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共8篇)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篇1

2007/04/06 18:28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规划设计过程。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所以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

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

(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篇2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 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 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 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 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 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 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 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 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 “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 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 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 不仅为人所赏, 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规划设计过程。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 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 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 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 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 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所以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 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 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 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 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 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 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 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 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 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 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 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 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 都是通用的。同时, 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 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 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 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a.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b.复合材料的使用;c.特殊材料的使用, 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d.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e.重视色彩的表现。当然, 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 因此, 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 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篇3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环境有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快导致湿地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本文通过引入景观连接度的基本原理,分析湿地景观设计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及应用,为修复湿地景观破碎化现状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引言

近年来,人们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下,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不断升温,亲水而居成为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更高要求。将湿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中,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湿地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借助景观连接度理论治理景观破碎化、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等状况,因此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居住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连接度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释义

1.景观连接度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84年Merriam首次使用景观连接度概念用以描述景观结构特征与物种运动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景观连接度就是描述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指标,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2.城市居住区湿地

城市居住区湿地是指分布在城市居住区范围内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与居住区水景有着本质区别,是拥有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同时能够自我维护及发展的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湿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态、观赏、游憩及教育的要求而建立的场所,同时又能够保护和修复原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因而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与人本观念的双重因素。

城市居住区湿地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

1.斑块

斑块是景观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景观结构中景观斑块包括水体景观斑块、人文景观斑块、植物景观斑块、动物景观斑块等,这些斑块的结构(斑块的位置、组成和质量、大小和形状、数量和密度,同类斑块的间隔和隔离度)对景观连接度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景观是由众多高连接度的斑块组成,那景观连接度就较高,反之景观连接度就较低。

2. 廊道

廊道是指两个生境斑块间狭长的线性区域,其存在为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种群的基因流动提供了保障,因此保护和建立廊道是提高景观连接度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生物体对廊道的要求不同,故在廊道与斑块的自然属性及生物对两者的反应良好的前提下,增加景观结构中廊道的数量是可以提高景观连接度的。在城市居住区湿地中由于形式不同廊道可分为两类: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其中自然廊道包括带状树木、草地、河流等,人工廊道包括道路、桥、木栈道、景观廊架等,合理的配置廊道的空间分布、数量是提高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连接度的有效手段。

3.基质

基质在景观设计中指的是场所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其异样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性质影响着景观连接度的高低,基质斑块内的空间构成是影响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如阻碍物种运动的斑块环绕在生境周围就会降低景观连接度,反之增加。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

1.景观节点

人为干预、设计的斑块常常是以景观节点的形式呈现,斑块的属性体现出景点的性质,斑块的大小反映的是景点的尺度,斑块的外形反映的是景点的形态。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景点的数量、密度、大小、形状、间距等因素是保证景观高连接度的前提。

2.道路与铺地

道路与铺地作为景观廊道的一部分,是连接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重要构件,不仅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并能够优化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提供交通、休憩、观赏等功能。

3. 植物

随道路、水系分布的带状树木、草地作为软质廊道是动物迁移生存的地区,同时是游客观赏的一部分,故在植物配置上应满足生态功能、视觉功能并重的要求。

4.水体

湿地离不开水,湿地中流动的线性水域作为自然廊道为水中生物提供了迁移的路线和空间,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或起到引导作用;湿地中的非线性水域为亲水性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成为其觅食、休息或繁殖的栖息之地,因而在水体设计时,应将水体与外部的连通性、水系网络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结语

居住区湿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可以反映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及交流是否一个完善的循环过程,它直接影响了居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有利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发展,湿地生物资源管理,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化,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下能够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化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朝霞(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小议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4

小议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丰富的资源,相对良好的山地气候和景观条件吸引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威胁着城市容量,用地的不足使得城市向山地扩展,山地居住区逐渐成为城市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地居住区,从广义上是指在山地地形上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居住区,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带有一定程度的坡度的居住区,在本篇论述中,笔者将山地居住区的定义为带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居住区,因为坡地虽然有别于山地,但他们在地理学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山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山地居住区的景观特质

