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选拔制度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选拔制度(精选8篇)

班主任选拔制度 篇1

一.继续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实行学生、班级、学校三级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调整班主任队伍的结构,促使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成为班主任的骨干。强化对班主任的领导、管理和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的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对班主任的培训、考评和重大问题汇报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问题者及时调整,并追究其责任。关心、帮助和支持班主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制定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建立详细的后进生档案,认真开展后进生的帮教工作。降低学生的违纪率。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交流班级管理先进经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使班主任能更及时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使班级工作能做得更细,列及时。把学生中的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协调课任教师间的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狠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各班继续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增强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算我防范意识。

三.班主任要全面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并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学生面前,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严禁讽刺、挖苦、打击、报复、体罚和变相体罚每一个学生。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把学生的事、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做学生的领头人、知心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不断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

政教处

班主任选拔制度 篇2

察举制

察举也就是选举, 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汉代察举的标准, 大致不出四条, 史称“四科取士”, 《后汉书·百官志》 注引应劭《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 足以决疑, 能按章覆问, 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 遭事不惑, 明足以决, 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 下迄东汉未改。 不过有时单举其中的一二科, 或全举四科, 均有诏令临时规定。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 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 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 (通常指经学) 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 这些都是功名, 有了功名, 便可实授官职。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 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 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 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 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 曹操审时度势, 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这既是对处于乱世求贤的需要, 也是对汉代“选举失实”的刻意纠正。

征辟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 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 或备顾问, 或委任政事。 征聘之方, 由来已久, 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 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 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 汉高帝十一年 (公元前196年) 求贤诏, 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 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 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 且特予优待。 如武帝即位之初, 即“使使者束帛加壁, 安车以蒲裹轮, 驾驷迎申公”, 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 皇帝征聘, 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 被征者来去自由, 朝廷虽可督促, 如坚不应命, 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 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 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 试用之后, 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 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 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 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 由州郡佐吏, 因资历、功劳, 或试用之后, 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 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公府与州郡既有自行选官之权, 而被辟除的属吏又不为朝廷命官, 故去留亦可以自便。 如不应辟, 也不能加以强迫;否则, 要受到舆论的非议。 尤其是州郡辟召是当时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而且既辟除之后, 主官即当加以重用;否则, 气节志行之上就要辞去。另一方面, 公卿牧守既可自行辟除, 他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 皆争相以此笼络士人;而士人为了做官, 也不得不依托权门。这样便发展成为一种私恩的结合。西汉时被辟除者犹为国家官吏, 到东汉则实际上成了主官的私属。 于是朝廷集权力量遭到分割, 地方割据势力得到发展, 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 与用人之权转移到私人手中有很大关系。

九品中正制

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 乡里组织遭到破坏, “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 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 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 郡的 “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地士人, 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 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 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 按品级授官。起初, 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 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 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 但到魏晋之交, 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 著姓士族”所垄断, 他们在评定品级时, 偏袒士族人物, 九品的划分, 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的三百年间, 出现了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制

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 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 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 而门第高的土族腐败, 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地方割据分裂的倾向, 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 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 中小地主势力增长, 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 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 于开皇七年 (587年) 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 因为是分科取士, 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 从而量才录用, 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 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浅析班主任如何选拔班干部 篇3

关键词:班干部;先进性;民主性;经常性;动态性;主体性

一、班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班集体是学校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班干部队伍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优良的班风。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一个班级当中,建立一支称职甚至是出色的班干队伍,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保证。若没有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核心,这个班集体将只是一个班而不是一个集体,许多日常管理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学校的一些通知精神将无法得到贯彻,只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团结上进的班干部队伍,在他们的推动和带领下才能逐渐形成优良的学风和班风。为此如何选拔优秀的班干部是我接班之后首先考虑的头等大事。

二、班干部的选拔上要坚持“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就是要选拔那些思想品质好,追求进步,作风正派,处事公道,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热心班级工作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品质上的先进性,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秀、素质优良,才能是先进的,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品质的延伸,是品质由内向外的過渡和转化。能力可以培养。我班团支书李校威一开始他只是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并没有多高的领导才能,我也没有给他任何职务,可是后来很多学生都时常犯错,且屡教不改实在不能胜任班内职务,我便试探着让他当起了团支书,毕竟团内事少。可没想到在卫生、纪律、学习这三方面他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尤其卫生方面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打扫教室,我便下定决心栽培他,经常给他指导工作,谈论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如何让自己布置的工作使同学们欣然接受等等,经过一学期的培养现在是我班的一个得力干将。

