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精选9篇)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1

清镇市暗流乡古仲小学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

一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结束了,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在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支持下,按计划顺利实施,并完成了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了以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面向”和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巩固了课改的成果。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措施

<一>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人员职责,做到了专人负责。

长:王国松 副组长:王世伦

成员:肖胜科

唐明华

肖云龙

王世碧

组长负责课改的全面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课改工作的布置、实施。成员参与课改工作的研究,协助副组长开展工作。

<二>落实了培训工作经费

1.学校对外出培训的教师给以了经费支持 2.教师出资进行了自我培训。<三>完善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制度

三、完成了培训工作目标。提高了教师工作素质,转变了教师工作观念,深化落实了课改成果。在一年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培训内容:

(1)新课程的培训(2)新教育理念的培训(3)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3)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贯彻课改理念的培训。(4)校本教研教学研讨的培训(5)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的培训

(6)派出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2.将以下课程的培训贯穿了培训的始终(1)新课程的培训(2)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3)校本教研教学研讨的培训

(4)派出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四、不足之处 1.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新课程相关理念掌握得不够。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应用还需几继续培训。

清镇市暗流乡古仲小学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2

1 文献来源与处理

在汤森路透公司的Web of Science网络平台检索数据库中检索基础数学( Mathematics) 研究领域内5 年影响因子前20 名的期刊, 下载这些期刊在2005—2015 年间发表的所有文献数据,经过去重等处理后共得到12 763 篇文献( 2015 - 08 - 08 检索) 。这20 种期刊基本涵盖了数论、代数学、几何学等数学领域相关研究方向,并且能够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如表1 所示。

利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基本计量分析,如图1 所示。首先,从文献量的年度分布来说,从2005 年起,文献量持续稳定增长,虽然在2007 年、2011 年、2014 年文献量有小幅下降( 如图1) ,但从2006 年起,每年文献量一直保持在1 000 篇以上( 不含2015 年) ,并在2013 年达到峰值1 525 篇,显示出数学领域高水平论文产出量随时间稳定增长的趋势。

基础数学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5 个国家及其文献数量分布如图2 所示。从国家上来说,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论文数量为4 545 篇,占总文献量的35. 6% ;其次是法国和中国,文献量接近美国的1 /2; 再次是德国和意大利,文献量接近美国的1 /4。

本文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软件———Cite Space[4,5,6]对国际基础数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作者、机构和国家的共引网络分析,目的是展现基础数学研究领域各作者之间、各机构之间、各国家之间的网络结构及其研究结构的特殊性。Cite Space是由美国Drexel大学华人学者Chaomei Chen博士开发的一款适合进行多元化、分时、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分析工具[7]。该软件系统运行于Java平台,可以读取大部分常见格式的文献数据,包括专利和医学数据等,可用于对ISI、CSSCI、和CNKI等多种文献数据库进行分析追踪研究领域热点和发展趋势,了解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学术团体及其合作研究关系等。

2 结果分析

2. 1 基础数学领域作者合作的可视化分析

使用Cite Space软件系统的作者共现分析功能,对前文检索的基础数学领域的12 763 篇论文进行作者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运行结果如图3 所示。通过对合作网络结构、关键节点以及网络节点的各项指标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可以探测基础数学领域作者合作研究的整体情况。

在国际基础数学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形成了许多规模不等的作者合作群,每一个作者合作群代表了以作者研究主题为基础的知识点集合,反映了研究者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3 可以看出,国际上基础数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作者合作网络( 作者合作群1) ,这一网络中的科学合作比较集中,其余的小团体作者合作较少。在作者合作群体1 中,明显形成了以Poom Kumam和Erdal Karapinar为中心的关系网络,Poom Kumam和Erdal Karapinar是合作网络的中心人物。然而从整个作者合作网络来看,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作者都集中在合作群1 中,展现出该领域合作研究主题较为集中的特点。

在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的基础上,利用Cite Space软件系统的运行结果对图谱中的节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作者出现频次排序,列出合作频次排在前20 位的作者信息,如表2 所示。

