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精选10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的的基本知识。
2、认识、了解京剧的行当及其划分依据,初步认识京剧。
3、通过了解京剧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培养幼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活动准备】
《唱脸谱》视频、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唱脸谱》视频,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描述的是我们国家哪个剧种?
二、播放PPT,介绍京剧行当。
(一)出示幻灯片,介绍生角。
①简介,戏剧中的男性角色,按其扮演的人物性格、属性和表演热点,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出示幻灯片)
②出示图片,所出示的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各自的特点? ③播放两段视频(老生、小生),请同学们说出区别及特点? ④老师补充:
老生,表现中老年人物,中唱功及念白,演唱用本嗓,举止稳重。小生,青年男性的扮相,中唱功,动作造型儒雅、秀逸。
⑤简要介绍武生,分为短打武生和长靠武生。长靠武生多饰演将军和元帅,唱、念、做、打并重;短打武生,多饰演江湖好汉、绿林英雄,重武功。
(二)出示幻灯片,介绍旦角。
旦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分为正旦、花旦、老旦、刀马旦、武旦、彩旦等类别。(出示幻灯片)
1、刀马旦、武旦
出示图片,刀马旦和武旦的图片。提问:刀马旦和武旦的区别?
(出示幻灯片,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元帅,扎靠、带翎,唱、念、做、打并重。
2、老旦
播放视频(老旦视频),提问:这个片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一类别?特点是什么? 老师补充: 老旦,年龄较大的中老年妇女,用本嗓,也就是真嗓来演唱,声音淳厚,重唱功。
3、正旦、花旦
①老师表演《苏三起解》唱段,通过提问引出旦行中的青衣。
提问:刚才我所唱的唱段是哪部戏中的?其中的人物是当行中的哪一类?
②(播放视频)下面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这段视频中的人物是旦行中的哪一类?请说出它的特点?
③总结(出示幻灯片)青衣和花旦的特点。
青衣,又叫正旦多饰演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为主,演唱用假声。服装以长衫、长裙为主。
花旦,多表现年轻活波、俏丽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工和念白见长。④师生互动:
老师表演一段花旦的做工(《拾玉镯》中的片段,)请同学们说出片段中的人物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开门)
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根据所给出的词语(抬轿、挑水、梳妆、喂鸡)来表演,分组进行。
⑤总结当行中每种角色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三)出示幻灯片,丑行的介绍。
丑角,分文丑和武丑两类,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如武大郎、九品芝麻官、时迁等人物。
提问:丑戏曲中男性人物中的丑角,那么在女性人物中有没有丑角?她属不属于丑行当中?
彩旦,俗称丑婆子,以滑稽、诙谐的表演为主,是戏剧性的角色,重说白及做工。(出示幻灯片)
三、欣赏京剧视频。
四、自然结束。【活动反思】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去传承祖国的文化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了京剧,了解了京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京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对京剧多一些喜爱、多一些关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带动你身边的人去认识京剧、了解京剧,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京剧,来共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表演游戏:京剧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2、培养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懂得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活动准备】
音乐《京调》、教学PPT、京剧伴奏乐器。【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幼儿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幼儿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幼儿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幼儿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c.再让幼儿欣赏上楼、下楼片段。d.幼儿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幼儿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幼儿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幼儿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活动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幼儿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幼儿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幼儿鉴赏京剧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演游戏:京剧
(三)【活动目标】
1、欣赏青衣、花旦、刀马旦。
2、通过唱腔、人物性格、年龄、服饰等方面来区分青衣和花旦。
3、体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旦角服饰、头饰、歌曲《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了解旦行。
二、复习唱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指导幼儿区分旦角,及掌握表演动作。
1、花旦
(1)复习唱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小声哼唱。
要求:注意偷气的地方必须换气。换气时,不能让人看出来,而且速度要快。指导最后一句的拖腔儿。唱出京剧的味道。
(3)集体演唱。
(4)幼儿说出花旦最主要的特点(重在表演)
(5)学习几个唱段中的简单动作
(6)集体边演唱边表演。
(7)欣赏《拾玉镯》中花旦的一段精彩表演
提问:幼儿认真观看,请你们为这段表演起个名字。
(8)花旦的特点
提问:通过演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和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喂鸡》这段,你们观察出花旦这一门类它所扮演的都是哪个年龄段的女性角色吗?(幼儿回答)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
(9)教师小结花旦特点
2、青衣
(1)观看图片(花旦和青衣进行对比)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右边的图片人物的穿着和左边花旦的穿着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
(2)从服装引出青衣。
(3)幼儿说出青衣的主要特点(重在演唱)
(4)欣赏青衣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教师简单叙述这段故事情节)提问:从她的表演中,你能看出青衣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
(师)从人物的身份可以看出她所扮演的并不是小姑娘了,对吗?那么青衣所扮演的女性角色是从青年到中年都有。
(5)教师教唱最后一句(我一剑能挡 百万的兵)
(6)幼儿感受一下青衣的演唱《猛听得 金鼓响》(教师带唱整段)
3、区分花旦和青衣。
要求:幼儿分别看两个唱段,分辨哪段是花旦?哪段是青衣?为什么?
