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精选9篇)
摘要:该项研究以职业自我概念的6个维度为突破口,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湖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发现了职业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倦怠的一个重要变量,职业自我概念中的个人能力,师生关系,创新以及自我接受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Abstract: By deep interview,the study based on the six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investigated the reason why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re of existence in job burnout in Hubei province,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variety to affect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so the colleg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should set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and meet teachers demands to lessen teachers′ job burnout.关键词:自我概念;职业倦怠;大学英语教师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job burnout;college English teacher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1-0245-02
0 引言
倦怠一词最早出现在Green(1961)的小说中,起初职业倦怠被认为是非学术的“通俗心理学”的内容。后来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1975)和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1976)正式使用了倦怠这一术语。Maslach(1981)把倦怠描述成一种身体情感与精神的衰竭状态,特别是指身体的损耗并由此带来的无助感与绝望感,以及消极的自我概念。职业倦怠被认为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失效感的综合症。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指由于情感要求而带来的过度疲劳的感觉,代表了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代表了人际环境维度,用来描述个体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冷漠的或与工作极度分离的一种反应;失效感(inefficacy)则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它代表了个人评价维度。
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AurelioaVilla and Esther Calvete,2001)包括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与学生及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职业的信念、态度和假设。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中自我图式的失效将导致产生一种消极的行为,甚至表现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状态,长期下去,将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工作倦怠展开了一些研究,如Farber(2000)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教师成为一个高压力的社会职业,职业倦怠现象明显;Erickson and Ritter(2001)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倦怠的关系中,教师群体在职业倦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30岁以上的人容易发生倦怠;女性较男性易发生倦怠;未婚易发生倦怠。对于倦怠的三个因素,研究者检验了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倦怠的关系。
从最近几年的文献了解到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徐富明,2004;颜桂,2012),只有少数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研究,张庆宗(2011)对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了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深入访谈调查了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唐丽玲,赵永平(2013)对西北高校的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研究显示,背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都对西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促发作用。综述以上研究得知,相关的研究很少关注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其工作量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与科研的压力让大学英语教师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学生冷淡,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自己失去自信,这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工作状态,因此,本研究以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为突破口,通过深度访谈解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缓解职业倦怠的产生。以职业自我概念的六大维度探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1.1 访谈对象
笔者从被试的教师中抽取6名教师依次做访谈,抽取的6名教师中,其职称有助教(1),讲师(3),副教授(1),教授(1)。主要是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职业自我概念中的六个维度是怎样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的,以及找到相应的对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1.2 访谈内容
对6位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几大因素。
①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弱,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能力彰显不足,倦怠现象较明显,具体表现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工作量。大学英语教师承担全校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班级规模大,课时多,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承担阅读与听说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备课时间长,此外还有课外的指导等等一切大大地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教师C提到:“教学工作量大、课时多,英语专业教师的课很少,为什么不把一部分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调过来,我们大学英语教师人人排满了每周16个课时,有时候嗓子都哑了,这样下去,我们都成了只会教书的机器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处理私人事情,更谈不上搞科研了,想到这些就感觉特别心烦!”2)科研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工作量过大的原因,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所教课程知识较浅,较少涉及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应用语言学、翻译等等。
教师E反映“由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局限于英语听说与读写,主要涉及到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少去关注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知识面相对不足,视野较窄,科研论文的研究问题也是围绕两大课程展开的,研究不深入,究其原因是自己专业知识不够”。
②教学工作的重复性,缺乏变化,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缺乏冒险与创新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是其工作性质引起的,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局限于英语听说和读写,长年承担着相同的教学任务,周而复始,渐渐的让他们的教学出现了所谓的“安逸”,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的惰性,他们习惯了安逸,却失去了可贵的冒险与创新精神,他们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只想安于现状,这一切正在一点一点的侵蚀教师们的创新能力,使得教师对教学常态中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视而不见。
教师E讲述:“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回忆过去教学工作,我觉得就是重复,重复性的工作让我滋生了惰性,每年上重复的课程我都不需要备课了,但这种教学不是我想要的,它夺走了我的创造性,科研在于创新,我失去创新的同时也失去了科研能力,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感觉很不开心。”
③师生关系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师生关系是课程与教学影响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优化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养成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有效地沟通技巧,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师如果对学生关怀爱护,就会很容易的融入到学生的群体,甚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总而言之,在师生交往中需要做到“尊重”“热爱”和“真诚”。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程度,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反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技巧,他们觉得学生不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太苛刻,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而教师的付出却不能得到回报,这种心理上的创伤,让教师对教学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C说:“我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和课后交流的内容也是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有些学生爱学英语,他们经常向我请教一些学习英语的技巧,我也非常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但更多的学生与我缺乏交流,据学生说,班上热爱英语的同学非常少,这点我感到非常困惑,我也想了解学生的心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学生说我不理解他们,这让我感到非常苦闷!”