作者合作的频次越高,表明该作者产出的文献越多。同时,节点的突现率反映了某一时期作者合作频次的突增情况[8],突现率越大,说明作者在这一时期合作产出的文章增长迅速。从表2 可以看出,频次较高的几位作者分别是Poom Kumam、Erdal Karapinar、Juncheng Wei、Terence Tao等。节点突现率较高的作者主要有Poom Kumam、Erdal Karapinar、Nawab Hussain、Wutiphol Sintunavarat、Yeol Je Cho。Poom Kumam在2011 年合作发表文献的突增情况比较明显,在2012 年发表文献最多达到68 篇,如图4 所示。Erdal Karapinar在2012 年发表文献的突增情况比较明显,在2013 年发表文献最多,达到67 篇,如图5 所示。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Poom Kumam是泰国国王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在国际基础数学领域的合作研究网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Google - schoolar中检索到其发表的406 篇文章中,被引频次排在前3 位的文章分别是:Kumam P与Sintunavarat W合作发表的文章Common Fixed Point Theorems for a Pair of Weakly Compatible Mappings in Fuzzy Metric Spaces,被引频次达138 次;Kumam P,Sintunavarat W与Cho Y J合作发表的文章Common Fixed Point Theorems for C - distance in Ordered Cone Metric Spaces,被引频次为97 次; Kumam P与Sintunavarat W、Cho Y J合作发表的文章Coupled Coincidence Point Theorems for Contractions Without Commutative Condition in Intuitionistic Fuzzy Normed Space,被引频次为79 次。3 篇文章都是围绕其主要研究方向不动点定理和非线性凸优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

Erdal Karapinar是土耳其Atilim大学数学系教授,在Google - schoolar中检索到其发表的文章中被引次数最高的3 篇分别是: Couple Fixed Point Theorems for Nonlinear Contractions in Cone Metric Spaces,被引频次达185 次;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a Common Fixed Point on Partial Metric Spaces,被引144次; Fixed Point Theory for Cyclic Weak - contraction,被引132 次。这些文章同样主要是围绕有关不动点理论开展的研究。

Erdal Karapinar和Poom Kumam是整个基础数学合作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最大节点之一,同时二者的研究主题也极为相近,这也是在基础数学合作研究中形成最大合作网络的主要原因。

在作者合作群2 中,形成了以Terence Tao为中心的合作关系网络。Tao T就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曾获得“菲尔兹奖”[9],目前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等。其发表文章中被引次数最高的3 篇分别是: Tao T与Candes E J,Romberg J K等[10]合作发表的Robust Uncertainty Principles: Exact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Highly Incomplete Frequency Information,被引频次高达8 726 次,此文研究了不完全频率样本的模型重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构造一种方法,使得对于样本空间中的一个随机子集,只通过这组子集所对应的傅里叶系数,就可以将样本空间所描述的时间通过离散函数构造出来; Tao T与Candes E J合作发表的文章Near - optimal Signal Recovery from Random Projections: Universal Encoding Strategies, 被引频次为4 175 次; Tao T与Candes E J,Romberg J K合作发表的文章Stable Signal Recovery from Incomplete and Inaccurate Measurements, 被引频次为3874 次。

在作者合作群3 中,形成了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Juncheng Wei为中心,以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为主导研究方向的合作关系网络群。这一问题研究也是当前基础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 2 基础数学领域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Cite Space软件的机构共现分析功能,对基础数学相关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得到基础数学研究机构合作的网络图谱,如图6 所示。

机构合作网络进一步展示了国际基础数学领域合作研究的态势。从图6 可以看出,国际上基础数学研究已经形成了3 个主要的研究机构群: 机构合作群1 以巴黎第6 大学( Univ Paris 06) 、巴黎第11大学( Univ Paris 11)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 CNRS)三大机构为核心,并且全部为法国科研机构。机构合作群2 形成了以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和麻省理工学院( MIT) 为核心的机构合作网络,包含机构有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 、麻省理工学院( MIT)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 Calif Los Angeles) 、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 Texas Austin) 等一些机构,这一网络中的机构主要以美国科研机构为主。机构合作群3 是以芝加哥大学( Univ Chicago) 为核心的机构合作网络,包含芝加哥大学( Univ Chicago) 、布朗大学( Brown Univ) 和日本高等研究所( Inst Adv Study) 等一些机构。其中最大的合作群是机构合作群2。

