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说勤奋》案例分析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67《说勤奋》案例分析(推荐11篇)

67《说勤奋》案例分析 篇1

曲德富

《说勤奋》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服他人为成功”(叶圣陶语)的议论文的魅力。本文的教学究其全文,就是要解决好“一个设问”和“两个人物”。

“一个设问”——文章开篇即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设疑,旋即回答“是勤奋”。自问自答,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论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作者又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里所谓的“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的代名词,不经历风雨,无缘见彩虹,没有汗水和心血的浇灌,成功的花不会绚丽娇艳。文章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水到渠成。

“两个人物”——文章第一个用来例证的人物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我国宋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小时候就是一个勤奋的孩子,读书自觉,每每老师讲完课,他总是能独自消化,反复朗读,直至滚瓜烂熟为止。这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心理认同。接下来的“警枕”作为例证的亮点,以生动的描述进一步深化孩子们的认知,辅以“19年”这一“列数字”的方法,使孩子们准确地感知勤奋者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利用,从而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撒下第一枚关于勤奋的种子。接着,文章又以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为例,把一个大器晚成的勤奋者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例证旨在说明一点:“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点,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里,作者用白描式的笔调告诉更多的孩子们,不必在乎暂时的平常和暗淡,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要你拥有勤奋,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另一方面,也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最后,援引华罗庚的话呼应了篇首,“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本文着重阐述“一个设问”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我认为这个“设问”要把它解透、上活,应采用两种方法:其一,首尾呼应;其二,逐层点明中心。开头的教学——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到全文的中心句,然后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说。

(开门见山,直奔中心。原先设计的问题是:快速读课文,找到作者提出的观点。结果试上以后,听者均觉得“观点”这个词太突然。四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一下子提出,有种生猛的感觉。遂尊重大家意见,几经斟酌,换成“全文的中心句”这样的字眼。第二次上之后,感觉挺顺畅,于是定之。)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明白点吗? 生;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师:我有点明白了。跟老师一起写。板书:理想境界

(设问句孩子接触得不多,所以很有必要让他们把这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进行基本的语言训练。另外,我把“桥梁”画成一座桥,形象直观,引起孩子兴趣,让他们更关注“勤奋”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关系。)师:什么桥梁不桥梁的?能再说得透一点吗? 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依靠勤奋。生;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这下我们都明白了吧?齐读这句话。

(有点欣欣然,听到“唯一的途径”,就知道这个孩子彻底地弄懂这句话的意思了。上课时,遇到这样的“知音”学生,心中特别欣慰,有时甚至达到激动。哈哈!)

3、作者举了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俩成功了吗?

4、[出示]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司马光和童第周者两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各是什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

(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弄明白“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我考虑再三,决定把它放在这里理解,一是过渡自然,船过无痕;二是富有诗意,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要求。“司马光和童第周者两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各是什么呢?”总比“从什么地方看出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好。当然,理性一点的老师看到这里可能要反驳一下,他可能喜欢第二种表达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者觉得上法舒服就行了。)

5、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

司马光成功了,那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学生读有关童第周成功的语句)

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把这两段文字放在一起,配上有鲜花的底图。在文意的感染下,在那怒放的鲜花的视觉效应下,学生读起来,声音响亮,充满对他们的佩服。)

6、他们的成功都靠的是什么? 生:他们成功靠的是勤奋。生:靠的是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出示]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齐读句子。

(教学至此,难点已攻克,学生很自然地明白“汗水和心血”就是指勤奋和辛劳;“鲜花”指成功。这个攻克难点的过程没有琐碎的分析,而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冰自然的融解过程。)结尾的教学—— 总结全文。(1)、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2)、出示最后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只有”这个词中,我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没有其它途径。

师:你有一双慧眼,抓住了一个关键词。你来读好这句话!

生:我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不停地努力,才能有所作为。师;不停的努力,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生:坚持不懈!生:始终如一。

师:对,持之以恒的勤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有了它,还有什么实现不了?齐读。

(出示最后一句话,让学生体悟两点: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没有其它途径;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有所作为。通过体会和反复朗读,让学生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议论文的价值导向。)

(3)、总结全文: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让我们牢记:

指板书,齐读:(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最后又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中心句,回环反复,如一张大张的网合拢起来,网住了所有学生的思想,让“勤奋”这个观点深入人心。教学到此,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中间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后三次用“这就是勤奋!“的句式点题,反复咏叹,触动学生心弦,让他们一步步明白“勤奋”就体现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口号;让他们明白“勤奋”是多么不易,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在辉煌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坚持;让他们明白无论何时勤奋都不晚,关键是行动!如: 你还从哪里看出司马光非常勤奋呢?

