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

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 篇1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xx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 篇2

与城市生活垃圾相比, 农村生活垃圾分布分散, 产生量少, 要在每个村镇分别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处置设施投入巨大, 使用率低, 不具有经济性。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三级联动模式, 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收运系统, 依托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置[6], 是妥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 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运和处置的不二选择。

准确预测生活垃圾产量是建立经济有效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前提。我国农村通常由集镇中心和普通农村生活两部分组成。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集镇和农村的生活垃圾产量和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 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部分农村人口将向集镇转移, 这也进一步影响着生活垃圾的产量和粪便。以往的研究多将集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预测其产量, 而忽视了这些差异的影响, 将对生活垃圾总产量的预测带来误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 并介绍了一个基于此模型的某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收运系统设计实例, 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参考。

1 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

建立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 根据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乡镇总人口, 根据规划城镇化率及城镇化率变化预测集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 进而计算集镇生活垃圾产量、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和乡镇生活垃圾总产量。

乡镇预测年城镇及农村人口规模分别:

R城—预测年城镇人口数, 人;Q农—预测年农村人口数, 人;Q总—预测年总人口数, 人;—起始年总人口数, 人;k—常住人口年增长率;n—预测年限;P—预测年份城镇化率。

乡镇生活垃圾收集量为:

R城—预测年城镇垃圾收集量, t/d;R农—预测年城镇垃圾收集量, t/d;R总—预测年各乡镇总垃圾收集量t/d;C—生活垃圾收集率。

2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2.1 生活垃圾产生现状调查

对湖南省某乡镇的生活垃圾进行收运。

该乡镇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距离县生活垃圾填埋场13km。土地面积83.5km2, 2013年镇域常住总人口5.5万人, 其中集镇人口2.34万人, 农村人口3.16万人。乡镇集镇中心手工业发达, 私营企业较多, 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

该镇集镇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其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与农村差异较大。根据现场调查, 该乡镇生活垃圾主要由煤渣、灰土等无机垃圾, 废弃塑料制品、包装袋、玻璃瓶等垃圾及少量腐烂蔬果、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部分组成。其中远离集镇的乡村村民主要能源为燃煤, 煤渣、灰土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较大, 约占40%, 厨余垃圾及可回收垃圾所占比重较小, 各约占10%。集镇中心部分居民已采用石油液化气代替煤作为主要能源, 生活垃圾中煤渣、灰土含量相对较低, 约占20%, 同时厨余垃圾及可回收垃圾比重较大, 分别约占50%和15%。

该乡镇目前并未建设生活垃圾收运或处置设施。除农村部分农户家建有沼气池, 可将厨余垃圾混入其中, 用于发酵制沼气外, 大部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池塘、荒地, 严重污染环境。

2.2 生活垃圾分类方案设计

结合现场调查情况, 将该乡镇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 (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无机垃圾 (煤渣、砖瓦等无机垃圾) 、厨余垃圾 (剩饭、剩菜、果皮等可发酵有机垃圾)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五类。

为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减轻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运行负荷,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回收站回收利用;无机垃圾可作为附近坑塘道路填土;有害垃圾由乡政府统一收集安全处置;自建沼气池的农户厨余垃圾可用于发酵产沼气, 其余不便于自行处置的农户可将厨余垃圾并入其他垃圾中, 统一收集后运输往该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各类垃圾处置方式如图1所示。

每户分发2个编织袋, 用于盛装无机垃圾和纳入本项目需运往填埋场的其他垃圾, 发放2个20L密闭垃圾桶, 用于盛装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一般直接进入沼气池或与需收运的生活垃圾混装, 不需另行配置收集容器。垃圾桶和编织袋全镇统一配置, 在垃圾桶和编织袋上做好标识, 由村民自行将垃圾分类收集。

2.3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2.3.1 生活垃圾收运规模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 对该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据统计, 该乡镇常住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 2013年镇化率为42.63%, 2020年县域规划镇化率为54%, 以此推算, 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为1.625%。参考类似地区生活垃圾产量, 城镇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收集量取0.8kg/ (人.d) , 农村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收集量取0.4kg/ (人.d) 。集镇及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如表1。

由表1可知, 至2024年该镇生活垃圾总产量为37.63t/d, 其中集镇28.37 t/d, 农村9.26 t/d。

2.3.2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

未经压缩的生活垃圾容重较小, 约为0.4t/m3, 直接运输车辆装载量低, 运输车次多, 运输成本高昂。在集镇西南方荒地设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40t/d的收集站1座, 对农村收集上来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 统一转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提高车辆装载率, 降低运输成本。

