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质量控制(精选11篇)

护理质量控制 篇1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重点强化前馈控制,加强同期控制,定期反馈控制,每个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检查及抽查。

检查内容:护士素质、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基本理论、护理专科知识等。

具体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护士素质

1.思想上:尊重患者,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服务热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保护患者权力、隐私,鼓励患者尽己义务,不与患者发生争执。

2.技术上: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实践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3.仪表上:按要求着装,举止端庄,不浓妆艳抹。

4.行为上: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协作,做到“四轻”、“六知道”,完成护理工作。

二、病房管理

1.病房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小桌、床上、床下、窗台无杂物),护士长有管理措施。

2.认真执行护患沟通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出院时护士长要征求患者意见,必要时追踪回访。

3.护士长要有风险意识,要经常组织护士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4.对探视、陪住有管理措施,保持病房的良好环境,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

5.护理人员遵守工作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脱离岗位,经常巡视,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6.病房各种用物放置有序,做到规格化管理。

三、基础护理包括特护、I、Ⅱ、„级护理(要求合格率≥90%)1.晨晚间护理:要求病室整洁,舒适,空气新鲜。质控组检查:床单位,患者卫生情况,整床扫床情况,室内卫生。

2.分级护理要求

(1)检查I级护理患者的手足、口腔、头发、皮肤、会阴清洁、指(趾)甲。责任护士对I级护理患者做到“六知道”。

(2)检查Ⅱ、Ⅲ级护理患者的情况,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对老年、体弱等特殊患者应加强照顾并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坠床及摔伤。

(3)对卧床患者应用评估表进行皮肤评估,对不可避免性压疮患者进行预报告,对发生压疮患者填写带入压疮报告单。

四、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合格率≥95%)1.书写护理病历,填全表格中各项内容,无漏项,记录及时,突出专科特点,字迹工整无涂改及错别字。

2.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描述病情及效果评价,要真实,病情内容各班要衔接,出入量记录要准确、及时。

3.出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危重患者记录单,要签全名,字迹清晰,可辨认。

4.体温单眉栏填全无空项,体温单绘制点圆线直,不间断,符合要求。

五、急救物品管理(要求完好率100%)检查内容:

1.急救物品:氧气,吸引器,呼吸机,心电图机,胃肠减压器,电插座等。

2.抢救车内急救物品,各种注射用物,急救必须用物(开口器,舌钳,手电,导尿管,血压表,听诊器等)。

要求:

1.用物完整无缺损,无过期,能应急使用。

2.用物做到四固定:定人保管,定时核对消毒,定点放置,定量供应。3.用物及时送检维修,及时领取。

4.高危药品、易混药品、内用及外用药品有标识,分开放置。

六、消毒隔离(要求合格率100%)l.按院感科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进行检查。2.扫床布和患者人数相符。3.空气培养符合要求。

4.紫外线每日有使用登记,每周擦拭一次并登记。5.各种消毒包在有效期内、干燥无破洞。6.利器用后入利器盒。

7.护士规范洗手。配膳员、清洁工、护理员及护工规范洗手。

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以上内容,并及时向护士长书面反馈质控检查的问题,请护士长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措施。

护理部

护理质量控制 篇2

1 群体参与, 实行全面质控管理

1.1 建立质控管理的组织架构

成立由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下设4个护理质控小组以及科护士长的先进质控管理架构, 每组由3名或4名护士长组成。分别为:科室管理基本制度, 三基考核小组;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小组;消毒隔离、治疗室、抢救室、特殊部门小组;护理文书小组。

1.2 明确岗位职责

1.2.1 护士长主要职责

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发生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问题, 及时上报质控组;根据质控组提出的整改建议, 制定本科室具体的整改措施;将整改后的效果, 及时反馈给护理质控组。

1.2.2 护理质控小组的主要职责

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工作各项考核标准;制定质控计划及临床护理工作考核内容;检查各种护理质量并不断识别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问题;分析质控检查结果, 并向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1.2.3 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监控护理质量小组的工作;每月召开1次委员会会议, 商讨质控组递交的改进报告的可行性;将检查评比出的优秀护理单元给予奖励或表扬。

1.3 护理质控管理具体实施

1.3.1 一级自控

每个科室内根据科室内人员数量, 分成两个或者是多个护理质控小组, 小组长由护理骨干担任, 每个成员分担2项或3项管理任务, 负责对科室病区护理、病例的书写、消毒隔离技术、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项目进行管理。小组长要每周2次对管辖区域进行自查自纠, 以加强过程质量监控[1]。

