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诸葛亮高中作文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心中的诸葛亮高中作文(通用15篇)

我心中的诸葛亮高中作文 篇1

此人“心悬八阵图,目击三分鼎”。是的,诸葛孔明,正是这个人。当今,用来形容孔明的词汇实在太多了。我们已经不能用“英名”、“伟大”来形容孔明了。在众人心中,孔明就像是一个神。

还记得他在隆中的高谈论阔,还记得他草船借箭的智慧,还记得他巧使空城计,还记得他舌战群儒时的自信,还记得他“两表”只为酬三顾的忠义,还记得他临死前的感慨!

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绎着他的神话般的人生。

孔明舌战群儒时,面对群儒的伶牙俐齿,唇枪舌剑,频频发难,孔明则以不卑不亢,用容大度的自信态度对之。可谓是“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迫的高度自信,使群儒从“咄咄逼人”态度化作唯唯诺诺一副狼狈不堪的丑态。在这种“万箭齐发”的舌战中,心虚会被人乘虚而入,自卑恰恰会中人下怀,动怒则会乱了自己的分寸,重要的是机智中见沉稳,潇洒中见庄重,灵活中见自信。舌战群儒,与其说是舌战,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孔明的能言善辩和自信挫败了东吴主降派的锐气。

由此可见,孔明是外交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另外,他还是十分忠义的。

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辅佐后主刘禅,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山川,取四蜀,定南蛮,六出祈山,七擒孟获……

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欣赏他,但我更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葛亮 我永恒的信仰和快乐 篇2

很少见到一个进入商业出版市场不久的年轻作者,肯用5年时间打磨一部小说。年仅三十出头,却以时下年轻作家稀见的责任感回望历史,将对南京的深厚情感落笔为这座城七十年间宿命与缘分的流转。完成《朱雀》的这5年中,葛亮体会着创作带来的愉悦、折磨、个人成长与遗憾缺失。评论家们都赞叹这个年轻人非凡的创作力,然而他难得的真诚、直面历史与自我的勇气,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意义。

早在2005年,葛亮的短篇小说《谜鸦》获得第十九届“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自此走上“规律性写作”的道路。之后著有小说集《谜鸦》、《相忘江湖的鱼》、《七声》,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台湾“2006年度诚品选书”。

也许可以这样说——

葛亮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写出了文字。

葛亮有两次说话:一次是父母教他发音,一次是文字教他发言。

葛亮也有两重世界:一重是红尘俗世,一重是方块字间。

他说,自己有一个年轻的身体,却有一个老灵魂。写作时幸福感与痛苦感真实交错,而他也从混沌走向了纯粹,文字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说,他能看见无穷可能。

是的,也许可以这样说:这就是他永恒的信仰和快乐。

《朱雀》,我的千秋家国梦

“如果让我讲《朱雀》里谁是主角——我想说,城市才是。”

《朱雀》的故事,发生在千禧年之交。苏格兰长大的华裔青年许迈廷回到父亲的家乡南京留学,在秦淮河畔邂逅了神秘女子程囡,由此揭开一个家族三代女子的命运传奇。世势动荡,经历了南京大屠杀、国共内战、“文革”等等重大变迁,三代女子尽管都敢爱敢恨,但在时代洪流与神秘的历史律动中,个人意志始终显得微不足道,相似的宿命轮回在三代女子身上。惟有一枚金朱雀挂饰,风雨七十年间辗转于不同人手中,见证着一切温柔与残酷、巧合与错失,最终不减其光芒。

这几位南京女儿有好听的名字:叶毓芝,程云和,程忆楚,程囡。许多读者为她们的命运扼腕,问葛亮:为什么一家三代这么好的女子,每个人都得不到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为什么相似的命运要在四个女子身上反复出现?

葛亮说,“我想讲一个宿命的故事。如果让我讲《朱雀》里谁是主角——我想说,城市才是。在《朱雀》里,我用一家三代串联了历史,来表达南京。南京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没落的帝都’,老话说金陵是有王气的,尽管不少朝代亡国于此,但仍有其他朝代前赴后继——所以你能感觉到,南京的宿命,就是作为一个帝都、不断重复的命运。同时南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向,就是很深重的‘没落的美感’,带着古典气韵。所以我就想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可以承载它这种命运、或者说和这种命运相呼应的一整个家族的传承上面。”

这本讲述宿命的长篇,在香港一面世就好评如潮。《朱雀》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葛亮对于人与历史、城与历史的温暖关怀与深刻思考。

书香:为什么会把小说命名为《朱雀》?

葛:从“朱雀”这个意向来讲,它是南京的地标之一。南京的朱雀门,代表南京的正南方。早在东晋,南京秦淮河的二十四航(注:航,浮桥)中,朱雀航是最为华丽和宏大的。朱雀是一个昔日胜景的象征,但是已经逝去了——这与南京的古典气质在现代社会逐渐流失的感觉非常吻合。

书香:这本小说的人物关系和结构复杂,你在一开始构思的时候,就设定了这样的关系网和机缘巧合吗?

