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2025-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推荐7篇)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篇1

项目介绍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相继召开,共同促进着中国旅游酒店业的持续繁荣。到2015年,全国预计将新增各类酒店约20万家,与此同时,对具有国际化沟通能力、管理理念与管理能力的旅游酒店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7200万个旅游酒店业就业岗位,随着这个行业的不断壮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阔。

鉴于以上情况,中央财经大学与旅游/酒店高等教育发达的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等国多所公立大学和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开设旅游/酒店管理硕士预备课程,为有志于从事旅游酒店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留学之路。

项目优势

(1)中财品牌保证

中财本部上课,尽享中财校内资源。按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硕士预备课程结业证书。

(2)酒店留学首选

由中央财经大学资深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全英教材、双语教学,强化酒店管理理论基础;语言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将有机会赴国内知名星级酒店实习,零距离感受旅游酒店业。

(3)众多国家选择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入读英、澳、美、加、瑞、新等6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硕士课程,留学选择更加丰富。

(4)降低留学风险

所有公立合作大学均为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国外正规院校,凯撒

里兹酒店管理学院、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等都是世界知名的酒店管理高级学府。

(5)掌握第二外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可以有机会学习留学国家其他官方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增加就业优势。

(6)免费留学服务

全程提供出国留学指导,免费为学生提供合作大学申请和签证服务,学生留学后还可享受相关的后续服务。

(7)广阔就业前景

学生出国后可以带薪实习,积累行业工作经验;毕业后可获得国际认可的旅游/酒店管理硕士学位或硕士文凭,享受全球广阔校友资源。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说明

英语语言课程 雅思预备课程,雅思语言强化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使其适应在国外的学习

学术英语 综合阅读,英语论文,写作技巧

专业课程 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管理学,会计学,房务管理,西方经济学概论根据学生相关专业背景开设4门,为其在国外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行业实习(可选)参加国内星级酒店为期半年的实习,可获行业内部培训和实习证明针对经过前半年学习,雅思成绩达到6.0以上的学生

合作大学

英国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萨里大学 University of Surrey

谢菲尔德哈雷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普利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lymouth

诺桑比亚大学Unviersity of Northumbria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格洛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伯明翰城市大学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

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西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詹姆斯库克大学 Jams Cook University南十字星大学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维多利亚大学 Victoria University

瑞士

瑞士理诺士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Les Roches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

瑞士凯撒里兹酒店管理学院INSTITUT HOTELIER CESAR RITZ

瑞士DCT国际酒店及商业管理学院 DCTInternational Hotel &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瑞士BHMS国际酒店商业管理学院 ECOLE HOTELIERE LAUSANNE

美国

强生威尔士大学 Johnson wales University特拉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旧金山大学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费尔雷迪克森大学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加拿大

尼亚加拉学院 Niagara College乔治布朗学院 George Brown College

百年理工学院 Centennial College汉博理工学院 Humber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西兰

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Pacific Intern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chool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入学须知

1、开学时间

每年9月

授课地点

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主校区

2、招生对象

国家认可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含大四在读学生)、优秀大专毕业生(含大三在读学生)

3、录取标准

(1)雅思4.0分以上(含4.0)或通过入学英语测试

(2)家庭具备支付留学所有相关费用的能力

5、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400-666-7456

网站:http://cufe.liuxue511.com4、报名材料

1.毕业成绩单

2.语言成绩单

3.毕业证书或在读证明

4.身份证

5.一寸免冠证件照4张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篇2

中央财经大学 (以下简称“中财”) 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始于教改研究的探索。2004年, 以商学院申报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为学校教学改革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之后这一课题研究于又被列入2005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凭借教改基金的资助, 2005年, 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 商学院在全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学员组建“创业先锋班 (Business Pioneer) ”, 进行为期3年系统的创业教育。

概括而言, 中财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以教育教学改革为起点, 形成了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普及性创业教育体现在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开放式的限选课《创业学》、《KAB创业基础教程》, 使得对创新与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知识的熏陶;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体现在创业先锋班的学员, 在校期间接受为期3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此同时, 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实践, 由创业先锋班学生自主经营的全球商学院联盟项目“start-up café ” (创业咖啡) 让学生们将课堂上的习得转化为实际行动。

概括而言,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教育理念的创新。改变守业型教育是创业教育的起点,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化,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创业先锋班不是学生老板速成班, 中财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创富与创智的结合, 更要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与践行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 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过多渲染创业英雄的事例, 而是突出挖掘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意在培养学生对财富、机遇、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层次思考。在学生活动中, 学生一再被告知要摒弃“管理就是管人”的偏见, 从小事做起, 从长远着眼。