1.3.2 二级互控

科室护士长每周支持小组长对本科护理质量监控1次, 小组间互相交叉检查, 将存在的问题向科室反馈, 向护理部汇报, 及时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1.3.3 三级质控

护理部组织由各科护士长组成的院级护理质量督查组, 分成4个小组, 同时进行全院性质控检查, 采取随即抽查和定期检查, 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督查。每次抽查内容、项目不固定, 这样使护理服务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避免科室有备应付, 使检查流于形式。

2 强化质量标准, 注重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 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前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做到与时俱进, 坚持持续质量改进, 使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强化护理人员新质量观, 调整考核权重, 让全体护理人员明确护理质量的内容, 不再是单纯、简单地执行医嘱, 完成打针发药, 而是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标准重新定位, 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 在原来病室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急救程序、消毒隔离管理、护理病例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管理、护士长管理等指标的基础上, 加大对病人是否得到主动及时、准确高效、优质服务的考核[2,3]。

3 质量评价方法

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每月全院性检查结果护理部以小会议的形式组织护士长集中反馈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 不能为了扣分而扣分, 对质控检查较好的、质量有进步的科室给予表扬。每次检查情况, 季度累计积分, 考评结果书面汇总, 排名通报全院, 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年终考评对达到优秀等级的科室给予奖励。

4 质控效果

4.1 增加了凝聚力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 奖励优秀科室, 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护士能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变“领导要我怎样做, 为我应该这样做”。强化了质量意识, 主动寻找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和环节, 不断提出新建议、新方法, 改变过去“检查时比不检查好, 平时比假日好"的现象, 使护理质量管理趋于规范化, 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提高了管理效率。

4.2 树立了管理新观念

由于群体参与了环节实时质量监控, 强调了过程的控制, 逐步形成了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的理念, 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 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 迅速纠正, 确保了医疗和护理安全。

4.3 提高了护理质量

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对病人提出的要求不断调整, 不断完善, 使工作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病人满意率、出院指导合格率分别由60%、90%、50%提高到80%、95%、70%。

参考文献

[1]苏爱珍, 徐俊, 穆小苏.护士直接参与护理管理的尝试[J].护理研究, 2007, 21 (7A) :1766.

[2]刁冬梅, 林岩, 卢玉贞, 等.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 2007, 21 (3A) :628-630.

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控制护理质量 篇3

关键词 综合目标 护理 质量控制

几年来,我院实行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重点质量控制,以确保我院各项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2006年我院参加天津市卫生局三级医院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我院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原则、依据与评估体系

制定综合目标的原则:首先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体现目标的基础性、可比性、可行性、导向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把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医德医风管理、技术进步、缺陷管理、行政管理和工作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综合目标的依据: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依据[1]。我院以市局医院管理各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标准、市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和我院多年来不断完善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制定。

综合目标考核评估体系:我院设立了质量控制委员会、质量控制办公室和各临床科室的质控小组,构成三级质量控制网络。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负责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监督考核和评估。护理质量的标准性控制和管理,不仅有利于考核和评估,亦有利于其公平公正性,更有利于分工合作的协调,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综合目标考核标准

以组织管理、医德医风为基础,医疗护理技术为重点,强化安全管理为保障,对每位护理人员及每个护理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医德医风:各病区、门诊窗口设服务监督台、患者意见本和文明服务规范。每月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向每一位患者发放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表,每月每科选出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在院报上给予表彰;医院设立护理人员委屈奖,表彰那些在医疗护理服务中由于正常的工作,受到患者侮辱却能保持冷静态度,使医患矛盾得到缓解的个人;对那些损害患者利益,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科室及个人,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罚。

护理业务技术质量:护理部抓护理质量管理,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分原则。如病区、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不同病区的质量标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重症护理、抢救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护理表格、夜班工作等质量标准,护士长管理标准等。根据标准每月每科自行业务技术质量考核,护理部每半年考核1次;每月护理部根据标准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和奖罚情况在每月院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汇报反馈给主任、护士长 。

护理安全质量:健全护理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做到定岗定编,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签约上岗,定期考核评估,不断监督检查、指导,形成一个层层负责、逐级把关、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处在安全有效的最佳运转状态。

