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精选12篇)

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 篇1

内蒙古乌海市第五中学 沈果梅

摘要: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一名新型教师,教师就不能只关注自己教,而要引导学生主动学。

关键词:提升问题意识 深挖自主学习意识 激发兴趣 积累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素养 重视诵读 加强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想当好课堂上的“主持人”,耐心地倾听,恰如其分地点拨,较好地与学生互动,教师就不能只关注自己教,而要引导学生主动学。

“学则须疑”,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初一学生刚入学时,凡有学生就生僻字、词提出疑问,我绝不轻易回答,而是重教他们查阅字、词典的方法,要求他们自己动手查阅字音、词义。第二天课堂上全班展示查阅字、词成果。目前,学生基本养成了查阅字、词典的良好习惯,也达到了我设定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语文基础教学的目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一开始,可能发现不了问题,这就要教师启发他们的思维,给他们创设问题,布置要解决的任务。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文字顺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很多同学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当我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后,略有领悟,并有了许多种答案,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最终理解了作者热爱济南,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体会到语言大师用词的准确与凝练。

在启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还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比较充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我也不简单粗暴地打断他们,而是引导他们,逐步理解课文,努力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我还注重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告诉他们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老师就认可。用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的话说就是“要不怕出乱子,真让学生学。”

兴趣是收获之源,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和伙伴来研读课文,也是我在阅读教学中作的一个尝试。在初一第一学期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段落进行研读,由于有权决定自己爱学的、能学的。学生们的兴趣大为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贯彻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基本理念。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而中学阶段正是积学储宝的黄金时期,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强调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初一第一学期,我布置了“四个一”的常量作业,即每人每天写一个字,一个成语,一个名言,对一个对仗句或造一个仿句造句。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边积累词汇,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逐步引导、分析后,作业中竟然出现了许多齐对、佳句。如“明月松间照”的对仗有“烁星夜空滑”,“笔落惊风雨”的对仗有“书起震山川”,“大漠孤烟直”的对仗有“星辰孤月幽”。

随着学习的深入,初一第二学期,我对常量作业又做了一番改进。要求每节课由一名学生讲解一句名言。老师结合课文或社会生活当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求将话题题内容写成不少于200字的随想。且可以在一个话题作文之后,向同学提问,让同学们谈感悟、谈启发、谈收获;由于语念的实质就是感性中暗含着哲理,直觉中积淀着思考。因此,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外部言语信息与内在的相关生活体验相激相合,学生的积累加厚,知、能、情、志不断重组,语言也得以不断发展。渐渐地,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自由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大大增强了语感。像段学峰同学的片段作文《小草》: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多娇贵的花,还躲在温室里,不敢走到外边来。而小草却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本学期,在训练学生写话题作文时,我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想话题、留话题,并自己设计一段恰当的导入语或延伸语。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积累加厚,语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得以发展,渐渐学生留的话题或富有启迪、或耐人寻味、或新颖或实用…….更难得的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引导语非常简炼恰当。

诵读是培养语念的必要途径,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唐代诗人杜甫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说: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要想运用好语言,就要有良好的语言积淀。且不说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大家的成就都得益于少时的诵读,就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原本学矿业、医学的他,不也是由于少时在三味书屋中摇头晃脑的诵读基础上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吗?可见,诵读对于人一生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诵读这一环节。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我还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美篇章、诗歌及文段。

当然,语言学习还离不开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10分钟的课外书,一至两个月读完一本名著,同时要做好作者卡片、字词库、精彩点击,读后感四个部分的读书笔记。这样,在欣赏-分析-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既调节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构成,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今后,我要在教学上继续扬长避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一名新型教师。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改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 篇2

我想,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挖掘,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就要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有责任及时扭转,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阐述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因此,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取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就成为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于是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

叶澜教授认为, 要从生命的高度,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也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 我们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状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做到眼中有学生。比如在讲《无声的中国》时不能老一味传统地讲背景, 讲《野草》, 讲鲁迅在文中所表现的批判精神, 结果学生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鲁迅是我国文坛的泰斗, 思想深刻复杂, 不同一般。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心理特点, 以便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中学生生命成长的特点, 找到课文中作家的生命和学生生命之间的契合点, 找到课文提出的命题和学生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问题之间的契合点, 这样, 才可能做到心灵的交流, 达到“会心”, 而且由“会心”而“回心”, 影响学生心灵的成长。所以, 我在教《无声的中国》这一课文时, 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自己的演讲稿和演讲技巧来征服听众。一节演讲课上下来, 学生兴趣很浓,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演讲水平得到了提高, 不少学生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走上讲台进行演讲。我想, 这节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

