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共12篇)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1

2.分析客户处质量问题和内部巡检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及执行。

3.根据要求修改工艺条件和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目标的完成、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

4.根据流程规定、图纸数据和实际情况,执行各类技术文件、质量记录表式的更新和维护,分析技术文件中需要持续改进之处,保证文件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

5.根据产品总成的缺陷现象及相应技术资料(电路图等),分析出产品总成中有质量问题的零件,并与供应商进行交流,审核供应商反馈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确保这些正确的措施及时完成更改。

6.根据产品总成的缺陷现象及相应技术资料(电路图等),分析装配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动作发生,并找到问题根源,采取措施避免问题重复,并修改文件确保今后的正常生产。

7.使用全自动电测试设备和部分电工器具,分析各类电子零件缺陷原因,并制定判断方法和标准。

8.与设备工程师一并进行全自动电测试设备的改造设计。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2

关键词: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职业能力,工艺设计人员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汽车车身制造方面所需要的工艺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因此本文基于工艺设计人员岗位的《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汽车车身制造企业岗位分析

汽车车身生产过程,(1)指导生产过程需要工艺设计人员制定工艺文件和工艺流程以保证制造有条不紊进行;(2)保证车身质量需要质量检验人员对制造零件质量加以监控以保证生产的零件合格性;(3)在焊装和涂装过程中,机械手无法完成的工作需要焊工和漆工去完成相应工作;(4)需要装配工对车身内外装饰件进行装配工作;需要注意是在整个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会涉及各种设备,因此也需要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以保证工艺设备正常运行。因而具体各种岗位要求和工人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表1:

汽车车身制作工艺设计人员为重要岗位并且职业能力要求高,《汽车车身制造工艺》主要目标是培养工艺设计人员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

二、基于工艺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汽车车制造工艺课程》目标设计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工艺设计人员所必须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能根据不同车型制订工艺方案、组织实施加工过程和零件质量高低评价的初步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职业意识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具体目标设计如表2。

三、《汽车车制造工艺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与安排

根据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工艺设计人员岗位需要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设计与安排:具体内容安排如表3

四、教学过程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教学工程课改革与创新理论层出不穷,下面结合汽车行业发展和汽车车身制造公司岗位能力要求、《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课程目标以及现代学生兴趣爱好出发,以汽车车门生产为例进行讲解如何组织教学。

1、团队合作与项目制教学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合作不断提高,因此将团体意识融合在教学过程。(1)将整个班级划分小组,每组4~6人为宜。(2)汽车车门制造划分四个项目为汽车车门内外板冲压工艺、车门内外板焊接工艺、车门涂装工艺以及车门总装工艺,(3)向各个小组提供车门零件图纸、装配图纸等资料文件,(4)老师加强过程中引导和检查。让学生主动的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自主去查阅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

2、以理实融合为教学手段

理实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组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场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创建一个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学生到“工人”身份的转换。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实现理实融合“一体化”在“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都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围绕实践操作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现理实融合教学“一体化”。

3、以教学见习模式为岗位能力升华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后,到合作企业对车身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车身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有效增强协作意识、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结论:

通过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工艺设计人员岗位职业技能,而设计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教学目标、课程项目以及教学过程改革与创新,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社会角色,也是为了高职院校输送更多符合行业需要的工艺设计人才,同时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97-03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彭利荣,女,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学校成教办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广东 中山/528471)一、“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提出的背景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定位于中等工艺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实用性放在首要位置。工艺美术专业中职生的培养方向应该放在培养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工作、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受企业欢迎并能热心服务于企业一线的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工艺美术设计等岗位群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与需求脱节

较多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真正进行市场调研,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标准产生差距,造成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2.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轨

目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单一,一般停留在常规教材的框架内,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企业任务目的性和针对性内容,缺乏对理论和技艺整合的创新能力。

3.缺乏实用性教材及特色校本教材

现阶段工艺美术课程教材更新较慢,观点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常见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有较大随意性等,教师又不善于把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虽然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长期没有下企业锻炼的一线教师也存在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因此,以沙溪理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建设为例,依托当地社会资源和行业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构建“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沙溪模式”。

二、“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理论基础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探究的模式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学者施方良从知识、学生、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课程定义(2007),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改造。

二是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

三、“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观点

1.“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内涵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是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来培养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及职业技能的一种类型化课程。这种课程能兼顾到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与相关高职课程的对接,为中高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图)。

图1工艺美术专业达到的要求图

沙溪理工学校按本专业特点,在调研基础上,了解和分析企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设计进行工作特征分析,明晰了工艺美术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形成了“工艺美术专业分层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该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组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专业模块下分专业核心、证书辅导、综合实训、专业拓展。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不同课程按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来源于课程的实践教学。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提出一个对课程分析的框架,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触及到课程实施的本质,提出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组织,教师的实践教学,对师生有很大的影响。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岗位与职业发展需求,强调实操性过程,强调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至关重要。

