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形式(推荐9篇)
1、债务人的书面破产申请书应包括以下事项: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债务人在书面申请中必须写明其姓名或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地址、联系方式等情况。(2)申请的目的。(3)申请的根据与理由。即债务人必须说明自己具备破产原因,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事实。
债务人申请破产,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
(1)书面破产申请;(2)企业主体资格证明;(3)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4)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5)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6)企业至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投资情况等;(7)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帐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帐号、资金等;(8)企业债权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务人名称、住所、债权数额、发生时间和催讨偿还情况;(9)企业债务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权人名称、住所、债权数额、发生时间;(10)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11)企业已发生的诉讼情况;(12)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5]
2、债权人的书面破产申请应包括以下事项:
(1)申请人(债权人)与被申请人(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姓名或名称、地址或住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联系地址或电话等。
(2)请求事项。即请求对债务人开始破产程序。
(3)请求的根据与理由,即对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说明,同时附上证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证据材料。
(4)债权的数额、性质以及债权发生的根据和时间。
(5)人民法院要求说明的其他事项。
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
在摄影师进行摄影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视觉冲击和分散表达的方式,进行对物体或是、图像的轮廓进行拍摄、若是在图像构成中有两种颜色就不要有三种颜色、层次良好、纹理清晰、有良好的对比度等,这些都是摄影语言的使用,使读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受到感动。因此,加强对摄影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摄影师成长的必要经历。
摄影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很多的过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进行拍摄,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所以摄影师必须要了解摄影的艺术语言和主题的构造,这样才能够精确的表达摄影的理念。而摄影者在选择题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如何将语言方式融合到摄影作品中,以此来感染读者的思想,使读者的思想与摄影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在摄影的过程中,想要体现摄影的魅力,首先就应该以真实为基础,并对相应的实物和景色进行拍摄,利用拍摄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的人与事,景客观世界。否则,它是画,而不是艺术的表现。在摄影过程中风景、植物、人物、纪实、新闻等摄影形式都应该遵守的就是真实,这样才能够展现记录目的。但是我并不赞成对客观世界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就像是颜色、视角、元素等,我所表达的改变并不是指技术方面的改变,而是思想的改变,但是在相对的摄影理论、和指导可以鼓励在客观世界的变化。台湾著名摄影家郎静山,香港摄影师简庆福的摄影风格的发展影响了许多人的多个镜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混合的方式,还是有很多人都按照这种方法,原始图像或添加或删除,而他们的技术自满,导致缺少最基本的尊重。我国的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学我者活,似我者死。”也就是表明,在摄影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老一辈的摄影技巧是十分对的,但是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照搬就不会出现任何的改变,学习者的作品也会越来越没有意义。所以在摄影学习者的作品中,应该更加真实的展现所需要表达的实物或是人物,不能够用伪善的语言来表对是实物的写实,这样是对真实的一种侮辱和不尊重。只有真实的展现,才能够感动更多的人们,才能够让观看者欣赏作品。所以不难看出,在摄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表达就是真实的展现事物的本质。
由于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如语言一样,人们必须有话要说,值得花时间去述说,所以摄影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细致的研究所面对的兑现,这就能够让照片更加有现实意义,也会丰富作品的内涵,一旦有思想经过摄影者的大脑,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思路和形式来进行附和,而摄影师就能够知道如何对事物进行采光、组成并在什么角度如何去拍摄等等,你属于该组织和使用的摄影语言,当我们谈论的特定群体总是希望引起注意,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于其达到思维的共鸣,同样的摄影师也会利用技术来吸引跟多的观看者,若是作品得不到大家的共鸣,无论作品是多么的优秀也都是失败的作品。所以摄影师在对事物拍摄之前都应该对其进行了解和描述,明确其次拍摄的目的和任务,这样就能够让作品充分的表达其主体思想,其作品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来驻足欣赏。而摄影师也对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中具有最深刻的思想内涵,以此摄影师在生活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并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变化,以便将事物最美好的一刻定格在画面中。
台湾《摄影天地》朱健炫先生评论说:“所谓的关键时刻,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一个瞬间,所有的元素(人物,地点,事情)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在同一时间显示特定意义和重要性“。当这一刻发生时,摄影师必须抓住它。他认为,一个“决定性时刻”的精髓,包括三个方面,即是表达内涵的显着性。这是产生新的内涵或事件给定时刻的意义的事件;第二,即组成所述组合物的空间;捕捉三机时刻的。至于关键决策的时机,就前两个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的时间。日本摄影师木村伊兵卫说明的更简单:。“决定性瞬间就是光线,构图与感情相一致的瞬间。”哪一个步骤忽略了哪一点,都会缺少应有的味道。
在汉语中,动词的重叠是一种特殊又很常见的现象。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有十分相似的特征,所以长期以来,动词重叠后常被当作形容词来用,然而重叠动词在特征和语法功能上与形容词重叠有明显的差异。很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研究动词的重叠现象,但由于动词重叠现象复杂,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动词重叠,需要更具体的研究,例如动词是怎样重叠的,重叠后有多少种形式,以及它们的语法功能等。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研究并且进一步探究动词的重叠形式。
一、动词重叠众说纷纭的原因
长期以来动词重叠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有很多原因,本文就三点主要原因进行阐释。