三、班干部的产生要坚持“民主性原则”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任何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享有受教育的均等机会。班干部的选拨和培养工作制度,虽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提并论,但在实践中也同样应遵循民主平等原则,每个同学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工作实践中我们参照村委会产生的程序,公开民主评选班干部。首先,每位同学都可按自己意愿,报名申请具体职务,而后进行公开的演讲,同学们自主投票,最后当场公开结果。将社会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以更好的适应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当然有民主就有集中,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把握以下几点:在性别上男女比例要合理,在性格上内向型、外向型,急性子和慢脾气要搭配,在职务的安排上个人意愿、个人能力特长、实际工作需要要统筹。

四、班干部的培训要坚持“经常性原则”

如何做好班干部,班干部都做那些工作,如何增强班干部的亲合力,增强班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班干部每时每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加强班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经常性原则,要建立例会制度,把具体工作当成鲜活的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议深、议透,让班干部在讨论明辨事理,在做事中学会做事,在班级工作中学会当好班干部。建立了实习班干部制度,在班干部的任命上实行“一事一职和一事多职”,也就是一个岗位有一位正式的班干部负主要责任,另外,根据这个岗位的性质和事情多少,复杂程度,适当地配备几名副职。这些副职除配合班干部做好本岗工作外,还要独立承担一部分职责,真正达到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目的。这样在坚持经常性培训的过程中,也走出一条“充分尊重同学意愿,广泛参与班级事务,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实现自我教育成才”的路子。

五、班干部队伍管理要坚持“动态性原则”

在班干部的使用上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使得班干部队伍“稳中有动,动中有静”。每届学生干部任期一般为一学期,可以连选连任。要造成班干部队伍的“活水”态势,及时把最有能力、最有积极性,最有威信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始终保持班干部队伍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始终保持班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建立动态的考评机制。坚持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量化考评为辅,加强班干部的日常管理。,坚持方向性原则,主张对事不对人,科学地剖析工作中的失误和自己的不足,在真诚、友善、和谐的气氛中,达到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目的。要健全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考评,做到反馈及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目标的。

六、班干部的使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古人有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和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途径,当代的学生可以通过诸多渠道,利用诸多方法学到新的知识。如今做教师,除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真不能说一定就知道的比学生博,比学生精。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实践中我坚持尊重学生的意愿,赏识学生的努力,接纳学生的结果。凡是学生干部权限的工作,要求必须独立完成。当然,作为班主任也有自己关注的重点:一是工作方案、计划是否周详;二是工作措施是否得力;三是工作程序是否规范;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是否得到妥善解决。至于工作效果,一定要客观评价,要以学生参与面、学生的受锻炼程度作为标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班干部是班级的灵魂人物,是班级的顶梁柱,他们的作用要远超过班主任,所以学生形成以班级荣为荣,以班级耻为耻的正确荣辱观。让所有班委把自己的做法与班级荣誉直接挂钩,更加调动班委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竞选出班委以后,要及时召开班委会,向学生说明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同学的支持和认可。

培养班委干部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要培养一支好的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必要付出许多心血。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培养一个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集体,使班干部成为班级内部的骨干,成为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这样就可以促进班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很好地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任务,创建文明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李来耀.班干队伍建设探讨[J].科教文汇,2012(08)

[2]洪叶剑.让班干成为班级管理的生力军[J].法制与社会,2009(07)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企业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公司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中国共产党 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总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㈠党管干部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原则;

㈡管人与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原则; ㈢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㈣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㈥民主集中制原则; ㈦依法办事原则 ; ㈧分类分层管理原则。

第三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适应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公司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及以下、副厂处长以上领导干部。

第五条 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 公司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㈠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 验。

㈡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对搞好企业充满信心,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立志改革开放,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工作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强,熟悉本行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金融、科技和法律等方面基本知识,善于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科学决策;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㈣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㈤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第七条 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㈠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在下一级任职的经历;

㈡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㈢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㈣身体健康;

㈤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第八条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第九条 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第三章 干部任免、聘任

第十条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产生各级党委、纪委成员及其负责人。

第十一条 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负责人的产生按有关规定履行民主程序。第十二条 党群部门领导干部按规定权限实行委任制。第十三条 行政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度。