在基础数学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的基础上,通过Cite Space软件系统的运行结果,对图谱中的节点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机构频次排序,列出频次排在前20 位的机构如表3 所示。

这20 所机构是2005 年至今基础数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中美国机构12 家,法国机构3 家,沙特阿拉伯、加拿大、日本、德国、中国机构各1 家。从节点的中心度来看,基础数学研究机构的中心性较低。中心度和Sigma是Cite Space软件中的重要指标参数,中心度大于0. 1 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Sigma ( Σ) 是Cite Space软件对网络节点新颖性的一个综合量度指标,是体现网络节点重要性的参数,用来探测同时拥有强引文突现性和中间中心性的科学文献( 作者) 的节点。这些节点不仅仅在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也能明显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力。它的计算公式为Sigma = ( centrality + 1) ^burst[11]。在机构分析中sigma大于1 的机构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罗格斯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这表明这3 所大学在整个基础数学研究的演化过程中以及机构合作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密歇根大学、罗特格斯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在2005 年发表文章突增情况比较明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在2009年发表文章的突增情况比较明显,说明这些机构在相应年份科学合作较为频繁。

基础数学领域机构合作主要是以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为主,并且同一国家或地域相邻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我国基础数学领域高水平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 3 基础数学领域国家或地区合作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为进一步展现基础数学领域的科学合作情况,在前文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同样文献数据分析国家间的合作情况。通过Cite Space软件系统绘制基础数学研究国家合作的网络图谱,如图7 所示。可以展现基础数学领域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情况。

从图7 可以看出,美国、法国、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图中的节点较大,表明这些国家通过合作发表的文献很多,但是这些国家之间的连线不明显,说明这些高产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研究较少,大多为国内机构之间的合作; 而以色列、澳大利亚、奥地利、泰国、伊朗、俄罗斯等国家在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中的节点很小,但是其国家之间的科学合作较为紧密( 见图7 右图) ,这些密切合作的国家有望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使本国基础数学领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减小与传统基础数学研究强国的差距。

在基础数学研究国家或地区合作网络图谱的基础上,通过Cite Space软件系统的运行结果对图谱中的节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合作频次排序,列出频次排在前20 位的国家或地区,如表4 所示。

从表4 中可以看到,美国、法国和中国等是合作网络中发文量较高的国家,并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沙特阿拉伯、泰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频次略低,但是沙特阿拉伯和泰国具有较高的突现率,反映了沙特阿拉伯和泰国在基础数学领域合作研究产出的文献量突增的趋势,也说明沙特阿拉伯和泰国在基础数学领域研究中的发展潜力。其中,沙特阿拉伯的中心度最高,而且在基础数学研究国家合作频次分布表中Sigma值大于1 的国家只有沙特阿拉伯,这表明沙特阿拉伯在基础数学研究新兴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研究水平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提升,基础数学研究的地位也逐渐提高,SCI数据库中国际基础数学研究的论文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代基础数学领域科学研究重要的产出方式,通过对作者、机构、国家的共现网络图谱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 1) 在作者合作方面,基础数学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往往是因为具有相同或相关的研究方向而进行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Poom Kumam和Erdal Karapinar为中心,以不动点理论研究为主导方向的合作研究团体,随着这一科学合作团体的不断壮大,作者之间的合作将更加频繁和密切,并且不动点理论的研究在未来也将趋于系统化; 而其他作者合作群中,以Terence Tao为核心的研究群体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等研究方向上,和以Juncheng Wei为核心的研究群体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半线性椭圆方程等研究方向上虽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合作网络,但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仍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 2) 在机构合作方面,各国国内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广泛,而科研机构间的国际合作较少,合作程度较为紧密的大多是高校,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其中,美国的研究机构之间已经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合作网络,并且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与美国、法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基础数学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目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与国外一些大学之间的合作,国内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多。因此,为促进我国基础数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今后应加强国内机构之间、以及国内机构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 3) 在国家或地区合作方面,美国由于其在基础数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得其文献成果产出呈现孤岛现象,即美国在数学领域与其他国家合作研究较少,本国作者、机构合作较多,法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而一些近年发文突现率较高的国家( 泰国、沙特阿拉伯等) 的学术合作更为频繁,这也是数学领域的一大特色,一些在数学领域研究起点较低的国家往往需要通过合作来快速提升研究实力和水平。由实验数据可以预测,沙特阿拉伯和泰国在基础数学领域研究发展潜力巨大,将在国家合作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对国际基础数学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机构、作者在国际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挖掘学科研究优势,提出优先发展方向,对各国在国际基础数学领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优化和战略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HARAL N,SOLOMON P,KIM S,et al.An emerging view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cientists’perspectives on collaboration and factors that impact collabor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952-965