第二, 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创新, 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 形成了小班授课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打造了一支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为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实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 紧紧把握国际创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与欧洲、美国、日本的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包括与全球商学院联盟开展的创业咖啡 (Start-up Cafe) 项目、自2006年起与大阪商业大学每年进行师生互访, 以及师生赴美国、阿曼等参加创业教育国际论坛。

中央财经大学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007年) 、国家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09年)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10年) 等荣誉, 媒体上也有多次报道。有近二十余名创业先锋班学员在校创业以及毕业五年后创业。

“商业领袖实训营”

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看, 毕业生分布在金融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居多, 在制造业、服务业和企业界缺少具有深远影响的领军人物和企业家。因此, 我们对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了反思, 将“创业先锋班”升级为 “ 商业领袖实训营” 项目, 将创业教育的内涵从狭义创业、广义创业的单一唯度上, 加上一个时间轴, 即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已经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在校创业, 也应该着力培养那些具有创业潜质、在未来工作岗位创新创业的人才, 探索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合作机制。

商业领袖实训营的教育目标是, 培养在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概括而言, 他们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有远见, 具备国际化视野, 通晓国际竞争规则, 又要知晓中国国情, 具有战略性思维、 行业敏锐度高。 第二, 有创造力、创新精神, 能识别创业机会, 发现企业管理问题, 能够提出创业方案, 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第三, 有整合能力, 能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 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主动建立社会网络的意识。第四, 正直、进取, 具有企业家精神, 恪守商业伦理,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商业领袖实训营的招生对象从原来仅招本科生, 扩大到全校各层次学历的学生, 以及国外友好学校的学生, 实行弹性学时, 从进入项目训练到结业, 完全取决于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以及项目进行情况。

在学员正式编组进行实训项目之前, 要参加演习模块。演习的构想借鉴了国外教学中“SEMINAR”模式, 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领域的话题开展研讨, 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模块内容包括商务基础、创业家素质训练、创业计划、投融资决策、商业热点话题、以及企业家讲座等。

当前, 财经类高校普遍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类相关课程, 但这些知识都是以零散状态分布, 对学生而言存在零散知识和系统化知识的“断裂带”。同时, 学生对这些知识但并没有结合真实企业进行感知和升华, 存在书面知识到真实能力转化的“断裂带”。因此, 商业领袖实训营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断裂带”, 以真实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载体, 通过团队合作形式深入企业调研, 针对企业高管层提出的重大发展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多点淘汰的严格考核过程, 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学生从掌握零散企业管理知识到具备多维能力的潜在商业领袖的转变。同时, 针对有创业意向或者已经有创业项目的同学, 商业领袖实训营提供了一个对接平台, 由专门的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辅导以及创业资源的帮助。

勇立潮头踏歌行

经过两期项目训练, 学员们普遍反映实际收获远远高于当初的预期, 基于项目的运作已经有4个团队、10余名学生正在进行校内创业, 其中一个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秀奖。但是, 我们也认识到这个项目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面临着以下挑战。

首先, 如何科学开展入营前的培训工作。目前, 这些培训的教师主要是由教学科研岗的教师承担, 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经验, 训练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科学设计入营前的培训内容和合理配置合适的培训教师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 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努力。商业领袖实训营要构建“真实企业问题”任务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要求学员针对企业董事会或高管层提出的企业重大发展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训练营配备较高层次的企业家导师队伍。企业家导师不仅在企业中担任董事或高管层的重要职位, 同时应具备提出行业或企业重要发展问题的能力, 还应具有指导学员的热情、精力和时间。只有这三者同时具备, 企业家导师才能真正在商业领袖实训营对学员发挥指导作用, 通过指导学员所要解决企业重要发展问题, 锻造学员的商业实战能力。如何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校外导师队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与商业领袖实训营的建设, 切实发挥导师作用, 也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 社会需求 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26-04

最早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概念是美国学者Holliday,McIntosh & Strevens(1964),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又把外语教学分为ESP和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两大类,ESP可以分出EAP与EOP,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国外ESP研究、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有成熟的体系,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以一般用途英语EGP教学为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和参与全球性经济不断增加,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录用熟练掌握相关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张炳阳指出,“通用英语对各行业的工作岗位英语使用场景针对性不强,企事业单位更喜欢招聘良好的行业英语加上足够深度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卫乃兴和周俊英、刘润清、秦秀白、刘法公、陈冰冰、蔡基刚等学者也指出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应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提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培养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岗位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训练,提高运用英语处理日常业务能力。2009年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职业方向与社会需求差异较大,应制定与本校学生大学英语基础相符合的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

