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一、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养成一个习惯,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训练;矫正一个不良习惯,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更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紧”、“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的好办法很多,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结果只会是功亏一篑。
二、考试是检验学习进度的指标,而不是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全部。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更是考查习惯。因此,不能把在考试中出错简单的归结为不认真、不努力。家长应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寻找原因:听课时否认真?不懂能否发问?平时书写是否整洁有序?学习方法不当还是不够用功?孩子上课不认真,请与老师一起分析:是会了?听不懂?还是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或补课。只有他想学才能学好,否则,只能是大家痛苦。
三、适度引导避免失去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过多进行督促。老在别人的被人监督下才去学习,会使孩子变的非常被动,慢慢会失去学习主动性。恰如其分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做的措施。因此,要注意讲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当天的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完成,尽早安排能让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家长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家长应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四、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是促进孩子成材的关键,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绩。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请给他一个拥抱、祝贺,买一本书或一套衣服作为奖励。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进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态,并且鼓励他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这样,你的孩子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从细微处着手,从小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由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
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2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用心读了而且做了摘抄。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的、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我觉得不仅对于一个教师而且对于一个家长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并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3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跟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时期,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怕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妈妈通过我们相互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们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许多,学习上也进步了。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有可能经常性的逃学形成习惯,到那时在去纠正它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强大而顽固不可融化,习惯一旦形成,终其一生,便难以改变。这里讲的“本性”,当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与自我长期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书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就十分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岁数,可省笞罚。”其中蕴涵着一个习惯养成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习惯一但养成那么就很难在改变。当然好的习惯是让人们享受终生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那么他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做人处事都将会是一个严谨、负责任的人。
因此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科知识有机相溶来渗透做人道理,来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相关责任以及承担相应的任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4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
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办好校园文化,培育良好习惯养成的土壤
1. 建设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们结合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在进行校园走廊、横梁、墙壁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不同楼层的横梁上有不同的主题,分为安全、学习、理想、科技四个内容板块;走廊墙壁上设计了古诗长廊,根据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有注音、译文或注释;墙壁专栏分为主题专栏和少先队专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更换。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承认,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设富有个性的教室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氛围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感染,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过程。
每个班在黑板的上方最醒目的地方粘贴了格言警句条幅,学生每一次抬头都是对书法的一次欣赏,每一次诵读都是对格言警句的一次记忆,这是无言的熏陶、无声的教育。教室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使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每个班级都悬挂着《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责任》《稻庄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常规》《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良好习惯》的提示牌,提示牌上“睡觉起床要按时”“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等等提示都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文化围绕班级工作中心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突出阶段性教育要求,低年级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常新;中年级寓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高年级则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方案。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着眼于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实施多元评价,营造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强大动力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和关怀。
