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精选18篇)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

水力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被广泛开发利用。国内外所兴建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排涝、供水、发电等作用,并逐渐满足了航运和旅游的需求。由于可循环利用,且污染小,广泛受到人类的推崇和青睐。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价,能够使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妥善的解决,也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对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做出评价,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平稳发展。我国国家出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深入研究,致使很多水利工程理论没能得到成功地运用。我们仍需要立足我国的实际,不断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环境效应,研究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方案,科学地对其环境效应做出评价,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持续健康发展。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2

1 环境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生态与环境总是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 但也面临着人类各种活动的干扰, 一旦生态与环境失去平衡, 人类社会将面临不可挽回的损失。城市处于自然环境之中, 其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大气、水等物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特别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水、噪声污染, 臭氧层损耗以及酸雨沉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已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 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 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500m3,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其中城市水资源更为短缺, 目前全国668个城市中, 300个城市供水严重不足, 特别是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增加, 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 使得原本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为严重,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 大气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由于我国正处在迅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自然资源的开发较为粗放且开发强度不断加大,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废气逐渐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世界银行研究有关资料显示, 能够产生危害大气的污染物超过100多种, 其中SO2、CO2、 (NOx) 、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CH-) 和粉尘对人类环境的威胁最大。除此而外, 机动车的大幅度增加致使汽车产生的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上海、重庆、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 大气中NOx的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 尤其是含铅汽油燃烧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造成铅污染。

(三) 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是指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 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容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破坏城市生活环境, 危害社会稳定等问题。据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目前超过60%的全国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 其中交通噪声扰民占城市噪声总量的70%以上。

2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生态与环境平衡中起到调控的作用, 同时,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绿地既是工业化城市景观和美容的需要, 又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所必不可少的, 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氧气, 同时, 把太阳能转换成有机化学能, 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调节当地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一) 改善环境质量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人类在城市生产、生活中均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CO2, 特别是近年来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和城市工业的发展, 城市空气中CO2浓度的显著增加, 进而形成温室效应, 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不仅能够吸收CO2、而且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对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维持碳氧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为, 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SO2、Cl2、Hg、NOx、HF和Pb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粉尘,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在城市绿地植物叶片的阻挡、过滤、吸附和杀菌等作用下, 其危害效果得到明显降低。

(二) 美化城市景观

一个最佳居住的城市, 不仅是公共基础设施健全的建筑群体, 更是环境优美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存在不但是丰富城市景观, 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 更是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利用树木花卉的季相和色彩变化, 制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使城市变得美丽又生动活泼。

(三) 调节小气候

城市水泥建筑产生大量的辐射热, 引起城市热岛效应, 在城市规划中, 通过创造通风走廊, 有意控制方向和风速, 改善通风条件, 降低了城市气温。其次树木的直接遮挡, 减少了太阳的辐射, 加快了树木的蒸腾作用, 为城市的空气增加了湿度。

3 结语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注重城市绿地的建设, 是现代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 更是人们创造绿色城市的需要,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尊重自然, 善待自然, 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因此, 在城市规划中务必注重城市绿地建设。

摘要: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健全的系统功能和完善的结构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城市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类型做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指出现代城市建设中建设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指出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1]栗晓艳, 田永刚.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J].河南农业, 2012 (7) .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 X82;TV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26

水利发电是一种绿色能源,不仅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同时也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也正因为这些益处,水利发电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人们还通过兴建水利工程满足更多有关防洪排洪方面的需求。水利工程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正效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洪水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冲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胁迫到生态环境,这种影响虽然通常都是在局部发生,但是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都会持续存在。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含义

要对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价,首先要了解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含义,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上并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通常意义上,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就是因兴建水利工程而影响了生态环境系统,并对自然界中的生物造成了一定影响。

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相关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系统十分复杂和庞大,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工程给当地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多方面影响进行综合考虑。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不同于工程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水电工程建成后的评估也不同,针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从人居环境影响、野生动植物影响、自然规律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构成。

2.1 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逐年深入,很多国内外的专家也提出了关于评价指标的相关标准,但是并没有一项共识性的体系成型,现在使用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式通常为2种:第一种,传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式建立指标体系;第二种是基于压力、状态和响应模式。

2.2 评价使用的相关标准

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标准要具备一整套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评价,使决策者能够通过与参照比较来确定当前状态,进而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生态负效应,改善生态环境现状。

2.3相关评价方法

水利工程会给生态环境产生很多影响,并不能用单因子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通常使用综合的评价方法。

3 相关学科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以前水利工程中都是利用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来完成对河流的改造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近二十年的时间,人们在不断进行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也更加关注水利工程的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同时也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学和生态学中逐渐演变出一种新型的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传统水利工程学的河流以及湖泊共同组成的水文系统,各个拥有生命特征的河流生态系统也包括在内。相关研究专家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学属于水利工程学的一项分支学科,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学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加关注其系统完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使用方式方法的一项工程性学科。

4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过程中,关键环节就是建立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并能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准确反应。

4.2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

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并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存在,但是广义上来说是能够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的,具备这样的标准,能让今后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标准化,评价结果也能更加科学和有据可查。

4.3改进评价方式

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对各个学科的评价方式进行借鉴,这样才能让单个评价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得到弥补,让评价变得更加准确科学。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多的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综合评价的工作难度,也能降低工作消耗的成本。

4.4 研究流域尺度上的生态效应

从前使用的水利工程开发生态影响的评价通常比较重视单一工程的局部影响,而忽视多个工程开发产生的影响,这样会让流域范围中生态环境频繁出现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流域尺度上的生态效应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给流域水资源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5 结语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研究还处于摸索时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科学和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而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法和扩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尺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文惠.基于AHP的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影响因素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2] 谷永祥.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湖南水利水电, 2011,(04).