方法及措施

转变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病人满意度的观念,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全方位服务的意识,把改善护士服务态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纳入医德医风建设的议事日程中。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加快学习的速度,掌握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丰富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熟悉交流沟通的技巧。

抓好护士岗前服务态度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从护士的着装仪表、语言规范、行为举止等入手教育,使护士对病人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工作积极认真、高度负责,给人以信任感,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护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思想教育,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加强管理、检查、督促,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各职能科室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估,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每周护理部召开护士长例会,听取各科质控小组自查情况汇报;每月召开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各职能科室主任总结汇报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估情况,扣分多少与科室经济直接挂钩,每降低1%扣发科室当月奖金的1%。质控办每月将院综合目标考核评估情况在医院简报上刊登,存在问题限期改正,对于不达标扣分较多的科室和个人免去年终参加评选先进的

资格。

效果评价

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调动了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积极性,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能够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从而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到98%。通过周护士长例会、月综合目标考核,使护理人员工作谨慎,严肃认真,培养了慎独精神,提高了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减少了差错,杜绝了事故。

通过每月进行综合目标考核评比,有力地加强了自我约束力,同时增加了各科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学术水平:增强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积极参加“三基三严”的培训;各科积极派遣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使我们的护理质量不断攀升。在2006年天津市医院评审过程中,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护理专家的好评,因此使我院从二级医院顺利晋升为三级医院。总之,实行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质量控制,方便易行,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2014科室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篇4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1.核心制度执行情况; 2.急诊预检分诊情况;

3.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流程执行情况; 4.危重病人转运情况,成立品管圈;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高危药品、器械的管理; 7.开展护理管理制度培训; 8.腕带识别执行情况; 9.口头医嘱执行情况; 10.关键流程交接执行情况; 11.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执行情况;

12.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时规范执行情况; 13.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14.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 15.留观病人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16.留观患者健康教育;

17.保护患者隐私措施执行情况; 18.质量改进执行情况;

19、抢救仪器操作使用情况; 20、危急值报告登记情况;

2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程;

23、科室医院院感的管理情况;

24、各种消毒物品的管理;

25、成立院前急救物资管理QCC小组,提高急救物资管理水平;

26、按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加强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升急诊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二、改进措施

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质管小组作用,明确各班职责,增强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意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开展护理管理制度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抢救制度、输血安全制度等,确保患者安全。

3、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和急救专科技能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和急救技能操作,熟练应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熟悉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规范执行各种抢救流程,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并做好定期考核。

4、根据《青海省护理书写规范》,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每日检查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及时整改,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5、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要求护士熟练掌握预检分诊标准,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结合患者主诉进行病情分类,分清轻重急缓,分清隶属专科,通过对患者诊疗过程的追踪,检验分诊正确性,目标值:预检分诊正确率≥95%。

6、保障危重患者护送途中安全,严格执行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流程,外出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携带相应的急救物品,加强检查途中患者病情观察,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安全,危重病人做好交接,记录完整。

7、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交接登记及无菌物品的管理,定期做好抢救室及留观室消毒,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8、加强留观病人的管理,严密观察留观病人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将患者病情及时通知值班医生,保障留观患者的安全。

9、做好科室急救药品、高危药品、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专人管理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维护保养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10、加强科室各种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使护士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自的职责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及心理素质,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11、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将《和顺精准医疗》与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将结合,加强患者人文关怀,行检查、操作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2、落实危重患者转送及院前急救物资管理品管圈活动,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控制 篇5

重环节控制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一直以来,护理部稳抓质量和安全两条主线,实行多项举措加强护理工作环节质量及安全管理,实现了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持续改进。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全面落实日常质量控制

护理部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质量控制,分别由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层级每月制定检查计划并不定期组织质控员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总护士长和护理部针对各科室护理质量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评价。此外,加强了阶段性的质量评价。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质量检查一次,分6个小组对全院23个病区、10个重点区域科室和18个门诊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告知护士长要求当即改进,对较严重的问题发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护理部则对科室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持续改进。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管,确保无缝化衔接

在加强日常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护理部针对质量监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时段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实行每日护士长夜查房和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加强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控制。同时,对危重患者较多的重点区域进行每日巡查,督导护理工作;节假日实行护理部、护士长带班制度,通过护理部、总护士长和护士长各层级管理人员对各科室的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一方面有效确保节日期间护理工作安全,另一方面加强了节假日及夜间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实现了各时段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无缝衔接。做好质控检查评析和反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控制 篇6

