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精选11篇)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1

上虹中学 陈焱飞

鉴于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长期以来我一直有个想法,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都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对象,可碍于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与评价形式,往往很难在课堂中展开过多,而学生也可能对地理的学习意犹未尽。正好本学期开学有拓展课程的申报,我斗胆申请了“生活中的地理”一课,在学校领导的鼓励支持下,本课程得以顺利开设。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设背景

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首先要“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其次要“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如何体现这二个基本理念,除了在基础课程中多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外,拓展课也可以是 一个实施落实的有效场所。

拓展型课程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是可以不受教材、评价形式的限制。“生活中的地理”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在生活中找寻素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培育主体意识;完善认知结构,学会地理思维;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国际公民的一门拓展型课程。

二、开展情况

1、主动参与,爱上课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想要让学生们爱上这门课程,每周一很开心地踏入教室中,自觉的参与到课堂中,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安排有趣的学习内容。为此,在第一节拓展课时,我通过较多的真实案例让他们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了很多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深入浅出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阐述原因,并且强调我们的课堂不受限制,欢迎有问题随时提问,也鼓励学生能主动站到讲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后征求他们的意愿来确定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一切都是以尊重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为落脚点。

2、快乐实践,玩味课堂。我校是一所传统的科技特色学校,经申报审批通过在校耕乐园里专门开辟了一块气象观测基地,并安装了专业设备。受学校委托这片基地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这大大丰富和延伸了我们的课堂空间。学生们不仅可以知道气象数据是怎么来的,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做一名小小的天气预报员。起初大家都很茫然,学校特别出面帮我们联系了设备的安装厂家,由专业人员提供设备的使用说明,并现场指导操作。同时我还就设备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了一节课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3、结合热点,激活课堂。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雾霾困扰,人人谈霾色变,很多学生私底下问我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为此我截取了部分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让学生知道真实的数据及产生的原因,雾霾带来的危害及防治办法,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想要改善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低碳”生活。2015年11月7日雪龙号再度启程,赴南极开展第32次科学考察任务。南极对学生而言是个神秘地带,学生非常感兴趣,我通过播放《零下八度》的影片剪辑,学生边看边认识、再提问,使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并且达成保护南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联系生活,精彩课堂。地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学期我在征求学生的基础上,准备了“饮食与地理”、“古诗词中的地理”、“足球与地理”等课题。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帮助查找资料、搜集图片,共同生成课堂内容。同时运用课题学习的形式引导他们可以将一些孤立的、片面的地理信息通过地理知识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性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应着眼于儿童认知结构,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所教授的学科结构必须与儿童的认知结构特征相适应,教育过程依据儿童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的特点进行”。

5、思维碰撞,灵动课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我觉得初中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大强于小学时期,老师要关注学生这方面的需求。我会在拓展课上多给学生站上讲台的机会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通过“古诗词中的地理”、“足球与地理”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地理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后面我就尝试放手,让学生上台讲解他认为的生活中的地理。有趣的是,男生和女生由于关注点不同,所选择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女生偏爱研究服饰、饮食、民居等,而男生则选择了历史军事素材,思维的彼此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课堂也就变得更为活跃和灵动。就连平时班中比较调皮的一些学生,也在大家的热切鼓励下,站上讲台,大胆表达。

三、实施效果

学生的变化:在拓展课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是学习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探究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懂得了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街道、家庭等多种领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领域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要获得相关的信息就要学会从什么地方、如何去搜集有效的资料;在资料搜集完毕后必须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而最终完成研究结果的表述就是分析、利用信息并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尤可贵的是,让学生在经验生活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了人文素养。老师的变化: 拓展课的开发和实施,冲击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促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四、今后想法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2

一、进入网络世界获得地理学习信息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很难在地理学习中游刃自如。因此,教师除了立足于教材的信息内容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方式了解更多的地理信息,从而为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这些资源的概念内涵、分布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等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样的事先搜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资料,也可以为地理教学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再如,在“遥感技术及其运用”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网络中搜集遥感技术的运用,包括在资源普查方面有着什么样的运用以及在环境灾害监测方面有着什么样的运用等。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整理出比较全面的内容,在课前相互交流,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这一章节的内容了解的信息就增多了,互动的效果也明显增强了。

