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精选11篇)
一、学生的准备。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具准备之外,学生还应该根据不同课型做好预习准备。
二、教师的准备
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有这样的场景:预备铃刚响,教师就站在教师门口关注着学生情况,课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桌角,学生都端端正正地坐着迎接上课老师。而教室门口老师手里拿着除了课本、备课本之外,还有不同的单词卡片、图片、教具等等。因此我们老师不单单要做好分析教材、备课等准备,也要做好各种教学教具的准备。
1. 课时计划是课前准备的关键:课时计划即教案是课前准备的关键。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最为深入、具体和落实的一环,它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了教案,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依据,就能有把握地去上课。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编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消化领会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条理化的过程。写一遍,抵得上想几遍。同时,写教案也是教师进行艺术教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写好教案的诀窍在于: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是前提。
(2)善于把握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具有较强的“非中心化”能力是关键。所谓非中心化能力,是指了解学生,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3)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花时间和精力是根本。
当然要灵活运用以上诀窍,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我觉得最关键是在于备课时能仔细阅读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并能从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教材练习册中获得创造课堂气氛的灵感,从而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教师备课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我想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就会成为一种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
三、教具的准备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小学英语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教学挂图、录音机、简笔画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这样的单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起单词来自然就劲头十足了。
四、 熟悉教案,进行默讲或试讲可使教师在课堂上架起成功的“桥梁”
学生的任何一项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都是建立在学生或多或少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只是这种准备往往是“无意识”的。教师要使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比较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和水平,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才能更专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的确有其特殊的意义。可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呢? 归根结底, 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行为和集体备课的作用,集思广益地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一、精心研读教材
高效的教学,往往离不开教材。一方面教师要在有效研究教材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尊重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意图,把握好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 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掌握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思考方法及科学内涵,深入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不能随意越位,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创造性使用教材”,进而违背教材的初衷,与原本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因此提倡“用教材教”,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二、精心运用教材
首先,体现生活性。在教材运用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 着眼于学生熟悉的事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案例1: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时,就在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模拟菜价的计算。在课程开始之前,事先告知学生,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后,就可以做一个家庭小管家,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之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蔬菜,并辅以相应的价格,让学生汇总菜价,动手之后,学生对计算器加减计算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体现思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短期目标是指导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但将目光放远,则是让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基本的掌握,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运用时,注重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数学方法与思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2: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圆”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剪刀, 在课堂让学生进行自由剪纸, 看看谁剪得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裁剪出各式的圆形纸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内心十分欣喜。且之后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折叠纸片,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从而为后续圆相关知识的讲解埋下很好的伏笔。
最后,体现探究性。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看,为其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起探究意识,使其主动地学习,是小学数学高效性课堂教学实现的有力保障。
案例3:某教师在进行“圆柱、圆锥和球”的教学时,为让学生对相同底面情况下,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就将两种玻璃器皿拿上讲桌, 通过烧杯向锥形瓶中注水,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两者间体积1:3的关系,这时,问题出现了,两者为何有这样的体积关系呢?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来了兴致,要一探究竟。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很大程度上保证后续教学的效果。
三、精心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上课就会得心应手;课前准备仓促,课上就会杂乱无章。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制作好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提前检查多媒体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放学生的课堂作业本,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具和学科用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的情感调动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前要按时上课,可以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方向与位置 ”时 ,可组织学生做“指方向”的游戏活动 ;当所有学生的目光都看着老师时, 再响起那充满激情和热情的一声“上课”,课堂一定会有激情、有效率。
此外,也要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如“引发问题的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和“应用知识的活动”等。还要做好多方面的超前思考,预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必要的预习,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弄明白,以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
参考上述 内容 ,精心做好 课前准备 ,合理、科学 地开展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把高效的课堂教学化为现实。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仅仅及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不管什么层次的教学,高效教学是教师永远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老师面临的永恒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目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实现高效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魅力,而课前准备无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石。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中学地理 新课改 备课 学生主体 兴趣