1. 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评价。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示范班的评比,如文明礼仪示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等等,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在团队意识增强的压力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改进,为班级争光。
2. 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评价。
我们为每班设计了三个专栏,充分营造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是“妙笔绘丹青”,主要展示学生绘画、书法方面的作品,也可以展示学科手抄报方面的,在专栏的左上角是本专栏的“每期一星”,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里以简介的形式进行展示。二是即时性选择主题各班自由发挥的专栏。三是“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用笔记录用心体会———摘录笔记、用我笔写我心——周记本、习作乐园———作文本”,对学生这三种阅读特色作业定期评比,分别授予“太阳、月亮、星星”的标志,然后各班选择好的佳作进行展示,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作品展示评价,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3. 丰富多彩的班级内部文化评价。
我们既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体现学科特点,为孩子们搭建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小小书法家”“文明之星”“最直小树”“环保小卫士”等评价卡片的发放,激发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获得“小书法家”的称号,孩子们的每一次作业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最直小树”引导孩子们坐得端、站得直;“智慧团队”“金同桌奖”让孩子们领略了小组合作的快乐。科学教师用“小小资料员”“小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积极搜集课外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通过“读书小博士”“小作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学教师的“思维独创星”“数学小灵通”更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算法多样化的有效方法。
4. 形式多样的活动评价。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展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不同时段的成果,我们为他们搭建了一些平台,如“特长展示会”“作品展览会”“成果汇报会”“故事大王比赛”“小巧手比赛”“小型体育竞赛”“课本剧表演”“艺术节”等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当评委,以此鼓励和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5. 成长档案展示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夹,把平时积累的喜报、卡片、奖状,以及得意的试卷等等都放进里面,每学期展示、评比一次,开家长会时也向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夹展示的是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它记录着学生每一步的足迹,每一步的闪光点,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习惯教育。
2.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良好的方法作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以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为主线,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课堂表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包括坐姿是否标准,读书、写作业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恰当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发现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看书或坐姿不正,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
3.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我们不断优化办公室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教风十条》《十句教学文明用语》《“微笑最美教师”要求》等一系列规范为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态要自然,穿着要得体,领读课文或单词时眼与书本之间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上课要说普通话,在板书时书写要规范等等。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加强少先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成立了以少先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自律、文明,富有竞争合作精神,在少先队的人文管理之下真正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少先队员在队内实行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的自我管理机制,内容涉及课间操、眼保健操、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外环境卫生、乘车纪律、课间秩序、放学路队、课间普通话、集会纪律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少先队的自主管理性。如通过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礼仪规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普通话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促进每个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升旗仪式和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使队员们学习更有目标;少先队干部实行竞选上岗,使队员们的行动更自觉;通过安全小卫士检查乘车、课间纪律,使队员们安全学习每一天;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家访制度,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制定《文明班集体考核办法》,每周评选一次纪律、卫生先进班集体,并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举行一届“诵读诗歌、爱我中华”诗歌诵读比赛,借此来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广大博深;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美术、舞蹈、鼓乐队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
办好校园文化,培育良好习惯养成的土壤
1.建设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们结合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在进行校园走廊、横梁、墙壁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不同楼层的横梁上有不同的主题,分为安全、学习、理想、科技四个内容板块;走廊墙壁上设计了古诗长廊,根据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有注音、译文或注释;墙壁专栏分为主题专栏和少先队专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更换。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承认,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设富有个性的教室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氛围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感染,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过程。