在此背景下,我们尝试对本院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本次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重新设计本院大学英语课程。根据财经类职业模块就业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对财经类大学英语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高职财经类岗位的财经英语需求分析及课程设置。

一、理论基础

Munby(1978),Richterich and Chancerel(1987),Nunan(1988),Duhin和Olshtain(1990)把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看成是课程设计和选定教材内容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是外语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进行需求分析需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需求分析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提供教学依据与参考。Richards(1984)认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往往不一致,甚至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中,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目的保持一致”。黄萍(2007)亦提出,只有基于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ESP课程设置才能成为有效的课程项目。

Dudley-Evans & St.John(1998)提出的需求分析方法为广大国内外学者接受,需求分析包括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当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是指社会相关岗位真实工作环境对学习者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学习者动机和学习条件等;当前情景分析则是对学习者课程开设前语言、技能、学习经验的优缺点作出评估,从而找出学生目前水平与本身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学者束定芳(2004)把“目标情景分析 ”与“学习需求分析”定义为“社会需求 ”和“个人需求”,并提出需求分析是外语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分析为外语课程设置、外语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提供依据与参考。他认为“社会需求调查可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来进行,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来研究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要从需求评估环节着手,进行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分析调查分析。

本研究采用调查及访谈法收集数据,包括网络招聘信息调查、企业问卷调查及企业相关人员访谈、历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调查及访谈,了解当前社会适合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岗位在英语方面的需求、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岗位英语使用情况与在校财经类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就业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对学生将来就业的财经类职业岗位群进行社会需求与在校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找出财经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

(二)研究方法

本学院毕业生是地区的企业单位,因此本研究的网络招聘信息数据从广西人才市场收集,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从本院2009、2010级毕业生中收集,企业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从本院毕业生所在企业中收集,在校生从本院2011和2012级学生数据收集。毕业生、企业与在校生调查数据的收集以纸质问卷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访谈则通过网络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

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对所获数据和信息进行解读。对于招聘信息、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和在校生的调查数据,我们通过四方的有关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对比分析,找出财经类社会人才市场、毕业生、企事业、在校生学习者英语需求的同异与之间的差距,对调查及其他访谈数据,进行总结归纳,从中得到切合社会财经类岗位英语需求与在校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方面的依据。

三、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

(一)招聘信息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在广西人才网对财务专业相关的职位进行了相同条件的搜索。岗位搜索条件为财务、税务、审计与统计;发布时间搜索条件为最近一个月(截至2013年4月24日),工作地点搜索条件为全广西的地区县级市城市,学历要求搜索条件为大专。从广西人才网搜索到的财经类岗位数为1936个,其中,无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占1902个,有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分别为66个。英语要求百分比数据见表1。

从表1的数据对比来看,财经类无英语需求达96%,“有英语要求”只占3.3%。财经类岗位有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非常小,那么,是不是市场对财经英语需求真的有那么低吗?这是否意味着与该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可以不强调英语教学呢?我们通过以下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校生的财经英语需求数据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与在校生调查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其中,毕业生主要选取本院2009级该专业毕业生70名,收回问卷63份,有效问卷51份。从就业岗位情况来看,大多数私营企业(45.21%)为毕业生所在企业,而且所在企业大多数为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61.96%)。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份,以民营和私营企业(7家)为主,其他类型企业有国有企业(1家),政府机关(1家)及事业单位(1家),涉及的行业有金融、社会服务、教育,200人以下的企业和200人以上的企业各有3家和2家。在校生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为本院财经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52份,收回问卷151份,有效问卷150份。三方问卷有效回收率均超过70%,问卷调查具有统计学意义。

1.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分析。我们首先进行社会需求分析,调查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的需求,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两方的需求进行比较,以此确定社会对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需求,相关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大学英语与行业英语需求调查表

