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精选8篇)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1

行政办〔2014〕4号签发人:李国林

关于在公司推广普通话的通知

为树立企业对外形象,规范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语言习惯,现决定在公司内部进行普通话推广,通知如下:

一、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及意义

所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的全民共同语,是全世界华人进行交际的工具。

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列入了议事日程,特别是进入80年代,我国的推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2年,我国将推广普通话工作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商务活动的促成。

二、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造成了我国多种语言并存的局面。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共56个民族,存在有80多种语言。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不通必定会防碍人们的正常交往,也就必然会限制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为人们扩大交往,寻求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各地的方言障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人们要消除方言障碍,就必须学习普通话这一法定语言。同时,随着信息处理、传输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即将进入人机对话、口语机译的时代,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是适应办公现代化、高效率工作的必备条件。说好普通话不仅是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促进交流、扩大交往,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总之、学好普通话,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具体行动。行动起来,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

三、推广普通话的规定

1、坚持在公司内与同事、客户交流中使用普通话,并能达到准确流利,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保证下班后与同事、领导的交流使用普通话,并逐步养成习惯,由生硬走向自然。

3、尽量带动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话。总之,普通话是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希望全体公司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普通话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使之营造更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促进企业文化发展,树立企业形象。

四川浦朝彩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行政部

2014年5月22日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2

2009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正式实施。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部分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所引用的条例及细则条款依据已发生变化,需要根据修订后的条例及细则进行修改。现将有关修改内容明确如下: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饮食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202号)第二条中“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修改为“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卫生防疫站调拨生物制品及药械征收增值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191号)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及有关规定,对卫生防疫站调拨生物制品和药械,可按照小规模商业企业4%的增值税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及有关规定,对卫生防疫站调拨生物制品和药械,可按照小规模纳税人3%的增值税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来华参展后销售展品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207号)第一条中“按小规模纳税人所适用的6%征收率”修改为“按小规模纳税人所适用的3%征收率”。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恢复抵扣进项税额资格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84号)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二)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二)除本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2003]1396号)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37号)第三条第(三)款有关企业增购专用发票必须按专用发票销售额的4%预缴增值税的规定,修改为按3%预缴增值税。

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62号)第七条第一款有关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按4%征收率计算预缴税款的规定,修改为按3%征收率计算预缴税款。

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小规模企业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由税务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批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895号)第一条“增值税征收率4%(商业)或6%(其他)”修改为“增值税征收率3%”。

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煤炭行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5]153号)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的规定”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十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进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50号)中“纳税人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修改为“纳税人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进口货物取得的合法海关完税凭证”修改为“进口货物取得的合法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3

国税发〔2009〕2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0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2号)已经公布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为保证条例和细则的顺利实施,国家税务总局对现行营业税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现将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和文件条款目录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一、全文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4件)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往来业务计税依据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87号)

2.《国家税务总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关于JHN石油作业公司出租“海皇”号油轮应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油函〔1994〕16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或港、澳、台非航空运输企业以包机从事国际运输业务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19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适用税种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23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征收流转税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 214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品检验鉴定收费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复函》(国税函发〔1995〕420号)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路养路费、增容费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651号)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银行外汇收入计征营业税问题的函》(国税函〔1996〕618号)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内远洋运输企业将船舶租给境外单位使用缴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26号)

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输变电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68号)

1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代扣代缴营业税问题的函》(国税函〔1997〕74号)

1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库鄯输油管道运输业务营业税纳税地点的通知》(国税函〔1997〕645号)

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承建南川市火力发电厂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函〔1998〕8号)

1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向境内转让无形资产取得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4号)

1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承建南川市火力发电厂工程设备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函〔1998〕329号)

1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航空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210号)

1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西北航空公司甘肃公司缴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566号)

1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外汇转贷中发生掉期业务营业税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36号)

1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管道铺设工程营业税营业额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62号)

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业企业安装铝合金门窗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65号)

2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向我国转让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97号)

2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运输企业的承包费收入征收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120号)

2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维修大型成套装置征收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257号)

2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586号)

2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内单位外派员工取得收入应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830号)

2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石材加工企业承包建筑装饰工程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940号)

