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精选6篇)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篇1

作者:吴新华

摘要:对诗歌艺术的延伸、探讨既能体现诗人独有的创作个性,又能见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传统的可见的艺术手法上翻出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这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重要意义只一,也更:是研究李商隐爱情诗的最基本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情致深蕴

婉曲见意

用典

在古典诗词里,李商隐以特有的艺术成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可以说是唐代抒写爱情诗的圣手。反复吟诵他的诗句,让人们相信爱情从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爱情被膜拜着,才会被净化,才会有奋不顾身,才会有无来由的信守和偏执;爱情被空置了,才如梦如幻,才纯粹,才有真挚和灼热;爱情被向往和善待着,才会有一生一世的追求,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望,无奈、伤悲、阻隔、痛悼……都不过是种种挑战、考验、痛定思痛的勇气。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写相思之苦和会合之难,但即便是绝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著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义山一生,善作情语”(《李义山诗集笺注》)。我想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源自于他高尚的精神情操。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看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灰色的爱情心理。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整个爱情诗都流露着丰富深厚的思想情蕴,即所谓的情致深蕴,这可以说是李商隐爱情诗最突出的特点。

从爱情关系上看,他的爱情诗可划分两类:

一类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无论是叙述与洛阳里娘一见钟情的初恋心曲,还是表达与王氏婚后的思家情怀,抑或是抒发妻亡后的感逝伤悼,皆表达明白,本事背景也都比较清楚或曲中见直。

像《柳枝五首》,表现他对爱情的真诚深挚,对柳枝的深深思念。《银河吹笙》诗人早年与女道士恋爱,有夫妻之缘,所以他不肯直叙,但又情不自禁的要写诗抒发情感。写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意志显豁而又情深一往。如《端居》诗人幕游远地,长别家乡,归心不遂;无以遣怀。因此,日夜盼望妻子来信以慰离情,希企自己梦魂能够踏上归途。似乎是为诗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相思心切的妻子的梦魂不惮遥远,来与诗人相会梦中:“帘垂幕半?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夜意》),其构思与杜甫《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相似。诗人有遥想妻子的抱雏之乐,更加怅怨分离之苦。“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凤》)。李商隐与王氏的婚姻不幸而牵连党争,给诗人带来政治上的不幸和家庭生活上的维艰。诗人仕途漂泊,夫妻常常分居两地,尽管如此,他们的感情依然十分融洽。“结爱曾伤晚”(《摇落》)是他们的共同感叹。

李商隐妻子王氏卒于大中五年(851年),春末夏初间,卒前未见面。作者除幕归来,心情格外悲伤,“柿叶翻时独悼亡”(《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写下《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这是第一首悼亡诗。“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前年春”指大中三年的春天。这年作者38岁,入仕已整整十年,从秘书省校书郎至县尉,十年的为国辛苦,竟没有丝毫的提升。“未语”写夫妻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为着理想,为着生活,他于大中三年冬天又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大中五年春夏间王氏病重,他罢官归京时竟未见爱妻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因而著名的《锦瑟》即含有悼念亡妻之意。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沉痛感人。

李商隐悼亡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托喻以悼”(赵臣瑗语),即把忘妻之痛和身世之感结合起来。有时抒写身世之感,寄寓悼亡之情。如《七月二十日崇让宅宴作》;有时抒发悼亡之情,寄寓悼亡之感。由于娶王茂元的女儿,遭到朋党势力的忌恨,仕途较为坎坷曲折。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尾联写到“愁霜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也正长”。外在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下进一步抒写因悼念亡妻触发的深长而复杂的内心痛苦。同时突出环境的凄冷黑暗,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诗人“平平写法,凄断欲绝”(钱良择语)。李商隐悼亡诗有时不仅深深地伤悼王氏,而且怀有更大范围的亲故零落痛。如《正月崇让宅》:崇让宅,先前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派荒凉景象。从选择的背景看,悼亡的对象除以王妻为主外,似还包含其他亲故。当然,此自悼亡之诗,追忆感旧而归于伤逝悼亡,诗后半部分追忆亡妻,动成疑似,深致其哀的婉切表现,足见诗人笃于伉俪。