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对于新课改总感觉难以适应,笔者经过自身实践,逐步摸索,对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人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对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备、讲、批、辅、查”的各个环节缺乏整体认知,以至在教学中始终难得要领。传统教学将备课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做好备课环节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备课就是备目标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所教内容的考纲要求,在教学中要清晰的把它体现出来。只要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偏不离。比如说针对《区域地理》教学中《俄罗斯》这一板块的教学我就做了如下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与主要河流的关系,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资源对工业的分布及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课标要求
俄罗斯的地理概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俄罗斯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对工业的影响,掌握俄罗斯的农业、工业、交通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教学资 源,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地理资料,总结俄罗斯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的人口政策,明确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难点:俄罗斯的农业、工业发展条件;俄罗斯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备课就是备学生
新课改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基本功,接受能力,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应该有提前的预判,以便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便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让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比如在教授《俄罗斯》这一章节的时候,针对学生基础较差,我就做了一个预习环节的安排,如下:
【预学环节】(20分钟)——此环节在上课前一天晚自习完成
1.认真阅读地图册的“课程学习目标”,把握要学到的内容。
2.了解主要国家俄罗斯轮廓图。
3.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譬如以印度为例。
4.了解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譬如以埃及长绒棉为例。
5.分析归纳俄罗斯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6.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三、备课就是备教材
很多时候,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喜欢抛弃教材,一味地去钻研一些难题,并认为这样的课堂才“高大上”,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更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接地气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又能跳出书本,还能回归书本的教学。为此,在教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这一板块时对教材知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笼统说明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可以从纬度因素入手,但要单独分析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因素,还要考虑冬季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教材安排在季风气候中讲述。
2.冬季气温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如何从1月等温线图上阅读“0°C等温线、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最北和最南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等。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应该是重点,明确这条线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此线以北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而且界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C等温线的位置,对了解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
3.夏季气温特点。教材对此叙述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仍然比较丰富,特别是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这一结论教师不能忽视,这可以为后面活动题中分析地势对我国冬夏气温的影响奠定基础。
四、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
在备课的时候,要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是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5.12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的同时,观看电视片段——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五、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数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学习地图,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陕西像数字“1”,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台湾像一艘船,黄河像“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陈益良
四川省邛崃市北街小学文昌校区
摘要:课前准备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而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课,杜绝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杜绝无效或不当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准备提高实效
正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同样有效。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检测、总结反思等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前者影响后者,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得不好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学准备不充分,上课则杂乱无序,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学生作业效果则差,教学检测结果则糟糕。可见,课前准备得好,就是教学工作良好的开端,它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前准备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1.1、课前准备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
一般地讲,课前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前准备,二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一节高效率的课是指高效地利用了课堂45分钟,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教学细节和安排,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课前的充分而精心的准备,想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可能的,想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相反,做好了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对课堂教学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如何组织、引导、点拨、激励学生学习的教法学法更加胸有成竹,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更加充满自信,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简洁、紧凑、高效,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会无谓地浪费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水到渠成地变成了现实。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前,教师安排学生预习、查阅资料、调查了解等活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懂的,教师倾听其交流;学生说不清楚的,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想不明白的,教师引导、讲解,这样,课堂教学将更加轻松愉快,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然需要。
2、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语文学科为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安排学生预习、查阅资料、调查了解等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学习新课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学生经过课前准备,课文的生字新词已经认识,对课本内容已经作了了解,写出了批注、体会,对课后问题或练习已经作了初步解决尝试,或勾画,或解答,对不明白之处已经作了标识。这样,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具备了课堂交流的基础和条件,课堂教学时,学生交流变得更加流畅,课堂质疑、讨论变得更加确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坚实。相反,学生如果没有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会不知所云,交流变得困难,思考、质疑变得肤浅,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将大幅度打折。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良性的人格品质,从而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做好了课前准备,促进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实效得以体现。
