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推荐6篇)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1

1.向本生产线拉长负责,对本组的各项工作负责,严格按照拉长的要求落实各项生产任务,特殊情况,及时向车间主管汇报

2.根据车间下达的生产计划协助拉长做好生产前的设备、人员、工艺、物料等准备工作,检查产线QC、修理工位有无准时、准确做好检测报表及修理报表;

3.发现品质、工艺、来料等需要解决的异常问题时,及时反映拉长并协助拉长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时,应及时上报主管,并联络相关责任人,以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4.对本拉组员工的品质、技能、安全、团队意识进行教育培训

5.协助拉长对本拉设备(含检测设备及其它设施)进行安全管理、维护、点检及保养工作,调整好工艺装备和生产设备、按时记录生产设备保管记录;保持生产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6.严格执行公司的各类规章制度,监督、约束本组人员的整体纪律管理,执行公司各项任务指标;

7.协助拉长做好本组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人员,安全生产,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员工及每件事。

8.协助拉长对本拉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拉组的工种之间、工序之间及人力安排平衡,实现拉组的均衡生产

9.协助拉长对本拉组品质及工艺问题进行监控;检查本生产线各项工作进度,及时向拉长反馈相关信息。

10.负责本拉人员考勤的记录及人员离岗的顶替工作

11.协助拉长对本拉7S的宣导、监督、执行工作,做好产线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定时检查设备仪器的运作状态;指导本组员工安全生产,时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12.对班组生产情况进行巡检,及时协同拉长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3.协助拉长按生产指标对班组生产进行协调、指挥,完成生产定额

14.生产前协助拉长做好人员、设备仪器、工装夹具、作业工具、物料核实、工艺文件、技术资料、排产等相关的准备,以确保更快速的转换机型生产。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2

“十一”长假期间, 安庆石化炼油三部200多名干部群众, 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休闲的时间, 坚守在生产岗位上, 用实际行动确保“国庆”假日期间装置的安全运行。一线当班操作人员认真巡回检查,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整改问题;该部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双特”待班制度, 领导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 与职工们战斗在一起, 确保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0月6日, 该部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在处理堵塞的催化剂过滤器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课改生产岗位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我校从2010年与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西点专业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产品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训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

1 以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准则。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2010年,我校与麦卡乡村深度合作,烹饪专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根据教学目标,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归纳整合出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建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

1.1 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学生毕业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顶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宗旨,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因此,我们以烹饪职业生涯为背景,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想,以完成烹饪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开发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1.2 以岗位要求为主线,合理设计模块内容

根据餐饮企业的实际,烹饪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基本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烹饪技术应用能力。根据餐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西点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块。我们对整个烹饪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逐步形成了集群式、模块化的课程模式,设计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

2 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教学实训体系与组织形式

为保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我们对教学环境及组织运行进行了精心设计,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通,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现场专家配合。

2.1 构建“企业现场型”实习实训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以及企业生产管理要求,我校从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实训基地进行规范。根据西点专业的特点,依托校内西点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西点企业的标准,建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分成生产区、教学区、产品展示区,并布置了相应的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具有“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应用”四大功能,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同学实训。

2.2 重构课堂,创立“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

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成功是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重构课堂,就是打破学科体系教学模式,重树教学理念,对课堂的时空环境、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构建一种能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西点课,课堂的时空环境完全改变为实训、教学,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70%的时间是学生学做,30%的时间是教师指导。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完成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堂学习内容,项目活动前学生接收到的是《任务单——为全校女教师节日制作节日蛋糕》,其中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学生5-6人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学生轮流担任班组长,负责生产、组织和管理;成员担任原料采购员、工艺配比师、操作工、质检员、销售员等,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产品。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车间四位一体,真正实现了“学”与“做”的高度融合。

2.3 建立“赏识激励型”考核模式,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采用加分的欣赏式激励取代“减分”的惩罚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不再是只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考核员工化,采用“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针对训练项目,我们设计了考核手册,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操作技能的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的习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汇报过程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在小组中的统筹的能力等,同时还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2.4 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食品企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构建“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工期”定“学期”,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安排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证书性学习、高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确保企业生产工期不断档。通过“串、并行排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切实保证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实施。

nlc202309032136

3 以实施5S管理为抓手,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场氛围

3.1 情景熏陶——全面导入CIS系统,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借鉴企业文化,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仿真企业职场环境,建设和营造职业化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学校就处于浓郁的企业和职场氛围的熏陶之中。

3.2 行为养成——引入企业现场管理方法,全面实施“5S”管理

学校按企业精益生产要求,在实训基地实施“5S”(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并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学校编制了《五常管理手册》,制订了详细又切实可行的五常管理规范,把“5S”管理作为专业考核、班级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使“5S”管理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3 体系保障——全面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