李商隐的另一类爱情诗,爱情对象不详,诗中抒情主人公未必是诗人本人。本事背景难以考据。如果强求确定本事背景,必致穿凿。但是,诗并非意无归着地泛咏爱情,而是以个人爱情生活体验为基础,精心创造特有的意境和细致刻画爱情心理,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追求、欢愉等复杂的爱情体验。这类爱情诗多写追求、怀恋女子的诗作。多以《无题》标示。无题诗歌为李商隐首创。李商隐以无题标题的约二十首,大多因不便明言而命为无题。其中除“万里**一叶舟”外,皆以男女幽思苦恋为题材,但有的是祖述《离骚》美人芳草之遗的,托喻痕迹较明显,显然非为纯粹的爱情诗。如“八岁偷照镜”,“照梁初有情”,“白道萦回入暮霞”,“紫府仙人好宝灯”,“何处哀等随急管”等,都是表面上写爱情而实际上另有寄托的。李商隐无题诗中脍炙人口的,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是那些寄托痕迹似有似无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望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这是一首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的执着追求的爱情诗。其中颔联句从自身着笔,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别后缠绵执着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采用“春蚕”,“蜡炬”比喻,象征加上“丝”,“泪”二字一语双关,促使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表白,至死方休的爱情誓言显得热烈而又委婉,含蓄而又鲜明。而颈联从对方着笔,设想对方无刻不沉浸在相思痛苦之中。晓妆揽镜,但愁青春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诗从对面飞来”于细致入微的体贴中,更见爱情的深挚与专一。“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赵臣瑗语)。

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间阻但不作绝望之辞,因此愈显凄美。他的爱情诗大都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抒发一位痴情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愫不通,故而望之切而怨之深,表现了爱情追求中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再如《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则更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作。写一位贵族少女失恋的苦衷,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其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荡漾,情焰炽烈,但却相思无望,终归无心,此处的“春”字用的很巧妙,将少女热烈追求爱情的“春心”的萌动、滋长与春天的绽放的花朵一样是无法抑制的,而且是争相媲美。这两句虽然是女主人公自劝不再相思,却使人愈加感到她的相思的痛苦,听到失望至极的怨愤之声,也会随之酸鼻泪下,这种在绝望与悲哀自我戒饬中,又透出爱情之萦绕坚牢,难以抑止泯灭。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其他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无题》诗成为他诗歌中最富独创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最能代表李商隐爱情诗歌的基本风格。

其次,婉曲见意可以说是爱情诗的又一大艺术特色。

像《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别具一格,采用时空上重迭倒映的方法,回环反复,造成了深婉曲折的情致和优美的意境,其中第二、四句两个“夜”字,一为写诗之夜,一为想象剪烛共语之夜,将此夜的凄苦与彼夜的欢乐互相映衬。“巴山夜雨”出现两次,将此地的实景与彼地的幻景融为一片,虚实相生,境界开阔,富有诗情画意。以此来抒发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著名的《锦瑟》则采用意识流的艺术构思,再回忆的流程中书写自己一生的感情,将悲剧的身世和心理幻化成各自独立的含义朦胧的意象。使我们既难以指实诗中的具体含义,又无法离开作者的基本感情倾向。若要说中国“朦胧诗”最早的代表人物,我想也许就是李商隐了。

再如作者为避免直面抒情。或借景,或借物,或用象征暗示来烘托情思。像《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作者不直写怀人,而用“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来暗示自己长夜不眠。而七律咏怀诗《牡丹》的构思则更为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丰姿绰影,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全诗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如《日高》抒写诗人对一位水晶帘中眠梦的女子强烈的渴求与无望的相思之情。诗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而是用暗示手法表现主人公热烈的渴望,执着的追求和无望的相思。用“粉蛾”象征满怀春心的主人公的追求,“屏风”象征正是阻隔,“粉蛾帖死屏风上”象征着一种执着而无望的追求。

或驰骋想象,将实情转化为各种虚拟的画面或意象,使诗歌迂回百转一波三折。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诗,构思曲折跌宕,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梦中与梦后,实景与幻景揉合起来,创造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像吟咏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燕台诗四首》主要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即通过回忆,想象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这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化,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经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如《秋》诗中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之室空,孤寂凄冷,最后想象她秋夜弹琴,怀思旧情,潸然泪下。我们可以用“幽、忆、怨、断”(徐德弘语)这四个字概括其表现的情感特点。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诗意的朦胧。

总之,这种艺术构思可概括为婉曲见意。这种艺术构思极为精妙,极尽委曲之能事。诗人或象征,或拟人,或拟物均能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

再次,李商再隐是唐代诗人中间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经典、史籍、神话,传说信手拈来纵意渔猎。

如《正月崇让宅》颈联中“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咏怀诗《牡丹》中“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这里借用故典,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像《锦瑟》中的第三句作者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命运如浮萍,而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一典故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失的伤感。第四句则用望帝的传说,作者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唐知识分子生活的灰色面。《无题》诗有“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句。上句用巫山神女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虽然用典,但让人感觉不到用典痕迹,因典故中各自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人们的想象与联想。《银河吹笙》的尾联以王子乔篌山骑鹤仙去,缃灵鼓瑟,秦女吹箫三个典故,来写埋藏自己忠怀一心的深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二首)的诗句,以神话传说的海外名山“蓬莱”命对方所居之地,蓬山虽远,但情深者看来却是“无多路”。以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青鸟”表达无望中的希望。“斑骓只系杨柳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的诗句。“斑骓”暗用《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何处”句化用《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一句。