从表2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财经类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英语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我国现无社会承认的行业英语证书,用人单位仍以大学英语证书验证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大学英语证书在毕业求职与单位录用中起作用不到50%。(2)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毕业生认为大学英语不符合行业岗位的英语要求,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不大。(3)财会行业基层工作人员英语使用频率低,但随职位升高,英语使用频率越高。(4)毕业生认为使用最多的英语技能是听力与阅读,企事业对毕业生(非英)则要求较强的阅读行业英语报表能力。(5)毕业生认为使用英语最多的场景是业务、生活接待、电子邮件,企事业单位认为是接听电话、阅读报表。

2.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在校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情况调查。首先通过本学院财经分院11级、12级在校生两届学生的高职英语B级、四级通过率,得出其通用英语知识水平的客观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本院2011级、2012级财经专业学生B级通过率在10%左右,大学英语四级在2%左右徘徊,表四更表明学生的词汇量,听说读写译的水平与B级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实在低得令人吃惊。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与该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可以不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呢? 我们通过以下学生个人需求的调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第二,学生个人学习需求调查。

从表5中我们看出,在校生对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如下(占百分比最高一项):(1)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行业英语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增加找工作砝码和以后行业事业发展;这一点与社会需求是一致的;(2)学生的学习技能与策略、自主性学习非常差;(3)一半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口语听力少,阅读文太多,教材口语听力适中,读写译偏难;(4)61%的学生认为上课方式老师讲解过多,学生口语和笔头练习少;(5)超过半数的学认为应增加大学英语平时口语、听力成绩的考核。

3.学生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差距对比分析。从表2至表5做一番对比,我们看出财经类岗位大学英语、行业英语的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水平差距极大:(1)社会对大学英语高职B级证书需求情况是30%左右,四级约为16%,本院财经类11级、12级学生B级过级率约为15%,四级过级率为2%。(2)工作英语使用频率、英语技能使用、英语使用最多的工作场景三项,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校生对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英语使用要求与需求一无所知,这彰显我们通用英语ESP教学社会需求分析的严重缺失。(3)毕业生与企事业认为大学英语证书、英语水平对工作发展影响约为50%,学生则为80%。(4)80%到90%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三方强烈要求加大通用英语口语、听力教学的分量和增加开设行业英语的内容教学。(5)毕业生、企事业与在校生对行业英语听说、翻译、写作的熟练掌握程度需求从低到高。(6)企事业对行业英语的技能重在阅读与写作;毕业生重在听说,写作;在校生则认为全部技能需要学习,其中口语提高的期望值最高。

综合以上大学英语和财经类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财经类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估方式应该做一下的调整,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照顾到学生个人的需求,并从短短的两年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缩短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距离。

四、改革建议

我国学者蔡基刚提出,学术英语应定位在我国的本科ESP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能力;高职高专定位为行业英语,通过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针对以上财经类高职大学英语与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财经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重在行业英语,即先打好通用英语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阅读职业英语专业术语、技术文档能力的培养,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准备必要的行业英语。与此同时,要为英语能力较强或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全面提高其英语语言文化综合素质,让这群学生具备用英语解决工作中涉外沟通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学习专业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采取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构建“通用英语+职业英语”模式。高职大学英语授课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学生通用英语的基础,我们可以制定灵活的教学时间,根据基础可以安排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各128学时/年),均为必修课。通用英语注重对学生的补差补缺学习,包括口语听力读写。如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增设一下选修课:英语过级选修课,如英语四级、高职英语B级过级选修课等。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方面

应重视课堂的授课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本院学生基础,本课题组自编了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讲义,第一学年进行通用英语教学,对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补差补缺。增加听力、口语课时,适当减少阅读文,翻译写作够用即可。第二学年进行财经英语教学,包括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但突出专业术语的记忆与训练,重在财经的报表阅读和行业应用文写作如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等。另外,可以从校外的公司拿到一些全英文的报销单等等,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必太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化,而应注重实用性,够用就好。在平时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我们还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口语、报表、电子邮件、应用文的学习,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及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备课,制定每次的教学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布置的任务,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完成作业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建议采取案例法、工作过程模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每次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模式方面

应该坚持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口语听力课以小班(20人左右)教学,阅读翻译写作以大班(50人左右)教学组织,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少、学习积极性比不强等等特点,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课内课外教学的互动,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方便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学习,并对其学习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五)评估方式方面

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听说、阅读、写作课的课堂活动与作业的评价。

五、结语

本文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的角度,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改革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当然,对这些建议的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还应该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因此,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对其进行实践检验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另外,针对文中所提出的个性化课程的设置,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探讨,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高职大学英语与本科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如何做到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个性化地有助于每位学生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这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所调研、论述的范围有限,所得的结论和建议能否适合更大的范围,有待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A.& M.J.St.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alliday M A K,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Longman,1964:78

