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趣味数学教学方法(精选14篇)
摘 要:幼儿园数学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学算术而学数学,那么孩子们学习兴趣会被磨灭。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起点,是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只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就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利用好奇心,直观情境,操作实践等等,方法不一而足。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大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音乐,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音乐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在音乐中玩,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音乐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音乐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1.利用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利用引人入胜的开头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也就是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境迈进知识的宫殿。利用趣味的情境导入新课,挖掘教学知识的趣源,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的课堂气氛,能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如:在教学活动“分类”课时中,导入部分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次运动会,许多动物都来参加了,小朋友们看看都有谁来了?但是老虎很烦恼,因为它觉得所有的动物们一起比赛不合理也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动物中有在天上飞的,有在地上跑的)把幼儿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和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操作探索学数学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是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这种体验和经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须的,也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因为这样,学生会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孩子更高的热情,促使孩子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当孩子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还是“分类”这一课的教学,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教师推导”的教法,可以采用学生动手主动探究验证的方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例如,运动会开始了,动物类的棋子要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赛,可以怎么分呢?让孩子进行大胆地猜测。孩子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实践操作已成为迫切需要。
2.1在游戏中操作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学习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课题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说儿歌《数一数》——小猪得病真可怜,大家送来许多蛋。两个两个数一数,送来多少个大鸡蛋,念完儿歌小朋友就马上动手操作了起来,这无形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2在音乐中操作学数学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在音乐中操作学数学,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渗透,这样不仅尊重到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主体意识,在自由的空间里翱翔。拓展教学思路,让孩子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我在教学活动《相邻数》时,相应选择一首律动音乐(王老先生有块地),一边唱,一边手拿棋子在演示板上跳动(将动作与融入于每一个节奏音符)唱两句,停一次,停的时候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棋子所在的位子,是单数还是双数,它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这样,欣赏音乐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能使数学课上得气氛活跃,也能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想像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也可得到提高,且课堂常规也无形之中变得很好。
2.3在音乐中加强互动学数学
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而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数的连续分解”中,我采用了对答形式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老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以此推类。接着就是两个孩子一组,相互以问答形式继续,如:“xxx,我问你,7可以分成6和几?”“xxx,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6和1。”
3.理性学数学为经验提升。
一、游戏准备
1.带有圆孔的泡沫板若干、贴有标记的“棋子”若干(棋子颜色不同,每组由两个或四个同样的图案或数字)。
2.对对碰棋谱。
3.标有数字的步行卡(建议10以内)。
二、游戏玩法
玩法1:
准备一张带有20个圆孔的泡沫板(如果没有圆孔的泡沫板,可以画上小圆圈代替),在中间用红线分成圆孔数量相等的A、B两部分,两个幼儿分别占A或B。游戏前,幼儿分别将对方的10个棋子图案朝下随意放置( 10个棋子中的图案或数字两两相同,相同的2个棋子不要相邻)。在规定时间内,两个幼儿逐个翻看自己的棋子,记住每个棋子图案或数字出现的位置。游戏开始,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两个相同图案或数字的棋子同时翻出,将所有棋子一一对应翻出,快者为胜。(此游戏可以由原先各10个棋子增加到各20个棋子,难度增加,对幼儿更具挑战性。)
玩法2:
准备两张带有20个圆孔的泡沫板,两名幼儿每人一张泡沫板。猜拳赢者抽取棋谱,两名幼儿按此棋谱在自己的棋盘上摆棋。游戏开始,幼儿猜拳,赢者按确定好的规则,沿水平、竖直或斜线方向行进,先将同样图案或数字的棋子重叠者为胜。
例1:抽棋谱如图所示,幼儿要将黑灰两组棋子行进成同子重叠,需要经过箭头方向的路线,一个格子代表1步,灰子与灰子重叠要3步,黑子与黑子需5步,共8步完成。
例2:可加入步行卡,改变每次行进的步数,由于抽取的步行卡不同,幼儿行棋时充满不定性因素,更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如图所示,黑灰棋子重叠最少需要8步,如果抽到步行卡上的数字正好是8,那么黑灰棋子分别重叠;如果抽到步行卡是5,黑子可以完成重叠;如果抽到步行卡是6,让黑子完成重叠后,用另一个棋子补足步数。
例3:还可以在抽到的棋谱的空白孔中放上没有图案的棋子作为障碍,留下若干个空格,空格越少,游戏难度越大。如图所示,黑灰表示两对棋子,爱心是障碍棋子。想让灰子重叠,可以先将3号和4号格中的爱心分别斜移到1号和2号格子,3号、4号变成空格,灰子斜走到3号格子,然后直行到5号格子,与另一灰子重叠。当幼儿不能正确计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棒等计数工具, 帮助幼儿成功计算步数。
三、游戏指导和建议
1. 游戏初期棋子要根据不同的玩法区分颜色, 并有相应的收放的盒子,便于幼儿取放。
2. 游戏初期同组棋子中出现相同的图案和数字可以多一些,可以4个或6个相同,减少不同图案给幼儿带来的干扰。而当幼儿玩得渐渐熟练以后可以增加难度,减少重复率。
3. 玩法2中,游戏材料反映的路线是多样的、可选择的,为便于幼儿游戏,可提供相应的记录纸,让幼儿记录自己的行走路线。在记录形式上,可以画短线,画点子等。鼓励幼儿进行有效观察和对比,找出最便捷的路线,知道斜线比直角两条边的路线近。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自我人格在不断发展,往往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学习没有用”。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开展受阻,教师要想改善这一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势必要进入学生内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创设趣味课堂
受应试教育的洗礼,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孜孜不倦地抄录笔记,课后废寝忘食地做习题。这样枯燥无味还具有强迫意味的教学形式,显然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可行的几种方法就是“小组合作研讨教学”和“师生交互式教学”。前者比较好理解,就是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部完成教学内容的预习、讨论和复习等教学过程。在这个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沟通感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學的趣味性。而针对后一种教学形式,就是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由学生讲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班级学生的“争先性”,降低教师的“主导性”,从而创设一个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鼓励。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因为其理论性比较强,更要加大对学生回答正确之后的言语鼓励。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动力的时候,才会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培养,不仅仅对教学成绩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更对教学发展性有了更深层次的完善。成绩是一时的,而兴趣则是终身的。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才能促成终身教育的完成。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当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过程,为营造趣味性教学贡献最大的力量。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文档仅供参考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文档仅供参考