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童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组合成诗歌的新奇浪漫情调和绚丽色彩,如《板桥晓别》与情人言别的诗。“水仙”句暗用琴高事,还将“留恋处,兰舟催发”的现实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深化境界。“一夜芙蓉红泪多”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事,将送行着暗喻为水中芙蓉,以她表现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她的泪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的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辞汉歌》中的“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这种用传奇的笔法写普通的离别,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将平凡的题材写的新奇浪漫,正是“奇趣”的一种表现,大量用典,使诗旨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了其诗含蓄典雅的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丰富的情感思想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李商隐可以说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拨转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使之内心化了。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审美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尽得曲笔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境界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总的说来,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构思严谨 深清委婉

李商隐的诗歌非常注重艺术构思,往往匠心独运,在很一般的题材中发掘出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感受。而且诗歌立意高超,寄托深远,他人望尘莫及,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作为封建晚唐社会,已经走向日益衰落的时代。特别是朋党之争,使当时的很多才子成为政权争夺的牺牲品。而李商隐,作为这时代的读书人,他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诓世报国,但本身却陷入牛、李两党的旋涡,屡遭不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所以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很深的感触,从而培养了他过人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现实的眼光。在继承和发展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探索和尝试,将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下了大量富有 思想,富有深刻寓意的政治讽刺诗。在诗中,通过咏史,咏人,咏物和写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不同前人的新角度,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进行揭露、讽刺和抨击。用心独到,思路开阔,别出心裁。如唐代诗人吟咏唐明皇,杨贵妃事迹的题材,在很多诗篇中,大多数是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惋惜。但李商隐在他的《华清宫》二首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其一)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下暂蒙尘。(其二)

一扫前人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对他们的同情。而是用批判的态度,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否定。他巧妙地把安禄山叛乱(“胡尘”)与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联系起来(“高处舞”),用“褒姒妃一笑使周灭之”反衬杨玉环。使诗歌的立意更高远,构思更巧妙,而措辞却又含蓄委婉,绵里藏针。

在创作风格上,李商隐力求克服前代诗人过于平直,不够凝练,缺乏艺术情韵的短处,刻意追求诗歌朦胧含蓄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意境,提高诗歌的艺术韵味。在具体诗篇中,往往表现为意境曲折,扑塑迷离,主题深远,显而不露。就是那些直抒胸臆的小诗,也常常写得有声有色,直中见曲,给人一种斗转星移,柳暗花明的感受。如《嫦娥》写道

云海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毁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用嫦娥对面的景物落笔,通过景物的变换,借嫦娥的心情来推测,表现、咏叹嫦娥的孤独落寞。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言明嫦娥的孤独,只是借助“碧海青天夜夜心”来暗示,这就显得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再如《霜月》中写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

青女素娥但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篇虽写深秋月夜景色,却全无悲秋之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霜月之神不畏寒冷,竞妍斗美。洋溢着一片生机活力。这首诗中的嫦娥形象与上首诗中的嫦娥形象是迥然不同的。这正是缘于诗人对美好、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咏怀诗,构思严密,深清婉约的风格特点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这些诗歌往往主题更丰富复杂,含意更深邃,情感更深沉,悲剧气氛更为浓厚,富于暗示性和双重品格,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语言清丽 词藻华美

李商隐诗歌的第二个独特境界是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博学多识,语汇丰富,谴词造句挥洒自如。李商隐的诗如同“百宝流芳”,炫丽夺目。诗歌中成语典故,华语丽词,民谣民谚,口头俗语,比比皆是。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形成了辞澡华美,色彩徇丽,典雅清丽,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如他的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篇2

一、《诗经》怨刺诗的内容

《诗经》中的怨刺诗主要存在于《国风》和《大雅》《小雅》 中。据有关学者统计,国风中的怨刺诗有三十六篇,如《魏风• 葛履》、《唐风 • 山有枢》、等。大雅中有七篇,如《抑》、《民劳》等。这些怨刺诗按照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政治怨刺诗、战争怨刺诗和爱情怨刺诗。

( 一) 政治怨刺诗

政治怨刺诗大多是“怨刺上政”。这一类怨刺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昏政荒淫,大多是针对政治的黑暗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国运衰微、民生哀怨的问题,情感基调以怨愤为主。 从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国风》中的怨刺诗大多是十分严厉的斥责诗,且多出自于下层人民之手。譬如《硕鼠》一篇,《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此诗把无功而受禄的上层阶级比作大老鼠,以此讽刺他们厚敛重赋,强取人们所得的丑恶嘴脸,可谓是形象生动。

