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健康教育评价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2、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PPT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幼儿回答,老师们检查手、口、量体温)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谁懂得最多,再介绍给大家。(发烧、头疼、嗓子疼,在嘴里、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饭前不洗手、玩了玩具不洗手就东西,抠鼻子等坏习惯)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故事: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它特别喜欢待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年龄也小,看来这种病毒喜欢凑热闹。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最喜欢的人和最害怕的人,它最喜欢的人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最害怕的人就是爱干净的人。它每天都梦想着自己能当大王,让所有不讲卫生的人听它的指挥,于是它每天在那些又脏又臭的地方来回溜达,找到不讲卫生的人就朝着他施魔法:让那些爱吃手的小朋友,挖鼻孔的小朋友,不经常洗手的小朋友都染上了病毒,得了手足口病,可刚开始这些小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手足口,手足口病毒大王就大笑着说:“哈哈,那叫潜伏期!”潜伏期一般是2—5天,也就是说在2—5天里这些小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病,身体还好好的,那些讲卫生的小朋友可能和他牵过手,可能和他翻过绳,可能和他玩过游戏,可能玩了他玩过的玩具,可能吃了他摸过的点心,也可能可恶的蚊虫叮了他又来咬了讲卫生的你,我们都会得病。一年有12个月,从3月到11月份,手足口病毒总想着偷偷溜进幼儿园,但在6、7、8三个月当中,手足口病毒总能很容易的找到那些不讲卫生的人。幸好,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干净卫生的幼儿园里,哈哈,手足口病毒想进都进不来呢!)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吧?(找幼儿讲述)
师小结:
传播途径: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手足口病毒这个大坏蛋靠近呢?(幼儿讨论)
师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抗病毒的药物预防。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老师这里还有个15字咒语呢,记住15字咒语,手足口病毒就不会靠近你。(看大屏幕:预防手足口病毒15字口诀)看一看,读一读,接龙记忆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手足口病来不了。
5.教幼儿正确洗手
①师:咒语里第一句,勤洗手,找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你平时是怎样洗手的?(找个别幼儿示范)怎样才能把小手洗干净?看老师怎样做。(教师示范正确洗手方法,提示:当手足口病毒看到我们这样洗手,它以为我们练的什么功,吓得不敢靠近,看仔细了)
②幼儿跟着老师做,看大屏幕,听音乐《洗手歌》徒手练习一遍
③出示自制水龙头,实地演练,师幼一起洗手(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④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三、结束部分
师:哎呀,瞧我们今天学了那么多知识,更多地了解了手足口病毒知识,知道怎样预防远离手足口,还学会了正确洗手方法,我们快上一年级了,马上离开幼儿园,我们赶紧把正确的洗手方法教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不让病毒靠近他们,走吧
六步洗手法儿歌
小朋友,来洗手,六步洗手记心头;
排排队,挽挽袖,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湿手,打肥皂,(一湿)
关上龙头再搓手;
手心相对搓一搓,(二搓 开始)
掌心正对揉一揉;(第一步)手指交叉搓手背,(第二步)上下互换磨前后;
十指交叉擦擦掌(第三步)
扣实小手扭一扭;(第四步)拇指为轴转转手,(第五步)换手攥紧小拳头;
手成小铲掌心划,(第六步)
轮流完成六步骤;(搓步骤完成)重开龙头接流水,冲净双手病菌溜;(三冲)捧水三洗水龙头,(四捧)龙头拧紧擦净手;(五擦)小手洗得白加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所属幼儿园教师35名,均为女性;文化程度高中4例,大专以上31例。幼儿家长105名,男性37例,女性68例;文化程度高中12例,大专以上93例。
1.2 方法
1.2.1 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
在幼儿园门厅及各教室张贴宣传画,内容是手足口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七步洗手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单易学。
1.2.2 手足口病科普讲座
讲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主要症状、疱疹特点、重症并发症、治疗措施等;手足口流行病学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流行特征。使教师和家长认知手足口病是丙类传染病,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疱疹液传播,认识到手足口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多等特点[2],因此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必须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并发放科普手册到每个人的手中。可随时随地对照学习。
1.2.3 利用多媒体开设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课堂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2008年在安徽阜阳检查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时指出:“在没有相应疫苗的情况下,知识就是防范手足口病最好的疫苗”。使教师及家长正确认识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家长个人卫生教育,并分别讲解预防措施:幼儿园做到教室、寝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2次,每次不少于15~30 min;保持室内整洁卫生;真正做到一人、一巾、一杯,每日消毒;教师在就餐前、游戏及玩具使用后,要组织孩子洗手;督促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保持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餐具每餐后消毒。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做好居家环境消毒、坚持通风换气;对孩子的水杯、饭碗、玩具、毛巾等,应定期消毒;给予孩子有营养、易消化饮食;家长在家监督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并给予改正。同时现场演示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流程,现场互动,逐步操作、共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3]。