3、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需要。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于永正老师说他用一生备一节课,诸多名特教师成功的秘诀中,认真做好课前准备都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课前准备看似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学方案的设计能促进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促进教师钻研教材,促进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及年龄特点的认识,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预设时,教师需要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思考教师该怎样处理,因此,教学预设能促进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生观;课件、教具学具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能促进教师基本能力的提高;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设计基础性练习,又要设计变式练习,还要设计拓展练习以及考虑练习的难易程度,这样看来,练习设计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促进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正所谓教学相长。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教师长期坚持课前准备,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二、根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统领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安排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练、导测作用,自然,教学目标对教学准备也具有指导作用,所有的课前准备都是为了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不至于使课堂效率低下,这样,使得我们的各项课前准备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课前准备,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它既包括教师的准备又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
1.1、教师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实施,过去,我校很多老师备课感觉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备课,教学目标或低或高,教法学法不适合学生实际,数学备课中的情境设置好像又没有提炼出本质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似乎又打乱了教学程序,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浪费课堂一分一秒,我校经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教师备课做到“四备四明”。按照“四备四明”的备课要求,教师至少要做以下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1.1备教学目标,明确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在通读教材、分析教材、阅读教师用书,依据本年段课程标准、单元主题、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教师要把生字、生词、诗歌、例题、练习题等课前准备好,或写在黑板上、卡片上或制作在课件上,电教设施调试好待用。
1.1.2备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能力、情感的发展点,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重点词语、句子、段落课前要准备好,或写在黑板上、卡片上或制作在课件上,动手操作的器材、教具课前也要准备好;为了突破难点,需要补充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需要课前准备好。比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学生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补充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用画面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从而实现明诗意,想诗景,悟诗情。
1.1.3备教学程序,明确课堂教学的结构。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不至于一片混乱而是有张有弛、层次分明,体现教学的规律。
在引入环节,教师要准备所需的音乐、文字、时代背景、图片、视频、器材、练习题、情景图、课件等。课堂引入在5分钟以内为宜,数学课引入要设计铺垫知识的交流,铺垫练习在3-5分钟为宜,要尽量安排计算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努力做到一开课就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
每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一半,为了提高课堂实效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语文课,学生的活动有认识字词、阅读、观察、思考、理解、体会、感悟、交流、练习等。数学课,学生的活动有观察、交流、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练习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有材料作支撑,需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在课堂训练环节,教师要准备好练习题、补充的练习题单、操作记录单、重点句段、课件、知识训练点、情感教育的感染点、能力的发展点、阅读的拓展点等。以数学为例,练习题要有基础练习题、变式练习题、拓展练习题;练习的类型要多样化,如填空、判断、改错、计算、解决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前就准备好。教师的课前准备要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相呼应,做到一一对应,或与引入环节紧密相连,或与课堂练习紧密关联。如果不将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过程或课后复习密切关联,不配套,那么,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不可避免,课前准备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
1.1.4备教法学法,明确教与学的思路。
教法与学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课前考虑好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做什么,要努力使学生人人有事做。开火车朗读词语时,我们要求其余学生再跟读,避免其他学生无事可做而松散无序。学生阅读、思考、练习速度不一致,教师考虑好怎样安排速度快的同学,建议在准备课堂练习时,可以不必统一要求,习题的数量可以有一些弹性,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鼓励做超量练习,以利教师调控课堂。同时,教师还有做教学预设,等等。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后还需要熟悉教学设计,做到脱稿授课。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中,需要播放课件,再去开电脑及投影;需要做习题,教师再书写练习题,再去发作业本或练习册;因不熟悉教学设计而时常查阅教学设计„„教师上课只有一支粉笔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的辅助设备。这种课前准备观念的缺乏,必然会导致我们课堂的杂乱、松散、效率低下,无谓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学生课前要做的准备
缺乏学生课前准备的教学,也不行。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被动的,课堂效率是不能肯定的;学生课前有效准备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有意识的、明确的、主动的,课堂效率是有保障的。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安排布置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查阅资料、调查了解,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以小学高段语文为例,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自学生字生词,熟读课文,勾画优美词句,做批注,写体会,概括主要内容,争取解决课后问题,不懂的地方做好符号,等等;上课前要把教材、作业本、预习本、文具准备好,摆放在课桌上;课后收拾好书本、学具、器材等。
课堂教学有了学生预习的基础,教师教学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学生已经懂的,教师倾听其交流、激励评价;学生说不清楚的,教师点拨、启发;学生想不明白的,教师引导、讲解、组织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水到渠成。
三、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课前准备能力的提升
武善福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课前准备的第一要素
新教材特别突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应该教育”下的“伯乐”,而要求教师是“园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更要更新观念,致力于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拼弃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功能的教法,从应试教育的框框中跳出来,注重全面训练,培养学生出了课堂能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充实英语内容,具有流利英语口语,了解信息和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有利于我们课堂英语的交际得以顺利地实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碗里”有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教师自己本身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思想素质,才能具备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而驾驭教材的能力是课前准备的第一要素。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如果没有这“蓝”,“青”是不可能有多“青”的。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单元教学计划是课前准备的基本保证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初,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制定的。这是保证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之