山地景观相比较于其他景观形式,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山地的地形和地表肌理的丰富变化使山地景观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其次,从景观意象的产生过程来看,人们对于山地环境的知觉感受和情感交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对其空间领悟、文化认识、感情体验已经形成一定的认同感。

1.1 山地居住区的生态特性

山地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若山体植被差,容易因大量的降水而引发山洪、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小区生境丰富多样,可以支持更多的物种生存,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1.2 山地居住区的环境特性

山地小区地形地貌多变化,溪沟纵横,是天然宝贵的环境景观资源。山地居住区良好的植被可以涵养水土,调节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吸尘去污等;地面的起伏变化能够有效地隔离噪声,具有形成一个宁静的居住区的天然优势。

1.3 山地居住区的视觉特性

山地居住区最明显的场地特征在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高低变化赋予了山地居住区景观特有的景观意味,也就形成了山地居住区特有的场所性格。山体景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视觉、视域的多变性,步移景异,具有流动的特性。同一景观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观景点进入视野的会是全新的景观内涵。地形的高低变化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竖向上的高度形成了山地视觉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植被和构筑物,使得地形显得更加高低错落。

2、山地居住区的主要类型

山地景观以其独特的景观效果逐渐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不同形式的山地所表现出的空间形态、形体表现和景观形式都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地形为主组成的景观空间是山地居住区中园林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另外,植物、地形、建筑在山地居住区景观中也通常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空间轮廓。山地居住区类型形形色色,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起来在视觉造型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2.1地貌形状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在形态和生态上和原来的天然景观特点融合到一起。它通过重复和遵循原来的地貌和地形构造反映形成景观的地质作用力和天然的造型。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原有地貌的特点,而使所需的再修整量最小。

2.2建筑构造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产生均匀的坡度和台地造型,通常几何形状非常明显。沿着各个面之间的相交线非常清晰,而不是柔和的边界。这种修整类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人力支配感强。

2.3自然主义造型

这种类型是目前景观设计中最普遍的一种造坡方法,它用抽象的手法模仿,优化和强化天然地貌,类似于山坡和山谷的造型,自然起伏的造型与挺拔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3、山地居住区的地形处理

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景观空间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在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给人以轻松感和美的享受。斜坡,崎岖的地形能限制和封闭空间,极易使人造成兴奋和恣纵的感觉。地形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空间的形成可通过如下途径:对原有基础平面添土造型;对原有基础进行挖方降低平面;增加凸面地形的高度使空间完善;或改变海拔高度构筑成平台或改变水平面。

山地居住区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

(1)因地制宜

居住区的园林地貌创作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

(2)统筹兼顾

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4)塑造山水景观

园林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居住区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同时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如果小区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便应当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

4、对山地居住区绿化配置的几点建议

山地居住区的绿化配置应以自然式配置为主要方式,遵循山水画原理,注重刚柔并济、疏密有致,树木前后高低错落;讲究四时季相变化,花开不断;应从景观的艺术构成出发,既讲究“景因境异”,也考虑到园区的环境、地形、阴阳向背和各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线条、姿态、体形、色彩、香味等特点,使之各得其所。总体而言,山地居住区应坚持以下几点:

顺应山地地形,尽量保护原有植物

山地植被是山地居住区天然的景观构成,是山地居住区建设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但是,山地居住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尤其是许多山地旧区的改造和建住房的建设性破坏尤为突出。山地居住区在绿化景观上应尽可能地与自然地貌相结合,积极利用不宜建设用地和地质薄弱地带。在进行山地植物配置时应注重保护原有的天然植被,同时借山岭的自然地势划分组团,每个区域突出一两个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组团,丰富

