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生活感受(精选6篇)
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生活感受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里带给我成长,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角和精彩,越来越喜欢这里,关于海外学习,关于海外生活有很多想要跟大家分享的。
About课堂: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Feel~
和国内上课很不一样,同一门课会分为正课和seminar两部分。Seminar 大概就会讨论和应用一下正课所讲的知识,比国内的实在多了。另外讲课的老师不一定会是中国人,我碰到过的就有中东的,希腊的,印度的等等。特别是印度老 师,那口音实在是不敢恭维了。其实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做好课前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翻翻书或者提前打出老师的课件都很有用,万一课上走了神 也不怕,大概的重点还是能把握住的。对于想象着上课能大展身手大秀英语的筒子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啦。中国人特别的内敛,就算知道了答案也不会和老师有太 多的互动的,基本互动的都是本地学生,所以啊看到这样子的现象也不用奇怪了。
About师生:不懂就问,老师很Nice~
大部分老师面对面说话的时候都是特别直接的,而且人也很nice。不懂得东西随便问,不用担心说问的问题很弱智啥的,他们都很耐心解答,而且,仅限于是自己的学生哦。要是别的学生问非自己上课的教授或讲师,他们就不一定 会很乐意回答了。再一个,千万不要相信老外的表情。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老师整天笑脸和蔼可亲,可实质改起卷子文章评起分来那叫一个严苛啊。还有一些老师 一脸严肃跟门神似的,其实人说不定很好的。一般跟老师发邮件沟通直呼名字就好了,不用那么多繁琐的称呼。
说了这么多剖几张学校的图吧,有图有真相:
学校很美,图片是校园的主要路段,很多教学楼都分布在两侧。
要提前预定。期末考试的时候尤为火爆。
About美食&交友:中国味道走遍全球,杠杠的。
学校还配有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的多媒体自习室,一个个小房间,可容纳2至10余人不等,不过一般
英国几乎没有美食啦,连英国人都赞中国烹饪好吃,英国食物很烂。有时候中餐馆炒出来的菜比我们在中国吃的要差远了,可是老外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了。想想要是他们来中国,那得重多多少斤呐。如果实在是想尝试英国食物,可以在圣诞market的时候出去逛逛,会有挺多在卖吃的。至于交友嘛,我觉得好多中国人出门还是会多和中国人接触,毕竟生活背景和习惯相似嘛。老外的话,不是说他们不接纳你,是你总觉得难以融入他们的圈子。
About新人:温馨实用小Tips
英国是个很人性化的国家,而且对人也是充分的信任。举个栗子,超市会有self-check out的机子,能自助结账。这个在国内就没有了。至于人性化嘛,再举个栗子,火车公交上下车的时候,残疾人坐着轮椅都可以让司机或者乘务员帮忙搭起一个斜坡,方便轮子上下,而且周边的人都会很自觉地让轮椅先上,至于推婴儿车的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搭把手。
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在英国生活的小tips。
一,如果是full-time 的学生或者是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学生都可以花30英镑在各个火车站办一张young person card,买了之后这一年坐火车都能享受30% off的优惠。二,出门记得带上学生卡。购物的时候多询问一下时候有student discount,很多商家都会有的,只要把学生卡拿给他们看,就会有折扣的,折扣从5% 到20%不等。另外如果要想趁低价买入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选择在六七月以及圣诞后这两个时间段购买,商店都会有很大的sale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论文称, 他们利用二维材料 (即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薄膜材料) 层叠成一种新材料, 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能力, 在未来或成为制造新一代晶体管的材料首选。
六方氮化硼又被成为白色石墨烯, 在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中被人们发现, 现已成为二维材料家族中的一员。当时, 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表示该物质可能通过异质结的方式构建二维材料, 使其在未来能够符合工业生产设计的标准。
现在, 研究小组首次证实, 可通过精确操控晶层堆叠方向的方式, 极大地改变异质结中的电子运转方式, 使这种材料真正具备了投入应用的实际价值。
由曾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领导的该小组, 成功地合成了含有六方氮化硼夹层的石墨烯材料, 这种材料具备储存电子能量和动量的功能。该材料的发明, 为未来电子及光电传感器等超高频率设备的设计制造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联合研究者、劳伦斯·伊夫斯教授说:“这项研究将经典运动定律与电子的量子波特性进行了良好的结合, 使这种材料得以跨越障碍,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兰开斯特大学的弗拉基米尔·法尔库教授表示:“经隧道效应和负微分电导观测, 我们认为, 这种由多层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制成的新材料所展现的新系统具有在电子应用领域的可观潜力。”
关键词:曼彻斯特大学;大学治理;一流大学;治理结构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当前改革任务的重要方面[1]。这在治理理念层面上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2]
至于具体如何落实,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参考国际成功经验,探索出与自身办学需要相切合的治理结构。
一、曼彻斯特大学的治理结构