与《国风》中严厉的刺责诗相比,“二雅”中的政治怨刺诗远没有其战斗性和讽刺性,大多诗歌多是怨恨而少愤怒。其多为上层贵族或下层文人官员所作,反映了当时黑暗腐朽世哀人怨的社会现实。如这首据说是遭祸被逐所作的 《小雅 • 四月》,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着经历坎坷的诗人心中的苦闷,抒发着自己对政治的不满。诗中多处用比,如“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忧”就以被“残贼” 损坏的草木来比喻自己的无辜,而接下来“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这种讽刺或讽喻,很少直言指责,是“二雅” 中常用的手法,是以不损害统治者的颜面为前提,所以对于这种讽刺诗或讽喻诗,作者想要达到一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理想效果。

(二)战争怨刺诗

《诗经》中还有不少以战争或戍边行役为题材的怨刺之作,可以说是西周到春秋时期战乱不断的产物。《小雅 • 采薇》,其诗开头就以“靡室糜家,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写出了外族入侵之痛,接下来就用“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直接描写了对战争的厌恶, 这种情绪一开始就弥漫于诗篇之中,“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心亦阳止”,这在时光中反复煎熬的是难改的归思。而无论是居无定所的辛劳,都可说是对战争最明白的怨怼。尤其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反衬中,诗篇把士兵对敌人入侵之痛,对战事频繁之恨,对家人的殷切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魏风 • 陟岵》、《小雅 • 四牛士》也都描写了征人思念亲人之痛,诗中以士卒的口吻描述了战后归家后归家途中的苦况及思乡之情。

(三)爱情婚姻怨刺诗

怨刺诗中也有不少涉及爱情婚姻的作品,这类诗大多是 “弃妇”诗。如《氓》、《谷风》,都是直接表现女主人公被遗弃的情感遭遇,“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刺和责难”。尤其是《氓》,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很浓的叙事诗,在叙述过程中, 叙事和议论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于婚姻家庭、吃苦耐劳、性格刚强的中国古代妇女的形象。《邶风 • 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的妇女,也是在男子醉心新欢, 她失去婚姻的幸福时,无处倾诉自己的伤痛,只能在痛苦中慢慢煎熬。这类诗虽然没有直接写妇女对封建婚姻的怨恨, 但从她的痛苦煎熬中就反映了她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控诉。

二、《诗经》怨刺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怨刺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怨刺诗中诗篇大多真实地反映现实,真率地表达感情,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七月》以铺叙的平淡手法描写了农奴们一年紧张的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生存的艰难处境。

其次,怨刺诗中的形象刻画鲜明。怨刺诗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抒情诗,这些诗虽不以刻画人物为主,但其中已经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往往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直接倾诉来表现其内在的情感与希冀,由此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卫风 • 氓》中就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任劳任怨、 忠于爱情但又敢于反抗封建婚姻的妇女形象。全诗叙事中又夹以抒情,她的一切也就清晰展现出来,而刚强善良果断的性格也就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次,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恰当而自然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怨刺诗的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深刻。《硕鼠》 便是以整体形象作比,通篇以大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贪婪无耻。但多数诗篇都是具体的比喻,《相鼠》中同样以鼠与人类作比,丑陋狡猾的鼠类尚且有皮,有齿,有体,而高高在上的人却无仪、无耻、无礼。作者借鼠讽人,形象鲜明生动, 把统治阶级的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卫风 • 氓》中则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即桑树有繁茂到凋落来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怨刺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特定时代环境下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大雅》中的以谏为主,还是《国风》中体现的批判与讽刺,都展现了《诗经》怨刺诗独有的艺术风格。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篇3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感伤 悲叹伤情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又是大骈文家,他代表晚唐,而又超越晚唐。清初吴乔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1]“义山一生,善作情语”[2],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

对于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有着奇妙的魔力,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倾倒,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曾为它深深的折服。据苏雪林在《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一书中指出,李义山一生所恋爱的人有女冠、宫嫔、发妻、娼妓等四种。按照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员和洪范先生的考证,李商隐的感情生活有三个阶段:与女道士的恋爱仙梦;与柳枝姑娘的难圆情缘;与“元史夫人”的生死爱情。李商隐与宋华阳、柳枝以及其妻王氏等人的爱情关系也得到了吴调公、陈贻焮、董乃斌等人的认同。

在爱情的世界中,李商隐得到了无限的感伤和悲情。他在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痛苦的体验中,将爱情的百转千回的悲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无题诗,诗人将身处日落西山的唐王朝中的末世之感,力求建功立业却又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之慨,爱情追求中的迷惘幻灭之感融为一体,表达他内心世界的情意之结。

