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案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0篇)

认识图形教案 篇1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1.设景。

师: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 篇2

一、从基础图形去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点,是我们学过的最简单的图形单位。作一个点A的对称点A′,让我们想到点A、点A′与对称中心O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点是线段AA′的中点。这使我们明白:线段是最基本的中心对称图形;从而引申到“对称中心、对应点存在于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关系。”运用这一结论可以直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从图形的奇偶点认识

正ΔABC有三个顶点,绕其正中心(即三条高线或三条中线或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旋转180°,顶点A(或点B、或点C)没有重合的顶点,正ΔABC绕正中心旋转180°就不能与自身重合;而正方形有四个顶点,绕其中心旋转180°,每个顶点都与它所在对角线的顶点重合。故正三角形不是,正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我们给予不完全归纳:正2n (偶数)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2n+l(奇数)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n取正整数)。

三、从图形的正看、倒看进行识别

同学们都会读、写英文大写字母。计算机键盘上的英文大写字母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心对称图形。当正看一个字母和倒看一个字母是一样时,它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比如:H;N;Z等。反之,则不是。正看b,倒看是q;正看∪,倒看是∩等等,这样比较起来,它们恰好相反,绝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你能用这种方法识别其他的字母或符号吗?

四、走出“旋转重合”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误区

在八年级上册学习的“图形绕一个点旋转某个角度与自身重合”,这一知识点影响到某些同学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旋转角是任意的,而旋转180度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前提特征,抛开“旋转180度”这一特征便无中心对称图形可谈。如正ΔABC绕其中心旋转120度与自身重合,还有一些风车等等。这里,我们要肯定“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圆是最为特殊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从扑克牌的娱乐中深入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图形;观察;动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2-01

义务教育教材中低年级安排了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知识面少,所接触的生活实际也不多,而图形本身就比较抽象。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对他们进行几何图形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较抽象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从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实物引入,使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物、生活实际,初步建立概念搭桥、铺路。首先我出示在学生眼前的一个铁线做成的长方形框。先问学生你们看过这样形状的东西吗?学生被这一问,思维活跃起来,直接产生了联想。接着又问学生这样形状的东西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回答:家里的门、窗、课本、作业本、桌子。我又进一步问,象这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门、窗的外形、课本面、作业面、桌面等,面的形状象长方形(学生初步建立了形的表象)。接着学生又讲出对面两边较长,两边较短。老师又问,还有呢?学生很快地讲出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的本质)。接着又请学生指出对边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做“宽”。请全班学生拿出课本,先摸一摸桌上的课本,哪边叫.做长,哪边叫做宽.。最后用直尺去量一量对边是不是相等..,得出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的结论.。再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四个角怎样,同样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已初步认知了长方形的特点,于是,教师小结,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巩固已学概念,让学生取出学具盒中的长方形相比,用纸折成长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又取出正方形的框架,让学生观察,这形状与长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快讲出相同的都是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的是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最后让学生用尺子去比一比,正式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又叫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通过上述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表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感知加深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比较具体的知识了。

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仅有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必须促进理性认识。其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物观察来完成。因此,在认识平面图形时,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沙、印泥或橡皮泥等实物,让学生先把实物的某个面画在纸上、印在沙上或纸上,然后指导他们认识这就是平面图形,再认识各自的形状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得到平面图形。有了亲身感受,对以后的观察物体和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中,就有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的练习,同学们会较熟练地拼出来。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三、多媒体课件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认识图形》教案分析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教学设计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认识图形宝宝教案 篇5

组织者:何亚娟

配合者:赵花娟 设计意图:

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们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幼儿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彩色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故事中都有谁?

它们在干什么?

2、图片展示,引导幼儿对图形宝宝初步建立印象。

3、图形宝宝卡纸展示,引导幼儿熟悉并说出来。

提问:三角形宝宝长什么样子?

正方形宝宝长什么样子?

圆形宝宝长什么样子?

