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精选8篇)

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 篇1

——对提升领导干部自身内涵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影响力分为职务影响力与非职务影响力。从实践看,我们应当将提升非职务影响力即领导干部自身内涵的提升作为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职务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发挥,才能够把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工作合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提升领导干部自身内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善学勤思,拓宽眼界。在实践中,知识型领导更容易获得团队和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对推进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自己的一个好习惯,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要拓宽视野,不拘泥于工作业务本身,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培养自身从多角度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胸怀远见,思维前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在工作中站位更高一些、眼光更远一些,思考更深一些。要在提高知识水平和分析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善于从大局和长远的角度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努力摆脱孤立片面和经验主义的桎梏,多听多看多想,不盲目下结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三是为人亲和,善于合作。领导者的职务权威容易在组织内部产生距离感,处理不当就会有矛盾,降低工作效率。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形成自己在团队中的亲和力,善于同班子成员和普通干部群众的进行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和帮助干部,更好地把大家凝聚起来,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是包容大度,心胸开阔。包容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同事和下属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允许不同观点意见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批评,甚至产生偏见。要从正面引导和帮助干部分析问题,改正错误,不断提高;要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虚心接受来自干部群众的批评意见,形成团结、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

五是果敢有为,丰富阅历。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心骨和领头羊,要有一种果断、坚毅的品质和风格。既不能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也不能武断专行、闭目塞听。要注重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在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决策,科学推进工作。

六是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精神。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从反复发生的问题中发现规律、从经常发生的问题领域探索规律,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整改,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坚持和推广,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七是举止大方,言谈得体。领导干部在一个组织中的关注度高,有着引领示范的作用。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当中的每一名成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加强社交礼仪的学习,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树立领导干部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 篇2

一、领导者与事业

(一)领导者

对“领导者”概念的界定,若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来研究和把握,有无数计的说法。如通常人们习惯于把权力作为“领导者”存在的基础,把职权作为构成“领导者”的一个基本要素,认为“领导者”就是履行一定领导职权的人,是当权者,即组织和机构的负责人。然而,若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给“领导者”一个本质的定义,被誉为现代管理科学之父的彼得·德拉克关于“领导者”的含义颇有借鉴意义。他指出:(1)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2)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一定是受人爱戴的人,而是使追随者做出正确的事情的人。结果是最重要的。(3)领导者都是受人瞩目的,因此必须以身作则。(4)领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头衔、特权、级别或金钱,而是责任。这里,彼得·德拉克把“后面有追随者”列为领导者必备的首要条件,而从对领导者与追随者的相互界定来揭示领导者的本质内涵,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根据社会分工,领导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项具有规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位领导者,在他的领导生涯中,扮演好领导角色至关重要。所谓领导角色,指领导者的典范作用,是领导者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其行为处事的依据。一位新时期的领导者,至少要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1)作为知识、经验、智慧传播者的“教授”角色;(2)作为凝聚追随者、构建组织、控制变革的“设计师”角色;(3)作为培养未来领导者的“领导铸造师”角色。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突破自身局限,赢得追随者和公众的认可。要知道,领导者业绩的建树,离不开他的忠实追随者。而追随者不同于被领导者,被领导者是客观存在的,追随者则是靠领导者的魅力和影响凝聚来的。事实上,被领导者不一定都是领导的追随者,抑或还有反对者。也就是说,他身后的追随者越多,他越有建树丰功伟绩的可能。若是一个孤家寡人的“光杆司令”,那他也肯定不会有什么突出业绩。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能够凝聚追随者的高手。可见,有了广泛的追随者队伍,依靠大家齐心协力去奋斗,才会帮助领导者圆满实现奋斗目标,建树丰功伟绩。

(二)领导者与事业

在各类专门人才中,领导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以至各项具体工作中,作为领导者,其战略上的前瞻性、实施中的可靠性、制度上的保证性等,决定着事业的成功。回顾我们工作的成功、失误和失败,其根源多来自于领导者,来自于领导者认识与掌握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水平和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是战场上将军的重要,因为将军的决策指挥能力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对此,法国拿破仑的名言“狮子统帅的绵羊的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的部队”则更为形象地道出了个中真谛。领导行为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对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来说,具有同样的道理。

就一个国家而言,正因为领导者拥有令人敬畏的权力,所以职位越高,权力和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领袖和领导舞台上的杰出人物,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他们的领导实践往往能够震撼世界。“领袖人物作为一定时期内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领导人物,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影响整个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走势。”他们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他们也可以制造灾难。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就曾说过:“当一出戏闭幕时,观众鱼贯退出剧场,回家去继续他们正常的生活;而当一位领袖的生涯结束,降下帷幕时,观众自己的生活也就起了变化,同时历史的进程也很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近报道的《<中美联合声明>的关键突破》中称:“当胡锦涛和奥巴马在北京讨论中国、美国和世界时,人们感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些,不仅说明一代国家领导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也说明各级有作为的领导者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敬仰与爱戴,为什么他们的风范和魅力能够长留人们心头的道理。

