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推荐11篇)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1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教学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一种文体为例详细分析了如何把应用文写作的课童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 者:王红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济南,25010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642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教学 实践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自主教育,综合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 让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增加主人翁意识, 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 一些高校和学生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随便到哪个单位盖个章, 写一份实践报告便算完成了, 学校也缺乏相应的监管。另外, 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 学校一般也没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 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得到充分应用, 真正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值得思考。

目前, 在高等院校教学中, 因场所、教学计划、教师工作量核算等问题, 实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大部分实验都是走马观花。如果将实验教学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结合各专业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便可弥补教学方面的问题, 又可拓宽教学视野, 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使社会实践课程更加有意义。

结合专业特点, 制定社会实践方案

目前, 我国高校各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一套既适用于实验教学, 又适应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案。

在理工科教学计划中, 往往都有综合类、设计类的实验课时要求, 如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 该实践类课程一般都安排1~2周的课时,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这类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实验数据往往没什么意义, 学生也只是熟悉一下实验过程, 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如果将该类课程划分到社会实践课程中去, 即可以节省教学计划中该类课程的学时支出, 又可以让专业知识丰富社会实践, 势必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 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计划具体实施中, 实验项目一要考虑有服务社会的意义, 二要考虑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知识层次, 同时兼顾教学计划所设计的课时要求。比如, 化学分析专业可以进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测定;环保专业可以进行河水中COD含量的跟踪调查;食品专业可以进行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等。制定的实践项目内容可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及教学计划做相应的修改。

合理安排课时, 配备实践指导教师

1992年6月, 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提出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4周, 研究生、专科生不能少于2周。在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时,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课时在不同高校有所不同, 但一般安排2~4学分 (每周1个学分) , 一般在3~4学期来完成, 每个学期平均约1周时间。这样的设置, 既可以让大学生有充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时间, 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课程设计、综合类实验也一般为1周左右, 在课时安排上与社会实践相吻合, 因此, 具备了两类课程合并教学的可能性。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大学生往往会遇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面对社会实践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因此, 对于合并教学的社会实践来说, 指导教师配备更为重要, 一方面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有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假期里进行。这种安排涉及学生住宿、饮食及实验场所等一系列的问题, 不利于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应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根据课程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将其安排在正常的教学周内, 避免学校放假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同时, 还应进行分组实践活动, 每组学生控制在8~10人, 即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 又容易让接收单位接纳。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可按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量来计算。

实施自主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等院校的教育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处理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育理念和方式与初高中教育完全不同, 大学生应具备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与社会实践合并教学中, 应充分培养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开始前, 根据学生人数确定社会实践项目, 采用抽签或自愿的方式,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设定一位组长, 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根据实践项目分别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 通过小组讨论, 选择实验方案, 并将方案交指导教师进行评判。学生通常只会查询实验内容, 而忽视了对实验难度及可行性的分析, 查询的资料绝大多数都不可用。此时, 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引导, 通过反复查询资料, 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在一般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只是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和配好的试剂进行实验, 缺乏试剂配制和仪器调试能力, 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得不到训练。合并教学后, 小组成员根据实验方案, 自己准备所需的仪器、试剂和材料, 自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教师监督下进行试剂配制、实验预做、现象记录及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 在指导教师认定后, 完成实验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学生从头到尾地了解了实验的全部过程, 为以后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中, 指导教师可根据现场实时提出不同的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了解, 同时可鼓励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解释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

拓展成果应用,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结束后, 如果只是单纯地写份社会实践报告, 那实验数据就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学生对实验也不会重视, 社会实践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只有将实验数据变成有用的资料或写成科技论文, 发表在期刊杂志上, 才是实验成果的最好归宿。一篇发表的文章, 会让学生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会大大振奋学生学习和实验的兴趣, 使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有意义。

在实验教学和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教学生科学探索的实验精神, 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科学地记录实验数据, 及时总结实验心得, 对存在疑问的数据应重新测定, 探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使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此外, 还应教学生如何进行科技论文写作, 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帮助学生完成论文发表, 使实验数据服务于社会。通过实验过程和文章写作, 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势必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的说来, 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能顺利走入社会。实验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而社会实践是为了锻炼学生融入社会,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两门课程的结合, 不仅可以完善两门课的教学目的, 还可以通过自主教育增强学生的实验自学能力、沟通能力, 为科技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早.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 2011 (7) :21.

[2]何文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刍议[J].湘潮, 2010 (12) :57-58.

[3]张雪松.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的构建[J].科学咨询, 2012 (7) :31-32.

[4]陈曦, 石新明, 潘小俪, 刘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 2008 (10) :44-47.

