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故事(通用16篇)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但是他却很勤俭,一点也不浪费。
有一次,李嘉诚从酒馆里走出来以后,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币,那枚硬币掉进了洞里。李嘉诚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拿到。这时,一名警察来了,问:请问这位先生有什么我可以帮忙?”李嘉诚回答道:“我的一枚硬币掉到洞里去了,你能帮我拿一下吗?”警察听了,心想:他是有钱人,竟然为了一枚硬币大费心思,他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想完,警察就弯下身子,捡到了硬币,就把它递回到了李嘉诚的手上。李嘉诚用手擦了擦硬币上的灰尘,放进了口袋里,并从口袋里拿出100元给警察当作谢礼。警察看了看手中的100元,疑惑地问李嘉诚:“你很有钱,但是你竟然因为我帮你捡到一元钱就给我100元,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李嘉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从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你100元,你可以去消费。我认为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警察听了,心里暗暗佩服李嘉诚。
是呀,我们应该像李嘉诚那样勤俭,即使是一元硬币,也不能浪费。
冯仑在他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谈到, 有一次, 他们长江CEO班30几个同学到了香港, 此行的安排之一是见李嘉诚。冯仑说, 见李嘉诚之前他有几个预想:一是, 他们到达约好的会见室后, 肯定是先见到李嘉诚的空座椅, 而不会一下就见到本人。二是, 见面后, 他们一拨人会递名片给对方, 而对方是不会派名片的。三是, 吃饭时肯定有主桌, 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和李嘉诚坐在一张桌子上, 于是就有了主桌次桌之分。四是, 李嘉诚不会等饭吃完的, 一定是吃两口就推说忙而先行离开。
结果却如冯仑的记叙:“首先电梯刚一开, 长江楼顶, 70多岁的大哥站着跟我们握手, 这样的开场很不一样, 我有点愣。第二, 一见面大哥先发名片, 这个也很诧异, 而且发名片还给你递过来一个盘子, 上面有号, 拿名片顺带抓个号, 这个号决定你吃饭时坐哪桌, 避免到时候我们这些同学谁坐一号桌, 谁坐二号桌, 心里有想法。后来才知道, 照相也根据这个号, 站哪儿就是哪儿, 我觉得挺好, 大家避免尴尬。”
让人更没想到的是, 那次共有4张桌子, 每张桌子上都多备一副碗筷, 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 李嘉诚每张桌子都去坐了一会儿, 而且都大约是15分钟时间。会餐结束后, 李嘉诚又与每个人握手道别, 一个都不漏掉, 就连站在旁边的服务员, 李嘉诚都专门走过去认真握手道谢……
据媒体的报道,李嘉诚已经把几个物业抛售了,其中包括香港的百佳超市、嘉湖银座广场,以及内地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据估计总金额高达410亿港币,李嘉诚准备拿这笔钱去英国投资。根据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李嘉诚陆陆续续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他已经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难怪英国人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
这次李嘉诚卖掉的4个物业,总收入是410亿港币,只占到他1.2万亿港币总市值的3.4%而已。这么说起来比例似乎并不大,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过去几年里李嘉诚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这4000亿港币占到他整个商业帝国的1/3,也就是说李嘉诚整个帝国的1/3的投资量都转移到英国去了,这才是值得我们关切的事实。
针对李嘉诚保守的性格,和他为什么决定投资到英国,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在我看来,李嘉诚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的整个思路就是回报率不好的项目一脚踢开,回报率好的项目加紧投资。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李嘉诚抛弃中国资产去英国,实际上他是在贯彻自己的这么一个理念——提高投资回报率。不管这个投资在什么地方,在英国也好,在中国香港也好,在中国内地也好,反正他只是努力地追求投资回报率。那什么叫投资回报率?说白了就是利润。
近几年李嘉诚总共在英国投资了4000亿港币,其中较为典型的投资案例有:700亿港币收购了英国的电网,290亿港币收购了水厂,77个亿收购了天然气。我认为他这些投资一定是因为投资金额很低,因而回报率自然提高。所以这就是李嘉诚的经营理念,如果投入50块就能够赚到20块的话那就是40%的回报率,他为什么不做呢?所以他投资4000个亿到英国,这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完全符合他的经营理念。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在李嘉诚的所有业务中,地产是最好的,商业地产只租不卖,整体回报率超过50%;其次是基建,除了控制香港的基建之外还大量转战欧洲,所以继续维持40%的回报率;再次是通信,通过低买高卖可以使回报率从5%暴涨到39%;最后是所谓的较差的零售,虽然只有7%的回报,但是卖掉百佳超市后可使整个零售业的回报率增加。