每个班在黑板的上方最醒目的地方粘贴了格言警句条幅,学生每一次抬头都是对书法的一次欣赏,每一次诵读都是对格言警句的一次记忆,这是无言的熏陶、无声的教育。教室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使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每个班级都悬挂着《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责任》《稻庄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常规》《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良好习惯》的提示牌,提示牌上“睡觉起床要按时”“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等等提示都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文化围绕班级工作中心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突出阶段性教育要求,低年级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常新;中年级寓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高年级则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方案。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着眼于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实施多元评价,营造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强大动力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和关怀。
1.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评价。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示范班的评比,如文明礼仪示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等等,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在团队意识增强的压力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改进,为班级争光。
2.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评价。我们为每班设计了三个专栏,充分营造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是“妙笔绘丹青”,主要展示学生绘画、书法方面的作品,也可以展示学科手抄报方面的,在专栏的左上角是本专栏的“每期一星”,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里以简介的形式进行展示。二是即时性选择主题各班自由发挥的专栏。三是“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用笔记录用心体会——摘录笔记、用我笔写我心——周记本、习作乐园——作文本”,对学生这三种阅读特色作业定期评比,分别授予“太阳、月亮、星星”的标志,然后各班选择好的佳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作品展示评价,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3.丰富多彩的班级内部文化评价。我们既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体现学科特点,为孩子们搭建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小小书法家”“文明之星”“最直小树”“环保小卫士”等评价卡片的发放,激发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获得“小书法家”的称号,孩子们的每一次作业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最直小树”引导孩子们坐得端、站得直;“智慧团队”“金同桌奖”让孩子们领略了小组合作的快乐。科学教师用“小小资料员”“小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积极搜集课外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通过“读书小博士”“小作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学教师的“思维独创星”“数学小灵通”更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算法多样化的有效方法。
4.形式多样的活动评价。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展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不同时段的成果,我们为他们搭建了一些平台,如“特长展示会”“作品展览会”“成果汇报会”“故事大王比赛”“小巧手比赛”“小型体育竞赛”“课本剧表演”“艺术节”等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当评委,以此鼓励和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5.成长档案展示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夹,把平时积累的喜报、卡片、奖状,以及得意的试卷等等都放进里面,每学期展示、评比一次,开家长会时也向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夹展示的是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它记录着学生每一步的足迹,每一步的闪光点,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习惯教育。
2.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良好的方法作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以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为主线,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课堂表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包括坐姿是否标准,读书、写作业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恰当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发现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看书或坐姿不正,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
3.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我们不断优化办公室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教风十条》《十句教学文明用语》《“微笑最美教师”要求》等一系列规范为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态要自然,穿着要得体,领读课文或单词时眼与书本之间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上课要说普通话,在板书时书写要规范等等。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加强少先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成立了以少先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自律、文明,富有竞争合作精神,在少先队的人文管理之下真正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少先队员在队内实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自我管理机制,内容涉及课间操、眼保健操、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外环境卫生、乘车纪律、课间秩序、放学路队、课间普通话、集会纪律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少先队的自主管理性。如通过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礼仪规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普通话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促进每个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升旗仪式和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使队员们学习更有目标;少先队干部实行竞选上岗,使队员们的行动更自觉;通过安全小卫士检查乘车、课间纪律,使队员们安全学习每一天;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家访制度,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制定《文明班集体考核办法》,每周评选一次纪律、卫生先进班集体,并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举行一届“诵读诗歌、爱我中华”诗歌诵读比赛,借此来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广大博深;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美术、舞蹈、鼓乐队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