第一个原因是学者对动词重叠的作用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动词重叠仅仅是动词语力的加强而不是另一种语法形式,例如“试试”“试了试”“试一试”“试了一试”。有人则认为动词重叠是一种新的语法形式,并不是对原来的重复,例如“看着看着”“尝尝”“扫了一扫”“研究研究”。其他人则认为重叠是一种独立的构词法,一旦动词重叠,词素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动词和补充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重叠的标准不一致,而不同的标准下会组成不同的重叠形式。有些人认为,严格来说,真正的重叠形式只有一种,即AA型,但在重叠现象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其他的重叠都不是真正的重叠,只有AA和ABAB型是。但多数人认为根据说话人的语态和动词的语力不同,动词重叠可以包括很多类型,例如AA、A一A、A了A、A了一A、A着A着和ABAB。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缺乏屈折变化,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本来就不清晰,所以,关于是否将动词重叠单独归为一类动词或将其归为短语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二、动词重叠的形式
根据前文所述,本文在此主要列出11种主要的动词重叠形式。
(一)AA型
例:尝尝、问问、想想、走走、玩玩、看看、听听、坐坐、讲讲、谈谈
这种重叠是对原来动词语力的加强,并且在人们用这样的叠词交谈时,在语气上往往更加和缓,如“尝尝”比“尝”,“问问”比“问”更加温和。
(二)A一A型
例: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找一找
这一类与第一种相似,也是对单独动词语力的加强,在语气上更加缓和,同时有一种特殊效果,就是在劝别人做某事时,会用到这种形式。
(三)A了A型
例: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摸了摸、想了想、算了算
此类重叠代表过去发生过的状态。当单独说“看”时,可以指任何时期的动作,但“看了看”则表示这个动作已经发生过,因为其中的“了”字代表过去完成时。
(四)A了一A和A了几A型
例:拜了一拜、摸了一摸、看了一看、说了一说、挑了一挑、抹了两抹、哼了两哼、拜了两拜
与上类相似,这两种类型也是指过去时。区别是第三类没有量化动作,而这类用“一”“两”等对动作的量做出了限定。
(五)A他一A型
例: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讲他一讲
这类一般指说话者想要尝试做什么,比如“他说六点到,虽然他迟到了,但是我们还是等他一等,说不定他马上就来了呢。”
(六)A不A型
例: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
这种类型包括了两部分,如“看不看”包括“看”和“不看”两部分,把二者重叠,词意包含了不确定之意。
(七)A着A着型
例: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走着走着
这类叠词代表进行时,表现进行时的词来源于“着”,例如“走着走着,天就下起了雨”。
(八)A来A去型
例: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
此类叠词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是指重复做某事,第二种是一种上下文过渡的用法,例如“他在那里转来转去”和“他转来转去,还是决定回家。”
(九)ABAB型
例:打听打听、解释解释、照顾照顾、准备准备。
有两种用法,一是语力的加强,例如“多打听打听对少走弯路是有好处的”;二是将来时的用法,例如“明天要走了,我整理整理出门要带的东西。”
(十)AAB型
例: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算算账、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
在口语中常用,用来缓和语气,将即将发生的动作用一种更加放松的方式提出。例如“天儿这么热,我们在树底下乘乘凉吧。”
(十一)AABB型
例:躲躲藏藏、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嘀嘀咕咕、哼哼唧唧、说说笑笑
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动作的频繁发生,例如“这么总躲躲藏藏的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回来吧”;二是动作语力的加强,例如“在公众场所拉拉扯扯的,像什么样子”。
三、十一种叠词的分析
上述十一种叠词是在学术界认识较为一致的形式。一到八种是单音节动词叠词,九到十一种是双音节动词叠词或复合动词叠词。叠词种类丰富多样,虽然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定义这些叠词,但既然是语言形式,必定有其特定的功能与意义,在句中固定充当某种独立的成分,并且不能被拆分。
首先,AA、A一A、A了A、A了一A、A了几A和A他一A可以统一归为一类,即AA类,其余几个都是它的变体形式,例如“试一试”“试了试”“试了一试”“试了几试”“试他一试”都是“试试”的变体。AA类重叠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基本形式,有小量的动词语力,其他的几种变体中都有不同的量的修饰。在汉语中,从古至今,数词都有两种用法:实指和虚指。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词“七”“八”“两”和“三”都是虚指。而在“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八千年”“他把车轮转了一转”中的“一”都是实指,这样的重叠方式并不能看作是动词叠词,因为它们的构成是动词加量词,动词表示动作,而量词则表示动词的数量,但在上段中提到一个作为叠词的特点是其作为独立成分时是不能被拆分的。但另一种情况下,“好热!快帮我扇一扇风”“笑一笑,十年少”“十几年没见了,是应该好好聚一聚”中的“扇一扇”“笑一笑”“聚一聚”,数词已经被语法化,并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意义。数词是否被语法化,可以采取替换数词的方法,例如“笑二笑,十年少”“笑三笑,十年少”都是不可以的,证明“一”已经被语法化。对于AAB型来说,应给予足够重视,例如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是缓和语气,使言语变得更加温和友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当AA是“开开”时,应特别对待,因为“开开门”与“开开车”完全不同,前者是常见的动词,而后者则是动词叠词形式。
其次,正如学者李敬国所说,A着A着和A来A去不能看作动词叠词,因为它们单独不能作为独立成分存在。A不A可以作為独立成分存在,但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即A和不A,所以,这三种重叠形式都不可以看作是叠词。
最后,正如以上所述,“A着A着”“A来A去”“A不A”不能看作为叠词,而“A一A”“A了A”“A了一A”“A了几A”和“A他一A”要看数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而AAB类型要看动词的性质——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除此之外的动词叠词形式,AABB型是最复杂的,因为它可以被当作形容词来用,也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
①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例如吃吃喝喝、嘀嘀咕咕、唠唠叨叨;
②复合词的重叠,例如转转悠悠、摇摇摆摆、蹦蹦跳跳、比比划划;
③单音节动词的重叠,例如进进出出、来来回回、走走停停、说说笑笑。
四、结语
汉语中的动词重叠分析起来较为复杂,本文选择了在学术界认识较为一致的十一种重叠形式,分析了动词叠词复杂的原因、类型和用法功能。通过研究发现,重叠动词可以作为句中的谓语,并可以起到加强语力、调整话语情绪和反映对话双方亲密程度的作用。了解叠词的形成机制和用法功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叠词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所以,研究叠词对学习汉语甚至汉语的广泛传播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
陈伟忠发布时间: 2010-11-4 2:24:46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和撰写步骤