除了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能源和港口,目前还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新的、大的计划。但我相信在我们不知道的当儿,他可能正在开始下一轮的投资行动,而且目的很单纯,就是要拉抬企业利润,提高回报率。这才是一个有序经营的保守企业家真正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值得我们内地企业家学习。
李嘉诚生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但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虽说历经艰辛,但仍能构成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李嘉诚从小就酷爱读书,三岁就咏诗诵文,五岁开始上学。据其堂兄李嘉智回忆说:“嘉诚从小就像个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不小。”
从教的父亲李云经从小就教育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他不仅仅教给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李嘉诚从小就铭刻于心,终身不曾忘却。深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也一心向学,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也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
虽然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陷入贫困,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从商。
李嘉诚后来回忆说,从商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
深受父亲的教诲,李嘉诚从小就立下大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李云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尽管他很疼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他知道,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他把自己心中的慈爱,转化成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李云经喜欢带儿子去看海。他认为,海的浩淼、海的雄壮,能够使孩子的心胸博大,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
有一次,李云经领着小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一边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
李嘉诚一边似懂非懂地听父亲讲述,一边用他大大乌黑发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蓝天下波光粼粼的大海,看着万吨巨轮。他简直弄不懂这深深的水,怎么可能稳稳地浮着这么大的船,而且还是铁的,他太佩服船长了。
他认为能让这么一条大铁船稳稳地浮在海面上的人,一定是个大英雄。于是他向着大海,向着那艘万吨巨轮喊道:“爸爸,将来我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李云经疼爱地抚摸着他的头发,高兴地说:“好孩子,有志气!阿诚,做一个船长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很全面的问题。”然后,父亲又极其认真地告诉李嘉诚,“你看,现在天气很好,是难得的晴天。但是,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呢?做船长的,就要提前想到,就要提前做一切事情。而且,阿诚,要记住,做任何事情就像做大船的船长一样,既要预先准备好一些事情,又要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来临的一切事情。”
从此以后,船的形象,船长的意识紧紧地伴随着李嘉诚奋斗的一生。李嘉诚从小就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条船,把他驰骋商场、纵横东西的李氏王国比作一条船,所以,他很自豪地宣布:“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行进在波峰浪谷中的船的船长。”
“在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是李嘉诚在看不见硝烟却战火熊熊的商场上,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当时,并没有人追问当中关键性的一役,是汇丰银行为何愿意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李嘉诚。此中的原因,直到李嘉诚才说出。原来,当年汇丰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法,认为由他带领和黄,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结果亦证明,和黄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几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晋级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企业。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诚已开展了海外投资,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扩大有关的投资比重,进行企业全球性战略。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根据地。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地位。