4、刀马旦
(1)教师出示长兵器
提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师)在旦行中,穿长靠、顶盔贯甲、骑马、持有这种长兵器的就是“刀马旦”
(2)介绍刀马旦
提问:刀马旦既然持有长兵器,那她擅长什么?(武功)
师:不仅武功精湛,她的做工、说白、工架也很重要。而且刀马旦的特点重在身段、工架。
(3)欣赏刀马旦表演
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动作
(4)集体模仿
(5)请幼儿单个模仿
三、分组表演。
四、点评、交流。
五、结束。【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幼儿都能较好的掌握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角色动作特点,能初步表演一些旦角的简单动作。但部分幼儿的动作还是比较僵硬,需要老师在旁指导。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了表演的乐趣。
表演游戏:京剧
(四)【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区别乐曲中的快慢节奏。
2、知道京剧表演中主要角色名称,学会代表角色特点的典型动作。
3、体验表演动作中一招一式带来的情感享受,进而喜爱京剧艺术。【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月色美》。
2、物质准备:旦、生、净、丑4种角色的脸谱各1个,表演道具、化妆品若干等。【活动过程】
1、幼儿随《看大戏》的音乐律动入室。
2、幼儿继续感知乐曲,知道京剧表演中有哪些主要角色。(1)谈话引入,欣赏乐曲,要求幼儿轻轻拍打节奏。(2)启发引导幼儿大胆讲出京剧表演中有哪些主要角色。
(3)归纳幼儿发言中的有关内容,出示脸谱,告诉幼儿京剧表演中主要有小旦、小生、花脸、小丑。
3、学习四种角色的典型动作。
(1)师表演一遍,启发幼儿讲出或作出四种角色的特征动作。(2)引导幼儿学习四种角色的不同动作并逐段配乐。(3)师生共同随录音表演一遍。
4、幼儿分角色化妆后进行表演。(1)引导幼儿说说喜欢哪个角色。(2)幼儿分角色进行化妆。
(3)分析乐曲,过门和结尾一起表演,中间分角色进行表演。(4)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反思】
传统京剧又称平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根据徽、汉戏班的二黄腔、西皮腔等不同的部分剧目、唱腔、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现代京剧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至今的所有反映人们现代生活的京剧。受现代观念的影响弘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二、分析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四位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员通过京剧所具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唱、念、做、打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对京剧作品进行演绎。对舞台装饰、布置、服装等不做过多的要求。
(一)《贵妃醉酒》唱段的舞台表演
1. 演员的心理活动。
作品《贵妃醉酒》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驾转西宫梅妃处,杨贵妃闷闷不乐,独饮闷酒,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的一段剧情。因此作品中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由期盼唐玄宗的到来到失望,最后自饮自酌喝醉怨恨的复杂心情。
2. 形体表演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形体表演的基础:手、眼、身、法、步。又称“五法”。(1)京剧演员的每一个姿势、步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3. 声腔的特点。
《贵妃醉酒》的声腔运用的是传统声腔体系——四平调。杨贵妃一角唱腔醇厚流利、嗓音高宽清凉、圆润甜脆、音色饱满、情感表达含蓄丰富。
4. 京剧伴奏乐器分管弦乐与打击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打击乐器有大锣、单皮鼓、板、钹、铙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称为“文场”。
5. 舞台布置及演出角色的舞台服装、饰品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要求外在舞台装饰、角色服装、饰品的搭配既要符合剧情、又要美观大方。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场景布置、演员服饰等都较为传统。宫廷的道具、传统的桌椅摆设与其他京剧中的一样,没有其自身独特性。
(二)《智斗》唱段的舞台表演
1. 演员的心理活动。
《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较为经典的唱段。剧中阿庆嫂以她朴实的本色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她的革命胆略与融入当地环境的生活情趣。和谐自然,贴切生动;锋芒内含,一语双关。既合乎一位见惯世面、混迹江湖的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又流露出一位肩负重任、坚忍不拔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2. 作品的文学性。
[1]京剧唱词的艺术文学性。京剧冠为国粹,闻名世界。然而,传统京剧场次庸俗,不重视唱词的艺术文学性。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优美,曲尽人情。在文学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唱词风格。在京剧《沙家浜》中,编写唱词的风格上,力求把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思想和审美观结合起来,并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可读性”。在《斗智》一场,阿庆嫂那段精彩纷呈的唱词,字字珠玑,可点可圈。它散发出的浓烈泥土气息,显示了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的醇厚与机趣。(3)声腔特点。京剧起源自秦腔、徽戏与汉调,其实也是地方戏曲的一种变种。以“俗文化”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很高文学性的优美唱词。
3. 在服装道具等方面。
现代京剧《沙家浜》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剧中人物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等任人物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全都是以当时普通妇女、伪军等真实形象塑造出来的,相对具有艺术性。
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是传承的关系
现代京剧在唱腔、板式上有所发展。吸收了交响乐等音乐元素对剧情的渲染是传统京剧难以达到的。现代京剧的唱词为了适应广大听众全部用普通话演唱。在服饰、舞台布景等方面取消了传统京剧的行头,布景丰富了,道具丰富了,程式化没了,不分演唱流派。另外,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还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区分,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贵妃醉酒》,而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等等。
摘要: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的最具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至今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两大类型。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舞台表演的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人们对京剧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