[3] 鲁春霞,刘铭,曹学章,唐笑飞.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2011,(08).

[4] 张雷,黄园淅,程晓凌,杨波,李江苏.流域开发的生态效应问题初探[J].资源科学,2011,(08).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4

摘要:根据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以及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特点,设计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论证了该指标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几点减少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评价

纵观国内外交通隧道的发展,凸显出一个重要的特征:隧道越建越长,贯穿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宽。这是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的必然要求。然而,隧道工程的实施与运营会改变其周围水环境状况,可能会破坏水环境系统,使水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需定量地评价隧道工程对其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以指导隧道工程建设和保护措施的采用,维持隧道区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必然前提。因此,笔者对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1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的空间。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对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从而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其称为项目水效应。隧道工程的建设实施必然也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隧道开凿会完全封堵地下水带来巨大压力引发水流通道的转移与变化,打破了地下水渗流场原有的平衡,致使出现断流、涌水等现象。而隧道的不断涌水、断流会使地下水逐渐疏干,水位下降,疏干漏斗扩大,恶化水文地质条件,最终导致洞顶地表河湖泉井枯竭,水环境失去平衡,生态环境破坏。运行期中,隧道的渗漏水流失与车辆排放的危害气体、噪声等污染物质间接地对地下水影响,也会致使水环境的破坏。当水环境受到破坏时,渗漏水将使隧道承受一定的水压力,对隧道产生软化、分割、崩解的作用,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等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灾害[2]。

2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是度量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影响的特征参数,是评价该影响的基本尺度和衡量基准。由于水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单一的评价指标往往很难全面地评价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因而,需采用一套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分析考察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而这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决定评价效果的真实性。因此,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3,4]。

2.1科学性与客观性

指标选择时应结合实际的客观情况,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水环境属性。

2.2系统性与层次性

评价指标应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考虑,尽可能确保完整、全面而系统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整体状况。同时,应以主要和关键因素为重点选择评价指标,并将其关系用简洁明朗的体系表达出来,确保一定层次性,防止指标的遗漏与重复而产生误差。

2.3综合性与具体性

隧道工程对水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评价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这些方面选则综合性指标。并针对每个综合指标选择有代表性评价指标作为其下属指标,以达到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的。

2.4动态性与静态性

隧道工程因施工条件及行车运行等不确定因素而处于一个动态环境中,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必将随着动态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既要选择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现状的指标,也要选择能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发展趋势的指标,做到动与静结合,以全面反映隧道区域水效应的整体状况。

2.5稳定性与独立性

隧道工程随其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不同对水环境产生不一样影响,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能体现不同的客观条件,以提高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另外,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影响呈现链式反应,指标间通常存在重叠信息,所以在选择指标时应保持各指标间的独立性,避免指标包含重复信息而产生评价误差。

2.6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在实际中,影响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有些指标数据难以获得或者只能做定性分析,将其作为评价指标会影响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选择时应尽量避免这类指标,选取可通过统计资料整理、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或直接可从有关部门获得数据等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影响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同时,应选取合理数量的评价指标,以使得评价过程简单易行。

3隧道区域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3.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由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分析可知,隧道工程会给隧道区域的水环境系统带来以下影响:①出现严重的涌排水、渗漏水现象,使得其附近的水体大量流失;②导致水流通道的转移,引起地下水运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水体的外流与二次污染;③地表岩溶泉出水量减少甚至岩溶泉消失;④水体水质恶化;⑤地下水位下降等。综合来看,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对水质的影响和对水量的影响。根据前文所述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将隧道工程环境效应评价分解为两个子准则:水质影响和水量影响。加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水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因素。因此,将经济影响作为其第三个准则。根据具体性原则,又根据其作用机理并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选择13个影响因素作为其子目标衡量准则。最终,建立了一套由一个总目标,3个准则和13个影响因素构成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2评价体系框架论证

根据研究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水质影响主要为pH、SS、COD、油类等[5]。因此,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地下水矿化度、水体富营养指数作为水质影响准则的3个下属指标。又因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自净功能,为了能消除其差异性,得到普遍适用的结果,也将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质评价准则的1个下属指标。在水量准则中,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能直观表征系统中现存水量情况。居民生活水源损失率能表明地表水的现存情况,地下水和地表水两者共同构成地区储水情况。因此,将其作为水量准则的下属指标。过境水资源量能补充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对其的考虑能够准确体现出该区域的实际水量。由于植被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能够很好衡量一个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情况。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分析可以确定水环境干扰与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引导政府部门合理规划水环境的利用与开采,为水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性价值。它们能间接地反映区域水量状况。因此,将植被覆盖率与生物完整性指数也作为水量准则的子指标。在经济准则中,将水利投资额、生态修复投资额和工农业产值作为其子目标,以全面体现隧道工程的经济收支状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积极发展。同时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该系统的一个系统变化过程,将水环境沉没成本也作为经济准则的一个子指标。

4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相关对策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水环境这个庞大系统带来诸方面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水环境的持续发展,不仅在评价体系上要不断的改革、创新,管理部门也应提出一些措施和政策,为水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崭新的契机。在我国,水环境被定位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石,不仅影响民众的生活和健康,而且还威胁着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他们针对隧道工程负面水效应从政府方面做出了3方面的努力: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②协调政府部门间的合作;③建立合理的隧道建设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的经验,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环境状况,促使水环境走上持续、全面发展的轨道,杨国栋等[6]提出减缓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有:①建设前详细勘察,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及地质特殊的地带,加强施工渗水、涌水监控;②加强施工机械的养护维修及时对隧道内废油、漏油收集;③尽可能在现场对施工废水做预处理后再排放;④坚持和完善隧道区域水资源开发、环境综合治理法规条例;⑤坚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效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⑥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与公众参与意识。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水环境的影响机理。紧接着介绍了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并根据该原则和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经分析论证得出本文中建立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为今后的隧道工程水效应评价建立了基础。最后,依据隧道工程的水环境影响机理,为减少隧道工程的负面水环境效应提出了几点措施。在本文中,未对本文设计的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进行实例验证,也未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这将都是笔者以后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庆建.河北省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史景革,史彦民.隧道施工对周围水环境影响研究[J].铁道建筑,2013,(5).

