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真情四年级作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雨中真情四年级作文(精选15篇)

雨中真情四年级作文 篇1

真情_500字

啊!我始终忘不了那件令我感动的事,那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事。

一天下午,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平民英雄》,突然看到许多警察在河水里拯救一个男孩。事情是这样的:男孩到河里洗澡,却因为水流太急而被冲了下去。警察救小男孩的时候还在下大雨呢!雷公毫不客气地敲着鼓,乌云快挤满了天空,雨水成了不速之客,闪电在许多处放“烟花”。但是他们还在营救,男孩先抓着树枝,可是不过一会儿,树枝就断了,小男孩就被冲到了别处,眼看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了,我却只能袖手旁观,我真可恶!男孩快坚持不住了!队长连忙游到小男孩下面,用手支撑着小男孩,小男孩终于能呼吸了!看到这儿,我的眼泪争先恐后地流了出来。我被队长的行为感动了。终于,所有警察齐心协力地把小男孩救了上来,立刻被送去抢救了。可是不过一会儿,他们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他们的队长去哪了?他们又开始找。忽然,他们看见了一只手在河里,艰难地往上升。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啊!是队长!”他们立刻放跳绳下去,一个队员跳下河,拉着队长的手,另一只手拉着绳子,岸上的队员拼命地把绳子往后拉,队长也被救了上来,送到医院去急救室抢救。过了一个月,小男孩和队长的身体都恢复了健康。

啊!“雨中真情”那件事告诉我,我们要像那些警察一样伟大、无私奉献,世界就充满爱,充满美好了。

雨中真情四年级作文 篇2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看, 与一般的个体学习、竞争性学习不同, 信息时代的学习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建构理论就是这种创新教育的一个有力尝试。知识建构性学习是在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谈论、阅读权威资料、动手做实验、短途旅行、和专家交谈等一系列活动中, 学生逐步变化, 并最终形成社区知识的过程。它的基本思想认为, 培养学生知识创造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不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或活动, 让学生掌握领域知识或获得特定技能;而是把传统的以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学习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社区内的知识为目标的知识建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是知识创造者, 而学习会成为知识创造的副产品。因此, 本案例把电子书包与知识建构理论结合起来, 选择四年级作文教学作为突破口, 力图进行一种新教学的尝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使用平板电脑及奇平台进行学习;学习和运用搜集、积累到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一些词句、诗句;学会修改作文, 并能给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能欣赏他人的作文;形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的书面成果;对不同文体的认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等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欣赏秦淮河, 并能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及运用网络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树立对明城墙、夫子庙等为代表的古建筑的珍惜与爱护之情;提高对中文写作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对象

此次教学对象为南京市白云园小学四年级2班的全体学生, 共30人, 男16人, 女14人。这个班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就进行了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学习。经过近两年的锻炼, 他们对知识建构课堂的大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提高了打字水平, 现在基本不存在打字问题;同时也掌握了许多网络操作, 并具备了利用网络搜索和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教学平台

在本次课题中, 我们以台湾奇公司设计研发的i Wonder Pack电子书包为平台, 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IRS教学互动系统、教学及学习内容编辑系统、后台管理系统以及平板电脑终端应用系统四个方面。

IRS教学互动系统, 即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实时互动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它给学生派发多元化的问题, 同时学生立即作答。学生作答完毕后, 系统会对答题人数、未答题人数、正确率等相关数据做出统计。更重要的是, 学生还可以利用它浏览、评论、修改其他同学的作答内容。

教学及学习内容编辑系统主要是编辑电子互动测验卷和电子书的系统, 在本次的知识建构课堂中基本不使用此功能。

后台管理系统运用最新的云服务管理概念及技术, 针对学习内容的管理、学习信息的发布以及学生学习记录的管理, 都有完整且配套的设计, 可让电子书包的应用在学校及机构型环境中使用得更加有效。此系统主要供教师和系统管理人员使用。

平板电脑终端应用系统, 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界面主要包括:学生书架 (由学习教材、评量测验、课外读物和影音书库四个方面组成) ;学习记录 (显示学生的上网记录、读书记录、测试记录等) ;我的书库;读书计划;我的写生簿和我的笔记本等模块。

在本次的写作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要使用如下两个系统:平板电脑应用系统和IRS教学互动系统。

◎教学过程

本课题分为准备期、试用期、全面应用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准备期始于2013年1月上旬, 于2月底结束。在这期间,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了关于平板电脑及电子书包系统的相关培训;为学生开通了电子书包的平台账号;初步拟定了教学方案并编辑了电子书《漫步秦淮河畔》。

试用期的教学活动从3月初开始实施, 到4月上旬结束, 共计5周。此阶段的写作主题定为“漫步秦淮河畔”, 教师于每周一开展一次教学活动, 每次两节课, 每节40分钟。下面简要介绍此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

1.第一周 (3.4~3.8)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课堂播放有关南京秦淮河、石头城的视频;派发一本名为《漫步秦淮河畔》的电子书到学生的书架, 此书包括有关秦淮河畔的视频、图片、诗词。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 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提出各自的兴趣点, 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时讨论利用平板电脑搜集素材的方法;打开电子书进行观看;学生利用周六日自行游览秦淮河畔周边的美景, 通过已讨论出的方法采集照片、视频等素材;同时, 上网搜集1~2篇有关秦淮河不同文体的文字作品, 并上传至IRS教学互动系统。

