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高中(共12篇)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胀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里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高中读后感(二)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高中读后感(三)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关键词:傅雷家书;儒家;修身
一、傅雷家书的成型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傅雷家书》被称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傅雷自己在家书中就说到“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二、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内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尤其是修身思想,这是整个思想的基础。
第一,修身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养成良好好的品质好的品质是基础,孔子在论语中就曾经谈到“德不孤,必有邻”,傅雷虽然算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后一批儒生,但是在新时代在道德品质修养也有一定的提升,他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多次提到要让傅聪戒骄戒躁,在修养方面告诫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后为钢琴家”。傅雷在给傅聪的观念一直是这样的,所以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事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
第二,修身思想的内容百事孝为先,孝心是修身的延伸,,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要对父母有孝心,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傅雷家书中这个“孝”也有了时代意义,不仅仅是对父母,更是对祖国的爱,因为傅聪常年在国外,傅雷认为这个时候傅聪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祖国的形象,要关注祖国这才是“大孝”要为国争光,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这样的思想在傅雷家书中也是多次的出现,这种“孝”已经不是局限在家庭对父母上面,已经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修身思想中的孝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斷变化着。已经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最终上升到对祖国的爱,这种大爱其实就是孝的另一种延伸形式。
傅聪远在国外求学,在20世纪50年代通讯不发达,家书是傅雷了解儿子远在国外情况的最大纽带,父母的心情是随着家书的多少而定,也根据家书中儿子在国外的生活好坏而定,每每傅聪的信并没有及时到达父母手中,父母的心会一直牵挂,每次傅聪的家书准时到达手中,父母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愉悦。“千望万望总算望到了你的信,虽然短短的,但已经给我们不少安慰了”可见孝并不是要给父母很高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心情愉悦。
第三兄弟之间要以礼相待,傅聪远在国外求学,在20世纪50年代通讯不发达,家书是傅雷了解儿子远在国外情况的最大纽带,父母的心情是随着家书的多少而定,也根据家书中儿子在国外的生活好坏而定,每每傅聪的信并没有及时到达父母手中,父母的心会一直牵挂,每次傅聪的家书准时到达手中,父母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愉悦。“千望万望总算望到了你的信,虽然短短的,但已经给我们不少安慰了”可见孝并不是要给父母很高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心情愉悦。
第四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傅雷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对待朋友方面教导傅聪要以诚相待,要跟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并且向他们学习。傅雷在这方面主要是从自身经历告诫傅聪,傅雷的好友很多,虽然傅雷在某些时候脾气不好,但是因为在与朋友交往时都是“以诚相待”所以身边还是会聚集很多好友。“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傅聪的琴艺已经很高超了,但是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傅雷希望傅聪向朋友学习,并且能听进朋友的建议,不可一意孤行。
三、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目标
傅雷的家书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与爱,傅雷因为很挂念傅聪在国外的生活情况,时刻关注有关傅聪的新闻动态,并且在信中也多次告诫傅聪要多写信,写详细的信,这样才能更好的慰藉父母的心。但是在另一个方面这个“孝”也有了时代意义,不仅仅是对父母,更是对祖国的爱,因为傅聪常年在国外,傅雷认为这个时候傅聪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祖国的形象,要关注祖国这才是“大孝”要为国争光,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这样的思想在傅雷家书中也是多次的出现,这种“孝”已经不是局限在家庭对父母上面,已经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修身思想中的孝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变化着。已经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最终上升到对祖国的爱,这种大爱其实就是孝的另一种延伸形式。
傅雷的修身相比较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在修身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在修身上傅雷很重视书籍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傅雷经常写信给傅聪,虽然常年在国外,但是不能丢弃中国优秀的著作,也鼓励傅聪多读国外的优秀著作,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在家书中告诫傅聪“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除此之外在修身方面他一直告诫傅聪放松心情,多亲近大自然,要去大自然寻找灵感。因为傅聪在的国家多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傅雷也一直鼓励傅聪要多去博物馆,去感受先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专著[1]傅雷.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2] 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4.
[3] 论文[1]陈水根.傅雷的家训思想[J].家训家风.
[4] 江丽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2009.