一。单元授课计划的内容与学期教学计划大致相同,只是范围更窄,要求更详细具体而已。初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为4课,每单元都有其各自的功能项目、重点词汇及语法知识,我们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一定要通读每个单元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册、教参等,并特别要指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教学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每单元中的每一课的教学。
三、课时计划是课前准备的关键
课时计划即教案是课前准备的关键。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最为深入、具体和落实的一环,它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了教案,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依据,就能有把握地去上课。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编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消化领会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条理化的过程。写一遍,抵得上想几遍。同时,写教案也是教师进行艺术教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写好教案的决窍在于:
1.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是前提。
2.善于把握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具有较强的“非中心化”能力是关键。所谓非中心化能力,是指了解学生,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3.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花时间和精力是根本。
当然要灵活运用以上决窍,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我觉得最关键是在于备课时能仔细阅读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能从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教材后面的Workbook(练习册)中获得创造课堂气氛的灵感,从而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教师备课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我想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就会成为一种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
四、教具的准备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初中英语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教学挂图、录音机、简笔画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pen(钢笔),pencil(铅笔),pencilbox(铅笔盒),eraser(橡皮擦)等单词时,可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这样的单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起单词来自然就劲头十足了。对一些不能使用直观教具或难把握的对话,则可利用教学挂图或简笔画,这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立项号 课 题 名 称 小学生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教 研 组 语文教研组 课题负责人 吕晓波 所 在 单 位 永年县辛庄堡联校
(目录)
1.完成研究任务推荐结题证明 „„„„„„„„„„„„(1)2.立项通知书(原件)„„„„„„„„„„„„„„„„(2)3.开题报告„„„„„„„„„„„„„„„„„„„„„(2)4.结题报告„„„„„„„„„„„„„„„„„„„„„(4)5.相关研究成果„„„„„„„„„„„„„„„„„„„(9)
完成研究任务推荐结题证明
根据课题组的实际研究情况,我们从参研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看到他们非常的认真仔细。实际进展也佷顺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有佷大的促进与帮助;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充满了时代感与活力。同时我们课题鉴定时所提供的相关研究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而得出的教学成果,是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
特此证明
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组长:
****年**月**日
《小学生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通过研究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实践,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4、通过研究实践,引领教师切实根据学生预习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
5、通过研究实践,初步形成有效的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
二、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主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质疑,提高质疑能力。
3、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4、预习作业研究,使预习更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5、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6、能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三、研究过程
(一)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个月)以教研组成员为主,组织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5个月)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计、检查、评价、反馈和预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地研究,抓好个案,上好课例,积累资料。在此基础上,悟出适合学生自己的预习方法。(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个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和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总结研究情况,撰写总结报告。汇编案例设计、论文,形成文集。
(二)实行方案。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并分步实施。
(三)评价,通过阶段性的培养,发现学生在预习习惯与兴趣的是否有明显提升的成果。
(四)修正解决方案。对阶段性实施方案中对引导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措施上进行及时调整,形成修正解决方案。
(五)再次实施调整方案。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思路及修正方案。
(六)再评价、总结、成果推广。通过一学期培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与培养前后的对比,发现学生在预习习惯与兴趣的明显提升的成果,总结成果并以予推广。
四、预期成果:
中期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后,具备端正的预习态度、科学的预习方法,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最终成果:形成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模式,撰写出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论文。
课题《小学生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工作》结题报告
辛庄堡联校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设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不断细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教研组进行了“小学生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的课题研究研究,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与学生的课前预习相结合,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上级教科研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学校老师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低水平的教学重复已成共识,广大同行为此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多年来,语文预习一直处于低谷当中。预习走过场、无实效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习活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灵动,课文尚未学习,学生已感到索然无味,预习收效甚微,课堂上智慧对话、精彩生成很难实现。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因为贪玩,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进入课文学习。
2、学生不会预习,缺少预习的方法。
3、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指导。教师的要求太笼统,明天老师要讲什么内容,今天就要求学生回家看书预习什么内容,预习流行于形式。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前的预习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在课前做了认真预习,就会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这样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他是来向老师提问的,他是有意地要听老师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是非常适合于学习的状态。带着问题上课,就能提前进入角色,上课所讲的知识就能掌握,这样就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能转化为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通过研究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实践,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4、通过研究实践,引领教师切实根据学生预习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