[5]罗艳丽, 王文全, 郑春霞.综合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5) :161-162.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英语写作水平是对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整体性的量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决定英语写作质量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写作文体的把握和写作内容的掌握。在市面上出售的英语写作辅导教材和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对学生给予的是英语写作文体的指导,学生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因此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学生文章的内容较为空乏,缺乏深度,这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此外,学生作文中所使用的句型呈现明显的中式英语的特点,这也与其阅读量少有关系,加大阅读量能够提升学生英语语感。

一、大学英语中写作与阅读的内在联系分析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作为视听说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课后提问进行主观题和客观题的作答。课后提问的正确率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对于提高做题正确性的方法主要是由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两个部分组成。应试倾向的影响使得学生轻视阅读能力的实际提升而偏重解题技巧的研究。写作是大学英语单列出来的一项教学内容,写作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写作大量的写作技巧,然后根据既定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写作中曝露出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形式的掌握有余而对写作内容的饱满度不足。

造成上述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英语阅读课后题的设置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而提高课后题正确率,是阅读教学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可以扩大英语阅读量,从而充实学生的头脑,为英语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另外,古书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有效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对英语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英语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中写作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

1.英语阅读教学增加即时文章短评环节

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将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目的在于切实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及作品的谋篇布局,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形式和文章内容都有非常熟悉。对文章短评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课堂时间来进行灵活调控。为了照顾到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且知识结构不同的现状,要将短评的范围设置的宽泛,从而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段落设置开放性的提问,目的在于全体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段落内容和自己已有的认知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为写作的内容的深度和写作素材的丰盈奠定基础。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增加即时文章短评环节可以将写作和阅读两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

2.英语阅读教学增加读后感、缩写和续写作业

在英语阅读课后,布置所学文章的读后感作业和所需文章的缩写作业以及所学文章的续写作业。这三项作业可以依次进行展开,从而避免写作作业激增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以保证学生写作的态度和写作质量。三项作业的依次完成是学生将阅读信息内化成自己写作能力的完整过程,并且这个作业完成顺序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

首先,读后感作业是对阅读材料本身的总结和议论,写作任务难度较小;第二,文章缩写,这是对阅读材料的高度浓缩,同过缩写作业学生对于文章表达中心和内容都可以清晰地掌握;最后,文章的续写,缩写作业让学生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进度,将读后感中的联系现实部分接续在续写作业中,从而实现与阅读材料的内容表达上的对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增加读后感、缩写和续写作业,可以将学生的写作思路与英语原文写作思路接续上,从而矫正了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写作思维习惯。

3.英语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进行研习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装订成册当成阅读材料来学习。这些作品中既有上文提及的英语阅读材料,也有其他的命题作文。这些阅读材料的主要教学作用是学生之间对写作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另外,定期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成阅读材料册,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阶段性的检验。为了端正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态度,将每位在籍学生的写作作品都要编入阅读材料册中,学生根据教师对每个作业的评价可以了解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写作水平排名,从而促进写作质量的提高。

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进行研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模拟阅读理解课后题的方式出题,从而让学生研究出题的角度,进而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掌握。二是模拟考试中的改错题,从而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纠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通过将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的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横向的比较,从而激励自己快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充分结合,发挥阅读的语言和知识的输入功能,为写作提供更过的材料,提高写作的思想深度,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质量。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对英语的词法和语法以及写作思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阅读提供了理解基础,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全面提升阅读水平。英语写作与英语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而将写作与阅读相互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对传统的写作和阅读分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研发科学有效的写作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卉艳.中美两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成果统计与趋势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4

小学 综合实践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怎样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并与之形成一种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便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师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去实践,在调查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查、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有机联合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参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而学习力是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兴趣恰恰就是解决了学生动力。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孩子们平时不留意的一些东西,忽略了的重新轻松的捡起来,比如每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去了解这些信息后,体会家庭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从而节省用电,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样就在平时省电方面有自己的要求。而处于学校这个环境,就明白学校在电这一方面的支出,计算了每月的,一年的支付也清楚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对“低碳”更了解深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低碳”一族。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神奇的水果——香蕉”,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可以生吃,那还有其他吃法吗?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运用计算机上网去查询,找正确的答案,在动手查询的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还有什么吃法?

香蕉的品种有哪些?生活环境怎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去求知,求真,运探索平常喜闻乐见的一些普通物品的奥秘,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默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自觉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1 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先去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的卖的有哪些水产?一组上网查找中山的水产,并归类。老师在课堂创设去市场买菜的情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情景中去。

3.2整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得去筛选,判断,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学会整理信息,反复求证中磨练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重视指导,让学生能力提高。

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1 合作训练,养成习惯。

现在的社会分工更科学,做社会调查或学习时将学生编组,并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在合作中增进同学有谊,帮扶学困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才能。

4.2 经历生活,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的话提醒我们: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有的同学虽然课堂上表现一般,但在动手,在与人讨价还价方面可能会有另一面;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不同的一面,从而也获得一种认可,反过来作用于学习。

4.3 学有方法,学有所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对学生将来生活和生存终身有用的。老师也要不时的参与指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家庭用电,水乡文化,水产养殖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爱护水资源等有用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煅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学是为了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能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最终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02(8)