葛:一般写结构比较复杂的故事之前都会写大纲,但其实我没有写过。当然主要的人物们,一家三代,许廷迈等等,他们的大概关系和故事我心里已经有相应的考虑,但整个结构的推定和人物之间关系的交错,动笔之前其实没有固定在纸上。

在《朱雀》完成準备出版的时候,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前辈编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画了人物关系表给我看,我这才发现原来书里人物关系还是挺复杂的,不过并不是我刻意为之。人物之间一些机缘的安排,也是随着书里角色的发展而出现的,人物似乎渐渐有了生命,按照自己的性格、阅历和人生状态,和身边其他人产生交集,和那个时代发生关系,通过和时代的互动把自己推向命运的某一端。是他们自己掌握命运的走向,并不是我安排成什么样子。

书香:《朱雀》中人生的际遇巧合非常多,也比较坎坷复杂,这些际遇集中在一家三代身上,并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缘份,会不会太戏剧化让读者觉得不太真实,削弱感同身受的感情?

葛:从某个角度来说,“戏剧化”其实难度高于“不戏剧化”。其实在我早期文学的滋养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戏剧。《朱雀》选择了用小说表达,但我没有舍弃戏剧感。因为有些东西是我想去强调的——我想去体现“宿命链条的完整”。如果有些东西不设定成一个巧合,或者说不是一个相对完满的交代,随了它去,可能会更接近日常的状态,但我会觉得精神方面的东西也因此被卸掉了。

我希望《朱雀》里的城,是一个完整的城。我之前也强调过,如果让我讲《朱雀》里谁是主角——城市才是,而所有人都是建筑这座城市的砖瓦。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让这座城池搭建得更为结实一些,每个人都是一个坐标,包括中间的次要人物,我都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交代,所以最后我选择了一个circle。尽管结局是开放的,但精神其实是一个circle,是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循环的圆。

书香:雅可这个角色曾经在你写的短篇小说《雅可·穿裤子的云》里出现过,在《朱雀》中同样是一个重要角色。他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型吗?感觉你对这个形象情有独钟。

葛:雅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但我当时写雅可,其实有一个兴之所至的初衷。一讲到南京,就想到魏晋风度,六朝烟雨,士大夫的气韵,秦淮风月,都是一些古典的意向。所以我想,这种意向在现代是不是能够重现,甚至复活。所以雅可,一个身上带有这种“名士气质”的人,在这个契机下出现了。

还有一点,“雅可”的名字是从马雅可夫斯基来的,而“穿裤子的云”也摘自他的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沾染的、放旷不羁的作家。我之所以把雅可和他的名篇产生联系,其实也是想让马雅可夫斯基的某些气质在雅可身上复生。

触碰,回溯,抽离,重建

“年轻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能怎样去重现或重建历史?”

台湾的陈映真先生曾在参加一个文学奖做评审时,看了征稿后发出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写作从视野到题材,“都仅仅看自己的肚脐眼”——也许是因为年轻人经历的时代没有太多大变革,“向内看”变成比较容易完成的题材;也许是因为对前辈的经验无从体验,所以选择不去触碰历史。

《朱雀》25万字,葛亮写了5年。很多人惊讶于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难题”,选择跨度这样大的历史题材——这个出生于70年代末、经历顺遂的年轻人,如何复现和理解曾经的国家动荡和时代变迁,这大概是葛亮在《朱雀》写作上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中国近代史充满动荡与残酷,资料收集阶段,触碰到的真相让葛亮饱受折磨。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部分,看了许多资料,夜晚常常做同个噩梦,梦中只有一张毫无表情、闭着眼睛的脸——资料中血淋淋的真相没有击倒他,但屠杀者、被屠杀者那些完全失去人的灵魂、麻木不仁的脸,让葛亮对人性充满不知名的恐惧与怀疑。书中这部分其实着墨不多,但完成小说后,葛亮调整了相当长时间,才能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写完那一段,我很能够理解和体会为什么张纯如写完了《The Rape of Nanking》之后走上了不归路。”

选择去看,选择去了解,这对年轻人来说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对葛亮来说,《朱雀》的写作中还有更大的难题等着他尝试去解决。

书香:年轻作家想去写家族,写历史,似乎并不多见。你为什么会想写《朱雀》这样一本书?