1.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让教师、家长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及预防措施,从而解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惧。使他们明白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预防工作,会很快得到控制,消除紧张心理。
1.2.5 做好幼儿园卫生监督检查,切断传播途径
教室、寝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空气消毒;生活用具、玩具、书籍、游乐设施定期消毒;每天对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将餐桌、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水龙头、便器扶手、卫生洁具等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害。加强饮食卫生,提供合理营养膳食,提高幼儿抗病能力。
1.2.6 每日进行晨检
对到园幼儿观察精神状态,测量体温,检查手足口部位是否有散在点状丘疹、水疱等症状。发现手足口病幼儿即到医院就诊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患儿热度、疱疹消退,方可入园。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1.2.7 预防复发
由于手足口病无免疫性,幼儿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次复发。教师、家长坚持做到“十五字”方针: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4]。同时幼儿要加强营养、合理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1.2.8 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填写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发放问卷140份,回收率100%。
1.2.9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健康教育后140名幼儿教师、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教育前有较大提高,见表1;健康行为有较大改观,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通过认知转变改变幼儿教师家长的态度和行为。该次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幼儿教师、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改变孩子的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5]。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可发生聚集发病。因此,做好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干预,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普及给他们,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既保障了幼儿的健康,又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由于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易使疫情扩散[3]。向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属进行卫生常识宣传教育,矫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人群认知,加强育儿保健意识,提高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效果。方法 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后教师及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其健康行为方式有了明显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手足口病,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林晶,李雪涛.邹城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21-622.
[2]王利,张郑响.健康教育对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1):55.
[3]秦淑文,吕华坤,缪梓萍,等.浙江省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84-986.
[4]王瑾,奚卓.小儿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概述[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8,27(3):197-198.
1、饭前、便后和外出后,妈妈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贝洗手;
2、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如果周围有患病宝宝,妈妈不要让宝宝和他接触;
4、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水杯、小碗、小勺等,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
儿童手足口病的症状