生:我从这里也看出他勤奋:“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生: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是不一样的。我们睡的枕头是软绵绵的,而他却用一段木头,硬邦邦的,我觉得肯定不舒服。师:谁要补充?

生:对呀,睡觉时只要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看来,他用这种枕头是为了挤出时间来读书写作。

生: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师:太贴切了!请把掌声送给他!

司马光管这种枕头叫“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点课题“勤奋”)谁来读一下这句话,把你的体会融到文字中去!师:你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读出了他的勤奋。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谈体会,感受司马光的勤奋。学生再三品读‘警枕“,与自己的枕头对比,推测司马光的动机,明白了司马光以常人难以忍受的方法挤出时间来写作,从而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教者趁热打铁,点题明旨,水到渠成。)

师:我们来看一段录象,看看司马光是怎样利用“警枕”来勤奋学习的?看完之后,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他牺牲了休息时间,才有所成就,他真棒!生:他太勤奋了,我得好好向他学习。师:再次朗读,把你们的感受融进去!(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深刻地领悟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司马光可贵的精神感染着。)

67《说勤奋》案例分析 篇2

一、设境质疑, 触发探究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 (齐读课题)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汗水和心血、浇灌、鲜花、有所作为。

生到黑板前去板书。板书成这样:板书:13说勤奋

师生校对。

师:你能用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园丁爷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爸爸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妈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老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鲜花。

生:爸爸、妈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我们这些温室中的鲜花。

……

师:课文中这些词语出现在哪个句子里?

生: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这句话, 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生: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什么?

生:“汗水和心血”指什么?

生:课文中写了哪几位成功者? (司马光和童第周)

老师板书。

生:“浇灌”是什么意思?成功者他们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鲜花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问题来细细地读课文, 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探究答案。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 你得去挖掘, 才能发现它。本课一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来导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 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 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同时, 这一初读探究环节的实施, 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开放课堂, 拓展阅读

课文在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后来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时, 只用了短短几句话, 很难体现出童第周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朵光彩夺目的“鲜花”的。于是笔者搜集了一段具体描写他是怎样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严格训练的文字, 这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 发誓要在学术研究上超过外国人。他虚心请教导师, 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有时在实验室里接连工作十几小时, 把别人用来游玩消遣的时间也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去了。在比利时的第二年春天, 因布拉舍教授病了, 所以由达克教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当时实验室共同工作的还有两个美国人, 一个是博士, 一个是教授, 还有几位欧洲学者。有一次要完成一项实验, 实验材料是青蛙卵, 要把青蛙卵膜去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他们做了多次都未成功。达克教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童第周, 想让他也来试试。由于童第周刻苦勤奋的训练, 使他有了一双灵巧的手, 这样精细的手术, 他很快便完成了。在场的人都十分惊讶。让学生去阅读这段文字, 去读读画画, 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童第周付出了怎样的汗水和心血, 怎样浇灌出什么样的鲜花?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 得到答案:原来是童第周“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 发誓要在学术研究上超过外国人。他虚心请教导师, 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有时在实验室里接连工作十几小时, 把别人用来游玩消遣的时间也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去了。刻苦勤奋的训练, 使他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浇灌出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朵光彩夺目的“鲜花”。

【反思】这段阅读教学片段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教师开放了语文课堂,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 课内外知识结合, 课外有效地为课内服务。教师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 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利用了课文的“空白点”, 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 抓住了“知识盲点”,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使学生对“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多向互动, 关注生成

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非预设”的特征。文本阅读无“唯一答案”, 读出自己的思考, 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心思只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 而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阅读初探”, 紧紧扣住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反应, 即抓住文本对话中的“亮点”“错误点”“质疑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 向着文本更深处的内容展开对话, 从而创造出更独特、更深厚、更丰富的对话成果。

在教学时, 一个学生在学完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后, 他问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 课文仅仅举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 为什么就能说明“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就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讨论。

师: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

生:徐悲鸿励志学画, 终于成了著名的画家。

生:陈毅勤奋读书, 把墨水沾饼吃下了肚, 终于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生:爱迪生从小自学成才, 成了著名的发明家。