[3]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02

[4]Richards,J.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RELC Journal,1984(15)

[5]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

[6]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7]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中央财经大学转专业 篇4

关于印发《中央财经大学

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全日制本科学分制,促进我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学校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央财经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暂行办法(修订)》(校发﹝2008﹞49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办法

中央财经大学 2015年3月26日

学校办公室 2015年3月26日印发

附件:

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办法

为促进我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本科生(以下简称学生)转专业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校发〔2007〕22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在校普通全日制一年级本科生可申请转专业。第二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

第三条 转专业时间通常统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第四条 学生已修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初次考试成绩全部及格,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一)确有专长,转入新专业更有利于其发挥的;

(二)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经学校医院或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

(三)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 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有申请转专业资格:

(一)正在休学或应作退学处理的;

(二)招生简章或其他招生录取文件和材料中明确规定不可转专业的;

(三)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五条 国家或学校在招生时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转专业的学生,除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外,还必须符合在高考招生章程和相关文件中规定的转专业范围。

第六条 享受学校自主招生优惠分数录取的学生申请转专业,除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外,申请人的高考总分须不得低于同科类当年在生源地的普通高考统一录取本科一批次的最低录取分。

第七条 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各专业计划接受转入学生的名额应不低于该专业本年级学生人数的 5%。

第八条 转出转入专业实行双向选择。转入学院应综合考虑申请转专业学生成绩、特长等因素,择优录取。

第九条 学校和学院分别成立相关工作小组负责学生转专业工作,严格程序,透明操作,确保转专业工作公开、公正与公平。

第十条 转专业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公布计划。各学院应在规定时间向教务处报送拟接受转入学生的专业、人数、考核办法等,教务处负责协调审核各学院工作方案,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向全校公布。

(二)学生申请。申请转专业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计划,填写《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跨学院转专业审批表》(见附1)或《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院内转专业审批表》(见附2),报所在学院。学生只能申请转入一个专业。

(三)转出学院审核和推荐。学生所在学院对申请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综合审核,提出推荐意见,报教务处。教务处综合平衡后,统一将申请材料送至学生申请转入学院。

(四)转入学院审核。转入学院对申请转入学生的材料进行综合审核,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考核办法进行遴选,提出推荐接收意见,并将排序后的全部申请转入学生的材料报送教务处。

(五)公示及异议处理。教务处审核学院上报的转专业学生材料,确定拟批准转专业学生名单,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上网公示。转专业学生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发布正式文件。

(六)学籍变更。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在下一学期初到转入专业报到,然后按新专业培养方案开始学习。

第十一条

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要求放弃转专业,须在拟转入学院审核前同时向转出/转入学院提出书面说明,不再进行转专业。否则,一经录取,原则上须到新转入专业学习。被批准转入新专业并已办理手续者,原则上不得申请转回原专业。

第十二条

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在学籍变更前仍须参加原专业学习和考试,若该学期学习成绩等相关条件达不到转入学院的转入要求,取消转专业资格。

第十三条

学生转专业前所修课程成绩全部记入成绩档案,其相应的课程类别由转入学院根据新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认定或转换。原专业所学课程如非新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已取得的学分可在毕业审核时抵计选修课学分。转入专业同一年级已完成的必修课程未修的,应补修。

第十四条

学生转专业后,须按转入专业的同一年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德、智、体等方面都符合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即可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即可授予转入专业相对应的学士学位。

第十五条

转专业学生的学费自转入后的新学年开始按转入专业和年级的学费标准缴纳。

第十六条 个别学生因身心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在原专业学习的,可以单独申请调整专业。该申请由教务处、学生处、相关学院协商,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学生可转入其他专业学习,但申请人的高考总分不得低于申请转入专业当年在生源地普通高考统一录取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如转入专业当年生源地没有招生计划,则以转出、转入专业当年在北京地区普通高考统一录取本科一批的最低录取分排序作参考)。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原《中央财经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暂行办法(修订)》(校发[2008]49号)同时废止。

附:1.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跨学院转专业审批表

中央财经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篇5

中央财经大学20自主招生简章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关工作,2017年我校继续开展自主招生,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自主招生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自主招生的初审、测试和入选资格认定等工作。

二、招生专业、报名条件和优惠政策

我校2017年自主招生专业分A、B、C、D四类,自主招生计划数控制在全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即125人)以内。