4、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既有兴趣又加深认识。

5、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举图形宝宝,让幼儿闭眼睛摸图形轮廓,猜猜是哪个? 活动小结:

小小图形大作用,小小图形人人离不开。通过今天的活动,幼儿认识了最常用的图形,为以后认识更多的图形奠定了基础。活动延伸:

认识图形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师:这节课就用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圆吗?你能够用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用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下图。

师:你能判断用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会用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用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评价。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第7题。课后反思:

题四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同学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师:怎样拼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条帆船,如果让你用你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一个帆船,想想你会用到哪些图形?为什么?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师:老师注意到你说的话中用了两个字“很像”,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吗?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师:对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像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但都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所以我们在图形拼组时,要想象这些物体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同学们会想象吗?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师:(出示拼组好的帆船图)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帆船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和一条鱼,你们来看看,它们的各个部分又像什么?你会用什么图形来进行拼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小朋友讲的故事真好听,你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摆出来吗?比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的小白兔怎样拼呢?小乌龟又该怎样拼呢?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图形的认识与证明”易错剖析 篇7

【错解】只答60°.

【错因剖析】很多同学在画图的过程中, 由于思维定势或不严密, 导致习惯性地画了顶角为锐角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1, 从而有∠ABD=30°, 故顶角为60°.而等腰三角形从角的度数来分, 也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而这三类三角形各边上的高的位置各不相同,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形内, 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就是直角边, 而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 腰上的高就在形外, 如图2, 则∠ABD=30°, 得顶角为120°.正确答案为60°或120°.

例2如图3, △ABC中, 点D是边BC上的点, 连接AD.

(1) 若AD⊥BC, 点D是BC的中点, 则AD平分∠BAC.

(2) 若AD平分∠BAC, 点D是BC的中点, 则AD⊥BC.

【错解】不少同学认为 (1) 、 (2) 都可由“三线合一”直接得到.

【错因剖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前提是AB=AC, 然后当底上的AD是“高线、中线、顶角平分线”中的一线时, AD才必然是另外的两线.而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具备了两线合一时, 就可以用“三线合一”得出等腰三角形, 这是本末倒置.因此, 同学们在用定理进行推理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切忌胡乱套用.

解: (1) 先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B=AC, 再可用“三线合一”来说明AD平分∠BAC;问题 (2) 则需延长AD至点E, 使DE=AD, 再连接BE, 可证△ADC≌△EDB, 得AC=BE, ∠BAD=∠DAC=∠BED, 故AB=BE=AC, 然后再用“三线合一”可证明AD⊥BC.

例3半径为2的圆中, 弦AB、AC的长分别为2和, 则∠BAC的度数是_______.

【错解】只写一个数值15° (105°) .

【错因剖析】漏解.如图4, 首先弦AB、AC相对于圆心O的位置可分为圆心同侧和异侧两种, 很多同学画图时没有同时想到这两种情况;然后, 如何计算∠BAC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很多同学不能构造合适的三角形, 使∠BAC与∠CAO、∠BAO建立联系.

解:由弦长与半径相等容易想到构造等边三角形AOB, 得∠BAO=60°;而长为的弦和两条半径构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CAO=60°.所以, 当AC、AB在圆心的异侧时, ∠BAC=105°, 当AC、AB在圆心的同侧时, ∠BAC=15°.

例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对角线互相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错因剖析】用对角线的条件来说明特殊四边形必须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 因为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增加条件而形成的.所以, 仅用对角线的条件来判断特殊四边形可以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来代替平行四边形.就是说, 用对角线的条件来说明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必须以“平行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条件为基础.而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这些特殊四边形都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要防止特殊四边形之间的性质混用, 可以借助图形来记忆.正确答案为D.

例5如图5, 菱形ABCD的边长为2 cm, ∠DAB=60°.点P从A点出发, 以cm/s的速度, 沿AC向C做匀速运动;与此同时, 点Q也从A点出发, 以1 cm/s的速度, 沿射线AB做匀速运动.当P运动到C点时, 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

(1) 当P异于A、C时, 请说明PQ∥BC;

(2) 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 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t为怎样的值时, ⊙P与边BC分别有1个公共点和2个公共点?

【解析】 (1) 连接BD交AC于O, 构建直角△AOB.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对角、邻边相等的性质推知△PAQ∽△CA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得∠APQ=∠ACB;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可以证得结论.

