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黎浩
内容提要: 研究钱钟书《围城》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热爱文学的青年特别是初学创作的人是很有意义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句不但多而且灵活,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各个都栩栩如生。本问重点讨论下面的四个女性:
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
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
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
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本文还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其活用反语、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恰到好处,无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
关键词:
人物、比喻、语言、讽刺
钱钟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以深邃独特的思想、新颖广博 的知识和幽默的文字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围城》是先生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深邃地挖掘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寓情于理,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
一、塑造人物形象之妙法-----比喻艺术
巴金在首届矛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叫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中外古今的名作,所以能流传久远,就在于它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当时生活的深刻描写,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由此看来,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在历经尘封几十年之后终于被人们认识到其卓越价值,这与钱钟书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在,《围城》这部知识密集度最大的中国现代“学者小说”中,钱钟书以其广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借助数百条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成功地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塑造了一批新儒林中呼之欲出的诸生相,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他们所处社会的畸形生活画面,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被美籍华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苦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对未来时代的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欢迎的作品。”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也对〈围城〉评价甚高。〈围城〉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被译为英、俄、日、意、法、荷兰等十余种文字。可见,研究钱钟书《围城》人物塑造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学界─特别是一些热爱文学并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就从小说《围城》中选取与主人公方鸿渐关系密切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四个女性,来谈谈钱钟书运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
〈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
她出场时钱钟书是这样描写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①让我们一眼先窥见这位女留学生出洋留学,学回了连当时外国人也少有的出位装束,隐约暗示了她爱招蜂引蝶的个性。为了继续突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发展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随即便别出心裁地捕捉住与其神似的事物来比喻:“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使读者惊骇地发现鲍小姐——就像‘熟食铺子’,就像‘局部的真理’——形骸毕露,很好地为下面写她玩弄方鸿渐的故事张笔。这样一语中的比喻,把鲍小姐淫荡的形象凸现出来,寓强烈的讽刺于轻松的笔墨中,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后,作者为了使人物“形神兼备”,丰富读者对她的印象,还不断运用比喻,进行点染。如:“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醉的大眼睛,圆满的大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②这段话直透出她具有肥腻辛辣的引力,使读者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鲍小姐娇痴、诱人的音容笑貌。再如:当她勾诱方鸿渐的苟合之事被管船舱的阿刘发现后,“脸飞红,大眼睛像撑破眼眶”,这就把她还知道廉耻的紧张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又如:把她说方鸿渐的话(“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和她说自己的话(“你们起得真早呀,我大热天还喜欢赖在床上。今天苏小姐我都不知道,睡得像木头。”鲍小姐本想说“睡得像猪”,一转念想说“像死人”,终觉得死人比猪好不了多少,所以向英文里借来那个比喻。)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她还是个尖酸刻薄的小气鬼等等。