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优良,身心发展健康,学业水平优秀,对所报专业具有浓厚兴趣,确有相应学科特长和突出创新潜质,综合素质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可从A、B、C、D四类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申请和参加审核测试。

具体专业、计划、优惠分值和优先条件如下:

三、报名要求

考生须登陆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和提交材料,不接受现场报名和邮寄材料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17年3月19日8:00至3月30日24:00。

(二)报名要求

考生须根据系统提示和要求,如实、完整填写基本情况和志愿管理信息,并将相关报名材料扫描上传。报考我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通过同一报名平台报名自主招生的高校总数不得超过3个。

上传报名材料的要求如下:

1.《报名申请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生成后下载打印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由中学负责审核相关内容、进行校内公示和签字盖章。往届生或高中期间中学发生变动的考生,高中成绩单需同时加盖原中学公章。

2.《个人研究报告》(点击下载):下载打印后由考生本人手写,不超过1500字。内容要结合所报学科专业,阐述本人对该领域的认识、以往学习研究情况、取得的相关成绩或成果以及对未来学习研究的设想等。

3.相关证明材料:考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应以高中阶段为主,能够证明本人具有报考专业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综合素质优秀。符合各专业报名优先条件的考生,必须提供相应获奖证书或作品扫描件。

4.《诚信承诺书》(点击下载):要求下载打印后考生本人手写签名承诺;

5.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所有上传材料应是清晰完整的扫描件,并按要求在指定位置签字或盖章。缺少材料或材料漏签字、漏盖章者,视为无效。

四、选拔程序

(一)初审: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完整有效的报名材料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择优确定部分考生参加我校的测试。来校测试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的4倍。初审结果于2017年4月30日后在我校本科生招生网(zs.cufe.edu.cn)进行公示,并按要求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和报名平台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者获得来校测试资格。

(二)网上确认:获得来校测试资格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平台确认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考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具体要求于2017年4月30日后在我校本科生招生网公布。

(三)准考证打印:确认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系统提示在网上打印准考证。具体要求在我校本科生招生网公布。

(四)现场确认:获得来校测试资格的考生须本人于2017年6月10日按要求持有关材料到学校进行现场确认。

(五)测试:测试包括综合能力笔试(200分)、专业潜能面试(200分)两个方面,总分400分。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部分试题要求英语作答。测试时间为2017年6月10日-11日。

(六)入选资格确定:学校自主招生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测试成绩总分提出获得入选资格的建议名单,专业潜能面试成绩未达120分的不能获得入选资格。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和录取要求。入选资格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的1.5倍。入选资格名单于2017年6月20日后在我校本科生招生网进行公示,并按要求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公示无异议者获得我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

五、录取办法

(一)获得我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考生必须确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考报名条件,按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要求参加高考和填报自主招生志愿。

(二)获得入选资格考生的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按照A、B、C、D类分别达到我校在当地同科类模拟投档线下5分、10分、15分、20分,且不低于当地同科类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我校予以录取。总分满分不是750分的省份优惠分值仍执行以上分值,不进行折算。

模拟投档线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区、市)最终确定的投档比例测算生成。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 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的自主招生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江苏省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B。

(三)自主招生考生按照入选认定的专业录取,并按照要求在我校本科生招生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

六、对浙江省和上海市的相关规定

(一)考生满足选考科目要求的,可在我校所有自主招生专业中选择填报。选考科目要求为:1.报考金融学专业,须选考了物理或历史;2.报考金融工程专业,须选考了物理;3.其他专业均不限。

(二)报考金融学或会计学专业的,网上报名时需自主选择该专业文、理科中的一个参加审核和测试。

(三)获得入选资格考生的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浙江省按照A、B、C、D类分别高出省划定的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55分、50分、45分、40分,上海市按照A、B、C、D类分别高出市划定的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35分、30分、25分、20分,且符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者,我校按认定专业予以录取。

七、管理和监督

(一)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开展自主招生工作,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监督制约,严防权力寻租。

(二)严格遴选初审专家和测试专家,坚持遴选标准,强化业务培训,严明工作纪律,测试专家和考生面试顺序抽签随机确定。测试过程全程录像。来校测试资格名单、入选资格名单和录取名单均按要求进行公示和信息公开,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三)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如有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核实,严厉查处。

(四)考生本人及其所在中学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核公示工作。所提交的获奖证书、发明专利等申请材料必须属实,一旦发现造假或非考生本人创造发明,立即取消自主招生报名资格,同时将相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规处理。

