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1

目前,各学校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将学案导学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首先,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能够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二、初中数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实施策略

1.学案的准备与课前工作。首先,学案的制定必须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标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比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定义,什么是同位角,什么是同旁内角,什么是内错角,对这些概念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了解各个角的特性及其之间的联系。当然,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调动课堂气氛,可以采用分组模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这些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难度不同的学案,下发给学生。教师首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做简要说明,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对学案中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解答,如所有平行线的同旁内角都是互补的,这些基础的判断题,主要是增进学生对定义以及各种角的性质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自学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课堂讨论与解疑。学生对学案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先将相关的答案公布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答对的同学分享一下解题思路,向答错的同学讲解,从中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遇到学生普遍会出错的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强调平行线与相交线中各个角的联系与区别,这是该章节的重点,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能够加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4.课后总结。在对学案进行讨论与解答之后,学生的整体思维还是混乱的,因此,教师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学案导学模式则是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与重难点,并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诸如概念、定义等融入到具体的习题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就掌握大部分知识,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与课后总结,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案导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进行教学,才能保障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随时观察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学案的制定过程中,突出学习的目标及重难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师生互动。学案导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对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课本与相关资料进行解决,也可以在小组讨论环节通过其他同学的讲解解决难题,相对复杂的问题则需要教师的精心讲解,因此,教师在制定学案时,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数学教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严谨性,甚至会比较乏味,因此,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可以在学案中设置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例题,然后再通过不同的课堂形式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其中,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2

一、采用学案导学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支撑。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 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 而且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 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 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 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所谓最优化的教学, 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 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4.《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在“教学建议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指出:“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 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 因而不是孤立的,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 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 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 又涉及学习方法。

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 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 以发展为主线, 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这就为我们以“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的时间,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 健康快乐成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规定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重庆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 为落实市教委关于指导学生“愉悦学习, 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的工作要求, 引导教师开展教法与学法研究, 切实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研学习,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市教委、市教科院在全市中小学进行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打造超越课堂的教学改革。

4.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自主、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侧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智能方面的发展潜力, 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受到重视。自新课改以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有了积极变化, 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 学生出自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等未能真正实现。

(三) 实践依据

1.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高效的五大抓手之一《271导学案》, 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 铺设“271高效课堂”快车道。

2.我县羊角中学、火炉中学的“三案四步 ”课堂教学模式中, 把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手段和有效载体,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我校主研的县级课题《农村薄弱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 把学案制作和使用确立为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环节来要求,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收到了奇效。

4.在农村薄弱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 特别是导学功能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但具体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还存在学案设计编写怎样与学科教学内容、生活情境素材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体作用如何真正发挥, 教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等实际问题。

二、学案导学概念的界定

(一) 学案的界定

由于学案导学模式研究在我校起步较晚, 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未完全澄清, 对学案的概念界定, 主要有三种观点。

1.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如“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 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 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 模拟问题发现过程, 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 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 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 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

2.学案就是学习材料。如“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练习巩固、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教与学使用的学习材料”。

3.学案就是案例。如“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 为开启学生智慧, 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学案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 更具有很强的设计性, 可以认为学案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案。

(二) 学案导学的界定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 我们认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从“用教案教”到“学案导学”的转变, 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 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转化, 是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的过程。

(三) 教学实效性的界定

实效就是真实有效, 简单而言, 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的目的性, 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及使其操作的可行性, 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实现程度或结果。

基于以上论述, 合理运用学案导学, 能够打造思想品德卓越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倡导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采用学案导学, 热切希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投入学案导学的实践与探索中, 采用学案导学,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 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探究者,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案导学的依据与概念的界定的论证, 倡导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进新课改的实施。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课堂教学探究活动”在江津区展开,如何将化学《新课程标准》落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及素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探究,认真实践,多方验证,并本着“结合本校实际,体现化学特色,立足于全体学生,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初中化学教学 “四步”学案导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着和讲解员,只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时候,进行点拨式的解惑活动。即:“学案导学——培养习惯,合作探究——重在实践,教师点拨——突破疑难,检测反馈——应用评价”的教学特色。

