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精选7篇)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篇1

单位:阜阳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时间:之浅谈

刘 莉 2011年3月

中职艺术专业手工课体验式教学之浅谈

阜阳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刘莉

摘要:学习方式的革新是中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知识信息的主动性获得的需要和不断创新。本人从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出发,建构体验、点评、改进、评价四位一体的课堂框架,让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理认知,进而生成自我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方法领悟和独特意义,并带动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体验教学 手工课 教学模式 中职艺术专业

美术手工课是中职艺术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等,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

中职艺术教育课堂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基地,因此,手工课在中职艺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手工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近十年的中职艺术美术手工课教学中,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构建了体验、点评、改进、评价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传统手工课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思考、交流,最后制作。这样的模式既不能充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美术是一种赋予生命以活力的体验,美术的学习与获得呈现了体验的过程。目前,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教的起点和终点的教育观逐步转变为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强调情感联系与学习互动的建构,由此而引发的有关“体验教育”和“体验课程”的研究活动被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广泛关注。那么“体验”在课堂中怎样贯穿?如何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验”以哪种形式呈现?它对学习者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诸多的疑惑与不解促使我进行了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二、体验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体验式教学的起源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欧洲,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美国, 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 与我国现行推广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一致。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选择行为方式, 实现“ 自我教育”。

(二)儿童心理学基础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教育学家波利亚也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通过设臵围绕“体验”展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知识的深刻认识和领会,感悟着客观世界的规律。其中既包含有感性认识和直觉思维成分,还伴随有理性思考的融入,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能动性的体现。

(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需要是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还鼓励教学信息的多方向流动,而不只是从老师到学习者的单向流动。

那么,体验教学正是体现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经验的领悟、总结和反思。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体验教学模式的程序和原理(一)体验教学模式的界定

运用情景体验、过程点评、反馈改进、最终评价等教学策略与手段,将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递进式的学习进程中,依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发挥促进学生与知识互动联系的有效作用,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获得情感和智能的交互性发展。

(二)教学模式解析

体验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四步:

第一步,情景体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我首先营造好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包含学习问题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将知识点集中暗示出来。然后我马上提出让学生体验制作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体验制作,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在体验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步,过程点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感性认识”或由亲身经历而获得的对事物的真实和客观的认识,而体验则是对生活经验的梳理、分析、深化和超越。将回顾经验纳入情感体验的范畴,能刺激深层体验。我在情景体验后,马上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交流制作的方法和问题,我再进行引导点评,总结制作方法,从而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第三步,反馈改进。反馈改进是为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自主表现、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创作过程中,从直接经验提升至体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会得到综合表现,学生在创 作中享受体验,感悟体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点评所得的方法改进作品或重新制作,在此过程当中,体验既有客观表现,也会因人而异,凸显个性特征,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自发构建。

第四步,最终评价。单向与多向的交流反馈能升华体验,体验不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打破了因个体认知不足所引发体验的局限性。尤其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做出的即时评价,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模式操作过程

(一)情景体验

情景体验,指的是在课堂中,我先提出体验问题,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体验制作。在体验制作过程中,探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体验这一步在课堂上大约花时间15分钟,从激趣到提出体验问题,我花去最多5分钟的时间。要保证给学生10分钟及以上的体验制作时间。

1、激发好体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体验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只有主体积极参与,产生体验的欲望,才能达到体验的目的,创新的要求。

2、提出体验问题,大胆放手学生

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望以后,我就把体验问题抛给学 生,大胆地让学生说一说、试一试。体验制作的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制作的欲望。

3、在重点、难点上进行体验。

由于时间和材料的限制,对于较复杂的作品,我只要让学生在重点、难点上进行体验,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可。比如说,纸工类可让学生在整体构思上进行体验。有些手工制作课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只差整体的设计、构思,这时,我们可让学生进行整体构思,不用急着体验完成整个作品,缺乏设计思考。

3、教给体验方法

当激发兴趣、提出体验问题以后,要让学生自主体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体验方法,学生才有能力去体验。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以后,选择材料,进行体验制作。二是观察制作材料,思考制作方法,进行体验。三是先把成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看看、摸摸、拆拆、再组装,探究原理。