生:科学怪人开文迪许潜心研究, 写了大量的科学著作。

……

通过讨论, 学生真切地了解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对自我阅读能进行及时地反思, 把眼光从浮于表面的、肤浅的文字叙述, 转向内在的、深刻的蕴含探究?关键就是教师及时抓住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学生的质疑, 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引导。正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 学生展开了与文本的再对话, 他们扣词析句, 搜集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认识了世界, 发展了思维, 获得了审美体验, 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融于同一教学过程, 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课堂教学中, 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究其原因便是教师课堂中成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效应。

《说勤奋》教学反思 篇3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于是上网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因此,我在上课一开始就从“理想”入手,引出说勤奋。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疏通完这些后,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最后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后,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

不过由于本身素养问题,课堂教学中仍有遗憾:课堂上学生自读的时间多了,但是全班读的时间少了,课堂上“书声琅琅”的感觉不够;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在此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去交流,只匆匆出示几句名言,让学生读,原先设定的教学环节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课堂上还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表扬激励的方式少等等。

说勤奋教案 篇4

萌水镇中心小学

杨新健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养成从小勤奋的习惯。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方法:全班讨论、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理想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交流前置性作业 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明确目标

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1、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三、分组讨论合作: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四、展现提升

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A、司马光的事例(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 睡觉时 天刚亮 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五、巩固应用 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达标测评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制作卡片

说勤奋作文 篇5

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我是吴宓教授。”文中的吴宓教授是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上课内容丰富,井井有条,使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并且他讲课时不看书,不看教案,全凭记忆,这与他的勤奋肯定是离不开的。在宿舍,午夜时分,室友都进入了梦乡,他去在埋头备案,早上,别人还没醒,他在晨曦中反复诵读。

而我们,晚上因?一点作业而叫苦连天,作业写到9点多便觉得作业好多,面对大量试卷我们便退缩了,便会怯场,不想写了,现与吴宓教授比起来,我们还不算勤奋,不算用功,要想吴教授那样,将东西都记到脑袋中。

第二篇“梦想只有落到实处才有用”,这篇让我感悟颇多。文中的郑渊洁、邰丽华都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许多人都只会定目标,说梦想,却从不为这个目标,这个梦想而努力,说的也是空头话,文中的邰丽华,喜欢跳舞,却因发高烧失去了听力,可他为了自己的跳舞梦,付出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汗水以及心血,所以他成功了。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蜗牛,能够登上塔尖,极目四望,都只因二字--务实。我们不仅要勤奋,更要脚踏实地,确定目标,并且努力拼搏。

说勤奋作文 篇6

想想自己我感到很惭愧,期中考试没考好,语文97分、数学95分、英语94分。如果自己考时细心一些、平时勤奋一些,多10分应该是可以的。分析原因应该是懒惰。

是的,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想不到的敌人叫做懒惰。它会让我们不愿意去思考问题、上课不专心听讲、回家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老是把希望放在明天,总是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就算你想努力学习,它也会让你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于是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跟懒惰狼狈为奸的是缺乏约束力,精彩的电视节目、迷人的网络游戏、五花八门的小人书画遍布在我们的周围,一遍又一遍地挤占着我们宝贵的时间,稍不留神就会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如果不能约束自己不好的想法和行为,就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

《说勤奋》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再指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合童第周的故事。在学习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我先讲解司马光的故事,先让学生仔细的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或词语,并画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和精辟,让他们先自己体会,然后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我再进行更能进一步的讲解,这样避免了足额生过度的依靠老师,让学生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解和足额身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司马光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天资聪明加上他的努力勤奋。在讲童第周的故事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同时让他们思考童第周和司马光的不痛之处,这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和小组的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得出更加完整的结果。讲完这两个故事让他们反复的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不管一个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就能取得成功。

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还算成功,但是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缺的,学生刚开始合作,所以合作的效果方法不是太好,所以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些学生上课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下一步,想培养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特别是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地动起来,学到知识才是我们的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闵成小学上完《说勤奋》一课,给我的感觉特别好,我觉得这堂课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针对中年级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整堂课在这一点上我作得不是很好,例如:当我让学生谈谈文章的2,3自然段讲了什么时?学生反映很快,迅速地说出文章这两段主要是举了两个例子,司马光和童第周是怎样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其实接下来我可以顺着这根主线让学生讲下去,而不是又从头开始,先学第2自然段,再学第3自然段。中年级的学生领悟能力已经很强了,教师更多的应是教育和启发学生。

第二,当我讲完文章时,忘记了把文章回顾一遍,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这对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我在开始的时候也想到这点,但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忘记提了。