四、“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设计

1.以工作为导向,重构“岗位+职业发展”课程

沙溪理工学校根据工艺美术专业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重构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能力结构的需求,以项目驱动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一定容量的实践知识,并对学生提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内容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题——特定项目,通过教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学,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作品(产品),通过产学研合作,将自己的产品变成商品,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注重分层学习、实践一体化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第一学年基本职业技能的学习,第二学年进入校内实训基地—设计与制作及展示中心学习,分层次进行,充分利用陶艺车间、手工艺作坊、模型制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到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由学生到设计人才的转变,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沙溪理工学校以项目驱动课程教学,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分层次、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按照工美技能的特点和层次,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工美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协同创新开放外脑,注入课程改革新思路

聘请企业、行业、高校等对当前工艺美术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人士,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教改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参与课程开发与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与公司、教师与公司骨干的立体多层次的交流与联系,为教学研究、工学结合教材编写创造条件,为课程改革注入新思路,为教师为企业设计服务与合作开拓了渠道。

五、“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实践价值

1.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

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按照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分项目组织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定了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工艺产品设计项目课程的运行流程是:从企业引入项目进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创意的发想和推进,小组内部比稿,挑选最佳方案,绘制产品造型,企业评价。

2.项目驱动的主题教学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

我们按照“专业课堂就是车间,指导教师就是师傅,课堂作业就是项目成果”的思路,实现课堂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学生在为企业提供优质设计服务的同时,以真实的项目训练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逐渐由入门新手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技能型人才。

3.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替,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本课程教学中的工学交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最终形成学生自已的作品(产品),通过校企合作,将自已的作品变成商品,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图2项目驱动方法实施示意图

4.校企协同创新,开发与企业接轨的校本教材

以工艺美术专业为核心,组建了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等5家高职院校,省工艺美术协会等行业协会及中山市臻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参与的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及指导等,编写与企业接轨的校本教材,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长效实时联络。

六、“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层次传授给学生,使每一项目都能在讲授、示范、训练中同步进行,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使其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其项目成果实现“作品——产品——商品”转变。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强调“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与企业需求相接轨,“当企业的技术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传授学生。”

2.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属于“工作本位”,也不属于“学生本位”,更多体现在“学校本位”的特点。因此就业的导向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选择。

有观点认为,学校是“社会化的”场所,也是“社会控制”的机构。因此课程会根据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并经审慎而有计划安排给学生给经验。就学校而言,联系于社会,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所以过分强调社会环境对课程的影响,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影响及束缚了课程的变革。

七、“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在中职教育实践过程中,沙溪理工学校提出“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教育理念,形成的“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跟当前国外的职业教育提出的“从学校到工作”“工作场所学习”“情境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其目的在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质”的提高。

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途径。对准备就业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核心是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注重“工作体验”,强调“零距离上岗”,重视“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发展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多次就业这两种能力,也是紧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的。

“岗位+职业发展”实际上是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周新宇.浅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2]贺坚.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的研究[J] .艺术科技,2014(3).

[3]时丽莉.课堂教学中隐形控制的社会学分析[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石伟平.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3d18c0100qogy.html.

[5]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及其教育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

铸造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4

1、产品工艺的开发与评估;

2、工序能力分析和提升;

3、分析材料在工艺中的适用性;

4、供应商工艺评审。

铸造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二)

1、根据工艺规范,跟踪批产铸件的生产,不断完善工艺;

2、负责编制工艺规范规定的技术文件;

3、参与新产品试制过程中工艺跟踪;

4、参与分析铸件废品原因;

5、参与制订工艺实施技术方案;

6、负责资料的汇总至资料室备案

铸造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三)

1、对新选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能力审核和手续审批;

2、开发工艺装备,下发试制通知单,签订技术协议,跟踪新品开发过程;

3、对供应商进行过程管理,工艺纪律稽查,提升供应商配套水平;

4、负责根据产品产能需求,进行产品外协件工艺布局;

5、对供应商生产工序变更进行审核、验证,并负责批准;

6、负责审核设计更改对工艺合理性,提出修改要求,并完成新增外协件工艺布局;

7、对外协工艺工作有主导权:负责外协工艺日常工作的综合管理,合理调配外协工作内容,提升工作质量。

铸造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四)

1、产品工艺的开发与评估;

2、工序能力分析和提升;

3、分析材料在工艺中的适用性;

4、供应商工艺评审。

铸造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五)

1、负责新产品铸造工艺开发工作,解决铸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和改进铸造工艺文件;

3、负责铸造模具验证、原料选型及性能验证等;

4、开展新工艺、新技术试验,不断提高铸件质量,减少废品损失,降低制造成本;

5、编制生产规范、技术标准等,并组织实施,负责对现场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分析,协助质量部解决相关质量问题;