收集站采用垂直预压式垃圾压缩工艺, 该工艺占地面积小, 垃圾压缩密度大, 垃圾经压实后密度可达0.85t/m3。综合考虑垃圾装车、卸料时间间隔及设备检修备用需求, 收集站配置40t/d垂直式生活垃圾压缩机2台。

2.3.3 生活垃圾收运作业规程

在集镇及各村配置2m3可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斗, 由村民自行将需收运的生活垃圾倾倒如附近收集斗内。收集斗数量按照集镇及各村预测生活垃圾产量确定。配置2t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将装满的收集斗运输至收集站。此类车与2m3生活垃圾收集斗相配套, 装卸便利, 外形小巧, 适用于乡镇收运。垃圾经收集站压缩后采用10t可密闭式垃圾转运车将垃圾转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进行填埋处置。收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车辆、地面清洗水等废水经调节池收集后由5t式污水槽罐车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垃圾收运工作由乡镇环卫队负责。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预测模型, 可分别预测农村与集镇的生活垃圾产量, 减小了将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视为一体, 直接套用城镇模型预测的误差, 有利于工程设计中生活垃圾处理规模的确定。

通过合理预测乡镇生活垃圾产量,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将乡镇生活垃圾统一收集, 集中处理, 有效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维护村民身体健康, 促进新农村建设。

3.2 建议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覆盖全县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为农村垃圾治理提供保障。 (2) 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 明确责任, 落实管理, 加强监督,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 使农村垃圾处理有制可循。 (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普及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知识, 从源头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防范生活垃圾问题打好基础。

摘要:城镇与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差距巨大, 预测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时直接套用城镇生活垃圾预测模型会带来较大误差。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城镇化率的农村生活垃圾预测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 提供了一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实例, 为今后的同类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收集,运输

参考文献

[1]管蓓, 刘继明, 陈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分类收集模式[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 25 (3) :67-71.

[2]邴常远, 吴东彪, 白玉方, 等.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探析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9) :26-29.

[3]王翎均, 梁成华, 王军, 等.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14, (7) :1072-1075.

[4]董丽丽, 于玲.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223-226.

[5]张继远.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视域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23 (1) :7-9.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

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1.1 生产与服务性差

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

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

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怡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2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有的建筑村落模式,也不可能照搬与农村景观不相融合的城市建筑形式与环境景观,具有乡土特色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村落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规划学和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保护农村乡土特色,建设集休闲旅游和生产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筑景观任重而道远。新农村景观建设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必须在美学、生态学、植物学、建筑学、材料学、气象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2.1 强化景观规划理念

将景观设计规划理念纳入新农村建筑规划中,需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当地的地域个性,即地域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产业、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村民思维方式和建筑样式,设计既要扎根于地域风土,即当地气候、地质、地形、植被等,又要传承地域历史和文化。

2.2 改造乡村民居景观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现有乡村民居中有历史价值、名人价值、艺术价值的古旧民居,要尽量予以保护、修缮,有的可对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现代功能完善,便于现有居住者的生活改善;对于村民自建不符合本地传统民居风貌的砖混建筑,应进行传统风貌改造;对于统一新建的新村,应具有乡土特色,尽量避免现代样式、城市样式;对于无景观价值、无法改造的新旧建筑应予以拆除。

2.3 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大都没有得到政府文物部门的保护,但对于乡村景观和村民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保护、修复。对于曾经塑造了村民记忆而又已被拆毁的重要传统文化景观,可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如一些村庄里的牌坊、戏台、庙堂等。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精髓,继承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造型及构造手法,实现现代乡村建筑的文化复兴。

2.4 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

传统的乡村一般都有公共空间,比如祠堂、戏台、水塘边、集市场地、村口大树下等等,它们是村民集体活动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乡村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在景观建设中,要注意赋予这些历史传统场所与空间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形式和功能,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需要。对现有公共空间应进行建筑改造、四周绿化、座椅设置、灯光配置等景观功能完善,根据村民需求和村庄实际,进行新公共景观建设。

2.5 建筑景观“点”“线”“面”体系构建

“点”——民居庭院空间。庭院是中国传统空间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建筑组织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庭院是乡村建筑景观的主要部分,在设计中可从植物景观、水景观、设施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

“线”——街道空间景观。街道空间要结合地貌、地形进行植物、水体、铺装、小品、宣传等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的街道空间景观。

“面”——广场空间景观。在广场设计中可结合农村独有的特性,采用一种质朴的设计手法,利用当地材料、传统符号、人文特色等,来展示地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强调节点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2.6 新农村景观设计必须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