就高等学校而言,从国际上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到国内各级各类大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每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跨越式发展,都取决于领导者正确的办学理念、战略规划和科学的内部管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的长足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管理体系的形成,我国一大批人民教育家和杰出的大学领导者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事业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需求,对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有一大批不负重托的优秀的高等教育管理者。北京大学原校长陆平同志曾经说过“大学领导要有省委书记的水平、支部书记的作风”这句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看一所学校,先看它的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些话讲得非常深刻。高等学校的领导者要从宏观和微观各个不同层面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既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要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这样才能办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学校。因此,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花大力气加强高校领导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领导者对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研究,以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事实上,任何战线和任何层次的每一位领导者,从踏上领导岗位开始,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塑造自己,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一旦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最好想一想,你是缺少“狮子般”的部下,还是自己仅有“绵羊般”的勇气和能力?

二、领导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领导工作不但是科学,而且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一)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

就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而言,领导经验是领导科学的原始材料和基础要素,是领导科学的源泉,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领导科学则是把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并使之系统化与科学化。可见,领导科学高于领导经验,领导科学对领导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掌握了领导科学,就是掌握了搞好工作的有力武器。所以,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对待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应持的态度是:要重视积累领导经验又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因为领导经验固然宝贵,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才会产生更好的效能。即使对一位有丰富经验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学习、不研究领导科学,不能把自己宝贵的经验上升到科学层面,就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工作,也不利于有效地影响指导年轻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因此,我们特别要从现代社会活动特点的角度认识掌握领导科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科学水平。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是领导工作的经验与理论两个层面的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是领导活动的固有规律,属于理性范畴,它的原则、方法,都是领导者个人能学会和掌握的。领导艺术的表现形态则是领导工作的灵活技能,是对领导科学的创造性发挥,具有个人创新的成分,既和个人素质修养有关,又是一种新的经验积累。因此可以说,领导艺术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领导科学具有模式化的特点,相对稳定。领导艺术则靠个人理解运用,相对灵活。因此,领导科学表现为模式化的知识,领导艺术表现为非模式化的技能。领导艺术越发展,非模式化的技能就越丰富。领导科学越完善,可供运用的非规范性的技能就越发达,领导艺术才会得到更高的提升。一位领导者的艺术水平,能够反映出他学习运用领导科学的水平。提高领导艺术水平,既要深入研究领导科学,更需要在自己的领导实践中勇于探索,举一反三,不断深化。只有把研究领导科学与提高领导艺术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具体到领导工作中,这个“熟”就是领导经验,这个“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者如果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则不可能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而单有领导经验,不能把握其活动规律,就不可能提升为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显然高于领导经验,是领导者对领导经验和领导科学的综合运用。可见,领导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如以领导授权艺术论,就有“相宜授权”之说,即上级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必要的制度监督下,完成工作任务。亦有人称授权为领导者的分身术,即用权的艺术,对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下属干部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有很大作用。领导层次越高,责任越大,需要采取的授权范围也越宽,更要讲究授权的艺术,正确掌握授权的原则,例如:授权留责(行政领导者授权不授责);合理授权(不把全部领导权下授,不把同一权力授予两个人,也不将不属于自己的权力授予下属);因事择人,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授权按行政组织层次逐级进行,只授权于所属的直接下级);加强授权后的监督控制,防止反向授权(下级为了逃避责任,把问题和难题反过来推给领导)等。也还有人根据需要将授权类型分为:对一些重大事项宜于采用不容逾越的“刚性授权”;在任务重大艰巨的情况下,将复杂多变的任务交由精明强干的人去完成,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做灵活处理的“柔性授权”;对领导者将不必由自己直接处理和不愿处理的事务交由下属去处理的“惰性授权”等。总起来说,授权艺术就涉及人们常说的“会当领导的人想法让下属干好工作,不善当领导的人自己抢着去干工作”。

领导经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领导经验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产生的基础,领导科学是对领导经验的总结、升华,领导艺术是对领导科学的运用。总结领导经验是为了丰富领导科学,发展领导科学是为了提高领导艺术,学习、研究、精通领导科学是为了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做新时期合格的领导者。也可以说,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是领导者掌握、运用领导科学水平的标志。