㈠ 聘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届满,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意愿可以续聘。

㈡ 新聘任的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评胜任现职的正式聘任,不胜任的予以解聘。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任免、聘任,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㈠ 采取领导推荐、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民主推荐、自荐及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人选;

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推荐人选进行考察,会议研究,提出建议人选。

㈢对新提职或副职提正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㈣党委、董事会、总经理按规定程序任免、聘任(解聘)。

第四章 后备干部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后备干部工作制度。

第十六条 在党委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选拔、培养和管理。第十七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勤政廉洁。

㈡子公司、部厅后备干部一般在45岁以下,厂(处)后备干部一般在40岁以下。

㈢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㈣具备与拟任岗位责任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㈤ 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第十八条 后备干部与在职干部的比例:正职2:1以上,副职1:1以上。

第十九条 后备干部人选的系统推荐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推荐选拔方案,报同级党委主管领导审定后实施;

㈡组织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

㈢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后,提出人选建议; ㈣报党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㈤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纳入日常管理。第二十条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制订培养计划,落实到岗、到人的培养措施。通过岗位交流、挂职锻炼、设置助理等方法,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

第二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 有计划地选送高层次岗位的后备干部到国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或国外培训。

第二十二条 对后备干部每年调整一次,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始终保有一支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

第五章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第二十三条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聘上岗适用于选拔各单位、各部门的行政领导干部和党群部门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要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和全集团进行;竞聘上岗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进行。

第二十四条 特殊或急需的领导人才,可采取多种方式从社会上招聘。第二十五条 各子公司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自行在公司集团或面向社会(含海外)公开招聘领导干部。

第二十六条 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工作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成立竞聘领导小组,负责竞聘工作的组织协调。㈡成立竞聘工作办公室,在竞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组织竞聘工作。

㈢公布竞聘职位、岗位待遇、报名条件、竞聘程序、方法等,组织报名。

㈣通过对报名者的资格审查和素质测评,每个岗位一般不少于2个人的竞聘人选。

㈤对竞聘人选进行面试答辩,提出评议意见,报竞聘领导小组。

㈥组织(人事)部门对竞聘人选进行考察,形成材料报党委。

㈦党委讨论提出建议人选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 任免(聘任)等手续。

第六章 民主推荐

第二十八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

第二十九条 党委、纪委换届,根据上级党委批准的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数,同级党委组织所属党组织酝酿推荐两委委员候选人。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第三十条 党委、纪委换届,产生两委委员候选人应当经过以下步骤: ㈠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下届党委、纪委组成原则; ㈡党委下发关于推荐本单位两委委员的通知,组织所属党组织酝酿推荐,根据多数党组织的意见,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 ㈢党委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第三十一条 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三十二条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第七章 考察

第三十三条 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第三十四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三十五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组织(人事)部门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㈡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全面进行考察; ㈢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调整或任用的建议方案,向党委报告。第三十六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㈠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㈡主要缺点和不足; ㈢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第三十七条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第八章 酝酿

第三十八条 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后,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第三十九条 酝酿应当根据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政领导班子有关成员中进行。职能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第九章 讨论决定

第四十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常委)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人选意见。

第四十一条 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前,应当征求委员(常委)和行政主管领导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 党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 清,避免久拖不决。党委(常委)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常委)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四十三条 党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党委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聘任或解聘)理由等情况; ㈡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㈢进行表决,以党委(常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四十四条 副厂处以上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四十五条 总公司根据需要有权直接向下属各单位委派、交流、调动干部,并有权纠正其不正确的任免(聘任或解聘)等事项。

第十章 任职

第四十六条 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是指对拟提拔的党群领导干部提出初步意见、对行政领导干部决定建议人选后,通过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明示提拔对象的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广泛 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任用。

第四十七条 公示的对象为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平级变动、兼职的不进行任前公示。

第四十八条 公示内容为拟提拔干部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籍贯、职称、现任职务、拟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经历等。

第四十九条 公示范围: ㈠拟提拔为总公司机关部厅、直属处室副职以上领导职务和直属单位、子公司正职的,在全公司公示。㈡拟提拔为总公司部厅(含新钢代行总公司职能的部厅)下属处室(含新钢代行总公司职能的直属处)正职、副职的,在总公司部厅、处室及专业系统公示。㈢拟提拔为总公司直属单位、子公司的属于总公司直管的副职领导干部,在本单位、拟任单位及总公司部厅、处室公示。