④自我接受也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职业倦怠的现象。自我接受是自我概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包括自信和自尊,它涉及到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性的认识和接受,一个自我接受能力强的教师,自我调适能力也会很强,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情感,会适当揭秘自己的真实感受,待人真诚,并主动检查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行为有所新的认识。在访谈的教师中,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变化,对自己的认识有所不同,自我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有些教师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有些教师却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全盘否定,这两种评价方式都不可取,善于对自己全面评价的教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幸福而快乐。
教师A指出:“我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在课堂上,学生与我的互动更多了,我喜欢教学,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像科研之类的其他事情我都不愿意不想。”
对以上六位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了分析时,笔者发现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职业自我概念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程度较低。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访谈获悉,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6个维度对职业倦怠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其6大维度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职业倦怠水平高的教师,其职业自我概念较低,从职业自我概念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科研能力弱,工作热情不高,与学生关系冷谈,缺乏创新意识,对自己缺乏自信等等,高校管理部门要注意到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关爱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知,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科研能力来缓解大学英语职业倦怠水平。
参考文献:
良好的自我概念对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教师素质和调整、降低、抑制教师职业倦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研究, 对邯郸市幼儿教师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状况做进一步了解, 促进教师的自我认识和改进。探寻自我概念与健全人格的关系, 对促进其形成健康人格, 预防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意义, 也有利于促进此方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研究方法
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邯郸市十所幼儿园的182名在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对邯郸市幼儿教师自我概念现状的调查。自我概念九个因子中, 除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外, 其他自我因子在教师性别上的差异显著 (p<0.05) , 且女性教师得分均值都高于男性教师。除36~45岁和46~50岁两个年龄段外, 教师的自我概念随年龄段不同出现显著差异 (p<0.05) 。
2.对邯郸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从总体上看, 教师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因子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进一步事后比较表明, 情感衰竭除了在11~15年和16~20年两个年龄段之间无差异外, 在其他连个连续的年龄段上差异显著 (p<0.05) ;去个性化在5年以下、5~10年和16~20年、20年以上两个连续的年龄段上有显著差异。去个性化维度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 (p>0.05) 。从图1可以更直观地看出, 教龄5~10年的教师在情感衰竭上出现了一个高峰, 而16~20年, 情感衰竭程度开始降低, 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在5~10年出现极小值, 说明教师开始参加工作阶段成就感是不断上升的, 后来随年限增加有所下降, 到16~20年这一点之后开始回升。
结论:邯郸市幼儿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程度不严重, 但情感衰竭现象已经出现;女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得分比男教师高, 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
四、对策与建议
结合本研究, 针对幼儿教师自身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累成功经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心态调节的能力, 耐心、宽容对待家人、同事和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渠道, 并降低对自己的苛求, 保持平和心态。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恰当的目标, 确定合理的生活、教学目标, 保证自己经过努力能实现目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大的目标。自我进行归因练习, 需要教师个体本身适时地引导和激发自己, 运用积极评价, 赋予教学经验积极的含义。
2.坚持体育锻炼, 应对压力困扰, 在业余社会活动和校级、班级活动中促进自我概念的正强化。体育锻炼不仅使人精力充沛, 增强身体和心理的抵抗力, 又可以休闲中冷静地反思,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交活动中的互动对自我概念的确立影响巨大, 积极组织参加互动活动, 把自身优势表现出来, 获得自信, 强化积极的自评。在互动中获得相互更客观、全面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一致性, 促进自我概念的正强化[4]。并在活动中体会人际互动的快乐, 增进人际和谐。
3.放松身心, 品味生活。要努力掌握一种放松技巧, 当压力比较大时, 能够很快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时短暂的放松往往比长时间休息更有效。放松就是一种身心从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 用心体会这一过程, 会把心头的不快一扫而光。可以洗完澡去公园散散步, 听听音乐, 和家人朋友聊聊身边的事情, 或一起外出旅游, 亲近自然。总之, 用心体会生活的细节之美, 享受生活的温馨。
摘要: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以邯郸市182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了幼儿教师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自我概念,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李玉荣.中学教师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 2006, (2) :60-65.