2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业营业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6号)

2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247号)

2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资金融机构若干营业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35号)

3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02号)

3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1〕695号)

3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TSE、GMAT等海外考试项目有关税务问题的复函》(国税函〔2002〕195号)

3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香港文汇报广告业务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3〕433号)

3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溪洛渡大坝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770号)

二、部分条款废止的规范性文件(19件)

1.《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关于地方劳务公司为外国石油公司提供劳务服务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批复》(国税油函〔1994〕008号)第一条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9号)第一条、第七条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香港公司包机运输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28号)营业税内容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第一条、第三条、第五条、第八条、第十九条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举办涉外考试收费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国税函发〔1995〕108号)第一条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出租中国境内房屋、建筑物取得租金收入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212号)营业税内容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743号)第一条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海洋石油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44号)营业税内容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利部门所属勘察设计单位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9〕728号)第一条

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咨询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 82号)营业税内容

1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航空电讯协会从中国境内会员收取费用有关税收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1〕217号)营业税内容

1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著作权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44号)“如受托方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在我国境内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第(四)款的规定不征营业税”的规定

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2〕9号)附件第十二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

1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贷款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3号)第二条

1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第一条第二款“不征收营业税”和第五款“同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单位和个人,应扣缴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建筑业劳务收入的营业税”的规定、第二条、第三条

1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3〕121号)附件1第三条、第七条、第十四条

1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航空电讯协会从中国境内收取费用有关税收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3〕703号)营业税内容

1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在华提供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及咨询服务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912号)营业税内容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4

2010年06月17日 16时23分 61 主题分类: 法制建设

“规范性文件”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10]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要求,为做好我市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工作的重要性

此次清理工作是按照国务院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的。目前,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正在开展。按照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下位文件必须符合上位文件的原则,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情况,及时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既是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如期实现的必然要求。

二、清理工作的组织

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清理工作,成立天津市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杨栋梁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金海,市法制办主任矫捷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办。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清理工作机构,根据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清理工作。

三、清理范围

(一)市人民政府规章;

(二)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五)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清理任务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对我市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查找出存在的明显不一致、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进行处理,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统一和谐,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清理原则

坚持分类清理与“谁制定、谁清理”相结合的原则。市人民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提出初步清理意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经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报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各单位自行组织清理,清理结果由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统一向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各单位自行组织清理,清理结果由区县人民政府清理工作机构汇总后统一向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

六、清理重点

(一)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2009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和新近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开展清理,解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二)与全面清理涉及向企业收费、摊派的规定结合,切实解决企业负担过重、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的问题。

(三)对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梳理、查找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四)与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结合,及时调整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内容。

(五)按照《天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200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查找2005年5月1日以后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和程序违法问题。2005年5月1日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宣布废止,但确有必要继续实施的,应当履行法定程序后重新公布。

七、清理结果的效力

根据国务院统一要求,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文件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八、清理步骤

清理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一)准备动员阶段(2010年6月20日前)。市人民政府召开清理工作动员大会,组建清理工作机构,组织清理工作人员培训。

(二)初步清理阶段(2010年6月21日至8月31日)。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市人民政府规章、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提出初步清理意见并报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各单位自行组织清理,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全面完成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工作,汇总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清理结果报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各单位自行组织清理,应当广泛征求意见,清理结果由区县人民政府清理工作机构汇总后统一向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区县人民政府将清理结果报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审核汇总阶段(2010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报送的对市政府规章、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的初步清理意见进行审核汇总并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后,报请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形成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清理意见。

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政府各部门的清理结果、清理工作总结、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后,形成全市清理工作情况报告,报请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与市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意见一并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

(四)审议上报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人民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意见和全市清理工作情况报告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待审议通过后,市人民政府将清理结果和继续有效、废止、失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将清理情况上报国务院,同时抄送国务院法制办。

(五)汇编整理阶段(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出版天津市现行规章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汇编;调整完善我市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

九、清理工作的要求

为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领导和督促,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负总责。要组织专门班子,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力量做好清理工作。各区县、各部门的文件管理机构和法制工作机构,要做好清理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具体工作。