走进校园,值勤队伍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认真、忙碌的身影。“安全小卫士”“普通话督察员”“课间执勤小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校园,用汗水浇灌着文明之花。
这几天,我细细品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通过阐述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途径,并生动地以连续剧式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读了这本书,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都让我受益良多。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却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非如此,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
书中介绍了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习成绩好、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一定是学习、生活习惯都好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聪明!”但是他们聪明却不优秀,甚至很糟糕!他们经常忘带作业;他们不讲卫生;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置若罔闻;他们懒惰、拖拉、毫无上进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颗优良的种子却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答案很简单:习惯不好,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正是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并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没。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诚信、遵守规则、责任、计划周密、有条理、合作、爱心、追求效率、学用结合、善于思考、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乐观自信、顽强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项好习惯。
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一是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三是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四是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想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我想我到目前为止,足以自豪的是,给几米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几米读起书来,如痴如狂,可以为读书舍弃一切兴趣爱好。
就像晚饭后,看贝瓦淘奇包,入迷到放弃每隔一天的看电视机会,放弃他最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看到快十点了,仍不肯罢休,故事都讲了两遍了,还强烈要求再讲一遍。我已经讲的口干舌燥,眼冒金星了,几米却仍精神十足的,毫无倦意,为了让我继续讲给他,连撒泼耍赖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最后,忍不住有点小火,我说,你这么喜欢看书,抓紧多认识些字,自己看。还是要记录下几米看过的贝瓦淘奇包,几米看的是奇妙版六月份的《天气我知道》,内容主要是通过小河狸贝嘟嘟的故事,给孩子们讲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天气预报的作用,帮助宝宝掌握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知识。
这一期淘气包的内容包括互动画报《天气我知道》、淘奇绘本《小小的爱》、《入学挑战游戏书》、父母进阶《学习好习惯》、亲子互动材料和益智玩具“天气符号小印章”,还有亲子卡、游戏卡,DVD光盘。
特别喜欢改版升级后的贝瓦淘气包,绘本内容设计丰富有趣,属于半立体的图画书,宝贝们可以边看边动手,总是有无数的惊喜,等着他在掀翻、抽拉等过程中寻找发现。
还是先谈谈自己对于这套书的印象,印刷精美,色彩鲜艳,画风可爱卡通,内容丰富,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三大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相互配合,让儿童深度参与到专题学习内容中,提高儿童各方面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属于家庭早教学习产品,有宝贝玩的内容也有父母学习的内容。还是那句话,这是一套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绘本,因为,每一期都设计了很多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
我特别喜欢这一期的小印章,在我还没来得及看到印章时,几米已经迫不及待的大声宣布:“妈妈,我有小印章了!木头的!”打开看时,确实精致的让人爱不释手。
关于绘本内容及亲子阅读体会:
1、《小小的爱》,我们最先看的是这册淘奇绘本。绘本讲述的是小河狸贝卡卡生病了,因为红疹长了满脸的小红点,觉得自己太丑了而不好意思和小伙伴们玩。善解人意的贝瓦、贝拉、贝嘟嘟用画笔蘸颜色将自己的脸涂满小红点,令伤心的贝卡卡不再孤单,让人读后感动。启发宝贝也要像贝瓦他们一样,学会关心爱护别人,并将这种关怀延伸到生活中,使宝贝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这个故事情节,感动的我都鼻子酸酸的,声情并茂的讲给几米听,几米也感动的好一阵沉默,最后却又忍不住为小河狸们在脸上画红点的可爱举动,爆笑不止。
2、《天气我知道》属于互动画报,早在我讲之前,几米已经自己翻了N遍。内容包括七部分,除了讲解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天气预报的作用,还包括很多亲子互动的小游戏,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拯救贝拉公主》告诉宝贝正确的读书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除此以外,还有小魔术“剪不断的手帕”,习惯养成故事《今天我值日》,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学习关于天气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认识“雨”字头,通过有趣的文字分解组合学习汉字、组词。
几米最感兴趣的是“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那个环节,自己看的时候,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的拉着我过去看,“妈妈,快看,我发现了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气象卫星观测地球云层分布变化,他对那个气象卫星情有独钟,听我讲完后,又谈了自己关于对气象卫星的改造方案。热爱科学的宝贝儿。
3、《入学挑战游戏书》,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书,内容包括数与运算,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认识立体图形,学习图形组合和拆分;加强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几米最喜欢的始终是走迷宫部分,最先挑出来走了一遍。
4、亲子互动游戏:天气记录表和天气符号小印章,和孩子一起,将每日天气情况,用小印章印到专门的图表里。几米太喜欢那些小印章了,迫不及待的将一个月的表格全印完了。我们又找出生宣纸来印,生宣纸吸水,小印章在生宣纸上印出来的效果更好看。还有那些亲子卡,正面是关于天气的英文字母,反面是视觉错觉小游戏,非常有趣。
