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交流发言稿
集体备课交流发言稿
教师:金绍芳、王凤莲、王 鸿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设想
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的小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三)教学方法及简单步骤
(一)《寓言两则》
1、回顾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或者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熟读课文,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然后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体会蕴含的道理。
如《亡羊补牢》中的那个人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南辕北辙》中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如果遇到了,你该怎么办?
(二)《惊弓之鸟》
1、学生自主读书:你有哪些疑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2、从哪里看出这是只受伤的鸟?更赢是怎么分析的?同桌讨论交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画杨桃》
1、实物导入。出示杨桃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能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提示语,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小组内互相研讨。
3、精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4、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四)《想别人没想到的》
1、细读课文,深入思考。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对比讨论三幅画的不同。
2、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什么收获?
3、创设情境;你有哪些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学习完这组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次“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会,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单元教学建议】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引发学生自已搜集有关材料的热情,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2、精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
【单元教学时间】
9《自然之道》 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
11《蝙蝠和雷达》 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机动课时 2——4课时
梁琼琼: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育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邱优娥:
《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王玲霞:
《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主备教师:周瑞琴 参与教师:李锡奎、钱建友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位于第八课第三框,通过前两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我国消费者的保护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我国消费者享有的各种权利.本框内容的教学是在前两框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当他们作为消费者,被侵权后,往往不知所措,如何维权?因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谈体验与感悟,使学生在生成折情境中较好地掌握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知识,途径和方法,并且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
(1)感悟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学习掌握同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的方法。(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消费争议,做理智的消费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者表示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对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3)向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
四、【教学重点】
1、懂得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
五、【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维权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消费者维权漫画、图片、“三鹿奶粉事件”、与内容配合的mp3、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维权经历与故事、即兴表演维权情景剧等。
八、【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漫画欣赏 《谢主隆恩》
问:
1、漫画中的这位消费者能找到做“上帝”的感觉吗?
2、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略
老师:不能,主要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消费者与经营者地位发生错位的现象(弱势群体,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尊重,“上帝”不上帝)。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错位的现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观看视频《三鹿奶粉事件》。
老师:近期,我国很地方报告多例婴幼儿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某种品牌的婴幼儿奶粉有关,大家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奶粉吗? 生回略。老师: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心中肯定会些感受,哪个同学先来谈谈? 生回略。
老师:“三鹿奶粉”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消费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生回略。
(设计意图:《三鹿奶粉事件》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能感知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实,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步了解维权途径和方法、怎样维权作铺垫。)
(二)情景展示 感悟与体验
教师:眼镜是我们中学生重要消费内容之一,就有这么一件事,中学生赵庆在某眼镜店买了副隐形眼镜,用后不适,眼睛红肿疼痛,经有关部门质量鉴定,这副眼镜为假冒伪劣商品„„请看同学们来即兴表演情景剧《眼镜**》,好不好? 学生表演《眼镜**》。
教师:眼镜店老板拒绝赵庆同学的要求,他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出几个好主意。生回略。
教师:从上面事例中,我们得到懂得了哪些道理?