2、张雪松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5

谢石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要: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广告图形中的重要类别,在视觉传达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标志的设计表现、设计步骤和创意思路已有相当成熟的论述,有的从首字母等图形的角度进行视觉表现归结;有的从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分解;有的从VI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践教学的角度组织学生从项目的接触到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组织 人才培养 设计服务 教学公司 标志设计

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并非没有做设计的经验,而是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在社会实践中,他们面对更多的是紧迫的时间、苍白的素材、含糊不清的客户表述、简陋或非专业的文本内容。很多毕业生即使在校期间做过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获得过不少设计奖项,在实践项目面前,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变成一片空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学的知识没有用,而是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工作环境的压力凸显了出来,使他们的设计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因此,他们更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及真实的项目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服务素养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及减少在工作中的错误。

一、不慌乱的因素

在工作中,有经验的设计师与毕业生的重要差别在于设计师能自发地组织信息、有效地规划时间并能有序地推进项目。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在校所做的设计内容往往是针对课程的、信息是较有条理地组织过的,进度安排是规范的,参加设计比赛时的要求也是明确清晰的、时间相对充足的。然而,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客户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无序的、非理想的,因此,毕业生面对这样的落差,学习的经验作用甚微,工作无从下手。再者,国内很多中小型的设计公司运营并不规范,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梳理客户提供的信息,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毕业生必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由此可见,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在真实的项目指引下重新理清工作的进度安排,把非理想的信息重新梳理成有序的、相对理想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学生下企实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例证:暑假期间有三位相对优秀的毕业生在某小型的广告公司实习,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项目是为 “雍诚物业”物业管理公司设计一款标志,除了物业公司的名称以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并要求一周后提交三款方案给客户。在此期间,一是广告公司没有形成和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二是出于观察学生表现,公司负责人没有过多地交代细节。面对设计任务,学生表现出了紧张、提不出任何问题、对着电脑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结果项目停滞不前。就其原因,一是相比课程作业和设计比赛,时间相对紧张的同时还多了一份现实的责任;二是心理素质不强,同时也缺乏沟通意识,不懂得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甚至还担心被上级主管责怪;三是急于出成果,前期铺垫还没做好就急于打开电脑进入设计状态,结果却因为思路不明确而徘徊不前。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组织者做了以下调整:

一、及时喊停并组织他们重新规划时间,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时间分配,并做好时间规划表,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时间虽然紧张但可以顺利推进和完成,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当前应该做什么;

二、让他们将不明确的问题全部提出,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例如:查询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关服务内容,对比其他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哪些不同的服务理念,打电话给客户联系人咨询企业的概况及发展规划等,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所服务的设计对象及类型是怎样的,同时意识到需要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告诉他们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事倍功半。通过重新组织,他们开始有效地推进项目,并较好地完成了第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教学组织应针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施教,使他们能组织时间和内容、学会主动交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工作方法。

二、头脑风暴中的自信

通过第一环节的组织,学生对服务对象及相关的行业性息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在回到设计的问题上时就能减少盲目行为,能明确通过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此时,工作进入到运用所收集的信息寻找创意点,并将信息梳理成清晰的语言表述,最终将其转换成视觉图形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被“设计思路的清晰表述”所难倒,他们往往带着模糊的想法直接进入图形绘制的环节,找不到准确的视觉符号进行表达,勉强地完成方案。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设计方案阐述往往牵强附会、词不达意,以至对设计失去信心。

通过对信息的再次梳理,找到清晰的创意点并将其转换成视觉符号,需要设计团队通过交流来迸发具体的设计思路。设计公司通常运用“头脑风暴”法促使大家敞开思路进行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想法,这种方法既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点,也能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通过“头脑风暴”的碰撞,三位毕业生为“雍诚物业”标志设计找到了不同的创意点,并能通过方案设计良好地阐述他们的设计构思,如图1~图4是学生设计的最终作品。

图1方案,学生从“雍”字联想到雍容华贵的天鹅,并与房屋图形结合来阐释“雍诚物业”提供的是“雍容”的服务。图2方案,学生从绿色家园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将“雍”字通过字体设计营造出亭台楼阁表达休闲氛围,并强调部首“乡”,表达回归自然的理念及城市人对故乡的依恋。图3方案从服务的角度出发,运用“玉玺”的形态及特殊含义,强调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皇家般的等级。图4方案则是在前方案的基础上,用企业名称的首写字母“YC”结合天鹅的形象阐释企业服务的“雍容”态度,用天鹅母子的温馨画面阐释了家庭的温暖,表达了在物业公司管理下业主所能享受到的温馨氛围。通过 “头脑风暴”法的运用,学生不仅能对作品进行清晰表述,还获得了做设计的信心。