1 学案导学,培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第一步教师提供学案导学。根据学案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了解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主动阅读教材,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学习惯的形成;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步网上自学。

1.1教师导学

(1)指导上网技术,包括网址、BBS讨论、E—mail,视听网上直播课堂及课堂实录(国家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rn.gov.cn/),收集网上教学资源等。

(2)提供网上学习辅导。

1.2学生网上自学

(1)按时收看网上直播课堂,做好自学笔记。国家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rn.gov.cn/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源http://www.pep.com.cn/的课堂实录。

(2)参加BBS课程讨论。

(3)利用E—mail向教师提问。

(4)收集网上学习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中心www.edudown.net和学科教育网www.xueke.com.cn及K12等。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教师要同时进行发现、收集、整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课本内容和网上资源,去认识两种物质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质,区分它们的实验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大都能完成作业。

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的理念,本着“充分挖掘教材、用活教材”的原则,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合作探究,重在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由“要我学”转变为 “我要学”,依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上述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后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并在教师辅导下进行实验等方式,消化个别疑点。

例如:学生在导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时,对书上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发生了反应不太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得出以下探究性实验方案:

(1)在雪碧饮料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在稀盐酸、稀硫酸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3)在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4)用紫色石蕊试浸湿滤纸条,晾干(烘干)后放入盛有干燥二氧二碳的集气瓶中;

(5)向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6)把5中已变红的液体倒一半出来加热,并与另一半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迁移、归纳、交流与讨论,学生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

在学案的导学中,除学生已经自行解决外,就要经小组内部经过互相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优生也主动帮助差生理清自学知识点及理解不透的地方,达到共同进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转第112页)(上接第101页)由小组成员汇总,然后轮流由该组的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训练胆小的、不爱说话的同学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力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整个学生群体都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真正使“自主互助”学习方式贯串整个课堂,减轻了老师在课后对差生的辅导工作。

3 教师点拨,突破疑难

在课堂上,教师则可根据收集整理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碳和碳的氧合物》中对以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时,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纳。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在学案导学中,并不是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教师的精讲点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精”字,点拨要恰到好处,点到实处,把握好分寸。所谓“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教师不顾学生实际,进行滔滔不绝的输灌式、“填鸭式”讲解固然不可取,讲解语言过于简单、枯燥、单调,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不可取的。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大胆探索,学生对大部分知识已了然于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对于个别疑难问题,已进入了一种“欲说不得,欲罢不能”的良好学习状态,这时候,教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体会是,教师的讲解透彻、到位、幽默、生动,学生才会心领神会、记忆深刻。

4 检测反馈,应用评价

学生经过自学、探讨、重难点的点拨后,要想学生对精讲的内容,难点和易错点掌握,那还得必须强化巩固。因此在学案导学中我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促进学生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总之,“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改策略观念新,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渗透,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为化学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邢入德.化学学案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5).

[2] 胡贵和,赵加琛等.“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4

[摘 要] 学案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学案设计的说明、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学案导学、主动学习、英语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扭曲了教学双方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学习过程体系的合理结构,无法激活学生学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导学学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二、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环节 内容 目的

I 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II 快速阅读训练 掌握大意,初步获取信息

III 仔细阅读训练 进一步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技能

IV 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 学习语言知识

V 达成训练 巩固语言知识

VI 能力训练 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三、学案设计的说明

1.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技能。所以导学方案的设计始终围绕这三个目的,为这三个目的服务。

2. 训练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内容,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以动口、动脑、动手,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导学方案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的。

3.关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建立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顺序,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切忌把学习目标订得太高,让学生无论怎样“跳”也不可能够得着,从而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后面五个环节得实施质量。

4、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

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在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兴趣。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告知学生第一遍阅读速度要快, 一般250词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钟内看完。阅读时精神必须十分集中, 不必记忆细节, 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 重点把握全文总体大意。要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 以及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第二遍阅读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阅读时视线自上而下, 注意与who, what, when. where 有关的内容。对于why, how 等问题, 先找到文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

5.关于仔细阅读训练设计

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 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理解其意。