[5] 杜振吉,郭鲁兵.儒家的修身思想研究及其方法述论[J].中国伦理思想,2008.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能够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就应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十分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能够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够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十分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2
当我翻开《傅雷家书》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封封带着满满爱意的家书。从这些家书中,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因此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资料。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一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但是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齐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3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正因它里面包含的都是爱。它就是《傅雷家书》,一本关于爱的书。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09级教育技术孙珂 00081200902
4《傅雷家书》作为家庭教育老师强烈推荐的必读书目,我网购了这本书,希望认真的读完能够对其中的家庭教育有所领会、思考,以便对今后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有点借鉴。整本书读下来,我最深的感触是,这一点不像是一个父亲写给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的家信,这就像是一个贴身顾问,全方位的指导家。
在文章的最开始,写到家人送走傅聪后无比的思念时,父亲想到自己以前曾经与孩子起的一次争执,说到“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想想,一个父亲能够对儿子做出这样的忏悔,这该是多么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最初的父亲对儿子远行波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犹如刚热恋不久的情侣面临不得不接受的分手。
傅雷一直把儿子当做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父亲对儿子的珍视,及尊重,让我对现实中的众多父子关系感到有点悲凉。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代沟越来越大,尤其是父辈与子辈间。很多孩子在家里跟父亲几乎没有交流。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在儿子,是觉得父亲保守、落后,有什么事情不想告诉父亲。在父亲,也或许真的是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影响,使得其与孩子间竖起一道屏障。在信中,傅雷以自己学习、生活的经验,教儿子如何学好俄文,讲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如何与别人相处,讲写作,甚至谈及以什么样的格写书信才能做到美观、节省,以及恋爱问题。在现在的中国,有些家庭依然很保守,家人,尤其是父亲很少跟孩子提起关于恋爱的问题,更多的原因是出于传统的羞涩。可想在傅雷那个年代,那个戴高帽、文革的年代,父亲却时常给儿子做思想工作,生怕其走进感情的误区,给钢琴事业带来牵绊。父子情深可想而知,傅雷在信中说:“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有谁来安慰你呢?”这些话虽然在现在看来有点夸张,但是,刚20岁的傅聪独自一人远在外国,不像国内可以有很多的朋友,情感上确实有无处发泄的悲哀。
在儿子参加比赛获奖时,父亲表现的无比激动。在骄傲、欣赏的同时,也不忘委婉的纠正儿子存在的不足:演奏时身体摇摆的问题,除了浪费精力,还影响技巧和速度。父亲及母亲渴望收到儿子的来信,就像恋人等待电话,孩子等待糖果一样焦急。收不到儿子的信他们会极度的失望,猜测,“我们历来问你要家信,就像讨情一般。你该了解你爸爸的脾气,别为了写信的是叫他多受委屈,好不好?”
父亲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但是更关心其身体,当傅聪提到压力很大每天要练12个小时时候,父亲则说,如果心绪放轻松,完全没有12个小时的必要。鼓励其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
在为人处世方面,父亲鼓励儿子勇敢一点,不要随意让步;对待人更要真诚,艺术家要先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注意言辞,“第一,以后注意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犯忌的,因为就是你说得对,但是给人的印象支局的你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好像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准,理由都是你的。还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也是犯忌的„„”
后来儿子恋爱、订婚、结婚、生子,父母都表现的很喜欢,尤其是母亲,在孙子还未出生就做大批的婴儿衣物邮寄过去。期间在国内父亲因为被划为“右派”而坐牢,这些影响孩子的事情他们只字未提。直到最后因为夫妇二人自杀,留下痛苦的兄弟二人。看过这本书的人,很多都觉得父亲很偏心,信中流露的全是对大儿子的爱,而对二儿子则关心甚少,很少提到。但是,我却觉得这不是偏爱。试想,一个伟大的懂得教育的父亲,怎么在家庭教育对子女进行偏差对待呢?书信中也不时的在交代傅敏的事,从其
谈琴,到最后教书,我可以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
也有人看过之后觉得这是个很理想化的父亲,现在的家庭几乎没有这样的父亲或母亲存在。当然,现代父母跟孩子的交流,不再是以书信。在通信这么发达的时代,亲子关系反而欠缺,甚至孩子觉得父母整日教育自己,很罗嗦,很反感,尤其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反而适得其反。所以,现代家庭教育尤其需要加强改善。
傅雷在给大儿子傅聪的信中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个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总有支持其不断攀登的人,这些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妻子丈夫,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大众。但是,在一个孩子早年的教育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孩子以后走怎么样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对其进行的家庭教育。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文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作品主题】
《傅雷家书》全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内容简介】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全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人物形象】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地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傅雷的儿子,著名钢琴大师,刻苦用功,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傅雷的女儿,英语特级教师,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艺术特色】
傅雷以其真诚的姿态、丰富的学识撰写家书,与儿子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的真诚、精彩的篇章。其艺术特色表现在:①以书信的形式;②真情的流露;③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傅雷的家书文笔典雅晓畅,在真挚感情的表达中体现其流畅文笔的感人魅力。傅雷以长辈与儿子促膝谈心的姿态,以朋友间讨论人生与艺术的心态,给儿子写家书,自然而真挚。在行文中,傅雷常常以充满诗意的流畅笔触抒写其真挚的感受与体悟。在谈论人生感悟时,傅雷常常抒写其自我真切的人生感悟,在真挚朴实的言语中表达其对于世道人生的感受与见解,常常在流畅的言语中充满发人深省的魅力。读《傅雷家书》,读者会如同面对一位睿智的长者,语气亲切自然,会如同会晤一位渊博的学者,语言流畅智慧,从中既可以领略到一位慈父的良苦用心,也可以感受到一位学者的广阔胸襟。