三、自我嘲讽与进步

设计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再严谨也难免有错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错误也是教学组织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问题还没有构思清楚时,可能会为完成任务而匆匆完成作品,在阐述作品创意时出现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的情况。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是他们将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表现方法直接作为创意点,使创意变成了形式化的产物,例如在毫不思考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业特征等情况下,直接套用诸如用首字母、用字体设计来表达,结果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如图5的标志方案,只能阐述使用了“雍诚”的首字母“Y”进行设计表达,除此之外与企业的服务理念毫无关联,这样的作品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再者,因缺乏生活体验带来的常识性错误,例如图6方案,用“雍”字的字体结构设计了一个房子,里面“住” 了“人”,从构思的角度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图形最终形态如同“囚”字,与企业的服务理念完全相左,也不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最后是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电脑及网络,与实际生活脱离而创作的过程单调僵化,例如:只能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和借鉴他人的创意表达,只能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图形等,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按流程推进项目,更需要在教学项目组织过程中结合现实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使大家可以相互提高的同时也能自我嘲讽,把一些小的困扰变成乐趣,把错误转换为知识的动力。这样,一个团队才会自然地成长起来,个体才会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直接面对的更多是就业问题,而高职院校也要直接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因此,面对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定的工作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对教学单位来说,与企业合作或直接创造工作环境,培养或锻炼教师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及实施项目教学也是必要的。学生如果没有实战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上缺乏自主能动性,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很可能会在工作中输在起跑线上。企业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训练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教师,通过创建“教学公司”或实行工作室工作制,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真实项目,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最好的教学过程。以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更需要在真实的项目中观察和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教学方式带到课堂上,这样,我们的教学组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有良好素质又具实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朝虹.设计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广告设计专业综合能力与法律法规.中国工商出版社

[3](美)欧格雷蒂.平面设计师职场调研手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胖鸟工作室编著.平面设计师就业实战大揭秘.科学出版社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6

中职学校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初探

作者:卢燕华

来源:《职业》2012年第13期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学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行业的财会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还要注重专业的特殊性,更要贯穿财会的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目前财会教学中一些普遍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财会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招生难、择业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走出困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是关键。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教学是以不同行业学校、不同专业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为基础而制定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为适应新的形势,改进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在财会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主线,夯实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

一、中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财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导致每年毕业的学生虽然很多,但真正能够立即融入社会的很少。通过对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比较,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主要表现为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中职财会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一些学校认为只要开了基础课程,会计专业课程教育就算完成了。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死板,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学生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形成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很少开设相关的辅助课程,诸如网络会计等新兴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辅助课程。因此这种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2.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操作教学时间的方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中职教学特色,打着课改和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旗号,盲目削减理论教学内容。殊不知没有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务操作无从谈起,会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3.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在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和粉笔仍是主要的教学工具,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仍无法在会计教学中全面展开。课堂气氛沉闷,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单一的讲授方式代替进一步地讨论、探究教学内容,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信息不断更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5.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缺乏会计专业实践经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不能担任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会计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施加于人的多、循序渐进的少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计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论与实践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帮助学生找到实际生活中必要的思维技能,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理论学不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会影响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准备在实际财会业务中会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而像会计账务处理中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等,完全不必另设技能课,只需在平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就行。这样,经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财会专业技能也能完全达到要求。

2.加强课堂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学习、讨论,并做出自己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会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能仍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而且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由案例引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然后集思广益的做法,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既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又引导了学生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索性得到有效增强。

3.模拟实务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验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会计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企业财务岗位的原始资料,教学中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案例,进行仿真场景的营造,并配备相关的帐、证、表等实物,让学生以业务员、单位负责人、出纳、会计主管等角色来操作业务流程。通过模拟会计、出纳、材料、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利润分配等岗位的训练,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有自己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培养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消除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断层。如在基础会计课中,模仿企业实际设立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配以相应的岗位、人员,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收集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月末处理、试算平衡、对账与结账,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通过理论教学与模拟实务相结合,学会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对账、结账、查账、更正错账以及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对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的基本技能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教师备课累了点,但讲课方式的全面改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处理复杂实务的应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怎样,一方面看学生的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一位教师不会教,学生又如何学得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而财会工作岗位本身又是操作性很强的,如会计核算程序:怎样取得原始凭证,怎样编制记账凭证,怎样登记会计账簿,怎样编制会计预决算报表,出了差错又怎样进行更正,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财务软件又怎样来操作等等一系列都是实践性操作性的问题。再比如,很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没有向学生讲清楚怎样

跟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打交道,导致毕业生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我们很多会计教师连自己都没操作过,又怎样来向学生讲授呢?在学校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具体业务的程序和方法,比如增值税方面,如何办理缴、抵、扣、退等事项,如何取得税务部门代开的增值税发票,在哪儿购买发票,在哪儿购买支票、汇票,具体需要办理哪些手续等等。如果这些具体的问题学生不知道,在工作中将会很麻烦,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评价。