5、通过研究实践,初步形成有效的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
内容:
1、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主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质疑,提高质疑能力。
3、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4、预习作业研究,使预习更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5、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6、能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四、研究过程中的细节和方法
(一)明确要求,树立预习的意识。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让学生知道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研究了教材之后,根据教材的需要按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给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
学生开始不会预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需要教师的指导。虽然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由于学生开始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就应该不拘泥于形式,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
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运用方法回家预习。具体操作方法例如:
1、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将段落、生字、重点语句等勾画出来的批注符号。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指导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三)注重评价 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有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教师应逐一翻阅预习笔记本,看看 6
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
当然,学生的基础不同,预习的效果也不同,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提出疑问和思考课后问题这一项。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时,我们应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其他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或安排汇报交流、或留出时间小组讨论,总之采取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让暂时落后的学生通过更过的途径学会向同学学习,这样也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形成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加快了教学进度,减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转折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的最佳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养成这种习惯,但是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说起预习来,结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的学生当中,关于课前的预习有几个普遍性的误区,和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首先,在预习的目的上,很多同学和家长认为,预习就是要提前学会。但是,因为预习阶段都是学习新知识,所以,有很多地方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好理解和困惑,于是,他们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学会读懂,结果预习的工作变得很辛苦,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一些偏差的,我们应该明确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当然,除此之外,关于预习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预习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将一节课内容的预习时间限制在15分钟之内,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速度,而且对
于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锻炼意义。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抑制力,没有长远意识,在预习中难免有学习的高原现象,老师要多方面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学生顺利度过预习的高原期,养成预习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门主要采用: 对比的方法:
(1)学习生字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预习作业,上课一开始,直接就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让同学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理解生词的方法,有不足老师趁机补充,学生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都想一展雄姿。把老师在课堂上教认字词时间下放给学生自己,好学生节约的时间,可以做别的事;差点的学生可以多用点时间,多读几遍,在课堂上时间是固定的,就不能照顾稍微差的学生,提前预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既是对其预习的肯定,有是一次复习巩固,加深理解,一举两得。老师上课要打破常规,把教读的时间让学生来汇报,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易接受,学生在自学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让他跳一跳摘到果子,比老师直接给他,心理会愉悦的多。学生有独立的欲望,很想独立,但还需老师不时的帮扶,我们老师就是那不时要伸手的人。放开学生,他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2)初读课文
通过预习的三遍朗读,在课堂上再用十分钟的自由朗读,接下来分节检查朗读,学生就基本完成预习任务,否则,学生会浪费课堂的时间,造成拖堂,基础差点的学生一知半解,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中我们主张常听同年级老师的课,加以比较,取长不短,收益非浅。
抽样调查问卷、行动研究方案等,在实践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让研究更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以教研组成员为主,组织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计、检查、评价、反馈和预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地研究,抓好个案,上好课例,积累资料。在此基础上,悟出适合学生自己的预习方法。(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和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总结研究情况,撰写总结报告。汇编案例设计、论文,8
形成文集。
(二)实行方案。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并分步实施。
(三)评价,通过阶段性的培养,发现学生在预习习惯与兴趣的是否有明显提升的成果。
(四)修正解决方案。对阶段性实施方案中对引导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措施上进行及时调整,形成修正解决方案。
(五)再次实施调整方案。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思路及修正方案。
(六)再评价、总结、成果推广。通过一学期培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与培养前后的对比,发现学生在预习习惯与兴趣的明显提升的成果,总结成果并以予推广。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中期成果: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后,具备端正的预习态度、科学的预习方法,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最终成果:形成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模式,各位参研教师撰写出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论文。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与展望
预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何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分层进行预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本次的研究中没有得以体现。而一刀切,相同的预习要求,相同的评价标准,使得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始终得不到老师的奖励。学生学会了预习,才会对预习有兴趣,才会觉得读书有乐趣,才愿意读书,也才会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说预习是学习语文的武器,作为语文老师,还应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大家知道,若要顺利通过专家的论文答辩,事先递交质量较高的论文当然是基础。如果能在参加答辩之前做好“前、后、左、中、右”五个方面充足的“功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前———介绍论文的背景缘由
所谓“前”,就是介绍清楚自己为什么写这篇论文的缘由。我参加过一次模拟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递交的论文题目是《巧引名言度金针———例谈阅读教学中“名言”的引用艺术》,该文曾获华东地区一等奖,并在省级业务杂志上发表。论文开篇界定了“名言”的内涵,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简述了引用名言的意义和作用,最后重点介绍了巧引名言的四种策略———创生主题、升华情感、引发矛盾、总结写法。