6.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

这时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重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是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景,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7、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选题要紧扣大纲要求,典型性强,辅以适量针对性的语法练习。也可直接把课本所附的练习置入本环节。

8、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

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在导学方案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五、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

1、将“导学方案”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2、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二环节快速训练和第三环节仔细阅读训练,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和突破训练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确实需要教师解释的,可适当用英语进行讲解。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能力训练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 广西教育出版社.132-135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王圣东荐更新时间:2005-11-8 16:08:0

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2.创新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3.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5.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

6.开放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

7.民主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二、“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

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编辑“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目录1学案导学含义

2学案导学过程

▪ 教师提出要求

▪ 学生自学

▪ 讨论交流

▪ 精讲释疑

▪ 练习巩固

3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含义编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过程编辑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几点思考编辑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篇6

辛集市中里厢乡中心小学

为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教科所今年的工作计划提出的“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建议各学区、直属中小学、私立中小学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活动。以此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重视校本研究,转变教学思想,深化课改力度,优化课堂教学,建构有效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有效课堂的本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堂有效教学追求的是三维目标的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达成。新课堂有效教学也就是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知识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效率);二是关注思维训练,有效达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思维状态);三是关注学习体验,有效渗透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兴趣)。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过程,即指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素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要能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程有效教学,乃在于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思辨,就没有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没有思辨,就没有教育教学的内化效果。

基于思维开展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

1、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载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2、必须具备两大要素:第一、问题优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二,启发得当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3、必须呈现四组教学辨证关系:第一、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第二、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第三、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第四、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

二、“学案”是建构有效教学的保证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作二度创作而后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两案合一”,教与学和谐统一。学生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东西就是学的东西,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教师要补充的东西。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学生教的法子。”

学案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层次性。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事半功倍是学案的特色,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因此,“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的一大特色。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了一些知识的训练巩固,对探究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辨析,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自立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实施“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有效教学。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基本环节:学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学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

5、反馈小结。

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四、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学案编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为宜。

2、问题化原则: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必须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现以问题为载体的原则,使学案成为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依据,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鼓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使每位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个性得以充分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5、层次化原则:

实现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学案”编制具体做法: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学案”交给领导审定,制定正式文体。上课前一天将“学案”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学案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反思”,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落实。

五、“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分工责任制:

“学案导学”是学校行为,校长是实施第一责任人,以校为本统筹规划,制定方案,责任到人。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领、统一协调、年级管理、学科负责、一人主备、集体磨合。由教研组长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年级主任是本年级方案执行责任人,负责方案的落实;各学科备课组长是本学科学案的编写组织者和执行人,学科教师是学案的编写者和执行人。备课组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将“学案”整理归档。

2、落实过程管理:

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本上主备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通过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年级安排业务领导(年级主任、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师生保证两反思:教师的课后自我反思要落实到学案上,学生的随堂自我反思要落实在学案上。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成长“八大教研平台”,以学校全面启动为面,强化校本教研机制,以学科教研活动为主线,以课堂主渠道为落脚点,在全面推广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要充分调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调研、指导、监督、评价的作用,加强过程性指导与监督,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有效教学的真正实施。

二O一O年四月十五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7

新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主体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新课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不是生硬固定的, 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就需要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在教学中贯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依次是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布置学生自学任务, 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活动、教师在学生进行自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沟通与讨论、教师分析概括学生们自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教师以教学重难点作为教学中心和学生能力培训目标有侧重地布置相应的课后复习巩固任务。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居于核心地位, 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有效展开的,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以及自学效果, 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师生关系, 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 进而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中不应该将知识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而是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思路

为了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引入课外知识, 拓宽课内教学内容。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是将历史内容通过故事、影视、视频等易为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传递出来, 那么就会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充满兴趣, 进而喜欢上历史课, 这样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2.图文并茂, 生动还原历史场景。通过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 设计一系列的历史情景剧, 让学生就自己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场景的理解进行历史还原, 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以另外一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3.突出教学感悟, 全面培养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实现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 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历史资料的查找以及知识的概括, 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课程应用“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 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