[3]李国,杜欣,曾亚武.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9).

[4]师彦武,康绍忠,简艳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03,(3).

[5]蒋红梅,张兰军,丁浩.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0,(5).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5

对于生态城市来说,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够实现城市资源的循环使用,从而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污染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因此应当重视污水等资源的防治和回收,对于污水处理来说,应当坚持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策略,从而实现城市内部水循环使用,通过将污水进行分级别处理,提高城市污水的利用效率,近年来部分城市加强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城市在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城市的水污染。同时近年来一些城市将污水处理之后用来灌溉城市草地,或者作为城市公园用水等,对于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浪费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要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这样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在构建生态城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对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加强了监管,对生态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城市环境污染中,企业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污染物,近年来在我国很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具有钢铁、水泥等污染型企业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通过积极地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工业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一方面重视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了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也加强了对企业的奖励,或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生根落地。对于生态城市的发展来说,应当积极地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利用,降低企业的能耗,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不断地完善城市的产业结构,加强对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例如近年来不少城市推进的“煤改气”工程,不仅减少了城市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城市的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欢迎。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工程的建设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已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积极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才能真正构建科学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赵宝江.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环境报,-07-26003.

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探析 篇6

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探析

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以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作了具体分析和探索,旨在提供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作 者:何俊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城市学院,外语系,湖南,益阳,413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8“”(2)分类号:H1关键词:模因 模因论 修辞效应

水利堤坝建设环境效应研究 篇7

1.1 对气候影响

首先其对降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为增加了当地每年的降雨量, 非常容易引发, 当地某季度内降雨量骤然增加。 (2) 改变了该区域内原有的降雨区域分布, 直接的影响到这些区域的气候调价。 (3) 受到影响区域的降雨时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出现该降雨时没雨, 不该降雨时, 下雨不停, 给这些区域气候带来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

其次为对这些地区气温造成的影响, 当水利堤坝建设之后, 这些地区原有的陆地与空间之间的能量交换方式转变为水体与空气的能量交换方式, 由于水体的比热容相对于土地来说是较大的, 因此, 给这些地区原有的能量交换方式带来直接的影响, 导致这些地区气温的变化出现异常。

1.2 对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高, 逐步的认识到水利堤坝建设对整个生态环境有着较大影响, 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中, 必须实现对水利资源开发的影响, 如何的协调好水利堤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之一, 水利堤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为水利堤坝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水利堤坝建成之后, 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变化, 水文地质情况变化之后, 直接的影响到该地区整体的地质构造的变化, 地质构造的变化过程中, 必然的引发能量的聚集与释放, 这就是水利堤坝建设引发地震的原因, 其次, 水利堤坝建成之后, 土壤内含水量增多, 地下水位上升, 对于该地区原有的生物造成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到该地区原有的食物链的稳定性, 打乱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从而给该地区生态自然环境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 容易埋下较多的不稳定的因素。

其次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堤坝建设的过程中, 必然会引起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 同时也会引发耕地的损失, 对于一些保存有较多历史文物的地区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有水利堤坝建设对当地的对于防洪、航运、发电以及灌溉和旅游等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等所以, 在对堤坝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之前, 要全面的了解堤坝对于环境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 这样比较方便对方案的比较以及对相关防治措施的总结并提出。

2 水利堤坝建设环境补偿措施分析

在降低水利堤坝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应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 逐步的转变的传统的经济补偿的方式, 提升生态环境效益的补偿, 从而更好的保证水利堤坝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应当确立科学的水能资源开发目标, 全面得做到因地制宜, 转变的传统的百分之百开发的方式, 更多的将保护耕地与社会稳定因素纳入到整个水利堤坝建设评价当中。在规划的过程中, 如果水利堤坝建设造成的耕地淹没少、移民问题小生态环境影响小的, 可以进行百分之百的开发, 但是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区域, 应当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综合性评价, 最大程度的降低该区域水能资源的开发率, 逐步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丰收的效果。

加快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只要出现水利堤坝建设, 必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 全面的加快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是较为关键的, 因为, 仅仅依靠生态环境自身的力量去弥补水利堤坝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较慢的, 同时也很难达到再次的生态平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应当首先明确出水利堤坝建设影响的范围, 明确出补偿的主体和范围, 设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资金, 同时保证资金落实到实处, 最大程度的帮助受到水利堤坝建设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恢复, 更好的缓解水利堤坝建设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有利于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针对湿地系统的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全面的将湿地系统中蕴含的生态需水量计算出来, 对于水利堤坝建设过程中实现对湿地系统物种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应首先计算出湿地系统植被需水量。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Wp为植被的需水量