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过于朦胧含蓄、隐晦曲折,但我觉得读李商隐的诗虽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但并不给人以强烈的距离感,就算毫不解其意,也会不禁为其中真挚的感情、不得志的郁闷感伤所深深打动。尤其在他的诗境朦胧,色调凄艳,幽渺曲折的爱情诗背后,探寻他身上似乎身来的悲剧意识和身处哀世者对人生命运、爱情生活深沉的忧愁和感伤也是一件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哀伤感携带着某种绝望感,无奈中夹带着点点希望,在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风格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悲情之美。这种爱情的悲剧于是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和强有力的美感,这种根植在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悲叹伤情的美感,不仅仅来自爱情本身,其意蕴往往超过了爱情之本义的范围。

一、美在爱情间阻的感伤

“间阻”的实质是距离,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它既是现实时空中难以弥合的距离,也是抒情主体生命意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文化心理距离,而又是审美距离。“间阻之慨”是其诗作产生的驱动力,而同时又是诗作的情感内核,构成了诗歌的审美特质。[2]

如果说与宋华阳没有结果的爱情给诗人留下锥心之痛,直到晚年他仍还对这段情念念不忘,那么对与柳枝那段失之交臂的爱情,则让诗人抱憾终身。恋爱的过程还是結果都是一场恋爱的悲剧,搅动着诗人躁动的心灵,浓烈的感伤之美则印透在爱情诗的每个字词语句中。

春天的时候,义山与柳枝的爱情刚刚萌芽,却无奈世事弄人,人亦弄人,在冬天的时,柳枝已嫁于他人,从此姻缘错路。听到此消息后,义山感伤不已遂作《柳枝五首》: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面对这无份的情缘,诗人以蜂喻己,以蝶喻柳,不同类的不可结合,是无穷遗憾的感伤。

李商隐那段玉阳之恋更是把阻隔中的相思与执着追求的感伤发挥的淋漓尽致。末世的衰败、仕途的挫折,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早已投下深沉的阴影,企图逃逸到情感世界中去寻求点点安慰和解脱,但却无法抗拒世俗的压力。面对无果的爱情,诗人在忧伤、痛苦中徘徊,因此感伤成了李商隐爱情诗中的基调,他在朦胧的意境中将内心世界的情感体现出来。

也许与柳枝的阻隔之痛大多还停留于主观臆想,那么与宋华阳之间的间阻则演化为现实的悲剧。充满间阻之慨的爱情让李商隐受到的伤害是惨烈和持久的,在他的爱情诗中反复吟唱的低沉悲凉的间阻感伤让人为之动容,爱情就像情歌一样,痛也要高声歌唱,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永久的回忆,最凄美是遗憾。政治、爱情双重失意、无奈,政治追求的挫败与爱情体验的阻隔交感震荡,没有补偿,没法排解、无法遗忘,于是也就有了瑰丽缥缈的情调和凄迷婉转的风格,形成了幽忆怨断的感伤情调。

二、美在夫妻相隔的哀叹

李商隐的婚姻是严肃的,他对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为爱情找到了归宿,也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四年夫妻生活中,离多聚少,党争祸害着这对坎坷夫妇相濡以沫的爱情,因此在他平生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中,少见欢乐而多有哀叹,没有一首不是一往情深,不管是离情别意还是伤逝悼亡,无一而非深心之语、血泪之篇。

与王氏的婚姻使其陷入牛、李二党的分争之中,仕途也因此充满阻挠,只能沉沦于各地幕府,生活动荡不定,因而他与王氏大部分时间是分居两地。离别之情、相思无奈之意的抒写便成为王氏生前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题材。在他哀叹夫妻相隔、渴望团聚的诗篇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夜雨寄北》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恶远偏僻的巴山,萧萧落木的秋夜,本已落寞的情怀,面对眼前连绵不断的凄风苦雨,而又归期不定,诗人如同水涨池塘般漫涌的羁旅之愁和归期无定之苦,由稀到稠、由稠到浓,与夜雨交织,弥漫巴山夜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3]的惆怅,客子离人的悲凉以及宦海沉沦的失意,李商隐将悲欢离合的苦与乐全部溶化在秋雨中变成思归怀远的幽情,一个“雨”加一个“秋”积淀了多少离情别恨和孤凄、哀叹的情愫,这一点正如王蒙所说“没有汉诗修养的人当难以尽情体会的”[4]。

nlc202309011959

夫妻两地相隔,不得相见固然悲伤,但总还有相处的机会存在,最令人伤心欲绝的是爱人间的人鬼殊途。王氏的死对李商隐来说是生存意志的挫败,夫妻的生死隔绝则是生命之爱永远失落的绝望,李商隐把浸透身心每一寸肌肤的丧妻之痛、思妻之怀全部宣泄在他的悼亡诗中。王氏死后,李商隐为她写了不少诗篇,发为悼念,情挚意真,哀感动人。将死亡的悲哀化为一片孤寂和凄凉在诗中。