护理质量控制办法

1、护理部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坚持每周深入病房督查

各病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重危病人的护理质量,对发

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纠正,现场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

行的防范措施。每周进行单项重点质量检查,每月组织进行2—4 项重点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分析,并以反馈单的形式及时下发科室,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组织全体

护士长分组参与,并将存在问题汇总整改,反馈科室。

2、各科室质控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周1-2次对分管的护理项目

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与护士长联系分析原因,提出

整改意见。

3、各科护士长根据《护士长手册》上的工作要求,每日有重点地检

查,有目的地跟班检查,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

查诊疗关、基础护理关、危重病人护理关、护理记录关、健康教

育实施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及时反馈当事人立即整改。

4、护理文书:护士长每日抽查前一日新入院病人及危重病人的护理

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每一份出院病历出科前由质控护士全

面把关并签名,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院质控小组每季度抽查

各科现病历或上架病历不少于5份。

5、基础、分级护理: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分级护理制度及各种疾

病护理常规。护士长每日督促、检查、指导落实情况。院、科质

量控制小组定期随机抽查。

6、病区管理:重点为病区环境、护办室、治疗室、病室管理。认真

落实各种工作制度,使病区环境达到清洁、整齐、舒适、规范的要求。院、科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抽查。

7、重点部门及消毒隔离: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产 房、新生儿病房、换药室、血液透析室等,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

离措施及管理制度,院、科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

8、护理“三基”水平:以自学为主,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讲座。科室每月组织操作考核一次,每季度理论考核一次,重点

专科每月理论与操作考核各一次,要求有记录、有成绩,并将成绩上报护理部。院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下科室抽考2名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每季度对全体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每半年、全年对护理人员分层级进行理论笔试,并将成绩

作为晋升层级、评先进的条件之一。

9、优质护理:全面考核护理程序的落实情况及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科室护士长每周护理查房一次,院质量管理小组每季下科室检查护士对护理措施的实施率及健康教育的覆盖率等,每季度发放问卷调查表,掌握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0、对护士长的管理质量由护理部每季度考核一次,年终进行综合绩

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年终先进、优秀评比挂钩,对于考评 末位者,进行谈话,指导其改变管理思路,强化管理知识学习,提高管理效能。

10、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

中发现的问题以供借鉴,对共性问题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

11、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讲评质控汇总结

果、护理不良事件,对于共性问题制订可行的整改措施,定期整 改。

12、护理部每季度将质控汇总结果上报医院质控科予以奖惩。

13、每月科室上报护理质量监控指标与风险预警指标,护理部进行数

护理质量控制 篇7

护理质量分析会议简述

流程:本院实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的流程: (1) 全院每个科室每月需举行1次质量分析会议, 主要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室的护士进行, 对本科室内出现的护理质量缺陷、护理问题、护理优势等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并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同时将讨论内容书写为书面材料, 递交给护理部门; (2) 护理部门严格审阅各科室上交的质量分析会议材料, 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 再将会议材料反馈给护士长; (3) 护士长在下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议上, 将护理部指正的内容向所有护士传递, 并探讨改进措施。

内容:护理工作的涉及面较广, 并且其技术较强, 故在护理的各方面均会出现质量问题, 导致护理质量分析会议的内容较多, 具体包括重症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表格书写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不安全因素及差错事故等。在护理质量分析时, 不能把质量分析与工作总结混同, 需分析护理工作中某方面或者某个患者的全部护理过程和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内容, 并及时纠正问题及不足, 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 以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

作用:质量分析会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加强事前的质量控制:将护理部门的质量控制方式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 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质量分析会议可对护理中的各环节进行讨论, 从而总结出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制定出改进措施, 以消除护理工作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2) 增强护理部的管理能力:通过护理质量分析会议, 可让护理部门动态掌握全院护士的工作情况, 为其制定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也能让护理部有效管理全体护士, 并指导护士积极提升护理技能, 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 (3) 强化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通过质量分析会议, 可定期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了解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 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增强护士的责任心[2]。

