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食文化(精选8篇)
商学院 10国贸班 刘方舟 1013100055
旅游是一项较高的精神需求的体现。通过旅游,我们遍访名山大川,体验风俗民情,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不同的景观变幻,自身得到愉悦。而旅游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一项活动,不同地区的人,生活不同,观念不同,看到的景观不同,需求不同,经过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旅游也有不同的观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旅游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
中国人自古比较保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民忠厚老实,勤劳诚恳。人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多是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尊老爱幼,勤勤恳恳,忠君爱国。这样的思想使得人们很少愿意去冒险,加之当时社会发展尚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信息不发达,人们很少知道自己之外的世界,更少去想外面的世界,旅游也就相对少见。在中国,古人有着传统的宇宙观和礼教思想,人本思想深入人心。天地人和,人本思想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就建筑来说,中式建筑突出了宇宙的模型,尚大,尚中。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突出雄伟。首先,为了体现出建筑的雄伟,在修建的时候就会加大,加高台基。中国建筑一直是站在一个台基上,台基的高低与建筑物的重要性成比例。高大的台基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显庄严大方,如故宫三大殿。其次,单一的建筑会显得比较单薄,很难有雄伟浩大的感官冲击,因此,中国传统建筑以群组建筑著称。如故宫群组建筑。再次,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亲近自然,天人合一。这与中国的宇宙观有密切联系。中国人将建筑与假想的宇宙模型相联系,亲近自然,天人合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如中国的四合院,北京天坛,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的代表。接着,中国传统建筑还注重颜色的搭配。不论是中国的哪个地方,都具有自己建筑的色彩特点。如皇家建筑多为赤,黄两色,显得大气,宏伟,充满了吉祥如意的寓意。而民居只能是灰、黑、白三色作为主要色调。这也是等级划分的体现。种种特点,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中国以宏伟和谐著称的长城,故宫,天坛,还有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等,都成了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而西方则由他独具特点的景观,与中国的景观完全不同。
西方人天性爱冒险。他们总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思想比较开放活跃。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宗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每个人都有信仰,忠于上帝。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人们一切的行为都有上帝所主宰,越接近天,就越接近上帝。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是不断的增加。当时的交通,信息并不发达,不能够满足人们探索的欲望,因此不断有人发明创造,希望能
改变世界,了解更多不一样的生活,而不像中国传统的世世代代始终如一。
相对于建筑特点来说,中西方建筑的差距很大,因此造成文化景观上差异很大。以法国哥特式建筑为例。哥特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天主教堂上,这与他们的宗教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哥特建筑主要突出了尖顶高塔,尖塔拱门,绘有圣经故事的巨大玻璃窗,每一处特点都体现出了宗教的神圣。整个建筑外观上高大挺拔,直线线条突出,耸入云端,教堂平面呈现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内部空阔宽敞,向上延伸空间大,四周的玻璃窗上都有着传统的宗教图案,神圣肃穆,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氛围。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的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等。这些建筑,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神圣肃穆之感,仿佛是与上帝相通的道路,与中国建筑的和谐自然相异。
中国与西方不仅仅是文化建筑景观不同,人文景观也相距甚远。中国人习惯热闹的场面,讲究排场,平日里朋友聚会,有喜事庆祝则大摆筵席,排场越大则显得越诚恳,越有面子。在饮食场所,经常见到一派热闹的场面,人声鼎沸,大家相互劝酒,夹菜,好不热闹。传统节日多,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节日的由来则多为一些民间传说,或者纪念某位英雄,或者祭拜某个神仙,与中国的民俗息息相关。婚丧嫁娶的事情,多为长辈见证,亲朋祝福则圆满完成。仪式也颇具中国民间特色。而西方在庆祝的时候与中国则有所不同。
西方人注重礼教信仰,饭前祷告,在朋友聚会的时候,私人聚会时会重视彼此的礼节,包括参加聚会的服装,介绍新朋友的礼节等等,这些与中国人之间的“客套”则相去甚远。西方的节日与宗教联系较多。许多节日都是圣经中一些事件传承演变而来的,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在人的出生,嫁娶,死亡等重大事件发生时,西方人都会让上帝作为见证人,礼节上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各处。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的思想,生活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之中,人们逐渐了解到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还有许多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也许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眼中是有趣的,是多彩的,是值得一看的,所以人们便借助便捷的交通工具来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地方,一看究竟。一来一往,旅游便越来越流行。
那些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情,使得一个地区因为这些而闻名,人们便将这些特色保护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借此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观摩,并且通过旅游,交换思想,学习文化,补全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的特色也能随着时代而更新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 原上级主管单位为国家海洋局。2000年9月根据中央办公厅中办发[1998]27号文件精神与国家海洋局脱钩, 海洋国际旅行社交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与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并为首旅集团旗下三大控股旅行社之一。2002年7月, 海洋国际旅行社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组团社。2004年初, 海洋国际旅行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正式更名为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大家有可能看到了, 我们后面的几位旅游界的人员没有像林总那样有很充分的讲课提纲, 我们来这里就是抱着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的态度来进行这次论坛的, 所以我在此演讲的这些都是临时写出来的, 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我们对文化并不陌生, 但是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许多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都有文化的解释, 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一致被认可的, 文化这个概念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今天来到这里的都是各个单位的领导和高级主管, 我们出席各种酒会都常听到烹饪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等。它是一种社会长期发展以来的一种沉淀, 谈到文化从旅游文化, 它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 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 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中国旅游业从1949年11月第一家旅行社诞生起, 已经走过50年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1949年—1978年以前基本是以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总社两家的专业领导之下。1978年中国青年旅行社创立以来, 在国、中、青三家旅行社的国家垄断下的计划经济。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才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中国的旅游在90年代初期, 1993年以后, 旅游业在中国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候旅游才真正进入到了市场经济。
在中国, 中国的旅游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之前一直指的是旅游家文化, 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旅游文化。我们就是把旅游与某种文化结合起来, 比如说健康旅游、医疗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之前的旅游都是一种纯粹的观光式旅游, 我们到中国各个景点, 往往都能看到可在墙上或树上的字“某某到此一游”, 中国人不仅是在国内旅游有这样的“刻字”的习惯, 在国外也一样。使得我们的旅游一直处在观光之下的一种普通参观, 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 到了21世纪以后, 中国旅游澎湃发展起来, 现在基本上有了我们中国自己的旅游文化了, 我们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旅游进入到了休闲旅游, 现在过度到了专业化旅游。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旅游产业应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洪江市政府在致力于发展洪江经济起步的时候非常敏锐的发现了一个可瞄准的行业, 就是旅游业。大家知道中国改革开放最先发展的是旅游业, 那时候邓小平说“走出去, 引进来”, 那么洪江市政府也发现了旅游业对于洪江市政府的巨大作用。大家知道在中国地方只要发展旅游业, 这个地方就能迅速起步,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海南、云南以及福建的武夷山, 这种山海区都能依靠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的旅游业虽然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各个地区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建设, 比如说安徽的徽派建筑, 包括江西一代, 苏州园林, 北京故宫四合院, 在国外拥有很好的印象。
昨天我们跟林总探讨的时候就说, 旅行业发展不能单纯针对国内, 更应该瞄准国外。因为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 比如说洪江, 城市并不大, 但一定要考虑客流量, 交通, 客源到此地浏览的目的。
后面主要说我到此考察的印象。第一是历史悠久;第二民俗风情浓郁;第三民风朴实而且自然;第四自然景观秀丽;第五人文景观完整;第六可开发和利用性强;洪江拥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我们怎么样去开发和利用?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或克服哪些问题?我感觉洪江可开发和利用有四个方面:第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第二名声古迹和旅游资源丰富 (三古文化) ;第三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芷江、芙蓉楼) ;第四科普教育资源 (安江农校) 。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例如民居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服饰及手工艺品等等,也包括在此地域范围内被广泛传承和认可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甚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而旅游是人们向往自然的天性所致,挖掘整合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领略风光世界,体验文化旅途,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要突出当地乡村文化为特色