反思与分析:在知识建构课题中形成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这些方式都必须遵循知识建构12条原则之一的“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接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问题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知识, 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意义。那么这些方式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加拿大安大略实验小学编撰的《Natural Curiosity》一书中提到以下几种方式:主题贴切学生生活;带学生到教室外面去;让学生相互大声地阅读;给学生亲身观察自然现象的机会;回忆先前知识;提供引导性的动手体验;回忆上次探究的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或主题。

2.第二周 (3.11~3.15) :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IRS教学互动系统互相浏览、讨论其他同学已上传的照片、视频等素材以及不同文体的文字作品;学生说明自己所选的文字作品是哪种文体, 并分析其原因;根据自己的兴趣, 学生选择自己准备研究的文体, 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分成一组, 共同建构对这种文体的共同认识。

反思与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认知等, 形成自己对某一主题的观点, 整个学习社区会形成多种观点。但在此阶段, 有的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能顺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时候,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最近发展区, 单个指导学生, 通过某些问题来帮助这些学生找到自己的观点。但这类问题并不是一些一问一答式问题, 而是类似“你注意到了什么”、“什么让你感到惊奇”、“我们怎么做可以发现它”等引导学生思考的启发性问题。

3.第三周 (3.18~3.22) :学生持续改进作文提纲

教师活动:根据上周学生分组讨论的各种文体的大致内容, 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需要及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引入权威性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确定作文题目;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终端应用系统中的思维导图列出作文提纲, 并上传至IRS教学互动系统;小组内讨论作文提纲, 每个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提纲, 再上传至IRS教学互动系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作文提纲, 全班进行讨论, 最后再修改、完善作文提纲, 上传至IRS教学互动系统。

反思及分析:学习不是孤立的过程, 学习主体间的沟通和合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建构理论的教学设计中必须涵盖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学生间的交谈、合作, 丰富他们的假设并进行检验, 帮助学生用多重的观点来构建知识。

4.第四周 (13.25~3.29) :完成初稿并反复修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对写作方法、技能进行讨论及比较;根据自己的作文提纲, 学生完成自己的初稿并上传至IRS。此次写作, 学生自选文体与内容进行写作, 只要主题和秦淮河畔有关即可。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游记、诗歌、研究报告及散文等;内容可以写人、记事、描景及抒情等;完成初稿后, 在IRS教学互动系统里相互浏览、评论、修改作文;根据他人的意见, 每个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活动:教师以教师身份进入IRS, 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修改等。

5.第五周 (4.1~4.5) :形成社区知识

师生活动: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 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是否需要为学生的作文附一些照片、视频和录音等;以及是否需要对大家的作文进行分类, 是否加前言最终形成整个学习社区的共同文化制品。此次的文化制品可以是:关于秦淮河畔沿线人、物、景等的电子书或班级画报等。

反思与分析:从表面上看, 在知识建构课堂中教师似乎只起到课堂组织者的作用, 事实确实是这样吗?实际在知识建构课堂, 教师不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解问题而需要教师指导的时刻, 记录及思考学生的问题和观点, 指导学生运用权威性资料, 推进学生进入“设计模式”,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他们的观点以及为学生建立心理上安全的文化氛围等。

◎总结

本教学设计基于知识建构理论, 以平板电脑和i Wonder Pack电子书包系统为平台,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到了平板电脑的移动性与多媒体性, 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同时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和互动性。高互动的目的, 在于创造无障碍的互动环境, 并提升师生间互动的质量。电子书包的使用提供了这样的互动环境, 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

四年级雨中作文 篇3

这天,吃过午饭,姑姑带着我们来到五马山散步。空中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面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

远望五马山,山顶云雾缭绕,山腰的树木郁郁葱葱。我们沿着山下的水渠边的土路往前走,路两旁树木茂盛,一棵挨着一棵,树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显得更加翠绿。调皮的水珠妹妹舒服地躺在树叶上睡懒觉,风一吹,它们就纷纷扬扬地掉落下来。树丛下开满了各种野花,红的如火,白的如雪,黄的如金……瞧,这一丛紫色花多美呀!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全开的花儿五个花瓣,中间是黄色的花蕊,一根根竖起,多像喇叭呀!我们兴奋地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

往前走几十米,我们就来到了木栈道,栈道上到处是黄色的落花,它们无声地躺着,好像在埋怨雨哥哥把它们打落下来。栈道两侧开满了黄花,这儿一簇,那儿一簇,都争先恐后地开着。雨悄悄地变大了,噼里啪啦地打在树叶上,花丛中,落在我们的雨伞上。