一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教育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等步骤,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份该教育课题研究的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这种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文字加工和表述的过程,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科学、全面地总结课题研究工作,而且是为了向教育界以及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推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一、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类型和结构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课题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是描述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发展的文献,是报告课题研究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章。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要写作方法的。它以阐述对某些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研究论文,它们的结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在写作上的布局、谋划和安排。文章要讲究逻辑,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而不要互相冲突,这是对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要求。当然,由于选题的不同,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和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撰写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所采用的结构、体例会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但是,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最好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格式。于是,我们归纳出研究报告或论文表达方式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大家常用的结构形式,即所谓“老三段”,包括导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等三部分。如调查报告可分为:
一、导言;
二、正文;
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实验报告可以分为:
一、引言(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讨论和结构等三个主要部分。研究论文包括:
一、绪论;
二、本论;
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
(一)、导言(绪论)的撰写
导言(绪论)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开始部分,要写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⒈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反映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全文的引子,写好它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第一、语言要简洁,篇幅不能过长;第二、阐述要明确,应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第三、揭示研究课题的意义要实事求是。
⒉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指明本研究课题所处的理论背景,即根据查阅的文献,简单地介绍前人或他人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达到的水平,然后引出本课题研究有何发展的叙述。
鉴于导言这一部发所述的内容,有人也直接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作为该部分内容的标题。
(二)、正文(本论)的撰写
⒈叙述研究情况,揭示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清楚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变量的分析、控制,实验过程,所测得的数据以及统计处理方法等。
在调查报告中,一般按调查所得的材料的逻辑分析顺序来写,事实的穿插服从于逻辑。
在经验总结报告中,一般应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来组织材料,并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有机的联系。
⒉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体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
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正文部分时,有的研究者常常运用小标题来概括中心、处理材料、安排层次。小标题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
A.递进式,即各分论点紧扣中心论文,层层递进
B.并列式C.总分式D.对比式
(三)、结论的撰写
结论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最后部分,它是研究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式的总体论点,是整个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结论往往还包含着对研究的简要自我评价,指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可继续开展研究的问题或方向。
二、教育课题研究撰写的一般步骤
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从构思到最后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确定题目、拟制提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誊清打印等五个步骤。
(一)、确定题目
题目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窗口,能对文章内容作出高度的概括,它必须能大体反映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内容、结果,展现全篇的格调、色彩。有时为了充分而又确切地表明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加上副标题。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⑴新颖;⑵准确;⑶简明
论文的选题与课题的选题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课题选择主要是指确定研究思考的方向,课题选择的过程也是对课题研究的涉及过程,而论文选题则是指恰当的文字形式把上述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出来,它是科研成果的显现。
(二)、拟制提纲
拟制提纲,是以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将论文的观点、材料的组合及其层次脉络表现出来。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标明论点,安排层次两大部分。拟制提纲时,还须注意:⑴要形成正确的思路;⑵要安排好结构;⑶正确使用资料,要考虑好篇幅。
(三)、撰写初稿
这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施工阶段”。在初稿酝酿过程中,还要多参考其它文章,不仅看“写些什么”,还要剖析、琢磨它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步局以及怎样使用语言等。在写作中要注意:⑴每一部分每段每节都要使论点、论据、论证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逻辑的统一;⑵手法多样准确;⑶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四)、修改定稿