每次看《父母进阶》,都觉得获益颇多,这是专门为爸爸妈妈们量身打造的学习内容,指导父母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不断成长的过程,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子女教育的成败。
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优秀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可见,行为习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的着,是实实在在的。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与见解:
??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等等。
??就拿认真完成作业这点来说,能做到的孩子并不多,能一贯坚持认真到底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常听身边的老师和家长抱怨:"这孩子,明明是'+'怎么抄下来变成了'-'"。"怎么又忘记带课本了?"……在我自己的班级中,这样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课堂上没带课本的,没带学习用具的;写作业时多一横少一撇的。孩子们似乎每天都在丢三落四中生活。马虎在孩子中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拿班上的孩子做过分析比较,有一个小孩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两名,当然他首先是一个聪明且勤奋的孩子,但班上比他更聪明机灵的孩子还有不少,可为什么成绩总不如他呢?有的甚至和他相差甚远。后来我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未发现他有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的现象。作业本清清楚楚,字迹工工整整,学习时也不开小差,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做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相反,那些平时机灵但又有些淘气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忘带课本,严重影响课堂听课;作业本残缺破损,字迹潦草;边学习边玩。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就暴露出不良学习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那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分析了3点原因:(1)有些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样的孩子学习态度自然好不了,敷衍了事,于是渐渐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2)还有的孩子,比如,我班上的林俊越,这个孩子本身对学习比较有兴趣,善于动脑筋,但就是性子急,是个典型的急脾气,和别的同学争论不到两句就脸红脖子粗,做作业时更不用说了,虽然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还挺高,这样的孩子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对他的成绩有所影响;(3)还有一种就是边学边玩的孩子,比如我班上的林其炎同学,这个孩子十分活泼好动,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玩得乐此不彼,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上都能变成玩具,好好的一支笔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到头来他总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不少的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晚上在家总要到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其实总共不到一个小时的作业量,为什么有的孩子需要成倍的时间完成?家长们总是埋怨:"气死了,总是边做边玩。"像这些类型的
素质教育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倡导到成为国家法定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于是大家的责怪点就集中到“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来。而且,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学习负担的大幅度减轻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几乎陷于无解的难题。
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升入学术的殿堂,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解读越来越深奥晦涩,渐渐地,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变得越来越说不清、道不明了。于是,学校有的观望、等待,无所作为;有的把素质教育当做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的提出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提高素质……
爱因斯坦曾风趣地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这就深刻地印证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所以,我们现在应当旗帜鲜明地倡导:“素质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好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共处的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个人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个人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数人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国民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建设和谐社会与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好习惯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习惯受潜意识支配,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埋进大脑深处,内化为人的素质。良好道德的培育,需要通过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养、意志的形成、行动的落实等德育过程来实现,而知、情、意、行最终要归结为养成一种习惯,否则就会被学生“忘掉”而不会“剩下”,也就不会真正成为教育的成果。素质教育最终是要通过培养好习惯,对孩子一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成为他们一生持续发展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无疑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确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途径,并将其贯串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之中。当然,前提是教师自身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教师良好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也就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创新应当突出的课题,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习惯决定性格。因此,我们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把培养好习惯作为主要的任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追求。这样,素质教育就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评价、可以检验的教育。尽管我们也还是需要大力改善各种外部环境,但素质教育在现有条件下仍然可以成为大有可为并产生实效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育是否就是培养习惯?