二、组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师更应注重教学空间的拓展,特别是要开展以小组为载体的互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有效。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研究,要求学生说出人类面临了哪些主要环境问题,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及如何降低这些负面影响等。学生们纷纷进行讨论研究,总结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出全球气候变暖容易造成水灾旱灾,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大气污染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等等。这些方面的分析研究,主要依靠学生搜集资料、思考讨论、总结梳理,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就从单纯的教授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素质化教学,使学生思维分析和钻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针对热点开展研讨拓展教学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内容和生产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当前一些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和地理学科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拓展空间,将校园之外的地理热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教学思维,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高效。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之外,本地区正面临着交通体系完善的一次重大变革,以建设10万吨级港口为龙头,建设疏港高速、疏港铁路支线、疏港航道,构建以10万吨港口为龙头、铁路公路航道有效连接、机场作为补充的立体化交通格局。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与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交通布局对本地区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本地区正在建设的以港口为龙头,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的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了从沿海向内陆腹地的有效辐射,壮大了临港产业的发展,优化了腹地产业的结构,对拉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对于产业格局的洗牌和优化升级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建设的热点进行研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立足教材进行实践活动增强认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既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又要在课外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认知,提高理解。例如,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运用”教学之后,对这一科技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全球定位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可以在车辆、飞机、船只等交通工具上运用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公交车运行,甚至可以与手机结合起来。在儿童手机上安装定位系统,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行踪,这对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经过实践调查,既拓展了视野,了解了全球定位系统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在所提交的调查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科学建议。这是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地理学习底蕴而做出的创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空间拓展,从信息来源渠道到课堂结构模式,再到课外活动的开展,一定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创新推动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智焕.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2012(42).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3

关键词:拓展案例;案例教学;中图版

地理案例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某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同时,案例又是具体、独特的,都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涵盖地理原理所蕴涵的全部内容。为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学生需在主要案例学习后,通过同一主题的拓展案例,对主要案例中的原理、方法、技能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除主要案例外,为每一学习主题均提供拓展案例。本文即以这部分拓展案例为样本,对教科书中拓展案例的编写进行探讨。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拓展案例编制情况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教师和教科书编写者应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3中“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编写教科书内容,对于课程标准中5个学习主题分别设计一个主要案例和一个拓展案例,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拓展案例分析

1. 拓展案例的位置与篇幅

课文系列与探究系列相结合的双系列编写方式是中图版教科书的核心特色。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拓展案例的编排也巧妙利用这种双系列结构模式来处理主要案例与拓展案例的关系。教科书在课文正文中为学生提供学习该主题的主要案例,拓展案例则安排在正文之后的“案例研究”栏目中。也就是说,拓展案例与主要案例是分开和独立的,两者没有教科书编排上的交叉,这样的处理方式保证了每一个案例的整体性,确保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进行主要案例的分析、学习之后,再通过拓展案例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从篇幅看,5个拓展案例的篇幅均在一页半到两页半之间,与主要案例四页到七页左右的篇幅相比,拓展案例的篇幅约为主要案例的1/3。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科书编写者在拓展案例部分采用与主要案例不同的叙述方式。二是主要案例的编写中除用文字描述案例外,还使用较多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等形式,成为主要案例中陈述案例事实的重要方式。拓展案例中,同样使用地图和图片、示意图等,但图像部分所占比重小于主要案例,教科书编写者只选用案例分析所需的最重要图像。三是主要案例中穿插一些与该案例分析相关的活动,用设问或对图像的解读分析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事实归纳地理原理。而拓展案例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地理原理后,因此拓展案例中穿插的活动很少,为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留下更大空间,这一做法考虑了学生在主要案例学习前后在知识和方法掌握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2. 拓展案例的选取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对于拓展案例的选择来说,所选案例与学习主题的适切性,以及拓展案例与主要案例的关系是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图版教科书中所选的5个拓展案例均为多年来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较好地承载了该学习主题所包含的地理原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在区域尺度、区域分布等方面,中图版教科书中拓展案例的选取充分考虑与主要案例的关系。在课程标准中,对于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所选案例的区域大小并未作出要求。为分析教科书在案例区域尺度上的倾向性,笔者将区域划分为省内区域、省级区域、跨省区域三个尺度等级。通过分析发现,包括中图版在内的现行四套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者不约而同地将案例的着眼点放在大中尺度的区域上。但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言,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小到一个市、一个县,甚至是城市中的某个区域,都可用以讨论可持续发展。中图版教科书的拓展案例解决了这一问题。在5个拓展案例中,省内区域3个,省级区域1个,跨省区域1个。这种大小区域相结合的案例选择方式,可帮助学生学习在不同尺度区域范围内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和研究方法。从案例的分布来看,拓展案例与主要案例兼顾国内和国外的区域,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互补。

3. 拓展案例的叙述方式

在中图版教科书的拓展案例中,案例的呈现顺序多为地理背景—成因分析—整治措施—整治效果,这与主要案例的叙述逻辑一致。但在处理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的关系方面,拓展案例与主要案例却有很大不同。从案例的叙述方式看,中图版教科书的拓展案例中少有对原理的概述或对案例分析方法的提示,而以对案例区域的客观描述为主,即案例提供的是某一区域的客观事实。这种案例编写方式更接近案例的本质——案例是以事实为素材,对实际情景的客观描述。这样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生成地理原理的空间。学生拿到的仅仅是一个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故事”,需要通过分析案例形成地理原理。这种以提供事实为主的拓展案例有助于学生将在主要案例中学习的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在新案例中实践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而在主要案例的学习之后进行这样的拓展案例学习,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具体案例的学习提升到认识一般原理的高度,而不会忽略案例学习中地理原理的重要性。