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资源为载体,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代替,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再结合悠久的文化传承、挖掘整合各地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及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等,打造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定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湖南省的芷江县为例,芷江县总结了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挖掘了当地的和平文化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其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等,使得芷江旅游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吃、有的玩,也更有意义,从而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种市场资源,它综合了历史、自然、人文、地域等因素,反映为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甚至文化竞争力,最终都体现在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固然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但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长期以来,承德旅游没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业相当的部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景点零散,文化附加值低,缺少关联性和市场号召力,以致来承德游客人数虽多,但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 "食、住、行、游、购、娱"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目前,承德借鉴了云南等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先进经验,总结提炼河北民族文化品牌的具体内涵、具体内容、形象特征,设计开发了承德旅游业的三项精品工程,即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依托的皇家文化精品;以坝上森林草原为骨干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佛教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情精品,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串联,实现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核心,以商业为根本的集约型发展,打造承德旅游的文化品牌,承德旅游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对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共识。摸清需要保护与传承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底数,遏制破坏现象蔓延的趋势,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吸纳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土壤,发展以乡村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实景教育和体验教育式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赋予旅游生命力。文化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一)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共涉及6个大类、20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共计281个资源单体。其中,包括以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博纪念馆和现代的文化设施、特色功能街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以节庆活动、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充分发现和挖掘武汉都市文化资源,整合城市综合文化资源优势,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紧密结合武汉现代都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凸显在武汉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
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国内著名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先导。
三是确定了以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滨江滨湖文化休闲游、都市文化体验游、商贸会展休闲游、江城动感娱乐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
(二)以项目为抓手,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动力。
去年,我局积极推进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世茂嘉年华等总投资额达1834.44亿元的2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其中,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一期)、楚河汉街(一期)、万达威斯汀酒店、铁桥建国大酒店等项目相继竣工并对外营业,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招商力度,签约引进了华中影视文化城、木兰花园、武汉鲁湖国际垂钓中心3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旅游项目。策划储备了东方马都、汉南区五湖湿地生态文化园等13个总投资达384.2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增强了旅游发展后劲。
(三)以产品为载体,提升旅游资源整合。
我局积极协调各方利益,联合市公交集团开通推出8个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揽括“大江大湖大武汉”特色观光游、红色旅游、异域风情之旅等主题,涉及市内一日游、省外游以及出境旅游时尚精品线路;推出名人足迹游、租界建筑游、都市风情游等12条推荐市内游观光线路。观光车将市内景区和旅游要素串联在一起,基本涵盖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著名景点,车内除了配有GPS导航系统外,还配有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自动语音导游系统,对外地的商旅客人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武汉市内一日游更具系统性、便捷性。
(四)着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一是以辛亥百年为契机,依托高铁交通优势,围绕“樱花热”和“辛亥首义”两大主题,在珠三角地区发放武汉旅游护照樱花版和辛亥首义版2万本,激发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热情。樱花节期间,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最高接待量达20万/天〃人次。据携程网对广东地区出游情况的监测,春季到汉赏樱花已成为广东市民出游的首选之一。二是有计划性地组团赴广州、中山、南京、长沙、深圳、无锡、苏州等16个地区开展了30多场次旅游促销,参加境外旅游会展6次,策划推出了48条省内旅游线路,31条市内旅游线路;邀请韩国、日本、俄罗斯、中铁联盟等海内外旅行商近7批次来汉踩线,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保证了我市境内外游客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三是坚持“办节为民,为民办节”的宗旨,继续围绕“知音江城”的主题,举办了第十届武汉国际旅游节,推出的 “中华婚典”、“帐篷音乐节”
等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进一步彰显了武汉“文化江城、休闲江城”的魅力。
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理念,提升操作力,以抓规划引动、项目推动、市场联动为工作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完成全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确定文化旅游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尽快编制《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政策调研,尽快促成出台《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投资开发文化旅游的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黄陂区木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包装,统一规划,联合营销,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四是继续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统一调度,积极跟进一些引资性的建设项目,尽快促成投资方尽早决策,争取项目早日催化落地,生根开花。五是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着力做好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工作,优化销售网络,不断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关注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规划为引导,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要实现文化资源旅游化,必须从发掘整理开始,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明确发展方向。要注重谋划的专业性,充分发挥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梳理、分类、甄别、演绎等。要注重谋划的针对性,坚持理论研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立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要注重谋划的广泛性,鼓励广大群众广泛搜集旅游素材,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形成人人关心文化旅游、人人参与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产品为抓手,大力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门类多,要把内容相关、区位相近、功能相仿的资源融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在共生共荣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要围绕主题进行整合,以旅游主题为红线,通盘考虑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遍布全省各地的旅游景点,使这些零散的珍珠形成一条条精品旅游项链。围绕区域进行整合,根据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区)。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文化旅游业是高品位产业,高水平营销必不可少,必须创新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增强武汉文化旅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整体营销,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企业界限,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抓好重点营销,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不同的客源地特点,组合包装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不同的营销模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深入性的营销活动。推动合作营销,加强与周边省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的联动营销机制。
——第二届中国•乌镇湖羊文化旅游美食节盛装登场
(新闻通稿)
2011年12月3日至2012年1月15日,一场有传统、文化、美食齐助兴的第二届中国•乌镇湖羊文化旅游美食节将在乌镇西栅景区隆重登场。这是一次展示千年乌镇湖羊文化、品尝冬季养生美食,以乌镇湖羊美食为主线,全面挖掘和恢复乌镇地区湖羊传统,传承千年的湖羊文化、弘扬民间饮食文化、品尝地方传统名吃的大型旅游美食节。
此次美食节期间,游客在乌镇可以参加美食节的开幕仪式,共同揭开柴灶羊肉大锅,吹响湖羊美食节号角,在品尝到丰盛的湖羊大餐同时,看场大型的湖羊文化展览,探秘传承千年的湖羊文化,还可以童心大发与动漫明星“美羊羊”“灰太狼”携游古镇,甚至还可以横扫湖羊毛皮制品。这个冬天,来乌镇过湖羊节,搭乘健康快车,赴一场湖羊文化之旅!
