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学校工作计划(精选6篇)
一、几种表现
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是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表现在学习中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学习上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二是学习品质差。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绩下落。
三是参与意识不强。表现在有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
二、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造成了学习困难。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迁移,如学习代数,要领悟数的概念发展和表示形式的多样化,数学运算式、字母、代数式是数和式的基本观念,一系列方法如换元法的理论基础,有着较大迁移作用,但这类学生掌握不好换元法,不易于储存和提取应用。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心理动力,缺乏兴趣,和老师之间情感上有距离,不是想学而学不好,就是因为不懂或不会不爱学;有的因为老师看不起不愿学;有的因为老师疏于管理而不去学。这类学生自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料子,把学数学看作负担,不在数学课上下功。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有些家长不从自己子女的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到时怨天尤人;有些家长不是对子女关心倍至,方法失当,就是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有的家长因自身文化太低,对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有的家长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威信;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有的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在工作、生活、家庭造成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三、转化策略
鉴于以上表现和原因分析,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一些转化策略。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矿山,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对子女说“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告诉他们数学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懂得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变枯燥为有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为此,我在教学中一是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以爱心去感化学生,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二是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中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设计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为一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三是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变“学会”为“会学”。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其次要教会学生听课,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抓重点,做笔记,预习中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再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等等。
(四)变抽象为形象。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感觉,反复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而一联系实际就记住了。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总之,转变学习数学有困难学生的策略,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初中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和转化策
一、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 完全忘记了“养不教, 父之过”的古训。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 就是严加管教, 大声训斥, 稍有过错, 便是责骂甚至体罚, 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品行不端, 或夫妻不和闹离婚, 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 心灵受到巨大创伤。 此外, 随着近几年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 留守儿童逐年增加, 隔代教育和只关心儿童温饱的“看护式”教育,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父母意志薄弱, 优柔寡断, 好吃懒做, 只知索取而不愿付出辛劳, 自私自利, 等等;父母缺乏耐心, 意志薄弱, 处世优柔寡断, 好逸恶劳, 易悲观失望等不良品性, 都会使家庭氛围不和谐, 并且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导致孩子缺乏耐心, 意志薄弱, 胆小怯懦, 懒惰自卑。 同时, 不良的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焦虑不安, 心理压力增加, 无法安心学习, 学习成绩较差。
二、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对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
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 而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具有高素养的劳动者。 但是, 我们常常看到的实际情况是, 为了生存, 为了生源、名气、利益, 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考试这个中心转。 不过, 这是学校本身无可奈何的事情。学校为了生存偏重考试, 自然会在管理上忽视其他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态度常常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是学困生产生的催化剂。 一方面, 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催生学困生。 一些教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采取注入式教育方法, 让学生死记硬背, 套用模式,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注重教师的启发也不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知识体系出现断层, 学习越来越吃力。 其次, 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 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和学习自主性都较差, 在小组学习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而最后的小组总结大多是学习较好的学生, 基础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落后, 最终变成学困生。 另一方面, 不公正的教学态度让学困生自卑。 有些教师对于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帮助, 或冷眼对待, 或放手不管, 没有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 进而影响他们的成绩。
三、自卑心理对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
每个班级都存在这样一批学生:在入学之初, 就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点长期得不到纠正, 导致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 便逐渐成为学困生。 因为他们基础知识薄弱, 基本学习能力差, 学习成绩低, 又常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及同学的嘲笑, 使他们在内心里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 尽管他们想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成绩得到提高, 但由于方法不当, 或者未能持之以恒, 导致他们未能达到自己期待的学习效果, 成绩没有提高或提高得很慢, 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笨”“永远不可能有进步”“不是学习的料”。 教育心理学中称这种心理为“习得性无力感”, 是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 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 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学生抑郁自卑并对以后的学习不抱希望。 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 学生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 这种无力感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剧。 由于自卑, 学困生害怕同老师交流, 朋友数量相对较少, 这使得他们的交往能力降低。
四、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社会环境起着重要影响。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 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 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 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 有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从而成为“学困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宣扬“学习无用论”, 让不明辨是非的小学生失去学习动机等。 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环境、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 存在困难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0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获取知识的道路充满坎坷,获取知识的道路需要学生付出不断的努力。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不仅要进行更多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而且知识点学习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有效把握,并引导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一、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进入新时期,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本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尤其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更会感受到数学的这些特征,学生只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运算。而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较大困难,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听不懂的情况,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巨大障碍。