传授给儿子
傅 雷
亲爱的孩子,……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人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
……
首先态度和心情要尽可能地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许多青年男女婚前极好,而婚后逐渐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这个原因。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地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是表面的行动,尤其是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当然这一点是很难。人总是人,感情上来,不容易控制,年轻人没有恋爱经验更难维持身心的平衡,同时与各人的气质有关。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容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至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如临时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就纠正,该向人道歉的就道歉。总而言之,以上两点归纳起来只是: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妻子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有关的问题,决不让步。
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得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面落实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久了即造成裂痕。)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齐让对方看到。必须彼此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缺点,觉得都可以相忍相让,不会影响大局的时候,才谈得上进一步了解;否则只能做一个普通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优缺点,需要相当时间,也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来考验;绝对急不来!更不能轻易下结论!唯有极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点总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隐藏自己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当然,在恋爱中不知不觉表现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觉隐藏自己的缺点,不在此例。因为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证明爱情能促使我们进步,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也是古往今来的诗人歌颂爱情的主要原因。小说家常常提到,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再经历:恋爱中的男女往往比平时聪明;读起书来也理解得快;心地也往往格外善良,为了自己幸福而也想使别人幸福,或者减少别人的苦难;同情心扩大就是爱情可贵的具体表现。刚柔、软硬、缓急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这些就得冷眼旁观慢慢捉摸。所谓经得起考验乃是指有形无形的许许多多批评与自我批评。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人生观世界观问题你都知道,不用我谈了。人的雅俗和胸襟气量倒是要非常注意的。据我的经验,雅俗与胸襟往往带先天性的,后天改造很少能把低的往高的水平上提;故交往期间应该注意对方是否有胜于自己的地方,将来可帮助你进步,而不至于反过来使你后退,你自幼看惯家里的作风,想必不会忍受量窄心浅的性格。
以上谈的全是笼笼统统的原则问题。
……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对方。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的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对方作过于肯定的想法,一切听凭自然演变。
总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笃地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
……
除了优缺点,两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
【赏析】
这是傅雷对于子女婚姻恋爱的一些观点。读此篇文字似面对一位长者,谆谆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烦恼在其循循善诱的话语中不禁释怀。《传授给儿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是傅雷人生态度的一种传达。读《传授给儿子》,可以让我们更多地领受人生哲理。这是傅雷给其子女的教诲,也是给每一个读者留下的最真诚的人生启迪。
就像在书中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短短几十字,就将自身实实在在的经历写了出来。
其实开篇的这些内容,也诠释了为什么会让父亲感到这么难过,一方面是离别之痛,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为那时父子还有些小矛盾,待父亲幡然醒悟时,却为时过晚,儿子已远在他乡。这本书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真情实意”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说是教导孩子的家书,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别了。傅雷在家书中也常常开导儿子在音乐上的困惑,虽然父亲不擅长音乐,但父亲会教导儿子学会自我分析,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同时也经常鼓励儿子,让我首先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除了与他谈艺术,谈工作学习,也和他他谈思想,谈为人处世,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母亲则更关注日常琐事,事无巨细的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哲理。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傅雷对孩子傅聪的爱,并不单单体现在对孩子的温柔与关怀方面,更多的,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音乐方面,人身大事方面的。傅聪是一位音乐家,他在他伟大的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例如,傅雷告诉他关于感情方面的话语时,孜孜不倦地教诲,不仅仅是因为感情方面是一辈子的事,更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用不着父母一再叮嘱,但父母永远是你的坚强的后盾。缺少勇气,可以找父母来打气,心情不好时,可以找父母安慰等等,无疑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的温柔。在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育下,傅聪也是想通了感情问题。
傅雷曾经告诉过孩子:“家书抵万金。”这在邮局弄丢孩子的一封信件时最为突出。父母心神不宁半个月,越来越焦急,就像永远接不到孩子的信件了,这件事也对孩子,傅雷造成了很大烦恼,可见,傅雷对孩子的关爱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受到了伟大的父亲――――傅雷的温柔的关心与爱。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谈谈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付出。我们要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父母们请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与傅聪离别之后,傅雷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他。只要是关于付聪的,无论大事或小事,傅雷都会对此加倍重视。傅雷夫妇虽与儿子身处异地,但他们却时刻关注着傅聪,会从各种途径去关注他,比如报纸、刊物之类,也常常就刊物上别人对傅聪的评价做出分析。他们为傅聪的进步感到骄傲,也为他的问题感到担心。“若你感到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情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这句话以及与此类似的话语,无不是处处透露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情感。