四年级雨中作文 篇4

小女孩在老师面前刹住了脚步,把手中的小伞调皮地挂在老师的小拇指上,一边喘着气一边说:“梁老师,这伞是我姨娘的,她家离我们学校不远,她家伞多呢。您打着回家吧!”这时梁老师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小雪,我家离学校也不远,这点小雨没关系,还是你打着它回家吧!”说着,梁老师把伞打开,亲切地递到小雪手中。“不嘛,就不!”小女孩显然有些撒娇了,“梁老师,您的身体不好,这伞还是您打好。”

“小雪,我实在用不着,听老师的话!”小雪不高兴地噘起了小嘴,眼中似乎还闪着泪花。老师看着她那充满恳求的目光,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先送你回家,然后我再打这把伞回家……”没等她说完,小雪抢着说:“不,您家近,我送您,这样您又用不着借伞了,您刚才不是说不借我的伞吗!”老师笑了,小雪也笑了。师生二人紧挨着,合用着这把折叠式的小花伞。她俩一路走着,一路谈着:为什么春雨如烟,夏雨如注;冬天为什么有时下雨,有时下雪,有时小雨夹着雪……

到老师家了,梁老师一定要拖小雪进屋歇一会儿。进屋后,老师用热毛巾为小雪抹头抹脸。老师又进屋去了,那大约是厨房吧,因为它太矮小了,小雪这么猜着。小雪又浏览了一下老师的家,屋子怎么这么小,家具、用物怎么这么简单,老师的生活多艰苦啊!咦!那天去公园她不是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支雪糕,花了那么多钱吗?她不会用这钱……当她的目光停留在墙上挂着的奖状上时,她明白了,老师是……她不忍心让老师再来招待自己什么了,毫不犹豫地拉开门,撑开伞说了一声“再见”,就钻进了蒙蒙的雨的世界中去了。待老师端着热气腾腾的碗赶到门口时,小雪已经走远了。

四年级雨中作文 篇5

天空中的雨像断了线的链子似的,无法再将它牵连在一起。路边的`树使劲的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马路中的汽车正匆匆忙忙地离去。而我,就像一滴永远不想落地的雨水,多么希望像云一样自由自在的漂浮在蓝天下。

今天放学回家,贪玩的我被雨水淋得像一只落汤鸡,妈妈看见了,十分恼火,问:“你又到哪里疯去啦。”我的手紧紧握住衣角,吞吞吐吐地说:“去扫地去了”。

妈妈指向了墙上的钟表。

“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五……五点半……半了。”我的声音听起来十分胆怯。

“你们几点放学?”妈妈的声音有点低沉。

“三点五十分。”

“三点五十分放学,那你们要扫两个多小时吗?”

我有点不耐烦了。

“五点半就五点半,有什么了不起,反正我的作业做完了。”

就在我说完那句话,一个巴掌不由分说的打在我的脸上。

我的脸顿时感到一阵麻热,眼泪在眼中打转转,我的脑海里不断的想:为什么我要和妈妈顶嘴?为什么我要撒谎?

我仰望灰天,雨水悄悄地落在了地上……

到了晚上,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妈妈不是故意对你这样的,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小心出事了呢?”不知怎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让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篇6

一、拓展“入文”内容,放开作 文思想和形式

要主动放开作文教学思想,要冲破多年来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模式和“锁链”,彻底扫清片面追求升学比率的不良阴影,要让学生知道“作文”是用来体现学习生活、再现学习生活的工具和重要载体,写作就是提倡“我手写我口”和“我口说我心”,用学生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必须做到教导学生作文和“做人”并重,既教会学生作文,又不忘教会学生们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单单是会作文,更不仅仅是“语言美”和书面表达到位。

放开作文形式,追求多种多样。在作文的形式和体裁上,“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适合发表自己建议的, 表达出一种主张的议论文;适合阐释、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等等,适合运用那种形式,就用那种形式。要尽量地去放开写作的形式,杜绝原先那种限制每周定时作文的做法,把写作伸延到家家户户,伸延到社区、小区 ,伸延到孩子们的心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里面去。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作文形式,除了运用课堂作文、课下练笔,日记练习,还要创造机会,运用演讲比赛、办手抄报、出版校报等各种各样的“平台”,全面地深入地去激发孩子们的表情达意的热情。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要放开孩子们的手脚,培育 孩子们自觉意识

无论是从命题、立意、选材还是列写作提纲,都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命题,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孩子自己命题的能力,学会自己审题和命题。通过审题,认清这篇文章的题目的基本形式,掌握审题的办法。如此一来,孩子们在自命题作文写作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去比照阅读中文章命题的“样子”,训练独自的命题; 运用到命题作文的训练中,也能逐步使用在阅读中的审题方法学会审题。我们要对学生自己的命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标题要做到新、奇、简明扼要,引人注目。

立意,教会孩子们独自立意的素质,必须要和阅读教学中的概括中心对应起来,开展练习。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知道,立意,实际要做的,即是确定“中心”,主要包含着“要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写”两个方面。

选材,教会孩子们自我选材的能力,必须做到两方面:一是借鉴阅读过的文章的选取材料的办法,使孩子们指导材料的选取及加工,实际均是在为文章的主旨、中心而做的。根据文章主旨和中心,觉得用得上的就留下,没有用的甚至有害的就摈弃;主要的地方要详写,不重要的要简略地去写,不要冲淡中心思想。二是注意教会孩子们尽量去选用和他们的知识水平相近的,能更加明了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素材,这样,更便于他们把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练写作 文要按 照“观察事 物”、“口头表述”、“起草文章”、 “评改作文”的步骤进行