〈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
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介绍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③直接把一个有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尤其讲她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这一句,令人感到苏小姐似乎站立坐下都有一种默守陈规的姿势——直挺挺的身子,比不上鲍小姐那样风情万种,为下文写“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如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得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鲍小姐只轻松一句话就把方鸿渐勾住了”埋下伏笔。之后,作者为了加深读者对苏小姐孤芳自赏、落落寡合的印象,连番使用神奇的比喻讲故事,如:方鸿渐到苏家拜访,“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又如:在遇见方鸿渐夫妇时“她站起来,提了大草帽的缨,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对鸿渐点点头,伸手让柔嘉拉一拉,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烫不烫,脸上的神情仿佛比柔嘉高出一个头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头上”等等,把这个高傲自负的苏小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特别是“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这句经典之笔,使这个可鄙又可笑的苏小姐浮雕般显现在读者的眼前,并永存于读者记忆中。
当然,苏小姐的这种品性也不是绝对孤立、一成不变的。有时,她会顾影自怜,如,在大学的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能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有时,她会娇羞扭捏,如,在九龙上岸前她为了给方鸿渐一个亲近的机会,就一反常态“装扮得袅袅婷婷”,方鸿渐神差鬼使地对她说:“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她眼皮有些抬不起似的说:‘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呀!’”这两处比喻和前面所举的例子形成鲜明的对照,把苏小姐复杂、多面的性格特征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起来。同时,也直截了当地透露了作者对她的鄙视态度,向人们暗示:人性如苏小姐一类的人,并不会因她留过洋,拿过博士学位而受到良好熏陶和影响,只会助长她们的娇气,没什么可仰慕和追求的。
〈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
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形象美精雕细刻,从身材、脸形、酒窝、脸色、眼睛、牙齿、头发、眉毛、口,到表情,一一细细写来,好象一架电影摄影机对着唐小姐外形的各个部分作特写式的拍摄,极其细腻、具体,但又丝毫不觉得冗长、烦琐、平板。不妨仔细看看钱钟书在《围城》中是怎样描述的: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脸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④
从这一段肖像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借助了大量新奇、丰富、巧妙、贴切的比喻,从正面、侧面对唐小姐的肖像进行描写,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获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假使我们从中删去比喻成分,那么唐小姐的形象就会失去粗略,空洞,了无生气。
像唐晓芙这样的人,她的语言应有异于鲍小姐、苏小姐,作者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也令笔者佩服。请看下面三例对话:(1)方鸿渐对唐晓芙说:“也许你表姐有她的心思,遣将不如激将,非有大敌当前,赵先生的本领不肯显出来。可惜我们这种老弱残兵,不经打,并且不愿打——”唐小姐接口“可是,战败者常常得到旁人更大的同情——我意思说,表姐也许是赞助弱小民族的。”
(2)方鸿渐向她要住址,看她写了电话号数,便说:“决不跟你通电话。我最恨朋友间通电话,宁可写信。”唐小姐“对了,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做了朋友应当彼此爱见面;通过电话算接触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并且,你注意到么?一个人的声音往往在电话里变得认不出,变得难听。”