因此,会计教师必须逐步强化自身实践技能。作为财会教师自身应该定期不定期地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现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知识;把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再用实践知识来丰富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有些学校不少教师是做得很好的,在校外兼职会计、出纳、税务代理等,所以教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就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强。

5.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外出实习,利用寒暑假到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吸取部分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7

一、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可行性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1]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电影资源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够直接给人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迅速有效地传达内容, 并且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力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所以, 把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就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乐于看, 乐于写, 乐于积累。” [2]这样提高写作能力就有了可能性。

2. 便捷的媒体网络设备, 丰富的电影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每个中国家庭都已经拥有电视机,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 95% 以上的学生家庭拥有电脑, 能上网。而在学校里, 每个教室都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说, 媒体网络十分发达, 这就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在学校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电影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与世界电影的接轨, 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出现在观众面前, 其中有很多都适合高中生观看, 所以, 丰富的电影资源也使学生课余观看电影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实践

(一) 准备阶段

1. 列出推荐电影名单

在选择电影时, 教师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比如, 电影要适合高中的认识水平, 不要那些艰深晦涩看不懂的电影;主题要积极正面, 充满正能量, 对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电影里也不能有过多敏感的镜头等等。

笔者今年任教高一年级, 早在高一年级未正式开学时, 在给学生的推荐书目里就加入了推荐电影的名单, 并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 学生写观后感, 家长也要附上简短评语, 开学第一周收齐, 然后进行评比。下面就是笔者当时为学生推荐的电影: (1) 《肖申克的救赎》; (2) 《阿甘正传》; (3) 《辛德勒的名单》; (4) 《音乐之声》; (5) 《勇敢的心》; (6) 《天堂电影院》; (7) 《放牛班的春天》; (8) 《闻香识女人》; (9) 《美丽人生》; (10) 《当幸福来敲门》; (11) 《美丽的大脚》; (12) 《草房子》; (13) 《冤家父子》; (14) 《和你在一起》; (15) 《一个都不能少》; (16) 《我的父亲母亲》; (17) 《功夫熊猫》; (18) 《海底总动员》。

推荐的电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些最新推出的电影也可进入推荐名单。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商讨, 确定推荐电影名单。比如, 这学期, 我们的推荐电影就多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疯狂的原始人》。

2. 建立班级网站或者公共邮箱, 设立专项管理员

建立班级网站或者班级公共邮箱, 使其成为电影文件的存放平台, 方便学生在家里观看。设立专项管理员 (我们给他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影帝) , 负责管理该平台, 定期更新资源等。

(二) 实践阶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他们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地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观看电影是学生都会感兴趣的, 但是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专注地观看推荐电影, 首先就要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兴趣。”[3]对于高中生的写作, 相比作品来说, 较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他们的写作过程, 也就是学生如何运用存于大脑的数据, 以应付眼前的写作任务, 包括学生如何提取大脑数据, 学生如何选择素材等方法。因此, 在运用用欣赏电影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笔者更重视过程, 由浅入深, 渐入佳境。

1. 运用有效的方法, 有目的地欣赏电影

一般情况下, 每隔两周周末我会给学生布置看电影的任务, 有时在语文课堂或者语文阅读课上也会播放一些电影。对于电影, 学生一般不会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目的地、专注地欣赏电影, 我借鉴了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副教授陈儒修的欣赏电影自问的问题的方法, 建议学生在欣赏电影时自问如下几个问题:

a. 影片片名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

b. 影片主题是什么?谁是主角?内容为何?

c. 影片描述的年代为何?拍制的时间又为何?

d. 这部影片与我看过类似的影片有什么相同或差异之处?

e. 本片与这个导演其它作品的差异?

f. 这部影片的形式与风格有何特殊之处 (例如:音乐的作用) ?

g.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开场?如何说故事?又如何结束?

h. 这部影片有什么社会政治意涵?

2. 说出你的最爱, 写出你的感想

欣赏完一部电影后, 学生会不自觉地用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这些讨论有时很肤浅, 比如男主人公很帅, 有个镜头穿帮了等, 但有时却很深刻, 比如影片中某个镜头其实是伏笔, 为下面的情节做了铺垫等, 不管怎样, 这些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后感!为了让这些有价值的讨论保存下来, 也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采取了两个措施:

(1) 说出你的最爱。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一直是我任教班级的保留项目, 无论课时多么紧张, 这三分钟我都会给学生留出来的。演讲主题一般不固定, 但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目的地看电影, 我建议, 演讲的主题暂定为“我最喜爱的一部电影”, 至于具体内容不限, 既可以分析电影扣人心弦的情节, 诙谐而富有哲理的台词, 也可以分析主人公的魅力, 绚丽多彩的画面, 甚至可以分析电影里音乐、道具、服装等。这样的要求比较低, 学生们也非常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这个主题, 虽然有时, 他们分析的电影不在推荐电影行列, 但是同样可以引起学生们继续看电影、聊电影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就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演讲我还会用数码相机等拍录下来, 一方面方便指导学生改进他的演讲, 一方面也作为影像资源, 征得学生同意后会存储到班级公共邮箱相关电影的文件夹中。