八、联系方式和地址

(一)招生咨询电话:010-62288332(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邮箱:zsb@cufe.edu.cn。

(二)纪检监督电话:010-62289024(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邮箱:xxjw@cufe.edu.cn。

(三)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学生处);邮 编:100081。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篇6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招生要求,特制定201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代码为125300。

一、专业介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底设臵会计专业学位,并于2009年开始招收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会计硕士,英文简称“MPAcc”),我校是全国首批21所招收会计硕士的院校和全国仅有的两所会计硕士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相比,会计硕士的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我校会计硕士教育形成如下特色:

(一)与国际接轨的以行动学习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行动学习是一种在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者亲自实践进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教学方法。国外著名高校中有大量的硕士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管理发展领域。会计硕士通过组成学习团队,采取“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我校以行动学习法再造核心课程体系,学生将“带着实际问题走入课堂,带着解决方案和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与心智模式离开教室”。行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的《以行动学习为导向,打造知行合一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导师”师资团队

依托我校“财经黄埔”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了一支“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既包括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同时也涵盖了政府官员、企业家、CFO等资深专业人士。我校会计学院聘请了200多位实务届精英人士为校外客座导师,为每名会计硕士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客座导师,实施双导师制。

(三)国内独家以Oracle EPM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课程

会计学院与全球知名管理软件厂商Oracle(甲骨文公司)公司联合组建了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信息化联合实验中心”,基于企业业绩管理(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系统打造了全新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EPM系统整合了战略财务、预算管理、合并报表等3大模块,学生将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平台下全面系统地学习实践会计专业知识。目前,在国内此领域中我校是Oracle公司唯一的合作院校。学生在获得专业课程学分的同时,也将获得Oracle学院颁发的课程证书,同时还将获得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工作机会。

(四)以实务化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整合化实践技能课程

整合化实践技能课程包括MPAcc大讲堂、财务管理咨询、会计实务案例大赛、国内游学项目、海外游学项目和管理会计行动学习专题项目。“MPAcc大讲堂”由客座导师为学生讲授最新的实务前沿及职业发展经验。我校每年为学生提供一次国内调研考察的经费资助。每年组织到北美、欧洲、澳洲和港澳台等不同国家地区的海外游学项目,供学生自费选择。2013年,我校已成功组织会计硕士赴美参加“管理会计”游学项目、赴港参加“资本市场”游学项目。

(五)与五大主流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职业发展体系

我校会计学院已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澳洲会计师公会(Australia CPA)和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签署了合作协议。会计硕士一入学即可免考ACCA初级阶段9门课程;与IMA联合开展行动学习,联合进行课程开发,优秀会计硕士可以获CMA奖学金(2012年,会计学院已有27名同学获得IMA提供的奖学金资助);会计硕士享有CIMA考试快速通道;会计硕士课程已经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课程认证,学生可直接申请成为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ASA),豁免澳公会的14门课程中的10门课程;会计硕士课程通过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认证,会计硕士可直接参加QP考试,通过者可以免考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CPA)课程四门等。

二、招生规模及类别

2014年我校拟招收会计硕士200名(含推荐免试生)。学习方式分为脱产和在职两种。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各招收100名,录取时分别划定复试分数线,分别录取。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可以选择脱产学习方式。在职学习方式只接收非应届毕业生报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对口支援计划招生人数单列。

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对口支援计划均为定向就业。

招收推荐免试生情况将在推荐免试工作结束后公布,请考生及时仔细查阅研究生院网站相关信息。

三、修业年限和学费

会计硕士(脱产)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总学费为10.8万元。会计硕士(在职)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总学费为12.8万元。

按照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超过基本修业年限的延期毕业研究生须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不参加奖学金评定。延期毕业期间学校原则上不安排住宿。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会计硕士,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2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提交一篇2000字以上,且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论文,并加试两门会计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要求同(3);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处、部)同意。报考我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还须满足以下条件:汉族考生原则上应具有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3年以上工作经历。

(二)特别提示

1.按照教育部要求,我校将对考生网上报名填报的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检验的考生须在现场确认前到“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http://csicc.moe.edu.cn/)进行认证,并持认证报告进行现场确认。

2.在港澳台地区或境外获得的学位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6号 辉煌时代大厦6层,咨询电话:010-62677800。网址:http:///。考生现场确认时必须提供该中心认证书原件及其他所要求的材料。

五、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资格审核、考试和录取等相关流程均详见我校《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