传承千年的湖羊文化
湖羊,是我国宝贵的羔皮羊品种,它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太湖流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
一。乌镇是湖羊的重要产地之一,湖羊历史悠久,美食节期间,在西栅景区的龙形田区域将设置一处展示湖羊文化之所,可称“湖羊文化展示区”。这里,羊羔、花窠羊、种羊等湖羊各阶段的成长状态都将展示,此外,还可了解到湖羊的生态养殖、历史演变、经济价值、营养价值等知识。
在此,还可以见到湖羊的庐山真面,与湖羊亲密接触。湖羊的羔皮洁白,以被毛白净、光泽度强、皮质轻软为佳,被誉为裘皮中的软宝石。
柴灶大锅湖羊美食大比拼
浓冬时候,乌镇民间素有垒柴灶大锅烹制湖羊肉的习俗,此次湖羊美食节乌镇景区特还原这一民间习俗。景区内各家酒店的厨师们砰砰锵锵垒砌柴灶大锅,备战湖羊为主题的美食大赛。大赛以美味与营养相结合、特色与创新为主导的原则,旨在弘扬传统湖羊烹饪技艺,从而充分展示湖羊特色的餐饮文化,让游客更深刻地领略到湖羊文化的深刻内涵。
大赛初定于12月3日举行,届时将由来自本地厨艺界精英、公司厨师代表以及游客等担任评委,评选出“金牌羊肉”。担任评委的游客还有机会免费品尝乌镇特色湖羊肉面。
湖羊美食大集结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根据中医的理论,食用羊肉有抵御风寒,滋补身体的作用。此次湖羊美食节中,乌镇西栅景区有丰富地道的湖羊盛宴,还有各式各样的湖羊美食小吃,羊肉的美食世界,完全由你做主!
乌镇很早就有食用羊肉的传统,乌镇本地湖羊没有我国西北地区羊种的骚、腥和臊味,以肉质鲜嫩、滋补养生、肥而不油、酥而不腻而著称,因此,历来就是本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湖羊宴”更是宴请亲朋好友的高档菜肴大全。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一、酒的起源
上天造酒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祚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
猿猴造酒说——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杜康造酒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也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着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山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还有很多酒的起源,在此不一一介绍了。
二、饮酒养生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胱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口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一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口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谈而质量校好的酒乙堰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酒算是好酒呢?情人顾仲在《养心录》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独,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谈也?日:谈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间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成、酸、炼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姓矣。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秤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部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丁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皎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氯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见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摘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歇)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把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饮之嘉干岁”。《四民月今》裁,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用“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曹丕认为菊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苏轼也认为菊花的花、叶、根、责“皆长生药也”。汉代,人们已用药花酿酒。刘款《西京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是经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见、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酒、人参酒、袂苓酒等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做酒趟员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诚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懦家的经典里部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席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一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意,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本草纲目》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著酒谐,为世范戒也。”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动人们要节制饮酒。现代科学已证实丁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饮酒过量,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
(二)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三)饮时心境要好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最后附词一首,仅以此表达我对中华酒文化的敬仰之情:
中华酒 作者:贾世稻
九曲黄河万里江,中华美酒源流长。高歌祝酒酒神舞,炎黄子孙皆杜康。酒史悠悠七千载,龙山古器遗酒香。传说华夏有酒祖,仪狄杜康酿酒良。仪狄造酒献大禹,大禹饮罢心神伤:后世恐有乱政者,必因美酒家国亡。禹王禁酒生前事,死后子孙造酒忙。杜康苦酿数十载,终得美酒流清芳。桀筑酒池民财殚,三千酒鬼牛饮狂。毁禹家业非汤帝,原是嫡亲夏桀王!自从杜康出世后,神州万古酒旗扬。历代酒政设酒官,酒司酒丞酒务郎。郡府州县重酒业,酒楼酒垆连酒坊。谷麦稻糯酿酒好,醇醴不得少高粱。南方北国多名酒,御制民制俱优良。剑南箬下土窑春,雪醅秦淮眉寿堂; 凤泉皇都石冻春,茅台竹叶及五粮。饮器樽壶觥杯盏,更有爵盅觚海觞。会饮美酒竞魁首,酒龙酒圣伴酒狂。酒胡传筹行酒令,觥筹交错话沧桑。酒翁夸酒邀酒仙,刘伶月月醉他乡;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醉草龙蛇翔。亘古酒话知多少,龙虎鸡凤酒戏长。鸿门宴上饮甚酒?项庄舞剑对刘邦; 青梅煮酒英雄泪,曹刘鏖战逐鹿羊;贵妃醉后唐皇醉,长恨一曲梦霓裳; 太祖杯酒释兵权;奈何智取生辰纲!武松一饮十八碗,醉后打虎上景阳。酒箴酒训酒德颂,琼桨玉液涨三江。一部酒经诵千古,百卷酒谱续华章。酒是长歌歌是路,心为酒杯杯为床。春风吹得酒力旺,醉翁何必欠酒荒!重阳天高秋气爽,何不携手登高冈?高山流水不须酒,黄花红叶琴一张。酒余天地听雁唱,九州处处好风光。大道一滴透明酒,常理何须酒中尝? 莫言人生一杯酒!莫道世界是酒缸!睡时醉里乾坤大,醒来壶中日月长。酒魔酒鬼四肢软,酒党酒妖铁心肠。社稷兴衰一壶酒,人间善恶一斗装; 生离死别千杯少,亲仇爱恨万盏量。喜怒怜忧悲哀乐,酸甜苦辣涩腥香。酒味谁曾品尝透?酒谜谁可能解详?白酒啤酒葡萄酒,君子权作养生浆。
瑞雪红梅今又是,海晏河清百业昌!
参考书目:1.黄现蕃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 月第1版
2.张长兴著《酒文化》
3.长弓、国艳著《中国酒文化大观》,山东人民出版社
《旅游文化》 课程论文
班级:建筑09·2班
姓名:汪昌
伴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过程, 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由计划体制向市场自由发展的转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今日的开发环境中面临着急切的挑战, 另一方面新的市场与城市环境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和融入当下城市生活提供了机遇。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新的概念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与条件下孕育并不断成长, 逐渐发展为当下中国经济、旅游经济中重要的增长点与支撑点。