学生: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明了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更要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P91黒体字。教师小结:幻灯展示
1、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私了)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娘家靠山)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12315---锐利武器)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公正)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司法手段),(六)向新闻媒体反映(舆论工具)
(设计意图:从“三鹿奶粉事件”过渡到学生身边的事例,展示与学生实际、生活、现实相贴近,能调动学生参予的主动性、积极性,力求实现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教师:赵庆的眼镜问题,有这些途径可以解决,可消费者维权真是这么容易吗?请看图片。
(三)以案说法 探究与发现
1、出示漫画“单位投诉”、“马拉松球赛”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上述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回略。
(设计意图: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损害时,维权很难的。“上帝”的感觉难找。这个环节尝试对教学难点所突破。)
教师:我们懂得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不一定就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可正确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生回略。
幻灯片显示“12315”标志。
教师:大家知道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应拨打12315? 生答略。
教师: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损害时,还有可以帮助我们的部门吗? 生答略。
幻灯片显示““消费者协会””标志。
教师:哪位同学说说消费者协会的作用是什么?会徽的图形、金黄色和绿色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答略。
教师小结:幻灯显示 “12315”投诉电话是消费者维权的一件锐利武器。消费者协会是我们维权的靠山。(设计意图:“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和“消费者协会”,是依法维权的两个重要部门,这个环节以图片的形式,通过师生问答,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深化了课本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同时设计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拓展运用提升能力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生小孟花了300元在某鞋店买了一双运动鞋,穿了不到三天,鞋便脱胶开裂。小孟找到鞋店要求退换,店老板说这鞋不是他出售的,小孟又拿不出证据,一气之下,小孟用鞋子砸坏了鞋店的玻璃门。
材料二: 2005年5月24日下午,湖北丹江口市民雷某家中某品牌电视机自爆引发火灾,造成房屋等财产重大损失,遂到工商部门申诉要求厂家予以经济赔偿。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及时组成调查组,通过对事发现场勘验,并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判定为电视机质量问题所致。7月1日,由厂方赔付中诉人现金4.2万元厦电视机一台。教师:同样是维权,结果为什么不同? 生回略。
教师:从上述两个案例,对我们依法维权有什么启示? 生回略。
(设计意图: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损害时,同样是维权,懂得法律知识,依法维权,与不懂得法律知识,结果完全不同。这个环节旨在对教学重点难点有所突破。)
1、《如何成为精明的消费者》
教师:维权总不是个办法,关键是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成为一个合格而精明的消费者,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怎么成为合格而精明的消费者呢?请同学们阅读《如何成为精明的消费者》后回答。生答略。
2、看漫画《诉讼时效》《消费者需索要的证据》《假冒商品》《消费劵的陷阱》《2008消费权益主题》等。教师: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懂得了一些识假辨假的知识,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像购物、消费,有什么好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生答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享中了解更多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生活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小结:幻灯显示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1)注意消费投诉的时效(2)收集和保存证据(3)提高识假辨假的能力(4)增强维权意识
(设计意图:如何成为精明的消费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目的归宿。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心中有消费者权益的意识,这就提高了消费质量。就能成为合格的消费者。)
九、【课堂练习】 见幻灯显示
十、【课堂总结】
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是消费者,掌握必要的购物知识,正确购物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广告的宣传、熟人的推荐等。在这商品的大千世界里,时常让我们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合格而精明的消费者。播放音乐《雾里看花》,宣布下课。
十一、【板书设计】
找回做“上帝”的感觉
1、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私了)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娘家靠山)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12315---锐利武器)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公正)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司法手段),(六)向新闻媒体反映(舆论工具)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1)注意消费投诉的时效(2)收集和保存证据(3)提高识假辨假的能力(4)增强维权意识
十二、【教学评价】
课前预测:本节课教学用几个活动和案例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设计理念。所有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归纳识假、辨假的知识以及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像购物、消费,有什么好经验的过程中,有可能学生归结不出,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讲述。
本单元围绕“快乐”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社会。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口语交际”“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孩子们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课时安排:
内容课 题 分数的再认识 36-39 课 时 教学
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教学
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教学
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课前
准备学生准备铅笔几枝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你能写出一个分数并读出来吗?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分数的再认识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课件出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教 学 过
程
(二)活动二: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四)总结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三、作业 练习的1-5题 快乐同步练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8支 1/2 4支 8支 1/2 4支 4支 1/2 2支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饼40-42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
重点 理解真“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教学
难点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讲故事引入。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共得四分之三张饼。课件演示,强化理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二、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出示课件)
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2.师板书概念:
像1/
2、1/
4、2/
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像3/
2、3/
3、5/
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出示课件)
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教 学 过
程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1-3 2.判断正误.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大于1。()(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4)真分数小于1。()(5)等于1的也是假分数。()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六、作业:快乐同步练
七、板书设计 分饼
像1/
2、1/
4、2/
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像3/
2、3/
3、5/
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数与除法 43-45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教学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教学
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
(一)活动一:探索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把两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学们都知道每人可以得到1块,谁来写一写算式? 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 所以1÷2=1/2,教师板书
3.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你能像这样再写几个算式吗? 4.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5.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教 学 过
程6.小结: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 5=()/()8÷7=()/()5/6=()÷()12/7=()÷()2.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
3.怎样把2又3分之1化成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几块? 2.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7/5 18/6 1又3/8 8又1/49 4.一共有15个桃子,共4千克,要平均分给5个小伙伴。
(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2)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千克桃子?、三、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呢?