关键词:现代京剧,传统京剧,舞台表演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特点;国粹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49-0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京剧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唱念做打”为基本功的艺术手法。京剧后来又细化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其命名方式相当特别,“净”有干净的意思,但是现实的剧作表演中,“静”每逢登台演出都要在脸上勾画的具有很强的色彩性的脸谱,俗称花脸,这样“反其道而行之”时常让人忍俊不禁[1],净行是京剧中的主要行当,其人物形象多在性格和外貌上异于常人,以脸谱为基础,声音洪亮,表演风格比较粗犷。
京剧花脸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通过演员面部的化妆以达到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灵活的使用色彩在面部勾画出特点夸张的图案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迥异,一般来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色是忠勇的代名词,剧中忠勇的人物形象有“关羽”;白色在别处是一个浪漫的颜色,但是在京剧中则代表了奸邪,“曹操”是京剧中奸邪人物的代表;“张飞”性格张狂、豁达,这一类人物在京剧中由黑色来表示。
京剧花脸一般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划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特点在于其唱功,因《二进宫》中净行角色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著名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在铜锤花脸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创立的裘派艺术更有十净九裘之说。架子花脸的特点在于其做工,袁世海先生创立的袁派艺术是架子花脸的佼佼者,《盗御马》、《九江口》都是代表架子花脸表演艺术中脍炙人口的剧作。当然,除了这两大类别之外还有以武功武打为主的武花脸。
花脸以其变换多端的表演方式、性格分明的人物特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其艺术特点也饱受好评,根据对其特点的分析,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京剧花脸表演突出个性和自身特点,与众不同
京剧花脸表演中讲究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其实不单是京剧花脸行当中对演员有如此要求,纵观各个剧种都有此说法,为什么要单对花脸提出这一要求,就是要突出花脸的的特点和个性。首先,我们来说手,扎膀子是区分花脸和其他行当的一个重要特点,花脸扎膀子要从耳朵开始,五个手指一定要分离且要保持伸直,形成一张弓的姿势,给人一种夸张的感觉[2];然后是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谱虽然表现在花脸表演者上是静态的,但是眼睛对于一名优秀的花脸表演艺术家来说则是其增加戏份的主要着手点,明亮而又灵动的眼睛在静态的脸谱中的游动表现出演员的身后功底,静中取动,所以京剧花脸的表演艺术中尤其注重对眼睛的使用,类似于张飞、李逵等人物尤其需要眼睛来展现其豁达、爱憎分明的人物特点;身,是说在京剧花脸的表演中,尽量的把动作放大,比如:出台亮相时,眼睛睁大异于其他行当、胸脯尽量挺高、台布更应该展现自身的任务特点,放大放开;我们再来看京剧花脸的身法,演员能够维持一场高水平的表演需要强大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保证能够在表演中心无杂念,根据人物的剧情和性格等特点展现出声情并茂的表演水准。而花脸的特点在于体现了形体的规范,“方中见圆,圆中见方”,花脸身法展现出线条的美感和棱角的强硬,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招招试试确保了协调美,灵活的运用丹田之气,意、气、形容为一体,让花脸表演与众不同;步,则应该与身法和手眼融为一体,京剧花脸演员的腰身和腿脚是展现自身功力的部位,无论是登台亮相还是动作表现都需要强大的腰腹力量,因此花脸的表演特点就在此与其他行当区分开来。
二、京剧花脸人物特点鲜明、类型突出,给人过目不忘之感
在传统的京剧表演艺术中的表现力主要集中于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等方面,花脸的人物塑造是京剧表演中的一大看点,主要表现在京剧中花脸人物的特殊性,像曹操、常遇春等历史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或奸诈无比或勇猛过人,观众通过花脸人物的扮相就能够准确的获取人物的性格特点信息。程咬金“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类似的人物还有张飞和李逵,其武器也是不走寻常路,手持重型武器给人草莽和勇猛的感觉。花脸人物的扮相因其外貌和性格的不同、服饰和武器的相异、语言使用的差别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过目难忘。
三、表演方式的不同,内部细化分明
京剧花脸的表演中,既有唱念又有做打;前面我们所说的铜锤花脸负责唱念,而架子花脸主要负责做打和念白[3]。架子花脸以其夸张的表演动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群英会》中的曹操、《连环套》中的窦尔顿,都以其扎实的功夫和生命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好评,虽然在京剧表演总体中居于次要地位,但是仍然不妨碍他们获得大家的关注。
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生动的表演加上鲜明的人物性格俘获了广大群众,这种来源人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人物形象更能引起群众的感情共鸣。无论是其天真、诙谐抑或是勇猛、奸诈的性格特点都能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模板,让京剧的欣赏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京剧花脸的长盛不衰也与我国的劳苦大众的性格特点也是息息相关,其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遭遇符合广大群众朴实、安分的性格和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相似的人物性格培养忠实的观众
纵观京剧的发展历史,花脸的人物性格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豁达、爽快、勇猛是他们的名片,性格喜怒无常、好饮酒,敢爱敢恨、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出身草莽却又爱打抱不平,生活中往往比别人轻而易举的将其激怒,而“怒戏”则体现了一个京剧演员深厚的功底,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特点,他们才更好的被观众所接受,因为在花脸的表演中让他们看到自己,看到了他们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往往也是打动他们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京剧的文化深深地植入了广大群众的心中,但是京剧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京剧花脸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创造一样,要勇于挣脱前人的束缚,又要从前辈的艺术家中汲取养分,做到学于彼而异于彼,强调基本功的作用,给人一种“似像不像”的感觉,将京剧花脸的表演能够推上一个台阶,不能将自己固定在一个“格”内,通过守“格”进而做到“破格”并能够“创格”[4]。
参考文献:
[1]赵小龙.京剧花脸的艺术特点分析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3(23):243.