[2]石雷山, 高峰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层变量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5) :28-34.
[3]赵兴民.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归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1) :154-165.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对368名基础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2)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3)性别、城乡、学历层次影响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男教师,城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乡镇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中学或中专学历的教师。(4)教龄不同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现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16-04
一、引言
自我概念亦称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Morkus和Qvorf认为,人们在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自我图式都能被激活,图式的激活取决于情境。据此,Villa和Cal-vete认为存在职业自我概念,即职业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当代的许多理论家认为,相对于整体的自我概念,特殊侧面的自我概念是预测个体行为的更好指标。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综合体。由于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国内关于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研究大多采用修订的国外量表,这必然会因中西文化的差异带来研究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群体,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的368名在职基础教育教师。问卷发放及回收均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以学校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单位,每次发放10—60份,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55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6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0.9%。(样本描述见各表中n)
(二)测量工具
1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和开放式问卷,建立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理论构想,然后通过对两次大样本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各个维度及其项目。问卷共30个题项,包括26道题和4道测谎题。26题包括品德、胜任、自我接纳和人际4个维度(品德维度8题,主要涉及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胜任维度7题,主要涉及对自身是否胜任工作的认知,自我接纳维度6题,主要涉及对自身积极消极特征的接纳度,人际维度5题,主要涉及对工作中人际交往的认知)。采用4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概念水平越高。问卷的a信度为0.8942。问卷的内容效度在0.687~0.804之间。
2《教师基本情况问卷》。
(三)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IO,O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分析
依据样本数据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表1:
本研究采用的是4点计分方式,每个题目的得分在1-4之间。所以2.5分是中等强度值。为了使维度间的得分差异更为直观,表1中列出的平均数是各个维度(总量表)的总分与维度(总量表)题目数的商。如表1,总量表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等强度值,这说明了基础教育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比较高。
(二)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探讨
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学校类型、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所任教班级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
1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学校类型比较
表2表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均不呈显著差异。说明,小学和初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
2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性别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3表明,男女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得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p<0.01,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p<0.05。
3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城乡比较
表4表明,城市基础教育教师和乡镇基础教育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显著高于乡镇基础教育教师,p<0.01。
4不同学历层次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比较
可见,各学历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胜任维度和人际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可见:在品德、自我接纳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显著低于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的教师。(见表6、表7、表8)
5不同教龄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比较
可见,不同教龄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自我接纳维度、人际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无显著差异,在品德维度、胜任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可见:在品德维度上,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的教师;胜任维度上,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见表10、表11)
6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比较经检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在品德、人际和总分上无显著差异。在胜任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毕业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班教师;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毕业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毕业班教师。
四、讨论
总体看来,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均超过中间值,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就有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基本动机。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通常相信自己是好的,许多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优点(Alloy&bramson,1988),对自我的评价比他人的评价更积极(Lewinsohn,1980)。他们希望别人也相信他们自己拥有这些积极品质,主动让别人注意到他们这些自己认为的积极品质,所以在自陈量表中往往会提高自己。其次,教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必须自我展示。教师被认为应该是品德好学问高的,只要教师能够让学生相信他们拥有这样的品质,学生就会尊敬他们并虚心向学,所以教师常常展示自我积极的一面。研究还发现,4个维度中品德得分最高,说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较注重品德。这是符合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学习“做人”,要培养出把品格操守看得最重要的人,追求人格高尚而鄙薄低俗,不屑功利的人。培养这样的人的教育者本身就应该是君子贤人。可见,本教师职业概念量
表相比于国外量表增加了品德这一维度是合理的。
本研究考察了学校类型、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任教班级不同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可见:
(一)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不呈学校类型差异
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各方面基本上是相似,因而本研究没有发现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自编的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量表适用性高,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中使用。