怀才不遇,政治上孤立无援的悲愤;曲高和寡,世无知己的悲哀;别妻原游,天涯孤旅的悲哀,李商隐把身世之感和亡妻之痛结合起来,形成了爱情诗哀叹、悲慨的情感底蕴。

三、美在心灵混沌的凄艳

李商隐的诗意境朦胧,十分难解,尤其是他所创的无题诗,更是他所处复杂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心灵混沌的写照。

从表现的内容上看,无题诗多写离别相思,而且多数是抒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因此我这里认为大多《无题》之作可以当成爱情诗来解读,尽管可能表达的对象并不明朗,在歌咏爱情的时候夹杂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慨,但正因为多种情感的杂糅,使得诗意更加朦胧晦涩,增添了诗中凄艳悲怆之美。

抒写相思感伤的《无题》诗将悲叹伤情的艺术之美熔铸在诗人爱情体验的表现和心灵的记录之中,并且还能够通过环境以及景物细腻的传情,委婉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让人生的风景成为内心的回转,又让内心的回转成为爱情的九曲十八弯,诗人表达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混沌幽咽,读者须通过联想、琢磨才能打开诗人苦心营造的心灵空间,这也是其诗的魅力所在。

如那首大家最熟悉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把它当作一首单纯的爱情颂歌你就会觉得很简单很美,正如刘学锴教授在他所著的《李商隐诗歌研究》中所提到的,这首诗“把双方历经磨难曲折的一系列悲剧性爱情经历全部隐到幕后,提纯出来的只是高浓度的感情琼浆,一种在历经艰难间阻的情况下愈益深挚忠贞的感情,一种殉情精神。”[5]只有充满了种种艰难险阻的爱情才会引起这样浓重的苦闷、迷惘、伤感、痛苦,但在消极中也有温馨的追忆,深情的期待,坚韧的追求,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帶着一点点的爱情至上的意味,这也是诗人所要表现的深刻而富于悲剧美的殉情主义精神。当然其中也可能寄寓着诗人政治上屡遭挫折后,既深感抱负难以实现,又执着追求的矛盾心理和精神苦闷。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是他永生的爱情。同时,宦海浮沉的坎坷经历,孤影飘零的羁旅生涯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也为无题诗准备了丰富的辛酸素材和凄凉的人生体验。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于对唐王朝的命运的忧思,化成凄艳诗篇。在这些凄艳的爱情诗世界中,包罗着点点滴滴细致的爱情描绘,交织着爱情追求中的苦闷和希望,低吟着爱情受挫时的空虚、怅惘。

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一生,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面对晚唐破败的残山剩水,面对自己爱情、婚姻生活的浮浮沉沉、聚合离散,李商隐不禁对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哀伤。感伤可以人人都有,也可以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情绪,每个人都在感叹爱情和人生,但尤以李商隐诗中的悲叹感伤显得细腻而精丽,凄迷而忧郁,扣人心弦且影响悠远。李商隐诗歌的感伤格调与风韵浓郁而灵动,凝重而飞扬,这种格调与风韵蕴蓄于诗人的全部作品,给人以永恒的魂牵梦绕、消魂蚀骨的美学享受。

李商隐用感伤、惘然、无奈、寥落、凄凉、漂泊之感,惨淡经营着个人的“百宝流苏”[6],却又将爱情的离愁别绪、悲叹伤情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殿堂。优美而凄伤的意境,凄婉动情,隐微幽深,“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7]。李商隐用敏感的神经感触着人生的各种体验,在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前途,甚至失去了生命之后,留下一声叹息、一片感伤、一段真情、一抹悲凉在抒写爱的诗,让后人和时间去玩味其中之美。

注释:

①吴乔《围炉诗话》卷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版。

②姚培谦《李商隐诗集笺注》,《无题》(八岁偷照镜)诗后评语。

③秦观《鹊桥仙》,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第38页。

④王蒙《双飞翼》,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第1版,第59页。

⑤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46页。

⑥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第218页。

⑦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第59页。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12月.

[3]王蒙.双飞翼.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第1版.[BFQ]

[4]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崔艳艳,曹娜.李商隐诗歌感伤情调的解读.天中学刊,第20卷第1期2005年2月.

[6]蔡燕.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论李商隐爱情诗的“间阻之概”.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1年.

[7]闵虹.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20卷.

[8]尹玉烨.饱蘸心血的爱情悲歌——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魅力.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第1期.