[2]党树仁.花脸行当表演及其他[J]当代戏剧,2002(1):59-60.
[3]蔡瑞鸿.京剧知识与欣赏[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安葵.京剧表演艺术的守格与创格[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5):26-29.
一段京剧可以不用说白、唱词或弦索,却不可欠缺锣鼓伴奏,尤其如是在武打场面中。锣鼓泛指所有打击乐器,它不单能控制整出戏的进度,更能透过乐师在敲打乐器时的力度和速度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喜剧气氛,并借以激发演员的情感和加强观众投入戏剧内容;故锣鼓乐在京剧演出中子惺分重要的地位。
常见京剧打击乐器:
京剧的伴奏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泛指所有管弦乐器(或称丝竹,即旋律乐器),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组成,称为四大件;武场泛指所有打击乐器,主要由鼓、大锣、小锣和钹四类乐器组成,称为武场四大件。在武场四大件中,每类乐器再细分为多件不同大小的乐器,每件乐器亦有特定用途。乐器虽多,但通常不会同时应用。此外,为了节省人手,乐师通常需要兼顾演奏一件以上的乐器。就武场四大件来说,常用乐器包括下列四种。
一、大锣
大锣声音强烈宏亮,多被用于衬托武将的上场、下场、战争及配合突变情感的场面;大锣又分有不同大小的大光锣、小光锣和虎音锣等。在一般演出中,一个大锣手通常会用七至八面不同大小的锣。在用途方面,大光锣的音较低,乐师会以它作一般伴奏;小光锣音较高,乐师会以它衬托武师的打斗场面;虎音锣的音较厚,较适合用来衬托花脸的动作。
二、小锣
小锣的声音清脆文雅,且带诙谐色彩,故多被用于衬托文人、女性或丑角的上场、下场,以及用它来配合各种小动作。
三、钹
钹包括铙钹、鼎钹、齐钹和小钹四种;亦有不同大小,其中以铙钹为京剧中最常用,多与大锣及小锣配合演奏。乐手通常备用数个音高不同的铙钹,根据剧情及大锣的音域来选择运用。乐手会以不同技巧来控制乐器的音色,以渲染不同的剧情。
四、鼓
包括单皮鼓、堂鼓和大堂鼓,在京剧中以单皮鼓较常用。由于鼓和板是由同一乐师敲打,故将这两件乐器合称板鼓,而打鼓板的乐师被称司鼓。单皮鼓的声音清脆短速,善于用来表达活泼跳跃的节奏。堂鼓声音较高,通常用于战争、升堂或起更等场面;当它与其他打击乐器配合使用时,亦可用来衬托水战、行船、暴风雨等环境气氛。大堂鼓又名南堂鼓,声音较堂鼓雄壮,有时用于战争场面以加强气氛,有时亦用于青衣唱反二黄的伴奏上。
一个传统京剧乐队一般有七、八人,分别负责板鼓、大锣、小锣、钹、京胡、二胡、月琴兼吹唢呐和笛子、三弦兼打堂鼓和吹唢呐、胡琴兼吹笛子;司鼓需兼任领导的角色,带领整个乐队与演员的协调。随着伴奏音乐的日趋丰富及对演奏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乐队人数亦相应加增。
京剧锣鼓点的运用特色:
为配合不同人物动作及剧情发展,敲击乐师常以不同速度和力度敲打各种乐器来营造戏剧效果,并形成一系列基本节奏程式;这些特定节奏程式即行内所称的锣鼓点。有不少京剧锣鼓点是源于昆剧,每个锣鼓点亦有特定名称。据鲁华在《京剧打击乐浅谈》中所载,锣鼓点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四种,包括1.借用传统曲牌名称,如《风入松》;2.根据舞蹈动作、舞台调度及唱腔板式而命名;3.根据锣鼓点的用途而命名;4.根据乐器所发出的音位数目而命名等。此外,锣鼓点的音响效果及使用范围亦可分成三类,包括1.以大锣为主音,与小锣、铙钹和鼓板一起运用,通常用来配合较激烈、认真或悲伤的场面;2.以小锣为主音,辅以鼓板,通常用来配合较轻松、快乐或诙谐的`场面;和3.以铙钹为主音,并加入小锣和鼓板,通常用来营造一些反常、黯淡并带有哀伤的气氛。在一般情况下,以大锣和小锣为主音的锣鼓点较为常用。故此,乐师即使演奏同一锣鼓点,但以不同乐器为主音,其音响效果亦有分别;此外,每个锣鼓点在演奏时亦可加变化,如例一所示,《急急风》便最少有三个较常见的版本。
例一:《急急风》锣鼓点的三个版本
锣鼓点的用途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类是「身段锣鼓」,它为演员提供一个鲜明的节奏,以配合演员上场、下场、走路、骑马、亮相、打斗等身段和动作,如例二,在《定军山》中所用的《四击头》锣鼓点便是用来配合黄忠出场亮相的。
例二:《四击头》锣鼓点
第二类是加强人物在语气上抑扬顿挫的锣鼓,每每在念诗、念引子或唱《点降唇》、《粉蝶儿》等曲牌之间出现,在运用时通常配合人物动作;如例三,在《问樵闹府》中所用的《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例三:《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第三类是「开唱锣鼓」,是在乐段的开头、收尾,或在两个唱段之间出现,目的为提示演员下一个唱段的板别和速度;如例四,在《空城计》中所用的《夺头》锣鼓点。
例四:《夺头》锣鼓点