(3)曹元朗一听完方鸿渐说:“苏小姐那本《十八家白话诗人》再版的时候,准会添进你算十九家了。”就道:“那决不会,我跟他们太不同了,合不起来。昨天苏小姐就对我说,她为了得学位写这本书,其实她并不瞧得起那些人的诗。„„她序上明明引着jules tellierd 的比喻,说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批评。这比喻还算俏皮。”唐小姐机灵的说道:“表姐书里讲的是十八根脱下的头发,将来曹先生就像一毛不拔的守财奴那根毛。”
从以上唐小姐说话时所用的比喻,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姐还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性格直率的人,绝非庸俗肤浅的泛泛之辈。
同样,对唐晓芙的心理活动,作者也运用了比喻,带领读者闯进人物心灵的殿堂,洞幽烛微。如“女佣人来告诉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马路那一面,雨里淋着。’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再如:她想“把方鸿渐忘了就算了。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牙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这两处比喻就将唐晓芙因误信表姐苏文纨的话与方鸿渐决裂后心里仍深爱着他的情感追魂摄魄地展现出来,十分逼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隐约暗示了她单纯、质朴的性格。
〈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作者用于揭露她性格特征的比喻是十分准确且富于形象性的,往往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尽相”。请看下面反映她虚荣的例子:
孙小姐满以为“贵人”指的是自己,早低着头,一阵红的消息在脸上透漏,后来听见这话全不相干,这红像暖天向玻璃呵的气,没成晕就散了。⑤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暴露出她爱慕虚荣的丑态,使人看了觉得滑稽可笑,具有十分鲜明的形象性。又如:在筹办婚事时,“鸿渐因为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暑假里又没有进款,最初不肯用钱,衣服就主张不做新的,做新的也不必太好。„„柔嘉发怒道:‘„„你要我那天打扮得像叫化婆么?’”和“为了买家具,两人也争执过。鸿渐认为只要向老家里借些来用用,将就得过就算了。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要挣点家私(预支厂里的薪水去买)。”这两处就把一个死要面子的女人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作者用简练的文字凸现了人物的性格。
与此同时,反映她狭隘的例子也很精到。如:当她知道范小姐向 方鸿渐泄漏出有人跟她通信一事时,作者描述“孙小姐的怒容使鸿渐不敢看她,脸爆炸似的发红,又像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面上。”仿佛这气焰也烧到了我们面前,活画出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心胸狭窄得容不下“一星火”。又如,作者描绘她和方鸿渐订婚后的一段小插曲:“他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的很。„„他对自己解释,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情感发展的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少好?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他急得跳脚,说她胡闹。„„他陪小心解释了半天,她脸色缓和下来,甜甜一笑说:‘我是个死心眼儿,将来你讨厌——’鸿渐吻她,把她这句话有效的截断,然后说:‘你今天真是个酸葡萄。’她强迫鸿渐说出他过去的恋爱,他不肯讲,经不起一再而三地逼,讲了一点,她嫌不够,鸿渐像被强盗拷打招供的财主,又陆续吐露些。她还嫌不够详细,说:‘你这人真不爽快!我会吃这种隔了年的陈醋么?我听着好玩儿。’鸿渐瞧她脸颊微红,嘴边强笑,自幸见机得早,隐匿了一大部分的情节。”一眼就让人看出她是个斤斤计较、专横善妒、好猜疑的小气鬼,同时也隐约暗示了她和方鸿渐的婚姻生活不会美满。
除了以上四个女性的形象之外,钱钟书凭借比喻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其他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教养和身份。其中有懦弱无能、新旧杂拌的方鸿渐;手碗活络而玩世的赵辛楣;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妇娼的半旧遗老李梅亭;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陆子潇等等。个个都独具特色,十分传神。从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中,我们可以窥见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的黑暗、畸形和上层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猥琐的灵魂。他们这样的性格是典型的、充满个性化的,是富于时代特征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者凭借情节的展开与发展,成功地运用比喻塑造了这些活跃在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物形象,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大大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内容,给人无限启迪,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这足见作者娴熟运用比喻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观上述,《围城》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了大量的奇妙譬喻,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