(二)性别、城乡、学历层次不同的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呈现显著差异
1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首先,这与社会上对男女的角色定位有关。我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观念比较普遍的地区,教师收入虽稳定但相对不高,社会交往的机会与空间窄,使男教师的自我接纳度相对较低,进而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而作为教师的女性,社会上认为她们懂得相夫教子,工作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有寒暑假,这符合了传统家庭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因此,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特别是自我接纳度高于男教师。其次,与男女的评价角度上的差异有关(Beyer,1990;Marsh,1990)。男性较之女性倾向于从外部条件来评价,如收入和成就等,而女性倾向于从内部品质上来评价,如同情心和诚实等。品德维度主要涉及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因而重视内部品质的女教师得分较高。再者,女性比男性的防御机制更强,以致于在重要品质的评价上更易出现社会赞许效应。
2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城乡差异。统计检验表明,城市基础教育教师和乡镇基础教育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均呈非常显著的差异。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显著高于乡镇基础教育教师。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原因可能在于职业自我概念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是观念系统,而并非真实的自我,它是社会经验的产物,是在与社会环境交往互动中形成的。首先,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乡的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乡镇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相对低,而且,随着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读书无用论风行,使乡镇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相对来说,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城市教师依然是较受尊重的群体。其次,从教育环境来看,由于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在学校管理上引入了更多的先进理念,城市学校设施的条件和空间较好,使城市教师更多地体验到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给城市教师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城乡学生的差异,也使得城乡教师在教学效果、教学受尊重的程度等方面感受是不一样的。正是在教师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在社会比较中,使得城乡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3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学历层次差异。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显著低于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的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提出了“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面临着挑战。学历层次高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或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涉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胜任维度和人际维度并没有发现学历层次的影响,但在涉及情感的品德维度和自我接纳维度就发现了显著差异。可见,学历低对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是情感方面的,使教师感到安全感的缺乏,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及对自我的认同。
(三)教龄不同和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1在教龄比较中,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在品德维度上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的教师,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胜任维度上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如表9可见,基础教育教师品德自我概念和胜任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即随着教龄的增加而上升到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上。教龄在3年及以下的新手型教师得分最低。这说明从教1—3年是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这可能与这一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工作适应、自我发展、结婚等方面的压力有关。建立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进入成熟期阶段。因此,应多关注新上岗教师,重视新上岗教师教育和培训。
2在所任教班级比较中,毕业班的教师胜任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班教师;非毕业班的教师自我接纳上得分显著高于毕业班教师。胜任维度主要涉及对自身的是否胜任工作的认知。在升学的压力下,由于学校间竞争的需要,毕业班的教师往往由工作表现较出色的教师担任,这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反射性评价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因此,毕业班的教师对自身胜任力的评价高于非毕业班的教师。同时,毕业班教师也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不断的考评、竞争容易使毕业班教师缺乏安全感,产生怀疑,否定自己,并纳入自我概念中去,所以,毕业班的教师自我接纳上得分显著低于非毕业班教师。
综上所述,可见,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受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任教班级不同的影响。当今基础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急需关注的问题,基于职业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性。教师教育应关注教师自我概念的完善,应对不同教师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秦红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M],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150-152
[2][4][5]乔纳森·布朗,自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于红丽,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华北师范大学,2005
[6]李玉荣,中学教师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M],心理科学,2006,(2):437-439
商洛市商州区职业高中 王丹军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营养餐、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四、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
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五、教育不均衡,挫伤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涉及许多方面。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地方教育政策,我们当地和其它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内地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工资待遇,纷纷前往私立学校。要知道出去打拼的教师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当地人才的流失。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勇气和条件走出去,只能苦守着当地教育。看着别人拿着优厚的报酬,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没有创新,精神萎靡不振,对待任务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另一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人、事、物,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前者虽是变换工作,但若不能从心理建设上多下功夫,恐怕过些日子又要重新找工作,故第二点勇于改变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实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渊博,地位有多崇高,自小到大,自求学到就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这是极自然而普遍的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在压力下成功,有的人在压力下低头,压力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及应对方法。
