接球, 还是发球, 才会使他的技术提高得更快, 这些都是科学问题, 也是教育或者学习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针对不同项目,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学的体育教育 (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育) , 初中的体育教育, 高中的体育教育, 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体育教育专业关于科研的第二个方面, 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效果的评价。体育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有没有什么标准;体育教育办得好还是不好, 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 这些都是属于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的问题。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给学生上体育课, 上完体育课后, 教学效果怎么评价, 我认为在这个教学效果评价里一定得有学生的内生动力, 即通过教师在体育课中组织学生运动后, 学生对运动、对体育课是否更有兴趣了, 如果学生们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就是失败的。同时, 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还应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是否有提高, 还应看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和体育训练后, 学生的综合素质或健全人格有没有发展, 这里每一个指标都需要认真地细化分析。怎么去评价学生的内生动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学生的运动技能, 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是对体育课、体育教师的评价, 也是让体育恢复它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或者是应有位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什么家长、校长、学生不重视体育课, 因为他们不知道体育课、体育锻炼原来会有更好的效果, 甚至还可以扩大。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而且对他们文化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能够有这样的效果, 它在教育中的地位又怎能不提高!所以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第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就是学习效果问题。应该怎么评价, 有哪些既科学又简便的指标?而且这项工作做得好, 体育进入高考就没有了技术上的障碍,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理论问题。首先, 要面向社会宣传, 理论如果不能够回应社会的需要, 不能回答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 那理论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体育教育的理论问题应该能科学地回答体育课、体育锻炼对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理论报告不能只在体育圈子中进行, 而应该能真正地面向全社会, 教育公众, 让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在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在他的综合素质里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其次,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 体育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教育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更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会让我们的教育也跟随着发展;那么在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又有哪些是技术的问题, 还有哪些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规律, 这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这就需要每一位专家都来做这方面的研究。最后, 还要关注教学改革, 现在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太容易提出来了,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又太难提出来了, 之所以太难提出来是因为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 即使那些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理论, 也因为不了解而各自为政, 各自根据自己坚守的那一片天就去构建一个未来世界的蓝图。所以, 我们真正需要的体育教育理论, 是能够扎根于现实, 并能够回应现实需要的, 这是我所理解的体育教育的科学研究。

在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过程中, 以上四方面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是阻碍我们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最核心的四个问题。当然, 这四个问题的科学研究不仅仅限于体育教育专业, 也不仅仅限于体育专业, 它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整个科学研究都应该去关注的问题, 但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我们的体育教育课, 这是第一个目标。

(二) 人才培养

我们要针对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规律, 这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要培养的绝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都要去教体育课, 那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规格、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就要看我们教学改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除了按照课标的要求,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要根据我们的现实实践情况。

课标是一个理想的设定, 我们要上体育课, 要按课标上, 第一要有体育教师, 第二要有合适的场地, 这样才能按照课标上课。我们按照课标培养出人才, 可是到了学校后, 只按照课标来做, 而不去考虑现在整个学校体育的基本格局, 那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人才培养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 最终的一个结合点就是我们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体育教学改革总体的思路是在体育课, 在培养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推进专项化的教学。专项化这个名字可能容易引起误解, 但这里所说的专项化不是培养运动员的专项化, 而是在体育课上, 一定要教会学生一到两项专门的运动技能, 而且在教会学生一到两项专门的运动技能之前,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这两项教授分别是基本运动技能的教授和专项化的教授, 这都应该符合科学的规律, 符合人体科学发展的规律。这两个规律结合起来, 就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点, 就目前各个方面的试点情况来看, 这个应该有它的科学依据。如, 康庄中心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 每周一节足球课, 再加上其他的体育课内容, 这样该校所有的学生都会踢足球, 而且身体素质发展都非常好。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加上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 并且带着专项化的教学, 这样的体育课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 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通过反复地训练比赛, 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培养出适合做这种体育教学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规律应该是多元化的, 有不同的模式, 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育联盟来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 不只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 而且要结合40万所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实际, 还要有国际比较, 要非常关注我们的现实问题。

我们现在要培养体育教育的人才, 要培养体育教师, 我们就一定要懂中国历史, 即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而有教无类正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最重要原则, 是面向人人的, 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天赋秉性、兴趣爱好、体形身高为他们设计合适的体育项目及训练方式。我们还要懂中国的现实, 就是我们现在还有15%的学校没有体育教师, 60%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达标。我们也要懂马列, 即科学的规律。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如何去设计, 需要集思广益。

现在教指委正在牵头制定体育学所有专业的国家教学质量标准, 前期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人才培养的问题,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要把人才培养扎扎实实地做好。要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需要经过不同的路径实现, 而且核心环节就是人才问题。