二、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原则,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而进行的, 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进行的。语文的课程改革当然不例外, 那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也要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现在的中学生写一张请假条不知道格式, 拿到一份说明书却读不懂, 课堂上要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竟无话可讲。这样的学生虽然能考得高分, 但是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 他们是不合格的。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 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记得在教《西安这座城》时, 在简单分析完了课文后, 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假如你作为你家乡这座城市的代表, 要向来访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 你准备怎么说, 请你写一篇稿子。几天过后收获来了, 我专门用一节课请那些写得好的学生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我想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抓住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同时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语文教育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 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还要注意这种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目前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 连电台电视台里的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但这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的明目聪耳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如果引导得法, 学生也就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了生活天地。

三、以“课堂多提问”为手段, 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语文教学一定是平等、开放、主体、互动的教学, 师生要获得彼此的信任和心理安全环境, 在这样的情境下师生双方一定是真诚的、深入的交流和探求, 彼此获得认识、情感和人格的发展与提升。这样的课堂必然表现为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 更表现出课堂的开放性。在开放性的交流中, 师生双方互为依存, 互惠共生, 在“对话场”中彼此积极介入, 信息多向传递、交互影响, 不断实现信息能量的放大、增生, 在互动中智慧的分享和碰撞必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课堂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兴趣趋向展开教学, 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对学生持支持的态度, 在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用语学生都比较受欢迎, 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期待、信任和鼓舞,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去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把握学生的需要, 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适度的补充和拓展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 语文不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 而是一个浩瀚的、涌动着活力的大海, 而学生就是大海里一条条活泼的游鱼。大海包容生命, 营养生命, 呵护生命, 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成长。语文教育就是要促进生命的成长。

语文教学的点滴心得 篇3

【关键词】提升问题意识 深挖自主学习意识 激发兴趣 积累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素养 重视诵读 加强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想当好课堂上的“主持人”,耐心地倾听,恰如其分地点拨,较好地与学生互动,教师就不能只关注自己教,而要引导学生主动学。

“学则须疑”,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初一学生刚入学时,凡有学生就生僻字、词提出疑问,我绝不轻易回答,而是重教他们查阅字、词典的方法,要求他们自己动手查阅字音、词义。第二天课堂上全班展示查阅字、词成果。目前,学生基本养成了查阅字、词典的良好习惯,也达到了我设定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语文基础教学的目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一开始,可能发现不了问题,这就要教师启发他们的思维,给他们创设问题,布置要解决的任务。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文字顺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很多同学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当我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后,略有领悟,并有了许多种答案,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最终理解了作者热爱济南,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体会到语言大师用词的准确与凝练。

在启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还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比较充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我也不简单粗暴地打断他们,而是引导他们,逐步理解课文,努力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我还注重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告诉他们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老师就认可。用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的话说就是“要不怕出乱子,真让学生学。”

兴趣是收获之源,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和伙伴来研读课文,也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做的一个尝试。在初一第一学期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段落进行研读,由于有权决定自己爱学的、能学的。学生们的兴趣大为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贯彻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基本理念。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而中学阶段正是积学储宝的黄金时期,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强调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初一第一学期,我布置了“四个一”的常量作业,即每人每天写一个字,一个成语,一个名言,对一个对仗句或造一个仿句造句。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边积累词汇,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逐步引导、分析后,作业中竟然出现了许多齐对、佳句。如“明月松间照”的对仗有“烁星夜空滑”,“笔落惊风雨”的对仗有“书起震山川”,“大漠孤烟直”的对仗有“星辰孤月幽”。