(二)在实现数形结合方面存在困难。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学生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存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高中阶段学生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能够有效的实现数形结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高中学生在实现数形结合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有些学生不能结合题意画出图形,那么,自然就无从着手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即使能够画出图形,但是也难以根据图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三)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高中阶段的数学虽然学习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如果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把握了高中数学的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如鱼得水。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导致在理论知识学习、运算等多个方面出现了严重困难,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难以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框架。知识体系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生也要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然而,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在建立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框架方面犯了难,有些学生对教师建立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死记硬背,结果学生记忆的十分熟练,但是却不知该如何应用;有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学生将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线条抽出来形成框架,但是却对知识点本身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依然难以发挥知识体系框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难以通过建立知识体系的思想来指导数学学习,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解决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措施
上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这些困难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知识点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这些困难,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高中阶段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旦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思维障碍,本人就及时对学生再做讲解,直到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为止;另一方面,本人善于采用有效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与技巧。针对高中数学较为抽象的特点,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出理论知识学习的困境。
(二)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高中学生在数形结合方面存在的困难,对学生有效解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呢?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适应,尤其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实现数形结合,这样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图形,自然在运算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实现数形结合。当然,教师在学生运算的过程中也要对实现数形结合进行有效引导。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存在的困难,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以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做指导。当然,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四)提升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能力。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那么教师该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呢?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意义。其次,在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运算活动,这样才能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王红胜
摘要:高一往往有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困惑,不知道如何学好化学。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包括教材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中情况谈了几点对策,旨在对高一的学生学习化学和高一的化学教师教授化学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一学生 学习化学 困难原因 对策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她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科学课的影响及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上一蹶不振,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科学课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科学教材相比,化学部分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再加之有的科学课教师是由物理或生物教师兼任,对化学的教学是边教边学,导致学生学的化学知识多数只限于记忆,而理解得不是很深。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出,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归纳等,没有形成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学生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再有的学生上课忙于做笔记而忽视老师的讲解,理解得很不到位。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不好干脆放弃。有的学生从开始就有读文科的想法,上化学课可以说是完全不听,就更 谈不上学得好了。二.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摸清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好化学,哪怕是初中没有学好化学。
2、转变观念、钻研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和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 49 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能做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力求成功且现象明显。尽量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要慢慢的引导,分析错误的原因,逐步引导如何正确分析。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可以在课下进行。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 “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加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化学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一般规律要能理解且回用,特殊的要记住。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 50
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金项目: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部分成果;成都市新都区教研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王淳(1976-),女,四川蓬安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数学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数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初三、高三学困生更是引起学校、特别是家长的关注。什么是数学“学困生”?在我国数学教育界,较普遍地认为,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科成长,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并自觉地侵润到日常教学中。然而,数困生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总体质量。基于此,对数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探究也势在必行,十分重要。
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我们对我校进入初三以来4次月考几乎都在全年级后200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反思教师自身的因素,对初三学生学习数学困难成因进行总结,探究对策请见下文。
二数困生成因调查分析
(一) 学生的原因
1.畏难心理,自我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