(三) 社会服务

体育教育专业最重要的社会服务就是指导中小学以及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和训练。现在从事体育教育的一些教授没有教过体育课, 可能他们就不了解现实的体育课怎么教, 这是一个大问题, 而今天成立的体育教育联盟有高校的专家、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研员, 能把所有体育教育资源汇集在一起, 可以为这些没有教过中小学体育课也没有见过中小学体育课怎么上的教授提供一个平台, 这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授们要走到中小学中去, 一方面了解学习, 另一方面教授的理论、科研也可以在现实中指导一线教师的实践, 这应该是体育教育联盟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 就是让专家的聪明才智能够有发挥的舞台, 同时也让我们的专家能够有机会去最前沿、最基础、最一线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汲取营养。如果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能够每年有一个月的时间到对口联系的中小学去走一走、看一看、评一评, 他们的理论方向、科学研究的选题很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体育教育联盟在这个方面其实可以做很多工作, 我国有三百多所高校有体育教育的专业, 每一个体育教育专业能够对口十到二十所中小学, 就近训练, 既是科学研究的原点, 也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榜样, 同时也是我们社会服务的一个点。所以, 这方面大有可为, 这才是真正把体育教育的资源从高校到中小学打通, 能够形成一个良性机制, 这个机制打通以后, 将繁荣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也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四) 文化传承

体育教育究竟该如何去体现文化传承的功能。近段时间, 习近平同志曾在北京大学对青年学子发表了讲话, 在上海对党政干部发表了讲话, 在海淀民族小学对少年儿童发表了讲话, 讲的是同一个主题——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总书记讲到的核心价值观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也就是要弘扬我们的文化传统, 那么体育教育如何在实践或者在培养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也是体育教育的题中之意。习总书记希望对青年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能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对少年儿童的要求:第一, 记住要求;第二, 心有榜样;第三, 从小做起;第四, 接受帮助。

我们体育教育培养人才, 面对的正好是青年、大学生和小学生, 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如何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大有作为, 体育教育完全可以在这样的一项任务里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从文化文明的传承来讲, 民族体育在我们的体育教育中, 应该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其次, 在体育教育里如何去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体育竞赛、体育锻炼的一些仪式化程序去实现, 更要通过体育课和体育训练去实现;有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 有教师做榜样, 让学生们照着去学, 完全可以起到德育作用,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那就是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民族文化, 另一个是通过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提升全面素质。

民族体育怎么实现, 体育课怎么去体现, 怎么包装成孩子喜欢和热爱的运动项目, 这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 也是文化和软实力的问题。在整个体育教育专业里, 我们需要理论的创新, 需要编排方式的创新, 需要让我们的民族体育首先深入中国孩子的心里。现在中央领导提出武术要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没有问题, 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地方有人在练中国武术, 同时我们要让武术走进学校。曾有人说:“我们的武术到了日本就变成了柔道, 到了韩国就变成了剑道, 后来又变成了跆拳道”, 人家都属于“道”了, 我们还是“套路”, 这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还没有把民族体育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 因为它还需要被认真地研究和包装。我们怎么把武术变成道, 首先要让孩子们练起来, 但练习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让他们踢腿、压腿, 压两小时腿的话, 孩子就都跑了, 就导致了学生喜欢武术但不愿意上武术课;要让学生既喜欢武术又喜欢上武术课, 就要让他们感兴趣, 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谁去认真研究过少林拳怎么才能够让孩子们喜欢, 怎么才能够让全世界人民接受, 怎么教, 怎么表现……包括开始的仪式、最后的敬礼, 这些东西都需要专业人士去研究, 需要我们体育教育专业去拓展。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高等学校的使命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体育教育联盟的核心任务

我们目前计划成立九个联盟, 包括教学改革联盟和今天成立的体育教育联盟, 以及七个项目联盟 (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体操和武术) 。其中, 项目联盟是第一批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推出的七个项目, 这七个项目的联盟由体育院校牵头。我们的项目联盟今后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可能还会有一些分项目, 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一) 为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做好理论和人才的储备

理论准备和人才储备是体育教育联盟首先要做好的事情。我们下一步的体育教育改革涉及到的牵引力问题、保障问题、教学改革问题, 都需要理论知识, 也都需要人才储备。

(二) 成为每一个人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要成为每一个人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要成为原发性的推动力, 就需要实践, 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育联盟、教学改革联盟和七个项目联盟形成互动, 这也是我们要重点推进的层面。