二、语言风格之独特——讽刺艺术
〈一〉运用寓意深刻的反语抨击人生百态、世态炎凉
反语,即不用词语的本义,而反其义而用之,也即正语反说,或反语正说。《围城》的反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小说围绕着知识分子见世面的历程来讽人生百态、世道炎凉。文中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表现这一技巧:
1、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小说写道:“这辆车旧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练成桀骜不顺、乖僻难测的性格,„„”、“这是辆病车,正害痢疾,„„”⑥小说先从寻常的共车落笔,正说不寻常的病态社会,接着把注入了“人性恶”的公车从不寻常的视觉套说出抗日时期公车的超龄运作;再从不寻常的“痢疾”病中说出那些以虚荣、险恶的嘴脸应对人生的人的丑态,一方面,作者透过寻常的公车影射世道炎凉,正说不寻常的病态社会在抗战时期的磨难,另一方面又以拟人化的公车打造了一个制高点,深层道出人生百态。
2、新鲜独特的曲解词语
作者写到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更不值钱。„„‘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家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作者以一组别出心裁的特殊语言格式将“老科学家”一词曲解为“老的科学家”、“老科学家的家’、“科学老家”,充分表现了高松年独特而古怪的心态。更从一个通俗的“老”字透析出伪科学与陈年酒之间的微妙关系:酒越老越可贵,但科学却未必越老越值钱,含蓄地讥讽了高松年这位过时的伪科学家,不学无术。这一曲解的说法,十分新鲜独特。
3、娓娓言谈,暗含玄机
《围城》中的对话十分精彩。例如在方鸿渐和陆子潇的谈话中就道出三闾大学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鸿渐)叹气道:‘校长对你先生,当然是另眼相看了。像我们这种——’”、“(子潇)那里的话!副教授当然委屈一点,可是你的待遇已算副教授里最高的了。”“分好几等呢。譬如你们同来,我们系的顾尔谦就比你高两级。就像系主任吧,我们的系主任韩先生比赵先生高一等,”赵先生又比外语系的刘东方高一级。这里的等次多的很,你先生初回国做事,所以搅不清了。”小说巧妙地借陆子潇之口,道出三闾大学复杂的人事等次,嘲讽三闾大学不平等的排级。秒用陆子潇对方鸿渐的警言来暗讽方鸿渐初回国不谙世事、缺乏成熟的应变心理,点破鸿渐新丁上任的曲折性,揭穿了三闾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在人事上的 腐败,道出一个乌烟瘴气的三闾大学。
〈二〉巧用文言词语和外来词语嘲讽食古(洋)不化的商贾
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用的词语,这种词语在古代作为基本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有意夹杂使用文言词语则有助于丰富人物的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如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文绉绉的文言出自于“点金银行”周经理给留洋女婿写的信。周的本意旨在女婿面前提高自己身份的同时又能促请方鸿渐对自己的栽培有所交代,先生将浅白的现代白话文表述转化成了文言文,嘲讽周经理刻意挪用古文装面子的虚伪心态,巧妙的塑造出一个虚伪、市侩、精明的商贾形象来。
英文属外来词语,外来词语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或者其他民族语言中的词汇。一般来说,如果汉语已有表达的词语,就不必再借用外来词。但如因表达的需要,运用外来词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或显示人物的身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Hello!Doctor 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 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
waste paper。”
以上是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说的穿插在母语中的英文。作为一名在上海美国银行做买办的中国人张先生,在日常中白中加插英文为的是抬高自己身价压倒留过学的方鸿渐,没想到发音别扭造作,身份没得到提升倒反映出其走狗式的崇洋媚外思想,小说在此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俗不可耐的买办形象。此处巧用英文非但没有削弱张吉民的买办形象,反而激增了对人物的丑化,既强化了这个大都市里的寄生虫形象,又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围城》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语言精致、深刻、富于哲理,极具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充分地体现出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小说漫不经心的提出问题,抓出个把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荡气回肠间给人留下艺术美的享受。注释:
(一) 元杂剧的介绍。元杂剧又称元曲, 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戏剧。其所用的音乐成为“北曲”的剧词, 音乐结构十分严谨, 结构通常以折为单位, 每剧一般是一本四折, 有时为了剧情需要增加一个楔子, 即四折一楔子, (折, 除了音乐上的含义之外, 还是戏剧矛盾冲突发展的段落。一个戏的矛盾冲突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包裹四套完整的曲子, 每套曲子由同一宫调不同版组成, 一韵到底。