我校按照合作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管理方法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可持续改进、持续发展。从“基本工作制度、基本工作程序、基本工作标准、基本管理环节”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要求得到了全面落实。

4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4.1 课程标准职业化

将行业、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符合并体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专业术语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与课程标准对接,将全国专业技能大赛的有关标准有机嵌入,使课程标准适时动态调整。

4.2 课程模式项目化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项目化课程。每个项目以典型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3 课程内容任务化

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

4.4 课程实施行动化

课程按照动态构建和生成的过程,在实施变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课程管理制度、分阶段、分批次、分层对教师进行理念、管理、技术、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分析并解决实施课程改革中在人、财、物、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各种矛盾。课程实施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的方法,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构建理论知识,设计制定好每个项目中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实践性问题,建立信心的探究式解决问题的教学关系。

4.5 课程评价多元化

学生学习的评价以产品样本为中介,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形成的职业能力来反映,采用现场操作、工作规范、成品质量、团队合作、卫生习惯、职业道德等因素,进行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5 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双师团队的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同时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要有一支师德优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研发意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建立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首先是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将五年内的“双师能力”的提升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第二实施“企业工作”和“学生工作”两大经历工程,使专业教师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急需的技术,迅速提高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管理学生、指导学生的能力。第三是与合作企业身份互认角色互换,推行校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对接的联系制度。第四是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工程,不断吸收行业里的技术能手到我校任教,通过年轻教师跟班上课的方式,一方面协助师傅进行课堂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向行业大师学习、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好机会。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我校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我校烹饪专业西点方向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探索“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学校与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按照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我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生产任务纳入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使教学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全新的面貌:连续三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金牌,为杭州市餐饮企业输送一流的烹饪技能人才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二届餐饮博览会中,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一行在浙江省餐饮协会章凤仙会长、餐博会主委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的“满载而归”展台,夏秘书长听了专业负责人厉志光的介绍我校近三年来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金牌,这在全省是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学校;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将茶文化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创特色品牌专业等特色时连连点头,表示要支持“西湖职高”这样的特色餐饮学校名牌走向全国,争创全国知名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荣胜.打造职教课改“六五模式”提升职教办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孙斌.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汽车学院校企共同体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1).

[4]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5]姚小英.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论坛.2010(19).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4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攀成钢公司)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 是由原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原成都钢铁厂于2002年5月重组而成, 为攀钢集团公司下设的全资子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2011]4号) 文件对全面开展安全达标的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四[2011]82号) 文件对开展岗位安全达标的要求, 更加有效地推进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攀成钢公司全面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

1岗位达标的重要性

(1) 岗位达标是国家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岗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应当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 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价, 确认是否达到岗位标准。只有每个岗位, 尤其是基层操作岗位, 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2) 岗位达标是攀成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也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1) 目前, 公司部分生产线面临装备落后、工作环境恶劣、事故隐患多等实际困难, 在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 就更应该从开展岗位达标入手,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重点解决岗位操作问题和作业现场管理问题, 为实现公司安全达标奠定基础。

2) 岗位达标是公司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据统计,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三违”行为造成的。有一典型案例可以佐证:公司炼铁厂烧结车间综合班班长在未对原30 m2烧结机组操作工欧某某进行任何有关105 m2烧结机组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 就安排其检查105 m2烧结机台车蓖条损坏情况, 并对损坏的蓖条进行更换。在检查台车蓖条的过程中, 欧某某的右脚被105 m2烧结机的一组台车北面的后轮子碾压受伤致残。因而, 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就必须开展岗位达标, 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规范作业行为, 减少和杜绝“三违”行为, 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岗位达标的具体做法

2.1 确立达标目标, 实现标准化操作

公司所有操作岗位全面开展了岗位达标工作, 以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 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使职工做到“四不伤害”;规范现场安全管理行为, 实现了岗位操作标准化, 为公司安全达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制定岗位标准, 明确了岗位达标要求

根据安监总管四[2011]82号文件的要求, 结合公司实际, 将七个方面的要求固化为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要求 (见表1) , 并以此作为岗位达标验收的基本要求。

2.3 开展岗位达标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公司安全主管部门以“岗位达标表”为主要内容对823名科级干部和专 (兼) 职安全管理员进行了岗位达标集中培训, 各单位对岗位操作员工开展了自主培训。教会操作员工规范填写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表中的所有内容, 并贯彻执行。

2.4 建立评定程序, 确保了达标质量

岗位达标评定采用了员工填写→班组自评→车间评定→单位复评→公司主管部门抽查评审的方式进行, 并将其纳入了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范围, 确保了岗位达标工作有序开展。

2.5 加强检查指导, 推动了岗位达标

(1) 公司安全主管检查指导各单位落实岗位达标要求情况, 适时总结和推广了岗位达标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为公司各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2) 公司工会部门组织技能比赛、技术比武、师徒帮教、岗位练兵等活动, 结合创建“红旗班组”、“标杆班组”、“安康杯”竞赛等活动, 不断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推动了岗位达标工作。