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又处于历史变化中的系统, 康德 (Kant) 认为, 地理学和历史学充满了我们所观察的整个环境, 涉及城市旅游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同样如此, 空间与时间构成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依托与价值来源两个不同维度的意义所在。以北京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 一方面新兴的创意文化产业依托城市空间得到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聚集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南锣鼓巷、后海休闲创意街区等, 代表了新的与现代西方文化接轨的文化产业发展, 带动了城市社区变化;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及其物理载体也日益受到重视, 成为北京城市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方面, 如老字号、名人故居建设等, 对这些城市传统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中向传统的回溯与需求, 一些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也因此得到保护。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人群汇集一处交流活动的场所, 既可指狭义上由封闭围墙构成的特定场所, 如咖啡馆、公园, 也可指广义上城市人群日常活动的街区或店铺门口、街道交汇点等活动场所。总体来讲公共空间代表了市民在日常闲暇生活中所使用的一类空间, 其历史悠久, 与市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 且常常代表着特定城市某一方面的气质与属性, 如巴黎的咖啡馆、纽约的公园、上海的城隍庙等。在以往关于中国城市旅游的研究中, 对于闲暇公共空间的关注往往集中在酒吧、咖啡厅这种现代由西方引入的新型公共空间, 对依托于历史文化的传统公共空间则研究较少, 而在有限的关于传统公共空间的研究中又常常将焦点集中在遗产保护、文化传承这样的建筑和历史命题之中, 对于城市闲暇公共空间本身的社会功能, 其公共性、服务性, 依托于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条件的结合等问题, 则关注较少。事实上, 城市公共空间随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守旧如旧是部分传统公共空间保护的重要方面, 但对于另外一些具有休闲功能的传统公共空间而言, 对其历史价值进行发掘, 进行创新性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 本身也是对于其闲暇功能和历史价值的一种传承。
本文即以北京的茶文化和茶馆发展为切入点, 考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在当代城市文化旅游环境中的开发与发展问题。茶文化在中国经历了千年发展, 茶馆作为其空间载体同样与北京城市的发展一起经历了起伏变化, 在经历了近代的衰落与重生之后, 茶馆在今日北京城市中的境况已与老舍记载中的情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09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中曾提出“茶文化与旅游手牵手”的口号, 体现了这项古老传统文化在当下环境中与城市现代发展的结合。近二十年来, 茶馆及茶文化产业在北京城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而相关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本文将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说明
2.1 公共空间与城市
公共空间与城市、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景观, 是不同类型人群聚集与活动的场所, 它不仅是一块远离家庭和亲密朋友的区域, 而且是一块熟人和陌生人可以聚集的区域;自由的活动和持久的人际交往是构成公共空间的两个重要方面, 公共空间是人群城市经验的媒质, 公众通过在大街上、商店里和公园中等公共场合的经过与邂逅 (谈天、讨论与买卖) , 从而获得对于一地的认知和归属感, 这即是所谓由偶然的邂逅所激发出的城市文化;公众的感受维系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公众的接受同时赋予公共空间民主的意味和公共的价值;规划学者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最明显的发生地, 形成了表现城市个性的多样性场所的基础, 提倡将公共空间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并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当中。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 公共空间的内涵也会发生改变, 公共空间的改变进而带动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促进新形式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的出现。考察不同时代背景与地理背景下公共空间形态、内涵及功能的变化, 对于认识公共空间、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承前启后地合理开展城市旅游规划, 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即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实际考量而展开。
2.2 文化产业与城市旅游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 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 是指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文化产业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 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 (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 ,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经济和社会过程塑造物质城市”, 列斐伏尔 (Lefebvre) 曾将历史性、社会性和空间结合起来, 提出“空间中的生产”这一概念, 按其观点, 城市空间研究具有多维的视角, 第一种视角把城市作为一套物质化的“空间实践”, 第二种视角把空间作为一种“思维性图示”, 第三种视角把城市空间作为既真实又想象化, 既是事实又是集体的经验与动机的一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反映。城市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研究的一种结合, 基于上述第三种维度特点, 追求依据城市文化特征对人群“主观性”体验进行塑造, 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依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修订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2012) 》标准, 茶文化与茶馆产业可作为第六大类“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重要内容。
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旅游的目的可分:①休闲、娱乐、度假;②探亲访友;③商务、专业访问;④健康医疗;⑤宗教/朝拜;⑥其他等主要类别。不同学者对旅游还有不同角度的定义, 如德国学者蒙根·罗德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从生活方式角度出发强调旅游的要素在于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总体来讲, 出游目的、旅行距离和逗留时间是各种旅游定义中公认的三个主要因素。区别于山水风景旅游, 城市旅游强调对于城市文化的感知与体验, 游客的游憩行为侧重于旅游目的中休闲、娱乐、度假这一方面, 主要是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现代性和生活方式体验, 一般具有短时性的特点, 而城市内部居民在家庭与工作地点之外的休闲活动也可纳入广义的城市旅游行为当中。文化产业基于这种城市休闲、体验需求而产生, 成为城市旅游产业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2.3 研究说明
本文以北京茶馆和茶文化产业为切入点, 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与文化产业对于城市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研究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中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以作为彼此的参考和借鉴。纵向上考察茶馆在历史中的发展对当代文化产业开发的影响, 横向上比较北京与西雅图两座不同城市中公共空间利用对于城市旅游业和自身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旅游中的休闲体验方面, 以及基于旅游者在公共空间中的休闲活动带动的大范围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以历史地理、工业地理、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 同时以笔者在两座城市中的生活经验以及与市民、旅游者的访谈交流经历作为参考。
3 茶馆与北京城市文化