(二)过程点评

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后,出现常见的错误后,让学生“体验错误”能使他们加深印象,进一步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时我会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汇报体验制作时所得到的方法和问题,通过引导、点评,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方法。点评要注意引导性、启发性,语言要精炼、准确。这一步所花时间大约10分钟。

1、点评,总结方法

当学生体验制作后,得到了一些方法,也碰到很多问题,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学生交流的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在交流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手工制作的材料、设计与制作的方法进行交流,我再对学生的发言、作品进行点评,解决学生在制作中碰到的问题,总结设计制作的方法。

2、点评,解决重点、难点

学生在体验制作时,肯定会碰到一定的困难,这其中绝大部分会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重点和难点。此时,进行适当的点评,不但可以使学生拨开云雾,看见庐山真面目,而且,随着一个个困难的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

3、点评,拓展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形象的,但同时又伴随一定的狭隘性。在体验动手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往往占着主导作用。但这是一分为二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同时又能学到一定的新的知识技能;弊端在于过去的知识技能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思维发散性不强,这对创新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此时,我适当点评,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更大胆主动地放开思维。

(三)反馈改进

1、运用方法,实践改进

改进是一个提高、创新的关键过程,可以对制作材料、使用工具、制作步骤、方法、装饰等方面进行改进。学生通过交流体验体验,相互提醒、启发,在我的点评下,探究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后,就可以进行再实践,对体验的作品进行改进,或重新制作,改正体验作品中的错误,检验点评交流所得的经验方法。通过前面一系列的体验、点评,接下来的操作实践较为有方向性

2、鼓励求“异”

在改进中,还要教育学生,切忌人云亦云,鼓励做中求“异”,立意要新、有价值。我很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改进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虽然在体验、点评的过程中,总结了制作方法,拓展了思维,有了一些创新点子,但是,学生在改进的时候可能会有非常丰富多种的变化,远远超出我个人所能想象的范围,在此时更要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想法。学生的创举也能激发教师的灵感,只要给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他们的潜能与聪明才智就能迸发出来,令你大开眼界。

(四)最终评价

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评价不光是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在体验时,当学生在体验制作,我会巡视每一位学生,要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评价,对敢于体验的态度进行评价;在点评时,我会对学生所提出的制 作方法与问题进行评价,对其能发现问题、大胆表达的能力进行评价,要注意评价的语言,鼓励为主,评价要到位;在改进时,我会巡视每一个小组,做个别辅导,评价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意识等,评价要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更好地改进作品,激发学生能够创新。

作为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主要是从作品的质量、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时间大约为5分钟,评价要求不要过高,哪怕只有一点点改进,也要给予鼓励。对于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评价其已做好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谈谈接下来的创作构思。即使最后的作品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敢于体验、会提问题、获得宝贵的制作经验等方面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五、结论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篇2

一、利用手工制作, 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由大脑和手的关系看, 手的活动对大脑的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幼儿活动双手时, 一方面可以让手部肌肉更精细、更灵活, 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大脑, 开发大脑潜能, 发展幼儿智力,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手是思想的镜子, 是智力发展的刺激物, 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 是指挥的创造者,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手工制作课程, 有着较强的操作性, 需要幼儿动手动脑, 可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 也可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 让孩子们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再者, 由幼儿自身特点看, 骨骼肌肉以及大脑有所发展, 可以展开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另外,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好奇、好动的心理, 喜欢动手探索、爱玩的天性。手工制作活动, 则给了幼儿探究的机会, 是幼儿喜欢的课程之一。在这里, 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画一画, 剪一剪, 折一折, 贴一贴, 用手工作品表达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到手工制作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可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也可以提高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 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如撕纸手工活动———苹果:有些幼儿喜欢撕纸, 撕破后一般乱扔, 为让幼儿变废为宝, 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 主动学习, 形成好学与探究、变废为宝的良好品质, 可组织“撕纸”的手工活动, 让幼儿想想怎样用自己的小巧手将纸撕出一个大苹果。幼师可参与学生活动中, 观察指导。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制作。