第五十条 需在全公司范围公示的,通过《公司日报》或公司电视台进行;需在局部范围公示的,以“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文件形式公示。

第五十一条 公示期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按规定办理任职手续。第五十二条 对决定任用的领导干部,由党委(常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五十三条 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党委任命文件或行政聘任文件行文时间计算。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

第五十四条 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㈠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㈡提倡专业技术干部与管理干部,行政干部与党群干部之间的交流,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㈢同一单位(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㈣干部交流可以在公司集团各个成员单位、部门之间进行。㈤交流的干部接到调令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任。第

五十五条 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配偶,父母,配偶的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配偶的兄弟姐妹。有上列亲属关系,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㈠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的; ㈡同时在有直接隶属关系的领导班子中任主要领导职务的; ㈢一方在领导班子,另一 方在其分管的部门及工程、投资项目中任领导职务的;

第五十六条 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本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回避建议; ㈡按领导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常委)进行审核和做出决定。

第五十七条 回避双方职务不同的,一般由职务较低一方回避;职务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第五十八条 新任用或新调入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或调入前,应如实报告应回避的关系,并及时申请回避。因婚姻、职务变化等情况新形成的回避关系,当事人应当及时申请回避。

第五十九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委(常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十二章 考核与 民主测评

第六十条 实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党委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实 施。计财部门负责提供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依法经营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情况进行核实评价;纪检部门负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违纪情况作出评价;工会负责做好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工作。

第六十一条 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为依据,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

第六十二条 应当采取以下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 ㈠日常考核。每月主管领导对下属完成岗位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组织(人事)部门每月有计划地与部分领导干部谈话,听取干部、职工的反映和意见,掌握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㈡考核。每年年终结算和审计结束后进行。采取确认目标,自我考核和述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主管领导逐级考核,专业职能部门考核,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方式进行。

㈢离任或任期届满考核。被考核者按任期目标责任书内容提出述职报告,经审计部门审计,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工会进行民主测评后,根据日常考核和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第六十三条 考核结果作为兑现分配、奖惩和职务晋升降免的依据之一。

第六十四条 实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干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评议测评本单位的领导干部。

第六十五条 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委员会成员由同级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组织(人事)、纪检、工会、审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机关部厅、处室由机关党委成立相应的评议测评小组,组织对机关部厅、处室领导干部的评议测评。

第六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的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与领导干部的述职同步。既要评议领导班子,又要评议每名班子成员。

第六十七条 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㈠由单位主要领导向被评议的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宣讲目的、意义和要求。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听取民主评议对象的述职。㈢可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和无记名填写民主评议干部测评表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民 主评议。㈣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委员会对评议意见和测评表进行汇总,对被评议、测评的领导干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确定评价档次,向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职代会团(组)长联席会议报告后报送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第十三章 免职、辞职、降职、退出领导职务 第六十八条 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㈠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㈡ 不胜任现职的。

第六十九条 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 按下列标准认定: ㈠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是非不分;不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决议、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㈡对所管单位或所管工作连续半年打不开工作局面;所管单位或所管工作长期处于后进状态。㈢单位屡次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或发生重大安全、设备、质量责任事故,并造成重大影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㈣容不得不同意见,难以与班子其他成员合作共事,对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严重不团结负有主要责任。㈤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 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㈥以权谋私,为配偶、子女和亲友就业、录用、调动、提职、晋级、入党、出国、经商等谋求特殊照顾,造成严重影响。㈦违反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任人唯亲,封官许愿,在用人上造成重大失误和影响。㈧因身体健康状况原因,难以履行现岗位职责。㈨在紧要关头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时不能挺身而出,旁观退缩。㈩其他违反党纪、政纪,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

第七十条 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㈠ 因公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有关规定向有关组织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㈡自愿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㈢ 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㈣责令辞职,是指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期 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七十一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业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七十二条 实行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制度。㈠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或工龄满三十年的领导干部,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到法定退休年龄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㈡部分达到内退年龄的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经组织批准,可以安排调研员岗位,协助领导班子工作,不纳入定员编制,保留原职级。

002管理人员选拔制度 篇5

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 1.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管理人员的选用程序,杜绝选人用人过程的随意性,切实做到选贤任能,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深圳公司。