曼彻斯特大学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最早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学校自建立以来,已经诞生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根据皇室特许状《关于合并维多利亚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科技大学的决定》,上述两所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名校于2004年10月1日合并组建新的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由此成为新的独立法人。根据2014年科研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曼彻斯特大学83%的学科被评为“世界顶尖”和“国际一流”。根据2015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曼彻斯特大学全球排名第41位,欧洲排名第8位,英国排名第5位。[3]
(一)治理理念
1.科学治校
曼彻斯特大学尊重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先进的治理思潮,坚持科学的治理原则,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以确保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保持大学治理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学校一直致力于满足各资助主体以及大学主席治理实践规范委员会(Committee of University Chairs’ Governance Code of Practice)的要求,以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除此之外,学校承诺恪守大学特许状和大学章程内呈现的学术自由和机会平等原则,实行学术自治,鼓励师生参与大学治理,保障学术自由和机会平等。
2.校外人士治校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典型的城市大学,积极鼓励校外人士参与学校治理。学校现任治理董事会主席,阿尼尔·鲁亚先生(Anil Ruia OBE)由董事会所任命,是一名校外人士。同时,作为最重要的治理权力主体的董事会,其大多数成员是校外人士。除此之外,学校的联合大会聚集一个广大的团体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其大多数成员也是校外人士。
3.慈善办学
曼彻斯特大学通过《1993年慈善法》确立了自己的慈善身份,坚持公共利益是学校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皇室特许状规定,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丰富知识、提高智慧,以便满足个人和社会整体利益。虽然接收大量的资助资金,但是由于其教育目的特殊性,曼彻斯特大学成为一个被豁免缴税义务的法人,只对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
(二)治理主体
大学的治理结构由许多权力主体构成,其中部分权力主体由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士(Lay Members)共同组成。学校积极鼓励校外人士参与学校治理,治理董事会下设的提名委员会负责审批和任命新成员。大学特许状和大学章程授权给各权力主体中的成员,各成员需根据规定行使各自的职能。大学的权力主体包括治理董事会、联合大会、大学评议会和各院董事会。
1.治理董事会(Board of Governors)
治理董事会是最重要的大学治理权力主体,主要负责全局战略指导,统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事务管理,也负责学校全体职员的聘用。治理董事会要确保无论是代表各委员会还是校领导的工作实践都要与学校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并且要获得社会公认的好评。
治理董事会每一学年至少正式召开5次会议,成员共计25人,其中大多数是非学校雇用人员,即校外人士。成员包括大学评议会成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职权人员、校外人士、评议会人员、其他学术人员与研究人员。
鉴于治理董事会在大学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章程第六条对治理董事会的职责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学校在 2012年10月10日由治理董事会通过了《治理董事会基本职责申明》。
另外,治理董事会还下设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赔偿委员会、职工委员会、联合大会、提名委员会等。各委员会全部对治理董事会负责。评议会同样需要对治理董事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学校做出的决定进行实效评估,就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进行审查评估,并向治理董事会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给出巩固保证措施。
规划与资源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副校长、注册主任(registrar)、秘书长和首席运行官、财务处长,还有后勤服务处负责人和学生会代表。作为治理董事会主要的意见来源,规划与资源委员会主要就涉及学校资源发展和资源配置、战略规划、学校财务、教育、研究绩效等问题与学校已审核通过的发展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给出意见。
经治理董事会批准,通过与相关委员会商议,规划与资源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年度规划、预算、绩效评估、问责周期。同时,也负责学校战略规划和学校预算的年度修订。
2.联合大会(General Assembly)
联合大会主要成员主要是由学校教职工、校友和学生组成,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双向交流的频道。通过这个频道,学校向赞助者展示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并接收有关学校事务的反馈和意见。联合大会成员和校友协会成员与所有带薪员工一样,都可以申请退休养老金。三方成员还构成荣誉校长的选民,共同选举出大学荣誉校长。