三、领导工作及其规律

(一)关于领导工作

领导工作的特点具有多因素性、多功能性、高度的综合性和鲜明的人文性特征。

有资料说,据专家计算,一个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要处理的因素是10的6次方—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要处理的因素是10的7次方。而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市长要处理的因素是10的8次力。这说明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具有与领导工作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领导者应是综合处理多方面问题的“软专家”,领导科学是“软科学”。说到领导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是说领导者不同于效率专家管理者领导者必须是熟知人和人类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一般而言,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复合型的,主要包括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管理学就包括领导科学,还有本行业、本领域的业务知识。公共行政领导者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1)决策能力包括对自身业务的直接决策和为上级领导提供决策资料和建议。(2)指挥协调能力。即指挥部属完成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妥善处理交往中的人际关系。(3)理解与表达能力包括通过讲话、行文部署与总结工作等途径,正确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5)熟悉本行业、本领域的相关业务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真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概括起来,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有三件事:干什么、用谁干、营造什么环境。由于领导是掌权、用权的人,理所当然地首先要解决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要明确权力所属,认识权力的内涵,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职权。其次,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坐标、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正职,就要善于总揽全局,善于科学决策,善于妥善处理较复杂的矛盾,善于选才用才,善于团结协调班子成员,发挥好核心与主导作用。是副职,就要对正职负责,就要尊重、服从正职的领导,按照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副职还要注意不越权越位、不贪图名利、不渎职弄权,切实当好配角。副职与副职之间还应以大局为重,相互尊重和支持,在工作中要及时沟通,协作共事。再次,工作要有章法。要吃透情况、尊重规律,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平衡点、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还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才算尽到了领导职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关于领导工作规律

把握领导工作规律,不断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本身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了解和运用规律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现工作目标的保证。如何掌握工作规律?就是正确把握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的“实事求是”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通过调查研究,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揭示领导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必然性,并遵循这些规律来统筹和形成具体的决策、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创新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务实与务虚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正确处理都涉及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领导经验与领导理论等问题。对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认真学习把握,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永恒的主题。

规律和特点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认清了事物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规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必须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一位领导者,只有通过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通过实践检验去修正,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够逐步发现规律、自觉运用规律来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在领导活动中,掌握了规律、把握了特点,才能够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到正确驾驭全局,有效统揽各方,圆满实现工作目标。

总之,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工作中的体现。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贯穿于整个行政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作为领导者,要在复杂的事务和繁忙的工作中,重视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探索和应用,唯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怎样讲好一堂领导科学专题课 篇3

——选准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要让听众关心、关注,当然要“新”。以最新鲜的材料、最热门的话题、最前沿的理论,让人有新鲜感而不审美疲劳。力求做到人人心中所有,但人人笔下所无、口中所无。即俗话说的“不要炒旧饭”,不要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不要总是讲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则话”、不言而喻的“普通话”。即使是既定的研究内容、必须讲授的问题,也要善于选择角度、善于找到切入点。如果缺乏内容的创意、新意,就会让人产生腻味,授课教师即使有悬河的口才、诗人般热情奔放的功夫,下面的听众也会厌倦乏味。“台上你讲你的,台下我想我的。”一堂课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一堂专题课就毫无价值了。因此,讲授社会的热点、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领导干部的难点、理论研究的空白点,是可供参考的选择。

——重视讲课内容的原创性。所谓原创性,就是通过科研得出自己个人独立的研究成果,讲授个人的独到见解,属于自己个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专利,这就十分难能可贵。当然,不可能要求内容都是独家的、独创的,然而一堂专题课有几个亮点,有几段自己的闪烁的真知灼见,有几处自己的思想结晶就不错。近年来,网上什么都有,出版物要啥有啥,真让“文抄公”如鱼得水,可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谁抄的本事高”,可谓“天下文章是一家,你抄我来我抄他。”抄袭之风盛行,有的人就靠这个过日子,有的人老是“上网上网”,目的是为了“抄”,他们思想已经僵化停滞,失败就在这里。一堂专题课之所以成功,能够使听众心悦诚服,就是因为这堂课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而是“闻所未闻”,一听就感到鲜活奇特、思想活跃,但又是听众心中所思、欲言未言,他们听后不禁拍案叫绝,感到震憾。为了实现内容的原创性,作为授课者必须勤奋地从事科研活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如果学术论文不撰写一篇、不发表一篇,当然就不是搞科研了,也就不会有原创性的成果体现在教学中了。特别是,现在的学员、听众,博士、硕士比比皆是,有的领导干部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假如授课时拿不出原创性的内容来,那么这一堂专题课在他们看来就平平淡淡了。

——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唱不同的“山歌”。不同的听课对象,有不同的“口味”。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话不无道理。作为教员,应该准备有一大摞的专题讲稿,一大叠讲课提纲,一大框讲课的课件。对谁讲,什么时候讲,讲多长时间,选择什么专题都极有讲究。比如对县委书记班与对县长班,讲的专题就不应该一个样;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和军队干部的要求就不一样;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班,就不应该拿组工干部班的“选才用人”的内容来讲;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班,就应该有一个专题内容;对妇女干部班,也应该另有一个专题的内容,这就是特殊性。有没有共性的、普遍性的专题内容呢?有。如宣讲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应该学习的;又如“提高领导能力问题研究”,对于每个领导干部也是可以讲授的。

——应有自己独立思考并且言之有理的理论观点。听众讨厌什么?讨厌人云亦云、讨厌“风派”学者。讲授专题课的时候,授课教师应该敢于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以不违犯宣传纪律为底线。有的地方改革开放虽有辉煌的GDP,但其中掩盖着许多丑陋的、道德伦丧的肮脏,所以在授课时我也有所保留。有的文章把粉碎“四人帮”的聚光灯照耀在一位领导人身上,这不符合当时的实情,所以我也敢于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总而言之,不要“跟风”、不要“赶浪头”,而应该冷静思考、客观分析,不要说一些连自己都怀疑、都心虚的空话、套话或假话,而应该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保持一个正派、正直学者的良知和尊严,这样才能够得到听众出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