随着学习的深入,初一第二学期,我对常量作业又做了一番改进。要求每节课由一名学生讲解一句名言。老师结合课文或社会生活当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求将话题内容写成不少于200字的随想。且可以在一个话题作文之后,向同学提问,让同学们谈感悟、谈启发、谈收获;由于语念的实质就是感性中暗含着哲理,直觉中积淀着思考。因此,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外部言语信息与内在的相关生活体验相激相合,学生的积累加厚,知、能、情、志不断重组,语言也得以不断发展。渐渐地,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自由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大大增强了语感。像段学峰同学的片段作文《小草》: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多娇贵的花,还躲在温室里,不敢走到外边来。而小草却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本学期,在训练学生写话题作文时,我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想话题、留话题,并自己设计一段恰当的导入语或延伸语。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积累加厚,语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得以发展,渐渐地学生留的话题或富有启迪、或耐人寻味、或新颖、或实用……更难得的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引导语非常简练恰当。

诵读是培养语念的必要途径,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唐代诗人杜甫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说: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要想运用好语言,就要有良好的语言积淀。且不说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大家的成就都得益于少时的诵读,就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原本学矿业、医学的他,不也是由于少时在三味书屋中摇头晃脑的诵读基础上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吗?可见,诵读对于人一生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诵读这一环节。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我还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美篇章、诗歌及文段。

当然,语言学习还离不开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10分钟的课外书,一至两个月读完一本名著,同时要做好作者卡片、字词库、精彩点击、读后感四个部分的读书笔记。这样,在欣赏—分析—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既调节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构成,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今后,我要在教学上继续扬长避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一名新型教师。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改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佗城镇中心小学

傅雪

古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推荐了一部分要求学生背诵的课外古诗,在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中就出现了一些内容健康、文字较为浅显的古诗。对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作用。由于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加上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小学生读古诗词只能凭借相关工具书或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理解。而我们山区小学还是那种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老师解,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只是逐字逐句地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说出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文的赏析是很少涉及的,然而,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中,古诗文赏析在测试中还是经常涉及。

为此,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的教学,除了一般的让学生自己会朗读达到背诵及默写的程度,理解诗句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对古诗文的赏析教学:

一、了解写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及他主张的思想。

要求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与他生活的时代、诗人的爱好、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发展、民俗习惯等。

二、理解诗题。

要理解古诗中的题目是点明所描写的对象,还是所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慨的地点,或是为谁而写,等等。

三、领悟诗情。

理解了一首诗的句面意思,还不算把一首诗真正地读懂,还必须领悟诗的意境。因此,描绘景物的诗,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作者既写了事又写景,写的是眼前送别的景象,抒发作者与朋友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碧波荡漾,李白站在黄鹤楼,望着远远消失在水天交接处的小船,久久不愿离去,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福江水,伴随行舟,将友人送别到目的地。

四、古诗文的运用。

古诗文凝练的表达的效果,是它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在日常口语表达和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会较好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诗文中,诗人常常还会运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对偶等,判断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恰当运用了古诗文,关键在于对古诗文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在判断与运用时,才会正确无误,恰如其分。

五、改写。

改写就是把古诗文改写成其他文体的文章。如:把唐朝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精美的小散文等等。

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 篇5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主题培训心得交流 山下湖镇詹家峧完小 黄锦峰

三天培训可不止三天的收获,若论收获,无法用时间衡量。牟旭兵、黄吉鸿、吴春玉、陈可英、莫国夫、赖正清……一堂堂充满着诗意的课堂教学展示,一个个洋溢着内涵的专题讲座,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古诗词世界。宁静下来,脑海里就会有那一幅幅充满艺术气息的培训场景,耳边是不是还回响着老师们的谆谆之言。

牟旭兵,一位有着独特嗓音并充满艺术家气息的老师,让我见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真的,只是游戏,没有让人觉得是在上课,风趣幽默又不失睿智的课堂几乎可以作为我听课经历的最经典!

黄吉鸿,从他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桃花、鱼、苍苔等等原来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有特定含义的,我第一次听到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深深爱上了这句诗。我还第一次知道《游子吟》里的经典画面、经典习俗、经典意象。还有很多的第一次听到……啊,这就是内涵!文化内涵!从黄老师这里我明白一个以前懵懵懂懂的事情: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应该是一个诗意的人。