(2) 随着点P的运动, ⊙P的圆心离线段BC越来越近, 因此若⊙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 只需⊙P与边BC相切, 这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如图6, ⊙P与BC切于点M, 连接PM, 构建Rt△CPM, 在Rt△CPM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 然后根据PM=PQ=AQ=列出关于t的方程, 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t的值;

当圆心P继续运动, 则⊙P与边BC由相切变为相交, 从而⊙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 直至⊙P的半径逐渐变大而⊙P刚好经过点B时, 这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如图7, ⊙P过点B, 此时PQ=P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以推知△PQB为等边三角形, 然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 (2) 中求得t的值来确定此时t的取值范围;

当圆心P继续运动, 则⊙P与直线BC保持相交, 但⊙P越过点B, 与边BC就只有一个公共点了, 直至⊙P的半径逐渐变大而⊙P刚好经过点C时, 这是第三种特殊情况.如图8, ⊙P过点C, 此时PC=PQ, 据此等量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 通过解方程求得t的值.

当圆心P继续运动, 则⊙P越过了点C, 与边BC就没有公共点了, 但是当圆心P运动至点C时, 则点Q运动到了点B, 此时⊙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B, 则AQ=AB.

【错因剖析】很多同学很难根据两个动点的运动过程来画出⊙P与边BC不同的位置情况及特殊情况 (或称临界状态) 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6、图7、图8, 而每种临界状态对应了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建立关于t的方程的依据, 但是很多同学不能发现每种临界状态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从而导致面对此题束手无策.

解: (1) 略; (2) 如图6, ⊙P与BC切于点M, 连接PM,

, 解得, 此时⊙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

如图7, ⊙P过点B, 此时PQ=PB, ∵∠PQB=∠PAQ+∠APQ=60°,

∴△PQB为等边三角形, ∴QB=PQ=AQ=t, ∴t=1.

∴当时, ⊙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

如图8, ⊙P过点C, 此时PC=PQ, 即

∴当时, ⊙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

“认识图形”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图片,以及各种实物。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个盒子,是老师给你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生:想。

师:你猜猜里面是什么?

生:我猜是糖果。

生:我猜是玩具。

…………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看一看。(学生打开盒子观察。)

师: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分分类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二、动手操作,感知图形

(一)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生:球分一类,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圆柱分一类。

生:方的和方的分一类,圆的和圆的分一类。

生:圆的分一类、方的分一类、圆柱一类。

生:我们把长方的放在一起,把正正方方的放在一起,把球放在一起,把圆的放在一起。(图略。)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有什么不同想法吗?

生:我同意第四组的汇报,他们分得很细致。

生:我也同意第四组的分法,他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

师:这组同学把这些图形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同学一样,按形状来分吗?

师:请你们组的同学把每一种物体举起一个让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师:按照形状的不同,我们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各类实物。)

(二)摸一摸

1.认识长方形。

师:请大家拿起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然后把它举起来,看谁举的高。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其实这些物体在数学王国里也有好听的名字。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贴到黑板上。)你喜欢的物体是这样的,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

生:长方体。

师:它不叫长方形叫长方体。同学们说一遍。

生齐:长方体。(教师板书:长方体。)

师:你能在桌上找到长方体。(学生举起一个长方体。)

师:请你像老师一样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学生观察。)

师:谁能说一说感觉怎么样?

生:看起来长长的。

生:有一面是长方形。

生: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认识正方体。

师:再看一个,这是什么?(出示正方体贴在黑板上。)

生:正方体。(教师板书:正方体。)

师:跟老师说一遍——正方体。

生齐:正方体。

师:像刚才摸长方体一样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样?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硬。

生:方方的。

生: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手拿一个长方体。)摸一摸是不是平平的。

(再拿起正方体。)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师:老师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长得差不多。你们能区分开它们吗?

师:请你举起一个长方体。(学生操作。)

师:再请你举起一个长方体。(学生操作。)

师:请你举起一个正方体。(学生操作。)

3.认识圆柱和球。

师:看看桌上,我们还有哪几个物体不认识?拿起一样你最喜欢的物体,像刚才一样认真看一看长的什么样,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和同座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物体介绍给同学听?

生:我喜欢圆柱体。

师:老师把你喜欢的圆柱体贴在黑板上。(教师出示圆柱体贴在黑板上。) 有什么感觉?

生:圆柱体摸起来滑滑的,上下摸起来平平的。

师:谁来介绍你喜欢的物体?