“文章不厌百回改”“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对初稿的修改应从多方面入手:(1)是论点的斟酌与修正,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内容的主要方向,集中注意力去检查自己的写作意图是否已经表达清楚。主题是否表明明确、恰当,特别是要贯插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另外,经斟酌修正后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应做到“新”和“真”。(2)是材料的核对与增删。要使材料和观点达到高度统一,要毫不足惜地删去与观点不一致的材料,进一步选择和充实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3)结构的调整和理顺,从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是否恰当。(4)语言的润色和推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语言贵在精确、严密。应仔细琢磨词句是否正确表达了内容,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使文章显豁、醒目,同时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广泛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导入形式,探究更适合课堂的导入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清晰化,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本文根据最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出发,提炼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导入形式。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导入形式 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一改往日“填鸭式”应试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被逐步引进高中地理课堂,趣味化地理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逐步探索出一系列人性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逐步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能力。
如何创设地理思维情境,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思考者?如何创设生活地理情境,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如何创设平等课堂,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翁?等等问题,都是教学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提出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选取高中地理高中课堂的前奏,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课改”精神指导下,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状况,采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段好的导入,能够扣准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双边融洽互动;能够突显课堂严谨的结构、分明的层次、清晰的脉络,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天成,近似一个完美的教学艺术整体。那么,“导入什么”、“为何而导”、“如何去导”?地理教师必须首先把握好这三个问题,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入形式,才能从容地走进地理课堂。地理新课的导入形式多样,如“旅行”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特产导入法等等。
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抢眼”、“抢心”、“抢耳”,适合高中学生年龄段,简明、巧妙、自然流畅地导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主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以下是我在实践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类导入策略,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陶冶情操式导入
不同学段的课堂,因教学目标不同、面对的学生年龄段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充斥着爱的氛围和美的享受。而到了高中阶段,因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传统教学往往呈现“填鸭式”的特点,古板、压抑、没有情趣,学生也日渐变得呆滞起来。最典型的是一个圆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圈,小朋友可以争先恐后地把它想象成很多种事物,而高中学生却默不作声,就算看出像圆也不愿开口,更别说异彩风尘的想象。连基本的想象能力都丧失掉了,将来还怎么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近几年,在新课程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课堂现状受到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认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人,不仅解决问题的效率高,而且还会有丰富的灵感,找出新的解决途径和新的解决方法。目前,教育界正在加大力度整改课堂教育形式,设法让高中课堂也“动起来”。
1、巧用歌曲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在繁重的课务压力下,教师更有必要设法愉悦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美感。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的教学设计,可从黄土高原的案例出发,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在荡气回肠的歌声中逐个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今天黄土高原怎么了,为何满目苍凉?为何沟壑纵横?还可以利用歌词的内容铺助教学,如“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在西北风的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风吹来的高原”;
7、8月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引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主题。另外,可以依据“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拓展学生知识面,补充黄土垂直节理性强、适合挖窑洞居住的特点,形成其独特的人文地域景观。
2、利用诗歌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利用诗词设计新课导言,可构建美的意境、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可用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导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赤道线速度数据,核算一代伟人们毛主席所说的日行“八万里”是否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部分的内容,很是抽象。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产生的四季现象入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装点了春的韵律,“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讲述了夏的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秋的美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孕育了冬的希望。让学生指出,不同诗句阐述内容所对应的太阳直射点大体位置。
六年级课文《大自然的文字》,诗句优美,文理流畅,可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三大类岩石的教学导入。讲授“山地垂直地带性”时,教师很难做到即时带领学生到山区实地考察。可让学生齐声朗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字里行间感受平原与山地自然植被的差异。