十、清理结果上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应当将清理结果、清理工作总结、各类规范性文件目录、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原件及电子文档在2010年10月31日前报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安徽路6号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邮编:300040,联系电话:83606947,电子邮箱:shenhebeianchu@sina.com)。凡要求上报的材料一律一式3份并附电子文档,使用国标A4纸,电子文档一律采用纯文本或word格式。

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上述要求汇总后报送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清理工作中遇有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1、天津市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2、天津市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表(略)

3、天津市规范性文件报送格式(略)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5

关于贯彻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10]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0号,以下简称《办法》)已经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为做好《办法》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将贯彻落实《办法》列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税收规范性文件,是各级税务机关贯彻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手段,是基层税务机关执法的重要依据,在税收执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进和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制度、机制,有利于减少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的随意性,实现税收执法依据的规范、统一。为贯彻落实《纲要》,提高税务机关制度建设质量,总局于2005年制定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201号),并于2006年3月1日开始施行。在总结国税发[2005]201号文件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总局以规章形式制定出台了《办法》。?

制定实施《办法》,是税务机关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和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改进税收执法,防范执法风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将贯彻落实《办法》作为税务机关当前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列上议事日程,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全面提升税务机关制度建设质量。要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办法》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领导干部以及办公室、政策法规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学习,精心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创造条件,支持政策法规部门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和清理等工作,尤其要确保人员配置能够适应相关工作需要。?

二、加强培训,全面掌握《办法》的立法意图和主要内容

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使广大税务干部能够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办法》的制定背景、立法意图以及《办法》确立的基本规则、主要程序和技术规范等内容,从源头上提高税收规范性文件起草和审核质量。为便于各地税务机关开展培训和辅导工作,总局正在组织编写《〈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条文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并将于5月中下旬下发各地税务机关。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办法》规定,结合《释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和辅导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发挥表率作用;办公室、政策法规和业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培训重点,要认真学习《办法》的制度规定,并自觉加以贯彻执行;政策法规部门要在培训、辅导中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注重培养师资力量;教育培训部门要在培训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各类业务培训班中增加相应的课程。各级税务机关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纳税人了解《办法》的精神和实质,充分行使民主权和监督权,在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过程中积极进言献策,有效实施监督,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三、精心准备,做好《办法》施行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与国税发[2005]201号文件及现行做法相比,《办法》在文种文号、发文形式、施行时间等制度机制方面有较大调整和创新。为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和《办法》的有效施行,各级税务机关要精心筹划,做好《办法》施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根据《办法》规定,结合本机关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规程,细化有关规定,增加可操作性。二是要在《办法》正式施行之前,开展调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准备工作中,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办公室、电子税务中心等部门要做好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有序进行。?

四、认真执行,严格遵守《办法》的制度规定?

《办法》确立了“权力有限、规则有效、程序制约、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制度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遵守,确保税收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要重点抓好以下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公布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使用公告形式。公告没有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也没有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更不需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层层转发。机关标识为×××国家(地方)税务局公告,套红头。文件字号按局领导签发日期所属顺序编排。国家税务总局公告格式详见附件。?

内部管理事项与对纳税人有普遍约束力的事项应分别行文。确实难以分别行文的,只要该文件涉及到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就应使用公告形式。?

对特定纳税人的特定事项所做的个案答复,可以不采用公告形式,并称批复;但是,需要抄送本辖区的批复,必须以公告形式公布,不得称批复。?

(二)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经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业务主管部门起草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送经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有条件的税务机关,可以在OA办公系统中建立相关机制,即未经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无法向下一环节流转。政策法规部门在开展合法性审核时,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并注意与起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要逐步建立政策法规部门提前介入机制,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遵守《办法》有关施行时间的规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对公布后不立即施行有碍执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立即施行或者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的任何时日开始施行。制定机关应当认真遵守这一规定,不得滥用特殊情形和特别规定,确保基层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执行和遵从时能有足够的预期。实施机关需要对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做出补充规定的,应当单独制定公告,并在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生效之前出台,同步施行。?