三、 教科书中拓展案例编制的几点建议

1. 增加拓展案例内容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推进,案例教学逐步成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但对很多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应用尚在摸索之中,使用中还存在很多误区;案例的编选难度大,还需要依靠教科书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教学。从教师的时间安排来看,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我国高中班额普遍较大,地理教师人员不足,教师工作强度偏大,并且常常跨年级授课。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搜集、整理案例。因此,教科书有必要提供较丰富的拓展案例教学资源,以便教师完成案例教学。

2.多种形式编写案例

综观四套高中地理教科书,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无论专题式还是案例式,每一版本的七册教科书都具有统一的编写方式和体例结构。从教科书的编者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十分必要,不但有利于形成某一版本教科书的独特风格,也便于教科书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可以熟悉和更高效使用该版本教科书。因此,“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教科书,也承袭了其它专题式内容的编写方式,即以编写者角度描述案例,请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弊端——忽略了案例式内容的特点和特殊性。因此,在拓展案例的编写中,采用更加灵活的案例编写方式,可帮助学生接触更多样的学习框架和思路。拓展案例可通过地图、数据、图片、当事者描述等多种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案例,这些来自于现实的第一手资料,可增加案例的情境感,增强学生处理生活中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弥补了主要案例编写方式的不足。

3. 丰富反省取向案例

案例依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实例取向的案例和反省取向的案例。实例取向的案例多为成功事例,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案例主角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为什么等来获取隐藏在案例事实背后的原理。反省取向的案例则为失败或者值得商榷的案例,强调反省和建构的过程,鼓励学生批判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接受和学习原理,也有助于学生建构概念、形成策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对中图版教科书中拓展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案例类型上,拓展案例与主要案例类型大致相同,均以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某成功地区作为案例主体。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前人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但事实上,各地区在面临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也有过不少失败案例和正在争论中的问题,这些不成功的案例同样能作为拓展案例供学生分析。因此,在成功案例之后,拓展案例以反省取向的案例为内容,或许可以拓展学生在所学原理上的思路,丰富教学方法,从而增加学生对案例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地理教科书中的拓展案例为学生通过地理案例学习原理提供了扩展和迁移的平台,中图版地理教科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供参考的范本。在拓展案例的编制思路方面,笔者认为,不应拘泥于现有形式,可选择和尝试更多编写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3册[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4

现代的青少年多以九十年代后出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自负,缺乏合作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这些问题,户外上海拓展培训公司五针松专门加入了一些挑战性的元素,不论是高挑战性还是低挑战性都可以提高青少年以及整个团队的沟通能力、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面对逆境的处理能力方面的提高。

根据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吸收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而通过实践的体验式的学习吸收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七十五。户外拓展训练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传授青少年资讯第一种方式。通过户外拓展训练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在感受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这跟在课堂上的听讲是不同的,是在实践中迎接挑战。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其责任感以及感恩的心,由于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非常缺乏责任感以及感恩的心。另外通过户外拓展训练还可以塑造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信任。

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体验,跟传统培训模式不同,尤其是经验分享不是通过课堂上可以灌输的。在这里通过特殊的环境,让我们亲身经历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一种体验。

在这些各种训练中让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获得一些感悟。我国的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也不短的吸收国外的经验,同时配合我国的青少年的个性来进行训练。每一个户外训练项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置,每个场景都非常刺激,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主动的去体会,在实践中自己学会找到解决方法,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挑战,从而得到更好的启发。

一、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青少年身体发育受到先天遗传以及后天作用的影响,在众多的内外因素中,我们孩子们的营养是发育的基础,多锻炼是生长发育的基础。在保障营养充分补给的情况下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非常有意义,可以更好的发挥机体的生长潜能,提高发育水平以及免疫力。

二、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对其心理的积极作用

现在的孩子们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私、自负,更加谈不上团队意识。缺乏加一些无人管束下的选择锻炼以及缺乏组织承受能力以及承受风险的心理。

例如:高空独木桥的项目意义在于增加自我控制以及决断能力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以及变化;克服心理障碍、压力、调整自我的勇气以及信心;重新审视自己,不再轻言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当然,仅仅依靠一个训练项目是无法获得更多的体验的,关键我们训练之后还要进行经验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的体验,观察其他同学的感受。通过交流分享我们的感受,然后把这些分享部分结合起来再与其他人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反映自己的内心。最后总结原则、提取精华,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去。