二、利用手工制作, 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 蕴含着丰富的创造与想象潜能, 有着十分活跃的思维。而手工制作课程给幼儿提供了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 可培养幼儿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一方面, 手工制作课程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比如自制玩具、折纸、撕纸、剪纸、布贴、泥工等, 这些都是幼儿所喜欢的, 极富有童趣性, 将制作、玩乐等融为一体, 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体验, 在玩中获取知识, 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思维, 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彰显个性。另一方面, 手工材料更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是塑料瓶、纸盒, 可以是旧挂历纸、纸杯, 还可以是一片树叶等, 这些都可以随意制作, 在幼儿小手中变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个性化作品。这样, 可让幼儿体验观察、想象、操作、创造等过程, 教师也可灵活捕捉这些教育契机, 让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灵动的思维, 自由自在地构思, 独具一格地创造。

所以, 在幼师美术教学中, 手工制作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善于利用课程特点, 抓住幼儿特征, 不设标准, 不固定形象,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引发孩子们的手工创作欲望, 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发现与探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与爱好, 随心所欲地创造。同时, 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眼光, 关注生活, 发掘美, 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用自己的巧手创造美, “变废为宝”。如手工制作:纸杯娃娃, 展示一个纸杯, 让孩子们出出主意, 能够用纸杯制作哪些东西, 是否可以用来制作纸杯娃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交流讨论。同时, 教师加以指导, 让学生知道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制作方法, 再发挥丰富的想象, 用废旧纸杯灵活地创造出精致漂亮、各有特点的娃娃,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三、利用手工制作, 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通过手工制作课程, 幼师既可以让幼儿动手动脑, 想象创造, 获取知识与技能, 还可以渗透思想与情感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首先, 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与坚韧的品质。在手工制作学习中, 孩子们既要动手动脑,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 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独立完成制作任务。而当任务完成后, 得到教师与其他小朋友的肯定时, 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成就感, 更加有学习信心。因此, 幼师需要注重手工制作课程, 发掘每位幼儿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更精美漂亮的作品, 用作品来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 提高创作热情与学习信心。同时, 鼓励孩子们遇到困难, 可以求助老师与伙伴, 坚持完成任务, 形成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其次, 有助于培养幼儿交际能力、合作能力, 形成爱集体、爱同学的思想情感。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 自己制作精美的贺卡, 送给老师或者伙伴, 分享快乐, 增进友谊。再如手工制作:小汽车, 让幼儿跟着老师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然后再到活动区相互分享, 一起玩乐。或者伙伴合作, 一起讨论制作步骤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造型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篇3

关键词: 中职幼师 手工教学 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幼儿教育是人在接受社会教育时的初始教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当孩子离开家庭的时候,进入幼儿园开始,幼儿教育对一个儿童的影响、培养和教育都是最直接的,所以幼儿教育受到教育部及广大群众的重视。有关心理学专家称,幼儿阶段的自主性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建立孩子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及实践能力,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从长远的发展看,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增加手工课这一门课程。现在手工课是幼儿园的“重头戏”,所以幼师的手工技能很重要,笔者分析如何提高中职教师生手工教学的有效性。

一、立足教材,重视手工课

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最好参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立足教材并不代表学生只是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教材对课程有系统的管理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地更改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做到在教学前充分做好备课,在教学工具上多花心思,好的教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幼师主要的学习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所以课堂是学习的主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手工课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重视手工课堂,仅仅由教师苦口婆心和谆谆教导不能引起同学的重视,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让学生认识到手工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了解手工在幼儿园的广泛应用,这样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

幼师手工的教学内容包括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塑、废品利用、墙绘设计、教具设计等,手工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手工选择的多样化。幼儿园的手工教学的目标群体是幼儿,由于幼儿的心智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幼儿阶段的手工课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的手工教学,在制作过程中比较好掌握,简单易学。因此在手工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所侧重,比较复杂的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基本操作就可以,而像折纸、剪贴画这种简单灵活的手工制作,在课程上的讲解要细致,让学生多多练习。教学内容虽然样式丰富,但是每一样的手工制作可能会有几种固定的手工品,例如折纸教程,会有花朵、动物、昆虫等固定的种类,教师可以多多关注现在比较流行的动画人物,在手工教程上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优化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在手工教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动手实践环节也应该占课堂的主要教学时间。教师讲解折纸的手工教程,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纸教程。例如关注微博上有名的手工折纸博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学习微博上的折纸方式。微博是现在最火的社交软件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利用微博实现手工教学,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手工课程的另一大目标,手工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作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手工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教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手工品,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发挥想做什么做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除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手工实践经验。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手工品展览,把制作优秀的手工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又可以起到示范和启发的作用,为校园形成一股良好学习风气。利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不但让校园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而且锻炼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