制剂包装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5

2.确定工艺流程图、参数、设备、仪器和控制原理。

3.制定和更新操作程序或工作指导。

4.负责工艺控制统计(SPC)工作,并组织制订改正计划。

5.与操作、维修组协调工艺控制系统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高效使用、低能耗、高质量。

6.负责设备运行中的故障排除,组织事故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

7.为操作、维修组提供工艺及操作方面的培训。

8.管理制剂配方和原料规格。

9.控制包材规格,负责调试机器参数。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6

相对于其他专业, 高校服装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很好, 但是毕业生多从事设计、跟单、质检、营销方面的工作, 而在学校所占专业课时最多的制板与工艺却没有在企业得到相应的就业体现。根据来自《中国服装》权威杂志的报道, 当前的中国服装行业由于技术受限、品牌文化缺乏等原因, 普遍存在着制板师短缺的现象[1]。这种现象, 究其原因就是服装企业制板的人才需求与服装结构、工艺教学的人才培养产生脱节。

1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现状

我们曾经做过两份市场调查, 分别为《中国服装企业对打板师的需求情况及技术要求的调查》和《中国服装院校师生关于服装结构课程教学的调查》。共发出近百份问卷, 并进行回收, 回收率达90%。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打板师认为高校毕业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 不适合从事打板工作, 而高校毕业生也因苦于无实践经验, 对自己四年来所学的重点课程失去自信, 转而从事QC、跟单等在学校不需要专门来学习的工作。

从调查结果看出, 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必须对服装教育进行改革, 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与企业制板的人才需求对接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2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改革

2.1 专业课程的设置

据调查, 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将国内重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参考, 然后吸取各校精华, 从而得出自认为很满意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出现了所谓“全能”的教学观念, 希望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 力争使学生成为集优秀服装设计师、娴熟制板工艺师、明智营销经济师为一体的“全才”。但这只是一种主观上的美好愿望[2]。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 结合当地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订, 突出自己的特点。现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 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于两广, 向企业输送人才, 故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本校相对于研究型的学校, 应该侧重服装企业的实习课程、服装结构工艺等实践课程;突出结构造型设计、工艺制作等实践课程的分量和比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的第一步。

与培养目标差别较远的课程应划到专业选修课或扩展课中, 让有兴趣的学生来进行选择, 大多数同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主干课程的学习。

2.2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2.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服装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喊得比较响的一个口号, 很多高校服装专业在此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 那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但将服装结构全部作为理论课, 服装工艺作为实验课分在不同的教室并于不同的时间来上课, 这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方法。

服装结构的实践课程应该是对所学板型的一个验证, 比如合体裤子这一个项目, 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打了几个不同的合体裤板型, 然后用白坯布将这几个不同的板型用快速缝法缝制出来, 穿在人台或真人身上, 进行检验不同的板型之间的差异, 进而来验证板型的合理性及需要修改之处, 而并非去买一块毛料来裁剪并花几个小时缝制出来一条成品裤子。这样费工费时, 又验证不了结构课上学习的板型的正确合理性。

2.2.2 服装结构制板方法需要整合

服装企业制板师因多数来自于企业, 成长于工厂, 很少接受过正规的服装结构理论教育, 依靠自我摸索的经验进行总结, 没有形成系统的制板理论方法, 所以大部分制板师在制板时均没有固定的方法, 但是多数人认为选择好的制板方法对企业服装板型非常重要。中国高等服装院校一般采用的制板方法均来自于日本的文化原型, 同时还有比例法和立体裁剪方法, 但是均不能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故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选择一种原型将其与其他方法结合, 最终达到制板时无固定方法, 这才是制板的最高境界。图1为企业常用制板方法调查;图2为高校服装结构制板方法使用情况调查。

2.2.3 服装结构中的项目教学

毕业生在找工作面试时, 因不能做到指定服装款式当场完成结构制板, 而错失许多制板师的职位, 这就要归咎于在学校中教师没有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训练。这也是在学校占学时最多的服装结构课程与企业制板师短缺的矛盾原因所在[4]。

所谓项目教学, 实际上就是将公司里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讲解, 摈弃某些书中固定的款式, 从市场上、服装公司或互联网上拿一些得到公认的服装款式到课堂上, 要求学生制板并进行白坯确认;或者参考柏林艺术学院的教学, 组织学生直接为服装品牌公司做设计, 这就要求学生对公司进行详细考查, 熟悉该品牌, 设计的款式由老师和公司设计师通过确认后, 由公司提供面料制作样衣[3], 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校企结合方式, 相当于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开展项目教学的好处就在于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实践, 更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开展的项目,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进而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2.3 课程考核手段的改革

2.3.1 专业课程的考核

从小学到大学, 检验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考试, 且一般采用闭卷考试, 学生对待考试都存在紧张心理。素质教育影响下的高校课程学习, 考卷分数不应该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唯一形式, 因为大学专业课程每门都是独立的, 完成一门的教学以后很少重复这门课程, 故很多学生认为考试过了就万事大吉, 都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些均不是大学学习的初衷。