——要有丰富、翔实、可靠的数据材料。一堂专题课,必须有丰富的数据材料。所谓“丰富”,就是来自四面八方、古今中外、书刊网上,大信息量的一堂课,简直就是让人尝到一顿丰盛的精神“满汉全席”,有了这“丰盛”的菜肴才不至于乏味、干涩。为此,教师本人务必加强知识积累,让听课的人多得到一点“干货”,而少一点“水分”。然而仅仅“丰富”还不够,必须是翔实的材料,不能道听途说;必须有出处、有依据,不可闻风就是雨。此外,材料还必须“可靠”,有了“出处”、有了“网上”所见,还远远不够,有的“八卦”就众说纷纭,授课教师本人必须动动脑筋、独立思索,想一想这种说法究竟站不站得住脚?这种观点究竟经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种理论是否偏激、是否片面?须知,泼出的水不可复收,讲出的话驷马难追,授课之中说了谬误的观点和材料,影响不是一时一日,而且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也会害了自己。

——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堂专题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有理论深度,二要有实际内容,三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首先,要有理论观点,没有理论就没有高度,没有高度就不能高屋建瓴,就不能提到纲上来,也就没有理论的震憾力度。光有一堆堆材料、数据,光有一个个案例、实证,没有理论的概括,就不能画龙点睛、切中要害。这样的课只能叫做“热闹”但不深刻,“好玩”但无深度。但是光有理论,把课讲得干瘪、枯燥,人家听了当然打瞌睡,提不起精神,让人家听不明白,这样的理论有什么用呢?让人家听了像吃“大肥肉”,不腻味才怪哩!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二者结合好,如同把肥肉和瘦肉、咸菜剁成“肉饼”,并且添加佐料,那才是美味佳肴、色香味齐全的一盘好菜。笔者多年的体会是,授课教师应该讲党性,有正义感,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谴责时弊,鞭挞邪恶,这是公道正派的理论工作者的道德和良知。但是,理论联系实际应力争大家都能够接受,要注意恰到好处,要把握好分寸、尺度,要摆事实、讲道理,有诚心、显善意,不是训人、骂人、指责人,而是启发人、引导人、说服人。既不要讨好、献媚哪一方,也不要指责、得罪哪一方。本人多年的体会是,课堂上对领导干部得罪不起,老百姓也不应该得罪,应该使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语言讲出来,把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现实内容表达出来,有时候只能点到为止、适可而止,那才是真正高明的讲课艺术。

——授课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修身、立德。“言为心声”,授课教师有什么样的“心声”总会表露,即使极力“韬光养晦”,但总是要暴露、要张扬的,憋也憋不住。根本问题是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内因问题、信念问题,是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树得牢,自己跟党中央是否保持一致,自己跟祖国、跟人民是否患难与共,是否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如果缺乏这种思想感情,当然就会产生偏差、偏离,这是大而言之。除了思想政治觉悟之外,小而言之,还应该包括为人师表的修身、立德,如诚信为本、公道正派、防微杜渐、心胸坦荡、宽宏大量、行善积德等。

责任编辑:徐建秋

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 篇4

【摘 要】领导不仅仅是指组织、策划并实现一个单位整体目标的人,也是指真正关心属下职工的生活、拯救那些已达到被解雇边缘的员工并帮助他成功的人。领导也是一种必须不断发展的天赋,艺术和手艺。因此,领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该富有艺术性和科学性。领导者应该努力得到下属的充分信任、尊重和跟随,而不是依靠权力得到下属的敬畏。领导者要破除旧例,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新方式,要重塑创造力、思维、信念和追求。

【关键词】领导;科学;艺术;研究

学习研究领导科学与艺术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领导活动的规律、造就科学的领导观,而且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感悟领导艺术,提升和提高领导意境和实践能力。本文试就领导科学与艺术的定义、产生和发展进行粗浅的梳理和探讨,并结合实际,就怎么样做一个优秀的新时期领导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领导科学

(一)领导科学定义

领导活动是领导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其最基本的任务。领导科学主要研究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从那些规律中进一步形成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依据领导活动的基本实际情况,可以将领导定义为:领导是由特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下影响、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领导活动是一种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领导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领导者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决策,准确的决策则需要领导要有较强的全局观念。为了部门的健康发展,领导者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弄清每一项决策的意义的基础上,要掌控可能出现的主要利益矛盾,认真、系统分析决策的是否可行、是否可控、下达命令的方式和时机是否合理。合理决策是评价一位领导是否优秀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优秀的领导不会或很少犯决策性错误,他敢于负责自己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决策时更不会出现随风型、急功型、豪赌型、矛盾型等不理性的、对企业或单位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决策。