(2) 写出你的感受。在进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主题演讲的同时, 我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影感受, 门槛也非常低, 内容不限, 字数不限, 形式不限。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 却又感兴趣的话题, 学生的写作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在看完《美丽的大脚》后 (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位山村老师张美丽为了山村教育而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 学生们写的东西是这样的 (摘录) :片段一:影片的名字《美丽的大脚》原来是一语双关, 一方面是指电影主人公张美丽有着一双能穿43码鞋的大脚, 一方面是这双大脚虽然粗糙丑陋, 但是踏踏实实地走在自己不幸的命运之路上, 它们是美丽的, 真是一个好题目, 妙妙妙!片段二:影片里的方言真的难懂啊, 对于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确实感觉“伤不起”啊。片段三:今有“最美教师”张莉莉, 也有最美教师“张美丽”, 她们一样善良、坚强。片段四: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里面, 有这样的一句话, “如果你有个梦想, 就去捍卫它”, 美丽的梦想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得到好的教育, 她也是在一直捍卫着,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学生的“只言片语”, 我鼓励他们打成电子word版本, 由“影帝” (班级公共邮箱专项管理员) 汇总后上传到相关电影的文件夹中。

3. 拓展迁移, 全面理解电影

(1) 查看阅读相关影评资料, 丰富对电影的认识。在学生们对电影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 为了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电影, 我建议学生阅读相关影评。一方面, 我会筛选质量高的影评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 或者在班级里读给学生听;另一方面, 我建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可以到影评网, 天涯、豆瓣等网站或者论坛下载资料, 认真阅读, 领悟。这些资料, 也会整理好上传到公共邮箱相关电影文件夹中。

(2) 与学校社团电影社合作, 相互交流资源, 让电影欣赏活动长期进行。

(3) 回归文本阅读。很多电影都是改编自一些经典小说, 在学生欣赏完电影后, 我会引导学生去看原著。在电影的带动下, 学生又走回了传统阅读的路途上, 这种阅读更加自觉, 学生的收获更多, 对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有益处。

4. 积少成多, 水到渠成, 大胆运用

(1) 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不再难。随着欣赏电影数量的增加, 再加上前面两个步骤的积累, 学生掌握的电影资源越来越多。这些资源生动而有趣, 比起那些生硬的没血没肉的素材来说, 学生更容易调动运用。此时, 学生把这些素材运用到大作文的写作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本学年, 我们的作文训练话题有如下几个:“温暖”、“执着”、“责任”、“平凡”等, 适用于这些作文的经典素材不少, 但是学生运用起来往往会胡搬乱套, 雷同重复, 我的学生却从看过的电影中得到灵感, 初步成功地运用了这些与众不同的素材。下面是几个运用电影素材的文段:

文段一:责任有很多种, 赡养父母的责任, 报效国家的责任, 完成使命的责任;学生的责任是好好学习, 厨师的责任是做出令客人满意的美味饭菜, 警察的责任是守卫社会治安……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告诉我们, 所谓责任, 就是未必做得成却必须去做的事。对于辛德勒来说, 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 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 对拯救者的敬意, 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 斯皮尔伯格平静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他们都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高一 <7> 班雨馨)

文段二:你我皆平凡, 但不应甘于平凡。的确我们都是平凡的, 但是不是我们就应该这样平凡下去呢?一个平凡人, 平平常常地过日子, 这本是每一个平凡人不错的选择。只是张美丽没有这样安排自己, 她总想“成功”, 命运带给她太多的不幸, 但也让她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于是她决定, 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来慰藉平凡的人生。在她身上, 我看到一种非凡的豪情, 一种非凡的英雄气质。 (高一 <8> 班陈润泉)

文段三:办法总比问题多。生活中总是能看见有的人遇到困难时摇着头说道“唉!没办法!”可是我想说, 困难很多, 问题很多, 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更多。电影《疯狂的原始人》中那个啰啰嗦嗦的老爸盖, 带领一家人一次次的逃难, 他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危及生命的, 但是他们最后都能顺利过关。那是因为在问题面前, 他们积极地想办法, 分工合作找食物, 制作工具渡难关, 他们永远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生活就是如此, 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不应害怕面对, 选在躲进山洞逃避, 而应该努力寻找办法, 努力寻找前方的光明。 (高一<8> 班陈惠敏)

以上几个文段当然不是完美的, 甚至是有些瑕疵的, 但是学生在写作中能大胆运用电影素材, 活学活用, 让写作不再成为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 另外拥有这些新鲜新颖素材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 印象深刻, 相应的在得分上有一定的提高。