针对乡村园林景观时效性差的原因,在规划设计时,规划人员必须综合考虑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因素,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在生态方面,遵循生态原理进行设计,建立和健全长期有效的生态机制,重新塑造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乡村环境,通过发挥系统的生态功能来保持景观价值。在经济方面,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尽量以绿化为主,适当减少水景、小品等工程景观设施,这样既能减少一次性建设费用,又能大大减免了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园林景观的生产功能,如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或者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果树作造景树,选择具药用或食用价值的观赏植物作地被,这样既能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又能调动村民热爱和保护园林景观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的同时,降低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使景观产品得以长效经营,稳步发展。

新农村规划书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发展命题,深入思考研究关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我校农学院举办第五届南京农业大学校科技节,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大赛。我们这次规划的地点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沭阳县。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县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丘、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

就我们所掌握的关于沭阳县的基本情况,我们打算分三个方面来规划沭阳:1.沭阳的生猪养殖业发达,但效益不高。因此,我们选择对猪进行深加工,即我们下面所要详细介绍的,猪的“形象工程”改造,也就是通过联系著名的公司,将他们的logo印在猪皮上,以期待通过展览猪皮和对猪皮的应用提高公司的创新力。

2.沭阳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但沭阳花卉市场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品种落后,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步伐,沭阳县目前80%以上数量的花木仍是5年乃至10年前的当家品种,这些花木不仅在沭阳种得多,在全国任何一个花乡都是常见品种。第二种花技术较低,花木质量缺少市场竞争力沭阳花木繁育仍以扦插为主,嫁接技术应用太少,组培方法仍是空白。花木培育中以常规地栽为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低,少见容器苗和造型苗生产。这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花卉业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3.这是我们针对沭阳的资源情况提出的全新概念——“垂直农业”,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德斯帕米尔希望在由玻璃和钢筋组成的光线充足的建筑物里能够种植本地食物,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在摩天大楼里建造一个综合农业体系,使养猪业、花木业、淡水养殖业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循环养殖系统。

5.3.2第二部分: 项目策划书

-任务实施范围和目标:

我们这次规划的地点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沭阳县东,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我们的目标是在党和国家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倡议下,完成对沭阳县部分劣势的改造,期望在沭阳县打造一个新农村模范县的称号,提升沭阳县的知名度,从而带动我国其他县的新农村改革。我们希望他们对我们的规划产生什么样的看法?

首先我们希望他们能对我们的规划产生兴趣,尤其是可行性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愿意投资我们的项目;其次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可以请专家评估、改造后,能大力宣传我们的规划。

-如果他们收到了我们的项目,我们期望他们做出什么样的反馈?

进行市场调研,评估规划的可行性。

-传播工具:

利用名人公关,竭力影响公众。名人大都是公众关注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公众。利用名人公关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收集名人的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二是对名人进行超常服务,以获得其对沭阳的最佳印象。

报纸媒体: 权威性,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报纸这一“历史悠久”的广告方式仍然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多数客户还是会通过报纸广告来了解市场。因此我们打算借助报纸的力量,宣传我们关于沭阳的一些新规划案,我们打算请以下的报纸媒体帮我们宣传:

扬子晚报:“扬子晚报”四个字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二十多年来,《扬子晚报》遵循“宣传政策、反映生活、倡导文明、传播知识”的办报宗旨,以“提升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办一张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为己任,逐步形成了导向正确、信息密集、热点集中、服务到位、可读耐读等特色和优势。

现代快报:《现代快报》从1999年10月12日创刊起,就创造过国内报业每天递增一万份的发行奇迹,被新闻界誉为中国报业的一匹黑马。目前,在南京地区日发行量逾50万份,是当地发行量第2大的日报(仅次于南京晨报),在江苏省发行量更是超过100万份,是江苏地区发行量第二大的日报。在苏州的发行量已超15万份。

南京晨报:南京晨报创刊于1996年1月18日。创刊时名为每日桥报,2000年11月28日起改名为南京晨报。南京晨报创刊以来,在办报质量上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领导下,报纸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取得较快发展。同时,南京晨报校对组成员以优秀的业务水平使得南京晨报以最低差错率名列同城媒体第一。

金陵晚报:金陵晚报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金陵晚报创刊于1993年,时名为金陵时报,1994年1月1日起改名为金陵晚报。金陵晚报的报头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金陵晚报创刊以来,在办报质量上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在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领导下,报纸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取得较快发展。金陵晚报立足南京,95%以上的读者在南京地区。为适应市场竞争,金陵晚报目前为每日凌晨出版。网络

为每个项目制定相关的网站,请专人维护。

-项目组成员:政府相关部门、投资商、相关企业、群众。

-计时与收费标准:项目进展阶段划分和完成日期,以及每阶段所涉及的成本预算。

5.2.3第三部分: 实施方案

养猪方面:根据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在猪身上印LV图案而使猪变得的有审美价值的构想,我们提出了将服饰与皮包企业和美化猪相结合的构思,使猪身上纹有特殊的企业logo。