患病初期的宝宝,有轻微的流鼻涕、咳嗽、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继之,口腔内出小水疱或溃疡。大一些的宝宝会告诉妈妈嘴疼,小宝宝则表现出爱流口水、拒绝吃东西、哭闹。妈妈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黏膜可以发现,在舌、两颊部或唇齿侧有粟米样的斑丘疹、水疱或溃疡,周围有红晕。同时,宝宝的手、脚、臀部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夏天来了,又到了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为了杜绝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我们积极地开展了相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具体内容如下: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该病大都由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夏秋季节是高峰期,今年发病有前移趋势。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手足口病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到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可幼儿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 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每日对孩子接触的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洁,清洁厕所的时候需戴橡皮手套。家中可以用中药的香囊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属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表现“人、手、足、口、耳、目”的四幅图和儿歌“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这部分内容先出现描绘实物的图画,再出现描摹实物形状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和小篆,接着出现与其相应的楷书。每一部分都是由图画到象形文字再到楷书,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呈现了出来,不仅体现了汉字文化,还极大地增强了识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课文中的一首儿歌,讲了人的手、足、口、耳、目五件宝的重要,“宝”是珍贵的东西,人们最珍贵的手、足、口、耳、目,是“学习和劳动”离不开的宝贝。儿歌语句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课后列出的会认字表和会写字的书写教材。出示了“撇”“捺”“横折”三种新笔画。
学情分析:对于入学刚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刚学完汉语拼音,认识的汉字比较少,但对于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比较熟悉。通过观察自己的手、足、口、耳、目,让他们跟这几个字紧密的联系起来,头脑中显现这几个字的音和形。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人”“口”“八”“目”4个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撇、横折、捺。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身体的构造。了解各种器官作用。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认字,写字。
2、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身体器官。难点:认字、写字。区分“人”和“八”两个字。教法学法:观察、自读、认读、齐读、识记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汉字演变动画课件。生字,儿歌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汉语拼音,你知道汉语拼音能帮我们干什么吗?(对,识字)今天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拿着拼音这把金钥匙打开生字王国的大门,去生字王国遨游吧!(出示课件1)
2、我们先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开始认字,好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出示课题:《手足口耳目》。(出示课件2)
二、观察图画,学习汉字
1、学习汉字“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课件3)(1)学生看图反馈:人
(2)演示“人”的象形字,这是什么字?(3)再演示“人”的篆书,这是什么字?(4)指导读“rén”。
(5)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形体表示出“人”,加深对“人”的认知。(6)你发现了什么?小伙伴们相互说说什么发现?(7)指名讲: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他们根据我们人体的形状造出了这些字,叫象形字,我们今天要学习这些汉字是揩书,是由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部件组成,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4)这个小女孩多可爱呀?她的头部都有哪些器官组成呢?
(1)学生观察后,回答:人的头部有“嘴巴、耳朵、眼睛、鼻子”。(2)(出示课件5)猜猜看: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是什么?(3)学生会说:眼睛。是呀!眼睛用一个字表示,叫什么呢?
(4)(出示课件6)学生观察眼睛图:了解“目”字的演变过程。认识“目”。(5)指导读“mÙ”。
(6)(出示课件7)学生观察嘴巴图:了解“口”字的演变过程。认识“口”。(7)指导读“kǒu”。区分“口和目”。你发现了什么?(8)学生回答:目比口多两笔。(出示课件8)口加两笔就是目。
(9)(出示课件9)这是什么呢?观察“耳”字的演变过程。认识“耳”。(10)指导读“ěr”。
3、我们每个人除了头部这些器官,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呢?
(1)(出示课件10)学生观察“手”的演变过程,认识汉字“手”。指导读“shǒu”。(2)(出示课件11)学生观察“足”的演变过程,认识汉字“足”。指导读“zÚ”。
三、初读儿歌,学习生字
1、瞧!这些汉字多有趣,想不想学好它?太好了,它们跑到我们的课本里去了。你还会认识它们吗?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识字1,自己看拼音读一读儿歌,开始。
2、儿歌告诉我们了我们什么呢?
3、是的,我们的学习和劳动是天天离不了的。
4、(出示课件12)我们一块学习生字,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读一读。
5、没了拼音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6、开火车读生字。
7、摘苹果读生字。
四、再读儿歌,弄懂大意。
1、出示儿歌,齐读儿歌。同学们读得真好!读了儿歌你知道人的五件宝是什么吗?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我们可以用这手足口耳目来干些什么呢?咱们先议同学们议论议论。(学生们积极讨论。)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儿歌中是怎么说的呢?学习和劳动是天天离不了的。
4、这么重要,我们该怎样保护这些宝贝呢?