[2]BEAVER D D,ROSEN R.Studies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Part 1:The professional origins of scientific co-authorship[J].Scientometrics,1978,1:65-84

[3]谢彩霞.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11-13

[4]CHEN C.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59-377

[5]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5303-5310

[6]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7]侯剑华,胡志刚.Cite 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4):99-104

[8]CHEN C,ZHANG J,VOGELGY M.Making sense of the evolution of a scientific domain:a visual analytic study of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research[J].Scientometrics,2010(3):699-688

[9]林革.数学奇才——陶哲轩[J].数学通报.2006(12):37-40

[10]CANDES E J,ROMBERG J,TAO T.Robust uncertainty principles:exact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highly incomplete frequency inform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6(2):489-509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3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2005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篇4

2005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基础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贴近基层,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为重点,不断深化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以贯彻落实2003—2007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为契机,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以宪法宣传为重点,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广大市民学习宪法和全国人大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树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观念。利用2004年“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12.4”法制宣传日办成媒体关注、群众欢迎、领导重视的普法品牌,办成展示我市法治建设成就和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重要载体。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全市工作部署,上半年重点开展宪法修正案宣传,下半年以“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重点,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使“12·4”法制宣传日更具特色和影响力。同时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开展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法制宣传,学习宣传劳动保障、占地拆迁、交通管理等与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宣传培训为重点,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和政府常务会学法工作;积极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水平;发挥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题库的作用,促进后备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及法律素质测试等工作的开展。市相关部门上半年将联合开展《行政许可法》系列宣传活动,各地区、各系统要结合实际,配合全市宣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3、以新闻媒体为主渠道,积极开展社会法制宣传。继续发挥新闻媒体的法制宣传优势,办好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的法制专题节目(专栏),提高节目(栏目)质量,创办体现首都特色的精品节目(栏目)。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影视作品和文学艺术法制教育引导示范作用,支持专业文化团体深入生活,创作法制题材的艺术作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开展法制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以“法律进社区”和“送法下乡”为载体,利用广场、影剧院、农村文化大院等场所,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文艺演出活动。

4、以推广“普法广场”和建设标准化法制宣传栏(橱窗)为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干校、培训中心和市民文明学校,开展多层次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等地区资源,开展经常性公益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各街道(乡镇)要健全完善法制橱窗,各区县要在繁华地区至少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法制宣传橱窗,在街道社区、乡村集市和机场、火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公益法制宣传。积极推广“普法广场”,将法律咨询、法制展览、法制文艺演出、法制主题游园活动及宣传资料自由索取等纳入其中,并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5、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关于在京郊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创建工作三年计划和“九条标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突出抓典型、抓标准、抓推动。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要以《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为教材,认真抓好对农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各地区要围绕市、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命名、表彰,集中开展典型的宣传推广,一季度重点做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检查团的迎检工作。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5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5]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继续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做好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任务和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和完善农村分配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不断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思路,认真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进一步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确保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领导,制定计划,明确分工,抓好落实。

二、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加大减免农业税力度

2005年要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进一步降低其他地区农业税税率,其中,2004年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4个百分点,2004年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2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与正税同时减征或免征。全面取消牧业税。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方案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制订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省级财政和有条件的市、县财政要继续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基层改革,不得将减免农业税形成的资金缺口留给基层。鼓励地方根据自身财力条件,自主决定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其自主免征农业税减少的收入从2006年开始列入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测算补助基数。