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李嘉诚和司机》,听完后,我感受很深。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司机给他开车有30多年,准备退休离职,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200万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我还是有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开发哪个升值好房子,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基金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一点,到现在一两千万的资产是有的!”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为这位司机的细心和机智折服:他能够从李嘉诚的只言片语中得到足够的信息,并付诸实施,把他转化为现实性的成果,没有足够细心的人,又怎能敏锐的嗅到在跟华人首富开车的过程中所蕴藏的巨大人生商机和增值机会呢!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不是这位司机的敏锐性,而是他是李嘉诚的司机,他的老板是李嘉诚,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才会有后续故事的发生!他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普遍的道理,那就是你是谁不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跟着老鼠学打洞。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聪明;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可能变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
周凯旋有着从普通公司职员到上亿身价女富豪的传奇经历, 而完成这个跨越的, 在于她出众的能力, 也在于她爽朗的性格。她依靠自己的头脑起步, 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赏识, 用这些资源, 她铺就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她有独立的思维, 同时又有超强的沟通协作能力, 她有积极而又淡然的态度,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只能说:魅力。周凯旋是原t om公司第二大股东, t om私有化之后退出, 创办周凯旋基金会, 并担任李嘉诚基金会董事。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06年“亚洲商界女性十强”之一。
提到周凯旋时, 谁都不忘说一句:董建华和李嘉诚是她的朋友。但是周说:“我不是他们的附属物, 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我的朋友圈里,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九十年代初, 周凯旋是董氏集团一家公司的董事, 负责中国投资项目。日后成为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当时还是董氏集团董事长。在董氏集团眼中, 周凯旋是个外人, 在地域和人脉上周凯旋吃亏不少。
施南生是香港电影界很有影响的女经理人, 在香港商界、社交界有深厚人脉。名不见经传的周凯旋向施南生自荐, 说能帮施把电影卖到欧洲。施南生出名求才若渴, 她欣赏精明过人的周凯旋, 两人很快成为好友。在施南生的扶持下, 周凯旋渐渐进入上层社交圈。除了结识香港及东南亚各路商家外, 她还结识了另一位朋友张培薇, 她正是东家董建华的表妹, 对董事长影响力很大。
接着, 周凯旋无意中开始了对她一生影响巨大的“东方广场项目”。她和张培薇为董建华下属的东方海外公司寻找地产投资项目, 完全靠直觉在北京长安街上找到儿童电影院, 却发现按照政府规划, 必须要在周围1万平方米的面积上整体开发。于是, “两个女生, 从一幢小楼起步, 做成一件轰动的大事”。周凯旋全面吃下王府井至东单“金街”与“银街”之间的10万平方米的地段。之后, 毫无地产操作经验的周凯旋提出了全面开发新东方广场的规划, 并用半年时间迁走了长安街上20余个国家部级单位、40余个市级单位、100余个区级单位和1800余户居民。
在做这个大决定的过程中, 董建华给了周凯旋充分的信任, 至今周凯旋也没弄明白这种信任源于何处, 只好自认为是董先生这类大人物的一种独特的直觉。周凯旋说:“我现在都很感激他, 因为没有他给我机会, 不会有我今天的成果, 虽然我自己也在努力争取, 但是, 门是他替我打开的。”李嘉诚和周凯旋认识, 是因为董建华希望与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合作开发这个庞大的项目。周凯旋说服李嘉诚为此项目投下20亿美金, 并且最终取得了4亿港币的酬劳。事后周凯旋回忆说:“这件事前后做了5年, 赚到了我人生最大的一笔钱。”拿到现金的当天, 她把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地区每家店铺都逛了一遍, “每一件昂贵的商品我都买得起, 但我没买”。周凯旋至今不忘当时那一刹那的感受:“心里觉得很富有”。
东方广场项目艰难地完成后, 周凯旋声名鹊起, 集团提升她做公司董事, 但周凯旋却主动放弃, 这令董建华觉得很奇怪。周凯旋解释说:“外表很光荣其实是你自己心里的包袱, 一个很大的负担。对我来讲, 最重要的是从这个项目中得到应得的报酬。
随后, 周凯旋的商业策略规划能力再度让“李超人”刮目相看。1999年互联网热兴起, 李嘉诚听从周凯旋的主意, 在2000年3月力推t om网上香港创业板。据当时的报道, 李周二人合创t om网时, 后者仅以30万港元入股, 结果上市以后身价飞升至最高127亿港元, 2007年t om在线私有化, 周凯旋套现6亿港元。周凯旋的眼光让她的财富再度增加。