第四类是用来加强戏剧效果、烘托气氛和渲染环境的锣鼓,如叩门、水声等声音,或配合剧中人物上、下船动作时的伴奏。如例五的《水声》锣鼓点(由耿天元先生提供)。
例五:《水声》锣鼓点
第五类是表达演员在情绪上的突然变化。如例六,刘延昌在《宝莲灯》得悉孩儿被秦府官保打死时所用的《一击》锣鼓点
例六:《一击》锣鼓点
然而,大部分锣鼓点均有一种以上的用途。如《一锣》、《两锣》锣鼓点,乐师既可用它来配合人物动作,亦能加强人物念白时的语气;《住头》锣鼓点可用来结束唱段或连接唱段后的念白节奏;《四击头》锣鼓点能配合人物的亮相动作,亦能表现演员短暂的情绪变化;而《急急风》和《乱槌》等锣鼓点,由于节奏较强和较快,乐师通常会在急速、紧张或激烈的情况下,用来突出演员烦躁、焦急或束手无策的心情,亦能用来配合人物的上场、下场、走路或武打的动作。此外,为配合剧情,有些锣鼓点是由多个基本锣鼓点串合而成,用以表达一套动作程式,如例七的《起霸》锣鼓点。
例七:《起霸》锣鼓点
上例为非主要人物的起霸场面,若是主角,如薛平贵在《投军别》中所用的《起霸》,则更为复杂。
我对京剧十分陌生,只知道它是中国的国粹。在学校上京剧欣赏课之后,我渐渐的从能够接受到慢慢感受再到细细品味,可以说为我的人生增多了一件可以快乐的事。所以我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听京剧,这次拿着一排04号正中座位的票,还是十分的期待。经过七转八回,终于找到了剧场,心中兴奋难平,毕竟这么近距离观看京剧还是第一次。就这样我和周围的戏迷们一起等待这一台京剧。熟悉的二胡、锣鼓声响了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拉二胡的小伙,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酷气十足,他和其他几位奏乐者都陶醉其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吹弹飘逸,时而正襟危坐。其中风味,此种境界令人神往。
今天的剧目顺序是游湖、西施、打上坟。“白蛇”首先登场了,一身白底红花衣,身段婀娜,声音圆润且高亢,接着青蛇,船夫,许仙上场了,场下在一声声叫好中一阵阵掌声随之而起。我发现演员们有时动作虽然很慢但是很难发现多余的动作,有时动作非常夸张却又觉得恰得情分,有时几句话唱很长时间却让人感觉却十分流畅。原来慢并不是影响人们欣赏的原因,京剧虽然是比较慢的艺术,但是只要欣赏者抛开世俗的车马喧闹,走进那个离我们并不是很远的世界,就会得到感动,就会得到快乐。况且京剧中的唱腔艺术真是一绝,想着那流行歌手唱那首离歌简直是唱的人痛苦,听的人也痛苦,只是为了追求那种痛苦的共鸣而喜欢是真的喜欢吗。然而京剧演员唱出那一句句直冲云霄的句子的时候,脸上挂着的是那么从容,那么端庄,那么震慑人心的表情。那嗓音清亮,透彻,时而冰泉冷涩,时而幽怨缠绵,时而又铿锵有力,真非一日之功,确实能给人极大的听觉享受。其实很多时候不看字幕是很难听懂的,但是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听戏的心情就足够了,人生难得几回闲,就算真的闲下来了,心就真的得空而闲了吗?在剧场看戏和在家看电视是很不一样的,在剧场看戏就一个感觉——精美。从演员的服装到小小的道具都做得十分精美,场内的布置把人的心拉的很远,仿佛回到了古人的世界。
第二场是西施,“西施”声音也很甜美却不华丽,但有一种委婉哀伤的感觉。西施很大程度上是唱,虽然并不像白蛇出来那样的惊艳,但是韵味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西施忧国忧民,深夜难眠的情感,想起那句:风轻月淡凌波乱,新柳婆娑面遮拦,红颜自古多断肠,春色何见寥弥漫。古人很多情感,今天我们都没有亲自体会的机会了,要说感知也只能是比较浅层次的感知。要说感知最深刻的,可能就是这些京剧演员了,要使自己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出古人的味道,那真是只有暂时人格分离让自己多多体味古人,接近古人罢。从这个角度上说,京剧演员真是值得敬佩的。
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京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片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教学准备:
收录机、教学音带、京剧片段(VCD)、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片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行当:生、旦、净、筹。(脸谱展示)
(2)京剧的伴奏:文场、武场。(乐器展示并变听乐器声音)。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红灯记)
(2)智斗。(沙家浜)。
(3)唱脸谱。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学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创新是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自有京剧花脸这一行当之始至今, 它就是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发展的。