(四)积极开展文件清理。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长效机制,将日常清理与定期清理相结合。尤其要注重日常清理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在起草税收规范性文件时,应当明确列举将被该文件废止的文件的名称、文号及条款内容;同时,对重复规定进行归并、整合。对定期清理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机关要分别情况给予不同处理,并及时公布清理结果。?

(五)认真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纲要》有关“有件必备、有备必查、有错必纠”的要求,认真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机关要通过OA办公系统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税收规范性文件和文件目录的电子版。接受备案的税务机关要认真开展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政策法规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尤其要倚重业务主管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应当来件即审,确因人员短缺等原因无法做到随来随审的,也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开展集中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予以纠正,对备案审查结果要按予以通报。?

(六)探索建立有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新机制。各地税务机关要按照《办法》要求,探索建立税收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机制、异议处理机制,为进一步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五、强化检查,确保《办法》规定落到实处?

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检查,确保《办法》得到有效施行。上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贯彻落实《办法》情况的监督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将《办法》执行情况作为依法行政考核和税收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对贯彻落实不力、不遵守制定规则和制定程序、违规出台税收规范性文件的税务机关要进行通报批评,必要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各地税务机关在贯彻落实《办法》中遇到情况和问题时,应及时向总局(政策法规司)反映。

附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格式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六月一日

附件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格式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办法》的公告

现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表格式样

(国家税务总局印章)

年 月 日

×××办法

(办法的内容)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10年5月31日印发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问题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现对×××问题公告如下:

××××××××××××

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表格式样

(国家税务总局印章)

年 月 日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10年5月31日印发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6

座谈会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全区农机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讨论广西农机鉴定站起草的《生产条件审查》等7个通则、《手扶拖拉机》等3个技术鉴定大纲和《技术鉴定样机委托检验程序》等3个工作程序13个规范性文件, 并进行修改完善。

会上, 自治区农机鉴定站站长赖永裕对13个文件的起草背景、形成过程以及这些文件在整个鉴定工作规范性文件体系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总体说明;鉴定站副站长邱恒先等4位同志分别介绍了13个文件的编写依据、结构组成、规范内容和作用等情况;各位专家对这些文件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查, 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江垣德在会上作总结发言, 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些规范性文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规范的内容和程序要合理合法, 程序尽可能简化, 不因规范而增加企业负担, 科教处和鉴定站在修改完善时要重点把握好;二是起草发布的规范要切合实际, 要符合广西管理的实际要求;三是这些文件规范的内容要全面;四是文字表达要精准, 不要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歧义;五是实现工作规范化、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是我们制定这些规范文件的目的和核心。因此, 这些规范性文件正式发布后, 希望做好宣贯培训工作, 坚持依法鉴定、依法监督,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7

云建房〔2010〕367号

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房管局)、人民银行各州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分局,各国有商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富滇银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恒生银行(中国)昆明分行: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也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2010〕83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0〕84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就有关事宜进一步明确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时,已成年子女拥有的住房数量不计入该家庭住房套数。

二、成套住房应当是具备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和起居室的住房。

三、贷款人受理贷款时,二套房的认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贷款人通过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贷款购买成套住房的情况。

(二)没有购买成套住房的贷款记录的,根据借款人的申请或授权,由具备查询条件的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进行借款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查询,并出具出门查询结果。

如因借款人所在城市未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或已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但数据不完全,以及同一城市有多个房屋登记机构但未实施联网管理等特殊原因,导致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询结果的,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交家庭住房实有套数书面诚信保证。贷款人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应将其记作不良记录。

四、对能提供1年以上购房所在州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建房〔2010〕83号通知第三条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购房所在州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第二套(及以上)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

五、各地要把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住房价格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数据不完备的城市,要加快建设。2010年年底前各设区城市要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尽快到达能够高效快捷方便查询住房信息的目的。

附件: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

(建房〔2010〕83号)

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申请人(一下简称借款人)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依据拟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二、应借款人的申请或授权,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及其他具备查询条件的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应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进行借款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查询,并出具书面查询结果。

如因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询结果的,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交家

庭住房实有套数书面诚信保证。贷款人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应将其记作不良记录。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贷款政策:

(一)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

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二)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有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三)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

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四、对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