茶馆是指自发形成的出售茶汤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商业场所。茶馆在中国城市乡村中的发展历史悠久, 其起源可一直追溯至隋唐时期, 早期茶馆主要为上层文人士大夫享乐活动服务, 明清时期逐渐向社会普通市民阶层发展, 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具体到北京来讲, 北京城可以说是中国城市中茶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清代更是构成了北京城茶馆发展的兴旺时期。清代初期, 战乱结束后, 社会政治经济趋于稳定, 作为都城的北京, 人口急剧上升, 清代北京人口具有闲人多、男性多、文人雅士多的特点, 人口构成的特点为茶馆发展创造了广泛的需求, 清代南北茶商纷纷进京开茶馆, 皇城根下茶馆的数量激增。据记载, “如九门八条大街之商店, 无不栉比鳞次, 尤以茶社居多数, 所占地势亦宽, 如天汇、汇丰、广泰、长义、天全、裕顺、高明远等处, 类皆宏伟壮丽, 其外堂多用宽敞大院儿, 所以接待负贩肩挑。”茶馆构成了北京城市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北京各阶层的人士均有饮茶之好, 中下层市民是北京城茶馆中的最主要阶层, 如清末竹枝词中描述:“太平父老清闲惯, 多在酒楼茶社中。”清代虽然实行满汉分城政策, 对旗人的管理较为严格, 但由于旗人生活比较悠闲, 茶馆也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据记载, “每月发放旗饷之后, 各家 (茶馆) 几致无法插足, 净柜上要用五六十人, 其嚼谷之大, 可以概见”。竹枝词中也对当时这种旗人风尚进行了描绘:“小帽长衫着体新, 纷纷街巷步芬尘, 闲来三五茶坊坐, 半是曾登仕版人。” (1) 清代京城茶馆的类型与功能十分丰富, 随着其在城市中发展的兴旺, 一些茶馆兼具了饭馆、书馆、戏园等服务职能, 清代北京城茶馆的主要类别及其概况基本如下表所示。
备注:依据相关文献与古籍中记载信息汇总制作。
总体来讲, 清代茶馆常依商业、文化繁荣地区而建, 北京城中有两个民众文化中心, 一为外城以前门、天桥为中心的南城平民阶层活动中心, 二为内城以鼓楼北四旗交汇点为中心的内城京旗活动中心, 作为依托于大众文化的公共空间形式, 茶馆也多围绕这两个中心而分布。
进入清末, 北京城的社会与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市中开展了近代化的建设与改良活动, 作为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茶馆在形式与内涵方面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随着京旗集团的解体, 传统旗人由社会寄生阶层沦为普通劳动者, 为其服务的大茶馆也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在前门地区新开设的一些茶楼中, 由商贾构成的力量集团成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书茶馆、清茶馆等成为清末以来落魄八旗子弟活动的主要场所, 并出现了迅速低档化、贫困化的趋势;一些清茶馆在清末加演京韵大鼓、单弦、莲花落、相声等杂耍演出, 并在清末或民国年间逐渐转变为戏园, 如地安门外的天和茶园、崇文门外的广兴园、平乐园, 前门大街以南的天泰轩茶馆、万胜轩茶楼等, 一些茶园、书茶馆利用报纸等近代媒体登载演出广告,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 一些茶馆在清末受到社会启蒙活动的感染, 利用其公共空间人员活动密集的特点, 为阅报、宣讲等活动提供场所, 从而投入到公共事业的建设当中, 如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升平茶楼中设立的宣讲所, 于内部陈设各种报纸和“文明传单”, 每天晚上京师督学局派人在茶楼进行宣讲,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 (2) 。
进入民国时期, 随着京都市政公所的建立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活动的开展, 公园、电影院等一些新式公共空间在北京城中建立, 成为了市民特别是新型精英阶层休闲活动的热门场所。茶馆也在这一时期继续发生变化, 特别是公园茶座的出现成为了茶馆在民国时期城市休闲活动中的新形态。有关研究认为, 清代流动性质的茶棚是公园茶座的前身, 茶棚作为茶馆的一种特殊形态, 在清代多见于一些大型的市场、庙会等摊贩、游客集中的场所, 茶棚中一般备有少量竹桌、竹凳、藤椅等简单的茶座, 游人走累了即可在其间小坐, 饮茶品茗。随着公园开放运动的陆续开展, 一些茶棚在近代移入公园之中, 由临时的经营方式转为固定形式, 一些公园专门设立了多处新式茶座, 成为士绅、知识分子、学生等新型城市群体活动往来的热门场所。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公园茶座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北海公园的双虹榭、紫竹院的观鱼堂等。由于游客教育、生活背景、茶座安排和收费等问题, 民国年间的公园茶座间也产生了一定的人群分异, 以中央公园为例, “春明馆以遗老们为主要队伍”、“长明轩则是绅士和知识阶级的地盘”、“柏斯馨的顾客较复杂, 但简单归纳也不过红男绿女两种人”。由于占据人群的变化, 公园茶座间的谈话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德先生、赛先生”等新时代下的主题成为了新式茶座间流行的主导。
在“七七事变”后, 北京城的市场与商业日渐萧条, 城市商业区中以服务商贾为主的茶楼相继歇业, 而随着电影院等新式休闲活动的兴起, 市民的休闲习惯产生了很大变化, 书茶馆、棋茶馆等也逐渐被新式公共空间取代, 清茶馆作为北京城中服务于社会普通市民且分布最广的下层茶馆, 其在民国时期虽勉强维持, 但多分布于天桥等边缘化的城市区域, 其景观也更加破败, 传统茶馆被精英阶层视为了封建社会衰败的文化象征。新中国成立后, 北京城的茶馆基本消失殆尽。
4 今日北京城茶馆及茶文化旅游发展状况
在当今社会中, 文化产业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茶馆作为传统京味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再次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打造传统茶馆、重塑京味文化, 成为了北京旅游特别是休闲文化游中的重要内容。总体来讲, 今日京城茶馆可分为传统复古茶馆、新式茶艺馆与相关衍生形态和茶街产业集群等一些主要类别, 现分别对其在北京城中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论述。
4.1 传统复古茶馆
复古茶馆是指具有一定传统茶馆基础, 以复原和重温传统京城茶馆文化为主要休闲旅游卖点的茶馆类型, 其规模一般较大, 在设施方面多复原和模仿传统大茶馆的形态, 在活动内容方面除饮茶外同时兼具传统茶园的杂耍、演出等活动形式与二荤铺、素茶馆作为饭馆的餐饮功能。如老舍茶馆即是现代京城复古茶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案例, 老舍茶馆的前身是 1979年创建的“青年茶社”, 为了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创办人尹盛喜带领二十多名知青, 卖起了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大碗茶店逐步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大栅栏商贸集团公司, 并在 1988 年投资新建了老舍茶馆。根据笔者个人在老舍茶馆的游览经历记忆, 老舍茶馆格局为仿古设计, 共分三层, 底层只作“店小二”招呼客人上楼之用, 二层为过渡区, 橱窗中摆设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工艺品及各种品相不一的茶壶, 三层是喝茶与观看演出的主要场所, 老舍茶馆中舞台较小, 观众席位按桌布置, 每个方桌可坐六至九人, 共计可容纳二百人左右。老舍茶馆中的演出为与茶文化和传统杂耍相关的内容, 以春夏秋冬四季茶艺表演为主, 兼有皮影戏、快板、变脸等各地传统演出项目。总体来讲, 老舍茶馆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传统京味文化, 但从其消费水平来讲偏向于比较高端的会所经营方向, 消费群体仅为城市中一部分人群或外来游客, 形成其短时性重复性较低的休闲体验, 如一位来此游览的同学所言:“老舍茶馆虽也是仿古而建, 但内在‘富贵气’还是看得出来的, 也绝不会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可以常进常出的场所。” (3) 另有如天桥地区天桥乐茶园, 可以说是对传统茶馆形态保存和复原较好的例子, 天桥乐茶园依托天桥曲艺文化核心地带, 以传统相声为主要演出内容。天桥乐茶园规模较小, 同样为按桌排列的观众席位, 在观看演出时需购买门票和茶水, 同时提供点心等小吃。与老舍茶馆的消费相比, 天桥乐茶园的收费相对低廉, 但随着德云社等演出团体在京城中引发追捧, 这些曲艺团体逐渐将演出移到了老舍茶馆、张一元茶馆等档次较高的茶馆之中, 其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总体来讲, 复古茶馆在今日北京城中引起了相当的关注, 也构成了城市休闲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内部发展情况脱节现象比较明显, 如老舍茶馆在其中充当着领军的角色, 但由于消费较高无法构成市民日常的休闲习惯, 而其他消费水平较低的复古茶馆则并未引起足够关注, 或者说无法作为一种城市休闲体验的文化构成。复古茶馆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个体发展案例, 但尚未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和成熟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要树立应有的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又未能建立起相应的游客休闲需求, 其发展可以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4.2 新式茶艺馆与衍生茶馆
新式茶艺馆与衍生茶馆多为一些以茶馆经营为主题或基本形式, 但服务范围不限于传统茶水经营的新式店铺。总体来讲, 这一类型的茶馆可分为以传播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和以商业经营为主的衍生茶馆。