景观层次。

注重层次,发展立体绿化

尊重山地地形和植被,尽量保留场地内形成的立体绿化肌理,注重对空间的重叠利用,以及对绿化立体增长的培育。对于自然植被较差的山地居住区,虽然没有因开发建设造成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但许多住区绿化面积小,覆盖率低,普遍存在绿化不足的问题。从植物特性看,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将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立体绿化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植物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充分绿化空间,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

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自然地形是山地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的基调。为了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应当注重景观设计的本土性。人工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密植成林,体现浓郁的山林气息。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山地居住区的绿化应多选用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在绿地景观设计中选择植物种类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做到因地制宜,既要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植物的种类既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配置以特色树种,如玉花苑、桂花路、樱花街等。

多种花木,考虑动态设计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篇5

1.1在进行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时太过于注重人工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如何去大费周折的建造一个崭新面貌的居民区园林景观,而总是忽略了居民区环境的自然景观,有的建筑单位还费时费力的去修建一些大型的项目,这样不但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还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得不偿失。并且还有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对居民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具体的分析,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和居民的需求,就直接大兴土木,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1.2对于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盲目性

很多的建筑单位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地区土壤和气候的特点,也没有考虑哪些植物可以在该地区生长,哪些植物不能在该地区生长。而直接引进大量的绿色植被,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多植物由于不适应生长环境,而难以存活。这样就会造成城市居民区园林的生态不平衡,由此不但会造成经济的严重浪费,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1.3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缺乏自身地方的特点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城市居民区的园林景观大同小异,之间没有什么特色可言。这样就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居民区园林之间的识别性就较差。很多的建筑单位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城市特点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样就会导致设计严重的缺乏特点,并没有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对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时只是一味的进行模仿,并没有自身的施工特点,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居民区园林景观千篇一律,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的价值性。

1.4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时太注重外观,而忽视内在的实用性

很多的施工单位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追求园林景观的美观,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园林景观的内在价值,这样就使得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就只是成为了观赏的场所,这样就和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背道而驰,而居民们所需要的园林景观,不但要有美观性,而且还要有实用性。

2对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在对城市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不断的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方面的各种需求,并且还要充分的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调相一致。

2.1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凸显出其地方的特点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凸显出其地方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城市之间有着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这样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就要对本座城市的突出特点充分的运用到设计中去。除此之外,在对城市居住区园林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该城市中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但可以凸显出城市地方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做到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一举两得。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园林所处环境的地域条件和环境条件,要做到合理科学的进行设计。

2.2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体现出其功能

对于城市而言,本身的绿色植物就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居民区园林环境就是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园林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所要设计的园林的面积和空间大小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保证设计的居民区园林能够充分满足居民们的要求。除此之外,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根据居民平时的活动和业余爱好,进行场地和设施的添加,不能只是单纯具有的欣赏植物、散步等功能。

2.3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体现园林的协调性

对于城市的居住区而言,其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区主要是使人们休息的场所,因此居民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安静。所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生活环境的特点,要保证设计要和居民的生活环境相协调。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保证对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和周围的建筑向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居民区显得更加和谐和拥有独特的魅力。而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一定要和居民的房屋建筑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够使得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2.4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体现层次感

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全面性、美观性和实用性,这样就要充分的体现出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要全面、具体的对居民居住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然后在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性的层次化的划分。并且在进行居住园林景观层次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居住园林的层次性进行全面的设计。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绿色植物的生长特性,在不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好的设计。

2.5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人性化设计

在整个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就是人性化设计。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尽量的满足居民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所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外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园林的景观的设计和居民居住的环境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得居民更好地对居民区的园林进行利用。对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主要就是表现在充分的站到居民的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满足居民们的需求。并且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开启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要充分的保证园林设计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居民区的园林景观能够真正的满足人们需求,真正的为居民们服务。

3结束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 篇6

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1

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2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