在论文答辩伊始,我向专家评委讲清楚“名言的界定”和“阅读教学中引用名言的重要意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立论,明晰论文中的核心概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我在论文中,将“名言”界定为“一般是由名人说的短小精悍、含义隽永的句子,常见的有名人格言警句,也包括谚语、古诗句等”。后一个问题,是论文存在的基础和起点。回答为什么写这篇论文的缘由,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归纳现状,分析弊端,反面立论;二是开门见山,观点“亮剑”,正面阐述。我的论文就采用后者,在点明眼下不少教师青睐引用名言的事实之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恰当引用名言所带给学生的“正能量”。
二、后———交代论文的后续研究
一篇论文从起草完成,到发表获奖,再到递交审查,最后到参加答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少则一年数月,多则两到三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答辩的论文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论文答辩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主动交代论文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使专家评委能够看到自己的论文的确是在“真研究”基础上取得的成果,而不是“鼠标百度式”的拼凑之作。
如,我在论文答辩时最后陈述,因为论文成文于2010年,当时《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没有公布,所以一定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眼睛向外,只考虑“外引”———从教材、课文之外引入名言,而没有关注“内视”。其实很多课文本身就含有名言。如,“桂林山水”开首的古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如,“全神贯注”结尾处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还有课后“资料袋”中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答辩时只要能做诚恳的反思和弥补,就能取得专家的谅解。二是重点介绍的四种“巧引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我介绍完文中列举的四大策略之后,又增加了“假借评价、指导学法、灵活改写”等几种策略,并做了详略有致的说明。这样一来,专家就觉得你确实在做行动研究。
三、左———简介论文的“基础之处”
任何一篇论文,都不可能是全新的创造,一般都是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扬弃而写成的。就某一篇论文而言,其中存在局部理念不新、个别策略缺乏新意等不足是在所难免的。但与此同时,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答辩时一定要拿捏好详略的分寸,对于那些常见的理念和策略,只能作简明扼要的概述,切勿滔滔不绝、老生常谈。
如,我详细阐述四大策略时,就是不平均用力,也不面面俱到。对于“巧引名言创生主题”,我结合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课例“卢沟桥的狮子”,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入名言,创生一个与文本融合的“主题”,然后按照“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流程组织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的过程。而对于“巧引名言总结写法”策略,我只作了简略的介绍,因为随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言意结合”、“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加要关注是怎么写的”等理念早已耳熟能详,歌德的名言———“‘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已经没有必要再做更多的解释了,正所谓“各领风骚两三年”。
四、中———熟悉论文的内容与架构
所谓“中”,主要指论文本身。对答辩者来说,对自己递交的论文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答辩者一定要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自己递交论文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理论,引用到的教学案例,提出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甚至论文的正副标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等,都要理清其“前世今生”,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含糊。如是,一旦专家要你做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你就能够有条有理、侃侃而谈,否则只能面红耳赤、无以应对。
如,在我答辩时的提问环节,专家提出“从论文的副标题看,巧引名言的功用重心落在教师的视角方面,请你从学生的视角再谈谈看法”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提问一下就抓住了作者的“短板”,因为这确实是论文所欠缺之处。专家之所以提问,倒不是故意为难,而是想通过答辩者的阐述,考查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刻性。我略作忖度,提出了两方面的思考与应对:一是巧引名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地“引经据典”,学生就能耳濡目染,入脑入心。二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因为名言一般都是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的句子,它们或使人明理,或给人启示,或助你学习,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大有裨益。这两点,其实就是阐述了名言在“言、意”两方面的作用。
五、右———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
所谓“右”,这里指论文的“创新之处”。前文已述,每篇论文不可能都是全新的创造,一般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而成的,所谓“比别人多走了一步而已”。尽管如此,我们说“创新之处”还是论文存在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CPU。对一篇论文而言,“创新之处”越多,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但对作者来说,难度也相应提高。
那么,如何答辩好论文的“创新之处”呢?就是要“突出重点、详细阐述”。我在介绍四大策略时,除了详述“创生主题”之外,作为创新之处的“引发矛盾”策略也作重点阐述。我以某青年名师执教“凡卡”一课为例,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凡卡写信的杂乱无章、啰里啰唆,然后引入契诃夫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和思维的冲突,不但揭示了“反复”这一语言现象,而且起到了调节教学节奏和推进教学流程的作用,取得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一、备课要考虑哪些因素
1.备课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一切活动都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备课要把这节课的知识放到整个初中阶段来解析。这节课的知识在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里处于什么地位,和前面学习过的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都有什么关联等等。并参照资料和生活,对教材进行整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外延和拓展。由皮亚杰的构建理论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总是在利用已知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认可之后才会接纳,而后才是重新构建。这样在分析教材时就该注意能不能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完成学习,能不能为以后的学习留下线索,能不能把知识外延和拓展等。
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备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不难发现,人人都有需求,作为学生也一样,渴望理解和尊重,只有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期望获得了满足,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才会投入的去学习。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偶然性的表现,同时在课下要以朋友的身份积极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备课时注意把教材知识和这些元素结合,积极调整教法,制定相应措施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3.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为了设计难易度相当的问题,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认真,漫不经心;太难,会打击学习的信心。了解学生水平是为了思考课堂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識的状况,这样做在涉及应用性问题时会带来方便。
4.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合作交往、创新、选择、语言表达、抗挫折、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教班级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应达到的合适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和设计问题。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有多种类型的,有的擅长通过图形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语言的叙述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体验获得知识等等,智力类型的不同,导致对知识的接纳方式的不同,但是很多教师不了解这些,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理解的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为了在课堂上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策略,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展示问题。
5.了解社会环境,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因该关注时政,关注身边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各种现象,并把这些元素设计到课堂问题中,运用到课堂中去,让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