观察事物,搜集作文素材。孩子们智力的水平不高,特别是自控力不强,观察事物的时候,会很容易被一部分不太需要的事物所吸引,相反, 对本应认真细致观察的东西,却往往看不见、听不到,这样就导致了观察走了形式,预期效果往往达不到。教导学生去学习观察事物,作为指导者,更要想方设法去激发他们的莫大的兴趣,要按照作文的需要,在孩子们观察前,特别是观察过程中,就要及时地告诉他们观察的方式方法。并且要特别搞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和引领、指导。

口头表述,是指作文之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说作文。也就是搞好“说”的练习,让孩子们口头表达看到的东西,接着说出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依据孩子们观察后的叙述,引领他们去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材料和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从作文命题、作文立意、作文选材,以及作文的材料组织等方面, 开始构思和作文。到最后环节,要搞好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教授作文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

四年级雨中作文 篇7

我和爸爸早早地乘着车来到了萧山气象局。一进门就看到了几幢高高的房子,我和爸爸跟着别人走进了其中一幢楼,我们先到了三楼,等大家差不多都到了以后,水晶老师就像我们介绍了小陈老师,然后小陈老师又和大家说了参观的流程,就着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我们到了科普展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儿的游戏了,别说我贪玩,这可不光是游戏,还能学到知识呢!参观完科普展厅以后,我们去了气象厅,老师让我们看了山上的一些仪器,由于天气原因我们不能上山亲眼看看这些仪器一探究竟了,只能通过监控过一过瘾。当然,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原来观雪的仪器和观雨的仪器居然是不一样的,我还知道了红黄蓝橙四种气象警报标志,回家后我一定要跟妈妈好好说一说!最后我们去了气象演播厅。那里有三台电视机,其中一台正在播放我们在演播厅的一举一动,哇塞,我们上电视了!原来上电视这么简单啊!谁知道,小陈老师却告诉我们:“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上电视的,因为我们的背后只是一块蓝色的布,还需要经过特效处理才能播出!”啊!原来是这样的!参观完毕后,我们又回到了三楼,小陈老师先让我们看了些关于气象的动画片,就开始考我们了。可惜我没有答对。我好想再来一次啊!可惜小陈老师规定没人只能答一题,我只能遗憾的回家了。

四年级雨中作文 篇8

我正跑着赶回家,但是,细雨中的公园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我就是一位公主,让细雨因我而下,让桃花因我而开,让小草因我而探出头来。在我眼前,那松树好像披上了绿纱;那桃花仿佛涂上了胭脂;那小草犹如穿上了绿裙子;在这雨中的公园,在这绿草如茵的地上,在这鲜花盛开的丛中,让我感到春天带给我的温暖。春天的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是春雨和春雷敲响了鼓,是黄莺和燕子唱着歌,是春风呼唤着,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的色彩你们看见了吗?是红色的花跳着舞,是绿色的小草哼着歌,是蓝色的溪水丁丁冬冬地流淌着,告诉人们春天到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走进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让我们感受春天;冰雪融化,泉水丁冬,让我们触摸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让我们探索春天!

吐真情实感彰显作文魅力 篇9

一.选材———亲身经历

叶老说:“学生的作文也就是他真实的生活。”生活与作文是鱼肉关系, 密不可分。作文的素材来自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再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展现。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 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 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 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 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 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 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 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委屈》一文, 作者写的就是亲身经历的事:

“咣当”“咚”……厨房被我一折腾成了交响乐的殿堂。油、盐、酱、醋弄得我手忙脚乱。一个炒蛋就被我毁了5、6个鸡蛋;削莴笋时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我只是吮吸着手指继续干。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 一顿“可口”的饭菜做好了。还好有菜谱的指导, 莴笋炒肉还不算糊, 炒鸡蛋也不太咸, 一股饭的喷香令我十分满意第一次下厨的成果。

“咔嚓”, 门开了, 妈妈看了看客厅里的饭, 又看了看我, 明白了。她并没有我所期待的会心一笑, 而是晴转阴:“你呀你, 都初三了, 还有闲工夫干这?是不是长大想做保姆?马上就中考了, 你还是漫不经心的, 做这些没用的事, 中考中有这吗?”我听着, 眼泪涌了出来, 第一次反驳了妈妈:“我已经写完作业了。”“什么?写完作业就没事了?你……”没等妈妈说完, 我叫道:“今天是您的生日!”“小孩子操这闲心干什么?快学习去!”