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的每一个科目的设置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设计的,通过触动被训练者的心理,起到我们拓展的目的。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的训练项目多达百种,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包括高空项目、半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自然环境利用的主题项目。不论我们选择哪种户外拓展的科目,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朋友学会换位思考,树立相互间的配合、信任,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不断的培养团队的领导能力、改善团队管理的模式方法。

地理拓展训练课的有效教学反思 篇5

我校在实施有效教学以来,创新地提出了“问题学案式”学导型课堂模式。在实践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拓展提升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那么,在地理拓展提升课中,怎样才能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呢?又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呢?这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来看,成功解题应具备4个最基本的环节,即提取解题信息、形成解题思路、论证解题思路、表述解题结果;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点评,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更高效地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一、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目前考试的形式,侧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核,突出表现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导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严密科学的推理对其成功解决问题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例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

在得出答案前,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在拓展训练课中,教师有必要将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维以推理图这种直观、简明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讲解思路

清晰,学生容易理解;二是通过比照推理简图,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错因或解题时在哪里走了弯路,及时修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三是对学生解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二、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

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因为它涉及解题的思考方向和切入点的问题。一般来说,解题思维的路径选择有3种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情形:一是某些难题解题推理链条较长,思维跨度大,需要学生选择适当的解题路径;二是某些习题有多种解法,需要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即解题路径),以便节省解题时间;三是需要学生领会命题人的意图,选择与命题思路相吻合的解题路径,以便得出正确答案。

【例2】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B.香港(东经114°)

C.伦敦(0°)D.纽约(西经74°)

根据题意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是:①世界各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均在当地时间9:00~17:00之间;②投资者想卖出欧元的时间是从

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开始。本题待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时,选项中的各金融市场是否还在营业,如果有两个以上金融市场还在营业,选择一个最靠近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

解法1:具体计算并选择。当法兰克福(东一区)21时时,东京(东九区),当地时间为5时,还未开市;香港(东八区)当地时间为4时,还未开市;伦敦(零时区)当地时间为20时,已闭市;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为15时,正在营业。因此,答案为D。

解法2:具体计算并选择。世界各地时间介于9:00~17:00之间的经度范围为:171.5°W~51.5°W,纽约(74°W)介于其中。因此,答案为D。

解法3:图解法。①作以北极为中心的“经度分布示意图”,并标注选项中的4个金融市场(不考虑纬度);②绘出与8.5°E相对应的经线(171.5°W),这两条经线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当

8.5°E为21时时,171.5°W恰好是9时;③在图上寻找此时的闭市地点,闭市地点与开市地点地方时相差8小时,两地经度相差120°,自171.5°W向东120°即是,具体数值为51.5°W;④选择:介于171.5°W~51.5°W经度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处在营业中,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出,只有纽约符合条件。因此,答案为D。

总之,拓展提升课中,在学生充分展示其解题的基本思路后,教师能够在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方面做很好的提升拓展,不仅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地理拓展提升课的有效教学反思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6

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社会组织在批准登记后的三年内,符合国家规定,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可由社会组织承接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项目,政府优先向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本市近日出台《关于鼓励本市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拓展就业创业领域提供政策扶持。

根据《意见》,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和提供见习培训等,以及大学生或者社会力量以招聘大学生就业为主创办社会组织的,可享受多种优惠服务。大学生自主创办,或者社会力量以招聘大学生就业为主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由登记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全程服务;凡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的,登记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政府部门将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接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适度倾斜的原则,优先向社会公信力强、吸纳大学生多、获得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级评估资质,以及由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对于初创的社会组织而言,资金是生存、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为此,本市相关部门在多个方面提供免费或优惠举措,实行相关补贴。根据《意见》,对获准成立的社会组织,可允许自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金;并由登记机关在《上海社会组织》网站上公告,免收公告费;符合条件的,可优先给予公益创投项目评估,并可优先进入登记管理部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接受指导服务和享受减免租金等优惠扶持。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7

(1) 设A (x1, y1) , C (x2, y2) , 用A、C的坐标表示点C到直线l1的距离, 并证明S=2|x1y2-x2y1|;

(2) 设l1与l2的斜率之积为-1/2, 求面积S的值.

(1) 解法1:如图1, 由直线l1和l2过原点, 且由椭圆对称性知, S△AOC=S△BOC, S△BOC=S△AOC, 又

则由定理知S=4S△AOC.记d为点C到直线l1的距离, 由直线l1方程为:则

解法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四边形面积S同法1, 此处略.

(2) 利用 (1) 中结论求四边形面积, 不难得此处略.

二、拓展延伸

解答完此题后, 笔者发现此题中求三角形AOC面积时, 涉及到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形式, 此形式结构对称而优美, 考虑到三角形的一般情况, 而是利用向量工具得到一个关于三角形向量坐标形式的面积公式.

定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B, C为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 , 记△ABC的面积为S, 则

证明过程同上述解答中的法二相同, 此处略.