四、作业:快乐同步练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2=1/2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练习三 46-47 课 时 教学
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通过练习,理解分数与除法互化的算理和方法,并进行正确的互化。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互化的算理和方法,并进行正确的互化。教学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填写1、2后,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4/
5、1/5)(4/
12、8/12)(3/
6、3/6)(3/
7、4/7)重点说说写出涂色部分后空白部分你是怎样思考的?
2、先让学生独立填填后,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比较是怎样思考的? 1/4=1/4 2/8〈2/3 重点说说2/8和2/3是怎样比较的?
3、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 学 过
程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4、举例说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然后独立解决第5题。
5、先独立完成第6题,然后说说比较方法。
6、先独立完成第7题,然后说说思考方法。
三、实践活动:观察年历,独立完成,交流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哪些问题?
四、作业:实践活动出数学报,并说说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五、板书 练习三
幻灯片出示知识点结构图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48-50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
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
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铺垫孕伏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2.根据120÷30=4在□里填数。
(120×3)÷(30×3)=□(12÷□)÷(30÷10)=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2.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2)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3)把三张纸条上下对齐,观察阴影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启发引导,总结规律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总结归纳: 教 学 过
程
三、巩固发展
(1)填空。(实物投影出题,一人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填书,再集体订正。)
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为什么?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探索得出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得到的?
五、作业
1、练一练1-4
2、快乐同步练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找最大公因数 51-53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3.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填一填:
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 填哪些因数?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引导学生讨论其它的方法。(出示课件)
二、练一练
1.课本52页“练一练”1,2题
让学生把书翻到45页,填写练一练第1、2题,教师巡视指导 2.第3题
让学生完成第3题。
实物投影学生填写情况,组织交流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3.第4题 引导发现:
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二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可以直接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4.第5题,让学生写出第5题中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教 学 过
程
三、数学探索
1.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2)再根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说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六、板书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
最大的那个就是最大公因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约分 54-56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及依据。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3.渗透等量变换的数学思想。教学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
难点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等概念。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举例说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懂得什么是约分,根据什么来约分,应该怎样约分等知识。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做一做:(课件出示)
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上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得出:我发现这几个分数的大小一样。板书:8/24 =4/12 =2/6 = 1/3(2)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发现吗? ①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等式中的分子、分母变化特征。②由学生口头说明这4个分数相等的理由。(3)教师利用电脑课件配合学生说明。3.概括小结。
(1)请学生尝试说明这4个分数相等的理由。接着引出约分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2)介绍最简分数的名称和意义。
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约分了,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约分的方法。
(1)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2)介绍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教 学 过
程
三、练一练。1.第1题
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进行约分。教师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碰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2.第2题
用“猜灯谜”的形式进行约分练习。3.第3题
在○里填上“﹥”“﹤”或“﹦”。这里包含了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其余的要约分后进行比较。4.第4题
写出三个相等的分数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练习四 57-59 课 时 教学
目标1.进一步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3.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 教学
重点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
难点能够较灵活地进行约分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约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巩固应用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
二、练习
(1).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6 15和40 18和24 2.让学生说说找公因数的方法
3.补充讲解: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件出示:
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 9 15 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除到所得商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4.让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8和18的公因数 5.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12和36 5和25 8和24 引导得出: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 7和11 8和9 引导得出: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乘积(2).约分
1.提问: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约到什么程度?