(二) 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家, 号已斋叟, 字汉卿, 大都人。元末戏剧家贾仲明评价他:“姓名香四大神州, 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杂剧作家, 他创造的剧作大多数反映妇女的生活, 女性形象刻画得尤为成功。
二、《窦娥冤》刻画的人物形象
(一) 窦娥的形象。《窦娥冤》中塑造了窦娥这一正直不阿、不畏强暴、敢于向黑暗势力反抗的伟大妇女形象。她七岁就被卖做童养媳, 结婚不到两年, 丈夫亡故, 她便成了寡妇, 但依然为夫守孝、照顾婆婆,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苦命但恪守孝道与妇道的天性善良的妇女形象。
(二) 蔡婆的形象。剧中蔡婆在受到张驴儿父子的胁迫后便委曲求全, 在公堂之上窦娥为了不让她受罪便顶替罪名, 而蔡婆之后也不闻不问。可见蔡婆婆是那些懦弱怕事、 胆小怕事、软弱的人物代表, 也是窦娥形象的对比和反衬。
(三) 张驴儿父子的形象。不择手段的张驴儿误杀其父并嫁祸窦娥, 并贿赂贪官污吏置窦娥于死地。这种地痞流氓的形象, 正是当时黑暗势力的代表。恶势力横行霸道、嚣张气焰大, 正是窦娥悲剧的推进者。
(四) 太守梼杌的形象。太守桃杌说:“我做官人胜别人, 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 在家推病不出门。”“但来告状的, 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受到贿赂时居然向张驴儿下跪称他们是衣食父母, 因此他秉着昏庸的判案法则”人是贱虫, 不打不招”, 对窦娥用尽私刑、威逼利诱, 是典型的贪官污吏的形象也是窦娥悲剧的刽子手。这个形象的塑造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官吏昏庸、吏治腐败、冤狱遍布的社会背景。
(五) 窦天章的形象。窦天章开始时是个典型的穷苦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同时也是被压迫、剥削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 之后成为官吏并为窦娥翻案使她得以平冤昭雪, 也算是个和黑暗势力斗争的化身, 这实际也是人们对生活所赋予的美好希望和向往, 这正体现了元杂剧的创作意义和宗旨。
三、《窦娥冤》的风格特征
(一) 人物取材。剧中人物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窦娥即 “正旦”, 是赋予了勤劳、勇敢、淳朴之美的人物形象, 她是被歌颂的对象, 而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张驴儿和黑暗的统治集团的桃杌则是被抨击和讽刺的对象。
(二) 内容表达。剧作旋律较自由奔放、节奏爽直流畅, 表达上豪放不羁、自由雄壮, 语言更是自然的流露, 可以无话不说。
(三) 曲牌调性。《窦娥冤》通例基本是由“正旦“窦娥一人从头到尾演唱下来, 保留了散曲说唱的传统。其所用的曲调为北曲, 并继承了传统音乐在宫调上的运用。在这一剧中, 四种宫调是和剧中的情绪发展相对应的, 曲牌是根据不同宫调选择的, 即便是同一曲牌, 也很少是以完全相同的形态出现的。曲词上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 更是渲染了气氛。
( 四) 体制结构。《窦娥冤》以折为单位, 由四折组成, 结构比较严谨, 短小精炼, 正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尾四部分, 而楔子部分起到引领的作用。《窦娥冤》 中角色以正旦为主, 其他角色也只是担任了宾白和科泛部分, 演唱一两个曲调, 属于插科打诨。舞台布置上也已相当完备, 有台前和台后之分, 也有演员适合的服装、道具以及舞台效果等。
四、结语
元杂剧的崛起不但打破世界剧坛的沉寂, 而且创造了歌舞剧相结合、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比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还要早二三百年。《窦娥冤》作为我国十大悲剧之一, 更是我国杂剧创作史上的顶峰之作。它的故事是当时社会的映照, 来源于生活, 又揭示生活。因此它在完整意义上体现了元代杂剧的风格特征, 深刻反映了元代杂剧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同时又完美揭示了元杂剧的创作意义。它是元杂剧的总括, 对于后来戏曲的创作也有借鉴的作用。
摘要:我国戏曲则在先秦时期已有萌芽, 历经汉代的百戏、南北朝至唐代发展起来的歌舞戏、唐代的参军戏之后, 在宋、元市民文艺的滚滚大潮中涌现出深入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元杂剧。元杂剧集前代表演艺术之大成, 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体制的、较为完善的戏曲形式。
关键词:元杂剧,《窦娥冤》,人物形象,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
1、柳永词语言风格赏析
1.1柳永词的绮丽格调
柳永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做词的格调是不同的, 并且词的格调也会受到词人当下境遇和心境的影响。但柳永词最重要的格调是绮丽之风, 以柳永写物和写人两方面来做分析。柳永写风雨用“雌霓挂雨, 雄风拂槛”, 写杨柳用”衰杨古柳, 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 写桃杏用“艳杏烧林, 缃桃绣野”。可见柳永喜好以物拟人, 在他的笔下, 霞霓是柔弱的女子, 狂风是雄壮的男子。深秋落叶的杨柳似憔悴细腰的楚王宫里的女子。而柳永写女子尤其是美女时, 又喜欢将其比作物以体现其情态风韵。可见在他的笔下, 女子的蛾眉就像远山般青黛, 笑容就像开在春天里的杏花, 身段就像妖娆的莲。足见柳永用词之绮丽。
1.2 柳永词的铺叙之风