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绿地面积需要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仔细查地形,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环境,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来设计图纸,但是,大多数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认真查看地形,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直接绘制图纸,图纸上的比例大小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绿地规划设计质量。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倡创新园林建设,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缺乏创新,部分园林绿地面积过大,植物过于单一,园林建筑样式陈旧,缺乏灵动性。其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技术,园林的道路设计不是特别合理,园林点、线、面的搭配不协调。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3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思路

3.1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园林工程师在规划绿地面积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商贸圈和交通环境来核算绿地面积大小,采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技术绘制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准确的比例,确保绿地面积规划的合理性。

3.2创新园林景观设计

创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苏州园林独辟蹊径的设计方法,科学搭配花草树木与楼台建筑和假山、池沼,不过分追求对称,修建池塘时应引用清澈的活水,在水中放置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和鹅卵石,饲养各种美丽的金鱼和鸳鸯、沙鸥、白鹭等水鸟,这样可以赋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灵动性。此外,可以选用适量的彩灯来装饰园林建筑,雕塑象征现代文明的雕像,使园林景观既有古色古香的美感,又凝聚了现代文化。另一方面,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规划园林道路时应注意设计不同的道路,可以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位置分别设计平坦开阔的大路和鹅卵小径,在假山上布局有规律的山路。而且,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3.3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

园林工程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在风景园林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河南开封市的园林一般都能够成功再现北宋汴梁城的风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意境,例如牡丹园的美景可以体现“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的诗情画意,水边的轩榭楼台可以重现柳永所赞叹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的唯美意境。成都的居住区园林不仅可以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且设计了现代喷泉、花厅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有效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4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

运用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四项原则,根据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种植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其次,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培不同的植物,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灵动性,例如种植迎春、牡丹、芍药、玉兰、银杏、玫瑰、绣球花、丁香、海棠、玉簪、菊花、水仙和梅花等季节性花卉,让市民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梨花伴月、杨柳细雨、映日荷花、寒菊傲霜和腊梅报春等独特景点。此外,园林工程师可以利用植物来设计主题景观,像桃花园、葡萄园、芰荷园、玫瑰园、杜鹃园和桂花园等。另一方面,运用植物造景时应该考虑园林景观的灵动性,协调搭配各种元素,使花草树木与道路和假山、池塘、人工湖达到完美结合,创造出林荫路、花径、樱花大道、合欢路、枇杷湖等特色景观。如果道路比较长,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植物,并突显出主要景观,例如在草坪中种植一株红玫瑰,创造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与山石相结合的时候,要让花草树木与岩石参差交错,互相衬托,加强景观的色彩美与立体感。在山石上宜的地方应该采用少量的平伸与悬垂植物,以显示山石的优美线条,并且,要注重让植物的体形枝干与山石的纹理形成对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目前,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和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园林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绿地面积,灵活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认真设计图纸,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创新园林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美,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让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时代风貌,这样方能全面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审美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燕,张红侠,白红艳.CAD、3dsMAX及Photoshop在园林景观设计绘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9).

[2]杨璐,弓弼.浅析我国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J].西北林学学院学报,2011(3).

[3]李星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南方农业,2015(21).

[4]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02)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2

摘要:如今居住区的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判定一类城市综合化建设质量的核心标准,而当中的景观设计理念,正是凭借民族文化优势发展的,其主张以自然为基础、人员为核心,布置清新优雅且生态适宜的居住区环境,借此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因此,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家多加关注。本文分析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并就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居住区;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应用细节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原始居民数量骤降,各类新建的现代居住区也开始呈现出趋同的迹象,至此居住区文化特色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不仅模糊了居住区自身的可识别特性,同时,不利于传承周边城乡的特殊文化。因此,尽快理清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细节,显得尤为紧要。