联合大会有200多个成员。与治理董事会一样,大多数成员是校外人士。校外人士主要来自本地、本区、本国的社会各界人士。校外人士形成一个共同体,可以从不同方面为学校提供经验财富和专业知识财富。
3.大学评议会(Senate)
大学评议会在学校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主要的学术权威。大学评议会保证了大学学术自治,而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机构区别于其他企业实体的特征所在。
保留给大学评议会的众多法定权力在本质上是监管性的,主要是负责掌控大学学术事务。为了促进学术发展和监控教学标准,大学评议会需对治理董事会负责。
大学评议会现有67个成员。其中,1/3是当然成员,由学校核心领导层和各学院中负责学术管理的人员担任,2/3是经过挑选的学术人员(教授和非教授)和学生代表。
4.院董事会(School Boards)
在学校内,各院董事会保证学术人员就自己熟知领域的管理有自己的发言权。学校的4个学部各下设若干学院,各学院负责组织、管理、分担各学科工作。根据大学章程,每一个学院设一个董事会。各院董事会可以就任何与学院发展冲突的事务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这样,院董事会为学校常任学术人员(Permanent Academic Staff)提供了一个自由论坛,对学院的管理和战略发展起重要作用。
院董事会核心成员由学院常任学术人员组成。同时,院董事会还为想要出任院董事会成员的其他人员,如管理人员和短期雇用的研究人员与学术人员,保留了一定席位,保留席位由核心成员提出任命,然后交由治理董事会审批。
(三)治理制度
制度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保障,学校所拥有系统的法制文件给予了学校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和制度保障。主要的法制文件包括特许状(女王授予)、大学章程(校园法)、管理条例、日常规范。
除此之外,为实现每年度具体发展目标,学校还有以下的治理制度文件,包括年度复审、账目报表、评估报告(如《曼彻斯特大学2020规划》进展评估和《曼彻斯特大学2015议程》进展评估)和战略规划。学校颁布信息公开方案,要求各权力主体主动建立公开信息渠道。信息公开方案促使学校在公共领域获得更大曝光度,有助于提高学校信誉,在学校的治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要求信息公开时,申请人可以上交正式书面申请。学校收到公开申请时需告知申请人相应信息是否存在。若存在,按照《信息自由法》豁免条例,需在收到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提供给申请人。另外,要求信息公开也可以在网上完成申请。信息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概况和职能、经费来源和经费支出、优先发展目标和工作近况、学校政策信息、相关的登记信息与清单。
二、曼彻斯特大学的治理特征
(一)权力多元化
曼彻斯特大学在拥有治理董事会、联合大会、评议会和院董事会四大主要治理权力主体的同时,还有各种下设委员会。每一个权力主体都恪守自己的职责,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同时,引入校外人士参与学校治理,校外人士的多样化背景能丰富治理主体,进而为学校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整个大学治理权力并非集中于某个人或者某单一组织,大学治理的权力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职责划分明晰
曼彻斯特大学治理主体众多,但各主体职责明确。治理董事会负责全局战略指导,统筹各项管理,负责学校全体职员的聘用;联合大会是交流纽带,增强学校与外部的联系;大学评议会是大学学术权威,保证学术自治;院董事会负责学院事务。曼彻斯特大学对权责的规定也细致入微,各种制度对于权力施行与管理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一个主体都根据制度办事。通过对各权力主体职责明确规定与各权责清晰划分,权力主体多而不乱,既保障了办事效率又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三)权力下移
在保证大学整体运行的前提下,曼彻斯特大学积极发挥学院制的作用。院董事会作为权力主体参与学校治理,让学院独立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学院参与治理是保障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大学治理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同时,学校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保证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核心治理,提高全校教师与学生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四)注重制度建设
曼彻斯特大学注重制度系统化建设。学校不仅有国家层面的皇室特许状,也有统筹学校各项事务的大学章程以及各种日常规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还有各种战略规划和报表。制度的体系化能确保各主体权限明确,保障办事程序公正,能保障和规范大学事务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实现大学事务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结论
从曼彻斯特大学的治理结构可以发现,大学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制度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机制,只有机制的完善才能保障权力通畅地运行。理念是先导,主体是条件,制度是保障。理念、主体和制度三者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且各自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我国高校要具体落实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同时从理念、主体、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4]。 曼彻斯特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与其先进的治理方式不无关系,其治理经验可为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2]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2015-10-24.