款人按本通知第三条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纳税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第二套(及以上)的差别化住房贷款执行;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

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对其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五、各地要把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

抓紧抓好。数据不完备的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尚未建立房屋登记系统的城市,要加快

建设。2010年底前各设区城市要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

要加强住房信息查询管理工作。房地产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

暂行办法》(建住房〔2006〕244号)及《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建住房〔2008〕84

号)进行查询,并出具书面查询结果。对提供虚假查询信息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通知文件规范 篇8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政府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督,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严格、科学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明确项目法人的责、权、利,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政府投资,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政府投资,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含国债)、省、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财政预算内投资和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主权外债、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条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本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国家政权等项目建设。

第四条 政府投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经营管理、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严格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符合资本金制度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法人应当按照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全额落实项目的资本金。

项目法人应当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切实有效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效益。

第五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政府投资项目外,其他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实行公示制度,并指定《海南日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为政府投资项目免费公示的新闻媒体。

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六条 发展与改革部门为本级政府预算内投资主管部门,建设、交通、教育、卫生、国土环境资源、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农业、海洋与渔业、水务、林业、信息等政府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第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开工条件审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

第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符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 政府投资方式

第九条 公益性、国家政权等项目,主要采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拨款无偿投入。

第十条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于需要政府支持和扶持的项目,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通过拨款无偿投入。

第十一条 根据实际需要,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采取资本金注入的方式。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采取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十三条 以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的政府资金由国务院或由省政府指定有资质的出资代表人行使政府出资人权利。

第三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一节 前期工作

第十四条 政府投资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提出规划期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并将其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第十五条 发展与改革部门负责审批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报批时应当附相关行业审查意见和配套资金承诺等文件。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建议书批准前,审批部门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项目可实行代建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公司,对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代建实行代建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项目法人应当和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奖罚办法等法律关系。

代建合同应当经过公证机构的公证。

实行代建制的项目仍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发展与改革部门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以委托多家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或委托另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对已完成的评估报告进行评价。

第十八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通过招标择优确定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动态概算总投资不得超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动态总投资的10%,否则该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重新报批。

发展与改革部门应当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和专家对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进行评审。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查会后5天内应当向发展与改革部门出具书面行业审查意见。

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 建设实施

第十九条 整体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进行招标:

(一)施工合同总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

(二)主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合同总额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费用总额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

第二十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以及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省政府批准不公开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外,其他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

鼓励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和无标底招标。

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政府投资项目整个招投标过程应当有监察部门代表现场监督和公证机构的公证。

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授权,指定《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日报》、《中国建设报》、《海南日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为免费发布依法应当招投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新闻媒体。其中,国际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在《中国日报》上发布。

第二十二条 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实行限额设计,设计预算不得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开工条件审计。经审计部门批准,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办理施工许可证手续后应当及时开工建设,并按项目资金来源将开工报告报相应的发展与改革部门备案。

需由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开工的政府投资项目按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合同中载明:“当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时应当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审计结论。”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根据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及时完成工程结算,报财政部门审核。

审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派出审计特派员,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总预算或概算的执行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节 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按批准的设计建成后,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自行组织专家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完成后,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报请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正式竣工验收。正式竣工验收通过后,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体项目竣工决算,并报财政部门审批。

未经正式竣工验收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部门不得办理项目竣工决算手续。

审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派出审计特派员,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应当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手续。

项目投入使用或运营后,发展与改革部门可以适当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对项目投资效益等进行后评价。

第四章 项目资金审批和管理

第一节 项目资金审批

第二十六条 配置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含国债)、主权外债的项目,由省发展与改革厅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授权由省发展与改革厅审批。

第二十七条 配置省本级财政预算内投资的项目,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按本规定第十五条执行;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由省发展与改革厅审批建设和资金方案(代替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

第二十八条 配置专项建设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的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按现行行业管理规定审批。第二节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实行报帐制,建立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法人每月应当依据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合同以及工程进度计划向相关财政部门提交建设资金拨付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对项目的建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全额配置省本级财政预算内投资的政府投资项目,省财政厅应当视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商省审计厅、省发展与改革厅后再拨付其基本预备费。