不过周凯旋并非止步于商业。周凯旋基金会于1996年8月28日成立, 以“促进普及教育”为使命, 希望能帮助更多儿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现3g门户网张向东在曾经的记者经历中采访过周凯旋, 他描述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慈善基金会, 并不像周凯旋的惯常作风。周凯旋对此解释说, ‘这个问题我其实思考过很长时间, 但我想过, 如果连我自己都不敢拿出勇气来, 她们怎么接受我的帮助?她们怎么在以后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目光’。”
周凯旋在社交场合通常是一身职业装打扮, 上世纪90年代在董建华公司任职时, 还曾经留过一个跟董建华一样的短发, 让人难辨性别。她干练的风格的确让自己在这个属于男性的商业世界更为顺利。但周凯旋其实乐于接受自己的女性角色, 她说:“女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就是你不想承认你的性别。我很开心我是一个女人, 我只适合做一些女性的工作。很多女人觉得, 她们生活在一个受歧视的社会里, 所以她们花很多精力去克服这些歧视,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去努力争取。但如果你心胸宽阔一点, 你不认为这是歧视。我差不多是隐形人, 但太多人看着我。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 我要为此付出的代价。”作为华人首富的红颜知己, 根据香港传媒的报道, 周凯旋的住宅距离李嘉诚的只有5分钟车程, 他们也常被看到在一起吃早餐。但周凯旋始终认为, 自己是个很独立的人。
“在男女之间的感情上, 最靠得住的感觉是你是不是我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这个是原则。你有一个这样的关系, 你是什么都不怕的, 才能令对方长久眷恋。其实这很简单, 但是很难做。”所以, 至今她仍然还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什么叫朋友?可能有一个最简单回答:站在你旁边, 支持你。这个人永远都不会伤害你, 永远尝试了解你, 给你一个恒定的信心。”周凯旋开心地说。
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他旗下公司在香港与内地连续抛售大型商业项目,总价高达约32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引发市场猜测其实,这些只是看得见的庞大商业计划,在我们身边,还隐藏着更大,离普通人更近的李嘉诚帝国。
比如李嘉诚在内地保健品领域,就拥有不小的话语权。
羊胎素、有机奶粉、专供孕妇食用的 DHA产品,以及某些内地学生逢大考前常常吃的保健品,都有李嘉诚的产业。准确地说,这些产业都归拢在和记黄埔旗下的和黄健宝保健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已超过10年。
求医问药时,有些常用药,比如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也有李嘉诚的影子。
和记黄埔旗下有专门的医药科技公司,在医药行业是不折不扣的“隐形大户”,势力覆盖“北上广”李嘉诚在北京与同仁堂合作,在上海开办有上海和黄医药有限公司,在广州与白云山医药合资建厂。
2004年时,李嘉诚明确定调:中药将是和记黄埔的第六大支柱产业。紧跟着在2006年,李嘉诚就将他的医药公司名单,挂上了欧洲的伦敦交易所,成了笔跨国大生意。
另外一个巨头雀巢公司就看中了李嘉诚在中药产业上的判断,更看中李嘉诚在中药行业隐秘深耕多年的家底:和记黄埔的中药材库十分巨大,包括1200多种药用植物的5万种提取物。去年年底,雀巢第一次涉足中药产业在此之前,这家瑞士公司也确实在尝试做一些实验,比如在婴儿米粉中加入绿豆和莲子,让产品能“去火”。
雀巢现在与李嘉诚合伙开办了一家公司,希望可以找到用中药治疗肠胃病的办法。
总之,热衷于进入医药行业,这一点李嘉诚与比尔·盖茨的投资兴趣很像。
除此之外,一个日化品牌白猫洗洁精,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是李嘉诚的无形资产。2006年和记黄埔收购了白猫集团所持有的上海白猫有限公司80%的股份,共同组建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也就是“和黄白猫”。2009年4月,白貓集团又将“白猫”商标转给和黄白猫,所以在市场上看到的“白猫”洗涤产品,已经盖上了李嘉诚的烙印。
需要说明的是,“白猫”其实有两个,另一个“白猫”是白猫股份,是一家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2010年已退市。其间两只“白猫”乌龙不断,引得和记黄埔的新闻发言人要不时澄清:这只白猫和李嘉诚没关系。
李嘉诚在另一个时髦领域互联网、IT行业的投资令人感觉距离感更小。
他投过facebook、skype,以及后来被苹果公司买走的语音助手软件Siri。投facebook的决策时间只花了五分钟,而当时的facebook尚未营收。五年间,他手中所持的3%股权,回报率高达580%,据估计,他能从中赚得20多亿美元。李嘉诚却表示,在自己投资的新科技公司中,facebook赚得未必最多。
为他物色高科技企业的公司叫维港投资,专注于中早期科技类项目其操盘者正是五分钟内说服李投facebook的周凯旋。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维港投资团队成员只有四名,一贯低调,没有官方网站,却能凭其遍布全球的团队,挖掘出一般人不易察觉的项目。
再往近了说,我们的“衣食住行”,也有“李嘉诚牌。”华南地区能吃到的东北大米,会有一部分来自和记黄埔在黑龙江的生产基地。《证券时报》曾经报道说,在中国入世前,李嘉诚受邀到黑龙江投资稻米,并于1998年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近150万平方公里产粮地。
机舱清洁与服务,李嘉诚也感兴趣。和记黄埔与南航合资的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为25家国际航空公司提供航线保养、基地维修、机器零件检修等服务。
你能想到的产业链,几乎都能看到李嘉诚的身影,甚至还延伸到了海外去新西兰回收垃圾,在澳大利亚种植葡萄园、生态肥料,甚至还跑到以色列淡化海水。
所以,对于一个拥有千万条触角、并深深扎根于生活必需品的庞大帝国,几座大楼算得了什么?