服装设计、结构、工艺等课程都是以动手实践为主, 且内容无对错之分, 只有美丑、好坏之别, 所以很难将之量化。这些课程考试应灵活处理, 而不能以答案唯一的试卷考试形式, 可以采用平时作业、课程设计或者大作业多种形式。

2.3.2 实践技能的考核

由于统一要求用试卷对服装课程进行考核, 故从学生成绩单上看成绩优秀的非常多, 但真正动手实践能力却有差距, 故在本科专业学习中, 增设技能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反馈毕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原因就在于此, 为理论考试而学习,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考虑参加省劳动厅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毕业证同时出示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双重保障。

3 结语

本着立足广东和广西, 培养企业急需人才的目标来对服装结构与工艺这一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是目前广西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可解决高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EB/OL].http://www.efu.com.cn.

[2]徐青青.对我国服装本科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2000, 26 (4) :115-118.

[3]黄嘉.中外服装设计教育之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 2001, (1) :57-59.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篇7

摘 要:振冲法作为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建筑地基的稳固性,还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并且与其他地基加固法相比,振冲法施工更加快速、经济和高效。因此,振冲法施工工艺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地基的沉降量,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密实性,而且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现代化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下面文章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振冲法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可以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振冲法;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55-01

1 振冲原理

1.1 振冲法施工原理

振冲法施工原理就是在振动和高压水流的作用下,将振冲器沉到土中所预定的深度,通过清孔利用循环水将孔中的稠泥浆带出,并从地面向孔中逐段进行填料的添加,在振动的作用下,每段填料被振挤密实,当符合施工所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进行振冲器的提升。第二段进行以上的重复操作,直到地基中形成一根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1.2 振冲挤密原理

对于振冲挤密原理来说,当振冲法在砂类土层中应用时,可以对砂层产生两方面的挤密作用:①在振冲器强力振动的作用下,使饱和砂层产生液化现象,砂颗粒进行重新排列,从而有效减少孔隙。②在振冲器水平整顿的作用下,当回填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周围砂层具有挤压密实的作用。

1.3 振冲置换原理

对于振冲置换原理来说,就是当振冲法在粘性土层中应用时,在高压水流下边振边冲的作用下,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中成孔,然后将碎石等坚硬粒料在孔内进行分批填入,从而致使一根根桩体的形成,成为碎石桩。当这些桩体在软土中时,如果粘性土层的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 kPa,在粘性土层约束的作用下,可以提高桩体的稳定性,并与原来的粘性土层形成复合地基。如果桩体贯穿于软弱的土层且与硬土层接触时,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应用集中的作用,承担着大部分的荷载,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桩间土的荷载。如果桩体处于软弱土层中,具有垫层应力扩散和均布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沉降量的产生,还可以使地基整体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 振冲法施工的特点

当采用振冲法在各种不良土质中进行施工时,主要具有置换的作用,并且被人们称为振冲置换法。对于该方法的应用来说,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振冲管理方法,而且是将高压水流作为振冲基础以及现有的不良土质作为前提进行综合制桩的一种方法。当振冲法应用于砂性土中时,具有挤密桩体的作用,且被人们称为振冲挤密施工法。对于该方法来说,在实际施工中,具有两方面的主要特点和作用:①在振冲器强力振动的作用下,可以使各种饱和砂层产生液化现象,致使颗粒进行重新的排列,从而使砂子之间的空隙得到有效的减少。②在振冲器水平整顿的作用下,当回填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周围砂层具有挤压密实的作用,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抗压性,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 振冲法施工要点的分析

在振冲法施工前,应先进行现场试桩进行施工参数的确定,且施工参数主要包括:振冲孔间距、成孔速度、留振时间以及填料量等。对于填料的选择,应确保不溶于地下水且不受侵蚀的影响,硬粒料应具有抗侵蚀性和稳定性,严格控制粒径,从而提高振冲施工的效率,达到振冲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碎石成桩施工工序具有定位、成孔、清孔和振密。

①定位。当进行振冲施工前,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设计图对冲孔中心位置进行确定和编号。②成孔。当采用振冲置换法进行造孔时,主要方法有:排孔法、跳打法和帷幕法。对于排孔法来说,就是从一端开始到另一端结束。对于跳打法来说,就是进行每排孔施工时,反复进行隔一孔造一孔。对于帷幕法来说,应先在外圈造2~3个孔,然后在内圈进行造孔时,应隔一圈造一圈,逐渐地进行中心区进行推进。另外,在实际施工中,要做好空位编号以及施工复查的工作,以此避免漏孔现象的产生。 ③清孔。如果下沉与施工设计的深度相符合时,应确保振冲器在孔底进行适当的留振,将下喷水口进行关闭,然后将上喷水口打开,这样就可以将泥浆排出,以达到清孔的目的。④振密。通过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后,并将填料填入孔内,然后将振冲器下降到填料中进行振密作业。如果密实电流与施工规定的数值相符合时,即可将振冲器提出孔口,通过反复地进行此操作,直至孔口,即完成桩操作。