第三十条 其他出资人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其他出资人的各项配套资金应当严格按照政府投资计划要求,按比例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与政府资金实行同一帐户管理。

第三十一条 项目法人确需变更设计但不需增加政府投资的,应当将变更设计说明报原设计审批部门备案;确需变更设计并需要增加政府投资的,报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核,由原设计审批部门上报同级政府审批。未经审批机关批准,超出概算的应当由项目法人自行平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工程质量控制制度,实行事前审计、事中检查、事后审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进行稽察、审计、监督和检查。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独立或联合对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计量、工程质量、建设资金使用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行为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整改。检查时应当通知监察部门派员参加。

对投资额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部门应当跟踪审计监督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履行、工程计量签证、设计变更、预算控制、工程帐户以及财政部门拨付的工程款是否真实、正确、合规。

审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中介机构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第三十三条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对项目和有关负责人的考核和监督制度,建设“廉政工程”。对配置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含国债)、主权外债、省本级财政预算内投资的项目,项目所在地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项目法人须与省监察厅签订《政府投资项目廉政责任书》,接受省监察厅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责任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由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项目建设实施期间,项目法定代表人不得随意更换,对在项目建设中做出重大成绩的项目法定代表人,在项目竣工后应当给予重用。

第三十四条 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和责任人姓名应当在项目的施工现场和建成后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显著位置公示。

监察、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应当设置并公布举报电话、网站和信箱。任何单位、个人都有权举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代建单位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职务,5年内禁止其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有关程序擅自开工的;

(二)违反国家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有关法律法规的;

(三)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的;

(四)未依法组织招投标的;

(五)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合同未经公证的;

(六)转移、侵占或挪用建设资金的;

(七)配套资金未按承诺及时到位的;

(八)弄虚作假骗取或套取建设资金的;

(九)发生重大质量或人员伤亡事故的;

(十)无正当理由拖延工期的;

(十一)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十二)其他违纪、违法的情形。

第三十六条 有关咨询评估、招投标代理、监理、勘察、设计等机构对项目提供服务时结论意见严重失实或弄虚作假的,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其通报批评或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营业执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擅自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的;(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本规定拨付建设资金或未及时拨付建设资金的;

(四)强令或授意项目法人违反本规定的;

(五)审计、公证材料失实或弄虚作假的;

(六)工程质量出现事故的;

(七)其他违纪、违法的情形。

第三十八条 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政府机关的国家公职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中央有关部委对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含国债)、主权外债等项目管理和资金审批有另行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政府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约束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法人(以下简称项目法人)的行为,明确项目法人的责、权、利,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第三条 项目法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有关法律法规,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第四条 项目法人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中所规定的建设程序。

第五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项目外,其他项目的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年限、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等事项应当在《海南日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上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第六条 项目法人应当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效益。

(一)项目法人应当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防止和杜绝各种不合理开支及乱收费、乱摊派;加强“概算、预算、决算”管理,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认真编制财务计划,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

(二)项目法人在合理的工期内,应当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方案,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

项目法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三)项目法人应当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现场质量自检体系,对工程的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应当建立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

项目法人认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或合同约定的,应当要求施工企业及时改正。

项目法人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要求设计单位及时改正。

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应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第七条 项目法人组织应当精干,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咨询、监理等中介机构的作用。项目法定代表人应当结合项目特点,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组织审核和申报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等工作;

(二)负责组织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等工作;

(三)负责组织有关设计部门和专家优化设计方案;

(四)负责组织对“概算、预算、决算”审查,做好财务分析和成本核算;

(五)负责落实项目的各项开工条件;

(六)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

(七)负责签署工程变更单等文件;

(八)负责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负责提出整改措施;

(九)负责组织项目的初步验收工作,并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十)负责审定债务偿还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并按时偿还债务;

(十一)其他有关职责。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编制资金使用和工程形象进度以及质量控制完成情况月报,按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每月5日前报相应的发展与改革、财政、审计、建设等部门。

第九条 建立对项目法人和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考核制度。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法定代表人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和考核。

建立项目法定代表人在任和离任审计制度。审计办法由审计部门另行制定。项目法定代表人应当保持稳定,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法定代表人不得随意更换。