新式茶艺馆的出现最早见于1990年2月成立于福建博物馆内的“福建茶艺馆”, 与复古茶馆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复苏相比, 茶艺馆的经营更加注重茶艺本身, 以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为主。早期的茶艺馆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事业, 而非单纯的商业营利性店铺, 如福建茶艺馆的设立将泡茶艺术和茶艺表演引入内地, 对中国的茶文化复苏和饮茶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之后, 中国内地陆续成立了一批新式茶艺馆, 北京方面茶艺馆起步较晚, 京城第一家茶艺馆是1994 年成立的五福茶艺馆, 据记载, 五福茶艺馆的创办者是一对年轻人, 他们早期经营餐馆, 由于厌烦了餐馆的喧嚣与油烟, 在一次品饮了台湾朋友冲泡的功夫茶之后, 决心学习茶艺并开办了北京第一家茶艺馆。与老舍茶馆相比, 五福茶艺馆经营中具备了更多的新式元素, 在经历了初期的经营亏损后, 五福茶艺馆通过成立茶艺表演队、举办茶艺茶道讲座、参与主办国际茶艺博览会、支持茶文化书籍出版等多种途径发挥社会作用, 终于扭亏为盈并开办了连锁店, 带动了北京和周边省市茶艺馆的发展。早期茶艺馆的创办者一般具有较强的弘扬茶文化意识, 其茶艺馆也具有相当浓厚的文化内涵, 服务对象以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对茶艺较感兴趣的人士为主, 消费水平也较高。进入21世纪, 茶艺馆发展进入快速传播时期, 内地大大小小的茶艺馆已有近十万家, 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 目前国内茶艺馆的发展并不稳定, 以北京为例, 据统计在1995—2005年, 倒闭的茶馆占新增的茶馆半数以上, 赢利的茶艺馆只有约三分之一, 且一些利润来源于非茶艺项目的开展。总体来讲, 在茶艺馆由早期的文化精英自觉经营过渡到市场化大发展后, 京城乃至全国的新式茶艺馆发展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跟风问题, 现有许多经营者对茶文化和茶馆文化缺少基本的了解, 而游客在选择中也面临着纷繁不清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茶艺馆在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茶文化经营之外, 今日许多茶馆中还发展出了茶艺之外的一些服务项目, 如以酒水饮料供应为主的西式水吧、以棋牌娱乐为主的棋牌茶馆等, 一些茶馆为了获得赢利, 逐渐发展为以餐饮为主的饭馆, 杭州地区曾因提供自助点心发展出短暂繁荣的茶馆“杭州模式”。北京城中, 一些茶馆将桑拿、足道、茶道融为一体, “茶馆无茶”成为了城市茶馆经营中的怪现象。茶艺馆的兴起在作为一种新式城市休闲模式的同时, 也面临着未来发展定位的诸多问题, 与复古茶馆对传统茶馆文化的复原相比, 新式茶艺馆应当将发展重点侧重于茶艺与茶文化的传播方面, 明确自身定位、加强产业管理, 打造新型、积极、健康的休闲消费方式, 是茶艺馆在未来经营的主题, 而作为首都与文化中心的北京城更是在其中肩负着重要的模范任务。
4.3 茶街
北京城的茶街以西城区马连道最具代表性, 茶街以街道公共空间为载体, 形成茶馆与茶业在空间中的扩展。据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 马连道茶街茶行业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 占全国的近1/10, 形成了北京特别是宣南文化区中重要的文化产业组成。马连道茶街由近百家茶馆及商户组成产业集群, 形成了品茶、茶叶出售、包装、运输的纵向产业链, 以及茶馆、茶铺、茶具买卖、茶膳、茶足浴、茶文化周边产品销售等横向产业。马连道茶街开发中注重与旅游业的结合, 自2001年起, 马连道茶街每年举办“马连道茶文化节”, 自2007年起文化节更名为“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 文化节活动在高举“国际化”大旗的同时, 以“扩内需, 保增长, 促发展”为出发点, 提出“茶文化与旅游手牵手”的口号, 在南城乃至京城茶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马连道茶街在目前的京城茶文化产业中, 相比较而言属于比较成功的代表, 其业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于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也由于其文化定位比较清晰。马连道茶街在近年发展中一直以打造国际特色商业街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街为目标, 在注重与旅游业结合的同时, 其在管理规划中也比较注重统一的文化形象的树立, 茶街中店铺的修葺多以古香古色的东方韵味为主, 在各色茶叶的包装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许多店铺在顾客品茶之余提供书法、绘画、古玩、茶具、根雕等鉴赏活动, 有时还设有茶艺表演。各地及海外游客来到马连道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氛围, 结合宣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大环境, 马连道茶街在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 马连道茶街在发展茶经济、打造茶业品牌方面也着力较多, 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 逐渐发展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商户和本地品牌, 以商户“茶禅一品”为例, 该商户一直以来以独特的茶禅文化塑造企业品牌, 秉承“茶禅一味”的文化内涵, 凭借福建茶乡资源, 融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于一体, 经过十几年市场发展, 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还开发出以禅茶、白茶、凤凰单枞、红茶等四大主导产品为特色的商户产业。在茶业经营以外, “茶禅一品”还与北京地区的高校社团和茶文化团体合作组织相关的禅寺茶文化体验活动, 成为京城茶文化活动及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比较具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在本地商户之外, 一些产地品牌也通过选择代理、设立办事处、设立分公司等渠道落户马连道茶街, 如“贡牌龙井”、“大益普洱茶”、“吴裕泰茶庄”等, 对于树立茶街的专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 目前马连道茶街在文化旅游业打造方面还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时期, 其在文化多元性推广、旅游开发、宣传、商户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虽然发展出“茶禅一品”等业内明星商户, 但其在整个城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中的影响力尚显不足, 另外马连道茶街商户之间在规模与专业性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商户之间基本属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况, 如何促进不同规模、类型企业间的协调发展, 加强其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充分发扬街区的规模效应与整体优势, 是马连道茶街今后发展进入更为成熟模式与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马连道茶街在近年虽然确立了打造国际文化商业街区的发展目标, 但其与国际文化旅游业接轨还有较大差距, 国际化发展不能只满足于口号的提出和短时性国际活动的举行, 还要在文化宣传与品牌发展方便继续努力, 使马连道街区成为依托区政府和农业茶业发展的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街区, 其发展任重道远。
5 一个比较案例:西雅图的咖啡产业与旅游开发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文化及旅游业代表城市之一, 同时也是著名咖啡品牌星巴克的发源地, 咖啡及文化产业在西雅图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各种类型、特点不一的咖啡馆更是散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成为西雅图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西雅图在“风城”、“雨城”等别称之外, 在城市文化方面, 还享有“咖啡之城”的美誉。此处笔者特别将西雅图城市中咖啡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进行简单地介绍, 通过与北京茶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与分析, 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借鉴。
与京城茶馆和茶文化的兴起类似, 咖啡产业在西雅图的兴起与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与西雅图城市居民及一些学者的谈话中, 我们发现这里的市民将西雅图的气候特点列为咖啡文化在城市中发展的首要原因, 西雅图位于太平洋沿岸, 在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与华盛顿湖之间, 该城市为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雨, 湿润, 故有“翡翠之城”、“雨城”之称, 由于城市时常阴雨绵绵, 市民出行不便以及对于温暖、愉悦的需要使其产生了对于咖啡的广泛需求。另外, 西雅图城市人口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很高, 据称为世界上最喜欢读书的城市之一 (4) , 同时, 这里也是微软、波音等众多高科技产业的总部及许多会议、演出的举办地, 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城市生活缓慢闲适的风格促进了城市对咖啡和咖啡馆的需要。据统计, 西雅图城市的咖啡年消耗量居于世界首位, 伴随城市及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雅图逐渐发展出星巴克 (Starbucks) 、西雅图贝斯特咖啡 (Seattle’s Best Coffee) 和塔利咖啡 (Tully’s) 三大知名的世界咖啡品牌。在著名品牌及其连锁店铺之外, 西雅图城市中遍布着各种类型特色不同的社区咖啡馆, 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交往、工作的重要公共空间, 而咖啡馆也与渡轮、太空针等一并成为了游客来到西雅图必须参观的人文风景之一。