3.任职条件:

3.1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

3.2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沟通技巧,表达能力较强,忠于职守,服从安排。

3.3为人正直公正,在员工中有较高的威信。

3.4身体健康,年龄在45岁以下,能吃苦耐劳。

3.5片区主任一般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

3.6对于表现优秀,工龄一年以上的老员工,文化、年龄等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4.过程与方法

4.1外部招聘程序:

4.1.1初试:

由人事行政部负责,主要对应聘者的仪容仪表、文化程度、沟通和反应能力进行基本考察,必要时应进行笔试。对初试优秀者推荐进入复试。

4.1.2复试:

由管理部负责,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行业经验和行业认知能力进行全面考察。

4.1.3培训

对符合条件并经体检合格者,由人事行政部通知到公司统一接受岗前培训,培训由管理部负责实施。

4.1.4试用

通过培训者,必须根据人员录用管理层级权限报批,方可试用为拟担任岗位的实习职务,试用期一般应定为三个月。

4.1.5任命

通过试用期,能够胜任所从事岗位工作,由公司正式发文任命。

4.1.6招聘时间

招聘时间为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午8:30分,由管理部会同人事部组织面试。

4.1.6外部招聘流程

4.2内部提拔程序: 4.2.1组长的选拔任用:

公司服务项目人数在10人以下不设组长,在项目服务人数达至15人设一名组长;依此类推每增加15人增设一名组长(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调整增加组长岗位)。

4.2.1.1组长的选拔任用程序:

基层主管从一线员工中提名推荐三至五人,报送名单至管理部,由片区主任监督组织分部全体员工投票表决,管理部经理负责审批择优录用,人事行政部办理人员异动人事手续后正式任命。4.2.1.2组长内部选拔任用流程:

4.2.2主管的选拔任用: 4.2.2.1提名:

片区主任从在职组长中提名推荐三至五人,报送名单至管理部和人事行政部。4.2.2.2考核:

由管理部会同人事行政部对被推荐者进行综合素质考核,考核内容为: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素质、管理技巧和沟通能力等。必要时进行笔试。4.2.2.3面试和审批:

对考核优秀者,由管理部组织培训,培训合格者,由总经理面试,核定审批薪资水平,人事行政部办理人员异动人事手续后正式任命。4.2.2.4主管内部选拔任用流程

4.2.3实习主任的选拔任用: 4.2.3.1提名:

管理部会同人事行政部分配推荐名额至各个片区,片区主任从在职主管中择优推荐报送管理部和人事行政部。

4.2.3.2 考核:

人事行政部会同管理部对被推荐人员进行差额考核。(必要时进行笔试)4.2.3.3竞聘演讲:

对考核合格者,组织竞聘演讲。

4.2.3.3.1竞聘者就个人基本情况、岗位职责、行业认知度、工作规划等内容做成幻灯片,提前报送人事行政部。

4.2.3.3.2人事行政部会同管理部组织竞聘者演讲,并现场评分。评委组成员包括:总经办领导、各部门经理、管理部全体片区主任。

4.2.3.3.3竞聘演讲视竞聘者数量多少,可以进行初试和复试。4.2.4面试和任命:

对竞聘演讲优秀者,由公司董事长或者总经理进行面试综合考察,对面试优秀者由管理部组织培训,人事行政部办理人员异动人事手续后正式任命,4.2.5实习主任内部选拔任用流程:

5.支持性表格

5.1入职申请表(外部招聘用)。

5.2员工异动考核评估表(内部选拔用)。

6.0此制度经公司各部门会签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二零一一年四月一日实施,并随着

公司的发展与管理需要持续改进。深圳市玉禾田物业清洁管理有限公司

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发挥学科建设重要作用,营造拔尖人才快速成长、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所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品质好、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医疗技术精的学术群体,以带动医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医院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德才兼备、平等竞争、严格程序、坚持条件、保证质量、注重实绩、滚动遴选的原则。

二、选拔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热爱医务工作,安心医疗工作,医德医风好;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善于与同行合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4、身体健康,能承担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

(二)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1、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驾驭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2、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对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有较深的了解和一定的见解,能及时提出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3、主持过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

4、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教学环节中;

5、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正高),近三年承担本专业临床科研、教学任务;