吴春玉,我立马想到了小沈阳,过一会儿又想到了李玉刚。但两人都不及小吴老师的洋洋诗情。东北人在上海,北人南事,钢极致柔。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掩盖吴老师熠熠生辉的阆苑诗才!一颦一笑间,斯言漫语中,让我感受了渤海之滨的知识涵养和风舞清雪般的诗词情怀。陈可英,诸暨人,自豪一下。听她的课,信息量大到爆棚!把古诗词中的鸟都找出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组织思维方式,给我许多写作和思考的灵感,值得好好回味和珍惜。

莫国夫,那大气磅礴的:“为民族的未雨绸缪!”至今还萦绕在耳边,久久没有散去。当时听见更是莫名激动和振奋。他所介绍的罗才军老师的《伯牙绝弦》让我心潮澎湃;他所主张的例如绍兴“投醪河”之类的本土小本课程文言文教学让我更是向往不已。

赖正清,洒脱自如的讲座让我感觉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般炉火纯青的内涵修养。最为精彩的是最后和听课老师的有趣互动,其实就是一个个有趣简单、经典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范例,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很强。

另外,我们的徐老师,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组织者,同时三天的培训也让我发现原来徐老师更是一个开朗洒脱、大气磅礴的人。

再另外,城西小学环境幽雅,闹中取静,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地点。最后改编一句诗结尾吧:

语文教学点滴 篇6

——语文教学点滴

语文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讲有练,让学生有所得”是弘文中学教学的金标准,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精讲上做文章,在多练上下功夫。

一、在精讲上做文章

老师的天职是“传到授业解惑”,那么就必须讲,但决不能满堂灌,必须做到精讲,讲到点子上,怎样讲到点子上,笔者以为应该抓住一下四个方面:

1、讲重点、难点、疑点、紧扣高考考点。每篇讲读课文都有其重点难点,也有学生不理解的疑点。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地把握。

2、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前的导语,不仅要讲,而且要精彩,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我用的导语是“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而言一语六月寒”,的确,高超的说话技巧,即使是在指责、劝谏对方的情况下,也会像三春的太阳一样温暖人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段导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用精妙的思考题开启智慧的闸门。设计适度,精妙的思考题,既能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在讲《致大海》时,我设计的思考题中其中两个是:①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②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试分析产生这样情感的真正根源。

4、用精炼的课堂总结,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每一节的课堂总结是要认真讲的,它既是对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探求。在讲完《荷塘月色》后,我的课堂总结是这样的,整篇文章,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渺茫的歌声,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追求的总是“淡淡的”、“恰到好处的意境”,展现的是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可以看出,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揣摩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惟有如此,才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在多练上下功夫

精讲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知识,而练是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提高,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笔者认为,练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练习。

1、基础知识练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该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如教《劝学》一文时,我从五个方面出示练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

一、给带点的字注音,包括生字和多音字;其二、四个古今异义的词,如“博”、“爪牙”、“用心”、“寄托”,其三实词理解;第四、词的活用。“楺”、“日”、“上”、“水”、“一”。第五、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这五题练习可利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并点人到黑板上做。

2、讲练结合。在讲到新知识、新概念或精彩之处,可设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如讲到《荷塘月色》“通感”运用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叫通感?“通感”就是吧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内心感觉等官能感觉沟通起来,彼此交互运用于描写事物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其次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第三,出题让学生练习。①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②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理解,第四,让学生学写。有的学生写出了“这绿茸茸的草坪,像一支充满优的乐曲”的句子。

3、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把写作和阅读自然结合起来,学到精妙段落、好的构思的文章,好的描写段落,让学生模仿性地写作,有时可以是几句话,有时可是一段,有时可以是400-600字。如学习《荷塘月色》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朱自清先生遣词造句的特点,选“朝霞中”“夕阳下”“秋雨中”的某处景物,投入真情实感,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当学了《我的空中楼阁》后,要求学生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情景

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

二、考试前夕、我、歌声。这些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大的帮助。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有讲有练,在精讲上做文章,在多练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有所得。

高一年级语文组 邓德林

中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心得浅谈 篇7

一、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学习语文, 必然要熟悉中国文化。这个形式怎样展开更加形象?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诗词, 格律缜密, 工于平仄, 对仗奇巧, 练字精工, 言简意赅, 描微摹细, 意蕴深厚, 情感丰富, 气象万千。

比如, 古人多用“明月”烘染离情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等等, 在百度一搜索“月是故乡明”, 要图片有图片, 要视频有视频, 要歌曲有歌曲, 要音乐有音乐, 琳琅满目, 数不胜数, 使学生在声光音像之中, 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勤读细品