总之,在振冲法施工前,应先在施工场地合适的地点挖出一个较大的沉淀池,利用排泥水沟将施工中所产生的泥水排出到沉定池中,当泥水沉淀后,上部较清的水体可以循环进行使用。当间隔一定的时间后,挖出沉淀池底层沉积的泥浆,并将其运输至需要的地点,这样就可以进行重新地使用,这样以来不仅可以减低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此使资源的浪费得以减少。

4 振冲加密桩施工要点分析

①在施工前,应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与振冲加密桩施工所有无关的材料、机械等物品,这样就可以防止对桩体施工的影响。同时,将电源接通,即可进行桩体施工。②在施工前,相关人员要严格检查整个施工现场所设定的控制线,确保桩点布置的正确性。然后,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将振冲器吊起且与预定的桩点相对准。③当振冲器与桩位相对准后,将压力水泵开启,并将振冲器进行启动,确保振冲器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时,即可进行造孔施工,然后将振冲器逐步地贯穿于地层中,直到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需要注意:在进行造孔施工中,应确保振冲器的垂直。④当造孔与设计的深度相符合时,将填料添加到孔内并到孔底,要求填料不堵塞孔,并且要确保向孔内输入料量的合理性,能到起到加密的作用。⑤从孔底逐段地向上进行加密,确保加密施工的连续性,避免中间漏振现象的产生。如果振冲加密达到施工的标准要求时,可以提升振冲器进行下一段的加密施工,并确保每段加密的长度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反复进行上步操作,直到与设计要求的桩顶标高相符合,即完成制桩作业。

5 振冲法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①由于水压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振冲法施工质量,且水压的过大过小会对施工的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试桩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水压。同时,要确保孔内注水量的充足,以免发生塌孔现象。②由于电的控制对密实的电流和留振时间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每段桩体的最终加密电流必须与施工规定的密实电流值相吻合,且确保留振时间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以此提高桩体的质量。③由于填料量的控制对桩的密实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严重地影响着经济效益。在进行填料施工时,应确保一次加料的合理性,以此避免孔口堵塞现象的产生。④由于施工现场的土质、土体强度、桩体填料的粒径、振冲器类型、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以及施工质量对复合地基的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地控制,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6 结 语

综上所述,振冲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作业,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进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牟芹,王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7).

冲压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精选范本 篇8

2. 负责监督各项生产指标(设备综合效率,废品率,生产人员利用率)

3. 督导过程文件(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流程图、防错计划、作业指导书、培训文件)在生产上被执行

4. 负责持续改进活动在车间的执行。

5. 协助生产经理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消耗品成 本及提高生产力)

6. 持续改进车间团队工作(技能/培训、激励、精神士气、沟通)。

7. 规划,协调并控制车间员工的发展

8. 车间EHS协调工作

9. 各部门间保持积极的沟通

10. 操作者的正面反馈和意见需提倡和鼓励

11. 根据公司员工手册的内容开展工作

12. 有义务持续改进和保持工作场所的安全

13. 了解并贯彻TS16949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同步工程浅析 篇9

【关键词】汽车车身;车身制造;制造工艺;同步

汽车的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即车身、发动机和地盘。车身既是驾驶人员的工作地,也可以容纳货物或者乘客,是汽车最主要的骨架结构。在汽车车身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研发与制造系统的同步工程的协调,制造系统内部各专业同步工程的协调,直接关系着汽车的开发周期、质量、成本、生产效率,以及市场销量。

一、车身制造工艺

用于车身制造工艺的设备投资大、开发周期长,为了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车身骨架,并且能够应用稳定、可靠的工艺进行大批量生产,同时车身工艺具备了模块化、柔性化和精益化的特点,只有这种成本低、质量高的车身才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进行合理的工厂生产分配是实现生产精益化的关键。为了实现车身工艺的模块化和柔性化,必须要求车身主线的设计合理,才可以保证多种车型的生产制造,以及多个平台上的制造生产。只有制造和开发出各种车型和平台定位通用、零件接口通用、装配顺序通用,才可能将汽车车身制造的结构成本降低,提高质量,缩短开发制造周期。车身制造工艺主要有涂装工艺、焊接工艺和冲压工艺三个方面。涂装工艺是指车身的油漆和密封工艺。它不但要求能够达到汽车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要满足防腐要求。因此,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对于车身涂层有请涂层、色漆层、中涂层、电泳层、磷化层和金属基材等六层,层层均细致完成,其工艺细致、美观、安全。焊接工艺主要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经电阻焊、CO2气体保护焊、激光焊和粘结等工艺,将数百个冲压件进行连接,制造出白车身。白车身是指不包含侧门、前发动机罩板和后行李箱盖板的车身结构,是一种类薄板的框架结构。目前,在车身连接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CO2气体保护焊、激光焊接、包边技术和电阻点焊。在车身制造工艺中,车身外覆盖件的冲压是一种薄板冲压。