李嘉诚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家财多少没有关系。
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是李家的希望。
李嘉诚希望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富家子弟,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常两个儿子旁听,他想让儿子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吹,他将自己艰难创业的历史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大儿子李泽钜从爸爸的教育中受益颇深,他对李嘉诚的评价是,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对它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会将钱用在这上面,比如帮些不幸的人,捐资医疗教育事业,只是他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虽然我们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像的简单,但简单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
记得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由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儿子起床换上游泳裤去帮忙,他说,菲律宾工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背井离乡来工作,但同样是人,地位与自己一样,他的两个儿子马上下去抬树。两个儿子懂得,职业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
几千年的中国商业文化认为——无商不奸,但是,这位凭借自己三十年奋斗成家致富的人,认为“信”是商人的信条。不只是商人,一个人和一个国家都是无信不立。
李嘉诚的事业将他在商业的“信”与他待人的“诚”紧密结合,合成为“义”,对于此,他身边的人感慨良多。
曾经有一个在李嘉诚公司工作了十年的会计,因为不幸患上青光眼,无法继续在公司上班,而且他早已花尽了额度之内的医疗费,生活面极大的困难。李嘉诚关心地询问会计:太太是否具有稳定的工作可以维持家庭生活?他支持他去看病,而且说,如果他的生活不够稳定,以担保他的太太在他的公司工作,使这家人不必再为生活奔波。
这位患病的会计经过医生的诊治,退休后定居在新西兰。本来这件事就应该这样结束,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李嘉诚从媒体上获知治疗眼的方法,都会叫人把文章寄给那个会计,希望对他有所帮助。他的行为使会计的全家都十分感动,那个会计的孩子尚处幼年,大概还没岁,为了表达全家对李嘉诚的感激之情,孩子自己动手画了一张薄薄的卡片,寄给李嘉诚,礼轻情谊重。由此可见李嘉诚优秀的人品。
李嘉诚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他说,在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李嘉诚说,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现在做生意,资金即使高出资产的几十倍也不够,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要学会与别通,让别人喜欢你。世界经济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也是一样,信义是与人交往的准则。遵守信义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我经常教导儿子要遵守信义。
李嘉诚很注意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他严格要求儿子艰苦朴素、不讲排场,要他们注意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他要儿子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务实奉献。
在两个儿子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被李嘉诚拒绝,李嘉诚说他的公司不需要他们然他的公司有足够的职位,甚至安置二十个儿子也够,但是李嘉诚希望他的儿子们自己去闯,自己打下江山,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他不希望他们未经社会的风雨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觉得他们不够格。兄弟俩明白,父亲是希望他们通过实践,将自己锻造成才。
两人去加拿大发展,后来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港的李嘉诚也常常通过电话对兄弟寒问暖,想要提供帮助。但兄弟俩却总是坚持困难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
当然,李嘉诚也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并不是真的要帮助他们。父亲的这一点,是兄弟俩最为熟悉的了。即使真的求父亲帮助解决困难,也可能的。这似乎有些冷漠得不近人情,但是兄弟俩一点也不怪他,他们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但是兄弟俩都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业绩,成为加拿大商场中的佼佼者。
根据本人自身的经验及职场的现实情况来看,本人绝对不赞同这种说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为什么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呢?
1、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你的头脑印象中,诺基亚已经是手机的代名词。如果有一天诺基亚生产出了一种“诺基亚牌电脑”,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非常不对劲对不对?这主是先入为主现象。
2、职场中不允许从头再来
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
3、时间成本不允许
老二如何变第一
当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
抓住时机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知已知彼
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作出正确的决定。
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又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找出适合公司的坐标
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座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让管理层之间竞争
要让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从而带给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因为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有毅力能坚持
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以下四点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①紧守法律及企业守则。
②严守足够流动资金。
③维持盈利。
④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价值无限的资产。
领导全心努力投入热诚,是企业最大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审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数据显示, 2011年, 香港前40大富豪财富锐减7.4%, 至1510亿美元。香港地产业巨子雄踞香港富豪名单, 超过三分之一的前40大富豪来自房地产。
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是大中华区最有钱富豪, 财富价值估计达220亿美元, 较去年缩减8.3%。拥有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家族, 财富缩水了近1/4至154亿美元, 排名从去年的第二滑落至第三名。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财富约合170亿美元, 排名跃居第二。资产增长最多的是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 由于旗下周大福珠宝成功在香港上市, 其财富从去年的90亿美元升至150亿美元, 排名第四。
李嘉诚的经典励志名言精选
1.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2.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3.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4.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5.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7.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8.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9.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10.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1.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12.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3.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14.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5.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李嘉诚的经典励志名言经典
1.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2.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3.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4.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7.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8.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9.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10.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12.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13.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4.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15.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李嘉诚的经典励志名言推荐
1.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2.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3.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4.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5.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6.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7.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8.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9.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10.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11.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2.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13.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14.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15.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16.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7.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18.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9.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 尊严来自实力,实力来自拼搏!