教 学 过 程
2.把下面各分数约分。10/12 12/15 15/25 35/21 60/45 40/90 18/24 10/100 结合板演进行集体订正
3.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分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5/6和25/30 5/15和/5 18/24和2/3 3/4和9/12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提高,对你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找最小公倍数 60-62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
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3)实物投影学生所写,引导观察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1.找4和6的倍数。2.找4和6的公倍数。
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 学 过 程
三、练一练。1.第1、2题 2.第3题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3.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阅读课本内容
四、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五、作业 练一练第五题 快乐同步练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最小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数的大小 63-65 课 时 教学
目标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
重点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大小;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能应用分数大小比较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比较下列各分数的大小。
3/8和4/8 7/9和5/9 13/30和17/30 2/5和2/7 1/5和1/3 2/9和2/11(1)学生比较各组分数的大小。(2)说一说思考的方法。课件出示课本53页情景图
提问:操场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2.板书:通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一)比较教学楼和操场面积谁的大 1.创设情景,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这两个分数大小的办法,然后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方法进行小组交流。3.汇总学生的方法。
(1)数形结合,画图比较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子比较(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比较
将5/ 6和 7/9通分,并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让学生明白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二)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完成第1—3题。
(1)第1题,把下面各组分数进行通分。(2)第2题,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3)第3题,运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2.选做第4题
第4题,引导学生比较3个分数的大小,交流比较的策略。
四、总结 1.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把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与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2.通分的要点:
(1)和原来分数相等。(2)分母相同的数字。
3.还有什么疑问吗?觉得你表现怎样?
五、作业 练一练5-7题 快乐同步练 板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把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与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数学与交通66-68 课 时 教学
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
重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
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阎村镇附近。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教学时,首先呈现信息,引导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相遇时两辆车行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分别是什么车行的”,从而分析得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的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试一试
本题应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注意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教 学 过
程
三、练一练 第1题
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3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先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因为淘气的速度快,所以应该是在接近邮局的地方。再解决第2个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先求出相遇时间,再求相遇时笑笑走了多远。70x+50x=840,x=7;50×7=350(米)第5题
本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设未知数为x,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可以设牛的体重为x千克,大象的体重就是10x千克,再根据“大象比牛重4500千克”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解。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板书设计: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旅游费用 69-71 课 时 教学
目标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购买门票.师: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景园一日游 景园一日游
a: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师:4个大人一个小孩选哪方案省钱?
师:右图有4个小孩,2个大人,他们选择那种方案省钱呢? 指两名同学板演:
女生计算a方案的支出、男生计算b方案的支出、生答:按b种方案省钱.活动二:练一练
师:根据你的发现,请估计以下三种(1、2、3题)情况分别选择那种方案省钱: 师:我们的估计正确吗?请动笔算一算。活动三:租车方案
师:育才小学11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合适:
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第一组:如果都坐大客车 第二组:如果都坐小客车
第三组:如果租1辆大客车,还需要□辆小客车 师: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案比较各租车方案 大客车/辆 3 2 1 0 小客车/辆 0 2 3 5 乘客/人 120 130 115 125 租金/元 3000 3300 2950 3250 师:观察表格说说那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程活动四:试一试
师:如果育才小学32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最合适?
比较租金,找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115÷25=4(辆)„„15(人)需租5辆小客车,共付租金650×5=3250(元)共付租金:1000+650×3=2950(元)共付租金:1000×2+650×2=3300(元)学生统计各组租车方案:填表
生答:1辆大客车和3辆小客车最省钱 独立计算租金,汇报多种租车方案 活动五:练一练
师: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选那种方案便宜? a方案:团体5人以上每位300元 b方案:成人每位400元
小孩每位200元 独立计算费用 汇报a方案和b方案 a方案:
15×300=4500(元)b方案:
10×400+5×200=5000(元)
(三)10位家长a方案300×10+200×5=4000(元),五位孩子b方案 生答:混合方案最省钱。板书设计: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看图找关系 72-73 课 时 教学
目标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
重点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 教学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出示第一幅图:
1.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2.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3.从中让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1)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2)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3表示过了3分钟。4.看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在看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实践应用 试一试的题目。
1.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下面呈现每道题目的要求。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关键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1)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2)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
(3)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程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描述图表所表示的信息,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
(4)本题主要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2)了解题目的意义。
主备人:诸葛玉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了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和《练习2》。按内容都属于“春光篇”,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
这几篇课文形式丰富多彩,有的是诗歌,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有的是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有的是童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生命,给人一种美的愉悦享受。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图文有机结合,使阅读、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练习2》共安排了4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其中想想做做是练习重点。
《春笋》写的是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地生长的情景,赞颂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雨点》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小池塘》的意境很美,如诗如画。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为了表现这种意境,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练习2》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识字,正确地书写汉字。
3、学习默读课文,会复述故事。
4、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学会做贺卡,说一句祝福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2、结合文本对课文的一些情境进行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
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这一主题编写的。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因此,应以本组教材为凭借,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唤醒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学生对抓重点词句品读已有一段时间的训练,可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的意识到春笋冲破重重阻碍顽强向上的精神,同时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本组课文后面的练习,要引导学生认真练习,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课时安排:
《春笋》——————---------2课时
《雨点 》——————————2课时
《小池塘》——————————2课时
《春到梅花山 》———---———2课时
《草原的早晨》————————2课时
《练习二》——————————3课时
典型课例详案:
《雨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
1、自由读(可以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
2、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四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说起了话来了,你听!(放录音)
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3、(课件对话部分变颜色)你们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你们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
4、指名读,师随机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雨点儿?你为什么喜欢大雨点儿?