5、总结:人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夯实基础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找学生演板,给生字注音。
二、再读儿歌,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读文的情况。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指导学生打节拍读儿歌。
4、人的身上除了这五件宝之外,还有什么宝贝,你能说一说吗?同桌间交流交流。
5、汇报交流结果。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四个生字,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口和目,人和八,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导学生认识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指导写新笔画“横折”“撇”“捺”。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这四个生字。(1)出示课件,教师按字的笔顺规则写好示范字。(2)学生观察、书空。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包括笔画是否写对)(3)教师巡回辅导。
(4)投影展示:师生互评共赏。
(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笔顺是否正确、写字姿态是否规范等)
四、作业设计
田字格的字1个写5遍。板书设计
1、手、足、口、耳、目 人的五件宝:手、足、口、耳、目
横折 撇 捺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 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 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 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当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幼儿园时, 那是家长们对幼儿园的信任与寄托, 所以幼儿园应在每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来保护孩子。
1.减少幼儿接触传染源
1.1 六步洗手法
孩子会正确洗手吗?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不以为然:洗手, 那还不简单。但是, 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科学的六步洗手法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现做以下介绍:第一步: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 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第六步:搓洗手腕, 交换进行。最好用流动水洗手加肥皂擦洗, 90%左右的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对于孩子, 六步洗手法听起来也许很复杂, 但具体实施起来并不难。我们可以作为游戏或儿歌的形式教给幼儿。
其次要注意把握洗手的时间, 手随时随地都有弄脏的可能, 特别是儿童, 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这样会大大增加他们的感染机会。现在的幼儿园一般是早晨送晚上接, 孩子每天要在幼儿园里吃3顿饭, 还要在幼儿园里学习、游戏, 要孩子时时不停洗手, 这是难以办到的。但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学习、游戏结束后洗一洗手;食前便后洗一洗手;特别是食前便后更是不能勿视的。
1.2 教室内和休息室的消毒
幼儿园的室内通风和紫外线消毒工作是很重要的, 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 (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 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 从而改变了DNA的生物活性, 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 这种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在每天孩子被家长接走后, 教师根据教室的面积大小, 把紫外线灯开半小时至一小时。如果孩子活动的空间为封闭式的, 那么就需要安装空气消毒机来进行消毒。
1.3 体温枪的应用
红外线体温枪现在在很多领域都在予以应用, 它的特点是方便快捷, 只要将其对准身体的某个部位, 一般对准额头或颈后。便能很快显示所测体温, 虽然体温器精准度比体温计差, 但如需快速筛查应作为首选。我们可以在每天幼儿上学时, 用体温枪为每位儿童测量一次, 如果体温超出规定范围, 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这样会大大减少其他孩子的患病机会。
2 加大对易感人群的保护
2.1 提高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认识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 一般症状较轻的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低热现象。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 1-2天后出齐, 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 1天后会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 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 指甲周围, 以及足跟边缘, 婴幼儿或皮疹多者, 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 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 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 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 成深褐色结痂, 脱痂后不留瘢痕。我们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特别是一些城乡结合地, 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造防御。[2][3]
2.2 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孩子先天的体质、生活的环境、日常习惯都不同, 所以感染几率也不相同。比如在幼儿园, 一个班的幼儿中有的体质好, 有的体质弱, 老师应别注意一下体质弱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流鼻涕, 喜欢用脏手乱摸, 然后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也容易使他人感染手足口。因为咽喉鼻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 (飞沫) 传播, 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也可发生感染。这就要求幼儿园里的老师多加关注和帮他们改掉坏习惯。
幼儿园是现代儿童生活、学习的必经阶段, 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即将到来, 加强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预防是减少幼儿患手足口病重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郭振平, 刘莹, 王立群, 等.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认知情况调查.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 22 (6) .