At为湿地植被面积

ETm为湿地散发量

t为时间

同时也应当对湿地所含的物种进行识别, 同时由于湿地内所含物种较为丰富, 在进行植物需水计算时, 需进行代表性的选取, 认为推荐水利堤坝建成后湿地植被生态需水量为声華生态需水量的1.5 倍。

当有上表之后, 水利堤坝建成之后, 应根据上表中芦苇的需水量, 进行针对性的定量性放水, 从而更好的保证湿地系统中的用水量, 更好的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结语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 还应当逐步的完善相关的水利堤坝建设环境保护标准, 对于不宜进行水利堤坝建设的地区不能进行水利堤坝建设,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水利堤坝工程, 应当进行重新的评估与审查, 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降低水利堤坝给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地质环境 (LFGE) 效应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5, S1:

关于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探析 篇8

关键词:城市污水;环境工程;治理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由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并且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水的排放也使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样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工业污水的治理也势在必行,而这也将是一条漫长又曲折的道路。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城市环境方面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而在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这是城市环境工程中研究的热点课题。城市中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对于城市环境与市民的生活有直接影响。因此,城市环境工程中应该着力做好污水处理工作,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不仅来自于这些不断增加的污水,污水中持续散发的大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对大气也造成严重的污染。作为目前最严重的环境工程问题之一,城市污水研究与治理亟待我们广大环境工作者予以解决。

1.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城市水资源污染处理问题已经受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严重关注。各地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家应对水资源污染问题。但与人们期望相反,多数污水处理厂并未充分发挥其处理城市水资源污染处理方面的应有作用,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并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许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率不高,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1)只重视排水管网主干道与污水处理工厂的建造规模,忽视结户支管与收集支管的建造,导致原有污水收集管网无法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收集污水的作用。(2)一些较老城区的排水管道有很多都是雨水与污水共用管道,在雨水管道中还包含着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致使污水管网结户支管改造后还不能与污水处理网相互配套,城市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接入主干道。

1.2 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水资源污染处理相关项目重要的前置要件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了项目投资额度的大小,实施步骤的可操作性及建成后的营运效率等重要内容。其成果直接昭示着项目的未来发展和最终结果。但是,当前许多地区依然存在重视形象,重视政绩,忽视实际的问题。很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充足,缺乏考量实际状况就盲目开工。甚至某些项目为了能够尽快通过审查上马开工,使用虚假数据编制可行性报告,导致可行性研究失去本来的意义。许多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自建成之日起就面临污染水资源缺乏的情况。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要保障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事先进行总体分析,并综合考虑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污水处理项目的可操作性也需要进行研究,以保障合理的投入资金与较好的成效。但部分企业开展的污水处理工作只是为了完成指标,或者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进行综合考量,这样设置的排污方案缺乏科学性,在后续开展中也可能存在较多问题。

1.3 管网后期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城市排污管网系统是进行污水处理的主要通道,也是保障城市污水处理有效性的必要设备。但当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忽视了对排污管道后期的维护工作,时常出现管道破损或者堵塞的情况,而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区域,对于出现的管道损坏情况也无法及时修补。排水管网既承担着排放污水职责,也是收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使用过程中,管道发生破损,需及时修复以保障管网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工作中,管网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够。远离市区或偏僻地方的管网,常常面临损坏而无人修理的局面,而市政设施建设导致管网破损,有时也得不到及时修理。

1.4 污水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规范标准

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地处郊区,没有收到应有重视,其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其他设施占用,加上配套的污水网管缺乏,导致这些设施处理后所排放出来的污水质量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城市环境工程中所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与其他设施相比较为特殊,且位于城市郊区的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相关污水处理管网,加之很多城市排污管道被占用,这样就很难保证城市污水处理满足相关标准.

1.5 工业污水的治理能力差

我国目前有很多污水处理站,在污水的处理上很多企业都没有科学有效的处理办法,而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样也满足不了污水治理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很多河流流域附近小型的工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办法通常都是简单的污水处理,并且缺乏足够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因此在污水处理的效果上也不够明显。同时,污水处理的工艺上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比如小型造纸厂的工业污水排放处理中常常会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在添加药剂后会形成大量的淤泥,而这些淤泥在经过沉淀后在水中会形成分层的状态,并且所含的有害物质也相对较高,与预期的基本要求还会有着很大的差距。

1.6企业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差

企业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我国工业污水治理的主要障碍所在。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污水治理时对于环保的资金投入都会认为是一种浪费,但是国家政府对于环保还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样在进行工厂设计发展时都会做出一套相应的污水治理方案,而方案的制定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却并不重要,只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基本要求。而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检查时,污水处理系统在短时间内也可以进行运行即可,这样就可以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而没有进行检查时,污水处理系统是否运行也病没有人去在意,甚至很多企业在被点名批评后才进行相应的污水处理工作。因此目前很多企业都只是把污水处理工作当做是一种应对检查的方式,而这样也就无法科学有效的做出污水的治理工作,从而影响到我国工业污水的排放治理质量。

2 做好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2.1 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区域环境与水质要求相结合、处理水源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分布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不能轻易改变。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污水输送主干管及收集系统和接户管要与城市基础设施相配套。污水输送主干管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能一次形成的,按规划分期分阶段实施。近期不能确定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要在主输送干管适当位置按规划预留接口,待区域位置明确后,再行接入。建设污水处理厂,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进行深入论证后再予以实施,否则只能是劳民伤财,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留下不和谐的音符。要想提高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效率,需要分析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条件等。要求企业选择合理的排污场所,并制定科学的排污系统建设方案,以此为后续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础。对于污水输送干管、污水收集系统等重要的排污设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质量检验标准,并依据施工标准分步骤合理施工。若某些排污管道在短期内无法确定规格,可以在进户口等部分设置预留接口,等到整体排污系统规划完成后,可依据总体设计方案接入相应的管道。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所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多是依据西方国家的生物处理方法开展的。但这种处理方式所需成本较高,设计人员可以依据本地经济与环境情况,对污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创新。