京剧花脸本身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铜锤花脸, 如《二进宫》中净行角色徐延昭手持铜锤而得名。重唱功。铜锤花脸中又有专扮包拯角色者, 俗称“黑头”。第二种是架子花脸, 重功架。架子花脸中又有专扮奸臣一类角色的, 俗称“白脸抹”。第三种是摔打花脸, 重摔打扑跌, 如《打孟良》中的孟良、《打焦赞》中的焦赞。第四种是武花脸, 系花脸中重武功者, 如《铁笼山》中的姜雄、《火烧于洪》中的于洪等。
纵观京剧花脸的历史, 可以看出:花脸中的各种分支, 无不以创新为最大的艺术亮色和艺术支撑。尤其是花脸流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更是创新的结果, 也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最早京剧花脸的三大流派, 是“郝 (寿臣) 派”、“侯 (喜瑞) 派”和“金 (少山) 派”。“郝派”属于架子花脸, 以擅演曹操著称于世, 素有“活曹操”之誉。其传人最具代表性的, 是袁世海先生, 他在继承“郝派”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 世称“袁派”。他不仅擅演曹操, 而且成功地塑造出李逵 (《李逵探母》) 、鲁智深 (《野猪林》) 、鸠山 (《红灯记》) 等众多人物形象, 受到广大观众的称赞。“袁派”的传人是杨赤, 他全面继承了“袁海”表演艺术的特点, 并融入现代意识, 大胆创新, 将“袁派”表演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金派”属于铜锤花脸, 以唱功为主。天津的康万生属于“金派”的继承人。
“侯派”唱做并重, 另辟蹊径。
京剧花脸中的又一个高峰人物是裘盛戎, 他博采众长, 集“金派”、“郝派”、“侯派”的艺术优长于一身, 以唱功为主, 并大胆创新, 形成风格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 世称“裘派”。京剧花脸中学裘、宗裘者甚多, 以至有“十净九裘”之誉。裘盛戎代表剧目甚多, 其中主要有《秦香莲》 (饰包拯) 、《赵氏孤儿》 (饰魏绛) 、《将相和》 (饰廉颇) 等。“裘派”的传人是方荣翔, 他曾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中有不俗的表现。“裘派”的第三代传人有邓沐伟、孟广禄等, 他们把“裘派”表演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其创新意识强, 创新成果也十分显著。
在京剧花脸中, 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 它就是尚长荣, 他曾在《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新编京剧历史剧目中, 大胆创新, 成功地塑造出曹操, 魏征、于成龙等人物形象, 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
此外, 在众多京剧花脸新秀中, 安平值得特别关注。他曾在《下鲁城》、《成败萧何》中成功地塑造出项伯、韩信等人物形象, 显示出他艺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所有的艺术创新一样, 创新者必须具备坚实雄厚的文化基础与艺术功底。在这方面, 前辈许多花脸表演艺术家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例如“郝派”创始人郝寿臣老先生, 虽然没有文凭, 但有较高的水平。据传, 有一次他主演《捉放曹》中的曹操, 其中有一段四句唱腔, 原唱词是:“八月十五桂花香, 行人路上马蹄忙, 坐在雕鞍用目望, 见一老者在路旁。”演出那天, 郝先生碰到一位挚友远道来访, 为表示盛意, 郝先生设宴款待老友, 席间破例多喝了几杯。等到他赶到剧场演出时, 酒劲上涌, 他一心只想着“酒”, 结果一上台便开唱:“九月———”九月已是深秋, 桂花已不可能再“香”了。怎么办?郝先生凭借他雄厚的文学功底, 当即改词, 唱到:“九月十五桂花稀, 行人路上马蹄疾。坐在雕鞍看仔细, 见一老者在路西。”台下不仅没起哄, 反而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以为郝先生故意改词, 而且改得恰到好处, 妙不可言。由此可见, 前辈艺术家文字功力之深厚。
据李世济的徒弟、程派男旦杨磊透露,李世济长期患糖尿病,2015年12月24日李世济入院后,病情一步步恶化。“老师是特别顽强的一个人,求生意志非常强大,看她那么痛苦,我们都特别难受。到去世她一直都神志清醒。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护理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呢?