(二)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我们之所以将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因为领导工作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科学来指导的实践活动,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含,这是生产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其次,领导工作自身拥有的特殊规律性和科学性是其他学科是无法代替的;第三,领导工作牵涉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综合性极强,当我们利用这些知识和学问解决问题时,新的知识和学问随机也会出现。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任何的组织和集体为成功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依托科学进行领导。

(三)怎么样才能实现领导科学

1.树立科学的领导观念

各级领导同志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着重提出“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强调“领导就是服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改变工作作风,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陋习,真正实现科学地领导。

2.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

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科学改革,完善领导体制:一是必须改进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做到“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三是更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到精兵简政,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陋习;四是进一步完善组织人事制度以保证领导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3.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

(1)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工作原则,工作当中不能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更不能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采用科学的领导方式。首先,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当中要认真负责,放低姿态,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给其他员工做一个好的榜样。其次,要坚持教育改正的领导方式。领导者要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对所犯的错误要认真梳理改正,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改正工作,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3)科学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成效。领导者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团队的业绩。工作当中要给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不断挖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善于发现和调整员工的情绪,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其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有必要时可以安排一些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用人时要给予员工充分地信任,让他尝试新的或者更重要的工作,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单位的重要性,因为领导的信任是对员工来说既是一种荣耀,又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二、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定义

领导艺术是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的综合。简单地来讲,领导要在管理过程中把握规律,而把握的规律必须要符合政治理念,要用使人愉快、舒畅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领导在实践活动当中要保持原则、提高管理力度,让职工心里形成一种“总有人在监督”的理念,约束、规范职工行为,如果在管理实践当中发现有些管理方式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保持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二)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

领导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富有艺术的领导会给团队无限的激情和斗志,更会给成员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领导艺术需要不断地随着形势得到发展。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和凝聚力,他负责把一盘散沙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将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一起进步,因此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必须具有领导艺术。

(三)如何实现领导艺术

首先,要有较强的用人艺术。领导工作中的关键是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将领导者的职责归纳为 “出主意,用干部”,认为领导的决策与用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领导者用人的艺术可以简单概括为:合理选择,知人善任;合理使用,积极培养;扬长避短、宽容待人。

其次,决策上要富有艺术性。决策要善于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抓好关键点。决策指令要及时果断、一目了然;要善于激发下属的积极性,要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用权艺术要更强。其包括:(1)规范化用权,即在规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下使用权力,不能出现越位、越轨现象;(2)实效化用权,即权力实行方案要有可行性,其效果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3)体制外用权,即依据机构或部门及政策制度外的法定政策制度使用权力。

第四,要具有更强的授权艺术。其包括:(1)合理选择授权方式;(2)授权时要留下一定的责任,即如果下级得到权力后在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上级领导也要负一定的责任;(3)根据下属的能力和素质来授权,授权时要公平合理,不能任人唯亲,要任人唯贤;(4)授权时要明确责任和权力,讲清下属的工作任务、责任和权力,权责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5)授权时要分清能下授的权力和该保留的权力,授权有做到适度。

第五,要具有人际交往艺术。人际沟通要有艺术性,与他人沟通时要态度和蔼、端庄谦虚;尊重别人、注意方式;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抑制情绪;积极创造互信互敬的交往环境;更要有处理好矛盾纠纷的艺术,即严己宽人;分寸得当、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把握主动。

总之,领导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领导活动不仅需要科学地进行,而且也需要艺术性地进行。领导者必须要认识到领导工作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天赋和艺术。学习和实践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掌握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要从领导实践中总结经验,观察体会别人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向那些在发展领导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领袖学习。要学会关心下属、爱戴下属,关心下属的兴趣和成功。要多思考、多总结,这不仅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科学领导的艺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科学领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领导科学与艺术3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要求错误的是(C)。

A.要顾全大局 B.要大度包容 C.无须协商配合 D.要各尽其责.2.下列不属于对副职要充分信任的表现是(B)。

A.要充分信任,大胆授权 B.对副职要尽量少商量、多命令 C.要主动为副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 D.对副职的工作失误不宜当众批评

3.下列不是领导活动沟通的基本方法的是(D)。

A.一是向下沟通 B.二是向上沟通 C.三是横向沟通 D.前后沟通

4.下列化解矛盾冲突、增强团结的措施最有效的是(A)。

A.主动沟通 B.被动沟通 C.等待别人沟通 D.回避矛盾 5.下列不属于领导者与上级关系的特点的是(B)。

A.权力的制约性 B.地位平等 C.共识同向性 D.集中统一性

6.下面关于领导者与同级关系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A.权力的制约性 B.目标一致 C.地位平等 D.相互依存 7.领导者协调下级关系不宜采用的方法是(C)。 A.增进了解,心理相融 B.言传身教,关心爱护 C.用权力命令 D.避免争论,善待埋怨 8.领导者协调下级关系的原则不应该(A)。

 A.凭个人喜好 B.处以公心,不谋私利

C.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D.尊重信任、责权明确 9.领导者与下级关系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B)。

A.服务性 B.平等性 C.依存性 D.附属性 10.领导在表扬中错误的方法是(D)。

 A.表扬人和表扬事 B.当面表扬和背后表扬

C.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 D.只表扬个人不表扬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