花卉生产方面:以解决沭阳花卉业花种旧、技术低的劣势为主,提出新型花卉业。垂直农业方面:这是本次规划主题高科技农业的重点组成部分,是由戴波米亚博士提出的新型农业构思,即在摩天大楼里建造循环农业,我们本次将这个项目加入,也是一种对高科技的摸索与实践。

5.2.4第四部分:效果评估

覆盖率(GrossImpression)

覆盖率是广告效果评估中常用的一个词汇,用在公关中也一样,特别是对传播、活动的效果评估,必须搞清楚覆盖到了多少人群,如果不清楚覆盖率,做出来的媒体计划以及活动都是盲目的。有些企业老板特别有意思,他认为A媒体好,就一定要上A媒体,全然不顾A媒体的覆盖率,这样的传播必然是有问题的。所谓的覆盖率也不仅仅是指一家媒体的覆盖率,比如一家企业的市场遍布全国,通过中央媒体的宣传是不是就能覆盖率100%呢?当然不是。一家发行量才5万的中央媒体,肯定不如一家发行量10万的区域媒体的覆盖率,前提是企业在那个区域有市场。当某次宣传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粗糙的公式来表达覆盖率: 覆盖率=传播受众/市场所属区域的受众

传播受众就是我们通过媒体影响到的受众,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个我们后面会提到。而市场所属区域的受众很好理解,如果企业只在北京有市场,就不要把宣传做到河南去,或者用中央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做。

显然了,如果按着100%的覆盖率去做宣传,必然会有一些重复,所以又涉及到一个有效率的问题。有效率(EffectiveReach)有效率是指,虽然覆盖到了,但有可能重复覆盖,或者覆盖是不一定有效的。重复的不多说了,谈一谈无效覆盖。比如,在北京市场做宣传,选择《娱乐信报》,娱乐信报的发行量号称20万,首先这20万人里面不是全部有效的——这20万什么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只是其中一部份,比如只有5万是有效的。其次,这5万人是不是全部都会看到我们的信息,这和版面有一定关系。

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每份报纸杂志都会有其不同的有效率,企业当然要选有效率高的。通常,很多的企业顾到了有效率,又忘记了覆盖率,我们需要的是两者兼顾。

这里还有提一下品牌发展指数,即品牌在一个地区的销售占总销售的比率除以该地区占总人口的比率,用以评估品牌在该地区的相对发展状况。我们都知道山沟沟里的消费能力是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的,在某些地区发行量很大的媒体,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有效率就很低。光看发行量,不问有效率,就是这种错误。综合覆盖率以及有效率,即可得出有效受众,它的作用可以直接用来表述宣传效果。

传播力度(power)

业内也有人称之为爆破力,或者说引爆。当然,这不能全部说明问题,爆破力只能说明在某段时间内的爆破,但传播力度还包括长时间的影响。针对爆破力而言,主要是指在某段时间内让企业的信息迅速充满媒体,并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公关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的一个事件营销就属于此类。通过对信息的占领,可以一下子吸引关注,并加强人们的记忆或者好感,从而达到公关的目标。关于爆破力的统计,可以选取一段时间,以媒体发布的数量、转载的数量、媒体跟进报道的数量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媒体跟进报道的数量能集中体现传播力度。除了一段时间内的传播量,还有一些能有效“量化”传播力度的标志,如网站的首页、平面媒体头版或者头条等等。很多企业比较注重在网站上的首页,或者频道首页,以及一些版面的头条或者关键位置——这都能表明传播力度。另外,关注度也是传播力度的一个表现,比如在一段时间内,行业内共发生了几个值得一提的新闻,给这些新闻排个名,再结合自己企业在市场的排名,就知道传播的力度够不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定了计划,亦可回顾一下有没有哪个新闻值得一提,如果没有,说明没有传播力度。

一些企业年年做宣传,但是所做的宣传都不值一提,就像小学生写流水帐一样,这就是没有力度的原因。传阅率(PassAlongRate)