■ 赢家总有一个计划,输家总有一个借口。
■ 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肯定失败。
■ 雄鹰可以飞得晚,但一定要飞得高。
■ 专注=效率
■ 人生需要时时提醒,责任需要时时敲打。
■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 只有今天的埋头,才有明天的出头。
■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 给高贵的灵魂找个住所。___迷途之返是好汉。
■ 严是爱,松是害。
■ 静心,才不浮躁;尽力,才不后悔。
■ 朝着心中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在为他让路。
■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 出息是孩子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健康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以善为本,以德为准,享乐是一种空洞,快乐喜悦是一种深刻。
■ 学会舍才有所得。
■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 诚信和才干一样重要。
■ 自我反省,做自己的老师。
■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 生命是一种过程
■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 优秀是一种习惯。
■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 修正自己吧,不要企图修正别人。
■ 一味抱怨的人,只能被越抛越远。
■ 如果你昨天的成绩显得很了不起,说明你今天做得不够好。
■ 男孩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受的冤枉越多,胸怀越大。
■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会感到无助;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不会心乱如麻。
■ 心是开不败的花。
■ 金钱可以使人卑微,也可以使人卑贱,可以使人高傲,却无法使人高贵。
■ 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 每个人都要长大。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长大。
■ 母疼儿为天性,儿疼母为人性。
■ 心灵的土地上一旦撒下谎言的雨点,就会长出尖利的荆棘。
■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
■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别国较低, 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生产的效率提高, 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 它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而提出的。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优势。亚当·斯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归结为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绝对利益说。然而, 一国封闭条件下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低的生产成本, 在开放条件下, 通过产品国际价格的竞争和国内要素价格的竞争其成本却未必绝对低。正是这一逻辑上的错误使得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
针对亚当·斯密的困境, 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在其著名的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利益例子中, 李嘉图用严密的逻辑形式论证了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 也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获得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并且他对落后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性的论证也是比较充分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到迪克赛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 再到乔赛亚·塔克和杨小凯的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 各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 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对它们能否建立贸易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发达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具有灵活和有效的特点, 但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建立贸易的优势, 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 在双方都采用同样的机制的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他们在国家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技术驱动阶段的中期或后期,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资本驱动阶段的初期或中期。因此, 他们更需要通过政府的作用, 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在整体上取得贸易竞争的优势, 也力争在某个产业集中资本或技能, 取得局部的贸易竞争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获利创汇。事实上, 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但是, 从目前情况来看, 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环节, 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 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 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 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 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 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很大, 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期以来, 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价值低, 