2.2 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不能单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首先,要充分掌握已有在使用中的设施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障现有设施的正常使用。其次,要梳理污水来源途径,对新建污水输送主干管但缺乏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地方,分片建设配套管网,防止个别区域污水不能进入主干管现象的发生。对仍使用污水雨水混合管道的老旧城区,有计划地实施分流制改造,把生产、生活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从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各方面污水的全方位接纳。

2.3 做好管网后期维护

管网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率。如果管网发生截断或破损而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就会妨碍污水得到及时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厂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更好地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特别是在城郊结合处等偏僻地区,必须做好管网的后期维护工作。对于因市政工程施工而受到破坏的污水管网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不能让污水管道长期处于无人治理的状态。针对当前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着力构建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促进企业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与效率。而排污管网的构建也可以充分发挥各项设施的功能,进而保障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析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情况,并明确污水的来源与处理方式,进而分区域对相关设施进行完善,以此做到污水的合理分流。城市排污管网在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管理,而后期的维护与管网的排污效果与正常运营有直接关系。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管道有漏水、破损等情况,应该立即安排维护人员进行修补或处理。若部分偏僻区域的排污设施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处理,对于城市排污系统功能的发挥将有直接影响。若发现在城市污水管网附近有施工的情况,则需要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管网保护方案。

2.4 采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关系着城市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工艺越先进,污水的处理效率越高。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泥污染法。该法具有较强的降低有机负荷的能力,优点是能耗少,运行成本低。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发展一些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型的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再生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还能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2.5 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对城市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这种传统的方式,并且分为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以及缺氧好氧脱氮活性污泥法这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但这种传统的方式操作较为复杂,效率偏低。对此,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工艺势在必行。针对浓缩污泥可将原来的沼气池替换成调质池,通过深度脱水隔膜压滤机将污泥处理成泥饼后近期可进行填埋,远期可焚烧发电厂掺烧。通过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不仅让操作更加简便,考虑到了近期、远期处理,也提高了安全性与工作效率。

3 协调处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要统和地理位置、风俗文化、城市风格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发展产业。城市环境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前提。它不仅包括自然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气象水文等,还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实施环境勘测需要综合评价大气、水文、噪音等环境数据以及城市历来的污染物来源情况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组成。城市的规划发展,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正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坚持区域化、节点化,积极学习借鉴周围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保障城市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化大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城市污水处理,还是城市发展规划,亦或环境保护问题,其根本都是自然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想。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需要我们所有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4 结束语

污水处理系统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之一。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污水治理的意义更加重大。要实现城市污水治理水平的质变,真正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充分引进社会资本,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现代污水治理体系,走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问题。在城市环境工程中需构建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并对排污管网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案与流程,以此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崇成,孙飒梅,林桂兰.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环境时空调控范式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05).

[2]沈旭.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探讨[J].环境保护,2011(12).

[3]刘玉录.影响城市环境的几个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建议[J].城市,2012(04).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9

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

以兴隆庄煤矿绿化矸石山和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重建了矸石山生态系统,改善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气温平均降低3.7℃、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7.1%,矸石山近地层SO2、NOx和TSP粉尘日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1471 mg/m3,0.0004 mg/m3 0.0389 Mg/m3矸石山植被的恢复增加了矸石山土壤比重,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作 者:闫钦运 YAN Qin-yun 作者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山东兖州,272102刊 名:能源环境保护英文刊名: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0923(2)分类号:X17.4关键词:植被恢复 绿化矸石山 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

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研究 篇10

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研究

文章介绍了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电子元器件产生的单粒子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从环境模拟方法、模拟试验设备、单粒子效应及防护以及飞行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文章对国内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作 者:丁义刚 Ding Yigang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环境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4(5) 分类号:V416.5 V417 关键词:地外辐射   单粒子效应   环境试验   飞行试验  

关于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篇11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前言:在生态城市构建理念深入的背景下,城市绿地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侧重于自身生态环保价值的实现。其中绿色植物的选用从功能角度不仅体现在吸附或吸收等作用方面,对于固碳释氧以及污染程度的降低也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绿地建设,分析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此推动生态城市的构建。

一、固碳释氧方面城市绿地的作用机理分析

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固碳释氧过程中绿地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为植物生长全过程以及自身的光合作用可对CO2进行吸收。如McPherson在研究萨克拉门托市时证明,城市绿地利用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每年至少达1.2t hm-2a-1,充分说明对于吸收CO2城市绿地的作用极为明显。其二为在绿地蒸发作用以及树荫条件下,人类生产生活中CO2的排放量将因此较少。其三为绿地土壤与植被能够吸收CO2,如国外学者如Pataki以及Nowak等人结合美国十个城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热量与温度的控制可通过绿荫面积的扩大而实现,同时绿地中土壤所吸收的CO2根据研究得出每年吸收量至少为2.9tCO2hm-2a-1。另外,关于固碳释氧中绿地作用的研究在国内也较为深入,主要研究内容多集中在:首先,绿地类型的不同对固碳释氧效应的影响程度,如研究中发现乔灌草型的应用使固碳释氧效应更为明显。其次,树种类型的不同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通过对广州地区的绿化树种进行试验,证明叶片层次较多且树干粗壮的树木所取得的固碳释氧能力极为明显。综合来看,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城市绿地作用机理的分析,国外多以固碳释氧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而国内侧重于绿地类型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差异。实际研究中应结合二者的优点,保证在机理分析过程中正确估算固碳释氧能力的价值,使固碳释氧效应在绿地作用下表现更为明显[1]。