在统计覆盖率的时候,虽然传阅率也会被统计进去,但这个仍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搜索引擎的兴起,使得网络上文章内容被二次、三次阅读的远大于当日发布时的阅读量。特别是一些选购、评测、体验类的文章,被搜索到然后再被阅读,从而起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当人们在购买汽车、IT等产品时,通常要上网查一查的相关信息,这时候传阅率就显得比覆盖率更为重要。因此,在效果评估时,以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作为评估手段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比如,应用百度搜索“MP3选购”,在宣传之前第一页搜索没有相关品牌的内容,而做完宣传之后出现了相关的内容,这表明传阅率很大,效果当然也会很好。另一方面,我们发完一个消息以后,有时候会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事实上也叫传阅率。可见,传阅率既可以以人们对同一张报纸的多次阅读来做统计,也可以以搜索引擎上被搜索到的多次阅读来做统计,还可以以后续媒体自发跟进的报道来做统计。很多时候,传阅率并不被计入公关服务的收费项目,因此长期被忽视,但它无疑是公关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关指数提升(improveofPR)

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5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一、**基本情况………………………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五、规划目标……………………………

5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

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1 篇6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 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序

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者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村民的利益。

四、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北村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4、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5、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横港镇通门垄概况

一、区位与环境

通门垄村位于横港镇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美,距镇政府约1.6公里。

二、村庄基地现状分析

规划用地内的地势基本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庄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2)村庄内道路存在问题

村庄内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道路多为尽端路,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各级道路普遍偏窄,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局部存在断头路。

(3)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现已基本实现全户通自来水。

(4)排水问题

村庄内无污水处理设施。(5)电力、通信问题

村庄内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6)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内无配套服务设施(7)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村庄内有少量垃圾收集点。

三、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农民住宅除部分零散独栋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沿村级主干道布置,住宅大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造成土地的浪费。(3)房屋为砖混结构,少数陈旧,质量较差。

(4)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二类建筑: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四、村庄产业现状分析

经调研分析北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发展特色不足,非农产业发展尚处于原始自发状态,缺乏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以旱田作物种植为主,生态农业转型处于起步阶段

土地质量很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适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第四章 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

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规划配合整个横港镇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构,村庄内主要提升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街道两侧的房相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及围墙韵律,统一建筑风格以及路边休闲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乡村旅游气氛,打造新农村村貌。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 化创造了条件。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

场需求为目标。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提升村庄管理、文化活动广场、公共休闲节点、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收集站进行中转,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村容整洁整治布局

规范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围墙、护栏、挡土墙以及主干道绿化树池、花池、水渠等,统一风格,提高乡风文明,完善村容整洁。

第五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综合服务广场、村民休闲活动节点、农家书屋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此次村庄规划近期项目就包括拓宽管理处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与观赏游步

道,改造道路两侧民宅,穿衣戴帽,统一建筑天际线,道路两侧见缝插针式穿插休闲小节点,提升村民业余生活。

在整体交通组织上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主干道一侧设计临时停车位,以及村庄公共活动广场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

2.1.2 输配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管。

2.1.3 村庄消防用水规划: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敷设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出,雨水沿地面自然坡度排入已有沟渠。远期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和污水能够相互独立排放。

2.2.1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污水主干管D500,次干管D400;管线布置根据各地块的地势走向分块布置,最终通过主干网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污水统一排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沟渠。

2.2.2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雨水主干管D600次干管D500,支管D400。利用自然地面坡度,就近组织雨水排入沟渠。

3、供电电信规划

3.1 供电工程规划:现状电网已成系统,基本满足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普检,查缺补漏,保障村庄未来发展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规划路

灯,间距20-40米。

3.2 电信工程规划:电话普及率100%。村庄设电信代办点,具体位置设在邮政所中,代理电信业务。近期可以考虑架空敷设,远期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数要能满足远期规划,规划住宅按每户1.5线计算。规划设三处电话交接箱,通信中继光缆引自集镇区的市话主干光缆。主要道路上的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以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进行敷设;宅前道路上电缆线要沿建筑后墙走线,进入住户,沿后墙的线路要统一高度,整洁美观(可以考虑全部地下敷设);宽带网络逐步入户。

4、广电规划

邮电、电信局引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线路,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1 鼓励村民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5.2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规划结合整个村庄的公建、公共绿地设置水冲式公厕。

5.3 按照“村庄收集—村庄转运—乡集中—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4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规划多处垃圾收集点。

6、防灾减灾规划

村庄内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提出地震灾害防治的规划与建设措施,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七度,公共生命线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八度。

第六章 建筑设计

一、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

2、住宅组团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3、住宅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4、住宅建筑风格统一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白墙灰瓦,体现地方特色。

二、住宅户型

1、新建民宅平面功能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结合农村建筑“L”型布局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相应的功能布局,将现状“堂屋”与“灶房”结合,形成客厅、厨房与餐厅等功能空间,方便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增设老人房、车库、杂物间、室内卫生间、起居室,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失城乡房屋的舒适与典雅,彰显“人性化”设计要求,缩小城乡居住条件的差距。

