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距离问题试题解析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奥数距离问题试题解析

小学三年级奥数距离问题试题解析 篇1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先求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共行了几小时,最后求出共行了多少千米(即甲、乙两地距离)。

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50÷2.5=60(千米)

火车共行了多少小时:2.5+3=5.5(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0×5.5=330(千米)

小学三年级奥数试题应用题 篇2

2.用4辆车一天运水泥30吨,问8辆车几天运水泥120吨?

3.一列火车3小时行240公里,照这样算,7小时行多少公里?

4.8个人10天修公路840公尺,找这样算,20人要修4200公尺,要用多少天?

5.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多少天完成?

6.学校瓶子操场,35人3小时平整1260平方,找这样算,40人平整2880平方,要多少小时?

7.某工程队,16个工人9天能挖水沟1872公尺,27个工人14天能挖多少公尺?

8.红光大队用拖拉机耕地,2台3小时耕75公亩,照这样计算,4台5小时耕多少公亩?

9.3台磨面机8小时可磨面粉33600公斤,现在磨面机增加到12台,要磨面粉168吨,要多少小时?

10.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生产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多少人?

奥数行程问题的试题及解析 篇3

1.同一条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B、C、D四个车站,B、C两站相距32千米,从B站开出一辆客车,开向A站,每小时行48千米,同时从C站开出一辆货车开向D站,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用速度和乘上行驶的`时间,求出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然后再加上BC之间的路程即可.

解答:解:(48+45)×2+32,

=93×2+32.

=186+32,

=218(千米);

答: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距218千米.

小学三年级奥数距离问题试题解析 篇4

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 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解:乙班:160÷(3+1)=40(本)

甲班:40×3=120(本)

或 160-40=120(本)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

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与条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120+40=160(本)

120÷40=3(倍)。

例2 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分析 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与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

30+120=150(本)

②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2+1=3(倍)

③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

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

综合算式:

(30+120)÷(2+1)=50(本)

50-30=20(本)

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验算:(120-20)÷(30+20)=2(倍)

(120-20)+(30+20)=150(本)。

例3 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 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

解: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

②男生人数:200×3-40=560(人)

或 760-200=560(人)

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验算:560+200=760(人)

(560+40)÷200=3(倍)。

例4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 下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如果给苹果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解:①梨树的棵数:

(552+20-12)÷(1+1+2)

=560÷4=140(棵)

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

③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

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

例5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 上图可以看出,丙数最小.由于丙数乘以2和丁数除以2相等,也就是丙数的2倍和丁数的一半相等,即丁数相当于丙数的4倍.乙减2之后是丙的2倍,甲加上2之后也是丙的2倍.根据这些倍数关系,可以先求出丙数,再分别求出其他各数。

解:①丙数是:(549+2-2)÷(2+2+1+4)

=549÷9

=61

②甲数是:61×2-2=120

③乙数是:61×2+2=124

④丁数是:61×4=244

验算:120+124+61+244=549

120+2=122 124-2=122

61×2=122 244÷2=122

小学三年级奥数距离问题试题解析 篇5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问题

(一)

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杯中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例题1 用4个同样的杯了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厘米数,再用总厘米数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8+5+4+3)÷3=5厘米

练习一

1,小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分别得了90分、96分、92分、98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

2,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3,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例题2 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华做了7朵,小方做了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了12朵。平均每个小朋友做了多少朵?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求出平均每人做花的朵数。

(7+9+12)÷4=7朵

练习二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70本,第四层放了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某工厂第一、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多少人?

3,商店有蓝色气球和红色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多少只?

例题3 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113棵,第3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思路导航:要求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必须知道植树的总棵数和植树的天数,植树的总棵数用前2天植的113棵加上第3天植的55棵:113+55=168棵,植树的天数为3天。所以,平均每天植树:168÷3=56棵。

练习三

1,小佳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为197分,外语考了91分,小佳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例题4 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小时。所以,平均每小时行驶:330÷5=66千米。

练习四

1,小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华家的小鸡平均多重?

2,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草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3,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例题5 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要求平均分,应用总分数÷总人数=平均分,依题意,总分数为:98+86+92×5=644分,总人数为:1+1+5=7人。

所以,这组学生的平均分为:644÷7=92分。

练习五

1,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最远的跳了152厘米,最近的跳了144厘米,其余6名同学都跳了148厘米。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跳远成绩是多少?

2,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厘米,最矮的是136厘米,其余4名同学都是143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2人得了最高分90分,1人得了最低分70分,其余5名同学都得了78分。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二)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用基本数量关系式来求平均数的方法了,如果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总数量以及总份数,那又该怎么办呢?这类题可以拓宽同学们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通常要先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再求平均数。

例题1 华华3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测验多少分?

思路导航:根据3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89分,可求出3次测验的总成绩是89×3=267分;根据4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90分,可以求出4次测验的总成绩是90×4=360分,最后求出第4次测验成绩是:360-267=93分。

也可以这样想: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比3次的平均成绩多了90-89=1分,4次共多出了1×4=4分,那么第4次的测验成绩就是89+4=93分。

练习一

1,有4个采茶小队,甲、乙、丙三个小队平均每队采20千克,甲、乙、丙、丁四个队平均每队采22千克。丁队采了多少千克?

2,期中考试后,王英的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加上英语后,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考了多少分?

3,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例题2 宁宁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宁宁英语考了多少分?

思路导航:宁宁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可以求出三门功课的总分为91×3=273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为91+2=93分,总分为93×4=372分,所以,英语成绩为372-273=99分。

练习二

1,小英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92分,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比4次的平均分提高1分。小英第5次测验得多少分?