(2) 借用电影手法, 提高写作技巧。“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其精妙的艺术技巧、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取之不尽的富贵财富和精神食粮。它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4]一部好的电影或电视剧, 往往都有令观者难以忘怀的镜头、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惊艳动人的色彩展示。所以我引导学生自觉地借鉴和应用影视的某些表现手法, 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技能, 丰富自身的语文写作技巧。在实践中, 笔者选取了一些电影片断, 如:影片《背起爸爸去上学》的末尾, 石娃背着爸爸过河的片断;影片《一个也不能少》的开头魏敏芝向村子走去的片断……这些极富表现力的片断场景开阔、画面丰富, 在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人物丰富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精彩的场景、美妙的画面、生动的细节, 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素材。一个欣喜的眼神, 一弯紧整的眼眉, 一个佝偻的背影, 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多些细节描写, 少些平铺直叙, 学生在认真欣赏仔细分析下, 动笔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效果很好。

三、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反思

1. 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局限性

虽然把电影欣赏和写作训练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影自身的局限性:电影语言缺乏思维的深度, 电影画面束缚了想象力, 电影改编制约着文本阅读。”[5]

2. 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要慎重地合理选用电影资源, 电影欣赏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处于辅助性地位, 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影视艺术修养和运用的能力。

(1)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自身的影视艺术修养和运用能力。“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用教育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让实践更加有效。”[6]另外这一活动还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影视艺术修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也要注意培养自身这方面的能力, 多阅读, 多思考, 多学习, 以更好地为学生筛选优秀电影, 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 规范研究过程, 细致研究环节。此次研究仅由笔者一人设计策划实施, 研究过程有很多纰漏, 环节上也比较粗糙。例如, 在电影资源的选择上,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对于电影没有进行非常细致的审查, 只是凭借以往的观影感受等。因此, 在今后的实践中, 笔者将壮大指导教师队伍, 集思广益, 让此次实践更加规范, 细致, 有效, 也让这种方法加以推广, 为广大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充分利用电影资源, 把电影欣赏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键词:电影欣赏,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M]2009. (5) .

[2]戴苏伟.中学生写作原理与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M]2006. (7) .

[3]宋家玲.影视艺术心理学,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M]2010. (2) .

[4]邓琳.重现影视文学经典的教育魅力, 江西教育科研, [J]2006, (11) .

[5]肖智成.论影视改编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使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2005, (10) .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4-02

有人曾对6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关于“写作能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各个年龄段都比较喜欢阅读,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而几乎没有一个“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喜欢阅读。

那些写作成绩得A、B的比得D、E的学生具有更好的日常读报习惯。

写作上的成功者经常阅读,一个暑假他们平均读了14本书。

“更多”“更经常”写作的人,家里拥有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书籍,喜欢写作的学生的家长小时候给他们读的书更多,家长自己读的书也较多。

“爱读的孩子”明显地表现出写作的流畅性和复杂性,更加自尊,较少焦虑,并且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提高。

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除了要多读,还要会读。要让学生会读,必须经过强化训练,那么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至关重要了。可是我们常常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教学相分离,作文教学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好好的写作方法指导,变成了枯燥的理论输灌,学生接受得勉强而无奈;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常常把一篇完整的作品分成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等方面,肢解了有血有肉的灵性的作品的整体。

教学大纲中说:“作文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正确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联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作文教学打好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呢?

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

1??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训练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情感和思维,然后,再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并逐步提高。同时写作的一些理论方法要求也要在训练中融入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理论,并熟悉各种文体要求的写法。

2??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学,重视情感朗读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智慧评价鼓励学生朗读。当我们能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时,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将渐渐升华,内化成自己的文化修养。

3??注意品读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描写。我时常结合课文告诉学生,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上了《老王》一课后,我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我还告诉学生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蜡烛》中多处用了细节描写,我让学生体会那些词语,从中深切地感受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十分感人。我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是指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背影》中,作者4次写了“我”的流泪,从中表达我被父亲的爱感动和自责内疚。

4??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学生在文本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课堂上我们提倡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讲实话、讲真话。

5??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介绍。让学生谈这篇文章为什么感人、为什么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

6??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我们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学习一篇课文,就要寻找一个仿写点。让学生用心去品味文章,然后具体仿写一段,往往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后,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知道了文章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文章一开头就要先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特征,这时我便引导学生们模仿文中介绍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写我们的学校。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将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既省时省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

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写作训练还应该是不拘于时、不拘于地、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文体的一种训练,是学生随意地写,随时地交或改,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发挥,形式可以是随笔、日记、读后感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消除他们写作的畏惧心理。学生只要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写作文就不再是一道难题了。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篇9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和辩证统一性.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 者:于夕真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州,510300刊 名:教育探索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EXPLORATION年,卷(期):“”(9)分类号:G642关键词: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结合 模式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篇10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至理箴言:“我思故我在。”可见,思考或者说思想的存在便意味着灵魂的存在。然而,德国文学家约翰.菲希特也说过:“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从中,我们亦可体会出“行”的重要性,因而“思”与“行”这两个辩证主义名词只有牢牢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人,铸就一个人的成功。