2、各功能空间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3、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空间:二层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露台,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4、整体风格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立面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色彩应与地方环境相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三、建筑造型

在整体新农村田园风格的基础上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朴实感和回归感,既体现建筑原汁原味的新农村特色,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村庄形象,营造自然村气氛。

总体上给人以朴实、温暖、充满乡愁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新农村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风格和谐相处,使村庄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成为湘东区排上镇的亮点。

第七章 竖向设计规划

结合村庄坡度不大的现状条件,在竖向设计中进行少量的土方填挖,形成良好的地面排水,使雨水最终汇聚到道路下的雨水管和排水沟中。组团道路力争平缓,道路纵坡控制为0.3%-3%之间。

第八章 景观环境规划

一、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村庄的建设布局应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努力建设生态型村庄。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2、植物配置

结合村庄所处地块的自然条件,植物类型的选择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采取乔、2、地方性原则:村庄建设风貌、树种、建筑材料应该体现地方特色。

3、传承历史文化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脉,体现乡土文化特点。

4、整体性原则:村庄的各项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二、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团规划,以各建设点成片的绿化景观中心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使各个组团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公建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村庄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1、绿地系统

绿地景观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布置,主景观轴线的交点处,营造出景观中心;各个片区内布置景观组团。

主景观轴结合绿化、公建及硬质铺地、景观中心、道路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村庄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 景观核心。

各组团与景观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 被相结合,灌、草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以阔叶树木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 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另外,村庄内绿地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村庄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在其他部分布置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

第九章 产业规划

一、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特色产业链。

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形成地方产业特色,面向市场

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有机农作物为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推出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产业发展措施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

在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2、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同市场衔接的有效形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第三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的个人、企业向经营性转变,实

行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4、广开筹资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充分利用金融、税收、财政、价格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资原则,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5、加强技术推广,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与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合作,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及时有效的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

主要是打造村庄近期建设实施方案

1、基本项目

(1)完善“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宽带)基础设施。

(2)完善居民安置区、文化活动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3)完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进丧事简办;健全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壁、门窗无乱涂稀奇古怪画张贴现象,庭院绿化、美化。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1、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充分体现民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透明操作。

2、实行集体管理、政务公开。

3、政府引导、企业辅助、农民自愿。

4、政策引导为主、资金援助为辅。

二、村庄规划实施措施

村庄规划性、综合性、建设性的规划,而村庄建设则为经常性、具体性的工作,为了加强规划对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特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方面的内容,对村庄内各项建设用地提出一些“规定性”或“引导性”的建议,把所有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

1、必须严格按规划性质使用的用地:规划中的广场、道路、重要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教育用地等必须严格控制,禁止随意占用。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思考 篇7

积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及其长远的意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做好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尤显重要。汉川市分水镇新街村即是在此大好环境下湖北省所确立的1 000个示范村之一。

1 村庄基本概况

新街村是汉川市分水镇的一个居民点,位于分水镇区东南郊,东滨汉水,北与兴隆村相邻,南接四屋村,西临荷沙公路,地处北纬30°30′,东经113°34′,属汉江下游洪积平原地带。新街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海拔28 m(汉江大堤),最低点海拔23 m,汉江大堤与村中心的高差为5 m,村庄范围内地形高差在1.2 m以内,地形坡度均匀,区内排水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高,上层滞水和潜水的矿物质含量偏高。根据历史记载,近百年未发生地震、大堤溃口、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村庄地形地势有利于村庄长期发展与建设。

2 区域位置条件

分水镇新街村处在分水镇解放大道南侧,村民主要居住地位于省道——荷沙公路东侧,靠近汉江大堤,并有向西发展,向荷沙公路靠近的发展趋势。

新街村地势开阔,交通便利,荷沙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村北为解放大道,村南为分王公路。分水镇一向以商贸云集,市场活跃著称,是一个工业与商业贸易型集镇,其竹木交易、建材批发等市场和医药包装、饲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主要分布在荷沙公路两侧,新街村辖区范围内,因此,新街村同时具有较好乡镇工业发展基础。根据分水镇的发展趋势,荷沙公路以西将成为分水镇的工业发展基地,且集镇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3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3.1 指导思想

3.1.1 以集镇发展为龙头,以工促农,促进集镇协调发展

新街村紧邻分水镇镇区,处于小城镇的边缘地带。因此,新村规划设计必须协调农村与集镇的关系,充分利用集镇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工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农田整治规划、政策鼓励村民逐步向规划区迁移,实现规模聚居;节约建设用地,退村还田,扩大农业耕作面积;建设田间路网和林网,整治农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3.1.2 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区域地形地貌,保护水系和植被,加强绿地建设,改善居民房屋的采光、通风、日照等卫生条件,完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整治环境,创造满足生态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品位的乡村居住环境,让建筑在自然中生长,让自然融合于建筑,打造新时期的“绿色生态家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人们回归自然的田园梦想。