我再也忍不住了, 委屈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

由于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 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我们读到了作者的委屈的心理、哀怨的眼神。

二.叙述———明确具体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 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 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 但一般而言, 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 听者不一定会信, 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 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 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 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 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 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如《为自己喝彩》一文, 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坐在座位上, 手捧着《简爱》, 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 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 这些都免不了呗。”啊, 我心里发虚, 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 想想矮矮的个儿, 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 真是欲哭无泪。

这个开头, 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 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 给人真实的感觉。

三.描写———抓住细节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 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 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 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 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 这个“不细”, 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奶奶的药粒》是一篇优秀作文, 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 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如:

经常, 奶奶在吃完午饭后小睡片刻。醒来, 就一个人念叨:午饭呢, 怎么还不吃午饭?弄得母亲不得不向客人解释。

奶奶会长时间地盯着床边的一角, 然后一边挪动着身子, 一边叫着爷爷的名字:“你倒是向里坐一坐呀, 一半屁股坐着, 你累不累?”

其实那时爷爷已经过世两年, 奶奶的话, 让每一个人毛骨悚然。

这些细节, 有力地渲染了奶奶如何“神志不清”, 让人觉得真实。

四.语言———生活气息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 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 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 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 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 不要走样, 不要变味。《老弟生日我忙乎》 (谈姣姣) 一文中语言生活气息浓, 如:

老弟要长尾巴了, 我这个老姐乐得合不拢嘴。为啥?因为老弟十岁生日一过就代表他长大了, 就不可以再以小孩子的名义和我争抢东西了, 到时候就乖乖地献上:“老姐, 您先!”哈哈!一想到这儿, 我就摆出1800的笑容, 忙得更带劲儿了。

桌单拆下来洗, 纱窗脏了拆下来洗, 因为妈妈说什么被客人看见不像样子, 家里坏了多时的楼道灯和电话也找电工来修好了。总之, 这几天我忙得快团团转了, 只有我老弟还悠哉游哉地数日子。

作者把生活中的语言“长尾巴”、“带劲儿”、“团团转”、“悠哉游哉”等贴切地放进了文章之中, 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 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 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 而青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 尽量写出个性。

五.展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 也叫潜意识, 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 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 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 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 不轻易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 有许多人, 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 往往不能说, 不便说, 或者不该说, 不敢说, 有时是为了礼貌, 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 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 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 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 但在作文时,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 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 最好大胆一些, 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 心里是怎样想的, 就怎样写。如《我的烦恼》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妈妈是个不通情理的人, 对她说话只不过是讨骂, 我宁愿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向一个不明白我的人透露心事。

这几句话, 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 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 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流泻出的文字包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 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

雨中的大伞四年级作文 篇10

“滴答,滴答……”雨下了起来,冰凉冰凉的雨点似一个调皮的小朋友,不听云爸爸和云妈妈的训斥与劝告,挣开他们的怀抱,冲向地面,想不到正好跃到了我的脸上。

一滴,两滴,三滴……雨越下越大,雨点像是受到了驱赶,一个接一个,背着降落伞从天而降。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冲回教室,不约而同地抱怨:“体育课上得好好的,怎么就下雨了呢?”真是的!

回到教室,有的同学在开玩笑说是雨来搞的鬼;有的同学早已安静下来在做做作业,看书;还有的.同学在班级里大吵大闹,来回奔跑。只有我呆呆地望着倾盆大雨的天地,不禁有些发愁:“雨已经下得那么大了,可我没有雨伞怎么办?唉,只能看着这雨停不停了,如果不停,那就完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这雨非但不停,竟还想再“膨胀”些许,“唉?你们来看!地上都有积水了!”一个同学在走廊上大喊。听到此话,我的心好像提起了一块大石头,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会落下来。

“叮铃铃,叮铃铃”一节课就在我的“提心吊胆”中过去了。

同学们都在欢天喜地抓起书包就跑,而我则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拎起来放在背上,双腿像是灌满了铅,重得抬不起来,因为老爸说过,他今天事情很多,让我去校门口等他。

当我慢悠悠一步步挪到教室门口,淋着大雨走到传达室,突然没雨砸在身上的疼痛感没有了,抬头一看,原来有一把黑色的巨伞,罩在我的头顶,耳后传来那熟悉的声音:“不能淋雨,会感冒的。”转过头。定睛一看,是爸爸!“你不是说有事吗?”“现在没了。”

真情四年级作文 篇11

老奶奶来到小河边洗衣服,她好像腿脚不便,吃力地弯下腰来,使劲地用捣衣杵捶打着衣服,突然,老奶奶倒在地上,好像晕了过去。

中午,老奶奶从昏睡中醒了过来,她发现躺在自己家的床上,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汉族小姑娘。小姑娘在给老奶奶手上抹药,她们好像祖孙俩一样。

一问才知道,那个老奶奶姓李,是苗族人。大家爱叫她李奶奶。那个姑娘叫李木。大家爱叫她木姑娘。木姑娘和李奶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她们比家人还要亲呢?因为她们是对门儿。