[3]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s current rankings place us among the world’s best universities.[EB\OL].http://www.manchester.ac.uk/study/experience/reputation/rankings/,2015-10-18.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5-10-29.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简称曼大,世界五十强顶尖名校,是英国大学中世界排名最高的八大最著名学府之一,最高世界排名全球第26名,也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始建于1824年,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
作为全球一流的科研与教学机构之一,曼彻斯特大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校友中共有25位诺贝尔奖得主。现任全职教职员中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全英之冠。
在2014年英国官方组织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评估中,曼彻斯特大学科研学术实力位居全英第5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获得女王周年奖次数第二多的大学(7次),仅次于牛津大学(9次)。曼大的年收入达八亿多英镑,每年收到全英最多入学申请,是入学竞争最为激烈的英国大学之一。
曼彻斯特大学在2015/16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欧洲第10名、全球第33名,在2015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居英国第5名、欧洲第8名、全球第41名,在2013/14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排名中,位居全球第9名。在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机构High Flier Research发布的2014-2015最受顶级雇主青睐大学排名中,曼大位居全英第1名,同时也是该排名发布10年来唯一稳居全英前3的大学。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2015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
杰出华人校友
政界
张彦通(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一司司长)
岑建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
王良城(国家档案局正局级巡视员)
沈阳(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
张林逸(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教育处教育参赞)
杨进(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静炜(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熊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
戴晓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张峻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杨英明(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副司长)
孙志(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
陈昶学(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环境与资源处处长)
谭崇钧(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处长)
刘健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司督查考评处处长)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王辉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闫傲霜(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致公党中央常委)
唐晓青(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志强(天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陈艺(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黄维礼(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民盟中央常委)
李茜(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李慧琼(民建联主席,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立法会议员)
陈肇始(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
林奋强(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智库组织HKGolden50香港黄金五十创办人之一,原瑞银环球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
殷玮(台湾“总统府”秘书)
此外,曾在曼大进行非学位求学或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政界人士包括:
张少琴(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曾于1983年2月至1985年2月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孙振宇(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首位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曾于1989年至1990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曾于1977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商界
黄伟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李青原(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推动者和设计者之一,原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高盛(亚洲)
杜哲民(联想集团欧洲、中东和非洲首席财务官,原宏碁首席财务官)
欧阳谦(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丘仲文(中信银行(国际)稽核总监)
唐汉城(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陈天正(富邦银行(香港)高级副总裁兼财务管理部主管)
陈碧霞(富邦银行(香港)前高级副总裁兼企业传讯部主管)
李家祥(交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恒生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主席)