二、降温过程中城市绿地的作用分析

城市绿地在降温方面的作用亦可称之为降温效应,尤其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要求利用植被蒸散与光合作用等使“热岛效应”得以减缓。国外现阶段在进行绿地降温效果研究方面,以Jauragui等人为典型代表,分别选取潮湿与干燥两个季节对墨西哥公园绿地降温作用分析,结果证明干燥季节绿地降温大约可在4℃左右,相比之下潮湿季节降温幅度仅为1℃,说明绿地降温效应一定程度受空气湿度影响。再如Kawashima等学者在研究绿地降温效应中发现东京地区城郊与室内降温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郊地区绿地主要以稀疏植被为主,降温效果表现极为明显。对此方面研究我国许多学者也分别选取不同城市如北京市、太原市等地做出同样降温效应的分析,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综合来看,城市绿地在降温效应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改善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但降温效应的程度受空间与空间的影响较为明显。

三、城市绿地的降噪效应分析

城市绿地在实现降噪目标方面往往受绿地树种类型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利用绿地进行降噪通常控制在5-10dB之间,其中10dB降噪效果的实现要求绿地在整体结构方面保持浓密,且宽度设计需保证在100m以上。国内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类型绿地组合所获取的降噪效果分析,发现若采用草坪、灌木与乔木相结合的方式且使绿地结构以紧密型为主,可获得良好的降噪效果。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影响绿地降噪程度的除绿地结构、植被类型等方面外也包括如噪声的频率等因素,要求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影响因素做好绿地结构的设置[2]。

四、城市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绿地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对动物与植物两方面的保护功能。结合Cornelis等人关于公园中动物多样性的研究,选取15各不同城区公园发现两牺动物大约在60%左右,哺乳鸟类也在50%以上,能够说明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公园绿地的重要作用。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国许多学者多认为绿地系统的完善需从物种引进方面着手,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区域土壤与气候条件会对植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草本植物的多樣性水平较低,而乔木林多样性表现却比较明显。综合来看,城市绿地可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效应,需注重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做好物种的引进工作,发挥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3]。

五、城市绿地在减轻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该效应又可称为抗污染效应,集中体现在城区绿地对有害性气体的吸收与降尘方面。其中在有害气体吸收方面,多体现在氯气、氟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气体。通过研究发现绿地面积越大能够吸收的有害气体越多,且不同类型树木吸收有害气体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二氧化硫吸收过程中通常乔木林的作用较为突出,而能够对氟化物起到作用的主要依托于叶片气孔。另外氯气的吸收与净化通常需对植被自身机体进行破坏而实现,植物在吸收氯气后自身细胞液pH值将大幅度降低,其中的叶绿素成分被破坏,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此外,城市绿地除尘方面则体现在直接进行尘埃颗粒的吸收或利用空气流通实现降尘的目标。一般影响降尘效果的主要受叶片浓密度影响。由此可总结,绿地在吸收或净化有害气体方面的影响因素多集中在植被的类型以及绿地面积方面,而降尘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叶片结构以及绿地构成等方面[4]。

结论:关于城市绿地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以往学者研究以及文中的分析,发现城市绿地能够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多体现在降噪、降温、抗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固碳释氧等方面,要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影响城市绿地作用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泳娴,黄光庆,陈修治,陈水森,李智山.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1,23:302-315.

[2]李莹莹.城镇绿色空间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王忠君.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2

1 人工造礁工程下水质变化研究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渤海湾海域中的油田作为实例, 对于其中的退役平台, 采取人工鱼礁改造工作, 目的在于解决退役平台处置问题, 并进一步开发海域中的自然与社会资源。改造工作开展中, 主要将平台水下钢架结构作为改造后的主体框架, 且在鱼礁单元设计上主要选用混凝土材料为主, 改造后以小型鱼礁群的形式呈现。在工程投入使用后, 为对其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考虑从硝氮、亚硝氮、氨氮、磷盐酸、化学耗氧量、溶解氧以及p H值等方面着手。

对于这些调查项目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同, 如硝酸氮检测中主要利用锌-镉还原方式, 再如p H值可通过p H计法实现。通过检测发现, 在悬浮物方面, 其浓度在鱼礁投放处较高, 尤其底层水体处表现极为明显, 由于悬浮物增加, 使鱼礁处有上升流情况出现。而对于溶解氧, 测试中分别选取5月份与11月份作为测试时间, 可发现5月份检测中相比其他区域, 鱼礁处表底层水体在溶解氧上较少,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于游泳生物较多, 消耗过多的溶解氧。而11月份溶解氧变化并不明显。再如p H值方面, 通过测试发现, 相比对照区域, 投礁区表底层水体都具有较高的p H值。同样, 从其他如硝态氮、磷酸盐以及氨氮等方面看, 在投礁区处变化都较为明显。综合来看, 这些水质因子变化下, 水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 如硝酸盐、硝氮等, 有利于藻类的生长[1]。