(三) 解决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性, 也就是我们要研究教育和学习的规律, 每一个运动项目如何循序渐进地教学。这就要打通大学、高中、初中、小学, 从小学开始确立一个项目的发展应该如何去教学, 有了教学大纲和专项化的教学后, 还要有学生运动技能的等级评价标准与专项化教学的效果评价, 也就是学生掌握教师所教项目的程度。我们还要进行每个项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等一系列工作, 为整个教学改革提供原发性的材料。所有这些, 除了项目联盟, 也离不开体育教育联盟和教学改革联盟全方位的改革。体育院校牵头的项目联盟, 要制定具体项目的教学大纲、等级评定标准, 要根据联盟的构成进行推广。所以联盟的作用就是把集体的智慧和资源集中起来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然后试图达到最佳的效果, 并经过全体加盟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学与中小学的积极参与, 都来关注学校体育, 都来关注如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篇8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钱学森同志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协主席,1991年5月起担任名誉主席,为科协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衷心爱戴。今天,中国科协召开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和追思钱学森同志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对于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曾与钱学森同志共事多年的老同志、老专家,以及科协机关的代表、上海交大的青年学生代表作的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使我们更加崇敬和仰慕钱学森同志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工作期间,给科协系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身体力行倡导学术民主,重视学术组织建设和学术交流的作用。钱学森同志认为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可以把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1977年中国科协刚刚恢复工作,钱学森就强调学会在科技人员横向联系学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学术讨论总要搞个学术组织。一是成立研究所和在大学里设置专业,二是成立学术组织。我们要严肃认真地搞学会工作,不能随随便便,更不能有江湖习气。搞学术,态度就是要认真、严肃。当然,认真并不等于不活泼。我们要诚恳地交流,有活泼的气氛,有话就说。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学术组织就可以搞好。”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钱学森同志始终坚持民主办会,践行学术民主的理念。1984年他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支持学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民主办会,保证科技工作者当家作主。这就是说,必须克服和防止政群不分、以政代群的现象,切实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增强学会的活力。”他多次讲过,“在新的科学领域里,没有什么权威,决不能搞一言堂。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争吵一下也没有关系。暂时统一不了认识,不要紧,慢慢来。总之,我们既要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充分发扬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是积极推动树立“大科普观”,丰富发展了科普工作的文化内涵。钱学森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把科普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他多次提出,现代科技和文学艺术应该结合起来,使科普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思想。温家宝总理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同志再次提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他坚持“科普学”是“文化学”中的实用学科,支持并亲自参与科学普及的实践工作和理论探索。钱学森同志提出科普工作的三个层次,把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列入到科普工作的内容中。他敏锐地指出,科普对象应分成三类:一是为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和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大面积科普;二是为提高广大干部科学素质服务的科普;三是为科技专家们了解非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为开阔思路服务的科普。这种划分,对现阶段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特别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竭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钱学森同志甘为人梯,竭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他几十年来坚持给来信求教的青年书写回信,帮助青年提炼思想、找准方向。他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经验,设计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下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新方案,探索青少年教育培养的新理论和新方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看望他时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2009年,在病榻上的钱学森还对温家宝总理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钱学森同志鼓励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推动建立国家创新人才奖励体系。1987年9月,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在审议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时,他说:“我们这样年纪的老家伙,已经不需要这类奖励了,真正需要鼓励的是青年人。……,科协应该面向青年科技人员设立奖项,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得到了朱光亚、王大珩等赞同,并改设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至今已评选了12届,获奖者多已成长为两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和科研骨干。

四是重视“专家群体”的整体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钱学森同志强调集成专家群体的智慧,推动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他大力提倡用系统科学的观点考虑科协工作,力图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零金碎玉”打造成一个“纯金美玉”。他在1986年的一次政协会议上讲到:“我之所思,除了希望科技人员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之外,主要是一件事,即把系统工程的科学引进到政协工作中来,以便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优势。”1989年3月17日他在谈关于多学科、综合性学术交流和决策论证的重点课题问题时说:“决策咨询,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不那么搞,就很难说你的建议到底是怎么来的。”钱学森同志要求提炼决策咨询建议必须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他指出,作好决策咨询,一要选题准,必须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确定,可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科技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科技方面的问题;二要有时效性;三要利用好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他明确提出“学术活动的成果,对科技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个大本子,而是要加工,把那些有份量的建议整理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 钱学森同志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地提出在西部地区发展沙草产业。他认为,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他积极倡导建设知识密集型沙产业和草产业,为西部地区破解“三农”、“三牧”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五是开创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社团体制机制。钱学森同志坚持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来办事。他认为,中国科协之所以是人民团体,首先是因为它是群众团体,但不是一般的群众团体,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它代表的是全体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明确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中国科协的性质,增强责任感,使科协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地积极地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利益。在他积极支持和推动下,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钱学森同志大胆构想建立“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式中国特色的科协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曾描绘对中国科协的构想,一是“大科协”,包括理工农医等所有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应用;二是“小机构”,指机关要精简,人员要精干,办事效率要高;三是“多中心”,就是要多办一些服务性实体,大科协、小机构,办事就得靠实体,把日常工作交给实体去承办。钱学森同志还把“中国科协学”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他认为科协工作的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社会科学部门里的实用学科。他提出中国特色的科技群众团体理论,是中国科协史上的一大创举,大大提升了科协理论的研究水平。

我们在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的同时,更要把学习纪念的成果转化为激发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内生为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的褒奖,努力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积极倡导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的学术风气,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勇作科学精神的守望者,努力争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大力弘扬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永远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努力争当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的传承者、维护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同志的科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同志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计划下一篇:官仓村2010年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