五、结语

幼儿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手工制作的教学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提高自主能力、锻炼动手能力,所以手工教程对幼儿教育来说很重要。中职幼师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所以国家对中职幼师生的教育应该更重视。手工课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需要教师加强对课程的重要性,使幼师生认识到手工课程的重要。中职教师在整个幼师的教育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技巧,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重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开展手工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这样才能增强中职幼师生手工教学的有效性,幼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艳红.浅谈如何加强山区地域幼师生手工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3).

[2]黄丽.如何提高中职幼师专业手工课的教学质量[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

浅谈中职幼师物理教学 篇4

一、精心上好绪论课

幼师的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的女生, 她们往往认为, 只要会唱歌跳舞, 会

讲故事, 将来就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 所以很多幼师学生认为学物理没用, 对物理课不敢兴趣, 甚至厌恶学习这门功课, 这是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不够, 因此, 上好绪论课很重要。

1. 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利用离心运动, 洗衣机可以将衣物甩干;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制成了电饭锅、电褥子等;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 制成了眼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利用大气的压强, 制成抽水机、吸盘挂钩等等。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

将来幼教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绝大多数幼师学生将来要从事幼教工作, 工作中必然会碰到幼儿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有关物理知识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求知欲很强, 由于家长都很重视早期教育, 孩子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让老师们措手不及。比方说, 有一个孩子有一天指着窗外电线杆上的电线天真地问他的老师:“老师, 我知道那是高压线, 它跟家里炖排骨的高压锅有什么关系吗?”这时, 老师除了认为童言无忌, 哈哈大笑之外, 能否给孩子解释清楚高压线和高压锅之间的区别, 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的。

二、在教学安排上密切联系幼教实际, 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现阶段, 中职幼教专业的教材、教学大纲很不规范, 教学课时少, 内容广, 缺乏针对性, 因此我参照新课程标准, 认真研究教材, 降低对幼师学生的教学要求, 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普及简单物理知识、常识为主要考核标准, 把不适合幼师学生学习的内容删掉, 并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幼儿物理实验, 以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地与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对于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三、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应体现幼师特点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 单纯的答卷考试不能如实检查幼师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教学能力, 这对塑造优秀幼儿园教师是不利的。因此, 我对幼师物理考试内容做了这样的改革:从实际出发, 分几部分进行考核, 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根据物理原理, 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幼儿玩具, 或小科技成品, 并且写出所需材料、制作过程及物理原理。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这样, 她们要翻阅大量的科技书籍, 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要进行再学习, 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部分内容是闭卷考试成绩, 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 还有一部分是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这样做, 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体现了幼师特点, 学生也欢迎。

四、作业应结合幼师物理教学的特色及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让学生做一定量的作业是有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中职学校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氛围, 很多学生不喜欢做作业, 抄袭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有的干脆不做作业。根据这种情况, 我不是按照中学的那种模式, 布置课本上习题让她们做, 而是利用有效时间增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视角, 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制幼儿玩具、做小实验、阅读科普读物、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等, 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对幼师的学生来说, 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而产生畏难甚至厌学情绪, 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于是就有了学生抱怨“物理难学”, 老师感叹“物理难教”的现象产生。笔者的体会是,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 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 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得无条件地去关心帮助她们, 尊重她们的自尊心, 从而使她们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并据此唤起她们对师长的爱, 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 最终从这种好感中培植出对该学科的兴趣来。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参考文献

[1]郎玉英:《改革幼师物理教学的尝试》[1]郎玉英:《改革幼师物理教学的尝试》

[2]曹先玲:《谈谈提高幼师生对物理课的兴趣》[2]曹先玲:《谈谈提高幼师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篇5