6.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在数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课前一定要查阅并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更透彻的进行分析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二、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情景和内容。问题的针对性要强,围绕重点和难点,题干表述要清楚,简单扼要,含义明确,图形要正确。难易要适当,要有层次性,即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置问题的情境要新颖,形式要多样化,不落俗套,既要有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达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目的,不能陷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能不能” 这样的态度性的问题里,这样的问题缺少引发思维的内容,限制学生的思考,学生依然是在被动接受,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一节课的问题设置要环环紧扣,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使教学始终在高认知的状态下完成。
三、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启发法、归纳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可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多种综合运用。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我在导入阶段采用了讨论法和归纳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四边形元素的作用,讨论利用了四边形的哪些特性。接着采用启发和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先要求要求学生分析性质里面包含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点拨学生:性质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学习过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性质叙述的是构成四边形的线段间的关系或者角度间的关系,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全等等内容涉及到这些,通过对比条件,自然也就想到了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综合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2.教学媒介的利用。教学媒介指教科书、粉笔、黑板、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 DVD机、计算机等等。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声光电的形式更形象的表达问题,学案教学可以节省去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一是根据学校的条件,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例如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讨论和组织就离不开黑板的即时记录和展示的作用。
3.教学流程的安排。一堂课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堂课该怎么展开教学,先学习什么,后学习什么。
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课堂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包括师生间互动,学生间广泛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试卷测试、实践活动、实验、学生展示、自学、课堂练习等等,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如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可以是分组的,也可以是师生间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学习模式延伸到课堂之外,课下同一小组的学生间可以相互帮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组织全园教师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泰山区幼儿园教育教学负面清单检查制度》,促进教师深入领会《指南》精神,正确树立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理念
家长会培训、发放“如何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致家长一封信
准备活动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1.在比赛或训练前为运动员做准备 2.避免运动员轻易的受伤
二、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
1、不结合球的:慢跑、动力性拉升、跳跃、变速,减速等。
2、结合球的:球感,基本技术,主题技术以及一定对抗的练习。
三、都有一些什么主要形式的活动? 1.在训练时 场外的队员、守门员
2、在比赛时
赛前、替补
四、准备活动的原则
1、带有移动的活动:全体队员都要移动起来,不要排队或少排队要使所有队员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2、简单和有效 :练习形式尽量简单,通过简单的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3、必要的活动 :从无球的慢跑热身,动力性为主的拉升,逐步增加强度过渡到有球的和有一定压力的练习。
4、多样性:训练形式手段多样丰富、积极调动队员情绪,使队员从身心等方面讯速进入到临战状态。
5、适宜于环境:因天气、环境包括比赛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安排的准备活动要灵活机动,如夏天的准备活动时间就要相对短,而冬天则要相对长点。
6、不要指导:鉴于准备活动的目的所以在练习过程中不要中止训练给予教学指导,可以在不中断练习的基础上用语言或姿体给予队员以提示。
7、和比赛有关:所有的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既为主题服务。如头球主题的准备活动要重点考虑颈部和腰部的拉伸,所有练习要和比赛有关联。
一、了解就业形势
从有关统计数字可以了解到,全国高校毕业生及上海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总量呈迅猛上升趋势,但增幅趋缓,预计近三年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从历年上报的高职高专的就业率角度来看,连续几年高职高专的就业率不甚理想,就上海而言,每年有近10%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实际上,签约率更低。这里尚不包括外地大学毕业生的涌入对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自身以外的就业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正视现实,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有所收获。
二、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就业政策
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引导人才资源的合理布局,鼓励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这对一些有志于面向基层、走进农村、深入西部的高校(也包括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搭起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拓展了择业空间,虽然,这些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更为艰苦,但却也为高校的毕业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专业特长也更能显见出来,在待遇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甚至有些高校也对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有一定数额的奖励。比如:对服务西部的大学生来说,西部相对落后,各大类专业均有很大的需求量,专业选择较宽泛;而对“三支一扶”所需的专业而言,较为偏向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等专业。
而对一些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除了解上述政策外,对《关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担保开业贷款的补充意见》也应熟知,比如:在基层创业的毕业生,可享受自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有贷款需求的可提供小额担保或贴息补贴等。
为了进一步向大学生们提供实训机会,增强动手能力,由政府出资与数百家企业联手打造实训平台――《上海市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可以前去应聘一试。
也许有些同学说,我不想去西部,也不想到农村,更没有钱去创业,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我只可能留在大城市,比如说学现代物流专业的,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比如说电子信息或软件专业的,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信息产业科技十一五规划》等,在这里,只是希望同学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对所学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做好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1、自我认知、合理取向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理念、价值取向等做一个较为全
面的剖析,也可借助于职业性格测试软件和职业兴趣倾向测试软件的测试,或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和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同时建议你把自己的个性的特点、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缺点和不足、他人的评价及解决方式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判断和得出自己更适合或适应哪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你将来选择的职业不仅仅是与你的专业挂钩,更希望与你的性格、兴趣爱好相吻合。因此,认真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将自身的条件、发展方向、发展潜能与环境给予的机遇和制约条件相比较,找出与自己的个性、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联结点,因为我们知道这么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请同学们看一个真实的案例:高X,是某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三年,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其学习成绩总是勉勉强强地通过,但他对电脑游戏情有独钟,平时购买了大量的电脑游戏书刊进行研究,醉心于电脑游戏,在游戏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大三时候,还自费去韩国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亚洲电脑游戏大赛,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实习期间,总感到少一样什么东西,一直有一种心神不定的感觉,毕业前夕,思考再三,觉得还是开一家游戏店比较适合自己。因他对游戏的独特理解和精通操作,与游戏迷有着共同的语言,没有多长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开业很成功。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的不同,其发展的方向肯定也不一样,只有真正地认知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最好的。