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完善各项防控措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二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由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9月为高发期。
一、手足口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急、发热,一般
二、家庭预防措施:
1幼儿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幼儿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通知幼儿园;
5.预防手足口病的“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常消毒、吃熟食、喝开水。
三、幼儿园预防措施:
我园将加强三检工作,严格消毒、开窗通风。桌椅、门窗、床及幼儿可接触到的地方均每天用消毒水液擦拭、清洗,玩具用消毒水浸泡清洗,幼儿的餐具、毛巾每天放入蒸汽柜高温消毒,水杯每天放入消毒柜红外线高温消毒,活动室地面、园舍每天喷洒消毒水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请家长配合,晨检若发现异常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到相关权威医院进行排查,在家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幼儿园,经医院诊断后无异方能入园。
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三
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防控工作。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一)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管理镇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3、防保科职责:负责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检查、督导全镇卫生室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本镇村医,幼儿园园长手足口病知识培训。
4、内儿科:负责每天下午5时至次时8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5、门诊部:负责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5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二)监测报告
1、建立乡、村二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防保科负责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本院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科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2、设置监测点。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
口病的监测,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防保科报告。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3、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进行日报告;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手足口病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不得迟报、乱报和隐瞒疫情。
(三)对策措施
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
情况。
②医疗小组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⑵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⑶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以多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强晨检、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SCL-90分值反映心理状态,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SCL-90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SCL-90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手足口病患儿的心理特征
3.1 一般心理反应
3~9岁患儿已能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4]。由于患儿入院后对陌生的环境及医护人员,会产生一种恐惧不安心理,特别是呼吸机治疗患儿,住院时间较长,各种诊疗操作频繁,加上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情绪,更加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
3.1.1 孤独、失落感:
由于长期带呼吸机,且因应用呼吸机产生沟通障碍,加上陌生的环境、身体上的管道、忙碌的医护人员,易使患者感到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5]。
3.1.2 烦躁、焦虑:
使用陌生的设备,对患儿而言是一种既新奇又恐怖的体验[6]。
3.1.3 紧张、恐惧:
重症监护病房中有许多因素均会增加患儿的紧张恐惧感,如复杂的医疗设备、周围患儿的呻吟、温度的不适、各种仪器报警产生的噪音等[7]。再加上患儿被隔离,进入重症监护室,离开了父母,会表现出恐惧、无助、害怕。
3.1.4 隐私权的泄露:
隐私包括个人生活方面的隐私和患儿疾病治疗护理相关的隐私。较年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已有自我保护隐私的心理,在陌生的环境中完全暴露在陌生的医护人员面前,常使患儿感到羞愧不安、焦虑、逆反等心理。
3.2 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
手足口病患儿常因口腔内有疱疹或溃疡而引起疼痛,影响进食,一般药物治疗方法尚难很快显效,因此患儿常出现一定程度的情绪波动,甚至抵触治疗。疼痛患儿常因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效果的不了解,产生恐惧、抑郁而加重疼痛,任何能使患儿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的办法,都可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力[8]。
3.3 对疾病恐惧的应激心理
媒体的报道,常给非医学专业的患儿家长一种错误导向,片面夸大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引起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长的恐惧,种种恐惧心理常使患儿极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4 家长的情绪对患儿引起的心理应激
对于儿童,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的手足口病患儿,其在身体和情绪上的感受和体验更需要家人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而家人看到患儿痛苦的样子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看到使用呼吸机时表现出来的恐惧,会影响到患儿,两者互为因果,致使患儿增加病感,因此患儿家长的情绪也很重要。一方面积极为患儿做好心理护理;另一方面给予家长健康心理学教育,来自于亲人的鼓励和安慰有助于使用呼吸机的手足口病患儿及早脱机和痊愈。
4讨论
通过心理护理,使患儿及家长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对该病的恐惧感。并将呼吸机使用效果、原理耐心的向家长讲解,鼓励家属讲出顾虑,使患儿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身心健康与预后。心理护理应持之以恒,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程度、病情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应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与患儿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按需疏导,适时疏导,反复疏导。针对患儿不同的性别、年龄、个性特征、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家庭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认真领会使用呼吸机患儿的意图,争取患儿的信任。熟练操作,减轻患儿的身体不适与痛苦。
首先护士应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准确轻柔,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发热护理,以减轻其疼痛,使其在无父母陪伴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舒适。同时,应用呼吸机监测,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儿躁动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往往9岁以下儿童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期[4],根据这一特点,给予其肯定的、积极的评价,使患儿产生满足感与自豪感的同时,减少对陌生环境和复杂设备的恐惧,同时也增强了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另外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可提高患儿的生理舒适度,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对家长的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告知家长本病为婴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9],其并发症如急性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病死率较高,而呼吸机的使用可很好地缓解其带来的威胁。尽可能让家长了解全部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家长提出的一些问题,耐心解释,不要夸大,以取得配合,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消除负性情绪的刺激,保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10]。要求护士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儿科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手足口病,呼吸机,心理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
[1]朱录清,董伟,程铮.手足口病33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71-2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S].2008:1-6.
[3]史铁应.ICU患者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13(6):235236.
[4]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1-26.
[5]何冰,实施健康教育对机械通气患哲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799.
[6]邓浩,王淑琴.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8.
[7]郑美群,罗丽英,黄蓓.机械通气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4.