一、正视工作倦怠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二、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三、及时倾诉与发泄
教师在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四、锻炼和放松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某某老师改行了,某某老师经商去了。这些教师当中,以青年教师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产生了倦怠感。
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作为一项课题开展研究。可见教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在我们学校,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一点小事本不用请假的非得借因请假等„„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职业收入过低。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需要经济养家糊口,养儿育女,收入低,待遇差是老师产生这种倦怠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师多重角色,工作量大。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第三、精神压力大。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这种升学压力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第四、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以上分析不不管正确与否,上面的一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怎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1、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其他国家所投入的教育资金,教师工资相比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资金少之又少,加之现在物价飞涨,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2、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
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林北平王颖 苏家文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式,对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南农村中学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2.顶岗支教对缓解海南农村中学教师情绪衰竭有积极的帮助;3.脱岗培训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缓解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倦怠;顶岗支教;脱岗培训;中学教师
1.前言
职业倦怠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承担着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基础教育部分,农村教师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但是我国农村教师至今仍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素质较低,所处环境较差,工资偏低甚至拖欠,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农村教师其本身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承着更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职业倦怠状况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性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海南省顶岗支教对农村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寻求干预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Sport Discus、CNKI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中英文文献,了解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职业倦怠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职业倦怠的原理和干预方法入手,对是否可以将顶岗支教应用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进行研究,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怎样应用职业倦怠干预理论,都要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解决。
2.2.2 问卷调查法
量表的选用由Maslach编制经台湾学者黄三吉翻译修订后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量表》,在再征求专家的建议,据本研究的内容、目的,遵循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量表的内容反复修改,确定正式量表内容,并以访谈资深中学教师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调整,使之更为本地化,最终形成本次调查量表。问卷的发放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不记名的调查方式,随机选取海南省定安、屯昌、白沙、昌江、琼中、临高、保亭、五指山、乐东、陵水、东方等十一个县80所农村中学的580名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其中已选派教师参加脱岗培训的学校53所,还未选派教师参加脱岗培训的学校27所。共发问卷580份,回收538份,回收率为92.8%,其中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5.4%。
第二阶段,以这十一个县83名脱岗教师为问卷发放对象,进行脱岗前和脱岗后的测试。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量表采用五等级记分,中值为3分。总分及其三个因子得分在1分与3分之间,说明教师虽产生职业倦怠但不严重,3分上,说明职业倦怠比较严重,4分以上,说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相当严重。由表1中数据可知,海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属于较高程度。从研究结果分析,由于农村中学教师自我价值不被认同、自身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条件的制约、课改的困惑、农村待遇过低、教师职称评定困难、沟通能力缺乏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等等因素往往是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2 是否参与脱岗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2看出,参与脱岗培训学校与未参与脱岗培训学校的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减少情绪衷竭上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参与脱岗培训学校的教师能在情绪衰竭状况方面有所改善主要有以下原因:
(1)顶岗支教学生到脱岗培训学校去实习的人数要大于学校选派去脱岗培训的教师人数,贫困地区的教师短缺就会缓解,贫困地区教师超工作量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教师的精力得到恢复,有利于缓解情绪衰竭。
(2)参加顶岗支教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学校挑选的优秀学生,并且经过了一系列的顶岗支教的前期培训,因此,这些大学生在顶岗支教中,不单是去进行教学实习,同时也带去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教学理念,这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顶岗支教学生的努力,学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久违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又给调动起来。
(3)通过顶岗支教,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社会对农村教师的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了对农村中学的投入,教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所改善,而社会的认同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3.3 参与脱岗培训教师与所在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3看出,除去个性化维度外,参与脱岗培训的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其他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结果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小于农村教师,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从性别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中,女性教师的比例仅为28%,而在调查问卷中,农村教师中女性教师所占的比例为400%,而农村中学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男性,由于性别比例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