有时候,傅雷写的是自己这几天的经历,一些生活的小事。有时候他也会仔细地分析傅雷付出经历的各种事,并在信中提出看法,给出建议,他也很关心傅聪的身体状况,经常性的提到要傅聪好好休息,多出去散散心。这也能看出傅雷对傅聪的无比关心。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当傅聪无奈走出英国,傅雷对他说“祖国没有忘了你,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我们做父母的,在感情上极希望见见你,听到你这样成功的演奏,但为了你的学业,我们宁可牺牲这个福气”。
我私下想父亲对子女的爱多是在心口难言的,所以常常把父亲比作大山,宽厚少言嘛。从前慢的书信仿佛真的“见字如面”,那种经历了起伏的等待过后所产生的美好确能起到一种“来,孩子,听我慢慢说”的闲谈效果。对工作、生活与学习面面俱到的关怀,父亲是儿子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而几十年来不曾中断的坚持对话有力回应了他主张的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傅雷家书》的广泛流传在展现了一位父亲的责任担当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位译者人格永恒的美。
有人称他是“一个孤独的儒者”,个人理解这更多的是形容他在修身齐家方面,把里外一切安排妥帖,自缢前在地板铺好棉被以防踢倒的凳子影响了邻居。孤独用来形容名士从来都不是贬义,一定是人格走向健全人性变得饱满的必备条件,也更觉他才是那个赤子――一个创造了许多心灵的朋友的人。
尼采说不要向他人诉说你的痛苦。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人格也会遭到贬值。傅雷先生把人格看得高于一切,他选择结束生命,用最浓重的一笔保全了自己。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前日看了《寻梦环游记》,一部以音乐为起因讲述生存与死亡故事的动画片。认知变得模糊即将离世的“可可”在音乐重新响起之时禁不住落下热泪,温情的音乐唤起爸爸唱歌给她听的美好瞬间,那一刻她实现了自己内心多年来的隐秘冲动――重温来自爸爸的爱意。
以傅雷先生对艺术的深刻体知和感悟,特别是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所传达出来的艺术,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想无论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在平日里,这份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会始终停留在只属于他们的记忆构境里,有了这份独一无二的陪伴他们怎么会孤独呢,更何况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
★ 傅雷家书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精选
★ 《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
★ 傅雷家书1957年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
★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
★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
★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傅聪有一个好爸爸,在他留学海外的过程中,惊险后写乐进白凤家属给他,时刻教育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傅雷家书》是一部教育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好书籍啊!
翻开这本书,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父爱,很多细节都令人感动,在数心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的给儿子就正用错了的字词 ,为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那无尽的文化财富,不会遗失,它会一代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还有好多,好多教育孩子的哲理,傅雷坚持着。
这不仅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爸爸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很普通,但有时候很搞笑,很可爱。爸爸一向对我都是言出必行,尽管爸爸不会像傅雷那样给自己的孩子写书信,但是他的行动却是最好的教育。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不亲那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边嘘寒问暖。因为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2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制的,而人的工作却永久无止境。经过亲生的儿女,连续自己的生命,也连续与开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气。因而,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国际应该的尽的一项崇高的职责与职责。咱们看傅雷怎样培养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清楚明了。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大论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啰嗦,不是不可思议的,而是有好几种效果的。榜首,我确实把你当作一个评论艺术,评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触,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一起也能够传布给其他青年。第三,借通讯练习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维;第四,我想不时刻刻到处给你做个警钟,不管在做人方面仍是其他各方面。”贯穿悉数家书的友情,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庄严,能够用严厉的`情绪对待全部。做一个“德艺具有,品格杰出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日子中,从父亲的这些信件中汲取了多么丰厚的精力养料。不时给他辅导,鼓舞与鞭笞。使他有勇气与力气,去打败林林总总的魔障。踏上自己合理的生长路途。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任祖国的精力,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深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隔的。
再看看这些信件的布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境况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漆黑的灾害”中遭到损伤,傅雷缺在其间显出了他不变的本性。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高中】推荐阅读:
傅雷家书的读后随笔06-10
书籍《傅雷家书》读后感收获06-03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06-05
傅雷家书读后感2000字10-26
名著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11-14
《傅雷家书》的优秀观后感作文300字12-27
名作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作文11-05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100字11-20
傅雷家书段落的摘抄06-11
傅雷家书推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