恰到好处地使用歌曲、诗词等导入新课,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此外,地理故事包罗古今中外,恰当使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如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所反应的空气受热膨胀原理与气旋活动现象;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所体现的东亚季风环流;二战期间德军潜艇从地中海静悄悄地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所利用的底层“密度流”;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就是因为越南热带季雨林遮天蔽日,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毫无隐蔽可言,体现了世界不同区域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寻找石兽的记载,体现了流水侵蚀作用。再比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关于“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的典故,可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通过“沧海桑田”含义的解释,讲述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如此精彩纷呈的导入,无疑可以像吸铁石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唤醒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再也不用操心学生上课走神,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会厌倦地理课堂。
二、时事式导入
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且尚不了解的东西。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把国内、国际热点时事或身边的新鲜事,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简的导入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最关注、最好奇、最感兴趣而又似懂非懂的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教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部分,知识性、逻辑性强,且抽象、难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从实践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截取一段包含台风卫星云图、台风移动路径、台风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的最新台风专题报道,如关于09年秋季台风“凯撒娜”的新闻,并设计相关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既能做到贴近课本知识与教学要求,又能做到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使学生怀揣一颗好奇之心融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据中央电视台2010年1月3日新闻报道,北京降下大雪,气温将达到40年来低温极值,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4级应急响应,同时发布了寒潮橙色警报。该报道可以妥帖的用于“寒潮及其危害”部分的教学活动。
2009与2010之交,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且各大媒体和网络都对此次火山活动从酝酿到爆发作了追踪报道。教师可以将每日典型火山活动图,按照时间顺序逐个呈现,并用书本知识剖析地理现象,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时事导入的形式时,教师要注意对社会生活中的事实现象,寻找到新的视角和新的切入点,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事实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更深入的认识,启迪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课时衔接式导入
衔接前后课时之间知识的联系,即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可重新整合要点,帮助学生知识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用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处理,使其与已有心理格局合模,妥帖地加入到个人经验体系当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实现灵活运用。
课时衔接时,教师可采用“讲述”、“提问”、“解题”等形式。如在学习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水资源利用》一节关于水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那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吗?学生很快意识到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从而得出工农污水、生活废水、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珠江三角洲“水质性”缺水。如此导入,既可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又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材阐述: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那么地球上的风力作用与遥远的太阳存在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和研究。首先,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次,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一系列的追踪设问下,学生逐渐理清风与太阳的联系。教师再总结性地串联课本前后知识点,强化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
课时衔接式导入,既能防止学习材料前后干扰导致遗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又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调查展示式导入
高中阶段教学中的调查展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查活动,再在课上展示,与其他同学共享,或者共同探讨。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脑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特点,促进个体积极主动参与思索探究活动。
高中学生的课务较重,调查要尽量源于生活,且简捷、易操作。如:在讲授《人口空间变化》之前,可以选定一个周末时间,让学生分组到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或建筑工地做调查。调查内容:①农民工的来源地;②农民工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农民工遇到的困难;④城市给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措施;并就如何解决农民工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实践,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实用于生活。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并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展示过程中,因是学生自己调查出来的成果,学生往往是兴致勃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经常听周围的人提及大江大河、世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但是因学业繁忙,很难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亲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喜爱大自然的天性,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节时,就是很好的切机。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形式,搜集有关地表形态的图片、影像,可以是书刊杂志上的图片,可以是网上的电子图片,可以是简短旅游风光视频,甚至可以是自然背景较好的电视电影片段,课堂上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样的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有趣,负担轻,学生乐此不疲。至于教师,只要按照学术帮他们分类识别即可。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让学生关注一周的天气变化与天气预报,总结天气要素(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解读“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力”等术语,然后进入到《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在课时《河流地貌的发育》之前,让学生搜集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内的地貌景观图,如上游的虎跳峡、中游的三峡、下游的太湖平原。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前,让学生调查归纳家乡土地利用类型。