二、专业同步工程和工艺开发流程

(1)冲压专业同步工程流程。产品研发部门,将产品数模或者是产品的图纸提供给汽车制造系统中的冲压专业负责部门,专业冲压部门根据得到的资料进行产品冲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并撰写产品冲压工艺可行性分析报告,反馈给产品研发部门。(2)冲压工艺的制定流程。首先,产品部门将产品数模或者图纸提供给冲压专业部门,冲压专业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可行的冲压工艺,主要包括拉延、成形工艺的制定,涉及拉延、成形方式和冲压方向的制定;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序工艺的制定,涉及冲压方向、定位方式和编制工序内容的制定;检测方案的制定,涉及零件定位点、定位方式和各检测点检测方式的制定。(3)焊接专业同步工程流程。产品研发部门将产品数模或者是产品的图纸提供给汽车制造系统中的焊接专业部门,焊接专业部门根据得到的资料,对产品焊接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撰写产品焊接工艺可行性分析报告,反馈给产品研发部门。(4)焊接工艺制定流程。首先,产品研发部门向汽车制造系统中的焊接专业部门提供产品数模或者产品图纸,焊接专业部门根据资料进行焊接专业工艺可行性分析,并制定焊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焊接总成分块;二是分总成焊接工艺制定,包括焊接形式的制定和零件定位点、定位方式的制定;三是总成焊接工艺制定,包括焊接形式制定和零件、分总成定位点、定位方式的制定;四是检测制定,包括在分装夹具时采用便携三坐标进行检测、重要总成用PUG检测。

三、工艺同步工程的新内涵

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同步工程,主要是指产品环节的工艺同步工程和制造环节的工艺同步工程。(1)产品环节的工艺同步工程,即工艺可行性分析或者是工艺并行工程,目前已经在汽车企业中实施。(2)制造工艺同步工程流程。产品研发部门为汽车制造系统的冲压、焊接专业部门提供产品数模或者产品图纸,冲压、焊接专业分别制定出冲压工艺预案和焊接工艺预案,各部门针对工艺预案进行交流,从而最终制定出冲压工艺方案和焊接工艺方案。综上所述,在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工艺制定是整个制造周期的开始,工艺制定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汽车制造的效率、成本、周期等等。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工艺,每一道工艺不能独立完成,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信任,进行有效的工艺信息的交流,最终制定制度化、流程化、系统化、细节标准化的工艺同步工程,最终实现车身开发与制造工艺共同作用,设计和制造出成本低但是质量高的车身结构,进而为整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余秀慧,沈建东,王镝.制造工艺与车身工程开发集成应用技术[J].上海汽车.2010(4):24~28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探讨 篇10

1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建筑工程相对落后, 施工工艺更新速度低, 与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还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导致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部分建筑工程更因为施工人员不足而被迫终止建筑工程的施工, 给企业所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施工人员的缺乏又导致出现另一种现象, 众多无经验的人员大量涌入了建筑行业, 这些人员通常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 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1]。而施工工艺的改革与创新是施工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总结当下所使用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 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并将其传达给相关部门, 使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帮助其完成施工工艺的改革, 从而提高施工工艺技术。但这些没有施工经验、也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进入建筑行业, 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都普遍偏低, 在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上已存在很大的困难, 更难以改革施工工艺。

从目前我国施工工艺的发展情况上来看, 总体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但在施工中每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想要使建筑工艺技术完全脱离较为落后的现状, 就必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 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 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完善施工工艺, 促使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发展。

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

建筑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人员在完成一个工作时, 不仅要对该工作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案。而且, 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满足当时施工的要求, 还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衡量国家发展进度、综合实力的基本指标。所谓生产力不仅是指国家各个领域的生产效率, 而是反映某一个行业的具体发展趋势。根据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上看, 我国施工工艺的改革速度还不能够满足生产力的需求,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当下建筑行业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2]。在日后建筑施工工艺的创新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该改革其施工技术和工艺, 增强自身实力, 并将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视为其发展的生命。

2.2 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十世纪被很多学者称之为经济时代, 在这个经济时代中所有事物的发展都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如果当其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关, 那么其便会被时代所抛弃。虽然当下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各领域高速发展的时代, 但是经济时代所留下的烙印也依然存在。对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对于经济的需求[3]。建筑行业是一个拥有较长历史的行业, 如果其想要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 必须要对现有的模式和工艺进行改革和创新。任何时代的发展特征都会与经济挂钩, 对于这个特征所有事物都不能够与之相违背, 只能够尽量去遵守和满足, 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2.3 满足社会竞争的需求