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依靠其特有的文化,但这部分文化的衍生却历经极为漫长的蜕变过程,并且时刻经受自然生态和人文因素2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人文因素则容纳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宏观角度观察认证,它们都是居住区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客观表现,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淋漓尽致地凸显。现代居住区设计的一切景观,都要在迎合城市空间布局、地形和气候等要求基础上,蕴藏主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最终全面满足当地居民在历史沿革期间衍生出的生活习惯。归结来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特色要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

(2)经过文化基因植入以强化居住区的可识别特性。

(3)凭借独到的景观艺术欣赏功能,持续丰富居民的视觉感官效应,并维持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4)透过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的融合,激发居民强烈的归属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维持该类群体安定和谐的生活交流秩序。

2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

2.1文化特色非物质形态要素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其可以说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灵魂,尤其贯穿到居民区景观设计环节中,该类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需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呈现,确保居民可以长期保留原有的优良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主体,切勿盲目关注甲方规划需求,同时,针对居住区居民生活内容和习惯做出系统化校验,目的是了解该类居住区域居民存在和不同于其它区域的需求。这部分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将透过公共空间塑造加以呈现,即该类空间中的景观设计风格和环境氛围,都不允许和统一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发生冲突。如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吴语区居民隐逸于山水的精神需求。北京原始居住区主要包括四合院和胡同,居民一切生活都在房前和树下开始,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环节中,理应着重借鉴传统活动场所的位置,为居民设计开放传统的文化交流广场景观,方便他们随时聚集于此下棋、聊天或是晒被子,使得居住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得以有机传承。

2.2文化特色物质要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交接

人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4000m以外的景观,一旦人眼和景观的距离达到500m时,视线就变得模糊,缩减至250~270m时,看到的景观轮廓才算清晰,维持达到几十米范畴时,便可以识别花木等自然景观。依照人的视域范畴,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想要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必须选定一类人眼识别能力最强的区域范畴。

2.2.1居住区建筑类景观设计方面。尽管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核心职责,不过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应注意针对相关物质文化要素加以引导控制,确保彰显出标准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就是基础设施的定位工作,尽量保持低调状态且位于配角位置。至于景观设计形式,则可考虑在居住区盛行的宗教或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中抽取特定符号,设计尽量内敛。整体上确保映射出居住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最终顺利地表达出特有的现代城市性风格。

2.2.2居住区自然类景观设计方面。在配置植物过程中,保证结合小品建筑,进行特定场所传统文化氛围衬托,同时,结合活动场所位置有序地布置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并且想方设法维持活动空间整体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美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尽快创设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和存在多样化景观的现代居住区,需要设计主体预先针对居住区所在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准、民众生活习惯等要素加以全方位把控。之后深入性挖掘居住区的传统人文内涵,提炼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并在居住区内部不同类型景观中予以整体性设计。相信长此以往,势必为我国现代居住区合理化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协调化发展以及居民各类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满足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基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xx

2靳红霞.居住区景观的绿色设计[D].北京建筑大学,20xx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3

1.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下的绿色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大方向,对营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现代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在节能、节水、节地等方面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有关要求,使城市景观设计脱离喧嚣与浮躁,回归自然、生态的本质。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5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对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 篇7

居住区景观是与我们的生活最贴近的,也是人工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傣族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碉楼、江南的水乡,华夏大地上的居住区景观何其丰富和精彩。曾几何时,突然发现我们的居住区都成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筋水泥建筑和相似景观元素的拼贴。从南到北,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居住区都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同样的规划格局,同样的建筑形式,同样的景观效果,新疆的居住区和上海的居住区没什么区别。也许说到这,很多人会批判全球化和地域文化丧失的恶果。但是,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我们能为这做些什么改变和思考,而不只是苍白的批判。