进入初三,学生的节奏加快,面对父母和老师的迫切关注,体能上和心理的压力造成大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从知识上看,初一、初二所学内容直观,结构简单,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然而,到了初三,所学内容较复杂和抽象、综合性较强,多数时候要进行分析、归纳和推证,教学上突出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对已经适应了前期学习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不及时了解,家长不能宽容,总是给学生施加压力,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学生在大量综合考试中的成绩落差很大,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怕做中考题,对能否学好数学存在一定的忧虑。
2.定势心理,定势的思维习惯得不到有效化解
定势心理是指人面对新问题时,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已经养成的思维惯性中。针对学生的定势,我们试着找学生座谈,并且带着问题我们考察了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教学,每讲完一道例题,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部分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做题时,学生因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便会造成“定势”,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例如:在讲过新课一元二次方程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两数之和是10,两数之差是4,求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学生的答案是x2-10x+4=0 。对于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概念,他们不能区别;对新旧问题间的差异他们不注意,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提升,当然就缺乏了创造性。
3.自卑心理
在班级中,每次考完一看成绩,一算班平均分,成绩好的同学就会在成绩差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秀,可能还会笑话他们考得太差了,数落他们拖了班级的后退。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是学困生本来基础就不好,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期盼,他们觉得失去一些信心了,而在多次考试后再遭到好成绩同学的嘲笑,说实话他们的心理也很不好受,无形中产生了自卑感。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他们怕上课,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导致他们上课时不想听讲,不想做题,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完成最后的学习。
4.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
对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目的,但是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一个个基础知识的积累、一道道题的训练和一次次错误的校对。而有些学生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些学生从不注意独立思考,从不自己研究自己的错误认知,他们认为上课听一听、课后做一做就可以提高成绩。在考试成绩前,不能合理评价自己;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对数学成绩提高的渐进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于中考,数学更侧重于考能力,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就是所说的“循序渐进性”。
(二) 教师的原因
从自查和学生反馈看,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我们认为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1)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数学重要性教师过分强调,对于学习数学的困难过度宣扬,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敬畏感;2)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上课刻板无趣,没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个别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4)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三) 家长的原因
1.社会、家庭的影响
由于现行社会游戏厅,网吧、手机网络等大量不良影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长虽然能为子女创造很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容易忽略许多促进子女成长的一些因素。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从自己子女的实际出发;有些家长不是对子女太过于关心而方法不正确,就是要求太严厉;而有的家长虽自身文化水平很低却很能赚钱,他们认为有知识是不一定会有钱的,但有钱在一定程度却是可以替代知识的,所以他们不认真监控子女的学习行为;有的家长对数学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强迫子女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培训班,使他们产生了逆反的心理。
2.突发事件的影响
一些学生遇到父母离异、生病等事件,心灵受到重创,心理出现偏差,造成学生突然学习困难。对于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将丧失,学习成绩将会一落千丈。
三提高数困生学习质量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苏联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消除畏难心理呢?具体可以考虑如下: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对学生进行优劣排队,不要嫌差宠好,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一味灌输,而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内部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让学生参与教学,增强学生自信 。数学中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应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品质的目的,因而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的确,大多数的学生感到数学无味,没有实际的用处。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联系实际生活。笔者在讲授“100万有多大?”时,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现实中他们认为比较大的数,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体会到了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在初三的复习时,我们会遇到较多的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综合题,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兴趣。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
2.适时表扬,激励学生上进。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这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希望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差生”。
3.注意复习方法。初三时,主要是全面的复习课。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4.运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定势习惯。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的变式,以揭示问题的本质,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获得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欣慰,就容易接受别人的鼓励和引导。因此在初三的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次次考试都是高分、都是名列前茅才算成功。比如说:对一道习题的准确的解答,对老师的一次提问的圆满的回答,都算是小有成就。老师都要实时地表扬,多表扬,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进行分层辅导,面向困难生
学困生和优秀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掌握知识、能力运用和心理素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在这样一个学困生和优秀生并存的班集体中,如何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能的话,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这将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初三的任务是比较重的,可能教师觉得根本忙不过来,但我们认为实施分层辅导还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实施分层辅导、分层教学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学生答对了,教师给予表扬,学生心里会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提升信心,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其次,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困生不做难度较大的题,仅做好相关的基础题。最后,在测验时,可以出两份不同的试卷,让学困生做难度不大的卷子。我想,这样的措施是可以减小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实施时,教师可以参考山西大同七中刘桂红老师的做法,归纳起来就12个字:“低起点、多归纳“”和“勤练习、快反馈”。他们的做法应该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家庭教育配合,转化数困生
以上我们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做了探讨,但家庭教育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请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但要配合做好相应的几项监管。
1.请家长配合教师,降低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失真率。我们学校是住读封闭式,学生周末回家,为了防止数困生星期天的晚自习抄作业。我们请家长在家里要求学生先自己复习,做完作业,然后家长签字。当然,对于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解不懂的题。
2.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纠错记录本。数困生在做题时经常发生错误,当然有基础不过关的原因,但如果对错误的题做记录,并经常拿来复习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都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而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桂红。 浅谈初中学习数学困难生的转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5):60-61.