(2)从教龄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多为5-10年教龄的教师,占总比例的41%,而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刚刚度过职业生涯中的适应期,精力旺盛,工作积极性高,因此总体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而在调查问卷中,教龄为5-10年的农村教师所占的比例为28%,而这一差异也直接影响问卷的结果。
(3)从学历上看,脱岗培训的教师中,中专以下(包括中专)的教师比例为14%,而在调查过程中,中专以下(包括中专)教师的比例为38%,而这一层次的教师由于学历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由于比例在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问题的结果。
(4)从人员选派上看,脱岗培训的教师大都是学校里表现良好的教学骨干,换而言之,这些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也造成了对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
3.4 脱岗培训前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4看,从总分上看,脱岗前后老师在职业倦怠的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然而除了去个性化因素外,在低个人成就感与情绪衰竭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了脱岗培训对农村教师在提高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我们认为这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由于参加脱岗培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总体低于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从得分上看,脱岗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低于3分,说明这一群体的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因此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第二,虽然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个得分较高的维度低个人成就感和情绪衰竭却有着显著性差异的,说明脱岗培训是有一定成效的。
4.建议
4.1 重视脱岗培训人员遴选的科学性
海南省贫困地区教师脱岗培训是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扶贫办为了推进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有计划地帮助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强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当地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前面的结果与分析上看,各个学校主要是选派在学校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但如果要想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还应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教师上,因此,在人员的选派上,可以考虑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作为一个评定指标。从本次的测试指标上看,女性、教龄在11-15年、职称为中教一级、学历中专及中专以下、已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在人员的选派上应更多的考虑这些群体。
4.2 突出脱岗培训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脱岗培训的教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基本知识、教学技能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对教师的心理干预方面基本没有提到,这是不太合理的,从国内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远高于城镇,因此我们认为应开设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例如: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课程等一类的课程。其次,职称的评定对于教师而言无异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职称评定,农村教师更是如此,但职称评定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最难完成的不是教学,而是科研,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设置能够提高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课程,例如:科研与方法。最后,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有必要设置相关的课程,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与职称考试相关的多媒体运用技术教学。
4.3 进一步加强顶岗支教广度力度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看出,每一次脱岗培训的教师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中学体教育教学的需求。海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拟定的为期5年《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和师资培训工作方案》马上就要到期了,建议相关决策部门在新一轮的方案中,进一步加大顶岗支教和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顶岗支教学生的数量及增加脱岗培训教师的数量,延长脱岗培训的时间,让农村中学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的时间和机会再回炉,这对于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意义。
4.4 强化顶岗支教提高农村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作用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我国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教师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与学历、资历、职称相同的其他行业的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仍然偏低,农村教师经济地位的相对弱势更决定了他们整体地位不够高的境遇。本次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较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以顶岗支教为契机,把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社会、经济地位当作一件实事来抓,关
心广大农村中学教师生活和工资待遇水平,逐渐改变农村中学教师处于窘境的现实状况,使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逐步解除后顾之忧,缓解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4.5 加大高校师范专业课程改革力度
从对参与脱岗培训学校与未参与脱岗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职业倦怠的总分及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上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情绪衰竭上得到改善,由结果上可知,大学毕业生顶岗支教的实习对所在学校的影响更多表现在缓解了所在学校教师的工作负荷及通过他们的热情和努力的工作改变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精神面貌,而从专业知识的受益上则不多,在与顶岗支教的学生及所在中学教师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学生感到学无所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到了农村中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根本不是一回事,所在学校的教师则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好用,在专业教学上没有得到学习和有效的帮助,甚至有的实习学生还得手把手的教,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出现这上情况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滞后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与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未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需求,而这也直接是影响到这些学生将来从事学校教育的工作,造成自我效能水平、个人成就感和期望值低下,长期以往,很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学的习得性无助。因此强化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特别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实践性、操作性,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实习力度;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一、职业倦怠的状况。