葛:有一句话是“家国不幸诗人幸”,有时候,国族或者时代的某些变迁,实际上是赋予写作者资源的。起初我很怀疑一点:我们这代人,究竟能不能写出这种大格局的东西。

后来开始写小说,最初也是从一些比较生活化的题材开始写起,慢慢的,我有种体会,觉得有些东西,是这个时代的“真东西”,这些真东西是建基在微小和日常之上。在这种感觉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是我完成《谜鸦》和《七声》后,我开始想,是不是可以试着触碰一下历史。

书香:对于年轻人来说,会觉得自己和前辈们的经历有很大的距离,而且可能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永远也不会体验到。在《朱雀》的写作中,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葛:是的,这也是我初期比较困惑的部分:我们和前辈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在于,历史对他们来说是经验,但对我们来说不是。对于我们来说,“再现历史”必须要加以自己的想象。就算你对史料掌握得再怎么精准具体,实际上你也只是史料的一个被动接收者。

写《朱雀》时,对我而言蛮挑战的一点是:我考虑更多的是“这个角色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讲得更简单一点,就是把更多的想法用在“构建历史情境”这个层面上,而不是再现历史本身;怎样让这个人物在这个历史环境中,是“合理”的,也因此她才能够是丰满的。借助一些东西构建出一个新的血肉之躯,这是我试图去做的工作,对我而言真的是蛮大的一个挑战。

书香:肯定有人会说是不是等你年纪更大的时候来写这样的题材,会更好。因为那时候人生经历更丰厚,思想也会更成熟。

葛:其实我本人一点也不怀疑这一点。但为什么我还是在30岁之前开始动笔,是因为我觉得作者的年龄,对于他的创作而言是有某种“天然的意义”。也许他年长时阅历更丰厚、思想和精神更成熟,他写历史能在客观的角度上更丝丝入扣,但可能也因此缺失了一些东西,就是“作为年轻人去看待历史的感觉”。因为并不是每一位作家,都能在写作的每一个阶段,对任何一个题材都代入的游刃有余。

写作,推开一扇门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葛亮出生于书香世家,几乎所有对他的介绍中,都会提到他的太舅公是陈独秀,祖父葛康俞是著名艺术史家,叔公则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总有人揣测这样的出身和家庭,在幸运之外,大约也是个人成长的无形拘束和透明障壁。不过对葛亮来说,父辈在教育方式上并未给他什么“拘囿”,反而让他拥有了比一般人较早的阅读经验,获得了某种感知事物的态度。

“小时候的阅读,父母会着意安排我读一些‘大部头’,特别是苏联文学。宏大又厚重,像《齐瓦格医生》、《青年近卫军》……儿时的阅读其实造成我对文学的敬畏感,觉得文学门槛非常之高,所以长期安于做一个阅读者。我完全没想到某一天我能提起笔来,规律化的写作——只是平时写写所想所感,根本没想过要和别人分享。”直到《谜鸦》获奖出版,葛亮开始正式创作后,他才发觉儿时阅读给他最为珍贵的经验,“就是教给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一种胸怀。有了大胸怀,就算是小题材小格局,你也可以写出意义深刻的作品。不是只关照一时一地,而是把这些东西放在普世人性的层面去写。”

因为有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我们能从葛亮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看到他在作品形式、表达方式与关注主题方面的演变和探寻:《谜鸦》描写都市精神症候群的神秘奇情,《七声》是过往经历的“朝花夕拾”,《朱雀》则是叩问历史的“寻根之旅”。

书香:有一句话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通过一系列写南京的小说,我在勾勒‘城格’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人格’。”《朱雀》这本书对你意义重大,因为也伴随着你成长的整整五年时间。你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改变或者成长?

葛:这是一定有的。“写作”的过程,其实是自我成长和成熟的一种过程。

《朱雀》写作的过程中,我个人的成长尤其表现在一点:它在逐步明确我的历史观念。尽管以前也读历史,但因为要写作,你必须投入去读,去深刻理解,你必须要依靠史料建立起历史情境。而这种情境就是酝酿和建构自己历史观的过程。这本小说写的时间很长,在这5年里,我个人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实际上都在进步——真的是“慢慢的演进”。让我更清晰的感觉到一个作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史观”,这才能真正保证自己内心的强大,就是“以古鉴今、以史鉴人”这个道理。

书香:这种收获非常珍贵,可能会给你之后的创作带来信心。

葛:所以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应该尽量去写,它是帮你去发现更多可能性的方式。我想在以后的写作里还会涉及到历史。《朱雀》对我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是我开始进入到这样一种题材、或者说开始进入到这样一种写作感觉的“一扇门”。进入这扇门之后,我觉得会有一些更加丰盈的东西等待着我去寻找,也让我看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我推迟了打开这扇门的时间,那前面的一些更美好的东西,可能就错过了。现在回头看《朱雀》,我刚才说过,可能有些部分我能写得更好——但是如果我不写出来的话,我是没有机会发现这一点的。

南京,一生之城

“我和南京之间有血脉相连的亲近感。对于我的性情而言,南京是很重要的一个塑成者。”

在对葛亮写作风格的评论中,常常可见这类的评语:“他的叙事温润清澈,对生命的种种不堪充满包容同情……温柔敦厚(王德威)。”“《七声》相当生动地雕凿了葛亮的聪慧跟慈悲(吴钧尧)。”

是的,下笔太温暖,不够狠——有要好的作家朋友对葛亮说。

“其实现在想来,小时候对人性的感觉,真的在长大后也会延续。现在尽管有一些别人的作品,写新时期人的异化,对人性质疑,但我始终还是觉得‘人是美好的’。我想这种感觉来自懵懂时期对人的印象。”葛亮如是说。