2 人工造礁工程下沉积物变化分析

在分析沉积物变化中, 主要考虑对鱼礁区沉积物在5、11月份进行采集, 采集的项目主要包括总磷、总氮与有机碳等。测试中发现, 在有机碳变化方面, 与鱼礁距离越近的区域, 有机碳含量将呈现递减趋势, 鱼礁区与对照区比较, 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鱼礁区中并不明显。再如总氮含量上, 其与有机碳含量分布情况较为相近, 投礁区中总氮含量不高。而从总磷情况看, 区别于总氮、有机碳分布, 总磷含量在鱼礁区中较多。由此可见, 与对照区域相比, 沉积物总氮与有机碳在鱼礁区中的含量较低, 原因在于有上升流在鱼礁区存在, 可能扰动沉积物, 其会导致总氮含量、有机含量下降。但若从管状鱼礁沉积物情况看, 其相比鱼礁近区, 在总磷、总氮以及有机碳等含量上都较高, 原因在于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在鱼礁群中活动较为频繁[2]。

3 人工造礁工程生态系统变化研究

人工造礁工程的开展, 主要为使退役平台得到有效处置, 且在此基础上获取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于该区域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中, 主要将测试时间选择5月份、11月份, 测试项目包括底栖生物、浮游动物以及浮游植物等。以浮游植物测试为例, 5月份测试中发现与对照区相比, 鱼礁区在浮游植物数量上将会增加许多, 原因在于营养盐含量在鱼礁区中较为丰富。而11月份测试中, 也能发现浮游植物在鱼礁区处数量较多。再如底栖生物, 从种类上看, 多以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多毛类动物为主, 相比对照区, 鱼礁区中在底栖生物种类上较多。而且在优势种方面, 如彩虹明樱蛤、丝鳃虫以及乳突半突虫等在鱼礁区都极为明显。

另外, 若从鱼礁附着生物以及其他渔业资源上看, 鱼礁区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综合来看, 由于上升流作用, 悬浮物浓度在鱼礁投放区呈升高趋势, 且营养物质如氮、碳等都会被带入表层水体中, 此时浮游植物在鱼礁区中数量会逐渐增加。同样, 其他如底栖生物、浮游动物等在鱼礁区处变化都较为明显。加上鱼礁区中覆盖较多的渔业资源, 这些都成为人工造礁工程带来的效益, 特别在生态效应方面表现尤为突出[3]。

4 结论

人工造礁工程的开展是当前退役石油平台处理与生态效益获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某海域退役石油平台的处理研究, 发现在人工造礁工程开展后, 海域鱼礁区在水质变化、沉积物变化及生态系统变化等方面都极为明显, 有大量营养物质在鱼礁区中存在, 有利于生物生长, 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可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摘要:海洋石油快速发展背景下, 对海洋石油平台的应用与处置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超出服务年限的海洋石油平台为例, 要求做好退役处置工作, 然而处理中面临较多难题, 若处置不当可能带来较多不利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发现, 通过造礁工程的开展, 既可满足退役石油平台处理要求, 也能获取一定的生态效应。本文将从水质变化、沉积物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 对造礁工程开展下获取的生态效应进行探析。

关键词:石油平台,退役处置,造礁工程,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玉香.海上退役石油平台造礁工程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郑亚男.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3

重庆市九龙坡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摘要:以1988、和三期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数据为依据,分析九龙坡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九龙坡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九龙坡区在1988-近20年间,林地、耕地大量向建设用地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ESV由1988年的4.322 8×108元减少到20的3.278×108元,年减少率为1.27%;生态系统单项价值服务中,所有单项服务价值均呈下降趋势;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九龙坡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影响缺乏弹性,说明研究结果可信.作 者:邓伟    杨华    DENG Wei    YANG Hua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高校市级GIS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期 刊: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5(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    九龙坡区    服务价值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4

根据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现状,研究本区种植豆科豆科牧草和灌木部分生态与改良的土壤效应.结果表明:(1)小气候得到改善,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样地表及土壤湿度大于未种植地,温度低于未种植地.(2)随着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钾及pH值含量逐年增加.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容重比未种植地低,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比未种植地高,持水能力增强.

作 者:龙会英 沙毓沧 朱红业 金杰 张明忠 史亮涛 江功武 LONG Hui-ying SHA Yu-cang ZHU Hong-ye JIN Jie ZHANG Ming-zhong SHI Liang-tao JIANG Gong-wu 作者单位:龙会英,沙毓沧,金杰,张明忠,史亮涛,江功武,LONG Hui-ying,SHA Yu-cang,JIN Jie,ZHANG Ming-zhong,SHI Liang-tao,JIANG Gong-wu(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

朱红业,ZHU Hong-ye(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昆明,650231)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5

水利水电关系到国计民生,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改变, 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规范也更为严格。因此, 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的保护, 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 对水利水电的线路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并从水利水电全局出发, 兼顾局部细节, 严格控制水利水电施工环节, 加强工程验收的规范性和制度化, 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规范贯彻落实到整个水利水电的设计施工等全过程, 如此, 可以有效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1 水利水电施工中环境问题

1.1 水利水电施工引起的水文地质破坏

水利水电在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 会因为填方和挖方对沿线的地质地貌产生影响。当一些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 一定程度的破坏了整个山体的稳定性, 容易发生塌方, 泥石流, 滑坡等多种地质自然灾害, 由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 会进行比较多的动土开挖, 如此, 必须对地表的植被进行砍伐或者是毁坏, 让水利水电沿线的土体裸露, 土壤更容易失去水分, 变得更为松软干枯, 发生风化严重, 沙漠化, 盐碱化等比较严重, 当遇到雨水季节, 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从而引发比如河流渠道上升, 湖泊淤积, 从而造成一些洪峰涝灾。在施工过程中, 会使用很多的重型施工机械设备, 对沿线的土壤进行高强度的碾压, 让土壤的结构和致密性, 透水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透水透气性能,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1.2 水利水电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水电多会通过一些山区地形, 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般都比较脆弱, 在水利水电动土开挖时候, 或者填方, 挖方, 挖隧道, 土渣丢弃等各个方面, 都会对工程沿线的水源产生很大的破坏, 从而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生态和景观破坏