杜江龙(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程军(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
李克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郑文彪(安永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及营运主管)
黄大展(招商局资本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詹德慈(招商局资本副总经理,原港交所财务总监)
王一岗(招商昆仑董事总经理)
张迎昊(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
陈镇洪(天泉投资总裁,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
余建明(麦格理资本大中华区资本市场主席)
郭慧娜(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首席行政官)
任重(世铭投资合伙人)
许志明(宽带资本合伙人)
朱大铭(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
徐炳东(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
陈礼明(DHL Express亚太区财务总监)
叶祖达(奥雅纳(中国)规划/发展总监)
李婷婷(丘博保险(中国)董事会秘书兼法律责任人)
陈翀(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原碧桂园集团主席特别助理)
刘锋杰(上市公司科达股份董事长)
林斌(上市公司跃岭股份副总经理)
张钜(上市公司海能达通信董事兼财务总监)
姚锦丽(上市公司美锦能源副总经理兼资本运营部总经理)
简迅鸣(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独立非执行董事)
苏文俊(上市公司加加食品独立董事)
王清华(上市公司中海科技独立董事)
吴德龙(上市公司一拖股份独立董事,原农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苏志国(上市公司华兰生物独立董事,中科院过程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首席科学家)
利定昌(香港上市公司希慎兴业前主席)
冯绍波(香港上市公司经济日报集团主席兼创办人)
陈永燊(香港上市公司YGM贸易副主席,长江制衣董事)
吴长胜(香港上市公司科联系统创办人兼主席)
徐达明(香港上市公司恒天立信副总裁)
彭赐明(香港上市公司中亚能源副行政总裁)
邓宇平(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飞机租赁高级副总裁)
石国文(香港上市公司鸿兴印刷集团财务副总裁)
何汉明(香港上市公司香港中华煤气首席财务总裁)
朱欣欣(香港上市公司华彩控股副总裁兼集团人事行政部总监)
谈俊伟(香港上市公司绿森集团财务总监)
潘家利(香港上市公司中慧国际控股财务总监)
关志坚(香港上市公司宝光实业首席财务总裁)
袁伟良(香港上市公司恒隆地产独立非执行董事、前董事总经理)
张智媛(香港会计师公会前行政总裁兼注册主任)
唐建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主任)
陈展生(立白集团董事长助理,接力中国副理事长)
平凡(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接力中国副理事长)
学术界
杨南生(著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
柯召(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四川大学名誉校长)
余瑞璜(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物理系创始人)
史绍熙(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
章名涛(著名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
赵承嘏(著名植物化学家、药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草药化学研究的先驱者)
苏元复(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朱亚杰(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
陆学善(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朱洪元(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希涛(著名口腔医学专家,中国口腔修复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
夏震寰(中国水利工程学泰斗,原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副主任)
顾兆勋(著名水利专家、教育家,河海大学前身华东水利学院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苏良赫(著名工艺岩石学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物大会副主席)
郑建宣(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合金相图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原广西大学副校长)
刘培德(著名切削理论与刀具专家,原华侨大学副校长、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
许道生(著名冶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
陈季丹(著名电气化绝缘专家,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电所系绝缘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
严灏景(中国纺织纤维材料学科的创始人,原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
沈宗瀛(国际著名药物化学家,曾获美国化学会首届Abred Burger医药化学奖)
郭正晓(伦敦大学学院(UCL)首位华人副校长、材料化学教授)
汤家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学教授,香港大学前副校长、研究生院首任院长)
姚良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曾荣树(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国际顾问,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吴恩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
何元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甘肃省侨联副主席)
葛惟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运东(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符松(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叶大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波(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
吴惠桢(浙江大学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傅育熙(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兼货币金融系主任、教授)