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小班孩子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小班幼儿数学教学必需注意形式多样、有趣,这样孩子才对其学习感兴趣。小班孩子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我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关键词】: 趣味数学 小班幼儿 数学教学 游戏活动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孩子很少对数学产生直接的兴趣,针对如此现状,我尝试了趣味教学法,发现: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才能间接地诱发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
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那么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3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逐个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的经验。
还有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喜好,从他们喜欢玩的、喜欢做的事情入手,结合数学知识,创造一定的情境,多让孩子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使孩子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创设娃娃家的环境,让小朋友以角色的身分
给生活用品进行匹配,如茶杯和牙刷、笤帚和畚箕等等,小朋友在游戏中进行匹配玩得非常开心,同时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在现有的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1)本学期小班美工共分16课时
水彩笔 4课时 手工粘贴画 8课时 编织 4课时(2)小班幼儿的基本情况
本班幼儿年龄偏小,考虑到这个原因,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及激发幼儿对美工的初步兴趣为主要目的。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幼儿由没有习惯到有习惯,有不清楚到清楚,能辨别红、绿、黄、蓝等基本颜色,基本分辩上、下空间方位,知道用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涂染的方法画出熟悉的简单物体,使幼儿从不会画到会画,从不愿意画到愿意画最后到想画。
(3)具体措施
开阔幼儿的眼界,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和内容,如:鼓励孩子贴、画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发展幼儿连贯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导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爱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知识,应适当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二、教学要求(1)绘画方面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物(侧面)、人物(正面),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学习在画面上进行简单的布局,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地按意愿画画;
3.能选择与实物相近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
4.会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画出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艳。(2)手工方面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想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明;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较平整地折叠简单的玩具。能把现成的图形或材料按顺序粘贴到适当的位置上,认识剪贴工具、材料,知道其名称,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编织:学会用秸秆等编织简单的物品。(3)欣赏方面
欣赏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材料的准备
白纸、蜡光纸、水彩笔(24色)、废旧物品、四、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水彩画 十月:树叶贴画
但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却令人担忧:有的认为毕业后主要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职业, 因而对数学不十分重视;有的因前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 认为数学很难, 不容易接受;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只是一长串枯燥的计算, 或是一堆难懂规则, 感到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 缺乏生动性、趣味性;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各种重要考试外没什么用, 学习没有主动性。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以上偏见,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体会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趣味性是有效方法之一。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感悟数学应用性和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不难想象, 没有学习兴趣, 即使教师水平再高, 教材内容再好, 学生也是学不进去的。高职教学应以基本的理论为基础, 以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按照这两个基本要求, 高等数学的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尺度。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 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必须的知识。
利用课堂实际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激发求知欲。数学不是源自于数学家, 而是源自于大自然, 数学都是人类探究自然, 自然而然抽象出来的知识。比如:在理解极限概念时, 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非常抽象难懂。其实极限的思想我国古代就有:一尺之锤,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这其中就蕴涵着数学中的极限与哲学思想。千古绝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极限思想的一个生动比喻。在教学中讲讲这些, 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极限定义的形象理解。又如:在讲解重要极限时可以贯穿讲解“大自然的美学——e与自然律”,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力量,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如:讲解古希腊的素数理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以及密码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再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 使学生知道微积分是与实际应用联系着发展起来的, 并真正理解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 明白极限思想是人类认识水平进步的产物, 进而体会到数学的本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应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者, 处处留意现实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切入点, 通过解释一系列生活现象,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改革高职数学教材编排, 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现在高职数学的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侧重于传授经典数学理论, 过分追求数学结果的推理演绎, 数学教材内容繁、难、偏、旧, 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 淡化了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知识的储备, 缺乏对有关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难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远离学生的真实世界, 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了解, 缺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普遍反映高数课太抽象, 和其他课联系太少, 无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高职院校调整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上。高职院校培养要求的提高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考验,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高等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则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 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 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体现一个“用”字,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