[9]牛敏.浅析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与无题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李商隐爱情诗 篇4

1、《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3、《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4、《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6、《赠刘司户》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7、《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8、《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9、《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10、《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1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13、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14、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16、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7、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8、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19、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20、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21、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22、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李商隐爱情诗朦胧美的表现手法 篇5

李商隐,字玉山,号玉溪生,晚唐杰出诗人,现存诗歌600多首。其诗风格不一,但最为后人爱不释手、且独树一帜的是其独创的朦胧诗。而这种风格的作品又以爱情诗居多,占了他所写诗歌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无题》、《锦瑟》、《圣女祠》、《夜雨寄北》等。

这些爱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朦胧美。这主要表现在其主题的多义性、意象、意境的朦胧、和唯美诗风等方面,但是李商隐是如何使其诗歌具有了这样思深意远,情致缠绵的特点的呢?这就要深入探讨其爱情诗朦胧美的具体表现手法。经过认真的研究,笔者认为表现手法有三,依次列之:

(一)埋没意绪

善于埋没意绪,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

清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就已发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认为李诗“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善于埋没意绪也就是不直接吐露真情,敛抑情绪,感情内向,从而形成具有朦胧美的诗歌意境。

这类诗以《无题》为代表,而最为读者熟悉和欣赏的则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唐代,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达诗歌的主题题目时,就以“无题”作为诗的标题,以埋没意绪掩其心意,李商隐一诗更是如此。他不仅掩其主题,就是抒发感情的对象都深深隐藏起来,所以此诗所咏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怀念朋友的,有人说是写给心爱之人的,也有哀叹身世之说。对于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大家也总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自圆其说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喜爱义山诗的读者。在其感情端绪中穿梭徘徊,体味作者的心境,找出其意绪所在,读诗像一次美丽的冒险,寻寻觅觅,经过不断的玩味和体悟,最后再将诗的`意蕴一语道尽,真是其乐无穷也!

(二)神仙典故的大量运用

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第二个表现手法则是神仙典故的大量运用。

神话的是想象的产物,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构和奇特。而李商隐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且善于用典,真是使得自己本来就隐晦的感情遮挡的更为严密,造成迷离、朦胧的审美效果,诗歌更加韵味无穷!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篇6

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写到:“我所敬佩的王子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字的呈现, 不同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 诗歌王子, 太阳王子。”

海子的诗中, “太阳”是一个带有命运色彩的意象, 具有核心意义和崇高价值, 是一些普通意象所无可比拟的。在海子的抒情诗中, “太阳”意象和抒情主体 (诗人自身) 有最密切的关联。他写道,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夏天的太阳/太阳/当年基督入世/也在这阳光下长大” (《夏天的太阳》) , “在黑暗的尽头/太阳, 扶着我站起来” (《日出》) , “我无限地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椒树” (《幸福的一日》) 。他的某些诗篇中的“太阳”意象, 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命运, 带有预言性。例如《祖国 (或以梦为马)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从古到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他把自己的七部长诗定名为《太阳·七部书》。太阳是海子诗歌中最大的一个词, 他和他喜爱的浪漫主义诗人一道, 成为“太阳王子”式的诗人。

二、海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海子从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汲取诗歌的养料, 受到的影响是多元的。其中,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他的影响是最深刻的。然而, 西方现代主义对他的影响也在海子后期的诗歌中愈发显露, 如热衷于意象叠加, 意象变形等。另外,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对海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西方浪漫主义精神在海子的诗中体现在狂热的激情, 对自我的讴歌, 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等方面。在这一点上, 海子的艺术风格更接近雪莱或叶赛宁。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精神在海子诗中的体现是, 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神奇怪诞无可羁勒的想象, 神性 (神话色彩) 与人性 (禅) 的统一。在这一点上海子更贴近庄子和屈原。他有一首写庄子的诗《思念前生》:“也许庄子是我/摸一摸树皮/开始对自己的身子/亲切/亲切又苦恼”。在诗中, 海子对庄子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和共鸣, 人即自然, 万物与我齐一。海子觉得庄子就是他的前生, 他是庄子的转世。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对海子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苏轼和陶渊明对其的影响。苏轼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那宏大辽阔的想象空间, 大海般的情怀, 读者在海子的诗作中不难看到。陶渊明“桃花源”中的东方乌托邦精神, 躬耕田园, 热爱自然, 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篇, 和海子大量写庄稼、粮食、麦地的诗风也有血脉一贯的联系。