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土场和弃土场及路基修筑而必须占用土地, 可能影响到沿线的自然、文物和景观。山岭区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导致附近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混浊, 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泥石流一类的地质灾害, 平原水网地带筑路不仅有永久占用农田问题, 而且存在取土挖毁耕地和需要进行土地恢复利用问题。植被破坏和机械噪声还会迫使野生动物迁徙或丧失。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工程可使陆地变为水域, 浅水变为深水, 流水变为静水, 这些变化都影响着生物生存环境。水域内污染物的流动扩散能力空气与水面的交换速度都会伴随着流域内水流速率减少而降低, 直接导致了该水域的复氧能力的减弱, 影响了水域水体的自净能力, 严重时会导致水体生物缺氧而死。

此外, 该水域还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由于水流的速度减慢, 水底藻类便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 增强了光合作用而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水流的静止不动会导致沉积在水底的悬浮质不能迁移和淤积在水底, 如果其中含有难降解或有毒的重金属, 便可能形成重金属污染。施工活动和水库蓄水干扰、破坏和缩小了动物原有的栖息地, 动物被迫外迁, 寻找新的栖息地。大坝切断了原有天然河道或江河和湖泊之间的通道, 鱼类觅食和生殖洄游受阻, 鱼类分布和产量改变。

2.2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工程对于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库拦蓄作用使得下游洪水泛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长期使土壤处于地下水位过高的过饱和水分状态, 从而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盐渍化或潜育化;土壤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陆生植物的生长。库区蓄水淹没土地资源, 清除植被造成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施工人员居住区建设造成植被破坏及污染问题, 以及引入异源性疾病等。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工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作为一个国家首要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其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凸显。与此同时,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不可避免的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工程浩大, 就极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因此, 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管机制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1 水利水电建设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

(1) 规划设计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我们应避免占用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在初步设计阶段, 应以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为主要比选条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应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形, 降低边坡高度, 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

(2) 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前, 应明确开挖范围。保存剥离表层土, 来改良本地或其他地面的土地和恢复沿线受破坏的土地。施工取土时应采取平行作业, 做到开挖、平整、绿化同时进行, 不仅注重路面及水利水电用地范围的美化, 同时及时再造景观, 美化视野范围内的环境。

3.2 完善立法

法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法执政, 有法可依, 是实施水利水电环境保护的根本前提。然而, 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制定一部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等最根本的理念, 能解决环保方面的国家基本理念、基本体制、基本战略、基本制度等问题的《环境保护法》。同时, 水利部门也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水利水电环境基本法规。

3.3 加强环境监管

对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 应将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和补偿措施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 并对施工企业制定详细的监管职责, 完善环境监管工作流程, 追究对出现环境安全隐患查处不及时甚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及监管人员的职责。在水利水电工程审批、建设及运营的各个环节中, 实现环境评价及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3.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期的措施

水电工程施工即将结束时, 应建立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 对环境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有不良影响的地方, 要及时提出解决意见, 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工程完工后, 一般须覆土并采取草、灌、乔相结合的植物措施, 尽快恢复地表植被, 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强对弃渣场、砂石料、开采场、取土场、临时工程用地等非景观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 避免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 水利水电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工程, 是水利水电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部分, 因此要在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水利水电的环境保护。这不但需要工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的参与, 更需要大量资金及科学方法才能完成, 水利水单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将对国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泽平.水电工程设计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 2004-10-01

[2]彭辉, 叶建军, 周明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水土保持研究, 2005-04-30

[3]王国仁.我国水利发电技术应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探析.东北大学, 2008-05-01.硕士

[4]秦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与评价.华中师范大学, 2004-05-01

[5]朱东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研究.河海大学, 2005-10-01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6

为了探讨典型汞矿山汞的生态效应及汞对大鼠海马c-fos基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对我国贵州万山汞矿汞污染生物效应进行了基因水平实验室模拟研究.通过初步的污染状况研究及其资料收集分析发现,水土气环境介质样品以及农作物、植物和动物体中的汞含量,多数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及对照地区,有的超出幅度很大;c- fos 基因表达水平增强可能是急性暴露甲基汞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环节,是汞对学习记忆损害的分子机制之一;原癌基因c-fos 的超额表达与甲基汞的分子毒作用密切相关.

作 者:程金平王文华 贾金平瞿丽雅 郑敏 丁振华 作者单位:程金平,王文华,贾金平(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瞿丽雅(贵州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郑敏(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丁振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7

面向图书馆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

探讨了图书馆牛鞭效应的.现象及其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链管理的理念,构建了面向图书馆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的策略模式、机制模式和环境模式.

作 者:王显燕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537000刊 名:情报探索英文刊名:INFORMATION RESEARCH年,卷(期):”"(7)分类号:G250关键词:图书馆 牛鞭效应 信息生态链 管理模式

探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论文 篇18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 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 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 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 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 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 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 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 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 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但是,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 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 污水的回收率差, 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 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 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 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 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 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 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 加上, 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三、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资源综合利用, 开发二次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 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 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 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 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 不仅产品成本高, 而且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 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 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 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 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 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 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 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 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多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多万吨废玻璃, 70多万吨废塑料、30多万吨废化纤、30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 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 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 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 任务也相当艰巨。

2、物料闭路循环, 废物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 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 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 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 一水多用, 分质使用, 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 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 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 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 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上一篇:励志片观后感下一篇: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