教材编排上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数学的发展史。数学来源于应用, 恩格斯说:“生活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比如在微积分部分可加入微积分的发展史:归结起来, 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促使微积分产生:第一类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这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都是了解的, 当他们知道正是这些问题促使微积分的产生, 他们就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用处, 就会对微积分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材编排上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建模知识, 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课堂活动中, 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建模, 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开展多元评价体制,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长远数学兴趣
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 该课程确实是一门理论课程, 其考核历来也都是笔试, 但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 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 不利学生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考核包括课堂学习状况、作业、平时测验、期末测验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针对不同的专业, 设计相应的实践性练习,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在综合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成绩。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 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 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然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的努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期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 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现代科技的发展无处不用到数学, 数学的重要性已无可否认。让我们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共同努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使每一堂数学课都生动有趣, 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小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其对学习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但是很多小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使得课堂学习的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就很难学好数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就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趣味学习。
一、趣味情境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利用趣味的情境导入新课,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铺垫。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个猜角度的游戏:课前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在课上我让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立刻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都很吃惊。我让学生也猜一猜,学生一头雾水,没有方向。于是他们急切地问我猜角的秘诀,我跟学生说“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猜角大师。”学生怀着惊奇与求知的信念进行课程的学习,整节课堂的学习氛围一直都很浓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对新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就能轻松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课堂中进行趣味学习,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贴近生活,形象生动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熟悉的只是那些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用心设计教学方案,将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用体温计测体温、用身高尺量身高、记录超市里物品的价格等,并在图片旁标注出相应的小数。学生见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瞬间就提高了,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学生交流了一段时间后,我问学生有谁能够将这些数读出来,有的学生不肯定地读了读,我没有说是对还是不对,学生也都有自己的观点。然后我让学生在怀疑与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他们学习的兴致都很高昂,使得整节课堂气氛都十分热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实现了趣味教学。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对数学学习的不确定性是创设趣味课堂的基础,学生要解决数学问题,就要经过思考与探索,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自主探究,找出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在探索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就引导学生制作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动手拼凑,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过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经过探索,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学生亲身动手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脑力思维,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了多样化的趣味教学。
四、加强互动
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掌握并灵活运用。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单纯,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要做的事情,因此要想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并且,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比如,教师在新授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随堂练习题,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困难,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顺畅。
总之,要进行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趣味导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形象生动地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使其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端正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王金虎.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5(1).