语文学习中的格言警句颇多, 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等。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 “读”书使其成就。所谓“诵之不辍, 话语天成。”足见诵读之功用。因此, 打造与时俱进的“诵读文化”, 传承华夏民族的“文化血脉”是语文教学的重任。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提高诵读水平和对传统文学精髓的内化程度。

三、读诵古代诗词的方法

读诵古代诗词的方法, 关键要深入作者的内心。

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读题, 读作者, 读课文, 读注释, 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语感, 了解词的思想感情。“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了解了作者的特点、处境, 作于熙宁八年冬, 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 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细细读之, 再现诗歌意境, 就会感同身受。想象到苏轼气概狂放, 锦帽貂裘, 酒酣气盛, 前呼后应, 千骑射猎, 豪兴大发, 吟诗作赋, 他期待重任, 期盼报效国家的神态与渴望如在目前。

实际上, 也只有读得熟练, 了解作品、精读文字, 揣摩作者用意, 感受作者内心, 才会将诗词的精髓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记得一位学生家中经济遇到状况, 心情抑郁, 我让其他学生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安慰他,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比如在中国文学史上, 李清照是第一个女词人。她所做的《武陵春》, 哀愁片片, 多所寄托。可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这首词, 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不过是一个女人的无病呻吟。如果对李清照的命运有所了解之后, 就不会产生这种误解。在李清照的一生中, 前期安逸休闲, 与丈夫夫唱妇随, 所写的文章都是反映闺中生活, 间或离情别愁;后来国家灭亡, 居无定所, 藏书文物都遭焚毁, 生活艰辛;丈夫亡后, 只身流亡, 处境凄惨, 内心悲苦, 于53岁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候的李清照国仇家恨齐聚心头, 词中之“愁”绝对不是分愁别恨, 如果是的话, 绝对不会有后来的“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之孤苦之句。了解了李清照的身世和《武陵春》的写作背景, 再读《武陵春》, 绝对是不一样的感受,

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把握主旨

在教学古诗文时,要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因为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语感,也能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当然,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背诵名篇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通读全文的情况下把握内容梗概。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才会理解文章的主题与内涵。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先是向学生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及个性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边读边理解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诵读,读出了感情,更读出了内涵;等到学生读熟读之后,几乎不用教师做太多的提示引导,他们就能比较准确地说出文章的主旨,对文中的重点也能心领神会。可以说,反复诵读是理解古诗文,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读好古诗文呢?首先,创设想象情境,品读诗文的意境。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文章的意境想象出来,让诗文的意境立体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境下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小石潭的美景:清澈见底的潭水、往来嬉戏的游鱼、青翠摇曳的竹树、悠长蜿蜒的小溪……这样想象,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意境就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文章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次,选择语感的“节点”,品读佳句。语感的“节点”就是指文章中的主旨句或关键句,这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也在这里体现。因此在诵读古诗文时,应选准语感节点,反复诵读品味。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負。第三,揣摩作者心理感受,诵读领悟主题。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品味文章的主题。例如学习《出师表》一文时,学生如果揣摩到诸葛亮在出师前对蜀汉内政及军事方面的忧虑,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志向。

二、运用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古诗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因离我们年代久远,要想真正读懂读透它却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多媒体课件就会很好地发挥这样的作用。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动态的音像,图文并举、声像并茂,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运用课件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古诗文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如学习《观沧海》时,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大海》引入,让学生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听到海浪惊天动地的咆哮……这样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过来,让学生迅速对课文产生兴趣。其次,课件范读,激发竞争,训练诵读。利用多媒体课件范读,感染力强,学生也爱听,也乐于模仿。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再学着课件反复读,读得优秀的学生可以为大家示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诵读,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三,再现语言情境。例如教学《木兰诗》时,我播放了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几个片段,将木兰从军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整体把握。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指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讲。并且根据课文注释口译或笔译全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同时,对于课文的理解,要允许学生之间有争议,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强行压制。另外,每篇课文学完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包括:由文章内容产生的感想,由语言技巧产生的感想,由作者产生的感想,由历史背景产生的感想,对现实意义的感想等等。如学习《伤仲永》时,学生在谈方仲永成为“常人”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这时我就追问一句“方仲永变为常人,‘泯然众人矣’仅仅是他父亲造成的吗?”仅此一问,就能点醒学生,让他们明确要深入地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和作者意图。在学生各抒己见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你的这些分析从何而来,请讲一讲根据”,以确保学生的探究方向,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就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古诗文教学方法。