在调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至于复杂的调查活动,可以采用课外兴趣小组或假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入的形式不断创新,但是“导无定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环境,根据自身的素养,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以达到优化教学环节的目的,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① 《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② 《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以及日日艰辛地练习,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未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对大学充满了幻想和期待,那时我们认为大学就像是天堂,无忧无虑,也没有压力,可当我们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幻的,与我们的想法相差太远,大学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压力隐藏的太好,让人感觉不到,却又无形之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大学里不是没有压力,而是恰恰相反,压力数不胜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它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独立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恋爱压力、以及时代压力等,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父母以及自己心理的压力也逐渐加入到大学生压力的队伍之中。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地上可课,考试时轻而易举地拿到高分,而且还令人羡慕的拿到了奖学金,自己勤恳地上课、钻研课本,考试之前,认真复习,却拿不到高分,奖学金也没自己的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逊色,于是夜以继日的学习,给自己定目标,给自己压力,强迫自己学习;上了大学,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快乐的生活,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让我们必须考虑就业的方向、地点,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在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此事且日益担心着自己的未来;走出了高中生活的牢笼,迈入了大学这一自由的天堂,期待着开始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让自己觉得一切都值得,可当开始了一段感情之后,却发现一切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谈一场恋爱原来也会有压力,有诸如金钱此类的压力;心理压力又是另一严重的问题,应备受重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最频繁时期 ,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将会做出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映,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压力种类,我们有时具有不仅仅只有一种压力,或许我们会苦闷、烦恼、压抑,但这些反应都没用,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用处,当有了这些压力时,我们就好像是生病的人,生了病就要看而且要对症下药,对于如何释放压力也是如此,我们也要针对压力的形式寻找正确的方法来释放压力。虽说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且迫在眉睫,但世上的事没有不可能,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找。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它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心理健康,如何解决释放就业压力这已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经过调查,释放此种压力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要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人际关系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但许多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里,我们要多参加一些学校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大学生要完善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我们要明白知识不曾直接改变人们的命运,它改变的是人们;而命运捏在人们手里,因而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大学,大学生学到知识,知识改变大学生,意味着,接受教育是一个从知识贫乏到知识丰富的过程。而更多的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汤包店”。要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第三,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始到后面十年,都要计划在内,我们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且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功;第四,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喜欢的方向,给自己量身定做,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五,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不要盲目的去求职及应聘,明智的求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规划的路线及目标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给招聘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专业的工作。
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而产生动力 ,使个性潜力良好发挥。但压力过大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压力比其它任何影响因素更多地消耗学生的能量;压力能毁灭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能,我们也该为心理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搜索一些资料,我理解到心理压力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学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给自己定位准确 ,扬长避短,以前我们是佼佼者,现在我们是普通一员,因此,我们首先要逐步接纳自己是普通一员的事实,接纳自我;第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压力诉说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听,以寻找她们的大力支持;第三,和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向朋友吐露失意和痛苦,让温馨的友情分担心中的烦恼和失落;第四,跑到无人的空旷地方声嘶力竭地大喊,发泄出来就好;或者和朋友去歌厅唱歌,这样心情会好起来;第五,去跑步,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或者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既可以发泄,又可以放松,并享受自然美景„„