一、中职幼师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生源质量的改变,制约了幼师生道德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和经济体制变革,以及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实现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曾经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师”被逐步取消,有幸留存的中师学校也面临着招生就业体制由统分统招走向自主招生、自主择业的改革,直接导致一些原来学习不错、希望“吃国家饭”的学生放弃了读幼师;与此同时,“高考扩招”带来的“普高热”,更加剧了生源的恶化,只有那些被中考淘汰的,因考大学希望渺茫,上高中吃力的学生才在万般无奈之下就读幼师。他们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学习能力逊色,自我期望值降低,包括道德追求在内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原动力不明显、不强烈,顺利毕业、拿张文凭是他们唯一的目标,至于毕业后当不当幼儿教师,能否胜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历史重任,均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这些,不仅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幼师生文化水平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制约了他们的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曾在论坛上回忆起的“美妙的中师时代”(生源好、培养好、养成氛围好)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幼师学校的校长也忍不住大声疾呼:“不是我培养不出优秀的师资,是我的生源有问题。”

(二)特殊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师生道德上的不成熟

中职幼师生99%为女生,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虽然同为中职生,但随着青少年期生理期发展的飞速变化,女性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较早,带给女生的心理困扰或适应问题比男生更多,表现更加明显。首先,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处事能力不强,尤其是女生,遇到问题更易激发她们想家恋母的情结;其次,处于逆反、叛逆期,如果说男生做事比较冲动,欠缺考虑,那么女生则表现为好攀比、虚荣,敏感;第三,身处青春期,他们渴望尊重,但由于经过中考的筛选,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自我认同感不高,既自卑,又有自尊。尤其是女生,她们缺乏自信,却又清高自傲;她们渴望关注,尤其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却又毫无内涵,只懂得在外貌上涂脂抹粉;她们渴望友情,却又自私霸道……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试想,一个心理和道德有问题的幼师生何以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何以担当幼儿的启蒙老师?!

(三)家庭、学校教育的不足,阻碍了中职幼师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一个人道德和品行操守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其所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启蒙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个体首先在家庭里接受思想、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并逐渐影响他们的行为。笔者曾在一个年级中做了调查,学生的父母有91%是外出务工,有73%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外地,对孩子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和交流。在学校,中考指挥棒的引领,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排名成为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的硬性指标,而学生道德素质则作为“软指标”被挤压,德育课几乎沦落到替补位置:课时的安排、教师的配备均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说,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社会崇尚金钱主义的负面影响等等,促使中职幼师生的道德教育正日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二、课外阅读在促进中职幼师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手段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人的行为动力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需要和欲望,其表现形态为兴趣、情感、信念、理想等,它们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动力系统。如何唤醒一个思想偏激和品行缺失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对高尚道德情操的欲望和需求,笔者认为仅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所有课程中,语文课程对于人的情感发展的功能是最大的、无与伦比的、无可替代的,它不似政治课般生硬的说教,也不似历史课般死板的介绍,更不似理科有严密的逻辑,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比如说,《背影》让学生感受到挚爱深沉的父子亲情,《爱莲说》旨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操守,《夜游承天寺》意在恬淡宁静的境界,《唐雎不辱使命》中,面对强权威胁的英勇气概何其慷慨,《将相和》中,面对同僚羞辱的避让行为又何其大度……这些作品中表现出的鲜活的人和事,蕴含着丰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榜样或参照。

所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书籍,引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对话,就能让学生在优秀人物的行为与事迹中受到意志品质的教育和精神的鼓舞,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阅读教学是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

中职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而语文课程发展思维的目标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达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因为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生长关系最为密切,词语的积累、句式的习得,篇章结构的学习都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三,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以叙事为主的课文利于激发和培养想象力,诗歌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说明文,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机会。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读者既能想象出生机勃发的春天,又能感动于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nlc202309021620

古人云:深思慎行。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从感知内容、内化语言到运用知识都进行着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他们的观察、想象、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同步发展,进而慢慢悟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框正自己的言行,促使自己明辨是非,接人待物的道德品行得到提升。更有甚者,拓展思维对幼师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如幼儿歌曲创作、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教学基本功也会随之提升,从而实现学生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的共同进步。