语文古诗教学心得点滴 篇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低年级儿童理解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实物。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成长。

一、关爱每一个孩子 老一辈小学语文教学大师斯霞常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学生。”只有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语文课。教师既要爱优生也要爱差生对聪明勤奋的倾注满腔热情对迟钝、调皮的耐心培育引导后进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训斥乃至辱骂应该用爱心去教育、感化孩子帮他们重树信心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其不断进步获得成功的愉悦。对于优等生俗语说“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优生就会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但道德 品质恶劣。热爱不等于溺爱、娇惯、姑息、放任。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宽严有度。总的来说老师应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让教师的关爱播散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二、创设情境、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先准备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在旁边放上吸管、石子、沙等材料然后设问“不能用手将瓶子拿起来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帮乌鸦喝到水”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导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营造宽松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只有让学生处于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这需要教师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孩子为其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我根 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荐出了六名小组长。有需要时就让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无论对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不直接批评、训斥学生。有的孩子一时回答不上问题我会先给一定时间让他“好好想一想”若仍不会我就让他请同学帮助自己。正因如此班上的学生从来不害怕回答问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是儿歌和手势。手势可以帮助他们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儿歌并借助手势表演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编很多的儿歌来帮助孩子识记如“张大嘴巴aaa扁扁嘴巴iii”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四、拥有先进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语文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老一辈小学语文大师霍懋徵老师说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十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 会生活学会劳动‟。”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这种引导、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教学质量与效果全面负责。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给学生打下做人的基础。这都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语文教学观。综上所述小学低段的教学工作是烦琐的它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李曙光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32)。

地理课堂教学心得点滴 篇11

[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思路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对地理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时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如:在讲述地球运动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地球自转过程,在反复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多媒体中显示的地球仪上某一固定位置在自转过程中,有时会面向太阳成为白昼,有时会背向太阳成为黑夜。经过观察、讨论、思考,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述,增强了课堂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给学生强调观察是多渠道的:如课堂中教具、板图、板画的展现,地图与插图的阅读;景观图与漫画的分析;课外日常生活中天象、气象、物候的变化等大量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都可作为观察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从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反映事物的本质,以达到认识有关地理事项的目的。

二、结合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和素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附图、插图、各类专题地图和自然景观图,以及寓意深刻的漫画等。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现象,活化地理教学内容,我充分利用这些图像系统并联系教学内容和实际,设疑布奇,步步引申,以一问、再问、追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过去人教版教材中国气候特征中,有《秦岭南北》这样一幅漫画。首先展示这幅漫画,让学生仔细体会漫画的含义,根据漫画的内容,我在讲授中先问:秦岭南北各有什么水果?这些水果各生长在什么温度带?当学生回答出苹果是温带水果在秦岭以北生长,柑桔是亚热带水果在秦岭以南生长。紧接再问:秦岭两侧的自然景观怎样?为什么只有秦岭一山之隔而南北气候差异这么大?学生联系所学有关知识回答道:秦岭是我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它横亘于我国中部地区,阻挡了北方冬季风的南下,减小了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因此,山南坡为亚热带自然景观;山北坡为温带自然景观。这时,我出乎意料的追问:假如秦岭不存在,我国南北方气候、植物将怎样呢?这一问,自然把学生引入大胆积极思维境界,学生互相讨论,查找资料,各抒己见。有的说:北方寒冷空气会过早的长驱南下,使我国南北冬季都处于干燥寒冷的状况下;有的说:夏季风也会过早地向北方挺进,使北方雨季增长,雨量增大;有的还说:南方的植物会北移,北方的植物会南移。经过激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调动了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三、安排适当的“课堂辩论”提高学生求异思维水平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针对目前“全球变暖”这一地理现象,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全球变暖”有人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地球气候周期变化所导致……。在地理教学中,像这样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 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把这些观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打破常规束缚,广开思路、想象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进行评价、概括和总结。这样做不仅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和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之功效。