1.领导权力的特征(ABCD)。

A.阶级性 B.普遍性 C.层次性 D.强制性 2.领导用权的原则(ACD)。

A.民主原则 B.专制的原则 C.依法原则 D.廉洁原则 3.下列属于衡量领导班子团结基本标准的是(ABCD)。 A.共同的事业基础 B.有融洽的感情纽带

C.班子成员眼界和胸怀宽阔 D.“一把手”、“二把手”密切配合 4.在领导活动中副职领导者要扮演好的角色有(ABCD)。

A.要有“配合”意识 B.要有“主动”精神

C.大事要请示,小事不干扰 D.避免在公众场合与正职发生争执 5.领导活动中沟通的作用有(ABCD)。 A.加深感情 B.加深理解 C.统一认识 D.决定取舍 6.领导活动中人际关系一般包括(ABCD)。

A.领导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C.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7.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ABCD)。

A.平等原则 B.利益原则 C.诚信原则 D.奉献原则 8.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ABCD)。

A.注重尊重 B.重视了解 C.积极给予 D.合理索求 9.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形式(ABCD)。

A.会议协调 B.个别谈心 C.联合协商形式 D.自我调节 10.领导者正确处理与上级关系的原则有(ABC)。

A.尊重不崇拜 B.服从而不盲从 C.局部服从全局 D.完全遵从上级

三、名词解释

1.权力

指通过法定程序授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对下属施行的强制性影响力和制约力。

2.领导用权 领导用权就是领导者使用或行使权力。

3.人际关系指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关系促成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关系。它是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共同作用和影响人际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4.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物质、精神和情感相结合的手段,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简答题

1.领导用权的误区和解决对策。

(一)领导用权的误区 1.越权

越权是指领导者拥有或使用超越个人领导职能之外的权力。越权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范围上的,领导者超越自己职责权力范围去用权。第二种是在权力的使用上越权。

2.唯权是从 

3.用权家长制 

4.放任用权

放任用权有三种表现形式:

(1)牧羊式用权;(2)无反馈式用权;(3)不讲用权效益。

5.有权不用 

6.玩弄权术

(二)克服领导用权误区的对策

1.用权要公正;2.用权要诚信;3.用权要清廉。

2.领导者用权的艺术有哪些?(一)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

1.领导者对本单位的大事要有效控制,体现大权独揽 

2.职权范围内的事要敢于拍板

3.放手让其他人去干实事,做到小权分散

(二)实施重大决策,先放“探空气球” 

1.放“探空气球”的好处 

2.放“探空气球”的具体做法

(1)领导者不正式表态,授意下属去吹风,但领导者要注意控制局面,不要放任;

(2)领导者自己在一定的场合里有意无意地暗示 ; 

(3)搞一些相关的试点或试验,以产生示范效应。

(三)严格执行决定,防止朝令夕改 

1.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决定 

2.领导者防止朝令夕改的方法

(1)领导者要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良好的心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遇事沉着、有主见。

(2)要认真分析各方面意见,看其是否合理,做好有说服力的宣传解释工作。

(3)对合理的建议要认真听取,不要固执己见,以免造成失误。

(四)宽猛相济,德威并重 

1.领导者要做到宽猛相济 

2.领导者宽猛相济的方法

一方面,领导者要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领导者在用权方法上要讲究一定的灵活性。

这方面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

(1)不要苛求下属。

(2)对下属提出的过激意见,领导者要善于宽容。

(3)对下属之间不牵涉原则和无碍大局的争执,不要轻易卷入。

(五)、巧妙运用权力的强制力 

1.通过“赏”与“罚”来体现强制力 

2.通过落实措施的严肃性来体现强制力 

3.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来体现强制力

3.简述领导班子之间冲突的原因、危害与对策。1.导致领导者之间冲突的原因 

(1)年龄差异所引起的冲突 

(2)认识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

(3)个性差异所引起的冲突 

(4)岗位不同所引起的冲突 

(5)信息占有的差异引起的冲突 

(6)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冲突

(7)不良的小团体意识所导致的冲突 

(8)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所导致的冲突 

(9)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所引发的冲突 

(10)组织协调不当所导致的冲突 

(11)竞赛或竞争引起的冲突 

2.领导班子之间冲突的危害

(1)冲突使领导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2)由于冲突发生,组织内的某种正常程序被打乱,影响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

(3)冲突形成后,各方都想给对方制造障碍,进而造成领导者之间冲突的升级。

(4)冲突会给心存不良者以可乘之机,同时也会影响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

3.妥善解决领导班子之间冲突的对策 

一是要看到领导班子之间在工作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只要不影响和妨碍工作,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可采取回避办法进行冷处理。

二是涉及原则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热处理。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主要内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1)需要具有层次性

第一,是生理需要;第二,是安全需要;第三,是社交的需要。

(2)需要的结构具有特殊性

一是递升性。二是主导性。三是差异性。四是例外性。

(3)需要与激励的关系

满足低级需要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一旦得到满足,便不再是激发人们的行为动力,满足这种需要失去作用;