2 对现状的思考

传统的居住区在新出现的居住模式的冲击下渐渐消失。20世纪50年代,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最早出现了邻里社区的模式,可以说是目前居住模式的先河。上海地区的里弄其实就是行列式住区的典范。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居住区的建设时限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许很多人看来,如今的居住区是一个达到平衡的状态,可我认为,这种模式确实解决了各方面的问题,但是,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如今到任何一个居住区,都可以看到完善的交通系统,完善的绿化系统,坚固的建筑,精美的景观。但是,鲜有居住区能给人带来亲切和谐的感受。回顾从前,几千年来的积淀,我们的居住区在各个区域呈现不同的特点,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傣族地区气候炎热,且易受动物侵扰,所以形成竹子为材料的吊脚楼……总而言之,固定下来的居住区模式无不反映着当地特殊的人文地理。这也是一种文脉,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精彩,我们共同认同的是这样的文化渊源和底蕴,所以,面对修剪整齐的草坪,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和耀眼的花岗岩时,我们不能感到满足和愉悦。我们需要回归自然、回归儿时的家乡、回归质朴本真的人性。

在研究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时,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措词,满足某某规范,达到某某指标,曾质疑景观设计师为什么方案都做得没有特点,设计师也对此无可奈何,各种各样的硬性指标牢牢卡住了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发挥空间,当满足了日照间距、消防距离、容积率、绿化率等等,你会发现,方案就只有唯一方式。而规范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人们找到了最好的日照间距,最好的消防措施,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可是硬性指标会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审视我们传统的居住区,四合院有两坊建筑没有朝南,消防间距不够,容积率太低等等,可是居住效果不可相提并论。

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再简单,高层建筑的出现不可避免,可是,高层实际上是空间的向上扩展,我们只不过是把所有扩展的空间用作建筑空间,我们是否考虑过向上扩展景观空间,营造高层景观,规划、建筑、景观三个工作应该是同步进行,协同合作的,但目前的情况往往是相互割裂而依次进行。

3 对未来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建议

3.1 增加景观规划设计的层级系统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师利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建筑技术为不同地域居住区搭建一个控制框架和模块化的设计概念,而不是详细的方案。就是说,设计师提供的是解决了基地交通,城市功能,环境等方面需要的空间集合体,留给当地或者说了解当地地域文化设计师的是一个个被限定好的空间,每个空间由于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而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供设计师随意发挥,只要严格控制,居住区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仍将完整。

3.2 拓展解决日照、消防等建筑需求的方式

目前,我们解决类似问题的方式是“简单有效”的,硬性的明确指标控制使这些问题解决得完美无缺。以消防为例,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和建立现代的消防系统是简单直接的。但研究传统的居住区可以发现,解决消防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贯穿全区的河流,核心位置的水池,应急的隔离带都可以起到消防效果。我们可以集中研究怎么建立合理的系统来解决区域内的消防问题。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侧重,一概而论只会完全束缚住景观规划设计师的思维。

而研究西方的居住区建设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不少地块都是四面建筑围合,而这样的建筑体也是作为住宅使用。有三种解释:地块限制、建筑技术发达(供暖采光靠人工系统满足)、人们思想意识。地块限制不必说,我们的建筑不同朝向温差过大是否是建筑隔热保温的缺陷,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和人工系统的介入而改观;而硬性要求冬至日满窗日照三小时是否有意义,多少人能在家享受阳光,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否应改观。

3.3 对居住区进行立体的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常常怀念传统街区的温馨,住宅、商店、休憩空间相互穿插,形成活泼生动的生活空间。可面对城市用地紧张的现实,我们无法再奢望重现历史,是否想象过传统街区的叠加能否给我们带来同样的心理感受,立体的景观设计是否现实。高层住宅的出现解决了城市空间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我们可以注意到,在高层居住区,景观仍旧是单层的。居住空间可以通过多层的叠加来增加,景观空间为什么不能。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使空间向上发展成为可能。如果提供的都是空间,那这些空间为何不用作景观空间。景观空间的向上发展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景观界面,立体的景观也可以输出更多的景观效果,缓解城市景观用地不足的窘境。屋顶绿化的出现和发展说明了人们对景观空间拓展的需要。屋顶的花园和绿化增加了城市的绿地指标,但也最直接的服务于建筑顶层的居民,其效果可见一斑。