葛亮的懵懂时期,正是在南京度过。对南京的最初印象基本来自幼儿园,由3岁之前零零散散的記忆小碎片拼成,全部带着暖和的温度。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偶尔要被送去全托的小葛亮,记得小朋友们和阿姨都对他很友善。小时候的葛亮是个非常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向孩子,“我还记得,有一次尿裤子或是尿床了,我一直没有讲,直到被阿姨发现。但是她对我特别好,没有骂我,反而特别耐心的帮我整理。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她的面貌,但是我铭记她给予我‘爱’的感觉。”

南京人用善良与爱伴随着葛亮长大;而南京城,浓酽的古典气韵与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气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也用独特的包容力给葛亮丰富的生活体会。“因为南京这种城市的包容力,让小时候的我经历了很多一般大城市的孩子没机会经历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对于我的性情而言,南京是很重要的一个塑成者。南京,是我的家城,我的梦土,我没办法割离和它的感情。”

在接受的各种各样访谈中,谈着谈着,葛亮常常会无意识地绕回南京的话题去;在香港看到某本杂志做了关于南京的小专题,葛亮欣喜地托人结识负责的编辑记者,转达感动之情。大家开玩笑说,葛亮现在是“南京驻港代言人”;葛亮不好意思地讲一句:“我是情不自禁。”

书香:阅读你的作品时,有一个深刻感觉,你的用词,对情绪的描写等等,非常克制。你曾经说过,《朱雀》是你欠南京的一个感情债。书写有深刻感情的家城历史,为什么你选择相对而言更难的“抑”的写作方法,又是怎么控制写作的角度和情绪呢?

葛:这种写法对于南京,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因为这座城的气质不张扬,是座个性比较平缓、有包容力的城市。所以我写的时候,也尽量让自己平缓地去对待这座城市。写作开始,实际上我蛮担心代入了太多感情,会影响《朱雀》客观和真实的质地。所以一开始用许廷迈的角色代入,选择一个“局外人”而不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的眼光来切入,这可以让我从另外一种文化的视野,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地进入到这座城里面。这非常重要,让我从开始就舍弃一种比较澎湃的感情,决定了《朱雀》的笔调,包括涉及到一些时代的起伏和遭遇时,我可以相对平静的去讲述。

我觉得在一些大的事件,你投入了太多个人感情、投入太多主观的立场,反而会使它在读者心目中呈现“失焦”的状况。我情愿以相对客观的面目交代它,而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书香:《朱雀》里一家三代其实和南京互为投射,四个女子的宿命令人感慨心酸,影射了南京的宿命。这样构思,会不会有些悲观?

葛:我其实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很多东西我有自己的信念或者信心。我觉得,我还能在这个时候写南京,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悲观。实际上,中国绝大部分的古城在后工业化、现代化的侵蚀之下,慢慢萎缩凋零。但我觉得南京在这种冲击之下,还是保持了一种古典的坚守状态。尽管这一部分也在慢慢退缩,底线也在后移,但并没有被洗刷掉,我对它后续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我觉得“宿命”并不仅仅是个人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它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意味或者观念。关于历史,我们常说 “螺旋式上升”,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借口,很多东西为什么会反复?发展了,退回来,然后又往前。我觉得实际上就是宿命。我用“宿命”去表达,或者作为一种呈现、观照的方式,很多东西更可以解释,让读者心里也不会过分沉重。

书写,用最初的心

“写文章,你得先对它诚恳;还有,你得对自己诚恳,对笔下的人物、对读者,都要诚恳。”

葛亮有种与年纪不相符的笃定与平和。他对自己有要求,并坚持自己认定的。

所以他用5年时间打磨《朱雀》,因为“我觉得值得”;所以現在大陆引进《七声》时,他为了写出这个时代更丰富的不同人生,加入不少充实的内容,重新制作成一本两岸三地最饱满的版本,呈现给读者更加成熟的作品。

“写完《朱雀》时,我觉得终于还了南京一个感情债。5年时间写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其实是很纯粹的。因为也许想得太多、预期太多,会影响到你的落笔。在写作之外尽量想得简单一些,所有的事情都会随之而简单。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讲,至少对我来讲,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功夫在诗内’。时间会证明一切,只要认真、负责任,愿意和作者交流的读者一定会看到的。从《谜鸦》到《七声》再到《朱雀》,其实现在我仍在寻找,寻找一种最适合我表达的方式。寻找的东西并不是终点,对作家来说,是自己表达上的各种可能性。”葛亮说的很简单——但其实一切美好的简单,都不太简单。

对葛亮来说,写作是乐趣,是真实,是思考,是信仰。

他以这样一种难忘的方式,挖掘了自己,重塑了自己。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3

“诸葛亮,外号卧龙。”刚看到这里,我的小画家灵感以0·1111秒的速度传到了 “知识集中营”,抄起一张纸,嘴叼一支笔,开始创作了。

第一形象:干虾式。

一张黄干虾皮似的脸,头上窜出几根虾须(其实就是头发),两只虾眼咪咪着,像一条缝,一个扁扁的鼻子挂在正中间,嘴唇又紫又黑,脸上布满了皱纹,堆在一起,是个十足的“哈巴狗”,手上还拿着一把鸡毛芭蕉扇,看起来不像军师,倒像一个老乞丐,哪要是他看了,不得把我揍扁?还是撕了吧,。