3 岗位达标取得的成效

3.1 切实加强了班组安全建设

将岗位达标作为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规范班前会、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五件事”入手, 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了班组, 将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成员, 强基固本, 真正把公司生产经营筑牢在安全基层基础上。表1为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具体要求。

3.2 落实了主体责任, 规范了岗位达标。

操作员工做到了“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提高了达标质量, 确保岗位达标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3.3 固化了培训教材, 提高了实效。

岗位达标表中的内容, 作为新职工“三级” (班组级) 安全培训、调换岗位职工安全培训的教材, 也可以作为班组日常安全学习和上岗前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让职工上岗前就明白如何安全地做事, 杜绝类似欧某某事故的发生。 [ID:7830]

摘要:本文从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要求入手, 结合公司实际, 制定了岗位达标要求表, 介绍了岗位达标的具体做法和操作员工应当填写的有关内容, 以此作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和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的要求。该公司在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规范作业行为和安全培训, 减少和杜绝“三违”行为, 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途径,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四 (2011) 82号[R].

[2]GB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S].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5

1 英语技能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

伴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英语技能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来自各个行业的欢迎。从应用的角度来说, 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对于英语技能掌握的熟悉程度以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展示出来的现实的情况, 都已经成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英语技能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看, 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都要参与到其中的一项互动型的教学活动, 这里需要的是教师在里面进行相应的示范活动, 然后带动学生参与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从这一点上来看, 有类似于现代学徒制度的意思。

在英语技能教学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英语教师, 英语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引导、指挥的层面, 而在英语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的客体, 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训练项目的推进者, 教师在给予相应的技能教学任务的时候, 学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从训练到模仿再到改进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训练和完善的过程,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教学过程中, 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督促的作用, 从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来不断地完善整个英语技能的训练, 最终让这些学生能够达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技能和实际应用水平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就是英语技能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通过积极和有效地训练, 让英语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英语技能教学关注学生的技能竞赛, 通过这种技能竞赛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1]可以说英语技能教学的开展无论是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改进和完善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英语技能教学还给当前的其他行业带来了新的理念, 特别是对于茶叶生产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情况来说, 也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2 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情况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品种, 信阳仰毛尖的生产企业作为制作、生产、销售信阳毛尖的主要生产基地, 不仅对于茶叶品质的要求较高, 而且对于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也有着较为严格的筛选。这种严格的筛选表现在对于技术工人的职业岗位需求的标准化要求上面。特别是需要从事信阳毛尖生产的技术工人不仅能从一线的茶叶生产过程中观察出茶叶炒青的状况, 而且还需要通过眼睛来观察茶叶的成熟情况, 同时还需要通过鼻子对于茶叶炒青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进行甄别成熟的状况, 还有就是需要从这些茶叶工人能够在火候的控制上面有较为熟练的掌握。[2]只有具备了这些信阳毛尖茶叶的生产技艺, 才能够使得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