3.4 对居住区景观的建设方式进行改革

居住区是所有居民的家,也是所有居民的花园,居住区景观是需要一次建设完成,然后交给物业管理还是留给居民一定的发挥空间。不少居民常常困惑在自己家门口种棵小树都要受到物业干涉,理由是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可是,人们需要与自然进行交流和互动,对居住区的亲切感往往来自对居住区亲力亲为的改造,不同喜好的人可以在居住区内营造或者找到喜爱的空间,大家在公共的空间内自然的发生交流行为。铺满大理石和整齐草坪的居住区仿佛是橱窗中展示的高档时装,可看而不可近。

4 结语

面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我们的态度是不明朗的。一方面希望完全留住传统居住模式,一方面又贪恋现代技术的便利和效率。为此常常争论不休。如今,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和思考居住区的发展历程和真正满足人类需求的居住区,是否应该正视社会的发展下想要完全留住从前的居住区是不现实的,是否应该意识到截断文化渊源的发展是一种后退,领悟传统居住区的精髓和构架,谨慎的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发展。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居住区的发展,站在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摘要:指出大规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建设使得曾经变化万千的居住区变得整齐划一,失去特点,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利用现代文明,留住丰富的地域文化,留住文化的“根”。

关键词:回归,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美]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COLLAGE CITY[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浅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园林

中国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1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所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外部环境设计的好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的一个重要标准。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如今居民们较为注重室内外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居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将人工与自然、功能、艺术、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水、动植物以及人与建筑构成的和谐居住环境。因此,设计出园林景观优美、深受居住用户喜爱的生态园林小区,已成为一种需要。

1、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元素

观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居住区的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求美观大方,更需要实用。居住区的一草一物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每处景观的实用性。

1,1道路的景观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具有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现在小区的道路设计已经实现了车流和人流的分离,改变了以往人车共道的情况。

1,2植物绿化的景观设计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现代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1)植物绿化中乔、灌、花、草相结合,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为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绿化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与硬质景观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1,3水体运用的景观设计

水是万物之源,生态环境的灵魂。有了水,环境才会显得空灵,才有生动的气韵。水体的各种造型,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水体设计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动态水体主要为喷泉、涌水、瀑布等,可增添空间的活跃气氛;静态水体以不同深浅的水池形成平静的水面,增添空间的宁静气氛。水体与植物、园林小品一样在改善环境小气候、丰富景观、增加视觉层次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

1,4建筑小品的景观设计

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功能,在空间构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建筑小品功能简明、造型别致、体量小巧,是构成游园空间活跃的要素,起到丰富空间和点缀、强化景观的作用。常见的有凉亭、花架、雕塑、景墙、园桌、园凳、栏杆、园灯等。

2、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发达的大中城市,聚集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园林绿化设计公司较多,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高。但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00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2,2对人性化设计的关注度不够

景观设计师通常会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2,3追求形式、盲目抄袭和从洋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这同时也是设计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设计的景观内容,往往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使得各种方案雷同,无特色、无内涵。目前,国内大城市极重视景观设计多样化,国外、港台的设计师,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环境建设做贡献,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开发商“以洋为首选,盲目崇洋”。第一,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周边环境、历史沿革等,盲目抄袭国外设计好的作品。第二,不熟悉本地特色树种,设计的树种以调用国外数本杂志为主。

2,4植物应用设计的不合理

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居住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存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不合理,常绿树种多了,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了,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似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

3、改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议

3,1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小区景观最贴近居民生活,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防火、采光等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景观设计中植物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在设计中应始终注重社会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区景观主要是满足人们游憩、活动、交流的功能,其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3,2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3,3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在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

4、结束语

上一篇:4s店试乘试驾流程话术下一篇:安全文明措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