质量分析会议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增强护士护理质量控制意识方面的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意识, 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护理行为及工作态度, 并对其护理工作的落实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医院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议, 可有效培养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 自觉养成遵守制度、提高护理技能等的工作理念和习惯。同时质量分析还能让护士长全面了解科内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为其进行科室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方面的应用:在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方面, 质量分析会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质量分析会议上, 护理人员可集思广益, 探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 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如总结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内容, 应用现代数学模型, 依据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动态权值等实施科学组合, 再结合我院的实际, 生成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各科室的护士可针对本科室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 找出解决的对策, 将其录入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中, 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控制[3]。

在制定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方面的应用: (1) 制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标准:在制定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过程中, 可通过质量分析会议规范护士的工作标准。各科室在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议上, 可对本科室的护理各环节、各程序及护士的个人行为标准等内容进行讨论, 制定出规范的执行标准。根据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标准, 护士可在质量分析会议上提出各科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经过大家共同讨论、总结, 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需给出相应的护理、管理等规范制度, 如符合各科室的临床护理路径、操作的规程、床旁交接班制度及各班工作的职责、工作流程等内容。在会后由主管的院长、护理部主任和相关的质控科室负责人, 组织临床的科室主任和全体护士在下一次的质控会上学习和讨论, 并在修改后实施[4]。 (2) 建立护理风险预见性管理体系:护士长可通过质量分析会议, 向全体护士强调对关键的患者、护理时间、制度、操作、人员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工作, 以减少护理纠纷。通过质量分析会议, 还可建立护理风险预见性的管理体系, 其具体内容:建立预警机制:护士长可在质量分析会议上通过多种方式, 如PPT视频、图片播放器、网络平台、QQ、微信等, 向护士宣传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已有的护理纠纷展开讨论, 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应对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事故, 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预见性护理和主动服务:各科室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 在质量分析会议上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制度, 明确护士、护士长、科室主任等的职责。同时需倡导全体护士转变自身的观念, 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 进行预见性护理和主动护理。 (3) 完善病区质量控制机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主要地点是病区, 因此, 各科室需在质量分析会议上完善各病区的质量控制机制。护士长需制定出对病区质量控制工作的详细内容, 如按照月、周、日计划, 检查护士的护理工作内容、定时巡查或者随时巡查各病区的护理质量等, 并让各科室的护士对护士长制定的内容进行讨论、修正, 最终得出详细的病区质量控制机制和实施方案, 实现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动态管理[5]。

结语

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应用质量分析会议, 不但能将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措施落到实处, 而且能了解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在医院的护理质控工作中开展质量分析会议, 能规范各科室护士的行为, 提升其护理技能, 并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另外, 在实际的质量分析会议中, 会议的主持者需明确会议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对于会议讨论的问题, 需与各科室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切忌出现夸大事实的言论, 从而使质量分析会议能真正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服务。

摘要:质量分析会议可定期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了解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 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本文在简述护理质量分析会议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质量分析会议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质量分析会议,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玲伟.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8 (3) :154.

[2]田玉莲, 曹学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记录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 2013, 4 (9) :182.

[3]冯仕娜, 马雪玲, 吴月意, 等.责任护士在环节质量控制中对护理文书质量改进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8) :291.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9-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很多医院通过努力改善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然而,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到位等问题,医院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妇产科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妇产科护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的现状,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产妇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2.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1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

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态度问题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首要因素。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进而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对现代化的护理认识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

2.2妇产科护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目前,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一直无法得到提高,因而需要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会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她们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误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解决好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问题,是提高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2.3妇产科护理人员和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个质量与安全性,就需要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妇产科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还存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很多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不能很好地完成人员的配置工作,进而造成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方式

3.1提高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服务的认识

目前,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根据医院相关条例的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关爱产妇。由于产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热情尽量满足产妇的相关要求。

3.2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这样才能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来说,她们也应该认识到妇产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妇產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

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最简便方法。主要是因为必要的沟通能够给妇产科护理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进而就能较好地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学会与产妇进行沟通,并且有效地沟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妇产科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妇产术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4完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我国的医院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的缺陷。因此,完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3.5饮食指导

饮食也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方面,指导产妇进行良好的饮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一旦产妇的饮食出现问题,其他治疗方式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妇产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饮食的结构也应该均衡合理。因此,饮食指导也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4.总结

总而言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随着妇产科护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梁秋梅.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3,6(9):193-194.

[2] 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2014,10(8):508-509.

[3]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园地,2013,19:267.