2、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预期
对于一个将要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一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却不知其将来结果如何的毕业生来讲,心理变化可能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言表的,个人心情更多的是一种茫然与不安,在我们的高职高专生的身上、闪烁的眼神、表达的语气中或多或少的可以的看到。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过这么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个人心理角度讲,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是成功走上社会的一个成熟标志。这好比是过独木桥,手中的平衡杆(你的成熟心态)将你个人的想法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你要明白,就业的挑战迟早会到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最终要你决断,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需要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要有一种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的意愿,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轻视基层工作,那些在基层工作岗位得到锻炼的学生,往往比那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学生更能驾轻就熟,更能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向上空间的拓展。
四、扎实学业基础
某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份就业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行为调查》,调查显示:“专业知识与技艺”列用人单位需求的首位。可见,专业知识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求职的成功与否。
(一)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择业
1、认识专业
从将来的就业角度来讲,专业有冷、热门之分,但却无好坏之分。今天的冷门专业,说不定就是明天的热门专业,抢手专业;倒过来,即使你学的是热门专业,由于你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艺不精,用人单位也未必用你,因此,就专业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学得精、专与否。
2、学习专业知识
专业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动手操作 的过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许,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
在学校里,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突出重点学科,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学会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爱好来带动专业的更进一步。
3、专业对择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对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想在行业中拓展个人空间,其可能性大大降低,毕竟是三年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对于比较强调专业性的岗位,所学的专业往往是竞聘的优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专业,将专业学习作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拓展必备的专业技能,可以这么说,大学里的专业成绩优异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你个人的择业选择的深度和广度。
4、专业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就业适应期,在高校大学生中实施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对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具备某种职业技能,缩短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从而提高择业的机率,显得尤为重要。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很多学生的入行的“敲门砖”,我们发现,许多在校的大学生们,放弃休息与娱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外积极充电,备战职业资格证书,并乐此不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用人单位也是这样认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能力的。因此,在大学三年里,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提倡“一张(学历)文凭,多张(职业资格)证书。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在取得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或网络工程师(中级)证书后,能否多一张”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或“思科认证”;商务英文专业的,在取得四、六等级专业证书后,能否多一张“中、高级口译证书”等。
(二)心动不如行动――计划实施表
当你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后,能否自己动手制作一张二至三年的学习计划表,即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对自己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讲,你是非外语专业的,是否学些外语口语,提高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比如你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是否要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提高自己电脑操作能力。
在此,我们要提醒的是,计划一旦定下来,可以不断地完善,但不要随意的修改大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付注实施。
五、强化社会实践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讲道:高职高专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就是要动手,就是要会做实际事务的。其含意是:高职高专是用来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其前提是强调一个动手能力或者说是操作能力。
实习是就业的预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顺利毕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翻开招聘信息,打开就业网站,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招聘信息不强调社会实践经历的,几乎每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在面试应聘者都会问到:你以前做过什么工作?“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句话成了招聘信息的固定内容。那么,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如何加强社会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呢?找实习工作的渠道一般有:一是可以通过已经实习的学生相互联系,比如是餐饮行业相对好找些,象肯德基、必胜客、棒约翰等,还有一些是商场的促销;或是一些行政管理类的助理工作等,都是同学之间相互介绍所致;二是上网查询相关的网站登录简历,一些大的公司通常在旺季或开发一个项目,特地找一批实习生解决一时人手的短缺,如中秋节的月饼推销,企业峰会的接待,一个活动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等;三是可以找一些中介机构介绍,毕竟他们与企业有着极其的密切的关系;四是学校校内的勤工助学,如帮助老师整理档案、行政部门的文字录入、协助老师开展活动,比如特奥会活动等;建议时间放在寒暑假,因为假期时间相对较长且集中,又不影响学习。在此,也建议同学们注意几个事项: 一是不要怕从小事做起
不要以为是低层次的工作就不愿意做,要知道只有进入企业才能知道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职责,企业文化,人际的沟通,更要知道,内部转岗,比外部应聘更有利。二是不要过分地强调与专业对口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不必过多强调与专业的一致性,一致不一致,转行不转行,关键看岗位与自己是不是合适。过于强调与专业的一致性,只会导致择业面的狭窄,机遇的丧失。因此,实习时要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放在第一位,当然,如能专业对口则更好。
三是不要太在意薪水,过于强调实习薪水,既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又显现出自己不够大气,因为你是来学习的,是来锻炼的,是来拓展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只要你能在实习单位学习新的东西,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综合素质,那么,薪水已不是重要问题了。四是不要因为工作简单而不愿全身心的投入
【英语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推荐阅读:
如何应对英语面试准备06-04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09-20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10-13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09-08
如何做好英语作业07-13
考研复试前如何准备英语听力和口语07-06
技校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研究05-28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09-26
浅谈民办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06-16
课前演讲英语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