洗脚——水温不超过3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主管护师戚以勤表示,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应坚持每天淋浴,保持皮肤清洁,减轻刺痒,同时外涂润肤品滋润皮肤,如各种润肤露、润肤霜等。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皮肤的感觉会出现障碍,因此,应避免各种外界不良刺激,洗脚的水温不宜超过37℃,以防止烫伤。洗完脚后要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为了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人足部皮肤护理更显重要,可从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入手,检查有无水肿、皮肤破损、脚气、胼胝等,发现足部表皮破溃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还可每天按摩足部数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动作应轻柔。
理发——不宜常染发
染发剂在挥发时便会进入眼睛,使眼睛受到刺激进而不舒服。而在做面部护理时,也难免会有微量洗涤剂进入眼睛。
虽然“药水”仅是微量进入眼睛,仅是使眼睛不舒服,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抵抗力低,眼睛部位又很敏感,很容易被感染。因此,患者最好减少染发或者面部护理的次数,以防刺激到眼睛。如果偶尔为之,则建议患者做完染发或者面部护理后,滴两滴氯霉素眼药水,清洗眼睛。但如果患者的眼睛已经产生病变,则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后再做处理。
运动——太极拳
在众多运动中,太极拳对血糖的控制是最直接的,因为在呼吸均匀和思想集中的情况下,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进而对任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都有帮助。
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太极拳动作形式的多样,还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另外,太极拳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对于初学者,广安门中医院内分泌科仝小林主任医师建议最好以简化二十四式为宜。一般建议早晚各做两遍,每做一遍30分钟左右,然后放松休息3分钟左右,再做一遍。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积累太极拳的降糖作用,前后两次练习之间最多间隔不要超过三天。
火锅——别用麻酱料
中国民航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段俊婷认为,糖尿病人可以吃火锅,但尽量少吃。中医认为,羊肉属于热性,多吃热性食物轻则容易上火,重则加重糖尿病情,建议吃火锅时多吃蔬菜,适当吃点瘦肉,少吃主食,尽量不吃麻酱料(含油太多)。平时的饮食中,注意多吃绿色带叶的蔬菜,如大白菜、芹菜、菠菜、油菜等,少吃淀粉含量较多的如土豆、藕片等。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吃点水果如柚子、猕猴桃等。
进
京
剧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国粹、瑰宝,在国内外的戏剧舞台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它形成于北京,又具有北京特色,所以叫京剧。我们还为京剧搞了依次活动呢!
2014121177
胡冬梅 中国的京剧
中国的四大国粹有京剧、京剧、国画、中医、武术,而京剧位于四大国粹之首。那京剧到底又有怎样的魅力位于四大国粹之首呢?本文将从京剧的方方面面来介绍京剧,让大家来认识京剧的无限魅力。京剧的基本功
京剧的基本功“四功五法”,“四功”包括唱、念、做、打。唱 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念 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坏,在于演员运用口、手、眼、身、步技巧的娴熟程度。戏班将其称为“五法”。
口:口法在五法中占居首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不仅要唱得动听,念得清脆上口,在口形上也要给观众一种美感。而不同的角色在表演时要运用不同的口形。手:京剧演员手的姿势与手的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以“云手”为例。“云手”是一种常用的程式动作,它是通过双手、双臂相互协调的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云手”的手势,根据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性格,就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眼:前辈表演艺术家们常说:“上台全凭眼,一切心中生。”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运用眼睛这一器官,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痴、傻、呆等情感与情绪的变化。
身:身法是五法中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上联下接的中枢作用。身法的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起、落、进、退、侧、反、收、纵。每个演员在表演中做出的每个身段或动作,都是和上面所讲的八个字的姿势所分不开的。在京剧里,身段表演十分重要,它在相当一部分剧目中占有极为关键性地位。如梅兰芳先生在《贵妃醉酒》中,通过采用“卧鱼”形式的身段表演,让观众得以体会到杨贵妃酒醉后的复杂心态。