推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B, C为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 且三点坐标分别为A (x1, y1) , B (x2, y2) , C (x0, y0) , 记△ABC的面积为S, 则

利用向量运算, 代入定理中面积公式易知成立.

三、链接高考

得出这个三角形向量坐标形式的面积公式后, 仔细研究各年间各地的高考题, 发现涉及到三角形的面积时其有着广泛的应用.且解答计算量小, 过程简洁而流畅.非常巧合的是, 2015年湖北, 山东, 浙江都有相同的题源背景:

例1一种作图工具如图3 (1) 所示.O是滑槽AB的中点, 短杆ON可绕O转动, 长杆MN通过N处铰链与ON连接, MN上的栓子D可沿滑槽AB滑动, 且DN=ON=1, MN=3.当栓子D在滑槽AB内作往复运动时, 带动N绕O转动一周 (D不动时, N也不动) , M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以O为原点, 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3 (2)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Ⅰ) 求曲线C的方程;

(Ⅱ) 设动直线l与两定直线l1:x-2y=0和l2:x+2y=0分别交于P、Q两点.若直线l总与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试探究:△OQP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 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析: (Ⅰ) 曲线方程为, 过程略

(Ⅱ)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 设直线l:

因为直线l总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Δ=64k2m2-4 (1+4k2) (4m2-16) =0, 即m2=16k2+4. (1)

综合 (1) (2) 可知, 当直线l与椭圆C在四个顶点处相切时, △OPQ的面积取得最小值8.

例2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 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 以F1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与以F2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相交, 且交点在椭圆C上. (Ⅰ) 求椭圆C的方程; (Ⅱ) 设椭圆E:, P为椭圆C上任意一点, 过点P的直线y=kx+m交椭圆E于A、B两点, 射线PO交椭圆E于点Q. (i) 求的值; (ii) 求△ABQ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Ⅰ) 曲线方程为 (Ⅱ) (i) 上述过程略.

(ii) 由 (i) 代入椭圆E方程, 即为:, 与直线y=kx+m联立得:

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

由 (i) 知S△ABQ=3S△AOB=

例4 已知椭圆上两个不同的点A、B关于直线对称. (1)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O为坐标原点) .

(具体解答读者自己可以类似证明得到, 限于篇幅, 此处略)

要说明的是由于此公式简洁, 能直达目标, 不但今年, 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

例5 (2014年四川理) 已知F为抛物线y2=x的焦点, 点A、B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轴的两侧, (其中O为坐标原点) , 则△ABO与△AFO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

圆锥曲线题目中常涉及到三角形面积问题很多, 在处理此问题时常利用弦长公式与点到线的距离公式再结合面积公式来操作, 计算量大, 过程繁琐.作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补充, 若能灵活利用坐标的面积公式有时可起到直达目标, 简化运算, 优化解题的郊用.当然在解斜三角形求面积时有时也收到奇效, 此处不作讨论,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研究一下.

一道高考题所涉及的题源背景, 在同一年竟有四个不同省市同时撞车, 可谓殊途同归, 异曲同工.这不是简单的巧合, 也同时给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一些启示.在平时教学中, 应多角度进行变式教学, 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与高考题源的研究, 揭示题源与本质, 从而使学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提升能力的要求.进而引领学生跳出题海, 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孟兴燕, 蔡建锋.一个新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的拓展与应用[J].中学数学杂志, 2010 (4) .

拓展作业设计 提升地理能力 篇8

关键词:地理作业 拓展 设计 地理能力

新课改提倡创造性教育,促进个性化发展,高中地理作业系统的设置不仅应为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提供帮助,更应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实践理论知识,升华、拓展课本知识。传统的作业形式单调,侧重于记、背,多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效果甚微,甚至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招致学生的反感。在减负增效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创新作业形式,让做作业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乃至生存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不断运用,地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据此,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设置多样化作业,调动学生多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区域调查、收集信息、比较差异、综合分析,培养地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地理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高。

作业的形式要力求丰富多样,教师设计作业时,应从多角度切入,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或温故知新,或启发理解,或比较综合,或诱导想象,通过设计地理情境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新型的作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析型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如冰雪灾害的防治、“5·12”汶川地震的成因及警示、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等等。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如关于“两小儿辩日”中太阳高度大小、距地远近、地面冷热等问题的分析,诸葛亮火烧葫芦峪失败的地理分析等。分析型作业需要占有大量资料,通过上网或阅读等进行资料收集,并要求学生进行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思考,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地理原理与知识,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实践型作业。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布置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利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设计宗旨是让学生多动手,多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要善于联系生活实践解答地理试题,也要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牢固树立“生活地理”的学习观念。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能在生活中认真贯彻执行环保知识的相关规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例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这一章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统计本市各年人口数量,分析其增长趋势,写一篇《金坛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文。布置这样实践性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新的认识,由理论走向实践,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操作型作业。包括观测与记录,如观察并记录月相,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气象、物候观测等;标本收集及制作,如收集和辨别岩石标本、利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图表制作,通过制图来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编制地理小报,围绕某个主题搜集资料,自主编制地理手抄报等等。操作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热情。