6、近三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成绩突出,具备下列两项:

①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国内须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被SCI、SSCI、EI等全文收录1篇以上。

②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一部,或主编、副主编省部级以上统编教材一部以上(个人撰写4万字以上)。

③科研成果获得过市厅级三等及以上奖励(排名前三),或在科技开发中做出过较大成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

④在本专业科研技术方面取得较大成绩,获得过集团公司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三、选拔程序

1、本人申请并填写《总医院学科带头人选拔推荐表》一式两份,同时提供有关材料和证件,质控部、组织人事部负责初审,并将符合条件者排出顺序后报院长办公会。

2、组织人事部、质控部组织医院专家评议,2/3以上专家同意者,即被初步认定为学科带头人人选;

3、学科带头人实行公示制,公示期为一周,公示期结束,获得群众认可者,报医院党政联席会批准生效。

四、学科带头人的管理

1、学科带头人是本学科的核心成员,应积极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对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咨询意见或提出发展建设目标和规划。

2、学科带头人应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聘期内至少主持两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医院将在课题经费上给予优惠资助。

3、学科带头人应发挥传、帮、带作用,每年至少指导一名青年医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搞好学科梯队建设。

4、学科带头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5、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选拔一次。被认定为学科带头人者,聘期为三年。聘期内考核中出现不合格者,或职务聘任中高职低聘者,将立即取消学科带头人资格。

8、学科带头人医院学科(专业)选拔,每学科(专业)学科带头人为1-2人。(特别突出的重点学科可适当增加名额)

五、本办法由组织人事部、质控部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 篇7

早在战国时期, 墨子就提出了“尚贤”, 主张任人唯贤, 反对任人唯亲。然而秦王却将国家大权一人在握, 实行专制和暴政, 加深了社会矛盾, 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西汉开始实行察举制度, 由乡举里选, 经地方长官确认并定期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汉武帝即位后, 大量选拔人才, 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 实行刺史制度, 并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汉武帝还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 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为国家选送了大批贤士和官宦大臣, 因此, 拉开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序幕。

隋唐以来, 中国封建社会步入繁荣时期。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 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 我国历史上初次实行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如果说将西汉时的教育选拔制比作神龙之首, 那么, 公元626年唐太宗的教育革新无疑是丰盈而又强劲的龙身之躯。一方面他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唐太宗认为, “为政之要, 唯在得人”, 令臣下“广开耳目, 求访贤哲”。他注重教育选拔的革新, 顺应历史潮流, 因此贞观之朝人才济济。武则天称帝后,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深知人才之重要, 大力发展教育并进行改革。她破格用人, 着重发展科举制度, 还首创了武举和殿举, 广揽人才。唐玄宗统治前期, 力图改革, 很有魄力。首先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采取精简官吏, 定期用科考筛选的方式, 任用贤能人士, 如姚崇、宋璟等。在当时, 科举考试, 这一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巩固了其专制统治地位。因此, 科举选拔制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北宋时, 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 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 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同时采取糊名法来防止考试作弊。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公元1043年庆历年间, 范仲淹在“庆历新政”中提出: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使选拔人才更加科学。公元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又有了新的革新和进步。他提出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进士时不再考诗赋, 而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这一改革对当时的人才为官的选拔更有益处, 不再同以往重视诗赋而是侧重于实际的国家时务问题, 同时, 考试成绩优秀者, 被直接授官, 这项鼓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元代开始, 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 但以四书试士, 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明建立后, 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 科举考试正式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只考时务策一道。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能否考中, 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 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 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格式也很死, 结构有一固定形式, 字数有一定限制, 句法要求对偶。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 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 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 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待遇, 只考翻译一篇, 称翻译科。

追古抚今, 我们不禁慨叹, 新中国的成立, 党和政府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彻底的改革, 创立的人民教育制度, 确立的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特别是近20多年来, 由于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高考制度的改革, 尤其是公务员考试的开展,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而引发对科举制度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及其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管理方法, 尤其是防患作弊的方法, 力图从中获得一些可资借鉴的信息。