第二形象:富贵式。

呵!还真不赖呀!一堆堆的肥肉起在一起,连眼和鼻子都埋在里面了,身穿一套深褐色的西服,一条蓝色西裤挽了好几次,耷拉在地上,脚蹬一双擦得亮堂堂的小皮嘎,乍一看像个老大下山扫荡,那要让革命红军看了,不得PK了他?这一张也不行。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4

即使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他的事迹,却被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是一个智勇超群、忠贞不渝的人。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孟获,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550字 篇5

学习了《隆中对》,让我重新认识了一次诸葛亮。

在历史上,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本身就很高,不仅仅是人才的级别,甚至有人夸他是像神一样的人。今天,我也来斗胆说说诸葛亮。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不像刘备一样只会纸上谈兵。他的英勇善战的状态,风度翩翩,也被大家赞不绝口,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事例妇孺皆知。而我们还会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出师表》肝胆照人,令人读后荡气回肠,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最后成为了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实在智慧。

诸葛亮还特别神,他虽在草庐中生活,但十分注意和观察当时的社会形式,对社会的情形了如指掌。甚至能拥有“呼风唤雨”借东风的神力。仿佛世间万物都随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也很仗义,他用一片丹心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而受到刘备的三顾茅庐之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诸葛亮是智慧、神奇、仗义的化身。他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也是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人物。他对刘备的帮助很大,“授命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也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很值得我们学习。总而言之,他就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我心中的友情 篇6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2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3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是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而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4

看到书店出售教授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畅销书,我总感到滑稽。一个人对某个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对某件事感兴趣,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功,这本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记要点就交不了朋友,不乞灵秘诀就做不成事业,可见多么缺乏真情感真兴趣了。但是,没有真情感,怎么会有真朋友呢?没有真兴趣,怎么会有真事业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际和成功?这样做当然有明显的功利动机,但那还是比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急于找捷径躲到人群和事务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这样的交际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会更感寂寞,如果这样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更觉无聊的。

5

读书如交友,但至少有一个例外,便是读那种传授交友术的书。交友术兴,真朋友亡。

6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7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个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后,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9

这是一个孤独的人。有一天,世上许多孤独的人发现了他的孤独,于是争着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们因为我的孤独而深信我是他们的朋友,我有了这么多朋友,就不再孤独,如何还有资格做他们的朋友呢?

10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我心中的英雄高中作文 篇7

风雨之后才有可能看见彩虹,但是大风大雨之后彩虹会更加绚丽。——题记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登上高山,怎能看见美丽的风景;不经历捶打和冶炼,怎能获得锋利的宝剑;不经历28年的磨练,怎会有一个钢铁般的强人站在我们面前。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酷爱航海的鲁滨逊,再一次航海的时候遇到的风浪,遇难了,所有的船员中只有鲁滨逊一人幸存下来,他只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孤岛,他靠船上仅剩的一些物品,和自己的经验在这孤岛上生存了二十六年后,遇到了二十多年来看到的第一个人——“星期五”。两年之后,他遇到了一艘轮船,随着轮船回到了离别28年的祖国——英国。

记得鲁滨逊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我会尽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独自一人,没有工具,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他失败过,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付出了无数汗水、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换来的。

高中我心中的春天作文优秀 篇8

白色的玉兰花象征着高贵和典雅,花园中玉兰花正争先恐后地绽放着。花儿嫩白嫩白的,活像一片美丽纯洁的白云,又似一只只雪白的绵羊。走近玉兰花,顿时芳香扑鼻,更觉得心旷神怡。在灿烂的阳光的照射下,一朵朵花儿在闪烁着,好象一个个新生命在颤动。

你看,马路两旁的那些柳树。微风吹来,吹拂着千千万万条才展开带绿黄色嫩叶的.柳丝。多像春姑娘那迷人的金发啊!

春姑娘是无私的,因为她把一切都给了大地、给了人类。春姑娘是满怀希望的,因为是她让世间一切充满生机。春姑娘是快乐的,因为她给予了别人快乐。难道不是吗?

我心中的贝壳 篇9

读书就像边玩边捡美丽的贝壳,看的越多,捡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记得小时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奶奶家玩,在玩的时候,忽然一本《安徒生童话》映人我的眼帘。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拿过来,一页一页地翻着。到晚上的时候,我让奶奶给我讲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讲完后,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我梦见我一会儿是童话里那美丽的艾丽莎公主,帮哥哥们用荨麻缝成披甲,解除坏王后的魔咒;一会儿又是那善良的丑小鸭,历尽了磨难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现在,我依然很喜欢《安徒生童话》,偶尔还会拿出来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看了不止一百遍,都倒背如流了,可我还是孜孜不倦地看。于是,我明白了:面对自己遭受的挫折,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生养了我们,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下去的机会。我们应该始终充满希望——我们要坚信,挫折是暂时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片艳阳天属于我们!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还会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爱读书,就像喜欢吃冰激凌一样。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如果有一本书呈现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津津有味地读,因为拥有书,就像拥有了无数美丽的、值得珍藏的贝壳,好开心、好惬意!