中学语文教学点滴 篇12

一.开辟第二课堂, 扩大知识面

知识好比海洋, 而课堂上一点东西就是大海里的几滴水, 要使学生有广阔的视野, 宽广的思路, 就要开辟第二课堂, 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大好的春色, 激起大家珍惜美好的春光。我们学习了《春》以后, 准备模仿写。而时值秋天, 秋天来了, 秋高气爽, 江边的秋天也该是另一番景致吧。我带着学生沿江寻觅秋的踪迹。同学们一路欢呼雀跃, 兴致勃勃, 议论开了。朱先生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而秋天像什么呢?草木枯黄, 花草凋零。难道真的像古人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那么凄凉衰败吗?不, 路边草丛到处是黄灿灿的野菊花;远处满目仍是郁郁葱葱的松柏;丛林中, 隐隐传来劳动的号子, 地里农民正在收获, 工人正在生产。“那么秋天就像一个棕发的女子在沉思默想, ”有人说。她在思索着什么呢?她在想:在秋天羡慕大家的收获, 不如在春天里播种, 夏天里耕耘。不要妒嫉别人的成就, 要珍惜生命的春天, 秋天是属于勤奋的人的, 是属于强者的。秋天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启迪, 同学们用五彩的笔, 描绘了秋天的画。小原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是的, 秋天草木枯黄, 百花凋零, 但你可知道春花秋实?秋天是丰收, 秋天是欢乐, 秋天是富强。”同学们细心地观察, 有话写, 写得好。我将汇集好的作文, 出了作文专栏《秋天的歌》。此外我们还去过双华水库, 游过君山, 还饱览了岳阳楼的风采。同学们用热情洋溢的笔, 赞美了祖国秀丽的河山, 文明的历史, 智慧的人民, 光荣的传统, 珍贵的物产, 宝贵的资源, 壮丽的前景, 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变为学习的动力。

二.多形式、多角度的练习

单调的学习, 会禁锢同学们的思想。我以为读死书, 死读书, 是语文教学中的大敌。练习有很多种, 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类练习, 要重视说的练习, 以听带读, 以读带写, 读写结合。

1、说的练习。

说话的种类诸如:闲谈、对话、答问、介绍、讲演、讨论等等, 不胜枚举。在初一阶段, 我注重了复述的训练。课文如果是故事性强的, 生动形象的, 段落几乎都要学生复述。如《老山界》有一段描写红军战士在“之”字形路上夜行军和露宿非常真切入微。我要学生复述, 再让大家讨论。开始大家有背诵的通病, 我在讲析中就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结构层次、重点词句, 又让学生复述。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复述基本能做到省略次要, 又不丢失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把一件事表达得更完整、生动, 我们召开了“故事会”。故事中大智大勇的英雄, 除暴安良的侠客, 勤劳善良的人民, 这些无不是极好的教育。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如连词造句, 口头作文。学了《谈骨气》以后, 仿造课文“谈勤奋”、“谈友谊”、“谈理想”。而演讲更具鼓动性, 更需口头表达得好。我们也分别举行过。在演讲会上有的学生慷慨陈词表示了自己的理想, 决心。而有的平时成绩好, 在大众场合却出不得众, 面红耳赤勉强说了几句。但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决心培养这种能力, 还要求开第二次, 第三次演讲会。

2、以听带读

语文教学还要注意“听”的训练, 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使学生想听、爱听。我把磁带放给学生听。如《天上的街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皇帝的新装》。朗读时感情饱满, 声音宏亮, 抑扬顿挫, 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激起感情的共鸣, 我适当地讲些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的知识, 并让学生模仿读, 学生爱听, 很长的文章也不觉得长。我还搞了作文欣赏, 我读, 学生听, 或学生读, 学生听, 听后讨论文章的语言、结构, 从中得到提高。

3、读写结合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 扩大阅读。略读能迅速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我要学生订《小溪流》、《儿童文学》、《作文通迅》等杂志, 放假时系统地看一看《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名著, 增加文化修养。读得多了, 词汇丰富了, 运用自如了。学生还坚持写观察日记, 读书笔记, 学生自己办黑板报, 手抄报, 内容丰富多彩, 相声、诗歌、散文, 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基础。

上一篇:1年级小学生日记50字下一篇:国培收获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