西雅图咖啡文化对城市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其文化产业发展也摸索出一种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星巴克发展为例, 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 开始经营咖啡豆业务, 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 星巴克在全球39个国家中已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 成为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文化消费品牌。星巴克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了其诞生地西雅图的咖啡产业发展及城市咖啡文化中心地形象的塑造, 近年来, 城市咖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不仅咖啡馆遍布城市各处, 其文化周边产品如咖啡杯、纪念扣、星巴克限量版小熊等也受到各地青年消费者的喜爱, 占据了广大的消费市场, 一些咖啡馆与书店联合经营, 出售以旅游、文化为主题的书籍和纪念品, 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第一家星巴克的诞生地派克市场 (Pike Market) 是西雅图城市旅游的地标性场所, 派克市场始建于1907年, 今日已发展为包含200余家店铺的游览型商业街区, 鱼市场与第一家星巴克可以说是这里最为著名的两处景点, 除具备基本的经济功能之外, 更是带动了整个街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在规划上, 派克市场商户以鱼市场为中心沿海港呈线型分布, 其建筑风格突出农夫市场与西部异国情调的特色, 第一家星巴克在历史基础上只进行基本的景观修缮与维护, 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更通过对不同于其他连锁店铺标的传统标识的保持突出其历史地位与特点;在经营内容上, 派克市场既供应各种生鲜蔬菜, 也出售各种样式丰富的手工艺品, 无论是市场工作人员表演性质的定点叫卖, 还是星巴克咖啡制作的演示, 都充分契合市场的文化主题, 另有“鸭子船” (5) 可以游览整个西雅图市中心, 构成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到西雅图的观光游客一般会将派克市场作为短期游览和感受城市传统市民生活文化的一个必备内容, 从外地而来的学生与工作人员也常常把在第一家星巴克喝一杯正宗的咖啡作为转变成一个“西雅图人”的开端, 可以说, 咖啡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西雅图充当了城市文化“向导”的角色, 也成为了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 结论与思考
对北京城茶馆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简单梳理, 使我们对于这种城市传统公共空间获得了一些更加具体、生动的印象。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 公共空间依托城市文化而存在, 随着城市的发展, 其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茶馆是与北京城传统文化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公共空间, 北京城皇城文化的特点和市民悠闲、好交游的生活习惯促进了茶馆与茶文化在北京城中的兴旺, 随着近代城市社会状况的变化, 京城茶馆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今日商品经济背景下, 对传统文化的回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成为了城市经济与旅游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茶馆与茶文化也再次成为了北京城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热点。目前北京城茶馆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总体来讲现代茶馆在文化底蕴与市民基础两个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可以作为旅游精品推出的茶馆还较少;马连道茶街作为依托茶文化发展的商业与文化街区, 已具备了一定的建设规模并确立了清晰的发展目标, 在其未来发展中, 应进一步注重文化宣传与国际影响的打造, 同时使内部产业的协调更加合理, 发挥集群效应, 使其真正成为京城和宣南文化与旅游中的品牌区域。
所以这次到访浙江宁波,决定于这历史悠久的地方来一趟文化游,看看硕果仅存的珍贵木刻文化与石刻,更要横扫地道小食、直捣城隍庙!有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其花费时间于时代广场都可做的消费动作,不如彻彻底底的感受一下她的灵魂吧。
灵活变通活字印刷
早在宋代研究出来的活字印刷术,聪明之处在取缔过往沉重的雕版印刷、将印刷和排版过程化整为零,字模的制作和替换变得灵活,大幅降低印刷成本,同时文字创作的空间也得到提升;后来流传到西方,几经辗转变成欧洲打字机,影响力真的比仓颉输入法深远得多!
中国惟一 隐世木刻馆
要看中国文化的最珍费部份,也非长途跋涉不可!从宁波市花4个小时到达温州东源村,可找到中国现存惟一保留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木活字文化村”,此手艺刚于2008年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难怪张大导都以此作为奥运开幕表演!
一下车,眼前的四合院式展馆,大红灯笼高高挂,馆长王土生全程口叼香烟,一派从容不迫,似乎对游人到访习以为常:“奥运前来这里的只有学者教授,多谢张艺谋,现在每逢周末都有几十人到访。”
馆长续说:“这里是惟一还保留著800年前中国印刷工艺、以及拥有4万个木活字雕模的地方!之前洋鬼子说印刷术是他们引入中国的,这间文化馆正好给他们一巴掌!”四周观看分为两大部份的展馆,中间主楼主要展示各式各样木活字印制的宗谱、印刷工具及得意故事展版等,全部都是珍贵的百年古物,而旁边左右的还有两个示范馆,大家可亲身试玩木活字印刷,还有必看的木刻雕字表演。
东源木刻有多重要?
正如王馆长所说,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已知的我国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与元朝史家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同出一辙,而且该村还完整地再现了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及工序流程,是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的实物证明,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奥运字模“活”起来!
木活字弥足珍贵,也得有伯乐赏识,张艺谋于奥运开幕中的《活字印刷》一幕正好为此技术再度“活”起来,成为世界焦点!表演中897位演员组成人肉活字字盘,用4分钟的时间舞动每个高1.米、重20斤的字模。每人平均要做四百多个动作,据说由于表演时不便如厕,演员更要尽量少喝水,并用上闻醋止渴的方法。
最后一代 活字传人自白
花了王馆长3支熊猫牌香烟的时间,技师张益铄终于到场,别小看张氏一身典型叔父打扮,其实他习木字雕刻已40年,技术已属大师级数,我们看着他随便雕刻“宁波小吃”四字,他拿起雕刀,将一粒粒正立方体的棠梨木固定在雕盘上,不到20分钟已雕好四只字,他说:“雕活字粒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反转字形来雕,而且每一刀都要用上相同力度,否则字粒用几次就会变形,我平均5分钟才可雕一个字。”注视著他紧皱眉头,我就知木刻技师这份工绝不易做。张氏说:“对呀,所以一个大户人家的家谱,要用上两三个月才能完工,不过我仍然坚持用木活字印刷。”
表演完毕, 王馆长补充:“这项技术代代相传了20代,可是到现在懂雕木活字只仅存四十余人,咱们的儿孙都不学了,再过数十年也恐怕失传。”或者他是想说我们这次有幸参观可真机会难逢,不过对于又一历史见证将要消失还是会有些感慨,反而张大师打趣的说:“好啦,不如我现在将木印刷技术传给你啦。”可惜由于雕字有危险性也难掌握,所以不设试玩,不过我们仍可亲身玩玩木活字印模!
众里寻字没难度
几万个反写字模搁在木板,我们外行人要从中捡出排版所需要的字模来实在有点难度,但是看见张大师又快又容易,原来他靠的是一首祖传的捡字口诀:“君王立殿堂,朝辅尽忠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尽封张”这首口诀158个字,当中囊括了大部份汉字部首,而且有平有仄,简单一首歌功颂德的古代律诗包含深奥口诀,极像古代的武功心法!
木刻印模课堂
选字:首先要从字模盒中逐一拣出需要用的字模。接著开始排版,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印板,然后进行校对,确定无误后才能开始印刷。
刷墨:印板先用“下刷子”刷上水,再过几分钟刷墨。刷墨要恰到好处,用力要均匀,量少了字印不清楚,量多了就会模糊。
拓纸:印板涂满墨后用“上刷子”在纸上轻轻拓印,“拓纸”时则同样需要用力适度和均匀,这个步骤至为重要,用力过度字模便会移位。
完成:“拓纸”的步骤重复数次,一张精妙绝伦的手工木活字印刷品便呈现在面前。纸张方面,必须选用宣纸才能配合印板的墨水量度,而这种纸可以保存达300多年。
吃尽宁波城隍
回到宁波市,首先必须到宁波府城隍庙(俗称老城隍庙)一趟, 求神问卜?NoNoNo,进庙中看见一句“民以食为天”,已知住在这里几百年的城隍早被一脚踢走,换来宁波过百款地道小吃进驻,这里也成为了大家体验宁波饮食文化的好地方,其中又以炸物类及烧饼类最多,最合年轻人口味。
除此之外,也当然少不了“宁波十大小吃”的汤圆、“三臭”之一臭豆腐及水晶油包等, 可说是新旧饮食文化共冶一炉,古有唐伯虎城隍庙点秋香,今有我点了3串臭豆腐4只梅菜鸡脾5笼小笼包……
活化城隍庙逸闻
话说要将本土历史建筑物活化,宁波人早已学懂,还大胆得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变作城中最旺场的平民饮食大排档,连庙里神像都得让位!此庙早建于明代,现在除了外围保留庙宇建筑,内里却换来不少民间特产小吃都在此汇聚落地生根,充满传统民间文化特色。
宁波小吃新旧通杀!