3.1.3 以人为本,关怀人性健康

结合地域条件,以方便居民生产生活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核心,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建立交流空间与设施,创造宜人环境,营造人景交融的令人向往的人居环境,展现现代场所精神,发展邻里关系,体现对人性的关怀,促进人性的理性回归。

3.1.4 保护特色,丰富农村人民文化生活

传承地域文化,保护传统民俗特色,倡导文明新风。发挥特色与专业优势是巩固和提高村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通过院落、树林、村庄、水体等因素的有机链接,系统地展示现代新农村的面貌,创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空间和居民文化交流环境,使新农村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现代人居环境韵味。根据当地人们生活习惯和习俗,结合新时期中心村的规划设计,设立各类文化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农村人民文化生活。

3.1.5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文化服务设施,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营造居民联排居住的围合空间,保留小片树林和水体,既满足日常生产“打、晒、堆、放”的要求,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交流协作空间。

3.2 规划原则

1)依据集镇建设规划,结合现状,村镇协调发展的原则。2)以近为主,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3)节约用地,相互协调性原则。4)节约资源,节省投资的原则。5)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体的原则。

4 建筑单体设计特色

4.1 合理安排建筑使用空间,充分考虑新村民居的居住功能

在此次的民居规划设计过程中均采用两层砖混结构,以150 m2左右为标准户型的独立院落式布局,造型设计不少于4种户型供农户选择。考虑到新街村与分水镇的地理位置关系,设计中考虑了相应的可租赁的大户型和一般居住小户型。

户型A面积最大为180 m2,设计中将1层作为主人卧室及其生活用房,利用楼梯下的空间设储藏室,2层设两间可租赁的客房,并有相对独立的起居室和洗手间。主人家自用房与租赁用房流线相互独立,尽量减少干扰;在平常农家院还可以结合院落绿化,形成环境清新的休闲餐饮空间。

4.2 建筑造型和色彩尊重当地传统民居风貌

在保留当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法,提炼出重神不重形的建筑符号元素,协调地运用到建筑造型设计中去。屋顶采用典型的民居式双坡顶,灰瓦红砖,配合局部白色抹灰,并在南向露台部位大胆采用与屋面同坡度的构架,以此可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结合建筑屋顶本身错落的外形,创造出既现代又传统的建筑形式。

4.3 本地建材选用经济实用

建筑外墙采用灰砂砖,加做外保温,水泥砂浆抹面仿红砖纹理,同时外墙局部线脚刷白色涂料,勒脚外贴毛石或浅色斩假石。阳台和屋顶平台栏杆使用木制并用金属加固,保留了木材本色的乡村风味。窗户设计采用白色塑钢窗,中空玻璃一窗一纱,建筑外门采用本色木门,为了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特借鉴北方建筑的一些处理办法,在门内侧增设可拆卸玻璃门。

5 居住环境设计

在居住环境设计上,为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提高村里的文化素质,在4个居住组团内设计相应的集中绿地供交流和文化宣传所用,此外在村庄中心地段上围绕祠堂建筑设计一中心广场,并将此广场与其他几个广场形成一定的空间呼应关系,同时考虑到居住区的动与静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的、合理的布置。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因地制宜,尽量保留现状树木及其他可利用物,同时所植树木均选用本地一些具有特色并易于种植的树种。

6 结语

在此次规划设计中,遵循农村村民居住的实际情况、在要求和上述规划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努力开拓人与自然充分接近的生活领域,使居民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适宜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哲君,朱国庆.坚持和谐发展小康农村不遥远[J].小城镇建设,2005(8):24-25.

[2]陈东明.做好新农村规划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小城镇建设,2006(3):31-32.

[3]孙音,蔡锡泽,高强,等.新农村建设的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5(12):47-48.