在广东东莞指导名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时,突发了一些灵感。是这样的:我指导的班主任所写的课题无一例外地都是关于习惯的,而且几乎都把教育定为培养习惯。我想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当下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并且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关于习惯的名言作为佐证:“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国古代的格言也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类似关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说法古今中外有无数名言谚语,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笼统地说培养习惯也会有问题。因为习惯就有好坏之分。而究竟要怎样去区分出好习惯与坏习惯,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什么是好习惯?也是各说各的。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是很难找到一个万能的好习惯。习惯这好坏全然要看实际的情境。抽烟喝酒一般被认为是坏习惯。可是,如果你身处一群烟鬼中,如果你不会这些,那么你被认为不够合群,不够哥们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勤俭节约一般来说是好习惯,可是,要是在市场经济下大家都不啥得花钱购物,应该用的也不用,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萧条下去。现在叫这种现象为“市场需求不足”。在《史记》中还记载过一个因为舍不得花钱,而葬送性命的故事。因为,这个人不肯把赎金交给对方,他小时候过惯了穷日子,节俭惯了,因此把金钱看得很重,结果酿成了大祸。
关于什么是坏习惯的问题上,记得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说法,就是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在这里不养成什么习惯竟然也算一种习惯,那是不敢苟同的。因为习惯就是长久重复同一种行为后形成的一种下意识行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也即习惯成自然。习惯显然是与一个人的自由与自主相对立的。一个习惯越少的人,就越容易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而不受习惯的支配。当然,一种习惯如果妨害他人那肯定是不好的。不过,那也不能够单纯说成是一种习惯,因为妨害他人的行动,也可以是蓄谋已久的。有时,妨害他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出自一种习惯,不如说是出自一种人生价值观。那种心中有他人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自然会把他人的感受考虑在内。包括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乱丢乱扔,那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而是在他们内心深处隐藏了尊重他人的意识,靠简单的重复行为而不能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仍然只是行为习惯的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有些人讲起国人在国外常常不遵守公共道德,大声喧哗,乱丢乱扔,行为举止不雅,以为这只是坏习惯的结果,其实,这后面是是一种文化与价值观在起作用。在一个可以肆意践踏人权,剥夺人的自由,权力可以肆无忌惮侵犯公民权利的社会,要想人们彬彬有礼,要想让人遵守公共秩序,要想让人谈吐文雅,礼貌周到,那是困难的。表面看来,那只是习惯,其实深层次里那是文化价值观在起作用。当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理念就是尊重人权,保护人性的时候,那个社会自然而然就是知书达礼的。当然,在这样的社会,学校要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种无论是出自家庭的习惯,还是出自学校的习惯,其实都离不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离开了熟人圈子时,还仍然彬彬有礼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彬彬有礼的后面是基于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意识。人的一切行为,都源自于一种认识、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信仰。“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艾霍尔)可见,比习惯更深远的是思想与行为。
尊重人权与崇尚自由的社会,自然而然会秩序井然,会待人以礼。那是因为,自由的前提是平等。每个人要想保住自己的自由权利,并且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学会平等待人,学会尊重他人,心中时时要有他人,要有一种不给他人与社会添麻烦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有了这样的文化环境,人们自然而然会做到礼貌周到,行为节制。其实这也不难看到现实中无数的例子。凡是那些民主法治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社会,他们的行为举止似乎就比较普遍地彬彬有礼,待人接物都很得体。相反,像中国的“文革”时,人性遭受空前的践踏,权力横扫一切,武力与粗口成为社会时尚,那时人们的习惯是最坏的。
教育其实就是在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桥梁。只有良性的社会,人的自然天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良性的社会必然是开放的社会,人性化社会。人的自然天性就是自主与自由,就创造性。自主与自由,其实是与习惯是相对立的。习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保持最基本的习惯,也就是围绕着生命安全与健康卫生而产生的那些极少量的习惯。更多的时候,所谓教育就是摆脱习惯的约束,而寻求心智自由的过程。心智自由就是与习惯相反的一个概念。自由与自主越多的地方,习惯就越少。当人们的身心越是被习惯所驱使的时候,人的自由空间就会越小。因此,卢梭才说,对儿童习惯的培养,要越少越好。习惯越少,人的身心自由就越大,他的心智也就越自由,其创造力也就越强。习惯有时固然会让我们省去一些力气,但是,由于人们对习惯的顽固依赖,因此,习惯越多越深的人,要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越困难。凡是习惯越多的人,也就越是保守,越难变革求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但是,还有许多人顽固地保留用毛笔书写的习惯,甚至用上了电脑,仍然用汉王笔在书写板上书写,那玩艺携带起来既不方便,写起来也很慢,而且很容易坏,又贵,但是,习惯了用笔书写,特别是那些用笔书写的书法很漂亮的人,更是难以舍弃自己的习惯。其实,如果没有这种顽固习惯的人,要学键盘输入法,其实是一种轻而举的事情。但是,在积习太深的人那里,这竟然变成了一种无法做到的事情。可见,习惯,即使是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好的习惯,也是可怕的。因为好习惯,在社会变革之后,就可能变成不适应。一个心智自由的人,他不但不会有偏见,而且很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教育的要义就在于学会摆脱习惯的约束。即使一度被人普遍认为是好的习惯,有时时过境迁,也会变成坏习惯。如果教育就是让人获得身心自由,那么,习惯还是越少越好。要培养习惯其实也很容易,长时间重复同一种行为,就有可能培养出一种习惯。但是,习惯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妨碍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自由。因此,不培养成任何习惯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当你开始依照习惯行事,你的进取精神就会因此而丧失。”有一个狩猎为生的民族曾经有过一句格言警句:“拴惯了的狗,不能带去打猎”。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而对于那些心智自由自主的人来说,他们总在创造与改变,而不是固守习惯。
赵家庄小学武鹏霞
我的抽屉里放着一本名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中语言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品读之后有了一些收获: 通过阅读,让我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如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一种行为重复21次就会变为习惯动作。养成教育有许多关键期。养成教育是一门科学,培养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需要科学的方法。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书中说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其中所提到的具体关键期如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我正担任着四年级的班主任,也让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重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创新能力。