思而不行,谬也。赵括纸上谈兵败于秦将白起的故事我们熟知,他的失败正是“只思不行”缺乏实战经验导致的。思考犹如飞鹰的翅膀,羽翼的强大力量使它得以一飞冲天,心游万仞,精骛八级。而行动或者说实践就如同其锋利的爪与喙,只有同时具备它们才能达“上天下地,无可阻碍”之境。

行而不思,莽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思考成就了他万载贤圣的地位,我们由此也可以想到思考的重要性。约翰菲次杰拉德曾说过:我们的行为总有一定的目的,那是我们最后的脚印。”我们的行为与实践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倘若没有思考就一通蛮干,是为莽夫类也。

行思相印,所构乃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一生证实了他的名字,他从中体会的是行与知的关系,然而在这里,思与知与行均是紧密结合的,如同是合龙的大桥与紧紧缠绕的藤蔓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正如梭罗所达到的境界——面对偌大的自然界,他自垂钓一天星河: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正如孔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学,育千儒贤士。

易卜生说:“当我们真正思考我们存在的时候便是最幸运的时候。”我们尚且不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存在,可是我们却应当思考我们的行为和准则,并将其与行动实践结合到一起。

那时,思考与实践结合的力量足以使一个市井之人走上人生的巅峰。那时,思考与实践的力量会成就一个人或成就一个人的一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思行合一

人之所以超脱于其他动物而存在,是因为人的思想;而人之所以能够改变自然,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是因为行动。思行合一,方为先人。

思想为行动提供方向,若无思想的引导,在完美的行动也终将导致一事无成。十七世纪,流星雨欧美的空想社会主义使人们妄想以绝对的均分与平等来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空想社会主义的拥趸们,才认识到思想上的根本错误,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有些人总试图边做边思考,或者先做再思考,然而车到山前不见路,船到桥头桥不直,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品尝回到原点的苦果。

无论多么完美的思想,都是抽象的,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思想的价值,或者说行动为思想创造价值。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若无他的鞠躬尽瘁,努力实现,最终只是一个乡野莽夫的心中所想,而非“功成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若无孟德尔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试验,遗传定律也将被人遗忘在故纸堆中,无人问津。思想并不能直接改变什么,能改变现实的只有行动,只有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行动才能创造价值,释放出应有的光辉。

思想为桨,行动为舟,人才能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无论是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想到了并且用行动做到了,思想和行动才有意义;想到了却做不到,能

做到却想不到,思终就是一纸空文,行动也将无济于事。城市有蓝图,国家有展望,民族有期待,而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有美好的愿望,这些需要实现就必须不断的思考,不停的行动。王阳明曾说过“知行合人”,知为认识,知是思考,这也许就思行合行的另一种诠释。

闪游峰顶,还有彼岸,漫漫长路,终有回转。思想为盾,行动为剑,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将给予相信“思行合一”者以果实,也终将给予不相信者以响亮的耳光。

思与行(58分)

望不尽天涯之路,漫长寂寞;听得见声声蛩音,坚定有力。生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旅行,需要不断思索,奋然前行,才能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一语道出了思想的重要性,而约翰·菲希特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也阐明了行动的必要性。思与行需要紧密结合,才能撷取胜利的果实,若只思而无行,便只会停止不前;若只行而无思,满腔的热血也只会空洒途中。没有思想的指引,行动就会漫无目的;没有行动的实践,思想也等于空想。

思想为行动指明方向。有的人止于形,而呈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智,而有其技。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直至进到智慧高地。有了思想的指引,才不会使行动成为冒险蛮干,才不会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智者之谋。

思想之于行动,恰似一束火把对于黑暗中前行的人,而行动对于思想,恰如水对舟,只有行动,才能将思想载之彼岸。天地有大美,却将其藏于深山,封于绝壁,以虎豹断其路,以荆棘塞其途,风沙漫漫,雨雪凄凄,只有那些能吃大苦,肯付出行动的人才能探寻到。爱丽丝·门罗没有止于只拥有不凡的智慧,而是将其记录下来,用行动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彼得·希格斯没有止于提出上帝粒子的存在,而是用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去窥探上帝粒子的真颜。如若只有思想,而无行动,那么思想也只会成为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不能飘至梦想的彼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个充满迷惑、光怪陆离的人间剧场,要用思想为行动排除干扰,哪怕路边有鲜花,有掌声,也不能使我们停留,因为我们是不系之舟。心中藏一弯明月,便不惧烟火红尘,世事迷离,思想会为我们拂去世俗的尘埃,让我们在前进中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教学方法 篇11

(一)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學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课堂教学气氛死板的问题,还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使课上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物理教学活动。多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广大师生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活动部2012年下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班主任开学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