“合作型”作业。该类型作业通常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出现,由3~5个学生为单位的合作小组,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通过分工调查、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将结论用小论文、小报告的形式展示合作“成果”。

上海订房中心地理优势&周边景点 篇9

(步行仅1分钟)

七浦路服饰城(步行仅2分钟)

浦东-东方明珠-金茂(5公里,地铁2号线)(1公里,步行仅10-15分钟)(1公里,步行仅10-15分钟)

人民广场

(3公里,地铁2号线)

老城隍庙-豫园

(自驾3公里,地铁10号线)

淮海路-新天地(4公里,地铁10号线)

五角场购物中心(7公里,地铁10号线)

徐家汇商业街(9公里,地铁1号线)

田子坊

(6公里,地铁9号线)

新亚大酒店建于民国22年(公元1934年),地处上海繁华的四川北路、天潼路口。整个建筑为9层呈带形展开,由旧上海著名的五和洋行设计、桂兰记营造厂承造,酒店大楼全为钢门、钢窗,由大东钢窗有限公司制造,中西餐厅有约克洋行承装的冷暖气管,在旧上海旅馆业中首屈一指。

七十余年的历史变迁,大浪淘沙,新亚大酒店作为见证上海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历史建筑,被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外部依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内部悠然可见的怀旧元素,都在有意无意间折射出酒店穿越时空的无限魅力……

2010世博年,酒店对部分客房进行了彻底的改建装修,新装修客房格调温馨,时尚通透的设计,处处体现出舒适随意、典雅宁静的家庭氛围,先进完善的设施和经典酒店特有的贴切服务,营造出酒店宾至如归的意境。

酒店共有客房328间,大小会议室5个,最大会场350㎡无立柱,可容纳300人 酒店总机:021-63242210 营销部直线电话:021-63562906 传真:021-63567906

交通便利:距地铁10号线 天潼路站,步行仅

2分钟,直达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距地铁 2号线 南京东路站,步行仅10分钟,直达浦东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欢乐谷-佘山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东方绿洲(38公里,地铁9号线)

自驾48公里

自驾50公里

上海海洋水族馆(3公里,地铁2号线)

杜莎夫人蜡像馆(2公里,地铁2号线)

静安寺-久光-恒隆广场(5公里,地铁2号线)

上海科技馆(8公里,地铁2号线)

吴江路-小杨生煎-伊斯丹(4公里,地铁2号线直达)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10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海运地理

2、英文名称:Maritime Geography

3、课程号:JY320270

二、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测验2学时。

三、考核方式 考查

四、适用专业

经济,法学,管理,航海,以及各类社会科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全院任选)。

五、课程简介

海上运输是现代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运输方式,全球商品贸易量中的近九成是由海上运 输这种方式完成的。本课程以海上运输基本空间要素,包括航线、船舶、货物和港口这四种最基本的空间要素为引导,从这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以及地理环境对这些要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基本要素在全球的分布格局, 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对三大洋沿岸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港口等情况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四大要素的世界市场及全球格局;第二部分以三大洋为引导,分别对全球沿海国家和地区海上运输及其相关的要素进行了个别的分析。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对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以及上船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宏观掌握和了解现代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和全球海运及贸易格局有重要的作用。

七、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要求

1、内容和学时分配:讲授十三章节(36课时),结束后考查。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第一章:绪论(教学4学时)。

1、学习要求和主要参考资料和辅助材料的索引

2、课程的内容结构和脉络

3、海运地理空间要素的构成

4、研究对象和国家的基本概念

5、国家和地区的分类

6、国家和地区评价指标及综合国力

第二章:海运航线(教学3学时)

1、航线的分类

2、影响航线选择的主要因素

3、太平洋航线及主要海上通道

4、大西洋航线及主要海上通道

5、印度洋航线及主要海上通道

6、北冰洋

第三章:海运船舶(教学2学时)

1、商船分类

2、船舶运力的空间分布

3、造船能力及空间分布 第四章:海运港口(教学2学时)

1、港口分类

2、港口结构

3、世界港口的空间格局

4、自由区

第五章:海运货物(教学2学时)

1、海运货物种类及国际贸易特点

2、国际货物贸易与地域结构

3、中国对外贸易的货物结构

4、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

第六章:石油及天然气的贸易和运输(教学4学时)

1、石油的基本概念

2、石油的储、产、销的地域格局

3、中国石油及天然气的储、产、销的状况 第七章:大宗干散货的贸易和运输(教学2学时)