一、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 栽培形式。
双株紧靠栽培是采用行距57厘米, 远株距6厘米, 近株距10厘米的方式进行播种, 每次2~3粒种子, 为保证出苗整齐, 待苗长到4~5片叶时, 进行人工间苗, 拔除弱苗, 小苗和病苗, 留足生长健壮, 长势均匀一致的双株壮苗, 以协调生长, 提高群体整齐度, 亩保苗约4000株左右。
2. 品种选择。
选择株形紧凑, 叶片上冲, 抗性强, 具有增产潜力的品种, 如丹玉39、丹玉99等。
3.合理施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 一次性深施复合肥, 每亩60千克, 施入深度为12厘米, 使用量比常规增加20%以上, 避免后期脱肥。
4. 病虫害防治。
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对于发生粘虫的地块, 选用10%氯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等喷雾防治;在6月中、下旬分二次人工投放赤眼蜂, 每亩选3~4个点, 投放0.8万~1万头, 也可在7月初亩喷呋喃丹颗粒剂2千克防治玉米螟。
二、玉米不同种植形式的小区试验
1. 采用同一品种, 同一地块, 相同密度的不同种植形式, 在相同的管理形式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 试验面积1000平方米, 疏密种植形式的产量与常规清种的产量差异显著。
2. 结果分析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 其株高, 穗位影响不大;穗粒数, 产量受影响较大。
三、两年生产田效益表现
2007年采用疏密种植形式试种70亩, 平均亩产达728.3千克比常规种植平均亩产660.79千克, 增产67.6千克/平方米, 增产幅度达10.2%, 亩增加经济效益67.6元;2008年以崔庄为中心扩大种植, 面积达2000余亩, 平均亩产711.8千克, 比常规种植平均亩产647.6千克, 每亩增产64.2千克, 增产幅度达13%, 亩增加经济效益89.9元, 并且采用疏密种植形式的玉米, 米穗大小均匀一致, 而且很少发生秃尖, 秃根的现象, 病害发生也较少。
四、玉米疏密种植形式的优点
1. 玉米双株在田间配置更为合理, 具有抗倒、抗旱、耐涝性, 有效利用了光能, 提高了通风透光性, 减少田间的密蔽, 减少病虫害, 植株生长更为健壮。
2. 可适当增加田间种植密度, 充分发挥了群体的增产潜力。
3. 疏密种植形式便于田间管理, 省耕作, 省工省力, 减小播种穴数, 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合唱艺术特征;种类;表演中的形式;无伴奏合唱的审美观念
一、合唱艺术特征
合唱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的古老宗教音乐的艺术门类,是人们从事教会活动才进行的群体合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传入我国。历史悠久的合唱艺术始终是以多声部音响的互相组合才产生合唱的整体音响的艺术形式。多声部音响的和声美才使得能够吸引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加入这个行列。在当代的中国,无论是专业的艺术团体还是百姓们的自娱自乐,合唱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由于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组成形式,以及是一种立体音乐形式本身就包含了多种类型。所以合唱艺术要求参与者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听觉和内在感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满意的协和音响,而为作品的艺术创造打好基础。不同声部之间的音色,强弱的融合,协调的音准相互倾听,与整体共命运同呼吸。没有彼此的互相配合和内在默契,就不可能获得完满的效果。同时达到这种境界的演唱,才是真正的合唱艺术再现。
二、合唱艺术的种类与表演形式
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表演形式也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不论怎样的表现形式演唱者都是为了充分表达艺术情感和体现合唱艺术的和声美。我们了解多种演唱形式如:同声合唱,混声合唱。同声合唱由同一类的人声组合而成,包括下列三种: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每种同声合唱都有两个基本的声部组成,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当然,我们现在为了加强和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将每个基本的声部再细分为若干个声部。合唱艺术是凭借人声音响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而人声音响属于一种静止的声音音响。为了充分的动静结合表现作品,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对社会带来巨大正能量的表演形式。近年来蓬勃开展的各项合唱赛事,使得合唱逐渐成为中国音乐最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音乐形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也在向着多元化道路发展,时代的多元化发展也直接的影响着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单一古板的只唱不动的演唱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大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听觉享受还有视觉上的体验。伴随着当前影视、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舞美造型设计不断的与时俱进。在加入形体表演的基础上,提高了合唱艺术的整体舞台造型,从另一方面塑造了合唱表演的画面感,使人身临其境,感情表达更为直观。
然而,有些人认为在合唱中加入形体表演及舞美造型都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即注入了形体表演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演唱声音的的效果,但是我不这样认为,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拉近人与人心灵的媒介,但是当言语无法全身心地表达情感的时候,那么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能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舞蹈表演本身是离不开音乐的,如果一个单一的舞者只有动作没有音乐的的配合,那么观众看来是索然无味的。二者结合就可以达到视听的双重刺激。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必然有着一定的融合性。但是,我也不提倡有一些小型的合唱表演团体不注重声音的审美,只是一味的加入多种表演形式,使得合唱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美感。合唱艺术的美感还是要在保留了原有的声音美感之上的一种更高层面的合唱艺术追求。
三、无伴奏合唱的审美
无伴奏合唱由于它对演唱者的音准、声音和作曲者的极高要求在合唱中属于最高的表现形式。对于这样的一个表现形式,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也是比较少。无伴奏合唱所指的就是单纯靠人声而不用任何的乐器伴奏的多声部演唱形式。国外的无伴奏合唱可以一直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形式.。而我国的无伴奏合唱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的缓慢的。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无伴奏合唱的认知度就更少了。近些年来,我国的合唱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提高人们对无伴奏合唱的审美意识,增强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是我们音乐人所要追求的永无止境的事业。
四、结语
我们应该真正的意识到音乐的力量是从合唱这种表现形式来的。所以合唱从古至今从来都是最淳朴的最直接能够反映人们情感的最直接的东西。而且是最纯洁、纯美的东西。为了大大地拉近我国目前的合唱艺术与世界的距离。希望我们的国家加强在这一方面人才的培育,使我们能够更快地赶超。最后期盼我们伟大祖国的合唱能取得更大的发展进步个更高层次的艺术进步。
参考文献:
[1]田晓宝,文思隆.合唱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金瑞峰.浅析中职合唱教学中协作精神的培养[J].2002-8大众文艺,2012(21):21-9.