(三)阅读教学是知识积累的有力基石

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是生活的百科,是前人和别人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涉及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方面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有利于扩大文化视野,吸收文化营养,汲取文化智慧,更有利于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专业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不断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需求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教师的学习是以终身学习的形式进行的,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为儿童一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幼师生更应改变原来强迫式的学习观念,树立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意识与理念。中职语文教师更要树立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为重点,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为手段,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教师的成长成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幼师生道德素质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任务更重要,忽视一位幼师生的德育就可能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为避免那一桩桩令人心悸的幼师“虐童”事件再度发生,作为幼师师资的培育者,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职幼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全力以赴致力于中职幼师生专业成长工作,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幼师生教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宋于兰、刘波.中职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差异比较.健康研究,2009(1)

[3]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华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

浅谈中职幼师美术课 篇6

关键词:中职幼师;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28-02

美术课是中职幼师专业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美术课的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幼师是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要根据幼师专业特点,扎实抓好美术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

1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1)选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从绘画、图案、手工这三门入手。

绘画:必须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主要通过素描练习和简笔画练习。

图案:通过学习图案的组织规律,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审美情趣。

手工: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

2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

2.1为学生创设环境,增强审美情感的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思路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充满感情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形成精神上的兴奋。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反之,如果教师总是闭门造车,要求学生机械地临摹范画,令他们缺乏日常生活的体验,则美术活动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也无法激起幼儿的兴趣。例如,要求学生画太阳,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户外,亲身体验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观察和欣赏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的变化。这样,他们再画出来的太阳就不是一个红圆周围画几条光线这样一种模式了。

2.2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扩大其知识面

例如:要表现“美丽的公园”这一活动,那么,在他们的头脑中必须有“美丽的公园”这种表象,这个表象的存在,就是带领他们去公园亲身的体验,这样他们在头脑中才会形成“美丽的公园”的表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就应带领他们嬉戏于丰富的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柳暗花明、小桥流水、红梅白雪、怪石奇峰;聆听鸟语蛙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带领他们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新颖多变的橱窗设计、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生动有趣的玩具,教师还须多与学生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及朋友,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以丰富他们的创作题材,加深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2.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具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职中幼师的美术活动主要有绘画和手工两大类。绘画的工具材料有:油画棒、水彩笔、棉签、水粉笔、水彩颜料、宣纸、水墨、毛笔等比较常用的。手工包括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工具材料主要有橡皮泥、泥工板、纸盒、剪刀、色纸、布头、纸杯、饮料瓶、蛋壳、花瓣、米粒等。无论何种工具材料,都必须让学生凭想像进行操作。例如,各种树叶,可供学生欣赏,又可供他们粘贴、剪贴、撕贴、拓印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形象。

2.4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指导,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完成一幅作品的意义要大的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独自探索,同时,教师本身对美术活动要具有浓厚的兴趣,带着极大的热情同他们一起参加美术活动。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景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想象。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用圆形组合成各种形象时,教师要在活动室里多放一些由圆形组合成的玩具及物品,墙壁上多布置一些由圆形组成的各种形象。让他们在这种情景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后,再去创造作品。这样,就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2.5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例如,在纸盒造型活动中,能力差的学生只要制作出简单的造型即可,而能力强的则要求他们能独立地做出像卡车、轮船等组合起来的,较为复杂的作品。在评价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评价每位学生的作品,肯定点滴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对能力差的学生要有的放矢,用建议、商量的口吻提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使他们逐步由冷淡到热情,由被动变主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相互评价作品,进而更加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6在活动中,将基本动作训练融于一定的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充当情境中的角色

比如“用叶子拓印动物画”这一活动课中,教师充当森林之王“老虎”,学生充当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做动物面具戴在头上。教师还要用童趣的语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孩子玩的欲望。

中职幼师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中职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美术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

Fine Arts Less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School of China’s Duty

Feng Haiyan

Abstract: The fine arts lesson hits course with very useful speci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school of the duty. Do a good job of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of fine arts solidly, launch the various informative fine ar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of preschool teacher’s school.