当前, 我国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处于一个十分激烈的状态, 如果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找到立足于市场的方法, 那么便会在社会竞争当中惨遭淘汰。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 虽然该行业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也要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忧患意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并不是仅仅依靠几个建筑企业便能够决定的, 而是需要整个建筑行业共同摸索和研究的结果。当施工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 应遵守工艺发展路线, 改革和穿心施工企业的施工工艺, 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4]。

3 施工工艺改革和创新的具体事例

现阶段, 对于建筑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工作, 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这个期间内, 通过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专家以及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 对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其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在众多改革和创新的施工工艺当中, 文章以外墙楼层新的施工工艺所取得的结果来阐述和介绍改革。

当前, 施工企业在其对墙体施工过程中, 还普遍在使用大模板工艺技术, 其施工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 在对外墙楼层上的施工缝进行施工和处理时, 一直在使用以前较为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 给建筑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5]。这种施工工艺的应用, 使外墙在设置模版时只使用一次模版, 留下的施工缝也仅只有一道, 虽然其拥有这些施工优点。但所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施工缝不易处理等。新施工工艺的使用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提高其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企业对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先进的指导理念, 使其难以形成具有施工企业特色的施工工艺体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的发展相违背。此外, 施工工艺的改革与其理念体系的产生, 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还应利用各个国家的先进施工工艺和方法, 从而促使我国工艺的改革和创新, 形成具有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特色的施工工艺。总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施工工艺的发展, 我国施工工艺将会得到长久的进步, 满足社会、时代以及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摘要:目前, 全世界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各个行业和领域为了改善发展现状, 都在进行改革和创新, 避免被时代淘汰。最近十年, 建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不管是建筑工程的管理, 还是施工工艺的应用, 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 在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对于时代发展也较为落后,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点解决。文章讨论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希望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探讨

参考文献

[1]程磊.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葛勇.建筑工程大面积饰面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 2003.

[3]何楠.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28) :63.

[4]谢健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与调试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28) :96-97.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11

岗位描述:

 

1、负责编写电子产品的.加工和装配工艺,编制作业指导书;

2、负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

3、负责制定、修改产品零件的材料消耗定额;

4、负责各车间工序工艺的科学整合和技术改造;

5、负责对电子线路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6、分析解决客户投诉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产品_生产工艺(PE)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

1、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子或相关专业;

2、2年以相关职位工作经验,有外企电子工艺工作经验者优先;

3、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电子产品结构、传感器、电子线路、单片机;

4、能够编制电子工艺文件,改进电子方面的产品缺陷,承担电子工程的开发与实施;

工艺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1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

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研究, 首先要对混凝土材料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讨论。

1.1 水泥与外加剂

混凝土的原料中对细骨料的用量很少甚至有时不用细骨料, 所以可以把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桨体包裹粗骨料而成的非封闭的结构。在试验分析混凝土破坏特征时发现, 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与粗骨料的粘结界面是混凝土最易被破坏的界面。由于骨料的强度比混凝土的强度高出很多, 所以试验中试块的结构破坏一般产生在骨料界面间的水泥石层中。进而可以知晓, 决定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有水泥的活性、品种以及质量。因此, 混凝土中的水泥要选用高强度 (低混合材料掺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当水泥混凝土正好能够均匀地包裹住骨料的表面时, 这时水泥的用量最优。过多的水泥用量会使水泥混凝土过多, 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 成本也会增加。

除了混凝土材料中所包含的水泥、石子、陶粒、粉煤灰、水这几种原材料以外, 透水混凝土的原料中也通常会加入某种外加剂。增强剂, 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水剂, 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拌合时的和易性、增加水化效率、降低拌合混凝土时水的用量、降低混凝土中对水泥的使用量、提高强度;着色剂, 给灰暗的混凝土增加一定的色彩, 使其鲜活阳光, 彩色的混凝土砖等就是运用着色剂制成, 能够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以及美化环境。

1.2 搅拌与成型工艺

混凝土施工之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混凝土进行搅拌, 搅拌工艺通常被理解为两种。第一种称为一次投料法:第一步, 按试验计算出的配合比的数据把相应的材料的量称好, 第二步把这些材料除了水都放入搅拌机中, 开始搅祥, 后再将称好的水倒入搅拌机中搅拌, 称好的水不能一次性倒入, 要分为数次倒入, 每次倒入水后都要搅拌一定时间再接着倒入, 总搅拌时间要严格控制。第二种搅拌工艺被称为二次投料法:第一步仍然是按配合比参数将材料的量称量好, 第二步将称好的粗骨料的量以及大约一半的水加入到搅拌机中揽拌, 0.5min后再加入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等材料, 搅拌一定时间后再最后加入剩下的约一半的水进行搅拌, 大约再搅拌0.5min后暂停。