步:步法泛指演员在舞台上举足、迈步的规律、程式。步主要指的是“台步”。台步是演员在舞台上走路所用的艺术化的步伐。在京剧中,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景的差别,台步也各有不同,如云步、蹉步、醉步、跪步等等。京剧的历史
中国京剧史可划分为五个时期:1790年由三庆徽进京约经过50年,京剧方告形成,为第一个时期。从1840年至1917年为第二个时期,这是京剧的第一个发展盛期。在演出体制上,从徽班的集体制向名角挑班制转换了,20世纪初“时事新戏”一时兴盛。自谭鑫培1917年去世后,京剧进入第三个时期:雅化。艺术流派空前纷呈,达到了它最为鼎盛的状态。1937年以后,是中国京剧史的第四个时期。1940年代,产生了京剧改革与革命的两条思路。1950年代,“保守”与“粗暴”两种态度斗争激烈。“样板戏”是这一斗争的合题,因而是一个复杂的事物。1976年以后,为第五个时期。1980年代,探索话剧对京剧有影响。1990年代,与部分地方戏雅化相映照的是京剧衰势之加剧,但京剧界仍有努力的尝试,如《骆驼祥子》的创新,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的上演,京剧小剧场演出的尝试,中国京剧院举办演出季获得成功。20世纪末的京剧以艰苦的努力开辟着通向21世纪的道路。京剧脸谱
(一)脸谱定义
著名戏曲剧作家、戏曲脸谱收藏及研究家翁偶虹先生,自诩为演戏、看戏、评戏、编戏、排戏和画戏的“六戏斋主”。他给脸谱下的定义是:“用鲜明绚丽的色彩、犀利流畅的线条组织成面部图案,勾画在戏曲人物的脸上,是中国戏曲化装的特殊手段,成为脸谱。”这个定义言简意赅。舞台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由于脸谱的眉目格局、气宇神态均有根据,五颜六色勾填衬晕各有来历,所以它又有美化人物的艺术价值和民族传统的美学观点。脸谱的适用范围
按脸谱的一般应用范围来讲,它属于净、丑两行;按脸谱的戏剧功能来说,它是戏曲统一风格化妆的一种。无论生、旦、净、丑,根据所演人物的性格、面貌,需要特殊夸张的都可以勾画脸谱。脸谱是五颜六色的,给人脱离生活的印象,但它的基本风格和生、旦两行的化妆仍然是统一的。勾画脸谱虽属净、丑两行专用,但也有例外。如由生行唱关羽和赵匡胤都需要勾脸;也有老生唱“黑头”的,如早年老生名角高庆奎在《铡判官》中扮包拯、李和曾在《智斩鲁斋郎》中饰包相也都要勾脸;有武生演《艳阳楼》中的高登或《铁笼山》中的姜维以及《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都是前辈武生宗师杨小楼先生的经典剧目,他勾的脸谱无一不是谱中精品。至于旦角勾脸的戏少而又少,北昆剧院有位女演员扮钟无盐就勾过“荷花脸”,并被选入戏曲专题画册出版。京剧脸谱颜色的秘密
黑色:黑色最初也是用来表示人物肤色的,包公画黑脸表明他的皮肤黑,随着包拯铁面无私的公正形象备受推崇,黑色就符号化为一种性格的表征,经过延伸后,黑色脸谱一般用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刚毅而勇猛的人物。
红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耿直、忠义,有血性,多表现正面角色。其实,红色脸谱最初只是为了表明人物的肤色,而很多肤色红黑的角色都非常忠勇、正直,这样推而广之,就开始用红色表忠勇,并为忠勇良将、有道神仙勾画红色脸谱。
白色:白色有粉白和油白之分。京剧中常常用白色脸谱来表现奸邪的反面角色,如三国戏中的奸雄曹操画粉白脸,表明其奸诈多疑。此外,鹤发童颜的老英雄、将官以及和尚、太监等角色也可以画白色脸谱。
绿色:在京剧脸谱中,绿色脸谱一般用来表示勇猛、莽撞、暴躁的人物,与黑色脸谱有相近的用意。此外,有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类人物也勾画绿色脸谱。蓝色:在京剧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含义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人物性格刚强、豪爽,有时候也表示人物的阴险、狡猾。
紫色:紫色是红色和黑色的中间色,其表示的象征意义也介于红黑之间,一般表示肃穆稳重,刚正威严,富有正义感。有的人物在小说、戏剧中描写为紫色脸膛,所以就给他们画紫色脸谱,也有的人物勾画紫脸是为了表示他的相貌丑陋。
黄色:在京剧脸谱中,用黄色寓意人物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所以黄色脸谱一般用于勇猛而暴躁的人物。
金银色:金银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用来表示神仙的金光普照,鬼怪的青面獠牙;有时也用金色脸谱来表现将官的英勇无敌,以增加其威仪。京剧行当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行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5.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京剧唱腔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像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京剧表演】推荐阅读:
《现代京剧》教案12-11
京剧脸谱简介09-30
京剧六年级作文10-05
京剧脸谱大班10-22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06-19
走进京剧大世界作文07-04
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10-25
大班美术《京剧脸谱》活动教案07-19
京剧的介绍说明文800字06-04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