高考作文:让个性与真情共舞 篇12

呜呼!从古人到洋人, 从子曰诗云到《读者》《意林》, 表现虽殊, 本质却同:他们念念不忘他人, 却独独忘了自己。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叫《我很重要》, 那是对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的敬畏宣言。把作家的话借用到作文上, 我想说, “我”很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因为“我”的出身相貌兴趣见识气质脾气以至情感观点都是他人无法复制的孤本:你活泼开朗, 我含蓄内敛;你不拘小节, 我谨小慎微;你激情洋溢, 我理智冷静;你偏爱流行, 我钟情古典;你长于抒情, 我精于描写;你落落大方, 我脉脉含情;你似高山大漠, 我如小桥流水……你我都是不可多得的鲜活个体, 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优劣长短。试问:现实中原本青春飞扬、个性鲜明的你提笔作文何必将自己乔装成穿着长衫的古人或披着燕尾服的洋人?本应闪亮登场的你何必千呼万唤不出来、局促忸怩还遮面?可记得当年的李密那抒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进退不由、忠孝难全的人间至情之文?可记得诗人艾青在身陷囹圄之时那发自肺腑的对乳母大堰河的崇高礼赞?可记得朱自清勾画的难忘《背影》?史铁生笔下的《我与地坛》?巴金心中的《小狗包弟》?“作文即说话” (叶圣陶) 、“文章都是真情作, 作者皆为有情人”理应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说真话、抒真情、显个性理应成为学生高考作文践行的准则。在高考考场上, 我们要言为心声,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要张扬个性,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要真心实意, 不要敷衍作秀;我们要大胆直播, 不要剪辑雕琢。一言以蔽之:我手写我心。

一段时间以来, 专写历史人物或复述外国故事而失去自我的“无我”作文一度流行, 这与这类所谓“文化散文”深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密切相关。一部分中学教师在应试作文指导上更是不遗余力, 加以推波助澜, 因而复古风和媚外风就成为必然。所幸的是, 这类缺乏真情实感和脱离现实生活的作文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和广大考生的同声挞伐。继2007年浙江省对这类作文从严打分后, 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指出:作文要感情真挚, 切忌矫揉造作。《庄子·渔父》说得好:“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是啊, 真性情须有真涵养, 有大识乃有大文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写出真我、联系现实、展现个性的作文一定会大行其道, 获得真正的高分, 个性与真情共舞的佳作一定会倍受青睐!

附:2008年龙岩市高三语文质检优秀作文 (命题作文:给我阳光, 让我灿烂) 和2007年浙江省高考低分作文 (满分60分, 得分22分)

给我阳光, 让我灿烂

上杭一中高三 (18) 班郭立文

总以为九年的积累能提供三年的养料, 总以为昔日的神笔还能续写今日的辉煌。

然而, 被拘束于千花丛、冠军湖之后, 被逼着装上沉重僵硬的翅膀之后, 我五官麻木, 思想疲惫, 心灵时常打瞌睡。

消去又加成, 电激“酶”限制, 炮弹双弓抛物线, ABCD幽灵般显现……我的语言碉堡, 终被数理化生英彻底殖民侵略;我的作文天空, 终是乌云一片……

于是, 颤抖的笔艰难地吐出干瘪粗劣的文字;于是, 我的作文又被押上断头台, 铁碎牙, 风之伤, 万簌顿无声……

于是, 我让作文随我的语文试卷一起埋葬。我的信心, 在急风暴雨昏天暗地里踽踽独行, 我快要病入膏肓了。

谁能给我阳光, 让我灿烂?

楼上小草?林中名花?还是闪烁的星星?它们只会奴役着我的信心。

我不要沉甸甸的翅膀助我飞翔, 我要名作随笔伴我前行, 我愿思想还能飞檐走壁!但终究, 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我的作文天空还是散不去密雨愁云。

“拿去吧, 这两本作文书, 我看完了。”

同学关爱的话语, 如一缕阳光, 射透浓云。

友谊, 正是我要的阳光!

于是我接受这温暖的沐浴, 真诚的支持。

老师把我叫了出去, 细致地把脉, 亲切地询问, 就像主席总理慰问受灾百姓, 他详细了解灾情并给予我雪中送炭般的建议。

教导, 正是我要的阳光!

于是我吸收这谆谆的教导, 践行正确的“指令”。

接着就要找回我的自信。因为只有自信, 才是那轮永不熄灭的太阳。

挑灯夜读, 与影作伴。在黑夜中闯进“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的奇境, 结识“刚正不阿, 留得正气冲霄汉”的史翁;在周末的清晨邂逅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 感受大观园缠绵悱恻的爱恨悲欢……

相信, 自信的光辉终会驱散阴云, 融化冰雪。

到时“策马啸西风”。

到时“雪尽马蹄轻”。

不求独步文林, 但求笑得灿烂!

脑细胞们, 操起家伙, 夺回我的碉堡!在铺满阳光的征途中, 定与灿烂同行!

评析:这是一篇激情澎湃、振人心魄的考场佳作。文章倾吐了一位高三学子面对作文而一筹莫展的苦恼与无奈, 获得帮助驱散阴霾的激动与欢欣, 重拾自信迎来阳光的感奋与期许。语言清新凝练而又自然, 毫无复古味和媚外风, 是一篇典型的“以我手写我心”的真情作文。

昨夜西风凋碧树

浙江一考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一、李白

是谁?是黄沙漫天, 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 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 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 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是的, 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 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 相反, 当我们回望当朝,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而是你!