三、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

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至少1个有代表性的市(地)或若干代表性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工作扎实的县(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按照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对乡镇内设机构实行综合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从严核定和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由省级政府实行总量管理,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只减不增。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现有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强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使其逐步走向市场。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特别是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财力,统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免课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实施,确保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快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农村学校建设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严禁不切实际超标准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继续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正常经费支出需要。积极推行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中央财政要采取奖励和补助措施,引导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分配上向财政困难的县乡倾斜,鼓励县乡增收节支、精简机构和人员等。完善城乡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道路、供水、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四、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做好乡村债务的核实和化解工作

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各地一律不得给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要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对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乡村,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历史上形成的乡村债务,要以县为单位,抓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底数,加强审计,明确责任,分类登记,逐步化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要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五、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

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设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适当补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兴办其他农村公益事业的新机制、新办法。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要积极探索政府资助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鼓励农民兴办农村公益事业。

六、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减轻农场职工负担

要积极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按所在地政策同步减免农(牧)业税,将农场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费”的收费全部免除,防止通过调整土地承包费加重农场职工负担,把税费改革的好处切实给到农场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国有农场的改革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按市场规则组建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经营管理企业。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属地管理、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以剥离办社会职能、减少管理层次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七、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督查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各地区要继续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督查工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改进方式,采取定期检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蹲点调研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确保各项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要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抓紧制订并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考核办法。继续深入治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加强对各种涉农收费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涉农收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涉农收费项目或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坚决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不准收取承包费。健全群众信访反馈监查制度,对农民上访比较集中、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要及时派出调查组进行核实处理。

各地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机构,完善职能,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和任务。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方案,指导和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五年七月十一日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理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大力开展成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和学生各类兴趣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班,努力提高镇成人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服务于石壕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为五年赶超博望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服务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全镇社会成员学习需求为宗旨,以学校(四个中心)、社管办为支撑,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谁为主的行业培训系统,以满足市民更新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社会培训系统。逐步形成学校向社会开放,社区向学校开放;大家为社区作贡献,社区为大家服务的良好社会环境。创建一个“人人是学习之师,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文明、终身教育气氛较浓的社区文化环境。

三、工作任务:

以政府牵头,在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

下,以社管办、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社区教育中心,以中、小学校为支撑,以农业服务中心、文广中心、计生办为基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培训中心为依托,大力配合。同时,向村(居)委会、厂延伸,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形成我镇的社区教育网络。

四、工作措施:

1、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年初召开各个部门协调会,年终召开考核评比总结。

2、石壕社管办、成教中心校作为我镇社区教育基地,发挥成人培训的龙头作用,开展协助级各类培训工作重点开办成人学历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全镇各类教育资源的相互沟通和整合,为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开放的、多样的、及时的学习机会,创办成我镇成人学习、娱乐、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3、石壕小学、石壕中学、石壕幼儿园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存;发挥教育阵地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尽

可能地向社区开放,逐步形成校内外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新格局。

4、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文广中心要发挥自身特长,大力开展农实用技术培训、讲座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在“终身”、“谋生”上做文章,为广大社区民众勤劳致富,合法经营服务。

5、党校、团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等单位、部门培训场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尽可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专项性的教育服务工作。

6、全镇各企事业单位、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来,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为社区人员的学习服务。建设自助式、互相式的学习组织,形成学习化社会,为推进我镇的终身教育尽自己的职责。

7、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村厂、市民农户,了解社会人群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弱势群体(下岗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结合我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基础。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7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是了解一个学科研究发展现状的重要方式,它将各类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来分析文献的布局构造、数量关系和发展规律,以前多用于情报学领域,现在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

(2)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主要分析一对词在同一文献中呈现的次数,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分层聚类,展现出这些词之间的距离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布局变化。本文所采用的是关键词共现分析法。

2.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是Bicomb2.0共词分析软件和SSPSS19.0统计软件。利用Bicomb2.0,进行历年论文数量、论论文作者、论文期刊、关键词等统计分析,并形成关键词的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通过SPSS19.0对共现矩阵进行聚类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3. 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库,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为主题,根据我国著名学者祝祝智庭和杨宗凯在GCCCE2011的大会报告中对教育信息化进进程的划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处于初始阶段,2015年将进进入融合阶段。因此,笔者将时间范围设定为2005年到22015年,搜索时间为2016年3月20日,搜索得到484条记记录。为了提高数据的精确度,我们将与“中小学教育信息息化”不相关的文章(比如,敬告作者、投稿须知、文萃与与信息、简讯等)剔除在外,最终确定样本总量为316篇有有效文献。