书就是我心中的贝壳,我爱贝壳,更爱读书!

我心中的美好家园高中作文 篇10

环境花园式

当我踏入美好的家园那一刻,便置身于姹紫嫣红的世界中。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笔盈盈地竞相怒放。满天星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浅绿色的枝叶丛中。花儿从纷乱的杂草中探出头,它们粉红色的笑脸对着你微笑。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有的花全开了,露出鹅黄的花蕊;有的花半开着,像位害羞的小姑娘,尤其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阵阵的花香沁人心脾,无比芬芳,我和朋友们一起在这里漫步,一起在这里嬉戏,你会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忧伤,因为只有幸福和欢乐。花园般世界让你留恋不已。

空气清新式

深呼吸,闭上你的眼睛,全世界都是最清新空气。一首美妙的歌曲道出了我们人类的向往,美好家园中的空气的负离子含量非常高,可以让你自由呼吸。现代文明的.城市虽然增添了许多家用汽车,可是这里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因为我们已经用电能代替了汽油,只要给汽车充好电,就可以享受着低碳绿色的能源,而且先进的技术早已解决了在东北的低温天气无法使用电动车的难题。绿色的电能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让地球变得无比洁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清新的大自然的芬芳,你可以闭上眼睛尽情地呼吸美好家园中的清新空气。

家庭和谐式

无情的战争曾经带给人类诸多的灾难和痛苦,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温馨的,和平的,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人们之间讲的是仁爱和兼爱,这里没有矛盾,没有任何纷争,更没有战争。当然,也没有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困扰。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亲到五更潮这里呈现的是一派和平的景象。人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人们之间是友好的,和谐的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高中作文 篇11

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多少回茫然失措,多少次艰难跋涉,我一刻也未曾停留,只因心中那片绿地。

总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曾天真地想把心灵栖息在那片舒适安逸的“绿地”上,但是,不,巴尔扎克演给我看的那一幕幕“人间喜剧”真让人怵目惊心。在金钱面前,笑容是那样的狰狞恐怖,言语是那样的虚伪冷漠,亲情是那样的淡薄苍白。贪婪撕扯着我,冷酷冰冻着我,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袭上心头,在罪恶的深渊前,我拔腿逃离。因为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心能够栖息的绿地。

曾以为“权利”能让人震慑,使人臣服,能享受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能让心灵绿意盎然。可是,不,那开创贞观盛世局面的李世民不也留下了玄武门之变的丑闻吗?那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一心想建立独裁统治的希特勒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权利就像毒瘤蚕食着心灵枯槁的人,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那一时的虚荣。在权利面前,尊严被踩在脚底,道德被抛向九霄,人格也近乎沦丧,原本简单而纯洁的幸福渐行渐远。我明白,我心中的绿地不在那。

我曾彷徨,我心中的那片绿地究竟在哪里?我的心应该在哪里滋长?

历史的画卷毫不吝啬地为我展开,历史的废墟里总有一片片绿地,让那些鲜活的生命栖息。

史铁生从那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里获得启示,汲取顽强生活的力量,用豪气抒写着别样人生;霍金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时间”的道路上“横冲直撞”,用顽强揭秘“时间简史”,他们用坚定的信念,用一生的时光,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永不言弃。那勇往直前的斗志震撼着我,那永不屈服的执着感动着我,他们为我拨开生活的迷雾,为我指明了通往桃源仙境的渡口。是的,我的心应如他们那般热爱生活——不管命运如何。

那汨罗江畔的声声叹息,那渣滓洞里的斗牛之气,总随着时光流淌到我的心田,告诉我那些或卑微或伟大的先辈,用生命浇灌着这片土地,用最质朴、最纯真、最饱满的热情,为这片土地贡献了自己的所有,而我们——千百万年来的华夏儿女的心灵就栖息在那片浓浓的绿地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我的心猛地一颤,顿悟我的心应为这片绿地默默耕耘啊!

在权势面前大义凛然,用睿智的.头脑和必胜的信心与邪恶作斗争;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用敏锐的眼睛分辨着美与丑、善与恶;用真诚的微笑回报复杂的社会,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多难的生活;怀抱豁达与宽容,给误入歧途的盲者以暖人的鼓励,这些都让我尽享无穷的静谧与幸福,我突然明白,我心中的那片绿地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心中的梦 篇12

关键词:教师; 心中的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55-001

一九九三年,我背着行囊,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注定了一辈子与三尺讲台结下不解之缘。第一次,我忐忑不安地来到教室,操着别扭的普通话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没想到,教室里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好奇地问我这,问我那,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学生的天真、善良、淳朴,领导、同事的理解、支持和宽容,让我非常温暖、感动,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教师这份光辉的职业。