5、指导朗读
6、戴上头饰表演读。师:老师这儿有两个头饰,谁愿意戴上表演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7、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
第五段
1、学习第一句
(1)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句
(1)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2)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件展示动画生长二)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读最后一句。
3、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
4、讨论交流: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三、课后延伸
1、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它们带去什么变化?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轻扣诗歌的大门》正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诗歌的神奇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不仅带给孩子活动的快乐,更在精神上给孩子铺垫上一层恒久的文化底蕴。这是颇具创意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也学会了一些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在课余创作了自创诗,编成了小诗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积累,有良好的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内涵。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制订研究计划,积极参与活动,勇于承担任务。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悠久历史、神奇魅力和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创作诗歌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制定计划,确定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
二、说教法,学情分析灵活运用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介绍法引路法:
老师为孩子们推荐一些读物,《唐诗三百首》等,介绍一些语言文字网站,还请“小老师”来介绍,很快大部分都入“诗歌的大门”了。
2、互动激趣法: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学生一样搜集、调查、查阅,同学生一起参加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举办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自创诗歌、唱诗歌、表演诗歌等。如:一学生自创了一首《童年的水墨画》(桌前,天色已近黄昏,才摊开作业本。笔尖在本子上轻轻滑过,胶带舞起长长的袖子。当上面有了家长的签字后,靠在椅子上打起哈欠。)拿来与老师分享,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小举动引起小组同学极大兴趣,推动活动向前迈一步。
3、阅读借鉴法:
指导学生阅读导语是全组学习的纲,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但阅读资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也不能以学习阅读资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本单元的阅读资料不拘一格,既有古诗又有现代诗,既有给诗歌分类的,又有儿童诗和诗歌故事。从第一个主题活动开始,阅读资料由易到难,渐入佳境。比如在诗歌欣赏开始时,可在小组内阅读《诗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样欣赏诗歌的,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三、说学法,生动活泼积极参与
1、各小组明确目标指向后,小组各成员按照分工努力展开活动,全班可以分为以下6个小组,各组自选课题:
(1)、分门别类辑诗歌——诗歌分类(2)、激情扬抑诵诗歌———朗诵诗歌(3)、别出心裁品诗歌———品评诗歌(4)、小荷才露尖尖角———自创诗歌(5)、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知识竞赛(6)、千树万树梨花开———诗集展示
2、各小组进程相互了解,内容相互补充,查找到跨组的内容可以资源赠送或共享或交换来优化采集过程,以赢得更多时间。
3、各小组和小组之间、各小组成员和成员之间相互协调,人人积极参与展示汇报,形式内容不一。
四、说过程,优化组合提高效率
在综合性学习中,要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活动有序地开展。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激趣引情,明确任务。
开课之初,我将采用激情谈话的方式,并且出示了一首很优秀的班级同学自创诗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诗歌更进一步的兴趣。
二、小组研究,快乐同行
在活动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白有了计划,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工作。
(一)制定和交流计划
计划制定完毕后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活动时间是否恰当、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人员安排是否得当等方面交流完善计划,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二)分组研究 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搜集、查找、调查等活动。在此环节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1、虚拟活动策略 除了为孩子们推荐一些读物,还要介绍一些相关网站,提供资源,使大部分孩子很快打开诗歌的大门。
2、生活实践策略 积极参与到各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
诗歌分类小组的指导:先师生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大体了解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知道这6首诗都是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在此基础上用查找资料、采访等形式搜集诗歌。通过“阅读材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诗歌。搜集诗歌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创作的诗歌,还要记录当地的民歌和童谣。诗歌可以先摘抄或记录,然后分类。
欣赏诗歌小组:在诗歌欣赏开始时,可在小组内阅读《诗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样欣赏诗歌的,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自创诗歌:教师可以简单讲解诗歌创作的要点,如:内容联系实际就有话可说,方法有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等,还可以补充几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欣赏,学生是不难尝试写诗的。对学生的诗作要重在鼓励,着重看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情感,有童真童趣。鼓励学生朗诵、交流自己写的诗。
诗歌知识竞赛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的题目一部分由教师准备,一部分由学生准备。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每个小组准备好题目,请别的小组来回答。除了在课堂集中展示,诗歌知识竞赛也可以分散进行,如“每日一题”,写在黑板或墙报上,每天更换,累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在小结时予以表彰。