1、铁矿贸易和运输

2、煤炭贸易和运输

3、谷物贸易和运输

第八章:太平洋西岸(教学4学时)

1、日本海沿岸

2、大中国航区

3、东南亚区域

4、大洋州沿岸

第九章:太平洋东岸(教学2学时)

1、北美大陆

2、中美加勒比地区

3、南美太平洋岸

第十章:印度洋岸(教学2学时)

1、印度次大陆

2、中东海湾

3、东非沿岸

第十一章:北大西洋(教学2学时)

1、波罗的海沿岸

2、北海沿岸

第十二章:地中海(教学3学时)

1、非洲地中海岸

2、西亚地中海岸

3、欧洲地中海岸

第十三章:南大西洋(教学2学时)

1、南美大西洋岸

2、西非大西洋岸

考查(2学时)

2、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海运港口、船舶、货物及航线的基本概念;2)基本熟悉上述四要素的全球空间格局;3)理解大宗海运货物在全球的流量和流向; 4)重点掌握全球集装箱港口及重点区域的网络格局。

八、实验内容

九、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世界海运地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陆琪编著

2、主要参考资料: 《国际物流地理》(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王学锋、陆琪、马修军编著 《世界经济学》 张幼文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年 《世界航线》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3年 《国际航运经济地理》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贸易港口》

裘克勤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年

《中国进入世界主要经济圈软件科学丛书》 叶卫平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世界地图册》地图出版社1998年 各类年鉴:

《中国港口年鉴》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中国交通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 各类期刊:

《中国航务周刊》 《集装箱化》 《中国港口》 《海运情报》 《港口科技动态》 《国际经贸消息》

《Containerization international》 《Cargo systems》

十、先修课程 世界经济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 船舶概论 港口经济 国际贸易实务

上海高中地理拓展 篇11

新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恩斯特·哈斯和约瑟夫·奈等人对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戴维·米特拉尼的“分枝说”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外溢论”,他们认为国家在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实现类似于功能主义“外溢”效应的合作外溢现象,即国家在一个领域的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增长会吸引参与国把合作推广到其他领域。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一旦建立起超国家的合作,由于功能的相互依赖便会扩展到其他领域。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其合作功能不断地“外溢”,由单一解决边境地区安全为起点,逐步“外溢”到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

一、安全合作

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诞生和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建立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关系的需要。中、俄、哈、吉、塔五国具有漫长的边界,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各国能否建立睦邻互信关系,直接涉及到各国自身的安危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问题。历史的沉痛教训使中、俄、哈、吉、塔领导人共同认识到,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形势下,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睦邻互信国家关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与此同时,冷战时期在中亚社会中曾经被掩埋的民族、宗教、边界等矛盾在当今中亚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步暴露出来,如西亚原教旨主义的渗透、毒品和武器走私的泛滥,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极端势力、分裂主义和恐怖活动的猖獗,使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领土主权的巩固乃至整个地区的政治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曾在《新世纪新挑战》一文中明确指出“中亚目前正处在国际恐怖活动威胁的风口浪尖上。”

苏联解体之后,在安全问题上俄罗斯国内车臣的民族、宗教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复杂,车臣分裂势力与中亚的三股恶势力有着密切联系,车臣不间断的分裂活动严重地威胁着俄罗斯联邦的国内安全。俄罗斯在车臣大规模的军事剿匪行动虽告一段落,但与残匪武装的斗争仍在继续,并且有可能长期拖延下去,2003年的车臣恐怖分子扣压人质事件就是典型例证。

中国西北部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有许多跨境民族。民族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泛滥之时,中亚地区的一些民族主义势力会借助民族、宗教等地缘文化因素向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进行渗透,中国对泛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有害思潮的蔓延非常担心,由于“双泛”思潮波及到中国的新疆地区,尤其是近些年来,“东突”分子在新疆策划了一系列的暴乱、爆炸、暗杀等恐怖活动,诸如1997年伊利暴乱事件、2001年带有“圣战”色彩的袭警事件、2009年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疑都与境外的“东突”势力有着密切关系,成为中国西北部安全的最主要威胁。

面对共同的敌人,出于保持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共同需要,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之间的合作已成为迫切需要。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写到:“上海合作组织,尤其重视并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各成员国将为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而紧密协作,包括在比什凯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中心’”。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将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和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众所周知,安全领域的合作既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其优先发展的方向。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防务部门在本组织框架内不断加强 交 流 与 合 作 ,2001、2002、2006和2008年先后在上海、莫斯科、北京和杜尚别举行了四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从2002年的中吉联合反恐联合演习开始,历经中俄“和平使命—2005”、中塔“协作—2006”、中俄“和平使命—2007”、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演习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合作组织在防务安全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防务安全领域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象征之一。