[8]张雪艳,谢雪华,王东明.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护理干预[J].精神医学,2002,15(2):111-113.
[9]杨志宏,朱启.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埃可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整理龙岗区2005—2014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纸质材料。龙岗区2005—2014年期间,发生在学校、幼儿园、早教中心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共121起,采取停课措施共18起。按照暴发初始报告病例数和初始波及班级数相同进行1∶1匹配,研究停课组和非停课组共24间托幼机构。
1.2 定义和标准
病例: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进行普通病例、重症病例的诊断。暴发: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停课及实施时间[1]:托幼机构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 d;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 d。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病例数、班级数、天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停课前疫情指标
采取停课措施之前,停课组共报告112人患病,暴露人数为1 178人,每起疫情初始报告发病人数5~7人,中位数为6人;初始波及班级数1~5个,中位数为3个;初始罹患率3.54%~28.00%,中位数为5.25%。非停课组共报告97人患病,暴露人数为1 109人,每起疫情初始报告发病人数为5~7人,中位数为6人;初始波及班级数1~5个,中位数为3个;初始罹患率3.78%~25.00%,中位数为5.96%。两组疫情初始报告病例数、初始波及班级数、初始罹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χ2值分别为0.00,0.00,-0.14,P值均>0.0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报后介入疫情处理,停课组停课措施介入时距离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10 d,中位数为5.50 d;非停课组控制措施介入时距离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0~10 d,中位数为4.00 d。停课组和非停课组的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P>0.05)。
2.2 停课后疫情指标
停课组采取停课措施后,停课组新增病例0~9例,中位数为2例;新增班级0~5个,中位数为0个;终末罹患率4.03%~37.50%,中位数为6.97%。非停课组采取其他控制措施后,新增病例0~7例,中位数为1例;新增班级0~4个,中位数为0.50个;终末罹患率4.07~18.43%,中位数为6.24%。
停课组停课至疫情结束时间间隔-3~12 d,中位数为5.50 d;非停课组控制措施介入至疫情结束时间间隔-2~14 d,中位数为4.00 d。两组疫情终末新增病例数、新增班级数、终末罹患率、两组不同措施介入至疫情结束时间间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χ2值分别为-0.92,-0.28,0.40,-0.41,P值均>0.05)。
3 讨论
资料与方法
2012-2014年收治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早期脑炎患儿8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男49例, 女37例, 年龄5个月~5岁, 平均 (2.8±1.52) 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易激惹、恶心呕吐、嗜睡, 体温>38.5℃、口腔溃疡, 疱疹, 伴坐立不稳, 其中肢体抖动56例, 易激惹12例, 精神萎靡52例, 呕吐11例, 颈抵抗 (+) 2例, 诉头痛5例。所有患儿均无抽搐、昏迷及意识改变。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遵照医嘱给予病毒唑10~15 mg/ (kg·d) 、喜炎平0.1~0.2mg/ (kg·d) 、静滴头孢他啶50~150 mg/ (kg·d) 。若患儿颅内压升高, 应予20%甘露醇5 m L/kg, 6~8 h/次, 在20 min内静脉注射或加压快速静滴, 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甘油果糖及人血免疫球蛋白、吸氧等对症处理。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及实施步骤进行具体指导, 制定护理措施。 (1) 确定问题:全面分析评估患儿的具体情况, 确定患儿早期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严密观察早期干预, 健康宣教, 消毒隔离, 对症护理。 (2) 循证支持:通过网络及数据库利用相应的关键词检索有关文献, 寻找有关各种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证据。 (3) 评论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寻找关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治疗护理干预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同时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及患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指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
循证护理: (1) 严密观察早期干预:密切关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特征, 对持续高热>38.5℃、精神萎靡、肢体无力或抖动、易激惹、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心率增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 当出现上述任何一项应立即报告医生, 高度关注立即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腰穿、脑电图、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 早期进行干预如降温、镇静、止惊、降颅压、吸氧等, 及早用药, 阻断病情的进展。a.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3岁以下疱疹不典型、精神差、持续发热>4 h的患儿作为重点巡视对象。体温>37.2℃的患儿每4 h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体温>38.5℃的患儿要高度关注, 多喂水, 给予物理降温, 可用温水擦浴, 有皮疹者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头部敷退热帖或头部用冰袋,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尽快使体温降至38℃以下, 以保护脑细胞、降低耗氧量, 防止病情加重。b.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神经症状, 观察有无嗜睡、烦躁不安、易惊、肢体抖动、震颤等神经症状, 若患儿精神萎靡、哭闹明显、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等提示病情加重。要及时通知医生早期干预积极治疗。