3、延伸拓展策略
延伸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核心,以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为背景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项目。比如,画画好的学生在活动中还办了诗歌手抄报;唱歌好的还唱了诗歌(比如《清明》、《七步诗》等,学生都唱得很好)。对于学生的不同尝试,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各小组互动交流补充,全班展示成果汇报。
1、与你的伙伴一起探究完成你们的选题,选用自己比较内行的方式来表达。
2、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最终定稿。
3、记录整个活动中你们小组每个成员对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在研究中的合作精神,进行组内评分。
4、选出一人代表本组,在班内进行研究成果交流。成果交流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分门别类辑诗歌——诗歌分类
2、激情扬抑诵诗歌———朗诵诗歌
3、别出心裁品诗歌———品评诗歌
4、小荷才露尖尖角———自创诗歌
5、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知识竞赛
6、千树万树梨花开———诗集展示
设计意图: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循序渐进、与层次性进行的特点。这样的展示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有听、有说、有读、有演、有写等等,尤其是自创诗歌板块特别不错,将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之后,要写个活动总结。你在此次研究活动中有什么收获?请整理成文。
这一板块的设计是学生本次学习的反馈。重点写活动的收获,还可以谈谈这次活动的意义。收获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如,了解了诗歌的特点,学习了诗歌的分类,提高了朗诵的技巧,学会了写诗,合作精神的体会和组织、策划能力的提高等等。
六、总结延伸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但是,因为学校诗歌经典诵读的活动还在继续,而且学生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生发出一些新的有意义的问题。所以在成果汇报的结束时,教师要表扬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并且告5 诉学生诗歌之行才刚刚开始。把一项阶段性的活动延长,使之结出更多的成果,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七、活动效果及反思
这次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也很好的结合了我校创诗歌校本课程的一个活动。通过这此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的一种,但又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课程。因此,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时,我们既将学生听、说、读、演、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每项活动都将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遵循“在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指导下活动”的原则,让学生学有所获,其乐融融。这是一般语文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安排了一个识字课,和四篇课文。识字课选的是春天的词语。《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邓爷爷植树》是描写春天的事情。在本单元备课中,老师们都能够认真对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现总结一下:
优点:
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在备课中大家认真听,讨论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老师们反复研讨、相互切磋找出最佳教学方法。我们还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的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二类字的认读,注重学生的识字方法
2、指导一类字的书写,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关键笔画,强调重点字的笔顺。
3、学习课文要音画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综合实践能力,课后搜集春天的词语、片段,画春天的图画,留心观察,用眼睛发现大自然中春天的信息。
6、注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用通顺流利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表达出自己对春天感受。
7、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老师们的思想意识、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努力提高我们备课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并认真落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学习目标:
1、2、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截然不同等词语
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 教学时数:10课时 课时按排:
6、北京的春节„„„„„„„„„„„..2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7、8、9、藏戏„„„„„„„„„„„„„„..1课时 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北京的春节
教材分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教学过程 :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
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学反思:
7* 藏戏
教材分析: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板书设计:
藏 戏
戴面具演出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特点 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形成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教学反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的世界 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
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独立阅读,交流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交流发言稿】推荐阅读: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07-19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6-21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11-23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7-02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09-23
初中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1-01
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备课11-29
二年级第三单元备课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