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共6篇)

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篇1

【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学】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49年,国民党退往()。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十亿人口(),()。”“()”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要顺利收回(),还必须实行()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问题,可以用“()”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解决香港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①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措施,允许台湾居民(),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同年,祖国大陆成立()。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和()。1992年,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后来虽因台湾地区()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两岸()仍冲破阻力,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反对(),主张台海()。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一道,坚决阻止任何()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握手。

●“()”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互动探究】

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香港问题 ④澳门问题 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7.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8.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1.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探究】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

二、(2003年高考江苏文综卷)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申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先后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三、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归祖国的怀抱。时隔八十周年,闻老先生九泉之下仍难以瞑目。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举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和台湾人民哲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A 2.A 3.B 4.D 5.C 6.B 7.C 8.B 9.D 10.B 11.B 12.A 效果检测:

答案: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及回归

第一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前两次分离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后一次分离是由内战问题造成的,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1)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抗日战争

(3)英国 日本

(4)邓小平

(5)香港 澳门

三、答案:(l)香港、澳门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割据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被打破,交流频繁。

(2)行政管理:①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②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④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捍卫主权: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收复台湾。②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③1884年,刘铭传击退法军进攻。④1895年,丘逢甲、徐骧领导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⑤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篇2

一、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1、澳门问题的由来: 葡萄牙 侵略

2、香港问题的由来: 英国 侵略

3、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 → 国家 分裂 ( 内政 问题)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1、形成过程

①最初提出:《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 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②具备雏形:叶剑英发表谈话, 提出九条方针

③正式形成: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全面阐述

一个中国(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社会主义

港、澳、台: 资本主义

△实行一国两制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享有的自治权方面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①不同:台湾可以保留 军队 ,而香港、澳门不能

②原因:台湾问题是中国 内政 , 而港澳问题是 国际 问题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学思之窗:

关于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看法有何共同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①共同点: 中国的国力增强

②看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是香港能够收回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实力 和 国际地位 。

△依据上述答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国收回香港和澳门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其中根本条件是什么?

中国国力 增强 ——根本条件

1、有利条件 中国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有关方针政策 日渐完善

2、香港回归(、7、1)

3、澳门回归(、12、20)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停火: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

2、交流:三通限制逐渐 放宽 ,两岸交流日益 频繁

汪辜会谈, 达成“九二共识”: 一个 中国 原则

连战访问大陆,与会谈,坚持“ 九二共识 ”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怎样?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 使用武力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也就实现了祖国 完全 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篇3

史地组 郭子森

一、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

(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

二、课文分析

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本目的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历史纵横],了解“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第二目,“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香港、澳门成功地进行了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祖国;特别行政区。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百年国耻,一朝洗雪,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是本目的重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上的[学思之窗]及相关图片,深刻体会关于香港回归祖国中英间进行的艰难谈判,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通过放映纪录片或者由学生回忆,重温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关于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祖国可引导学生与香港回归做对比,找出其异同,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能力。

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海基、海协两会的建立;“九二共识”;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其旨在让学生了解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在两岸关系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关于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要引导学生明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而台湾当局被迫做出回应。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九二共识”是两岸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是本目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明了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一道,共同奋斗。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三.教学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建议教师多采取启发式提问和谈话法辅以必要的讲解。本课内容理论性、时事性较强,如采用讲述法,学生接受起来会感觉有一定的难度。

在本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图片或声像资料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活动。可让去过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或在港、澳、台有亲属的学生就课文中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四.教学案例 本课导入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的导言部分,温总理背诵的是谁的诗歌? 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师: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什么?

生: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师:完全正确!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的思乡之作,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如何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就是本课书要学习的内容。

五、问题解答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简述其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解题关键:审题得知,本题主要是要回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内容,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的经验和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思路引领:“一国两制”要把握好,“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实行的。它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答案提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六、学习延伸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反思 篇4

因此,在本的整体设计上,我以情感的培养为主题,努力渲染堂氛围,以家国情怀题,以爱国主义结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愫。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总体讲,我认为本节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引入部分,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首诗导入。请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取关键词句,渲染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怀。由此引入题——《祖国统一大业》。

2、在新讲授环节,通过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的探索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例如在探究“一国两制”的内涵时,让学生结合材料以及本内容,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堂参与度,又能让学生对其内涵有更深的理解。、这节的目标是明确祖国统一、激发学生的历史情节。如何将学生引入这一情节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关键。在这一点上,我利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做为情感引导。同时播放感人歌曲,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此时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充分解读本,让学生掌握本的基础知识,梳理本内容,做到贴合本知识,突出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教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节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问题:

1、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堂仅局限于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更多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却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之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课标要求:

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设计意图:

新课程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而非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因为它不但是教材编写、考试的主要依据,规定着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应达到的程度,也存在着过于笼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解读课标理应是备课的首要环节,备课时要将课标所列学习要点细化,并领会其在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层次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以审视的目光分析、理解教材,进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五、教学资源

1、由教师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并精选相关音像资料及图片丰富课件内容。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

(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

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教师总结]: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关于台湾问题的发展前景,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为什么?学生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彼此针锋相对,争论非常激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下课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再进行交流。

[情景设置]:展望: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之下,闪耀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意图:再次点出“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做到了首尾呼应,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同时也升华了主题。如果条件允许可设置课后活动,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区徽标志。)总结本课内容,然后幻灯片打出教者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运用所学知识,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压轴戏。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因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3、精选练习,课后延伸

单项选择。学生每做一题、选择一次答案,都会得到相应的反馈,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A.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讲话

B.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C.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香港和台湾也要进入社会主义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3.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期间,英国政府支持港英当局,大肆宣扬“主权与治权分开”,其实质是()A.归还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 B.维护香港现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 C.以主权换治权,尊重中国人民意愿 D.继续维护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4.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决不妥协 B.中国享有极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5.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6.香港回归影响深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 C.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D.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7.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自治权限 B.与中央的关系 C.社会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8.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分别在()A.1997年和1999年 B.1990年和1999年 C.1997年和2000年 D.1984年和1987年

9.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建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表述不属于台湾当局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原因的是()A.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影响 B.海峡两岸侨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 C.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等交流活动的促进 D.台湾当局放弃“台独”主张

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江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得以举行主要是因为()A.两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B.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C.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D.江泽民提出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 C.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开拓创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七、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 篇6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节选)(1995年1月30日)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但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各国都在制定面向未来的经济战略,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求在下一世纪到来时能在世界上占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海峡两岸的经济都在向前发展。一九九七年、一九九九年,我国将相继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将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一件大喜事。中华民族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这对台湾是个机会,对整个中华民族也是个机会。在这里,我愿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如下看法和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并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一切爱国的台湾同胞和有识之士都会认识到,进行这类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台独”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和平统一的进程。只有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我在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我们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我们曾经多次建议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此,我再次郑重建议举行这项谈判,并且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等问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我们完全相信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理解我们的这一原则立场。

(五)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我们将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希望台湾岛内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也希望台湾各党派以理性、前瞻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凡是为中国统一作出贡献的各方面人士,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上一篇:湖南省委组织部下一篇:社科联会长就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