袁学锋(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超级计算应用研究院院长、教授)
姜正禄(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
马春文(吉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
陈宗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教授)
张以都(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
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成平(重庆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
周俊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侯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杨永春(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张卿(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孙旭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外语系教授)
徐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教授)
陈小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翻译学科带头人)
田金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
杨剑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兼金融实验室主任,原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
柴明熲(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
陈建东(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小美(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刘学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其他界别
方召麐(当代杰出国画大师)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
蒋小涵(著名主持人和女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黄荣楠(上海市律师协会理事)
王汉齐(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海边的曼彻斯特》,讲的是一个主人公平时喜欢酗酒、玩乐,在一次深夜,不小心把房子烧了,结果导致了几个孩子全部死亡,只有他和妻子幸存。于是,他花了很久的时间,却始终走不出对孩子的愧疚和阴霾,故事的结局也没有反转或转折。我想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以往,很多人看电影或文章,喜欢透过最后的转折,来激励自己或达到自己心里的预期。例如,好人到最后一定要胜利,坏人到最后一定要被擒拿归案,相爱的人到最后一定要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也曾写过,类似的小说和故事,身为一个作者,我知道这样的结局,能给很多观众带来好的预期和感受,但这往往不是最真实的人生。或许,很多人愿意活在假象里,毕竟真实太残酷和惨淡,并非每个人能接受。
关于这部电影,除了表达真实的人生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观点——人生当中犯的错,也许,你一生都无法救赎。伤害就是伤害,弥补只是缓解,只是对于愧疚的一种补偿,但无法代替。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万一出事了,再通过事后去补偿,很多事情,即便你用尽全力,也无法还原或取代。这类电影的`出现,意在警醒我们,除了周边除了娱乐、搞笑、枪战、星球大战之外,还发生着很多值得让我们反思的事。如果不是电影,我相信很多人只能活在非常局限的眼界里,所以,小众电影的出现,正好补充了这个缺陷。让我们在人生的每一步里面,走的更加谨慎和小心翼翼。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在赎罪或遗憾,但很多人现在所做的每件事不都正是如此,只是事情还没到最后或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无法想象到真实的场景,抑或是不愿去想象。当然,电影主人公那次的意外纵火的责任并非完全都是他一个人的错,但如果他杜绝自己平日喝酒娱乐等不良习惯,就不会导致那天的遗憾发生。我们今天发生的每件事,其实都与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只有到最后,当你串联起一切的时候,你才会幡然醒悟。
为什么很多事情,总要等到失去后才会珍惜。我有时会看到有些明星在谈到自己亲戚或朋友离去的时候,称自己当时因为太忙或疏忽,而没有到场以及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然后开始泪如雨下,台下无人不感动涕零。即便画面感动了全天下人,但遗憾也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其实,在这个交通便利的世界,“忙”、“走不开”、“急事”,往往都是自私的借口罢了,在生命与金钱的天平,孰轻孰重,他们比谁的心里更清楚,而表面上的泪流满面,只不过是他们愧疚的掩饰或伪装的表演。
过去几年最喜欢的几部影视作品《About Time》、《壁花少年》(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百年酒馆》(Horace and Pete)都不是30岁之前的我愿意看的类型。
一个人在休闲时做的事、看的影视剧、读的书能反映他/她当时的心境、趣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不开放自己的书房,不告诉别人自己正在读什么书。
到了一定年龄,会看到、听到很多令人悲伤的事,这些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年龄。这种经历越多,人就成熟的越快。
记得上大二时,一群同学围在宿舍的台式电脑上看《星愿》。电影播完,别的同学都嘻嘻哈哈地走了,genex同学自己在默默流泪。我当时不是特别理解,后来想明白了,他那段时间刚尝到爱情的伤痛,正是对“爱别离”最敏感的时候,他是那些同学里对爱情体会最深的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看,当时看电影的一群人里,他的收益最大。
年轻时喜欢有“起承转合”的影视作品,喜欢看到封闭式的结局。年龄大了就不喜欢有结局了,因为这样更像真实的人生。
《海边的曼彻斯特》和《百年酒馆》这种作品,看完之后会留下一生叹息。正如生活,快乐总是跟焦虑、痛苦纠缠在一起。人生跟游戏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给你game over的机会,不能中途认输,也没有让你通关游戏的大魔王。
前段时间罗辑思维的脱不花娘娘开始写日思清单,虽然一直有跟读,但是没想太多,然后前天晚上刘传同学也开始写日思清单。我马上醒悟这正是解决我目前落入“高标准陷阱”的解决办法。
前段时间关注了很多优秀的个人公众号,却对自己的写作起了反向作用,想写的主题总能读到分析更透彻的文章,对写作积极性有很大打击。而且公众号写一段时间就容易被配图、排版、字数绑架,有违自己开公众号的初心。
【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生活感受】推荐阅读:
曼彻斯特大学住宿费10-20
对大学生活的感受06-29
法国大学留学优势05-26
211大学出国留学条件09-21
日本留学指南:九州大学09-24
密歇根理工大学留学07-03
四川大学留学预科班10-14
金融专业大学留学申请书06-01
留学澳洲维多利亚大学专业06-26
美国加州大学留学申请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