六、毕业生就业

定向就业研究生按照定向协议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会计硕士(在职)毕业时可按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如选择此种方式就业,必须在入学报到前将人事档案调入我校。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七、特别注意事项

(一)会计硕士(脱产)须将人事档案按时调入我校,否则取消录取资格,其中外埠考生可自愿将户口在规定时间内迁移至我校集体户口。会计硕士(在职)如不选择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可不将人事档案和户口调入我校。

(二)招生专业目录中指导教师为“导师组”的专业,入学后按照所在学院规定为学生安排相应指导教师。

(三)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应在报考前自行与所在工作单位协商报考相关事宜。如考生在报考期间因报考研究生与单位产生纠纷一律由考生自行处理,且因此导致招生单位无法按国家规定在录取前对考生进行政审和调转档案等情况,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责任自负。

(四)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相关事宜,如本简章未涉及或未作特殊说明,均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执行。

(五)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六)由于我校招生规模不断增长,学院南路校区住宿紧张,我校2014年录取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有可能安排到沙河或清河校区学习住宿,请考生报名时心理有所准备。

(七)2014级录取的跨学科门类报考硕士研究生需在入学前补修录取专业指定的两门专业课程(各3学分),并在入学后的一年内通过考试。两门专业课程作

为补修课程不计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分。补修课程教学通过我校网络教育平台实施,相关收费标准按学校当年规定执行(2013年为160元/学分,2014年标准如有变化,另行通知),具体要求随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

八、联系方式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gs.cufe.edu.cn)和会计学院主页(http://soa.cufe.edu.cn)。有关研究生招生报考、成绩发布、复试方案、政审调档及录取等信息随时在我校网站研究生院主页“招生工作”中发布,不予另行通知。

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62288344

中央财经大学课程 篇7

一、《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实验对象。《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面对的对象为我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自2012年,已经开展了年4,涉及学生大约300人。

(二)实验时间。《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大约16个课时,包含在《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的48学时之内。课程通常安排在本科生第5、6学期,经过前几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学生在对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知识有所掌握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实验课程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实验内容和方式。《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比较抽象,再加上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脱离了经济社会实际,使得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难度大无法将所学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经济问题当中。

所以应当通过实验教材中相关经济问题的具体案例,配合统计软件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学习《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教学。目前我校采用具有强大分析功能的R软件和提供动态可视化图示的Mathematica软件。这两款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去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规律。

(四)实验课程考核。课程教学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检测,来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摒除传统教学中仅以课本为主的闭卷考试方式,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合作模式进行当前经济热点选择、调查研究、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论证结论。授课教师适度参与到学生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探讨式教学以引导学生思路、点评指导为主。根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质量、实验课堂上的表现及实验报告,按相应等级进行评分,写出评语并对整体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总结,构建教评一体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二、《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的坚实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涉及要素在增多,层次在增加,各部分关联复杂。一套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涉及到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完备的教学案例库更得落实到硬件资源和师资资源上。各专业之间互相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合理整合,并做到有效衔接。课程设置要在咨询国内该课程专家的基础上,将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料及时运用,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形成框架齐全且具有财经类高校特色的《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体系。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的前提条件。遵循现代教育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对学生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课程讲授之前,精心设计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将知识的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引导启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讲授时,加强经济社会问题的案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在课题训练时,让学生做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文献、实证探究,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时,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检测,采用课题论文、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汇报、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考量。

(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的能力是由“填鸭式”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的初衷。在师生一起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并掌控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经济社会中的相关问题中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迸发创新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锻炼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学生提交的操作结果会得到授课老师的及时指导,以便加以修正。在教学中,一个个数据结果的输出也会使学生获得惊喜带来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四)实验教材、讲义及案例库的及时更新是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保证。以实验授课老师为主,分工负责开发本课程相应的实验教材、讲义和案例库,解决实验教材编写滞后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提供学生更多能够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经济预测与决策》的教材编制必须紧跟社会时代发展潮流、紧抓财经热点问题,将真实的案例进行改变反映到教学中来,不断完善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老课本虽经典但也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授课老师应该不断搜集最新的经济统计资料、运用最新的经济计量方法,给学生传递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与时俱进,推动经济预测与决策的不断发展。

摘要:随着各大高校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以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逐渐成为财经类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以期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关键词:《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课程建设,实验课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经济预测与决策[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建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J].高教探索,2005.

[3]韩苗.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

上一篇:工作任务管理方案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