网上流传的一封《教师死后给阎王爷的信》道出了当下教师的真实窘境,让人感慨万千。2011年7月,农四师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在农四师进修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80多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中“有较明显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比例占到被调查教师总体的一半以上 (56.2%) 。2011年3月贵阳市政协委员张宇敏对贵阳市11个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2所中小学的13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较明显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达54.3%。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数据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解决或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改善教师精神风貌与提升教师的职业认知、人文修养值得我们思考。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以及教师职业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及问题的关键还是教师自己。
二、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教师应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教师的自身因素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根据问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个别教师专业水准不高,把一次次的工作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不思进取,终因为失败阴影笼罩,成就感低,产生职业倦怠。
2.工作繁重而且烦琐。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工作独立性很强,经常单兵作战,极易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3.专业态度缺失。由于不热爱教育工作,在事业之初缺少足够的精力投入,几年后工作业绩平平,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职业倦怠。
4.不得志,滋生情绪。一些学校方面的因素,打击了一批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老师注重名利,在无法如愿的情况下,又不能自我调整,游离了工作心思,产生情绪问题,导致职业倦怠。
5.进取心缺失。在现行体制下,一些评上中学高级的教师,没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了,缺少进一步追求的动力。
6.缺少创新精神。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如果简单重复,不会创新,必将导致单调感,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团场学校缺少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差,不少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每天负责把课上完就万事大吉,课余靠打牌、麻将、喝酒等打发时光,什么教育理想、教科研于己无关。长此以往,工作热情减退,专业水平停滞不前,业务水准不断下滑。。
三、职业倦怠的对策思考。
外在的一切因素 (政治、经济、社会等) 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为消除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创设一种环境,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教师自己。“解铃还需系铃人”!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免疫力,是否能够愿意去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或策略将成为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倦怠的关键。“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更需要自我教育”。
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对职业倦怠持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要想摆脱职业倦怠,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逐步学会应对工作环境的策略和技巧,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认识职业枯竭、面对职业枯竭、从职业枯竭中重生,而不要依赖于消极的反应,要承担起自我的责任,改变自身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行为。
2. 加强自身职业认知,提高人文修养。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的“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需要崇高的职业理想的支撑,更需要人文修养的补给,如果教师只有知识的输出而无知识的输入,那教师势必会沦为机械的读书匠,会陷入日常琐事而感到厌倦。教师应该保持自己知性优雅的风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要阅读教育专业书籍,进行专业研究,看优秀影视作品…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只要保持不断的专业和心灵的成长,才能从根本上消解职业倦怠。
3.丰富自身文化生活。
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多与他人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等等方式,均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倦怠的心理,促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对于情绪上的这些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调节,比如参加集体活动,和同事或朋友一起去唱歌、打球或者爬山;比如说喜欢艺术的教师可以每个月参加一个和艺术相关的活动;喜欢下棋的教师可以每个星期和有相同兴趣的朋友下一次棋;喜欢阅读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读书俱乐部,每个星期聚一次,分享自己看的好书;暑期旅游,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泄情绪,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这种与人互动的活动,可以产生一种归属感,对自己的社交技巧也会产生自信。定期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教师的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教师就不容易产生倦怠了。
4. 降低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要过高,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有缺点过失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尤其是多看学生的优点、长处,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当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时,应考虑到放弃的时候。古人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如果不会放弃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教师还要学会自满,所谓自满并不是无所追求,而是自然地尽我所能去工作。除了工作,还要生活。要懂得做一名普通教师的重要性,当发现简单即是生活时,才知道简单从教的快乐是无穷的;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细致,但不要苛求工作结果的完美,无愧而中庸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给自己的身心松绑;教师给自己订立的目标要可望可及,短期内无法实现的目标就不妨将它暂时搁置为理想,享受现在虽不完美但却正常的生活;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教师可列出自己的压力来源清单,逐个分析其中哪些是可省可免的期待,哪些是自我强加的压力,有意识地将它们减免;教师要学会放慢生活的脚步给自己留有余地学会欣赏和享受工作领域以外的其他成就。
5. 给心情放假,享受大自然,享受亲情。
卡耐基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感慨道:世上有些事情比财富更重要。他说的有些事情其中之中便是能欣赏简单的事物。大自然是慷慨的,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限的,不必把自己禁锢在校园之内,不必整日灯下漫笔。放松自己的神经,活动一下筋骨,暂离劳顿,走进大自然,嗅嗅花香,闻闻鸟语,摸一摸绿草的温柔,看一看夕阳的余辉,与家人上街、与孩子嬉戏玩耍,这些都会令人心旷神怡,一扫工作的困顿,心情的烦闷,它不仅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也会给我们几多创造的灵感。如果教师真的遇到了心理危机的时候,倒真不如请几天假休息休息或去散散心。说得形象一些,坏情绪就像是“心理垃圾”,放个“情绪假”,教师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心理大扫除”,让情绪重归饱满。
6. 以心态积极健康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