[4] 张敏.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25.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护士职责 篇9

1.在护士长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协助做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协助护士长针对科室工作特点、重点环节等,按照护理质量管理标准,认真落实索分管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3.协助护士长开展护理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各级护理人员自我管理和慎独精神。

4.协助护士长督促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关注护理安全,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5.协助护士长检查科室护理质量,每周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自查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或措施。

6.协助护士长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会议,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组工作职责:

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

2.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考核标准、工作程序等,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

3.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每月对手术室的环境、护理文件书写、仪器使用、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4.质控护士每月定期对各级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并有成绩评定,护士长抽考。

5.每月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分析科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不断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6.定期对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和鉴定,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并上报护士长及护理部,在护办会上给予反馈。

手术室护士岗位职责:

1、协助医生进行工作。

2、负责器械的消毒和开诊前的准备工作。

3、协助医生完成有关工作,按医嘱给患者进行处置。

4、负责诊疗室的整洁、安静、维持就诊秩序,做好等待服务。

5、实施候诊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7、负责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和手术后整理工作。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其它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0

【摘要】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5 13:47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5 13:47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血透护理;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1-0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等病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分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患者体内血液成分正常来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因此,保证血透护理的质量十分重要[1]。如果血透护理工作不到位,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引起血液污染,进而损害患者的肾脏等功能器官,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就对护理管理在血透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血透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血透室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114例,女性6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2岁,平均年龄(45.3±4.2)岁;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血透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常规护理基础上,其中有男性121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46.5±5.0)岁。所有患者均为肾衰竭尿毒症晚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透析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透析机器和方式、做好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测量;②透析中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监测透析情况,包括血管通路、透析液路和体外循环血路等。

1.2.2 观察组护理管理

1.2.2.1 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对医院血透室护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找到应该着重加强的护理指标,以此作为血透护理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组织血透护理的相关人员学习相应制度,提高血透护理人员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主动按照血透护理的要求进行工作,有效预防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

1.2.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护理人员水平关系直接关系到血透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是血透护理管理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护理人员血透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技术要点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其在护理工作当中能够严格规范地进行操作,并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工作的效果。二是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荣誉鼓励等措施,来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其主动、积极、认真的对待护理工作,并引入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来确保护理工作相关规定落实的彻底。

1.2.2.3 加强对护理各方面工作的检查监督 护理工作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会给护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检查与监督,比如急救药物、护理档案、消毒液准备、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主任护师和护士长都需要时常对其进行抽查,而普通护士也要在掌握这些细节的基础上,加强自检,比如透析液浓度、流量等是否合适,透析导管连接是否正确等,避免关键细节不到位影响护理质量。

1.2.2.4 评估护理风险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的血液需要经过体外循环,在此期间,会伴随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程度不一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需要建立相应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根据风险发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对这些风险的认识,以便于在护理当中有效规避风险,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风险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卫生情况,其中,卫生情况的指标有空气质量、卫生消毒和仪器、手部卫生四项指标,分别统计其合格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全部使用SPSS17.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感染率上,观察组为0%(0/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0/180)(P<0.05);在卫生情况上,空气质量、卫生消毒和仪器、手部卫生等合格率上,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血透仪器在外部完成血液净化的过程,血透护理质量对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做好血透护理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在医院血透护理当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病房空气质量、透析仪器以及护理卫生等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外部病菌可能侵入血液当中,引起感染、疾病以及其它并发症,危及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在许多医院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对于血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也没有佩戴消毒手套,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导致护理人员的细菌传染给患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护理人员对风险不了解。许多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层次较低,对于血透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日常护理当中,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防控手段和高、中、低危物品分类等各种概念没有相应的认知,没有准确分类消毒液,消毒工作不到位等,这些都是血透护理中存在的重大风险,极容易加重血透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三是护理管理制度落实较差。在许多医院的血透室中,为保证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都制定了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虽然治疗和护理的查对落实情况较好,但也有一些管理制度并没有被重视且严格执行,比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等。

在本组研究中,针对血透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行了护理管理,在护理效果比较上,观察组的感染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5%)(P<0.05),且空气质量、消毒液和仪器、手部卫生等卫生指标的合格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血透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血透护理当中采取护理管理的方法,采取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患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透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姮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1):66-68.

[2]刘雁凌,周昌娥,杨红荣等.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5):545-546.

[3]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97-198.

[4]马秋丽,李淑君.加强护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9-90.

[5]唐玉平.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医学,2009,20(2):127-128.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汇报下一篇:《声音的传播》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