房村镇窦家村新农村绿化规划设计 篇8

结合农村绿化实际,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并能满足居民利用房前房后的空地,部分实现果、蔬自给自足为总体要求,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村庄绿化的重要任务,以果蔬为主,并配以适量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常用的观赏乔木树种和花灌木。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景观。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应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3)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4)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小区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道路绿化的功能 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小区。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间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2.规划的措施办法

2.1建设一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围绕“ 便民、利民、强民、娱民”的原则,规划建设占地30亩的农民社区综合服务13852471599中心,集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农资超市、农民书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健身广场、棋牌室、农民培训学校于一体。计划总投资246万元。其中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144万元,利用闲置小学校舍改造房屋36间,建成村级敬老院,计划投入72万元。

体育运动场地 小区体育运动场地是小区公共活动场地的组成部分。场地的布局根据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和小区用地条件,一般分三级或二级布置。如表6-8:地面铺装 用精心设计的图案铺装地面能够创造具有魅力的路面与场地景观。常用的铺地材料有预制混凝土板、地砖及石块,铺地图案要考虑板块尺度、颜色和质感,良好的材料运用和搭配可以加强铺地图案的艺术效果。运动场周边绿化既要保持通透,又要有一定遮荫。运动场与建筑物之间有宽15米以上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到隔音作用。乔木以下一般不宜种植灌木,以免防碍运动或给运动者造成伤害。一共有2个农民健身广场,地坪3000平方米,计划投入20万元,配套篮球架,农民健身器材及乒乓球案等体育设施。

2.2提升一条村内景观中心大道

中心大道路面现有宽度4米,规划增至8米,全长1.8公里,需投资39.6万元。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是指各种绿地的布置形式,都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即根据各种不同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满足不同绿地的要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

(1)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然后选择植物种类进行配植。

(2)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置。其成熟程度应按75%~100%来考虑。

(3)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5)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

2.3形成一个建筑风格

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彻底淘汰土屋,改造现有旧房,按标准建设新房,需改造提升旧房及门楼360户,每户投入1万元 ,需投入360万元。改建门前花坛100个,需投入10万元。总投资370万元。

2.4完善一套排水系统

目前村内排水系统畅通,多为石砌结构,需加盖板11000米,需投资22万元。需新修下水道1000米,需投资12万元。总投资34万元。

2.5统一配置座椅

座椅凳一般布置在适宜于停留、较僻静的地点。座椅凳可采用木料、金属材料、石料或混凝土制作,座椅有靠背,座凳无靠背。木制座椅凳最为舒适,而用其他材料制作更为耐用。座椅凳还可以结合桌、大树、花坛、水池设计成组合体,构成休息空间。座椅凳需350个,投资6万元。

2.6统一配置指示牌

指示牌可指示道路方向、门牌号,是小区不能缺少的设施,为了方便居民和来访者,指示牌应布置在醒目的地方,标注清晰,色泽鲜明,易于辨认。指示牌需80个,投资3万元。

2.7统一配置废物箱

废物箱是保持小区环境清洁的重要设施,废物箱应布置在居民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商店、公交车站、售货亭及步行道旁,并多设置。废物箱的造型应便于使用和清扫,材料可用金属、塑料、混凝土、陶瓷及木材。废物箱设计要求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起点缀景观的作用。废物箱需150个,投资3万元。

2.8健全一套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线,党员群众代表包片,十户联保的保洁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建設稳定的环保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貌监督、垃圾清运等工作。每20户建一个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

2.9三纵二横五条主要道路的建设

窦家村有进出道路各一条,村内有三纵二横主要道路五条,三条横路从北向南依次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村体最西侧的道路为四号路最东侧的道路为五号路。

进出村道路:两条进出村道路均在1公里左右,这两条道路以重阳木(胸径8cm)为行道路,株距为6cm,株间栽植黄杨球(P70-80cm)两株。

一号路:路北1.2米宽的行道路种植区,栽植紫叶李(胸径5cm),株距4m,林下空地用瓜子黄杨(P20-25cm)作绿篱,北侧为3.5米宽的花坛,花坛外侧用月季做成0.5米宽的绿篱,内侧满铺黄花菜,花坛内树种为石榴,(地径5cm)、柿树(米径4cm)。路南的行道路在原有女贞的基础上,将缺株的部分补齐、下面用瓜子黄杨(P20-25cm)作绿篱,南侧是3cm宽的花坛,花坛内的木槿(地径3-4cm)和紫薇(地径3cm)搭配栽植,花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二号路:路北为2米宽的花坛,花坛内栽植石榴(地径5cm),在外侧搭配适量的木槿(地径3-4cm),形成有花有果的效果,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三号路:路北建2m宽的花坛,花坛的周围用50cm的迎春镶边,花坛内栽植柿树(米径4cm)。

四号路;四号路是进出村道路的相连接的村内比较重要的交通道路,在这条道理的两侧用大叶黄杨(P20-25cm)作绿篱,行道树外侧建2m宽的花坛,花坛内以石榴、柿子搭配栽植,花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五号路:在道路和下水道之间有50cm宽的大叶黄杨绿篱,下水道外侧是2.5m宽的花坛,坛内石榴(地径5cm)、柿树(米径4cm)搭配栽植,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上一篇:高中作文开头摘抄下一篇:政府网站建设问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