二、东坡

是谁?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 游戏笔墨罢了, 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枝芒鞋, 踏遍天涯路, 叹“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感“人生到处之何似, 恰似飞鸿踏雪泥”, 你不为“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所动容, 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 你的固执使得你能够才显八方、封官加帽的前景都消逝了, 然而在这消逝中, 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

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而彷徨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为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而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 贫苦的年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留学深造, 在医术上有超高造诣, 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 执意回国, 并弃医从文, 为刘和珍君而呐喊, 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的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是的, 你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 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 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 得到了国人的景仰, 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含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 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雨中真情作文 篇13

我买完东西后,下了很大的雨,幸好我带了伞。于是,我打开伞,拎着东西就回家了。

到了门口,我收好伞,正准备上楼,忽然听到一声巨响,我吓了一跳,往声音的来源看去,原来在门口的一排车倒了。我看了看,然后继续准备上楼。电梯到了,但我没有进去。因为我看见门口有一位叔叔,正在把那些车一个又一个慢慢地扶起来。但他并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正当我想去帮他打伞时,另一位叔叔已经到他身边,给他打着伞,并说:“来,我和你一起把车扶起来。”他边说着话,边扶着车。周边的人也一个一个地加入到扶车的队列。我想,他们真是善良啊。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我一边想着,一边也加入了扶车的队列。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很快就都扶正了。大家互相聊着,笑着。我也聊了一会,就上楼了。

雨中真情四年级作文 篇14

太湖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我们刚下车,眼前就是一片绿树成荫的“雨林”,要不是中间有一条宽阔的马路,我真的以为自己走进了一片原始森林。穿过马路就是波涛汹涌的太湖了。走进湖边,我发现太湖的水干净透亮,湖面上的波浪此起彼伏,一波一波地荡漾着。微风拂面,湖水看起来很舒服,山水一色,融为一体,和海水无边无际的感觉完全不同。各种船只在湖面上穿梭而过,看起来太湖不仅是“大”,而且湖水也很“深”。我心里不禁暗自赞叹道,太湖真不愧是中国五大淡水湖啊!我们继续往前走,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远处平静的湖面上渐渐地薄雾朦胧,雨滴飘落在湖面上,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江南美景。

小雨淅淅,我们沿着环岛公路悠闲地欣赏着风景。湖的两边有许多绿色植物,它们有的像手掌,有的像水滴,还有的像尖细的针,可谓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回眸太湖,雨滴洒落在静静的湖面上,太湖像披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我望着太湖,如痴如醉……

最后,我们来到了太湖最著名的地方——鼋头渚。这时雨渐渐地停了。雨后的鼋头渚风光别具一格,山清水秀,浑然天成,果然是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我凝视着横匾上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的赞誉诗句,深深地感受到太湖风韵的与众不同。

为作文真情实感说补疑 篇15

近些年来, 中学作文教学课程和教材整体上依然以隐性的状态存在,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也依然以即兴的、欠理性的方式呈现。但是总体上说, 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化进程有了一定的推进, 特别是关于“好作文”的标准, 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讨论, 教育界几乎形成共识, 那就是:有“真情实感”才是好作文。正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所说:“近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主要努力, 就是倡导新理念, 树立新导向。而新理念、新导向的核心, 则是提倡写‘真情实感’”。[1]

本人是赞同“真情实感说”的, 但正因为赞成, 所以要提出自己的疑问:“真情实感说”的实践经验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该主张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什么?

1.“真情实感”能否作为“好文章”的标准?

中国历史上, 诗三百本来就“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先秦诸子散文、两汉史学名著、建安魏晋之文、唐宋大家散文、明清性灵之作, 乃至五四文学、人本文学———无数的传世佳作无不是情真意切之作。

但是, 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否都是好作文?不妨先看两个例子:

(1) 高考作文题:“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 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一浙江考生写道:题目有问题。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 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棵枣树。那里也有一棵枣树, 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那是鲁迅, 是大家, 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 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做学问要认真, 不要把学问好多的功夫了, 你们这样草率, 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 我的私人律师呆会会给你们打电话!

(2) 作文题:“9月9日这一天”

一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道:

9月9日, 一个让我伤心的日子。去年的这一天, 最疼爱我的太公永远离开了我、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浙江考生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表达出对这个命题的不解和愤怒。应该说, 他的思考是认真的, 所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但是他最后的得分是零分;第二位作者是一个女生, 事后调查证明这位学生的确在前一年的9月9日死了太公, 她也的确因为太公的过世而感到深切的悲痛。可是在阅读了无数的同题作文之后, 她的老师依然在作文本上写道:“9月9日, 这是一个很多同学伤心的日子。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 很多同学失去了亲人, 或太公、太太、爷爷———甚至好友。”语气暧昧, 让人十分怀疑, 老师意味深长。

古人言“文章之作, 本乎情性”, 但是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 “情性”———即便是真情性———也未必是文章的全部。桐城派在“义理”之外, 还讲求“考据”和“辞章”;康熙时代的文论家渔洋谈论后人学习杜诗, 认为韩愈得其“神”、东坡得其“气”、鲁直得其“意”、献吉得其“体”, 郑继之得其“骨”。可见, 对于文章而言, “意”之外, 至少还有“神”、“气”、“体”、“骨”等要素。“真情实感”不是文章的唯一要素, “真情实感”能否作为“好文章”的主要标准?