[3] 周伟丽。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与化解[J]。教学月刊(中学版),(8):46-4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6例,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 (37.2±6.9) 岁, 手术前被确诊为甲状腺腺瘤2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 双侧甲状腺肿3例, 一侧甲状腺癌并一侧甲状腺腺瘤1例, 经过手术后病检所有患者均证实术前诊断。手术前4例患者锻炼体位取颈后仰平卧位时出现呼吸不畅的感觉, 2例患者手术前X线摄片显示气管受压移位。
1.2 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
4例患者全麻下行双侧次全切除术;4例患者局麻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另一侧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局麻下行患侧叶全切术加峽部切除。
1.3 呼吸困难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手术中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有4例, 其中3例为甲状腺瘤, 患者在局麻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切除腺体后检查发现气管软化、塌陷, 采取将气管壁悬吊在胸锁乳突肌的措施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呼吸频率变浅、加快, 并出现心慌症状, 但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 采取给予镇静剂的措施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先出现呼吸困难, 然后出现窒息, 考虑为气管痉挛, 立即采取气管插管。但患者进行插管较为困难, 改为气管切开进行辅助呼吸, 患者窒息得以解除, 抢救成功。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有6例, 原因分别为:气管壁软化塌陷2例, 气道痉挛、喉头水肿3例, 血肿压迫1例。1例患者手术后8 h出现颈部疼痛, 并逐渐加重, 出现进行性肿胀, 呼吸不畅且逐渐困难,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检查引流管发现有血液不断流出, 考虑为切口内出血, 立即采取手术清除切口内血肿, 止血后, 给予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 并进行吸氧,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减轻。2例患者检查后发现气管软化、塌陷, 但手术中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手术后2 h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行端坐位出现三凹征, 激励给予吸氧和药物雾化吸入的措施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仍存在, 改行气管插管后得到缓解。1例患者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另一侧次全切除术, 病人未完全清醒时检测血氧饱和度正常, 即拔出气管插管, 送至监护室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有痰但难以咳出, 呼吸困难, 血氧饱和度为60%, 且出现精神恐慌, 有濒死感, 继而出现尿失禁, 意识丧志, 立即采取气管插管, 失败后立即行气管切开, 惊醒富足呼吸, 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血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2例气管痉挛的患者立即采取气管切开, 随即症状得到缓解。
2 讨论
2.1 呼吸困难发生原因
甲状腺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并发症, 但是发生后导致的结果却相当严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患者自身气管病变所引起的, 分别有气管软化、塌陷、气管痉挛、气管出现内阻塞性病变等[1]。气管痉挛常见于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 手术操作者若动作粗暴, 切口过小时过度挤压、牵拉气管会导致气管出现痉挛性收缩。气管软化塌陷则常见于腺体肿块较大、病程长的患者, 肿块相邻部位的气管软骨长期受到挤压缺乏弹性, 变薄甚至成为膜状, 腺体被切除后气管缺乏腺体和周围组织的支撑, 再加之气道内的负压作用, 则会导致气管塌陷, 出现呼吸困难。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有气管痉挛, 切口出血以及血肿压迫[2]。手术后气管痉挛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时需反复多次, 导致患者喉头受到损伤, 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 或是手术切口内血肿刺激所引发的[3,4,5]。甲状腺动脉起源于压力高的大动脉, 结扎线脱落时会导致出血, 尤其以甲状腺动脉最为多见, 再加之颈部的血供丰富, 解剖后层次不清楚, 组织出现渗血时不容易彻底止血, 而且颈深筋膜具有封套作用, 手术积血达到50 m L即会引发呼吸困难, 本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该种情况。另一种较少发生但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两侧的喉返神经受到损伤引发急性呼吸道梗阻, 患者会出现两侧的声带瘫痪、失声, 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病人若精神紧张, 在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 但生命体征没有较大波动[6]。
2.2 预防及处理措施