第十条 根据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在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和生产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对在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项目法定代表人和有关人员应当进行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中做出重大成绩的项目法定代表人在项目竣工后应当给予重用。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职务,5年内禁止其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有关程序擅自开工的;

(二)违反国家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有关法律法规的;

(三)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的;

(四)未依法组织招投标的;

(五)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合同未经公证的;

(六)转移、侵占或挪用建设资金的;

(七)配套资金未按承诺及时到位的;

(八)弄虚作假骗取或套取建设资金的;

(九)发生重大质量或人员伤亡事故的;

(十)无正当理由拖延工期的;

(十一)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十二)其他违纪、违法的情形。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扩大决策民主化,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加大公众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定《海南日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为政府投资项目免费公示的新闻媒体。

第三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项目外,教育、文化、卫生、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县乡公路、农村沼气、以工代赈等政府投资项目均应当向公众公示。

第四条 公示工作按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由相应的发展与改革部门负责,相应的财政、审计、建设、监察等部门以及项目法人协办。

第五条 公示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一)事前公示内容:

1.规划、土地等行政许可情况;

2.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年限、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中标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资质等情况。

(二)事中公示内容:

项目工程形象进度情况。

(三)事后公示内容:

工程决算情况、工程质量及项目投入使用和运行情况。

第六条 公示期限

事前公示:确定项目施工中标单位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间为10日。

事中公示:自项目开工至正式验收,每月应当进行一次公示。每次的公示期间为5日。

事后公示:项目正式交付使用满1年后或投产满1年后15日内应当进行公示,公示期间为10日。

第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公示时,监察、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应当在《海南日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同时公布举报电话、网站和信箱,受理群众举报。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法所称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将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管理、策划和实施,委托专业工程管理公司具体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第三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法人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不实行代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建设:

(一)本部门拥有3名以上(含3名)从事与项目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该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正式在编人员,5名以上(含5名)中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正式在编人员,且其均具有同类工程建设管理业绩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人员熟悉工程有关法律法规。

(三)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第四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项目法人必须实行代建制。

第五条 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要求,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及项目实施至竣工验收实行管理。

第六条 代建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二)具有综合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或综合甲级监理资质,或本专业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或综合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三)具有与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四)具有与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要求相适应的技术、造价、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具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五)具有与项目相适应的资金实力。

第七条 代建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择优产生。有关招投标程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实施。

整个招投标过程应当有监察部门代表现场监督和公证机构的公证。

第八条 代建单位不得在自己代建的建设项目中,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第九条 项目代建实行代建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项目法人应当和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奖罚办法等法律关系。

代建合同签订后,代建单位应当向项目法人缴纳项目总投资10—30%的履约保证金,或出具同额度的银行履约担保函。

代建合同应当经过公证机构的公证。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当为代建单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关系。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当按合同的约定及时到财政部门办理支付工程款等手续。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就代建单位书面提交需其解决的事宜给予书面答复。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当指定一名负责人与代建单位保持联系。

第十四条 代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组建项目经理部,并向委托单位报送项目经理及其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名单、项目代建方案。代建单位在履行合同义务期间,应当每月3日前向项目法人报送代建工作月报。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实行限额设计,设计预算不得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概算总投资额,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向委托单位提交书面申报材料。

第十七条 合同签订后,投资额原则上不得变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代建单位提出,经项目法人同意,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可作调整:

(一)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有重大变化,引起建设方案变动的;

(二)不可抗力导致重大损失的;

(三)国家统一调整价格,引起动态概算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国家相关政策有重大调整的;

(五)设计有重大修改的。

第十八条 代建单位的建设管理费用可在财政部门确定的项目法人单位管理费中列支。取费标准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后的概算总投资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设备费总额为基数,按1—3%的费率计算,具体额度应当根据代建单位承担的工作量在招投标中确定。

第十九条 代建单位完成建设管理,工期提前且质量优良的,项目法人按财政部发布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奖励额度;超出工期、概算或质量不合格的,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代建单位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由此增加的费用由代建单位承担;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项目法人应当解除与代建单位订立的合同,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松柏作文下一篇:学术论文写作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