一次,我感冒很严重,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家长生拉硬拽,到她所在的医院为我进行了一次免费的治疗。学生们个个都是机灵鬼,见我嗓子不舒服,口袋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几盒金嗓子喉宝,办公桌就像魔术师,时不时变出金黄的梨子,可爱的小物件,假期过后,办公桌上更是堆满了各地的特产,让你大饱口服。最快乐要数教师节了,走进办公室,就像步入了花的世界,卡的海洋,看着同学们精心制作、挑选的礼物,满载学生最真诚、最清澈的祝福,此时此刻,心头荡漾的全是幸福。

让人牵挂也是一种幸福,每年寒暑假过后,学生们返校后的第一句话就说:“老师,我好想你哟!”连自己也忘记生日的时候,学生会说:“老师,生日快乐!”此时,曾经梦想的物欲横流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工作的劳累和抱怨化成涓涓细流,甜到心里。在这里,我想大声说:“做一名老师,是快乐的、幸福的。”

其实,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是和我的付出分不开的。因为有了我坚持不懈的付出,我才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记得2010年,街道办对千禧路进行改造,这就影响到孩子尤其是坐校车的孩子接送问题。路不好走,车辆又比较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们都忧心忡忡。于是,每天早晨7:00和下午放学,我们学校安排行政班子成员每天一前一后两名老师,浩浩荡荡地从施工区穿过,安全把学生接送回校、离校。一年如一日呀,路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可是我们仍然幸福地工作着。尤其是我们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家长们满意的笑容,那一刻,我们是幸福的。

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定学生的自由,限定了自由自然会有些难受,这就是“苦”事。我就得想一个办法,变一种方式把“苦”事变“乐”事。如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估计学生肯定会叫苦连天。我首先自己写日记。我把每天上课的得失,哪个学生表现好我很高兴,表现差我很遗憾,希望他能加强努力。我批评错了哪一个学生,向他表示道歉,都写在了日记上。写完后,在大屏幕上打出来,念给同学听,并让学生给我作评论。学生的热情非常高。然后,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把我们每天所看、所闻、所感写成日记,好吗?”学生因为有老师带头,都愿意写日记。后来,我又创新实施班级“日记接力”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把每5名同学分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封面上写上自己的组别及成员的名字,从中选出一名责任感强的同学当组长,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一名同学写,组长周五写,这便于组长利用周末时间了解本组每人的写日记情况。写日记时,按日记的格式写,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写之前要先读前面每个同学的日记,每篇日记的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为同学的日记打上等级,或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或表扬文章的优点,或委婉的指出不足。为引起同学的重视,了解同学的日记情况,我坚持批改,发现精彩的日记,随时在班内读给其他同学听,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达到每周“写一篇,读四篇”、“写一篇,评四篇”、“写一篇、赏四篇”。因为学生乐意写日记,我所带的班同学作文水平比较高,每年都有五、六位同学的作文在《快乐作文》《满分作文》《学苑新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样的师生关系其乐融融,其乐无穷。

当然,有时我会因为工作而感到迷惘,每当这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用爱给这些正在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苛求和指责,从而多了一份宽容、理解和尊重。家长把他们最最宝贝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去辜负他们,怎么能不投入全身心的爱给他们呢?

记得上学期我班转来了个学生,叫刘小山。这个孩子贪玩,懒惰,爱逃学等等都能在他身上看到,可不好对付。记得第一次假期作业,他就给我一个下马威,我布置写生字,他挑挑拣拣的写了几个字。还有一次,他因为没完成作业,逃学没来上学。我发现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家长在校外找到了孩子,把他送到了学校。这个孩子真令我伤脑筋。通过和他家长的沟通,我发现他其实很可怜的。家长只要一知道他在学校不乖,对他就一个办法,打。了解了情况后,我首先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认识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我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耐心帮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渐渐地喜欢我,喜欢语文,按时完成作业了,在期末考试时,他取得了90分的巨大进步。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家长更是非常感动。

从小山的进步上,我看到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我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高中优秀作文我心中的奥运精选 篇13

2008年奥运会转眼即是,我们大家都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真希望自己有一张奥运会门票。

假如我有一张奥运会门票,我会高兴的睡不着觉,我想你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能获得一张奥运会门票,这是多么骄傲自豪的事情。我会十分珍惜它,不让他有一点皱褶,让它平平整整。把它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每天和它一起入睡,做着甜美的奥运梦,让自己的心在奥运会中飞扬。奥运会上的一幕幕是多么的激烈精彩:体操的柔美,跳水的优雅,给人以美于力量的体验,篮球的争抢,足球的拼搏,让人激动,令人痴迷。跑道上风一般的速度,泳池里鱼一般的穿梭,让人们的心时起时落。多么精彩的奥运会!多么激烈的奥运会!多么伟大的奥运会!