生:我喜欢球。

师:它是什么样的?(教师拿球贴在黑板上。)它和我们玩的小球长得一样,所以就把它叫做球(板书课题:球。)(图略。)

师:刚才这个叫圆柱,把“体”去掉,读一遍“圆柱”。

生齐:圆柱。

师:还有一个没发现,老师把圆柱和球放在桌子上,轻轻一推,发现什么?

生:它们可以滚动。

师:球可以这样滚。(教师演示前后左右滚。)圆柱可以这样滚。(前后滚。)endprint

生:圆柱倒下才能滚,球怎么都能滚。

师:对了, 圆柱倒下才能滚,球怎么都能滚。

三、生活中的图形

师:看黑板,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生活中的物体,如果他们跑到书上、纸上、报刊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试试看。

师:(教师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图片)这是——

生:球。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生:圆柱。

…………

师:大家都是火眼金睛。

师:生活中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我们身边的老朋友。

(《找朋友》的音乐响起,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四、巩固练习

师:找到你们的朋友了吗?生活中的老朋友和认识的新朋友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让我们再跟新朋友聊一聊。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新朋友的样子吗?

生:记得。

1.猜谜游戏。

师:那么,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找一找。老师来说儿歌,小朋友轻轻找这些物体把它举起来。

师: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是哪一个?

生:球。(学生举起球。)

师: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它是谁?

生:(学生举起正方体。)正方体。

师:上下平平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生:(学生举起圆柱。)圆柱。

师: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常常随处见。

生:(学生举起长方体。)长方体。

师:在生活中,像这4种形状的物体还有很多很多。看一看我们教室,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今天认识图形一样。

生:我们教室里的灯管是圆柱体的。

生:我们教室里的粉笔盒是正方体的。

…………

2.蒙眼猜物。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

师:游戏的名字叫“蒙眼猜物”。这个游戏要3个同学一起玩,第一个蒙住一个小朋友的眼睛,旁边的另一个同学递给他一件物品,让他摸一摸,猜猜手里是什么图形。你猜是什么?(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游戏的方法和步骤。)

生:球。

师:大家看懂了吗?3个人一小组,游戏开始。

(学生游戏,老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你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露出长方体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那部分,让学生猜猜。)

生:我认为是正方体。

生: 我认为是长方体。

师:这一面可是正方形。

生:我认为是正方体,因为露出的这个面是正方形。

师: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大家看。

生齐:长方体。

师:为什么有一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它反而是长方体呢?说说你的发现。

生:这个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所以它还是长方体。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有理有据。像这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它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牙膏盒和药盒,就是这样的物体。(屏幕出示。)

3.数一数。

师:大家看——(出示多媒体)看这是什么?

生:一只小狗。

师:你们喜欢它吗?看一看它是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生:圆柱。

生:球。

师:那你来数一数,球有几个?

生:2个球。

师:数数长方体有几个?

生:4个。

师:正方体有几个?

生:1个。

师:圆柱体有几个?

生:4个。

师:小狗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想回家。请大家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把它送回家。

生:用圆柱和长方体搭个车,就可以把它送回家了。(教师演示。)

师:用两个圆柱,上面摆一个长方体就成了一辆车,小狗坐在小车上回家可轻松多了。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哪几种立体图形?

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师:其实,在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其他形状的图形,大家看这是三菱柱,这是六棱柱,这是圆锥,这是三棱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物体,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探索数学奥秘的心灵,那么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本领。老师给大家留一项作业,在生活中也找到这些物体画出来给老师,好吗?

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有关几何的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除了着重体现“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课标的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我通过“猜一猜”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复习巩固部分,我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蒙眼猜物”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配合以及互相沟通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面很广,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设计易混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辨认能力。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尤其是当一个正方形的面朝向学生时,学生易认为这是正方体,虽然也会有学生会认为是长方体,但到底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这就须要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去判断到底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在“蒙眼猜物”结束的时候,我把这个难题很自然地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学生在不断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及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能力,更加进一步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不足:

认识图形教案 篇9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G: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

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做饼干

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

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评析:由于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自制了动画课件。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第1个活动中,将三个图形设计成了卡通动画形象,让图形自己进行讲述,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设计的两个游戏,在幼儿进行分类练习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整节课设计情节连贯,思路清晰,适合小班年龄的特点。

《认识图形》教案 篇10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上一篇:驾驶实习报告下一篇:初中学校团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