容易出现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另外, 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 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三、我国的对策建议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追赶先进的国家, 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 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 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 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 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 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 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 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 选择好主攻方向, 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效应。
政府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快产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 完善政策法规, 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将是我国经济中的主导成分, 而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 必然要在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加快贸易的转型升级。
目前, 造成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上游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产业政策过多向下游产业倾斜, 一般贸易出口商品含税, 信息、中介功能薄弱等几个方面。应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推动国内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推进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有必要构筑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地区开发政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形成促进上游加工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 重视信息、人力资本等新因素。
2010年,似乎成为了李嘉诚家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2010年开始,李嘉诚大举抛售香港和中国内地资产。这些资产的市值,已超过其总身价(2013年为310亿美元,约合2403亿港元)的七成。
与此同时,李嘉诚之子李泽钜则加快了抄底欧洲的步伐。
2010年,以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
不到一年,长江基建再度出手,花费24.1亿英镑(29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10个月后,长江基建高调出击,用6.45亿英镑(77亿港元)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Wales的收购,意味着从此后李家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意味着英国1/4人口将使用李家的天然气。
这些投资合计耗资1067亿港元,占李嘉诚总身价的44.40%,占其欧洲投资总额的88.93%。
李泽钜的大手笔让英国媒体哗然:“他几乎买下了英国。”
当然,这仅仅只是开始,2014年4月8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71亿港元抛售北京盈科中心,再次引发热议。因为这是继去年下半年至今,李嘉诚抛售香港百佳超市和长园集团之后,李嘉诚家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第七次抛售。
尽管李嘉诚屡次出面竭力否认自己并没有抛弃香港和中国内地,但是,李超人的资产转移报表却一次次地出卖了他。从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看,2010年至今,李嘉诚在欧洲投资总额约为1807亿港元,占到其在海外投资的96.75%。
西进欧洲,李嘉诚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看空中国
实际上,李嘉诚并不是唯一一个离开中国的商家。
4月26日,高富诺基金的首席执行长雷纳称,嘉实房地产投资已停止拟推出的规模5亿美元、投资币种为美元的嘉实房地产投资中国综合回报基金的募资,嘉实房地产投资正转为将中国资金投向海外房地产市场。
早在2009年初,因做空安然获利而闻名的做空大师查诺斯在研究矿业公司时,开始关注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从那时便开始做空中国房地产公司、建筑商、银行和大宗商品公司。他曾宣称:“这是我们最好的做空买卖之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超过迪拜1000倍,甚至更严重。”
虽然查诺斯的言论我们并不能苟同,但是,中国楼市将出现新动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
李嘉诚的投资向来以稳健为主,他涉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零售业,因此,李嘉诚的撤离似乎意味着他也逐渐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
仅拿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的出手来看,我们似乎也能看出李家的心思。
2014年1月13日,盈大地产突然停牌,发布公告称,正就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与独立第三方深入磋商。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第十四章,该项交易预期将构成盈大地产一项非常重大的出售。
而且截至公告日期为止,李家集团没有作出任何出售于北京盈科中心的权益的决定,亦无就出售该等权益订立具有约束力的买卖协议。一个没有成交的事情大张旗鼓地放在公告上说,业内直呼,这是李泽楷想吸引更多的买家,让盈科地产可以售出一个好价钱。
实际上,从2013年10月开始,盈大地产就在公告中不停表示,不时有第三方表达收购北京盈科中心权益的意向或建议,而盈大地产也在探讨出售该项目的机会。李泽楷通过公告散布消息,也反映出出售盈科地产的决绝之心。
根据李家最近的动向,无疑,盈科地产出售的资金,应该也会流入欧洲。那么,李嘉诚西进欧洲的决策真的为他带来可观的利润了吗?
翻看2013年和记黄埔欧洲业务的经营利润,我们发现李家在欧洲的经营利润首次超过了香港和中国内地利润的总和。
2013年,和黄欧洲业务实现息税前利润(即营业利润)239.98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而香港和中国内地业务的营业利润占总利润的35%,金额为226.86亿港元。而在2008年,李嘉诚大举进军欧洲之前,和黄欧洲业务仅贡献了12%的营业利润,而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贡献总计达到45%。