假如我会有一张奥运会门票,我会送给我的爸爸妈妈,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来报答他们给我了一次珍贵的生命。他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给我一个温暖的家,为我准备了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给了我一个快快乐乐成长的地方。爸爸妈妈为了我在外面奔走,为了我拼命的工作,挣钱。他们是多么的劳累,辛苦,而这些劳累都为是为了我,为了给我一个舒服的生活,为了让我有好的条件学习。假如我有一张奥运会门票,我会给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去看看这魅力无限的奥运会。相信这份珍贵的礼物一定会让他们感到高兴。

假如我有一张奥运会门票,我会送给贫困的朋友,送给最最想要看的朋友,送给身患残疾的朋友,送给患有不治之症的朋友。让他们去感受一下奥运会的紧张激烈;让他们去亲身体味奥运的魅力;让他们在奥运会的现场感到生命的蓬勃;让他们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让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充满自信和向往。同时我也会成为最快乐的人,因为我尝到了给予的甜蜜味道,那将比蜜还甜。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给予,给予别人会让别人获得快乐,自己也会有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假如我有一张奥运会门票,我一定会好好的学习英语,为2008奥运会努力。到时候向来自外国的朋友们骄傲的介绍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骄傲的向来自外国的朋友介绍自己灿烂辉煌的祖国,那时,我会感到是多么的光荣。与外国朋友在一起有说有笑,大家永远是朋友,是一家人。我期待着我有一张奥运会门票。

我期待着奥运会快点到来。

★ 多交朋友高中优秀议论文

★ 祖国在心中的高中作文优秀记叙文

★ 心中的记忆高中作文

★ 朋友优秀作文参考

★ 朋友一生一起走高中作文精选

祖国在我心中高中作文 篇14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

时间曾经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尽受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亿万炎黄子孙欢呼雀跃。沉睡了千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

祖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千百年来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她如同一位德高望重、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连绵起伏的长城是她华丽的项链;莽莽林海的大兴安岭是她俊俏的彩衣;巍峨壮丽的泰山是她闪亮的戒指;奇丽险峻的张家界是她高雅的金冠;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是她。四大发明使她辉煌灿烂;老子孔子让她闻名遐尔;丝绸瓷器令她光彩照人。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她;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是为了她;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

我们要想心系祖国就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中长同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时刻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多忙,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时,我们都必须停下脚步,一边注视着国旗行队礼,一边响亮地唱起国歌。平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把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是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只有爱我们的母亲祖国,才会茁壮成长,为祖国献一份力。

我心中的阿斗 篇15

惨遭不幸的阿斗

还记得有一个笑话说,“阿斗为什么这么笨呢?被他老爹摔傻的呗!”阿斗刚出生不久就面临可怕的命运,刘备夫人把襁褓中的他托付给赵云,然后自己投井自尽。他躺在赵云怀里,眼睁睁地看着赵云在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杀得血流成河,最后才躲过一劫。他既经历了生离死别,又在尸横遍野的人间炼狱中走了一遭,你说他幼小的心灵怎能不受伤害?回到老爹身边,本应饱受怜爱,可谁曾想,他狠心的老爹为了收买人心,竟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不被摔死也会摔个脑震荡啊!你说,阿斗是不是很不幸?

命运多舛的阿斗

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难道阿斗真的扶不起吗?我认为阿斗学不好是有原因的。刘备虽世称刘皇叔,可徒有虚名,连一块安身之地都没有,整天被人追着屁股打,哪有心思管他,阿斗没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时常转学,这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啊,学不好能怪阿斗吗?后来老爹给他娶了个后妈孙尚香,可这后妈不思相夫教子,整天以泪洗面,把他拐到东吴去,作为人质来换取荆州,试想他那狠心的老爹能把到口的肥肉吐还回去吗?他也只有被撕票的份了,幸好,又是赵云及时出现,才再次挽救了他被绑架撕票的命运。

深藏不露的阿斗

阿斗也并非老师眼中的笨孩子,我记得在有些史料上看过,刘备曾让诸葛亮亲自抄书给阿斗学习,而阿斗也很努力。阿斗不仅学习道德文章,而且还善于骑射。诸葛亮曾在给刘备的信中夸奖过阿斗。就凭这些,那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也应该被扔掉。

心机重重的阿斗

说来大家也许都不信,阿斗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或许你会说,这全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但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有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说阿斗胸无大志,蜀国灭亡后,不思复国。但在读了相关史实后,我发现了阿斗的精明之处,如果当时阿斗不装傻,说不定就会像东吴皇帝孙皓一样,被赐毒酒而亡。正是因为阿斗装傻,才让司马昭认为他没有威胁,才使他舒舒服服地度过了余生。

阿斗出生在一个乱世,糊里糊涂地当了皇帝,但他并不渴望这样的人生,只是一切时也命也。在我的心中,阿斗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他的人生本应多姿多彩。让我们摒弃对他的鄙视和嘲笑,也让他真正能够“乐不思蜀”吧!

【评语】

作者为“扶不起的阿斗”正名,立意新奇。用小标题的形式构架全文,层次分明。语言生动诙谐,颇有文学功底。

上一篇:《波兰吹号手》读后感下一篇:酒店行政部16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