尽管教师人群因为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但是我们也看到,仍有大量活跃于一线的教师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这些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态积极。因为心态积极,所以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因为心态积极,所以总能战胜暂时的挫折和抑郁,他们往往能够从平凡而辛苦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一种超物质、超生命的幸福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我们理解职业倦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7. 建立属于自己心灵空间的博客。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博客大量出现。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工具不仅能大大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对缓解职业倦怠有积极意义。博客给了教师表达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感和成就感,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博客促使教师在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中,更多地体验自我的价值;博客能让教师在对话中加深对自我、学生和教育教学的理解,通过改变认知而缓解职业倦怠。参与博客时,同行的开启更容易让教师看到超越自我的快乐、进步的欢欣以及发展道路上的鲜花和掌声,从而让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振作起来,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参与博客时,与同道中人的相遇能够让教师更彻底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挖掘自身的优势,从而能够客观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恢复自信,找到前进之路。博客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关键词】独立院校 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社会高期望值与英语教师个人努力方向之间的差距、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与自身发展的瓶颈之间的矛盾、英语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科研和教学评价体系的高标准的之间的落差使独立院校英语教师更容易成为职业倦怠侵袭的一个群体。可见,职业倦怠不仅阻碍了独立院校英语教师的发展,而且制约了独立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值得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一、职业倦怠的内涵
“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是佛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皮特斯(Peters)于1981年把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马斯拉池(Maslach)是第一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她提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
二、河北省独立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职业倦怠”对独立院校英语教师的影响。英语教师在产生职业倦怠后,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都将大打折扣,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Greenaerg)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所有病人的70%的诱因都与压力有关。而这只是对教师身体和精神的影响,更严重的是职业倦怠会影响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由于无法在教学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阻碍真正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展现。英语教师课余时间更无暇进行科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工作也就变成了一种累赘或是负担,作为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感也遗失殆尽。
2.“职业倦怠”对独立院校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会在性格特征、学习能力、言谈举止方方面面影响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深受学生爱戴,而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由于缺乏了工作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容易减少,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甚至对学生采取否定的态度,英语教师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都有可能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打击,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3.“职业倦怠”对社会的影响。英语教师在产生职业倦怠后最初症状不会太明显,但是身体和心理都会相应地受到影响。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高压环境,症状将会愈发明显。有的老师甚至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萌生放弃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这样就会造成高校英语教师的大量流失。独立院校英语教师岗位本来就人员匮乏,教师的离职将会使这一现状更加严重。显而易见,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社会教师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河北省独立院校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策略
1.争取较多的社会关注度并正视社会期望。一方面,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技能的主要培养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社会技术性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英语教师也应该多同教育高层管理部门多进行实时、有效的沟通和汇报,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平台,打造一个保障独立院校英语教师权利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正视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期望,了解自身职业的局限性和,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要能够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变压力为动力,变课堂为科研基地。
2.深化独立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完善教育管理及评价体系。
(1)各独立院校应该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劳动的校园风气,职称与资历脱钩,能力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2)对独立院校英语教师的合理化、科学化、激励化评价对于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起公平、有序的民主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真正赋予英语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和专业发展自主权,提高该群体的职业效能感,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3.独立院校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调节,激发教师自我效能感。Pierce和Molloy研究结果表明“高人格坚韧性特征的教师体验到低水平的工作倦怠”。 坚韧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控制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要注重自我心理的暗示和调节,激发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这是减少心理挫败感和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独立院校英语教师倦怠感的预防和产生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此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作为英语教师,渴望取得一定的成绩,渴望实现自我,渴望社会的认同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争取实现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完美融合与统一,寻找到自我发展与自我奉献的最好方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工作的满足,也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4YYJG296);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课题编号:JJS2014—019);
1、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那些持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自己工作理想的教师和那些妄想的、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职业道德水平滑坡,使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使得教师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推荐阅读:
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11-06
教师的情绪对中学英语课堂的影响06-09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期望的调查05-23
大学生自我评估与职业规划05-2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价10-18
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6-18
伟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11-15
家庭教育对成长的影响英语范文09-18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