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相关的历史情节目, 或者是根据教学内容构建虚拟的历史情景剧, 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历史教学体验, 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认知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历史纪录片或者历史影片, 通过教学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的时候, 教师可以播放《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系列反应中国多灾多难近代史的影片, 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 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历史箴言, 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的方式, 通过与历史情境的近距离接触感受到近代中国所受到列强施加的屈辱, 并且将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二) 在课堂上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教师应该努力去迎合学生的需求, 要考虑全面, 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去学好数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 合理创建学习小组, 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中, 老师通过简单讲解教学的主要内容, 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 对每个小组长布置任务, 而小组长则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阶段, 老师要不定时进行检查, 将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等进行一个打分。教学结束后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员并给予奖励。

(三) 课堂翻转, 引发学生灵动学

课堂翻转是将目标教学为基本要义, 实现教学有效互动与反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历史学习, 即使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历史学习。同时学生在完成历史学习之后, 可以自主开展网上教学评测与在线评估, 从而检测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且据此补缺补漏, 针对不清楚或者是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与训练。

参考文献

[1]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 2012, (12) .

[2]宋爱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J].才智, 2008, (11) .

[3]石世刚“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5)

[4]林文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1, (6) .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8

[关键词] “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学案导学”.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具体教学实例,简要阐述了“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施建议.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有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这主要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有着直接的关系.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但有的教师却没有正确理解导学案的内涵和本质,设计的导学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积极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展集体备课,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这是“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本节内容的导学案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去伪存精,作为导学案设计的资源. 最后组织同学科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导学案的制定,通过共同探讨制定出一份设计精美、内容充实、实用性较强的导学案,能够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合理运用导学案

1. 在自主预习时运用导学案

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方面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效果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预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师可以将制定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通过有目标的预习,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新课学习时就会重点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尚未弄懂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中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制定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进行初步学习,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觉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这也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初步总结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然后教师在教学时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一些题目中的设元、等量关系进行探究. 这样利用导学案,能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引导,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在知识传授时运用导学案

知识传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学习的模式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组织. 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利用导学案展示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去括号”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题目①3x+(2x-2),②3x-(2x-2)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对于②题,很多学生的计算结果和其他同学不一致,有的学生得出的结果是3x-(2x-2)=3x-2x-2,有的同学得出的结果是3x-(2x-2)=3x-2x+2,到底哪种结果是正确的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出现的分歧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并明确了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面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这种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并在导学案和教师的指引下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 在练习巩固时运用导学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导学案中也设计了大量的针对性练习,这些练习题都是教师在导学案制定时经过千挑万选、优中选精的,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些练习题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无法全部完成.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让学生去完成,对于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部分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提高. 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导学案的作用贯穿教学的各个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一课时,在导学案中教师设计了大量的针对性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已经完成,但是还有一部分练习题没有处理完,于是教师可以将这一尚未完成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根据配方法的步骤和解法重点解最后一道题:利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学生在课后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且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的配方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x+2=,这为后面公式法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不断完善导学案

导学案虽然是经过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情、博取众家之长制定出来的,但是预设毕竟与课堂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导学案的个别地方可能有不妥的地方,因此,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将导学案中不妥的地方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导学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借鉴.

如在教学“神秘的数组”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明确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一组数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但是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数组能够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我们能否一眼就判断出来?如何去判断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勾股数的介绍,但是导学案中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补充到导学案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导学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预习环节要真正放手,新知传授过程要体现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巩固练习要有针对性,题目不要太难,也不要过易,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二)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并不是让课堂教学处于无序的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学生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法指导,搜集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案导学”模式的重要性,并积极将这种模式应用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 篇9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横水镇初中借鉴、综合全国知名学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关于学案导学

学案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编写学案,师生共用,进行教案改革,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案引导、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首先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及设置的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根据学案上提供的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过关。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生生共同研究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案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预习课、展示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主备人与审阅者,备课时间。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5、预习导学(学习指导)。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学习探究。

6、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7、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

8、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可以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如选作题、附加题),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9)学后记(教后记)。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编写“学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空白”;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是:

1、学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明白掌握哪些知识,理解哪些问题,形成哪些能力;

2、学案要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或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

3、学案必须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4、学案必须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达标测试题,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上一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听课反思下一篇: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