同时,运用Bicomb2.0的词频计量功能,将1724个有效效关键词进行词频计量。根据美国物理学家J.E.Hirsch提出的的H指数(H index),“在一个学者发表的Np篇文章中,如如果有h篇文章的被引次数都大于等于h,而其余(Np-h)篇篇文章被引次数都不及h,那么此学者的科研成就的指数值为h。”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最终确定20个词频大于等于11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教育信息化”,102次。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笔者利用SPSS19.0分类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得到相应的树状图,如图1。按照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类团的距离远近,再将关键词聚合为两类主题:种类一涉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体研究,包括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等6个关键词。其中,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执行者,对其发展进程及效果都起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为此,有学者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普及工作是国家为缩小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种类二涉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与实现形式研究,包含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资源等14个关键词。种类二又可以细分为2小类:类1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手段研究,包括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资源、电子白板等10个关键词,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需要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和媒介支持这三大类实现手段;类2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形式研究,包括中小学信息化、学校信息化等4个关键词。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及教材、教学方面问题突出,也成为近些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2. 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析高频关键词间的内涵关系,笔者利用SPSS19.0的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制作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多维分析结果图与聚类结果图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也是分为两大种类。由图2可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体研究(种类1)处于战略坐标的第一、二象限,处于右上角第一象限中的中小学和教育信息化等主体发展最为完善,处于右下角第二象限的农村中小学、对策、中小学教师和信息化等主题研究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和实现形式研究(种类2)主要分布在战略坐标的第三、四象限,位于左下角的第三象限的远程教育、班班通、电子白板和资源库等研究已初具规模;位于左上角的第四象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主题研究还不成熟。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对十年来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明确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目前,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的主体研究、实现手段研究和实现形式研究。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发展现状开展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比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等研究;对于利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缺少对于政策落实、经费投入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估研究,难以为下一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学理参考与依据。此外,当下在国家层面最为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鲜有涉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扩展,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亟须相关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并建言献策。

2. 未来展望

基于以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聚类和热点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二次文献分析,未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供学界参考。

(1)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研究。当前,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比较少,而且有研究表明,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比极低,信息化应用意识不强,信息化应用技能较差,信息化应用效率较低,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结合不够紧密。这说明不管是学术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亟须通过评估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当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还处于空白,这启发我们要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估与教师资格认证的结合研究,以推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与专业化的发展,也要积极探索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比如,网络支教、网络学习等。

(2)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探索。经过文献分析与实证考察,我们发现,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还处于量变阶段,即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应当转而进行质变研究,即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为此,对于学者来说,应当积极探索规律,深入研究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促进信息技术支撑下评价模式的创新,以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3)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与作用的研究。经过二次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集中在近两年。随着教育信息化强大功能的不断开发与彰显,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出,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反贫困功能,并强调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需要信息化的推动与扶持。作为研究者,我们应当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以教育信息化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从而发挥教育反贫困功能。为此,相关学者应当率先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助推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实现。

摘要:为了解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与热点状况,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对近十年来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共词分析,总结出当前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研究、实现手段研究和实现形式研究等3个领域。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未来国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评估体系、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状况,共词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韩红旗,安小米.1991-2010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发展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31(4):145-148.

[3]QIN,He.Knowledge Discovery through Co-Cord Analysis[J].Library Trends,1999,48(1):133-159.

[4]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9):5-15.

[5]周勤,张红历,张慧巧.信息产业研究现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0(10):47-70.

[6]张冬玉.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0-33.

[7]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06-108.

[8]张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70-73.