2,小王、小张、小刘三人体育测试平均成绩是82分,如果加上小顾,四人平均成绩就提高了4分。小顾体育测试分数是多少?

3,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4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例题3 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时7个数的总和是7×7=49,改动前后总和相差了56+49=7,这说明原数比1多了7,因而原数为1+7=8。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练习四

1,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4,其中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30,后2个数的平均数是36。第三个数是多少?

2,有4个数,平均数是100,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98。第二个数是多少?

3,小林的语文、数学、英语、社会4门测试的平均分是89,前3门的平均分为92,后两门的平均分为88。小林英语测试多少分?

例题5 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思路导航: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总路程是两个全程,即30×2=60千米;总时间是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的和,即30÷15+30÷10=5小时。所以,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是:60÷5=12(千米/小时)。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学六年级奥数试题 篇6

2、将37拆成若干个不同的质数之和,使得这些质数的乘积尽可能大,那么,这个乘积等于多少?

3、一个五位数,五个数字各不同,且是13的倍数,则符合以上条件的最小的数是多少?

4、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4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几次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5、用长和宽是4公分和3公分的长方形小木块,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要用这样的木块多少块?

6、100个自然数,他们的总和是10000,在这些数里,奇数的个数比偶数是个数多,那么这些数里至多有多少个偶数?

7、975×935×972×,要使这个连乘积的最后四个数字都是零,在括号内最小应填多少?

8、有三个连续自然数,他们依次是12、13、14的倍数,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除13外)是13倍数的那个数最小是多少?

9、将进货的单价为40块的商品按50块售出时,每个的利润是10块,但只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块,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赚得最多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

小学二年级奥数经典试题参考 篇7

例1小明从1写到100,他共写了多少个数字“1”?

解:分类计算:

“1”出现在个位上的数有:

1,11,21,31,41,51,61,71,81,91共10个;

“1”出现在十位上的数有:

10,11,12,13,14,15,16,17,18,19共10个;

“1”出现在百位上的数有:100共1个;

共计10+10+1=21个。

例2一本小人书共100页,排版时一个铅字只能排一位数字,请你算一下,排这本书的.页码共用了多少个铅字?

解:分类计算:

从第1页到第9页,共9页,每页用1个铅字,共用1×9=9(个);

从第10页到第99页,共90页,每页用2个铅字,共用2×90=180(个);

第100页,只1页共用3个铅字,所以排100页书的页码共用铅字的总数是: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篇8

第九讲:重叠问题

【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 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面。

【课堂反馈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例2】 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

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____个,从右数第____个,说明横行有[ ]+[ ]-[ ]=[ ]个人;

从前数第_____个,从后数第_____个,说明竖行有[ ]+[ ]-[ ]=[ ]人。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 ]×[ ]=[ ]人。

【课堂反馈2】

1、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2、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例3】 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____ _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 ]+[ ]=[ ]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 ]÷[ ]=[ ]厘米。

【课堂反馈3】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1、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2、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例4】 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把做第一道题和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加起来得[ ]+[ ]=[ ]人,这____ _人比全班总人数____ _多出了[ ]-[ ]=[ ]人,这多出的____ _人既在做对第一题的人数中算过,也在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中算过,即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

【课堂反馈4】

1、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2、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多少厘米?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例5】

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读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份报纸都订的____ _人,这10人既被包括在订《数学报》的____ _人内,又被包括在订《阅读报》的____ _人内,重复算了____ _次,所以要算出全班人数,必须从[ ]+[ ]=[ ]人中去掉被重复算过的____ _人。所以全班人数应是[ ]-[ ]=[ ]人。

【课堂反馈5】

1、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多少厘米?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课后作业】

1、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

2、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一块长35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长11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4、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名?

小学三年级奥数学习计划 篇9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三年级是学习奥数至关重要的时期,三年级也是开拓思维的时间。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对图形也有一定的认识。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便开始有所接触,因此,在专题的学习初期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好多五六年级专题知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正是因为三四年级基础知识没有学好的缘故。

三年级不可小视——小升初的序幕开始慢慢拉开!它是考证的前奏、能力培养的起点、重点校培训班的开始,从三年级开始各个重点校开始通过培训班的形式筛选精英,好多孩子就会选择一些好的培训学校像新东方优能中学,提前进行培养,并且为考进重点校做准备。

1、打好计算基础

三年级奥数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就我校各位老师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重视应用题

从三年级起,奥数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奥数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奥数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3、掌握正确方法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 篇10

1、下面各式中的□△各代表什么数?

□+5=11 49-□=17 4+□=53 □-28=51

△×4=24 △÷9=8 5×△=65 51÷△=3

2、下面各中中○□△☆各代表什么数

○×2+7=21 (54-☆)4=0 (□+350)÷3=200

5×8-△÷4=4 △×8-30÷2=7×△

3、把945写成4个不相同,且不等于1的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并从小到大排列。

4、□等于整数几时,下面的式子成立。

13<7×□÷3<15 47<□×8-5<53

5、在等号左边的.相邻两个数之间添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5 5 5 5 5=6

6、在下面3个算式的方格里填上同一个数字,使等式成立。

(□-□)×□+□÷□=1

(□+□-□)÷□×□=2

□ ÷□+(□+□-□)=3

7、把1—9这9个数字填入下面的9个□中,使每个等式成立。

□ ×□=□□

□ □+□=□+□

8、在下面这组算式里填入1—9这9个数字,使等式成立。

□ +□=□

上一篇:公章的使用规范下一篇:五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