2.“真情实感”是否忽略了

“教育”范畴的特殊性, 进而遮蔽了作文教学的“思想性”?

“真情实感”, 强调的是感情的“真”与“实”。从表面上看, “真情实感”说正是要将作文教学从形式教学的窠臼里解救出来, 它特别强调思想性。事实是否如此?

不妨先看湖北某考生《出得厅堂个语段: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 女人也能做到。”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 男人未必能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经说过:“男人征服世界, 女人征服男人。”我们就是要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 回到几十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 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 入有别墅豪宅, 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 要靠我们辛勤的梳妆打扮, 呵护肌肤, 像水一般晶莹剔透, 修习礼仪, 进而仪态万方, 风情万种。这, 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问, 大学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

这段文字不能说其情感不够“真实”。与之相反, 这里的情感真实得毫无隐讳。不仅情感真实, 该生还以宽广的知识面, 深入的思考、优美的文笔和结构强化其思想的“真实”, 使读者感受到其情感“真实”得无所隐遁。但是有人会认为这篇作文是一篇佳作吗?相信没有。

这里的原因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1) 教育规则高于社会规则。

“真”只是审美原则中的一种。在“真”之外, 我们不能忽略“美”与“善”的特有内涵和特定价值。对于社会而言, 集体意识的高尚与低下, 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也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需要主流价值观。对于教育而言, 在学生的审美观念还没于完全成形之前, 教育尤其要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引导。特别是在多元价值观念风行时代, 教育标准既要基于世俗标准, 也要高于并引领世俗标准。

西方有一个较极端的说法:“哪里有时尚, 哪里就有女人”。在崇尚物质的时代, 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女人崇拜金钱、唯享受是图, 这是常见现象, 其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所维可以休矣》出现在某社会生活场景中, 想必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但在教育范畴中不同, 教育的规则中除了除了讲“真实”还要讲“美好”、“高尚”, 讲脱离低俗、讲大是大非。《出得厅堂》一文最后获得零分, 想必是这种区别的结果。

(2) “知道”优于“不知道”

中国自古有“伪君子”、“真小人”之说, 更有人主张“宁要真小人, 不要伪君子”。的确, 伪君子因其隐蔽而更为险恶。但是, 由于社会规则不完全等同于教育规则, 在教育领域里, 学生的“不知道”、“知道”、“做到”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学生的意识和行为的知行合一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 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教育所期待的理想境界的时候, 教育者应该允许他首先“了解”, 然后在写作中表达他的“理解”。所以, 如果某个学生在作品中写出言不由衷的话语, 我们应该首先庆幸该学生了解了教育所传授的某道德标准, “言”与“衷”的分歧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生的犹疑和挣扎面前, 教育者该着力校正的是他的“衷”而不是他的“语”, 更不能促动学生弃“语”皈“衷”。当年张铁生所谓的“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 我是不服气的, 而有着极大的反感, 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 上文所举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 真正的问题是他们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还“不知道”罢了。所以, 作文教学允许学生先在语词上、继而在思想上、以求将来在行为上认识真理、趋奉崇高, 是不是比认可、鼓励他们在现有的思想境界中自娱自乐更能显示作文的育人功效?

3.“真情实感”说是否回避了“教学”的现实性?

中国自古有“文”、“笔”之说, 笔者, 个人之情志, 文者, 代圣者或他人立言。从教学的现实状况看, 中学写作并不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一个想也不可以不写。当某个令学生措手不及的命题摆到面前, 学生受到时间、字数和思考的三重胁迫, “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才是凌驾一切困难之上的困难。能凑齐800个字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谈要什么“真情实感”?

从社会现实来看, 我们身处的是价值多元的时代, 是学生极容易强调自我意识、蔑视社会规则、将平庸当平常、嘲笑崇高的时代。大谈政治、空谈崇高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远的看新生代作家, 80后90后的作品, 近的看近些年高考零分作文, 他们的写作可能格调不高、结构混乱、词语匮乏、思想肤浅, 但并不很多“虚情假意”。某些老师声称的“假话成堆, 空话连篇, 套话不断”的现象不是没有, 只是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学生的故意选择。很多学生不是不想写出真情实感, 只是他们要么思想混沌、感觉粗糙, 没有所谓的“真情实感”, 要么积累欠丰厚、思维欠开阔, 即使有一点零星感想也不懂得驱动思维、谋篇架构、调动语言。———“真情实感”, 对很多同学而言, 非不愿也, 实不能也。

当年的张志公先生说:“文章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 一是结构组织, 一是遣词造句。这三个方面不能互相代替。”[2]今天主张“真情实感”的王荣生教授也敏锐地发现这一点, 所以他提出,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怎样写出”还是要找写作方法要出路。所以, 提出“真情实感”说的人们, 是不是在“真情实感”说之前, 先有一个更基础性的主张?

参考文献

[1]《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2007年第12期《语文教学通讯》。

上一篇:被批评的作文下一篇:输液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