第三,我声音不是很大,因为我的声音比较小,学生发言的声音也不自觉地变小,课堂显得有点压抑,这点我以后要特别注意。

说勤奋教学反思 篇8

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新课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两道实践题:如果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勤奋学习,你会怎样劝他?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孩子们答得很好。

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有些操之过急,让孩子们说说文中的“鲜花”与“心血和汗水”是指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回答。我想,如果等他们学完全文后再提问,孩子们是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然后二、三自然段给我们举了一个古代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靠勤奋成才,另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基础较差也靠勤奋成了才。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而童第周“勤能补拙”同样走向成功。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读后感 篇9

今天,我们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只有从小勤奋刻苦,长大后才能有所做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说勤奋》读后感。

文中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个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小时候学习很用功,长大后更加勤奋,最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还有一个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童第周,他小时候学习很差,到17岁才进中学,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后来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勤奋是多么伟大和重要,还说明了勤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我一年级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由于不熟悉考试规则,再加上不够认真仔细,我只考了20多名,可我一点儿也不气馁,以后每天上课前都会及时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考了10名,再后来,一次比一次考的好,直至名列前茅,读后感《《说勤奋》读后感》。由此可见,即使成绩不好,但只要勤奋刻苦,毫不气馁,最后就会取得成功。

说勤奋模拟上课教案 篇10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呢?(学生畅谈)你说,你的理想真远大,你呢

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对,是勤奋

2、板书课题

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学生齐读课题。)

3、解读课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词: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理想 勤奋 浇灌 著名 回顾 贡献 稍微 剥离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本课生字词你有那些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教师点拨强调“剥离”的“剥”读bō声;多音字“差”不同之处,读 一声,“很差”一词中读 四声,学生自己说说血的两个音怎么来区分;你真会读书——老师也想提醒大家,你观察的很仔细

末:两条横必须是上长下短,与未相反。

2、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勤奋

二、走进故事,品词析句

1、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 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么得到这些鲜花的呢。

2、司马光,大家都熟悉吧,你能用两到三句话向大家说说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后的两个事例吗?

师 大家边听边用笔划出:司马光“勤奋”的词语和句子!(生读略)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小时候,每当„„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师:“却”字(师点“却”)表示前后做法不一样,司马光不一样在何处?你想得很全面读时注意一下“却”,体会体会!(再读)要“躲”起来干嘛?(师点“躲”)别说,读!(再读)听出“勤奋”来了!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呢?同桌两个交流一下

透过这“躲”,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

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3)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交流)看来你明白了什么是勤奋了 师: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师:听说过“警棍”“警察”,还没听过“警枕”呢!(师点“警枕”)“警枕”有什么用?(生读出来)有了这么个“警枕”,他睡得多吗?可见„„(他很勤奋)那就请读出来啊!(生再读)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原来是这么个勤奋的人,难怪他会编成著名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而且一编就是19年。

(1)《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点出重点词语),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3)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容易吗?(请大家带着这样体会读好这句话)。他手中的鲜花是靠什么得来的?(出示:古今中外„„)小时候要勤奋,长大后也需要勤奋。

4、那17岁才进中学大门的童第周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

师:刚才,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第3自然段。生(学生自主圈划,练习朗读。)同桌两个交流一下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我感觉到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媒体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们读书时就应该这样,谁能用朗读展现出来(媒体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生(读略)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你读的时候注意了“远渡重洋”和“高难度”,你是想读出„„(生:读出童第周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谁再来读一遍!你读的字正腔圆,请我们班的男同学来读一读(媒体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童第周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迪?(即时„„也„„)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小结:师,课文分别用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奋的道理,这种语文上的写法叫摆事实,讲道理。

(五)回归主题

师:确实是这样,不管天资聪颖的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只要勤奋,就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再来齐读一下第1、4自然段,你的印象会更深刻!生(齐读略)。

师:今天大家通过“读书”明白了“勤奋”的道理,懂得了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拥有的贡献!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勤奋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

三、扩展名言,深化主题。

你能用一句勤奋的名言来勉励自己吗?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生(停顿,师提供部分名言)

(媒体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贤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你积累了哪些关于勤奋的故事?《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 《囊萤映雪》 总结:

名人名言说勤奋 篇11

2)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 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4)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5)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颜真卿

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9)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0)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1)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

12)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13)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一篇:妈妈,母亲节快乐作文200字下一篇:实习生安全教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