二、经贸合作

安全合作与经贸合作在国际关系中成为两个并行不悖的因素,经济安全是国际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利益更是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发展是从根本上加强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所在。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现实的,也是永恒的,各个国家发展和处理对外关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在国家关系中,经济利益是非常重要的纽带。“如果没有广泛的经济或物质利益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可靠基础,那种纯粹的政治关系,就如同美丽的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一样虚幻。”

与欧洲一体化发展历程中的功能性外溢相似,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拓展也体现了其功能“外溢”的逻辑。欧洲一体化最早的目标完全是为了安全的目的,使法德不再发生战争。因此首先建立了煤钢共同体。当安全问题解决之后,又发展出了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随着一体化深入,欧盟的功能不断从一个领域拓展到另一个领域,这就是哈斯所说的功能“外溢”效应。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也体现了类似的逻辑,其创建之初的首要目的是安全。随着安全问题的缓解,成员国开始发展经济和其他部门的合作。而经济合作则紧随安全合作之后。因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要突出经贸方面,使经贸这条纽带成为成员国其他方面合作的牢固而密不可分的基础,使成员国在合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会有利于该组织的未来发展。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经济上都属于“转型”国家,六国的总体实力都比较有限,虽然各国之间过去曾有过一定的经济合作,但合作的层次不够高,规模不够大,领域比较单一,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六国的共同心愿。从现实的眼光来看,由于各成员国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产业类型存在不同优势,因而上海合作组织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方面有巨大的空间和良好发展前景。

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不仅品种多,而且储量也极其丰富,已开采的最有价值的矿藏大约有50多种,探明的铁矿、天然气、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该地区的能源储量占世界蕴藏量的1/3以上,其中煤的蕴藏量占2/3,天然气占1/3,石油占1/4-1/3,西西伯利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储积区。此外,俄罗斯联邦的铜、铝、铅、锌、锡、锑、汞、镍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木材储积量为610亿立方米,名列世界榜首。从资源结构上看,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虽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其劳动力资源则相对缺乏。中国却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沛的国家。从产业结构上看,俄罗斯能源工业、冶金业、重化工业、重型机器制造业、森林工业和造纸工业较发达,但轻工业和农业较为薄弱。而中国则轻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较为发达。中俄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就为相互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各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经贸合作也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中亚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目前大部分尚未被开发,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之一,是仅次于海湾地区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区。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里海水域面积为38.64万平方公里的这块土地上,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25%。另外,该地区天然气储量也非常丰富,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就有4.5万亿立方米。目前,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地位相当程度上是由其丰富的能源资源所决定的。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一些困难,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但这种状况在逐渐地改变,趋向好转。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已经渡过了政治、经济转轨的最艰难时期,逐渐找到了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国民经济已走出低谷,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并且增长势头良好。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强劲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2%,2010年GDP总量达397983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又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的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将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2002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部长首次在上海举行会晤,一致同意正式启动经贸部长会晤机制;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谈判。2003年9月,六国总理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贸易合作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了六国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主要任务及实施机制,为六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2004年总理峰会上,已经确立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纲要,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2010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双边贸易总额为8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8.1%。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危”中见“机”,也为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给区域合作带来更大的机遇,有助于各成员国刺激国内消费,推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加快实现“发展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2010年11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发表联合公报,总理们强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加强多边经济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倡议》十分及时,成员国将继续落实该倡议。

三、人文合作

中国有句口头禅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人文合作不仅为不同的民族文化搭建了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平台,而且可以助推其它领域的进一步合作。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源远流长,古代连接欧亚文明的“丝绸之路”横贯中亚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资和文化交流。西方的音乐、舞蹈、天文、历算、佛教、伊斯兰教等,通过此路先后传到中国,而中国的纺织、“四大发明”、制瓷、儒教和道教等,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另外,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曾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彼此间的文化联系更为密切。其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成员国之间文化合作不带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色彩,合作原则是“平等”与“共赢”,即各国文化普遍受到尊重,各成员国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存在同化与被同化的问题,合作的目的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

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指出:“人文领域合作是不断巩固和扩大本组织成员国人民睦邻友好和相互理解的社会基础的关键因素,意义重大。”正如200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议指出的,成员国文化合作已迈入一个崭新时期。在教育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签署了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建立和运作及其实施计划意向备忘录,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正在筹建当中。与此同时,各成员国就扩大留学名额、进行学历互认等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兰州大学支持的塔什干孔子学院、黑龙江大学帮建的俄罗斯远东孔子学院已先后挂牌成立,为高等教育界交流又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近十年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成员国本着“尊重多样文明”的“上海精神”积极展开了色彩纷呈、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不同文明之间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诸如文化节、艺术节、城市日、国家年、艺术展等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成为联结中国、俄罗斯和其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上一篇: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狱政管理工作下一篇:关于大班下学期的安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