根据核算,李嘉诚西进欧洲的举措为他的李氏帝国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尤其是英国市场,似乎将会成为李嘉诚的下一个中国。
伦敦买地忙
一边是李嘉诚儿子抛售中国地产忙,另一边是李嘉诚在英国伦敦买地忙。
今年,和记黄埔拿到了德特福德(Deptford)的一个综合房地产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41.2英亩(约合1667.3亩),涉资约10亿英镑,可以最多发展3500个单位,包括住宅、办公室、商铺、酒店以及餐厅。该项目名为“Convoys Wharf”。
德特福德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以东3.2公里的英国海军船坞旧址,金丝雀码头则是伦敦的一个主要商业区,拥有英国数座最高的建筑物。金丝雀码头被誉为是伦敦投资最成功的商业地块。
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如此评价这里:我们看到,在金丝雀有许多银行总部和商业巨头,汇丰、花旗、渣打、路透社都坐落在这里,这个地方相当于北京的CBD。金丝雀码头在开发的过程中,考虑了形形色色的需求,包括大学,包括酒店,这里被打造成了一个购物天堂,一个工作天堂,一个生活天堂,这里从购物天堂开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且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伦敦的住宅价格增长了18%,仅仅是过去3个月,伦敦的住宅价格就增长了5.3%,现在伦敦的楼市均价已经达到36.3万英镑,是英国其他地区楼价的两倍。
最令人欣慰的是,伦敦的商业地价相当稳定,稳中有升,投资回报率已经明显高于中国内地和香港。而且,不少欧美国家的房地产在金融海啸后谷底反弹,以英国非核心区的商业项目计,借贷成本约5厘,但回报可以有八九厘,这和中国借贷成本五六厘,回报只有三四厘相反。
不仅如此,据仲量联行披露,2013年伦敦中心区新房共成交了3000-3500套,其中中国内地买家占比已到6%,2012年前,内地买家在伦敦中心区的新房成交中不足1%。中国买家的青睐,似乎也是释放一个消息,中国人投资的地方,回报率一般都很高。
而且,李嘉诚此次在德特福德的项目,实际上是伦敦市长约翰逊(Boris Johnson)一手促成。约翰逊称,伦敦需要多兴建一些新住宅,Convoys项目的发展已经拖延太久,这将会成为伦敦市内可供发展的区内大型住宅及综合房地产项目之一。
李嘉诚走出中国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他选中的偏偏是欧洲,而且重点是英国。
高力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境外投资者对伦敦和巴黎等避险型市场热情不减。避险型市场仍然是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寻求稳定、安全收益的保险公司的首选目的地。而且李嘉诚早年曾说过,若香港地产收益不理想,长实可靠海外收入帮补。
但是,这些似乎还都不能充分说明李嘉诚选择的核心。
背靠大树好乘凉
李嘉诚投资喜好稳健,因此地产业和基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英国都不曾偏离过。李嘉诚和记黄埔的利润来源,主要为地产和基建,加上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零售业务,此三板块的营业利润贡献率分别为21%、27%和7.30%,合计达到55.30%。
1958年,是李嘉诚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开始。经过耐心经营,到1976年李嘉诚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1977年香港地铁招标李嘉诚成功夺标,让李嘉诚一举成名,而且奠定了和汇丰银行的关系。
汇丰银行在李嘉诚的事业中其实一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在港英政府时代,汇丰银行董事长作为香港的实际统治者,控制着整个香港的经济。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在香港,李嘉诚是很难发展到现有规模的。
关于李嘉诚和汇丰银行董事长沈弼的结识,有很多个版本。但是,香港地铁一役吸引了沈弼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1948年,李嘉诚设立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淡出塑胶业,专营地产业。1975年,沈弼领导下的汇丰银行,向陷入财务危机的和记洋行注资1.5亿港元,并在1977年控股了和记洋行与黄埔船坞公司合并后的和记黄埔。
但是和记黄埔的经营并不理想,汇丰欲出手,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买家。这时,沈弼想到了李嘉诚,因为除了地铁一役的胜利,在之前九龙仓收购案时,李嘉诚曾听从沈弼意见,放弃了收购九龙仓资产。
所以,这一次,当李嘉诚提出想要入主和记黄埔时,沈弼促成了这桩生意。于是我们看到,1981年,李嘉诚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85年,李嘉诚受沈弼邀请进入汇丰银行董事局,正式成为庞大的英资体系中的一员。
随后我们看到,在汇丰银行的“庇护”下,李嘉诚全面掌控了香港的房地产开发以及电力、交通、电信、零售等大部分公共事业。
1986年汇丰银行董事长沈弼退休之前,将和记黄埔地产集团的控股权以净资产50%的低价直接卖给了李嘉诚,和记黄埔接管港电集团时也被免于公开要约。
李嘉诚的英式血统,也让人们猜想,选择英国,其实是李嘉诚人脉的再次利用。
既是政治家也是商人
当然,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李嘉诚都是商人,在商言商。但是,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李嘉诚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家。
在中国,尤其中国内地,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嘉诚其实也深知此理。他虽然多次公开表示“多做事、不问政治”,但不问政治并不代表不理政治。
我们发现,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已连续16年进入全国政协,李泽钜曾担任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从李泽钜担任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的1998年开始算起到今天,已经整整16个年头。
而这16年,都是李嘉诚帝国在中国发展迅猛的16个年头。要是说,李嘉诚从来没有和高层政治保持密切来往,恐怕是很难被信服的。
如今,李嘉诚年事已高,对于他的帝国他有他的思考。在西进过程中,和记黄埔2013年年报显示,在和记黄埔核心业务的地区营业利润贡献度排名第一的欧洲市场,英国贡献最大,达到25%,实现60亿港元的营业利润额。
而中国市场,因为近些年迅猛的发展,李家能掘金的地方都已经被掘过一遍了,深挖的回报估计也不会大于正在复苏的欧洲市场,而和汇丰银行的交好,加上英式血统的影响,李嘉诚意欲将中国的掘金之路复制到英国并不是没有可能。
【李嘉诚的故事】推荐阅读:
名人李嘉诚的成功故事06-28
李嘉诚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11-19
李嘉诚小时候励志故事12-21
李嘉诚激励员工的话10-23
李嘉诚励志的经典语录11-05
作文素材-李嘉诚辛酸的童年06-14
李嘉诚事迹06-24
李嘉诚语录经典12-13
汕头大学李嘉诚06-09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