从当前的信阳毛尖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目前较多的茶叶生产企业不能够找出较为熟练的产业工人来和自己的企业岗位相吻合, 这是制约当前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 对于信阳毛尖生产企业, 他们所需要的与岗位相吻合的技术工人可以称得上具备了“综合素质”的产业工人, 对于这种具备“综合素质”的产业工人或者是技能型的工人, 最初是由德国学者梅腾思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他主张在职业教育的现实实践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这种关键能力的养成也就成为了职业技能教育的最终价值追溯。梅腾思认为, 关键的能力是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直接相互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它更是对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 这种能够胜任其他行业的能力往往对于人们的职业的选择产生非常深重的影响, 这种影响更是对于各种不同场合和不同职责情况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基本的动手能力、水平能力、可迁移知识原理和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3]作为工业制造大国的德国从二十世纪之后就进入到了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最强的国家。借鉴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要想让茶叶生产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加完善, 品质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这就需要这些产业工人获得这种关键的能力, 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将会对于有效的提升茶叶产业工人的自我技能的革新、自我储备知识的完善以及自我岗位完善上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 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看信阳毛尖生产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作为职业技能教育起步和发展较早的德国, 在提升技能教学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德国之后, 受到德国技能教学技术影响,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纷纷提出了一些能够适应本国国情发展的关键能力的理念, 而这些理念的出发点或者是这些理念制定的初衷, 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的完善和改进, 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完善。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来看, 信是仰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 可以清楚地看到英语技能教学也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这种关键能力就是职业行为能力、方法能力、交流与合作和心理承受的能力。[4]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关键的能力往往可以被我们总结成为专业技能之外的一种综合能力, 它既包含着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 同时也关系到情感能力的完善, 所以说对于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情况来看, 这就需要不断地推进和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英语技能教学所提倡的学生培养方式就是通过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机制来完善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的获得往往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引导作用。[5]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 即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的训练, 这样不仅改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通过这种技能大赛的形式, 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与同台竞技者之间的差距, 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和促进英语技能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从英语技能教学的现实实践, 英语技能教学实践转变到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工人的现实技能需求来看, 尽管行业属性不同, 但是对于工人进行培养和职业训练的初衷如出一辙。[6]借鉴英语技能教学的现实经验, 从努力提升和完善茶叶生产企业的工人关键能力来看, 这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茶叶生产企业工人的综合能力, 用这种关键的能力的培养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 除了这样的一种方式之外, 还可以通过不断地提升和改进茶叶生产企业工人的技能大赛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产业技能的培训, 这种茶叶关键技能的竞赛是一种从侧面来督促和改进茶叶工人现实操作技能的一种方式, 就是让他们在看到其他技能工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得到启示,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自身所具备的关键技能, 从而达到有效改进整个信阳毛尖生产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从英语技能教学的现实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 对于茶叶生产企业来说, 他们所需要的企业岗位需求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关键能力较强, 综合素养较为完善的产业工人。[7]从培养产业工人的角度来看, 将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岗位和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从而有效提升信阳毛尖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对于产业工人来说, 他们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来源和主要的控制要素, 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和改进自己的专业技术, 才能够适应企业从岗位和职业的需求之间来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不断改进茶叶生产企业的工人技能水平的改进和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来看, 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 通过产业工人的技能竞赛的方式来提升茶叶工人的专业技能,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培训方式, 这种技能培训方式不仅能够有利于促进茶叶工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改进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这种供需矛盾。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信阳毛尖生产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就要不断地提升这些产业工人的技能继续教育的程度, 从而更有效地改进他们的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这种生产企业岗位和工人之间的供需关系的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英语技能教学这种现代学徒式的教学模式, 给信阳毛尖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摘要:笔者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 分析当前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 透过英语技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以及英语技能竞赛的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出信阳毛尖生产企业对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的基本情况, 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茶叶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等方面找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关键词:英语技能教学,信阳毛尖,职业,需求,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小贞等编写.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焱.中职学校茶叶经营与营销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沈红.外语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J].海外英语, 2012 (6) :102-103.

[4]孙玉香.中国茶叶行业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张明.英语技能大赛与高职英语教学[J].高职论丛.2009 (4) :64-66.

[6]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36-37.

生产助拉岗位职责 篇6

(一) 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团队。

在获聘为广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专家后, 熊元芳即着手建立广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团队, 参加单位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台山市农机推广站、惠州市农机推广站、韶关市农机推广站及《现代农业装备》杂志社。每个参加单位都安排了专家和工作人员负责参加具体工作, 形成了产、学、研、推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同时注重上下联动与信息交流的工作团队, 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重点抓好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制约广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推而不广, 严重影响了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省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团队紧紧抓住这一薄弱环节, 谋划多项工作措施, 力求快速突破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

一是负责组织全省首届水稻机插秧技能比赛。为保证比赛的科学、公平, 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从2009年底至2010年3月,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对比赛考核的总体内容、比赛评分标准以及比赛流程的安排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 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实施方案, 使比赛取得圆满的成功。

二是启动第二批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 广东省在40个产粮大县中启动了第二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对全省40个产粮大县的近年的水稻机插秧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 精心挑选了10个有一定基础, 发展势头较好的产粮大县作为第二批建设单位, 及时召集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座谈会, 部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

三是开展水稻栽植技术对比试验研究。为做好对比试验研究工作, 岗位专家精心制定了试验研究工作方案, 并分别在江门台山、韶关、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省水稻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和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等开展试验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抓好培训工作。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作为主要承办单位, 于春耕在河源龙川县举办了“广东省区域性 (河源) 水稻机插秧推广演示会”, 集技术培训与现场演示于一体, 对河源地区的部分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成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同时, 利用春耕的有利时机, 岗位专家熊元芳和团队的各位专家还下到基层, 亲自授课和指导各市县开展技术培训、召开机插秧现场演示会。据统计, 全省上半年共召开机插秧现场演示会140场, 举办技术培训班142场, 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人。

五是做好调研工作。为充分了解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上半年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 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于5月份派出以三个工作调查组, 分赴粤东、粤西及粤北对各地区今年上半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及时发现问题, 为下半年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 举办“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推广现场演示会”。

为探讨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4月份广东省农机推广站与华南农业大学在惠州市的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联合举办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推广现场演示会”, 进行了水稻直播技术现场演示, 同时召开了技术研讨会, 罗锡文院士作了详细的技术报告, 岗位专家熊元芳作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与发展分析”的报告, 各与会专家学者对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以出错为题写600字作文下一篇:拒绝冷漠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