当今中国社会与科举制度关联最大的莫过于公务员考试了。就形式上来说公务员考试既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继承, 也是对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发展。1982年我国借鉴古代的选官制度首次提出“考试录用”要求, 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 自愿报名, 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 坚持考试, 择优录用”的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改革, 1993、1994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它标志着我国的考试录用已开始步入法制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由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 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 (1) 公务员考试录用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各地公务员考录由各个地方政府操作, 考题的覆盖面、难易程度、侧重点等均由地方政府掌握, 一些地方或行业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标准偏低, 使人选良莠不齐。 (2) 公务员选拔制度中明显存在双重标准。目前考取的公务员大多限于低级公务员, 而高级公务员则往往采取行政任命, 在中、高级公务员的任命中, 人事机构不仅看重候选人的德、能、勤、绩, 还相当看重候选人的出身和背景。 (3) 我国的人才选拔过程还远未公开化、透明化。目前, 有些地区和部门人选实际上已经内定, 与考试名次不相符, 还有一些考生在资格审查、笔试、口试都过关并进入了候选人名单, 而后又被拒绝于门外, 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大大降低考试录用的信誉。为了提高考试的信誉度和有效度, 保持考试的客观性, 我们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从而保证考试录用的有效性, 建立法律体系并维护国家考试的权威性。

班主任选拔制度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 制度 意义

1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

作为干部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遵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党政领导干部产生方式的体系,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构成和运作过程所依据的原则、体制、规则程序等的总和。[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大发展,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逐步的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并且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干部选拔制度。但是随着各单位组织认识部门在应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不断的进行总结,并且根据相关的经验和教训逐步的完善相关的条例。中共中央在1986年1月发出《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后,中组部根据此《通知》的精神细化了很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具体规定。中央在1995年制定并且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个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此《条例》提高了选拔人员工作流程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改变了过去选拔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全的情况以及某些无章可循的现状,此外,由于将制度化的进程提上了正规,因此是完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过程的里程碑。2002年以后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并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以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为基础,修订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亦是从源头杜绝贪污腐败的必要途径,通过建立基本规章,规范干部选拔的流程,使选拔工作达到透明、公正、公平,从而达到干部队伍的健康良性发展。

2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

首先,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为了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人才,我们必须有效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人的观点而言,就是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的实施。”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其主要特征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区别于旧时代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而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则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公益团体等的管理水平。在各种人力资源中,其属于高层次人力资源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党政领导人才的层次及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及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向以及教育水平,决定着是否能将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做细做深,因此,党政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是做好人力资源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和首要环节。

第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适应现代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职能的发展需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在迎接全球知识经济大潮的挑战中,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经营领域在市场内占主导地位,担任企业管理层的作用发挥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生死存亡和未来地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随着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内容,逐步成为了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人才选拔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有利于企业确保和建立在本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

第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改革并完善组织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我国目前已进入改革开放力度的加速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化期,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作成为了最核心的问题。组织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适应当下形势、寻求改进方法,并致力于有效的将服务开展在经济建设的中心上,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提供帮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正是在此形势下进行改革与完善的。

第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向科学选贤任能的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面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思考,科学地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至今党的干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干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成果,从源头上引领干部良性发展,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运用

第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政治功能尤为突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目的是维护以无产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种工具,保证其维护功能的完整性,这一制度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选拔人用权利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该制度合理的结构体系,使权利的控制、分配、调节等具体功效和作用得到了实现。科学合理的选拔以及制度结构,保证了干部任用流程的公正性,展示了对干部选拔流程的严格要求,使广大干部在竞选过程中拥有参与竞争的平等资格和应有权利。它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了中央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宏观调控。[3]

第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符合改革开放形势下内外环境的需求,完善了干部任用制度的经济功能。领导干部作为地区及单位的重要岗位人才,其素质高低对于经济基础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的快慢与其领导人的决策水平和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应从搭配合理的行政组合开展,以行政效率提高带动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在当今形势下影响行政效率高低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行政活动的合理程度,因此,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重点都是通过何种途径才能科学合理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组建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而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其可靠的保证。

第三,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文化凝练了一定的民族特征,是反映其思想理论水平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精神文明成果的总体概括。制度与文化同属上层建筑范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上层建筑内部组成部分,与上层建筑内部的其他各部之间也相互作用。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能够促进社会快速的向前发展,为了形成“学而优则进”、“能而优则进”、“干而优则进”的正确方向和氛围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于全社会,我们将考试、考核制度引用到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这样在全社会的各个工作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才工作研究理论报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仝志敏.《国家公务员管理——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篇:村养殖产业推进规划下一篇:高三作文复习指导之精彩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