高级需要的满足永无止境,满足高级需要的激励作用空间最大;

领导科学与艺术1(大全) 篇6

领导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互结合,才是领导学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发现,去探索,去完善它。--题记

首先我们应该对领导这一活动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领导活动的要素由领导者,追随者以及领导环境构成。其中领导环境作为领导环境的基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客观性;第二具有复杂性;第三,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第四,具有不确定性;第五,具有风险性;第六,具有制约性,第七,具有特定性。再者,我们对于领导体制的结构与领导体制的类型也应有一定的了解,领导体制的结构可分为: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混合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矩阵式结构,多维立体式结构。而领导体制类型可分为: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层级制和职能制,完整制和分离制,集团制和分权制。然后我们对于领导的体制说一下,比较全面的是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开明式领导体制,协商式领导体制,参与式领导体制。当然,对于不同的领导,往往采取不同的领导体制,在不同的行业,应该采取不同的领导体制。最后重点讲一下领导决策,领导决策是领导者活动的重要职能,是领导的开始,也是最实质的领导。领导决策的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领导决策的特征具有:预测性,实施性,目标性,创造性,优选性,风险性,动态性。领导决策的原则:客观性原则,信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外脑原则,集体性原则,对比优先原则,灵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法制化原则,道德性原则,有限性原则。

了解了以上概念后,来让我们分析一下如上所说的案列,拿破仑紧靠一支很小的队伍,严明的纪律,赢得了整个法兰西。拿破仑没有像不明智的一些指挥官那样,走到哪,抢到那,烧到那,拿破仑巧妙的利用了领导学中决策中的系统性原则,引起无数人的惊叹,成为一代传奇。而与此类似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东吴同意孙,刘合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诚然诸葛亮运用了领导方法上,给各个不同的组织建立了一个很美好的愿景,才造就了良好的合作局面。而我国第一层领导人,毛泽东对领导学的领悟更加深入,才让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种意义上的成功走向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毛泽东提出在领导过程中,应是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他正确定义了用人的原则,为我党领导提拔任用人才提供的理论支持。毛泽东还善用领导学中的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时候,有党的鼓励与支持,让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当然在现在企业中,领导科学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最明显的列子就是中国的华为,华为原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厂,由于巧妙的领导学巧妙运用其中,其中公司的事业部式结构,以及给员工们建立的愿景都对人员的积极性起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 篇7

编者按:2012年底,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白春礼院士建议中国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白春礼院士指出, 中国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 即国家顶层规划, 整合创新资源, 实施“专项计划”, 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 制定支持政策、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产业链,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为了落实白春礼院士的建议, 2013年1月19日, 由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李国杰研究员发起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和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科大) 成功召开。参加论坛的嘉宾共41人, 除1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外, 包括银监会、国家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新华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苏州工业园区及中国工商银行、用友软件、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广东发展银行、1号店的主管领导。

2013年5月29-31日,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主题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的科学原理与发展前景”的第462次香山科学会议。该会议从国内外邀请到来自34个单位的46位专家, 共组织了4个中心议题报告和11个专题报告, 横跨经济、管理、数学、信息、社会、生物、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

这个专辑的10篇文章的大部分学者都参加上述两次论坛。我们希望读者可从文章中看到我国在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前沿问题讨论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从而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促进我国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

领导科学与权力文明 篇8

如果把“领导”和“权力”视为同义词(至少是近义词),有人一定会摇头,表示非议。有的人又会大力肯定,双手赞成。可惜两者的出发点和基本的心理取向截然不同,难免都陷于偏颇。前者认为领导与权力根本是一回事,因为“领导”一词听起来较为柔和,较为弹性,在很多时候有亲切感。而“权力”一词在词典中的注解是“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和“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总之使人觉得有点冷意。然而在实际上,领导一经失去了权力属性,也必将陷入民粹主义的无序盲动或成为不作为主义、无责任主义的借口。而后者则认为领导与权力不仅是一回事,而且又将权力刻意地予以神圣化、神秘化、威仪化,致使将一切专制主义、独裁主义、霸权主义、官僚主义的行径都视为合理合法,这更是领导盲、权力盲的标志。因此摆在中国面前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领导的行为走向科学化,如何使权力运用在实现科学化的基础上迈入权力文明化的高阶。领导科学是个新术语,此前曾经听到的往往是领导能力、领导艺术、领导形象、领导风采等等。将领导的行为上升到领导科学,是中国全方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表现。于是如何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领导科学,不陷入领导科学的误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岗位、领导干部、领导人员、领导行为,属性和职能之一是权力的拥有和使用。这是常识,无须进行这样那样的非议。因此领导科学有时也可称之为权力科学,或曰权力文明。而权力文明又是社会文明的主旗之一,这一点也是常识,不必去做任何过分情绪化的辩驳。关键是领导科学、权力文明是真是伪,比这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导向上是趋正还是趋偏。