[3]黄春玲.探究大学生合唱形体表演的运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
[4]李小莹.中国合唱艺术要放眼世界更上层楼[N].中国艺术报,2006-4.
[5]田玉斌.改革开放三十年合唱艺术谱新篇[J].人民音乐,2009(2).
课题组人员: 负责人:田 利
成 员:杨忠志 刘 伟 郎 星 张旭华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11月被市级课题组立项,并于当年12月份起开始付诸实施。2011年初课题实施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论证,收集相关资料,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课题开展期间,课题组成员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开展自主学习,形式多样。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实施自主学习班级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应具有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2.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自主发展。4.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看。“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讲,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它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对自主学习还缺乏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对自主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了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基于上述几点,确立《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调查
2、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4、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过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2011年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会上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和一些有关文章,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学习,对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
2.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开展初步的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自主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③进行你自主学习前伸和后延学习方法的研究。3.第二阶段开展的研讨工作:
(1)在第一阶段确定自主策略的基础上,对确立的处主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汇报
2012年1—6月份,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研究成果汇报。通过本次成果汇报,总结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解决研究问题的各项措施。
(3)2012年7月—11月份,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提出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实践,形成对本课题研究总结性的成果。4.课题结题阶段完成的工作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研究的策略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对课题研究结题性总结成果。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基本的研究思路: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研工作者,课堂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为此我将深入到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时,首先,摸清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确定研究方案;其次,认真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再次,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会指导、善指导的能力;最后,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多听课,多交流,多实践,多总结,在交流中提炼,在实践中提升,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
1、调查法。运用听课、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反应,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3、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实施情况:
本课题拟于2011年11月开题研究,预计为期一年的研究。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①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由5人组成,田利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杨忠志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②刘伟、郎星、张旭华负责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资料,并整理归类。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分三步: 第一步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在此阶段,将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第二步小结改进提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在初步实施的基础上,反思验证我通过分析整理出的的方法、方式,提出完善对“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的策略。
第三步全面实践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将初步研究的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中,从对比及观察中找出“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形成一定的理论。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①撰写研究报告
由课题组成员从各个角度出发撰写研究报告。②撰写论文
总结课题实践中好的方法、经验、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绩: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方式明显转变。
以前绝大多数学生只喜欢听老师讲解,不愿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开放性的问题时,依赖性更强。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主动与同学共同研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请教老师,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小组成员间建立了依赖互助关系,在小组学习时,谁主持、谁记录、谁发言都有明确的分工,且各负其责,积极互助;在全班交流时,注意了倾听与思考,敢于补充自己的意见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3、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学生不仅在课堂听讲和交流中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善于思考,而且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回答问题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4、学生相互了解,关系和谐了。
由于许多问题是学生共同研讨解决的,在互动学习中,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得到交流,性格、脾气得到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间偶尔发生的摩擦也容易化解了。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一)自我评价
(1)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标中提出“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学生自主的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引导、组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性,课题在实验过程中,虽然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3)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反思
(1)在利用课题研策略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小组操作活动等环节都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完成,从而或多或少造成对其他学生的消极影响,故应在教学时重视合作学习策略的逐步引导、培养。
(2)不管教师在备课前将问题考虑的多充分,都无法预测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机应变,才能处理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田 利 课题组成员:杨忠志
刘 伟
【研究成果形式】推荐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07-20
写字教学研究成果06-24
感恩教育研究成果09-09
主要研究成果汇报10-16
幼师实践研究成果10-28
研究所成果总结报告10-03
科学研究成果管理办法10-25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公报10-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