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烦躁不安、头痛频繁呕吐、有颈抵抗、肌张力增高, 提示颅内压增高, 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此时应监测患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将患儿头肩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呕吐频繁时协助将其头部靠向一侧,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 避免患儿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 有痰液阻塞时立即吸痰, 必要时气管切开, 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各种刺激, 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病情遵医嘱用药,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可作为重症脑炎的基础治疗, 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 阻断病情的发展。c.密切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末梢循环差、肢端发凉者应给予保暖, 如患儿面色苍白, 出冷汗, 肢端发冷, 出现皮肤花纹, 提示病情加重, 应立即通知医生转入重症监护室积极抢救。 (2)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相关知识, 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方法、病情观察、治疗护理措施、有可能出现的预后及需配合的方法, 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早期表现:高热不退, 体温大多数持续>38.5℃, 呼吸、心率加快, 早期的神经系统症状多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或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或无力、头痛呕吐、颈部抵抗等。通过个别交谈、发放宣教手册、墙报介绍, 使家长掌握早期特征性表现, 及早报告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干预阻断病情发展。 (3) 消毒隔离: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仪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病房内所有地方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3次, 地面用含氯消毒液喷洒, 患儿专用食具每天煮沸消毒, 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患儿使用过的物品一律严格消毒, 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家人为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接触每位患儿前后要按卫生洗手法洗手并用碘伏消毒双手。 (4) 对症护理:a.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可0.9%氯化钠溶液漱口, 不会漱口的患儿交替喂饮温开水和淡盐水, 给予口腔溃疡疼痛剧烈患儿少量2%利多卡因局部应用, 同时在局部喷西瓜霜喷雾剂, 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温凉可口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同时避免进食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多喝温开水。b.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衣被要整洁、柔软、干燥, 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 如果皮痒难忍可外涂炉甘石洗剂, 避免疱疹感染, 疱疹破溃后可局部涂阿昔洛韦软膏, 糜烂渗液者可用0.5%硫酸锌溶液湿敷[2], 已结痂的病灶让其自行脱落, 不能强行撕破。
疗效判定标准[3]: (1) 治愈:体温48 h内恢复正常,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至接近正常; (2) 好转:72 h内体温正常,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接近正常; (3) 无效:治疗72 h以上仍发热,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甚至加重发展成重症脑炎或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头疼呕吐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改善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经过积极的护理,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是手足口病分期的第二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1~5 d, 此期治疗和护理对该病的预后与转归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个体差异、就诊时机、病毒感染的种类、护理方法的差异对疾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 该研究是依据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病情特点,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通过严密观察、早期干预、及时规范的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特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病情转归较好, 治愈率明显提高, 阻断了向重症脑炎的进展, 有效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该研究观察组中仅有1例发展为重型脑炎, 对照组有6例发展为重症脑炎, 转归情况明显不同。
循证护理是从患者出发,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个体化护理, 更注重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更能及早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快, 短时间内可引起致死性脑病、肺水肿、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早期发现重危患儿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面色变化和末梢循环状态, 加强生命体征和血糖的检测, 及早配合医生识别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征象, 正确预见, 果断处理, 提供准确、及时的护理服务, 为救治患儿赢得时间, 为成功救治提供依据。应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效果。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9) :135.
[2]陶建兰.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 2012, 11 (6) :380.
【手足口健康教育评价】推荐阅读:
手足口耳目评课稿10-12
手足口预防知识讲座10-21
手足口病制度06-18
手足口病文档09-11
用手足无措造句06-09
手足口病家长会07-01
手足情深经典散文06-02
手足外科实习心得体会06-06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06-15
天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预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