海子抒情诗的艺术特色大致可归纳如下:赤子般的情感, 直白式抒发;奇特惊人的想象, 虚拟化结构;变形的意象, 现代主义色彩。

1. 赤子般的情感, 直白式抒发

海子诗中充满了赤子般的情感, 因为他有一颗未受世俗红尘蒙蔽的童心。他的诗摒绝世俗的虚伪与低俗, 纯真无瑕, 自然中透着天真, 真诚执著, 一往情深。其写亲情与爱情, 情到深处, 令读者的心为之怦然而动, 泪为之潸然而下。例如《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力量的自发外溢”, 海子早期的诗, 不假修辞, 不借助隐喻的意象, 常常脱口而出, 直白抒发, 一切皆从胸臆中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新自然, 仿佛天籁。

2. 奇特惊人的想象, 虚拟化结构

海子诗歌中令人叹赏的美感, 来源于他过人的想象力。他凭借的表象组合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 打破时空界限,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把自然界中普通的事物随手掷进诗歌的熔炉, 炼制出新奇动人的意象。《妻子与鱼》:“我怀抱妻子/就像水儿抱鱼/我一边伸出手去/试着摸到小雨点/并且嘴唇开花”, “离开妻子/我自己是一只/装满淡水的口袋/在陆地上行走”。《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雪山用大雪填满飞机场周围的黑暗/雪山女神吃的是野兽, 穿的是鲜花”。诗人之所以能把普通言语之石点化为诗歌之金, 奥秘就在于其超常的想象能力。

海子诗歌的魅力还来自于诗人创造出一番尘世看不到的景象和非现实的、超现实的虚拟境界, 这就是诗歌的虚拟结构。虚拟结构不是虚假状态, 而是高于生活、高于现实的理想境界, 他能折射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光, 照亮现实人生的卑琐和低俗。海子的抒情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就存在这样一个虚拟结构和象征结构。诗中对自身幸福的幻想, 对他人幸福的祝愿均建立在一种“假设”的虚拟基础上。从时间角度看, 整首诗是一个“从明天起”的将来时态;从空间角度看, 诗里写了一个幻想中的场景:“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3. 意象变形, 现代主义色彩

诗歌的“意象变形”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变形”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整体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种“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的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从海子的创作风格来看, 他是一个介于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诗人。因此“意象变形”成为海子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色。剖析一下海子诗中对“太平洋”这一意象的表现手法, 就能够得出“意象变形”在海子诗中运用的普遍性这一特征。例如《太平洋上的贾宝玉》:“贾宝玉太平洋上的贾宝玉/太平洋上:粮食用绳子捆好/贾宝玉坐在粮食上”。《献给太平洋》:“我的婚礼染红太平洋/我的新娘是太平洋/连亚洲也是我悲伤而平静的新娘”。《太平洋的献诗》:“世界头枕太平洋/人类头枕太平洋雨暴风狂/上帝在太平洋上度过的时光是茫茫海水隐含不露的希望”。这是经过诗人变形处理后的“太平洋”意象, 与读者头脑中早已熟知的地理意义上的太平洋完全是另一番情形。“意象变形”使语言陌生化, 使读者感受到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新颖奇特, 也使海子诗歌染上一层浓浓的现代主义色彩。

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深层意蕴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诗是海子于1989年1月13日写下的, 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可以说该诗是海子的“天鹅之声”。在海子的全部抒情诗中, 此诗色彩最为明朗、温暖。正像有的评论家所说, “它像一纸连农夫也听得懂的福音书, 集合了天国的气质与人间的音响、圣洁的爱与朴实的真诚”。

1.“诗意的栖居”的人生理想。

诗人的人生理想是过上一种东方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的隐逸生活。“喂马, 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很像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海子渴望的隐逸生活是朴素的, 甚至是原始的, 一切生活原料都来自亲手劳动, 用躬耕田园来体验生命的幸福和庄严, 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的人生理想, 而“春暖花开”, 不正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里的景观吗?

2. 与大自然相沟通, “周游世界”的人生理想。

诗人在表达“诗意的栖居”的人生理想的同时, 也表达了回归自然、探寻宇宙奥秘的愿望。它体现在“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诗句上。海子热爱大自然, 喜欢漫游生活。在诗人短暂的生涯中, 他的足迹到过祖国的许多美丽山川。每到一处, 都写下热情洋溢的诗篇。他到过内蒙古大草原, 到过兰州, 到过敦煌, 到过青藏高原, 他两次去西藏, 到过四川成都, 等等。海子也许是没有机会, 没有金钱, 否则他漫游的脚步会一直延伸到印度、伊朗、埃及和希腊, 延伸到人类文明发生过的每一个角落。海子在《我所喜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写到:“痛苦和漫游加重了弓箭和琴, 使草原开花。这种漫游是双重的, 既是大自然的, 也是心灵的。”

3. 与他人沟通的愿望。

上一篇:报税员岗位职责下一篇:以微笑为话题的优秀作文550字及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