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交流,谈不上什么经验,仅仅是我自己日常工作的一些做法,其中很多都是跟在座的一些老师学的。
1、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养成教育要序列化,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习惯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底到高这个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2、长抓不懈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时间。如果我们用一个月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效果应该会更好。所以说,“培养习惯重在第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我个人认为,前三天是关键,习惯要求讲具体,以后就重在提醒和总结了。比如针对学生的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我要求组长每天检查交作业的情况,并做记录。习惯的明确提出后,我每天都进行对这方面的小结。一周利用班会课再次进行强调总结。大约一个月,进行了稳固阶段。周而复始,学生都能够按时交作业。
3、树立榜样
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因为,班干部是一个热爱集体、有朝气、有能力、有威信的积极群体,他们是带动全班学生实现共同目标的骨干,是整个集体活动的中心,树立他们作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是从优秀学生中树立榜样。这里的“优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觉得一个学生只要在某一个方面相对突出,就可以-2-
树为学习的榜样。再次是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榜样。
4、重视激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激励语言。对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开始。如:“今天老师看到你独立完成作业了”,“今天你计算最快”,“你这次作业真漂亮。我从来都不认为这些事情小,而且只要允许,我随时随地都不忘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表扬一番,并且把这些都纳入到班会的评比之中。
窍角沱小学陈华剑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在阅读孙云晓的作品时,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对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深的忧虑和反思,更能感受到其理论上的深刻及其独有的思想魅力。
孙老师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批判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的共同特征,是一种理论力量的存在,是孙老师关于孩子与父母之间位置、关系乃至称呼等全方位的多次反复的言论发表,让更多的国人更急迫地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去审视亲自关系,去反思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态度和方式。提醒国人重视孩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并从儿童健康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了“德育为什么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的重要思想。他立足于对现实儿童的成长问题,对教育特别是家庭和社会教育中误区的质疑,反思、批评都渗透和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学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来。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人、成功的重要性。是的,正如这本书的封面上那鼎立着的一行小字——“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多么深刻的言语啊,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就像乌申斯基曾说过的的:“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让我很高兴自己在平时教育孩子和学生时总是有意识地教给他们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思维。习惯培养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正如封面上的两句话所写“家庭使习惯的学校,父母使习惯的老师”,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使先看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表情,当父母用严厉的表情看他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不好。但是相反,如果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还对他笑,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同样,在学校我们
老师也是一样,当自己的学生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教育他们,而是认为无所谓,只是一点小事,那么我们是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当我们以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多么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呢?也许,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如书中的一段话:“您是否有欣赏孩子优点的习惯呢?如果您总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恰当地表达出来,这表明您有一个好的教育习惯。再比如,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您是否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呢?如果您总是训个没完没了,根本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表明您有一个坏的教育习惯。”看完了这段话,仔细想来,父母以及我们教师的许多教育习惯都应该值得反思了,因为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的成长。
从孙云晓老师的作品中使我真正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一个是自身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的重要性;另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虽然我有一些不良习惯,但是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慢慢克服并矫正这些不良习惯,就像孙老师书中所写的:“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学习,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不良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文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实施内容我感觉很全面,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幼儿教师,必须学好这些理念,并能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适时的渗透一点,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机,给予有效的引导。它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某种能力,因此可以说,习惯养成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强。这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加速他们的成长进步。