1、梅菜鸡腿 ¥10
梅菜鸡腿先将鸡脾放在半乾的梅菜面上,再让梅菜味慢慢渗入脾中,防止过度蒸腌抢了鸡脾的味道。
2、撒尿牛丸 ¥10/5颗
馅是半肥瘦的猪肉蓉,外层牛丸带点粘牙,咬破后馅浆爆破而出,牛中有猪,猪中有牛,一次连吞五粒,连汤也喝掉!
3、饭筒饼 ¥3
一条长长的饭筒饼已足够吃饱,炸春卷皮里面包着牙菜、萝卜丝及炸糯米等,咬落异常香口,不会油腻过头。
4、宁波小笼包 ¥10
皮薄,汁多,亦很有猪肉香味。来到宁波必须尝尝。
百年秘制猪油汤圆
每逢看《蔡澜叹世界》,都会听到蔡澜煞有介事地说:“这碟xxx 用猪油做的,美女别怕肥啦!”可见猪油的确是好东西,宁波百年老店“缸鸭狗”亦深谙此理,其以水晶糯米皮为表,猪油搓成的芝麻馅为灵魂的招牌汤圆早已成游宁波吃汤圆的代表,民间更有歌谣称颂道:“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圆缸鸭狗,一碗下肚勿肯走,两碗三碗发瘾头”,可见其名气之大!
夜宵集中地
上海外滩举世闻名,早已成为当地最鲜明的标记之一。无独有偶,宁波同样拥有一个外滩,叫老外滩。Model 听见要去很兴奋,相信是因为“老外”二字,本人比较悲观,担心去到原来是一个“老”滩。
到达之后,竟然出乎意料,首先,若你以为上海外滩的建筑已经洋味极重,看见宁波老外滩方知一山还比一山高,一间间充满异国特色的酒吧餐厅,令整个外滩极具殖民风味,直像正举办联合国嘉年华会,随便问问餐厅侍应,她说:“是呀,这里与上海外滩实在不遑多让,就连留学回来的中国人也多聚集于此。”
照我说简直有后来追上之势!再问她有什么好介绍,她叫我们到海滨长廊的酒吧看看江景,原来又是上海外滩的复制版!
最老的老外滩
其实老外滩没改错名,它真的是中国最早的洋人聚居之地!虽然名气未必及上海的响亮,但历史上却比上海更早20年诞生。话说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 中国须开放五口通商,其中第一个港口便是宁波,更强行将这一带的土地划为“外国人居留地及商埠区”。以后,不少歌德式、巴洛克式、古罗马式洋房便拔地而起,这里从此被人称为“外滩”。
三叶草设有十多张户外茶座,坐于大街旁吃喝十分写意!
甬江大桥的海滨长廊浪漫气氛爆灯,几乎每天满座,所以要睇靓景就要预早到场。
场内最受欢迎的餐厅叫三叶草,主打英式晚餐,这碟羊骨配以酸甜甜的秘制酱汁,就是这里的招牌菜!羊扒晚市套餐¥98(三叶草餐厅,人均消费:¥120。
唐宁街酒吧就算是一杯普通的Fruit Punch都卖相精致,入口极重果味,适合平时较少喝酒的朋友。每杯cocktail平均¥40-50不等
Lotus Club的招牌鸡尾酒SingaporeSling,在清爽的GIN FIZZ中,加入情的樱桃白兰地,味道十分爽口。
唐宁街酒吧是最近甬江大桥的酒吧,室内则设定为英语区,摆明车马场内主要以英语沟通。(唐宁街酒吧,人均消费:¥60。
Lotus Club可说是最先声夺人的酒吧,位处街口,还请了一位唱得之人每天演唱Jazz,声线令人陶醉。 (Lotus Club,人均消费:¥100)
Tips
到老外滩,记得注意时间,虽然这里餐厅酒吧林立,但提供晚餐的餐厅一般晚上10点已经关门,只余下开到通宵的酒吧。当中首推在滩边海滨大道的一列酒吧,这里可欣赏到这里独有的三江六岸、大桥大厦穿插其中的景色。
石刻公园看兵马俑
来到宁波,原来一样有兵马俑看,不过那些文臣武将比西安的亲民得多,可以让大家与他们来个零距离接触。
这个南宋石刻公园搜集许多南宋末期大臣陵墓的宏伟石像,有江南兵马俑之称,当时很多大臣亦选择在此不远的东钱湖建造陵墓,相传这里不但是风水宝地,大臣们还贪其幽静之余离居处不远,方便子孙拜祭(也就是楼盘广告的静中带旺),采访当日只见一团接一团的游人进场,花30分钟才能走毕公园一圈,可见面积颇大,大家可任意在人像群中拍照留念,感受慑人气势。
在公园主路瞻仰之道尽头有一大钟,原来是为了纪念宋金江南十八战的首战明州保卫战而设,model试试飞身一踢,钟声极响!
武将:
石刻中的武将都是一派儒将之风,绝大多数武将的铠甲兵器都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但是剑锋向下,样貌温文,少了一点彪悍霸气。
石犬:
南宋石刻大可分为马虎犬羊四种动物,样子无不驯服温顺(现在被磨成海豹模样感觉更甚),所谓虎不威、马不烈、羊不强,正好反映南宋当年重文轻武的风气,连瑞兽都要少一点杀气!
宁波其余文化景点
古董旅游图书馆
这间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尚书所建,藏书70,000册,当中大部分都是他为官多年在各地收集得来的风物志(风物志似古时的旅游书,内容以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为主)。另外此楼最值钱的就是有一谱族名册,查族谱的人必须登记,3年前连周星驰都专程来此“寻根”!
中西合璧宁波地标
鼓楼位于宁波的市中心,是宁波市惟一仅存的古城楼,也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唐朝期间。鼓楼除了可观赏,在晚间楼下两旁更会成为商店街,售卖各式各样的宁波特产,是手信扫货理想集中地。
入住传统马头墙大宅
全宁波最具特色的酒店就是这间位于东钱湖的沙山村度假酒店,不但重现了南宋的江南风光,大家更可住进传统徽州建筑马头墙古屋之中,其比屋顶高一截的设计是用作火灾时防止祸及周边的房屋,墙身更是身份象征,梯级愈多也代表此家愈富有。
宁波文化游三天两夜行程
Day1
早上到达宁波,在机场乘的士到汽车南站乘长途车或直接在机场包车南下瑞安(长途车每天10am及3:20pm各一班,车费¥105起),经过4小时到达后可先到酒店安顿。
到了晚上,可到市中心的夜市走走,从酒店乘的士不用¥10可到小吃一条街,品尝当地著名的串烧及鸭腌制品。
Day2
早上即乘的士(约¥100)到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亲身体验木活字印刷技术后,可乘汽车到宁波市中心(长途车每天8am及5:20pm各一班),到站可先到城隍庙填饱肚子,之后再步行参观同样于市中心的天一阁及鼓楼。至于夜晚,当然要到老外滩“混”一晚。
Day3
早上乘车到东钱湖风景区游览,这里除了可欣赏幽静的湖光山色,然后到南宋石刻公园零距离接触宏伟的“江南兵马俑”,晚上到沙山村度假酒店入住传统徽州建筑“马头墙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