谈中职幼师的手工教学 篇7

一、幼师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生源复杂, 有初中没毕业的, 有高中上了一年就不念的, 有在家辍学的, 有的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还有就是录取分数低。绝大部分都是初中阶段班级中处于中等偏下的学生, 他们一向不受老师的重视, 平时也不善于和老师同学们交流, 习惯于沉默寡言, 是班级里最容易被忽略的成员。所以他们普遍较自卑、封闭自己、性格内向, 不喜欢和人交流, 喜欢随大流, 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 不敢在正式、公开的场合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普遍缺乏自信心。

幼师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不流利、不规范。他们向老师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交流思想、阐述问题时, 不能恰到好处的表情达意, 并且还夹杂着很多方言土话;他们语言感受力、领悟力较差, 听课效率较低, 一个简单的内容需要老师重复多遍才能理解和接受。再有就是上课不会听重点, 即使强调了多次的内容, 学生还总是记不住;他们的即兴表达能力更是欠缺, 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 “说”的部分往往靠“背稿”, 一旦忘稿便手足无措、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

幼师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够。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较差, 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 极个别喜欢阅读的也仅仅是看看流行的言情小说, 和专业有关的儿歌和中外儿童故事基本没阅读过。他们的词汇量非常有限, 平时习惯用的都是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 并且还经常使用不规范的语法。

幼师学生对自身的专业不热爱。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孩子, 但家长硬是让学幼师。有的学生还停留在他们上幼儿园的时代, 认为幼儿园就是“哄”孩子、“带”孩子的地方, 根本不用学。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一直是幼师专业的重要课程, 但往往不被学生重视, 在课堂上能好好练习, 但业余时间还是方言俚语居多。因此, 平时多听一些规范性的儿童故事和诗歌的朗读作品, 通过听读、示范、模仿、表达, 不仅能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陶冶了情操。在交谈时注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达到语音、语法、语汇的规范化, 为将来的幼师工作打下基础。

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幼师专业, 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有计划的大量阅读中外经典的幼儿作品。如《小灵通漫游未来》《小布头奇遇记》《大林和小林》《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金银岛》《长腿叔叔》等。

锻炼学生敢于说话的能力。利用课前3分钟, 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背诵名句名篇、背诵儿歌和篇幅较短的儿童故事等, 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在课堂上, 可以采取命题演讲、分组辩论、小组讲故事比赛等形式, 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想说、敢说, 最后能够流利的表达。

三、讲故事能力的培养

对于讲故事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语言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喜欢听故事, 看图书”。儿童故事以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内容, 深深吸引着幼儿们, 好的、经典的儿童故事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知识, 发展了智力, 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事假丑恶, 并且把学到的好的行为付诸行动。

对儿童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这是讲故事的前提。选择积极向上、主题思想明确的故事, 把握故事的情节、角色的特征、角色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等, 在讲的过程中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开发幼儿的智力, 使幼儿的道德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例如, 科学童话《小麻雀的广播》中, 小麻雀是一个知错就该的形象, 用语气来表现, 开始是傲慢、不讲理的, 最后事实证明它错了, 语气就是谦虚的。猴子们生气、告状, 语气就是急的, 有紧迫感, 大象法官稳重, 语速是缓慢的、沉稳有条有理的。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在掌握故事主题的前提下, 运用恰到好处的语音、语调、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故事。张颂说:“语调不是字调, 更不是一个框框, 语调同语句的词序序列, 特别是同具体思想感情不应该有什么现成的、一成不变的公式。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它的声音形式——语调的千变万化。如果硬要把丰富多彩的语气纳入某种简单、刻板的语调公式之中, 那就无异于削足适履。”如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从小女孩悲惨的现实, 到小女孩美好的幻境, 再到她回到现实中, 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声音来表现, 开始的语调是气沉声缓, 慢慢的逐渐的气满声高, 最后语速缓慢沉重。语言的节奏转换反差应该很大:凄凉、缓慢—急迫、较快—轻松、跃动、较快—语调平直, 节奏低缓。比如朗读儿童故事《小孔雀开服装店》, 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小孔雀?用粗、慢的声音行不行?小孔雀心里在想什么”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用尖、细、快的声音和傲慢的语气、语调表现小孔雀这个形象。进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去表现小熊、猴子和大象, 引导他们思考:小熊的性格怎么样?大象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谁的性格更急?通过分析、比较, 学生朗读故事时用较慢、略粗的声音表现小熊, 用较直、较快的声音表现猴子, 用缓慢、沉稳有力的声音表现大象。通过不断的分析、练习, 使学生在朗读故事的过程中, 声音、表情、语气、语调越来越丰富, 运用起来越来越准确, 为以后讲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花花衣》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拒绝有偿家教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