我们绝不能再欣赏当年的“文盲神圣化”或“权力愚昧化”的领导行为,因为它本身就有反文明的因素,而且更是对现代领导科学、现代权力文明的梗阻。但是将领导科学或权力文明予以教条化、作秀化、表演化,总之陷入伪化,这也是现代社会、和谐社会的天敌。

今天的领导者(无论是称之为行政干部还是称之为政府官员,都无妨),文化水平都空前地提高了,其中获得了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也不少。为此,也更有可能走向领导科学的境界。

但是领导科学如果在导向上走了偏,也就必然趋于伪化。

中国的领导科学(也可称为行政科学)的首要之偏,是某些执政者把当领导与当官看成绝对相同的一回事。因此把官衔、官阶、官级、官职视为主要的追求对象、保护对象、攀升对象。于是,当干部、当官也就成为一种资本。为了保护和加大这种资本,除了以貌似合法合理(包括合情)的名义将社会公器化为个人私器之外,就是将领导科学伪化成为各式各样的作秀、作态、作势、作威本领。好像只要会讲假大空式的理论,就等于懂得了领导科学。然而在实际上,那正是反科学的标志。

什么是科学?在一切定义中,第一定义就是对真理的发现和恪守,坚持和捍卫。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领导者有勇气坚持真理和捍卫真理,比一切都更加接近于懂得领导科学。说真话是科学,办实事是科学,将真话说得有文明品位、将实事办得高效更是科学。反之,将一切虚假的话或不作为、无实效的事用什么样的堂皇词令去装点,都是反科学的。

如前所述,领导科学在很多时候等同于权力科学。虽然今天的权力科学和古代的权力愚昧、权力专制、权力暴力、权力野蛮、权力随意相比,是很大的进步,是很大的飞跃,但离现代的权力文明尚有一定的距离。现代的权力文明,第一标志是对“等级神圣”、“等级崇拜”、“等级屈从”等落后现象的否定,而将一切官衔、级衔、职衔、名衔仅仅看成社会符号。由谁去佩戴这样的符号仅仅是社会分工因时因事的特定需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可置换性。它既不能成为个人资本,也不能世袭。官员的选择、任用、升迁,绝不能遵从上峰意志,要依据公平竞争。竞什么?争什么?首先是真德、真才、真绩以及真正人格魅力的优选。也就是说,真正的权力文明是道德品格(包括正义感、仁爱心、勇敢性等等)和才智品级(包括有知识、有见识、有实践能力、有人格影响力等)的综合体现。总之,是对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的关爱两者兼顾。必须承认,古代的中国即使有过很多对明君、贤臣、清官、廉吏的颂歌,但大都表现为人们的泛泛情感或良好愿望,从来没有形成过具有公识性的吏治理论。致使在以“人治”为基本操作的社会中,对昏君、奸臣、贪官、污吏的制约效应和惩治力度非但很低,甚而习惯于姑息、纵容。即使到了几千年之后以革命为世风、以无产阶级为本位、以一元化领导为基本政治实施的年代,我们强调的也常常是个人化的领导意志、领导意图,对领导科学的认识仍在盲区中徘徊。

是改革开放(尤其是政治改革)使我们渐渐懂得了科学发展观,从而有了建立领导科学的可能。这个功劳很大,值得赞颂。但是又必须正视:我们对领导科学的理解尚未达到深化、细化地步。尤其是对权力文明的倡导和强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使领导行为日趋科学化,尤其是如何使权力行为日趋文明化,这仍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大工程。

当前中国的权力科学、权力文明的现状是:一是既有真实而可行、可用的理念和实践的勇往直前,也有形式主义的多余而无用的理论作秀或行为作伪的绊脚 。于是真科学和伪科学斗争的胜负,一时还难以形成定局。至于将科学仅仅当成一种操作本领,而未视为文明品位的这种认识也不乏其例。更何况将权力文明仅仅理解为种种形式文明(如仪态文明、礼节文明、词语文明等等),而未上升到德和智、知和行有机统一的文明,领导界中的此类现象也不是罕例。

科学也好,文明也好,都离不开精神的达标和优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精神达标和精神优化?最通俗也最主要的注释就是如前所述的两条:一,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衔为本;二,以民为本,即以民心、民意、民利、民生为本,而不是以各式上级、上司的个人意志和个人功利为本。

这里说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对领导头衔或领导意志的统统否定吗?不,有时恰恰相反!领导的头衔,领导的意志,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高于常人的行为能量,而且也是一种常人无法取代的影响力。关键是这种能量是良性能量还是恶性能量,这种影响力是建设力还是破坏力。良性的行为能量,建设性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领导者综合了、集中了、代表了公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样做,又必然是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在形式上和本质上的统一。而领导者的恶性能量或破坏性的影响力,不在于他有什么头衔,有什么权威,而首先在于他将权力予以个人化、资本化、滥用化。也就是说,他不仅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窍不通的政盲,也是对以民为本避之千里的权盲。

领导不必讳谈权力,但要弄明白权力趋公趋私的性质完全相反!

上一篇: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下一篇:我错了小学四年级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