姚
科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引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的更快,学的更好。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的素材,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的前提,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学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只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更长远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法设法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境,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置,不然就坐到别人的位置上,然后就被人请走。这个情景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平稳性差。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动脑子想一想、猜一猜,动动嘴巴说一说、辩一辩。比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像时,老师不要急于讲出物体的名称,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讲、摆、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形状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呐?”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像到复杂的实物,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地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运算。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子的长度,有用尺子的有用绳子的,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学生的“伙伴关系”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即使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情节融入数学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动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喜羊羊得到了三根精美的条形金属,她想用三根金属条制作一面镜子。但是她将三个金属条摆来摆去就是摆不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不能给喜羊羊一个满意的解释?通过故事激趣,学生动手,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通过故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激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用纸张做折角的游戏,一次、两次反复对折,启发学生观察角有哪些特点?在原角的基础上对折一次只有两个角吗?再如,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入游戏:让一个同学报月份,如果报出的是大月,同学们要快速举左手,如果报出的是小月,同学们快速举右手,如果报的是二月,两只手都要举起。同学们都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三、媒体激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他们多以形象思维认识与理解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特点,直观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符合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时,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只让学生观看静态的图画,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动态过程,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图片的演变与移动,对知识就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通过形象的展示也使学生感觉知识简单、容易掌握。多媒体还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图文并茂的美感刺激,有效地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中,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四、评价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最深层次的要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认可。对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说:“你真棒,你思考问题的角度是独特的,这种解法老师也没有想到”,对努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学习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个温暖鼓励的眼神、一次肩头的抚摸,可以对其这样进行评价:“没有关系,虽然你没有答对问题,但是老师同学们都欣赏你的勇气。”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会在心中燃起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火焰。
五、活动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适合在“动”中获取知识与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数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开展了“小小超市”数学活动,学生将教室布置成超市格局,学生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与购物的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在购物中会直接涉及到加减法的运算,顾客和售货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付钱多少及应该找零多少等问题。因为超市购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学生们对活动感到亲切,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计算,在活动中踊跃交流,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掌握与巩固了知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为深入探究问题的动力,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趣味浓厚的情境,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
3.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是指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源于教师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小学课堂缺乏活力,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二年级起便开始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结果。因此,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在一堂课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关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而趣味性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新课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以了解到新课标对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2)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的价值教育,即要重视数学应用功能的发挥,重视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四、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鳴,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融逻辑、推理、概括和综合等为一体的以数理为主线的自然学科。(2)提出挑战问题,开拓创新思维。(3)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4)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5)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个学生数学学习中处于奠基阶段,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更多地考查学生理性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很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很多学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时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非常重要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偶然间我参加了网上教育培训,学习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这一课程,使我深知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教十多年来,对这一问题我颇有些感触。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的实例。
实例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课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它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特别易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其明亮的色彩,真实的音响效果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运用flash制作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成为长方形的过程,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左面割下来的三角移到右面,很是惊讶。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记忆犹新,他们也很快掌握了这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实例二在游戏、竞争中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上进心强、好胜的特点,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抓住最佳时机开展一些有趣的竞赛, 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快又巧”“小组对抗赛”“男女对抗赛”等等, 既有效调节了学生的精神和情绪, 又调动起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和掌握知识。
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场师生比赛, 你们随便给老师出一个数, 老师马上就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学生纷纷给我出数, 企图难倒我, 但我马上说出了这些数能否被5整除, 学生惊讶:老师口算这么快?准有窍门!这时我就及时掌握住揭示新课的最佳时期:“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完后, 你们也会和老师一样厉害。”这样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例三巧妙设计作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能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作业, 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 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争取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可以这样设置习题:一位同学在实验室打扫卫生时, 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 摔成了两块。想去配一块又不知道尺寸, 怎么办呢?学生兴趣很高, 纷纷一起讨论究竟拿哪一块去好呢?选择有一个角的大玻璃, 沿两边延长, 玻璃的形状、大小变化无穷, 因此不能用。用含有两个角的那块玻璃, 分别延长两个角的一边, 就发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组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 这样可以找出与原来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问题就解决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格?()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小学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3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4活动名称:趣味数字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5、小结:原来,我们的数字宝宝既神奇,又十分的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我们 里的数字宝宝?(延伸活动)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生:......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周文莉肖本春本学期,我们根据《泰安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选修实施意见》和学校“二期课堂改造方案”设计了“快乐走班”的课程开发,通过双周周三下午的走班活动,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现将本学期的一些点滴做法和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提高思想认识,端正走班教学工作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让学生得到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结合本校和数学教材特点,我们认为适当增加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内容很有必要。这样可以补充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展示教学的价值与魅力,让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提供切实有效地帮助。介于以上认识,我们端正了思想,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发展,我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学生都有收获。
二、下功夫认真备好课,争取课堂有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决定吧数学阅读课堂变成有趣的课堂,充分调
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精心准备课,上好课,上网查资料,找资料整理,本学期我们分别整理了数学小故事,趣味知识阅读,数学小知识等资料丰富的内容讲给学生,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堂上采取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玩得快乐中学到数学。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好玩的,同时又是蕴藏着无现奥秘的,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将来他们之中说不定就会产生数学家呢。
三、加强阅读指导,写好数学日记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有助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我们一般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并且在学生们阅读时,加强了对他们的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巧,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所阅读的知识验证老师的讲解,敢说敢问,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包括今天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感想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维和动手动脑活动中来。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浅谈大班趣味数学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及教学反思06-21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09-19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06-04
浅谈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法06-14
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09-15
浅谈幼儿钢琴教学中的趣味性引导06-19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06-06
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06-21
趣味数学数字谜语06-07
数学与趣味生活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