对于甲状腺手术发生呼吸困难, 预防要比处理的意义更重要, 这就要求手术医生要尽可能了解呼吸困难发生的各种原因, 具备好的解剖知识, 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中要动作轻柔, 在容易导致该症状出现时有效预防引起呼吸困难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7,8]。病人入院后给予了常规短时大剂量的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以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减少呼吸道粘液滞留以减小气道的阻力, 这样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痰量, 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 尤其是对呼吸道出现阻塞性病变的患者[9,10]。笔者总结在甲状腺手术中要做到手术操作动作尽可能轻柔, 解剖层次尽可能清楚且观察处理要及时。颈部的血供非常丰富, 解剖层次不清楚或者分离层次出现错误会导致出血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 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患者容易躁动不安, 医生盲目粗暴的止血操作是引发呼吸困难重要的原因之一[11]。止血时要尽量避免采用丝线和电凝的结扎方式, 因为结扎的丝线可能脱落或焦痂引发切口手术后出现内出血。若患者腺体创面出现广泛渗血则可以适当采用静脉止血药进行止血, 辅助在局部喷洒纤维蛋白胶。若手术后引流不畅, 切口内即使出现少量的出血即可引发呼吸困难或者窒息, 此时我们可采取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借助可靠地引流和负压吸引则能尽早对切口的内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出现气管痉挛的现象, 医生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此时常常会因为患者喉头水肿以及声门紧闭等导致气管插管失败, 失败后要停止反复试插, 立即采取气管切开, 人工辅助呼吸,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脑组织缺氧[12]。气管软化塌陷在手术前进行颈部摄片, 手术中探即可明确判断, 在切除患者的腺体后, 医生要观察患者的气管是否出现软化塌陷和反常的运动, 如果确认出现气管软化, 笔者建议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 此时都应该采取将软化的气管壁悬吊在胸锁乳突肌或颈前肌上, 以增加气管的直径, 减少气道中的阻力, 然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如果没有有效缓解, 则要立即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导致的呼吸困难较为少见, 使用背面包膜内方式结扎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不容易损伤喉返神经, 当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呼吸困难时要采用气管切开恢复声带麻痹。患者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但生命体征无较大波动的临床情况在甲状腺手术中也不少见, 主要是因为患者精神紧张, 或者本身有为神经质病人, 这种情况下医生、护士要给予镇静剂以及心理安慰, 即可解除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 甲状腺手术引发呼吸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后要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和缓急进行综合分析, 准确判断导致的原因, 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则要进行气管切开, 保证呼吸道通畅。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行甲状腺手术的3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中10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在甲状腺围手术期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有9例, 出现窒息的患者1例;根据发生原因分别采取吸氧、药物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切口内血肿清除等措施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期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要了解掌握, 准确判断呼吸困难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其采取有效措施。若无法及时判断发生原因或者采用措施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可适当放宽行气管切开的指征, 首先保证恢复患者气道通畅。
【“谈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学校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措施06-25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12-09
学习困难学生小组活动计划11-01
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教育论文09-12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07-04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分析07-08
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07-22
单亲家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课题方案11-23
浅谈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09-1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