养成一个好习惯,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确需要,与孩子一起经常讨论制定培养哪几个习惯,并结合科学的教育手段,我概括好习惯培养的步骤:一通过体验,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二、进行形象的榜样教育;三、持之以恒地练习;四、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五、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最近我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受益匪浅。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我的有限的数学课堂中,我要培养孩子们以下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孩子们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一年级的知识没有多少,只要上课注意听了,他们就会学会。从以前的幼儿园到一年级,这个过渡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好动,不听课,说话,这是常有的事情,课堂上,常常利用简短的儿歌,或者利用榜样的力量等,引起他们的注意,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其次,要培养他们乐于提问,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的鼓励孩子们提问,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教给孩子们方法,使他们善于提问。利用主题图,或者引导孩子们多观察题,让他们从中发现什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再次,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作业是一件令他们陌生而又烦恼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如何形成良好作业习惯是关键,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我觉得可以从学习用品的准备,认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及时完成作业、订正错题这几方面进行培养。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
引导讲话稿
先给大家讲几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记者又问。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者的话发人深省呀,因为他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从小养成好习惯。
再讲一个现实的故事小路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做销售工作。小伙子来自农村,有一股拼劲,而且对销售工作很热衷,所以业绩一直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小路和主管的关系总是有些不协调。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最后小路一怒之下伺老总递交了辞呈。老总对小路的印象一直是不错的,他考虑了良久,最后说:“把你手中的业务清理一下交给我,我会同意的。” 三个小时后,小路交给老总四份文件。第一份,关于自己本月内需要结算的各种业务上的经济往来;第二份,关于目前已经建立良好合作的单位名称,上面有每个负责人的地址和电话,甚至包括了各个老板的喜好;第三份,目前正在争取的客户名单,资料中列举了这些单位经理的籍贯和简历,比如谁当过兵,谁下过乡,谁离过婚;第四份,是对于还没有开展业务地区的攻关计划。面对小路时“临走交代”,老总有些吃惊。他最后的批复是:小路留下做主管,而那位主管被降职调离这个部门。当那位主管向老总讨个说法时,老总说:“像小路这样的人才,你和他处不好关系,这本身就是失职。”一个人对自身品质的坚持和良好的习惯,既可以表现在你求职时,也能表现在你辞职时,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也许大家都听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成功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有时它能决定你的一生。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好习惯不但对我们成功重要,而且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现代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类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有关材料表明,我国的死亡谱内前十位特别是前三位死因中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生活方式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美国的一项报告指出,死亡人数中,约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20%由于环境因素,20%由于生物因素,只有10%是医疗条件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是“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
”的核心,是“预防时代”的精髓,而生活习惯则是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教育家们强调把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伦理学家还认为,习惯是道德关系的一种因素,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生活习惯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作用。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我们的人生实在太重要了!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县高大门的校训:养成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为什么习惯就这样重要呢?这可以从心理学找到依据。因为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一种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有位教师受魏书生写作文体的影响,开始每天写自命题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写作象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没有写日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还清昨日的欠帐。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有科学研究证明,21天的坚持可以基本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正是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习惯却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
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爱议论别人是非的习惯,经常被人找上门来,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如一些同志乡音很重,尽管学着说普通话,但有时一不小心,乡音便会“溜达”出来。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制定良好习惯的养成规划。
同学们 只要事事用心,就能养成良好习惯。同学们请允许我用我们办公楼前的标语,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从现在开始就在心中埋下了习惯的种子,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收获美好的人生。谢谢。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为方法,显现出应有的价值。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的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就靠坚持,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的坚持,之后这个习惯就自然而然了,就想本能一样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心得11-15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12-11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11-17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09-25
教育就是给学生一盏灯12-18
拓展心得--团结就是力量06-05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个人读后心得体会12-07
阅读就是孤独的作文07-20
我就是这样的作文10-20
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