除了搅拌, 接下来的就是混凝土成型工艺的确定, 试验的所有试块都釆用二次投料法拌合而成, 试样使用钢模以及塑料模型成型;其规模大小都是标准工程模具。混凝土经搅拌后, 分两次装进模型, 每一次把拌合物装进模型后都用一定粗细的钢管轻轻插揭, 使混凝土拌合物紧密堆积。一般混凝土采用的振揭方法都是机械振捣, 而透水混凝土的振捣却没有釆用, 其原因在于它所含有的胶凝材料的量相对不多, 若通过机械来振揭的话可能会使胶凝材料从粗骨料之间的空隙中流入聚集到底部, 堵住空隙最终可能会导致发生封底现象, 会使透水混凝土失去透水性。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2.1 建筑工程混凝土温控研究

通过上述对于混凝土材料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之后, 我们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进行讨论。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合成材料, 由多种材质的建工材料组成, 其在搅拌以及凝聚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温差变化。其温度的变化对于混凝土整体的收缩性、抗拉性以及弹性模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温度控制之前要对大体积混凝进行计算, 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可以发现, 当前我国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2.1.1 混凝土选择与配合比的影响

在船闸施工当中, 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其进入水中之后的水化热作用, 因此选取何种混凝土以及其配合比成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关键所在。

1) 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当中的温度控制主要是对水化热进行控制, 而水化热的来源主要是水泥这种材料决定, 所以, 材料选取应该尽量避免选择水化热高的水泥, 也可以通过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 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 如上文提到的外加剂问题, 粉煤灰等外加剂的加入能够对混凝土的性能改变起到积极作用。根据相关实验表明, 粉煤灰的加入能够降低水泥的用量, 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水泥用量, 从而降低发热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混凝土的整体和易性增高。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虽然粉煤灰的添加能够降低水化热, 但是由于水泥用量的降低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的混凝土强度, 所以, 在船闸大体积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要相应的减少, 以保证整体质量的合格。

3) 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通过骨料配合比的把控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凝土, 达到降低混凝土用量、增强混凝土强度与整体性的目的。在船闸架构当中, 吊梁等大型承重结构受力复杂, 不允许出现丝毫的意外, 所以, 更应该通过良好的材料选择来进行混凝土施工。

2.1.2 建筑工程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现状, 多数工程工期进度较紧, 一般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 温度降低会出现反弹现象, 且反弹温度不容易流失, 最终给混凝土凝结带来裂缝等质量问题, 对于这种功能现象一方面要采取洒水冷却方法, 调整洒水量, 加快温度降低的速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混凝土墙壁湿润冷却方法, 可以采用麻袋或草袋等覆盖混凝土表面以保持湿度, 延长温度降低的时间, 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的目的。

2.2 混凝土抗裂工艺研究

2.2.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应该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进行, 通过高矿物等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降低水泥用量, 从而达到混凝土水花温升, 控制裂缝的目的。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对于设计单位可以采用大于28d的龄期来确定混凝土等级。

对比国外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对于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已经较多地使用后期强度工艺, 以通过减少混凝土的用量, 达到控制裂缝的作用。通过表1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水泥对于混凝土伸缩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水泥的配合比对于水化热的影响很大, 所以水化热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生裂缝的大小, 通常来说, 我国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一般通过添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降低水化热, 从而对裂缝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

通过上述配合比的调整, 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内部温度。除此之外, 双掺技术也是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措施, 即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 一方面能够减少水泥用量, 另一方面对混凝土裂缝控制以及耐久性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2.2.2 建筑工程混凝土抗裂措施

1) 裂缝控制基本方法

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主要技术方法就是通过其配合比的合理设计。一方面是减少混凝土中控制收缩性质的材料, 改变配合比设计以及浇筑方案等措施。另一方面,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减水剂等外加剂也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 通过外加剂的添加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 同时可以在卫生间等多水建筑环境下控制混凝土收缩, 所以说, 这种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实际建筑施工当中。

2) 微膨胀剂对于裂缝控制的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考虑到卫生间、厨房等水环境的影响, 所以,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绝大部分没有采取微膨胀剂的案例。但是在一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依旧进行微膨胀剂添加施工, 但是对比没有添加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 其裂缝控制效果一般, 这就证明了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 不必添加微膨胀剂照样能够达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目的。

除此之外, 类似聚梭酸类的外加剂混凝土对于同等级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研究也应该被考虑在内,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聚梭酸类外加剂能够满足混凝土材料抗裂缝的要求, 且这种添加剂施工操作相对简单, 可以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方向。

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温度监控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了解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 但是温度检测也是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 有关于建筑工程混

凝土裂缝控制的温度检测规定, 所以, 需要我们根据规范严格进行实际工程管理, 形成系统的温测条文,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温度检测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 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结构的安全尤为重要, 其中所提到的温度控制、裂缝控制等施工技术, 只是其复杂施工步骤的组成部分, 要想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达到高强度、高完整性, 需要从施工质量、监理制度以及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进行配合作业。

参考文献

[1]康英鹏.论述混凝土的搅拌施工与运输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9) :269.

[2]刘玉荣, 姜晨光.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7) :258.

上一篇:学生实习安排方案下一篇:员工培训个人心得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