2005年资源节约工作安排 篇8

一、继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2005年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制定和落实宣传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组织好200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注重实效。在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

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待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后,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和各项任务。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对试点项目给予支持。组织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法规框架研究,提出立法建议。会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组织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

贯彻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做好规划宣传和社会反映搜集工作,细化分解并组织实施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落实《钢铁工业中长期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有关资源节约要求,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制定和完善强制性能效标准,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实施家用电冰箱、空调器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组织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继续推行分时电价制度和试行差别电价政策。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生产或使用节能产品的鼓励政策。加强对地方节能监测(监察)中心的能力建设。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修订),支持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组织重大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积极推进节水工作

继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煤炭、建材、食品等高用水行业节水,特别是北方严重缺水城市的节水工作。推进废水资源化,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制定和发布《海水利用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工作,提高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替代淡水资源的贡献率。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重点抓好严重缺水矿区和矿井水资源丰富矿区的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工作,解决矿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短缺问题。制定和发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把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作为城市供水价格改革重点,扩大实施范围。以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为目标,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

五、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研究起草《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协调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研究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督促和指导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抓好共伴生矿、尾矿、大宗废物等的回收利用。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和《墙体材料革新发展规划》。

六、加强国债资金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支持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9

教学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043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可以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活动中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是关键。

2.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__________。

3.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__________。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5.常用的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为:算法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6.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主要组成步骤有:创设情境、__________、总结转化。

7.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境,通过__________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__________的要求。

8.在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中,“分析学习者特征”环节一般包含对__________、认知能力和__________等方面的分析。

9.在网络课程的评价指标中,软件运行主要评估安装程序和教学软件运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综合结构采用__________的方式,既表现时间的__________,又展现空间的横向关系。11.电视教材是以__________为主要呈现形式,声音解说、__________起辅助作用的一种视听结合的教学媒体。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是一种教学手段

B.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是一种教学方法

D.是一种教学模式 2.成人学习者不同于在校生的主要特点是()。A.生活经验丰富

B.抽象思维能力强 C.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

D.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3.焦虑水平的高低与学习的关系一般认为()。A.越高越好

B.不能有焦虑

C.正常焦虑是有利的D.高焦虑者适合压力低的学习情境 4.下列对教学目标的阐释中,正确的是()。A.强调教育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00431# 教学设计试题 B.规定比较抽象

C.用学习者心理过程来表述

D.根据教师的经验确定

5.“儿童能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属于()。A.认知策略

B.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6.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关系为()。A.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无关 B.教学方法由教学媒体决定

C.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两者之间是两难选择 D.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媒体选择应有机结合 7.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8.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A.完成教学目标

B.实现自主学习

C.完成意义建构

D.完成教学目标和意义建构

9.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教学内容时,奥苏贝尔建议组织教学内容的策略是()。

A.渐进分化策略

B.序列化策略 C.逐级归纳策略

D.整合协调策略 10.“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

C.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D.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1.在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中,反映智能化程度的要素是()。A.检索书签功能、素材质量

B.智能性、交互性

C.媒体辅助功能、交互性、智能性

D.检索书签功能、智能性、媒体辅助功能

12.在讲授型电视教材中,长时间出现满屏的字幕和计算公式,导致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心理抑制,其原因是()。

A.字幕的呈现不符合教学内容的结构

00431# 教学设计试题 B.解说词过少

C.电视符号的选择和使用不当

D.缺少音响效果

1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脚本是软件制作的间接依据 B.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脚本是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 C.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脚本主要由教学软件的组织结构构成 D.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脚本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

14.根据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将学习分为()。A.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

B.个别学习、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竞争学习15.《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遵循的理论基础是()。A.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教学设计理论、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教学设计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学系统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例如可以用于()。A.课程开发

B.一堂课的设计 C.一个媒体材料的设计

D.教学评价 E.解题

2.对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功能,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A.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B.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C.提供了教学模式

D.影响学习者学习风格 E.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

3.对教学媒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A.媒体越先进越好

B.没有“万能媒体” C.传统媒体应逐渐淘汰

D.各种媒体都有优缺点 E.教学中决定因素是人,与媒体无关

4.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是()。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E.相对评价

00431# 教学设计试题 5.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里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

A.发布与传播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B.利用自主学习策略的能力

C.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

D.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E.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美国教学技术专家克内克提出的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及其框架。2.利用ABCD模式编写二条教学目标。3.简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4.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由哪几方面组成?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学内容 2.教学策略 3.二叉树探索法 4.专题片 5.狭义的教学情境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论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特定学科的特定内容,应用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中的一种设计课例。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下一篇:创新社会治理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