虽然古来文人对铺陈之风褒贬不一, 但柳永词的铺叙是非常注重线索和技巧的。以《望海潮 (东南形胜 ) 》为例。以“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三句开题, 以“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铺叙钱塘之地垂柳含烟, 虹桥似画, 檐牙错落的都会景象。“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一句由都会转写到郊外的迤逦长堤和声势浩大的江水, 体现在空间线索上的铺叙。“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再次转回都会的繁华中, 继续体现空间的铺叙。“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转向描绘西湖美景, 同时也体现出绮丽的格调。“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由景物的铺陈转向写人,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写贵族的游乐生活和暄赫声势。“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结句再次强调美景。这首诗主要以空间为序, 上片泛写与下片专写相结合, 虚实交错, 有情有景, 充分体现了柳永词的铺叙之风。
1.3 柳永词的优美声律
高明的词人总是善于使文彩与声律并美, 就如新月派的诗歌重视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柳永的词也是声情并茂, 声律优美的。尤其是柳永的慢词,
以《八声甘州》上半阙为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词情迷朦, 让人读来有断肠之意味, 而且多用叠韵, 声声铿锵, 令人荡气回肠。偶句与奇句促拍, 长句与短句结合, 声律和谐优美。
2、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非常注重展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的市井女性的生活和形象,
尤其突出了以歌妓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下面以柳永词中出现最频繁的三种女性形象。
2.1 渴望从良却遭背叛的妓女形象
柳永词中的妓女往往是重情重义的, 她们也向往纯真的爱情, 渴望能得到一个真心的爱人带她们离开烟花之地。但是这些期盼一般是以遭受背叛, 凄婉怨恨而终。比如柳永的《定风波》中“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 恨薄情一去, 音书无个。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即体现了女子面对离别的无奈、凄婉, 以及期盼情人早日归来的感情。同时又体现了面对情人可能的背叛的后悔、愤怒, 对男子的无情的强烈谴责之意。在柳永词中的女性面对背叛往往不会自怨自艾, 感叹自己命途多舛, 而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愤怒和直斥对方的薄情。
2.2 勇敢言爱的女性形象
大多文人塑造的女性要么是端庄、高贵、典雅的世家女子, 要么是独守深闺、自怨自艾的怨妇形象。而柳永词却塑造了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 不拘礼法, 敢于表白的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尤其是那些勾栏瓦肆中的女子, 她们不像深闺女子那样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这些青楼女子更敢爱敢恨, 敢于执著的追求自己爱情。比如《锦堂春》中“几时得归来, 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雨, 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 今后敢更无端”几句词中将女子对情感的坦率真擎表达得淋漓尽致。柳永的词不仅反映出女子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的欲望和感情需求, 艺术化地再现了世俗生活。柳永对于大胆追爱的女子也是持尊重和鼓励态度的。
2.3 感慨流年、独自伤时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中尽管不乏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和勇于谴责薄情郎的女性, 但是最多的还是那些面对离别的没有情感归宿的女性形象。闺怨词在柳永词中占相当重的分量。柳永在词中多以女性身份写离情别绪, 诸如“思心欲碎, 愁泪难收, 又是黄昏”、“堪伤。朝欢暮散, 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 襟带衣约, 尚有余香”、“算人生, 悲莫悲于轻别, 最苦正欢娱, 便分鸳侣”等词句, 都让我们倍感凄凉哀婉。
摘要:柳永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 “凡饮井水处, 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词的家喻户晓的程度。柳永词不仅浅近通俗, 而且在语言风格上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柳永词的格调、铺陈和声律, 对柳永词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赏析。并通过具体的诗歌语言的赏析, 研究了柳永词中重要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柳永词,语言风格,女性形象,赏析
参考文献
[1]邱世友.柳永词的声律美[J].文学遗产, 2002, 04:65-74+143.
[2]熊笃.柳永词语言风格探微[J].社会科学研究, 2001, 05:135-139.
【《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推荐阅读:
孙悟空人物形象的浅析10-30
浅析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10-21
安娜人物形象09-29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06-17
小学分析人物形象教案09-15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09-18
英语人物形象描写作文11-02
围城的读书心得高中11-01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05-30
论水浒传人物形象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