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垦(共8篇)

农垦 篇1

——在上仓酒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区挂职工作总结 李建强

按照市、县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09年8月我到上仓镇挂职镇长助理,重点协助上仓镇进行上仓工业园区建设。经过一年的锻炼,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提高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不畏艰难、扎实工作

天津上仓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起步区3.6平方公里,需征地5000亩,涉及到9个行政村,其中一个行政村整体搬迁,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要落实到位,群众的认识和情绪要摸清理顺,工作的难度、强度之大,是上仓镇前所未有的。我到职后正值上仓工业园区起步之时,政府大量的工作和工业园区的起步建设重叠在一起,任务非常繁重。我立即投入工作,主动请战,勇担重任,要求加入任务最艰巨的征地清点工作小组。在工作中有情况不熟的地方,我抓紧时间走访政府各个部门了解情况,并利用晚上时间,借阅文件,以求尽快地了解当地的各种复杂情况。在各个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们充分发挥“五加

二、白加黑”的精神,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园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的征地清点工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了对园区规划内粮食局物料库的清点。在此期间我还参与了园区建设中对居民的征地宣传广播稿的审定工作。

征地清点工作完成后我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被调任到园区管委会任综合办公室主任一职。由于工业园区刚刚建立,面临诸多困 难:没有办公地点;领导班子成员尚未配齐;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到位;部门设置和规章还在空缺中等等。困难面前我敢于“亮剑”,勇往直前!没有办公设备用膝盖当桌;没有伙房用方便面充饥。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我积极与其他开发区取得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学习和参照他们先进经验和办法,并根据上仓园区刚起步建设的特点,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如上仓园区部门的配置;为了提升园区招商引资队伍形象,建议统一着装;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建议每周召开一次由交通局、市政所、路灯所、监理部门等各部门参加的进度会,均得到了领导的首肯。

在园区建设上我以园区的总体环境评估申请工作为基本切入点,与县环保局和市环保局积极沟通,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园区建设的环评工作,并顺利通过专家团的验收。另外,该环评审批项目的所需资金是由我向广成集团申请办理的。这也是园区与广成投资集团办理的第一笔资金业务。

一个园区建设的快慢,重点在于招商引资,而对宣传材料组织是招商引资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我与蓟县工经委、招商局相关同志审定园区招商手册,在津酒集团、挂月集团、渔阳集团的大力协助下,联系广告公司设计园区标识,亲手绘制一稿提供参考和修改,最终完成标识(Logo)设计和招商手册审定两项工作。目前园区标识在2010年全市组织的城市美化中广泛使用推广。招商手册在市委、市政府组织到台湾招商活动中使用。上仓酒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区作为全市31个示范园区,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建设进度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工作人员要发展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为此,我提出以“脱层皮、滚身泥、大干60天,定叫园区换新颜;打造上仓新城,再创上仓新辉煌”的建设口号,在例会的大会议内设立倒排工期表,以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众所周知,09年的冬季来的比往年要早的多,临建的板房内虽然很冷,我们依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研究工程预算、进度安排,调整规划,大家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我曾多次到县里规划局、土地局、土地整理中心等部门学习。回来后组织各部室新上岗人员,进行相关招商礼仪、工程监督、项目审批的理论学习和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园区完成12.4平方公里的道路、绿化、亮化三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吸引内资10.83亿元,签约在建设项目五个,在谈项目9个,初步实现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期目标。

二、承担责任,造福一方

做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真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领导工作的形象比喻。园区刚刚建立征地、搬迁、施工、招商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工作任务部署下来后,存在部分基层群众不支持,作为分管领导就得想千方、设百计,寻找工作突破口,苦口婆心讲道理,耐心细致做工作。有时候遇到一个难点或钉子户,工作就更加的繁重。我夜以继日的工作,常常是连续

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即将临盆的 妻子这时是多么的希望我能陪陪她,哪怕是陪她去做一次检查也好。可是我每一次都说:“你再坚持坚持,下次、下次我一定陪你去。”可是直到儿子出生我也没有能够兑现承诺。即使是妻子住院生产,我也只是在孩子出生后去医院看了一眼,得知母子平安,我嘱咐了妻子两句,亲了亲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就将虚弱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了岳父、岳母,匆匆的赶回了镇里。虽然这里的工作很忙,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原单位的工作。由于我在原单位是主抓技术生产和政工工作的,当牛场有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我来帮助处理时,我义不容辞地去解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对家人亏欠良多,但我可以无愧的说:“我无愧于当地的百姓,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无愧于各级领导的信任。”

三、廉洁自律,维护党纪

我对自己要求是严格的,我深知作为一个干部的言行,群众都很关注,对带好一方的风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广大群众也往往是从我们当领导干部的身上感受党风,乃至党的形象。我认真完成每月上报市里的报表和季度总结,完成好下达到园区的“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工作。自觉履行《廉政准则》,从不向服务对象伸手,从不接受影响集体利益的礼品、礼金和宴请。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有话讲在当面;不搞小动作;该请示的早请示、该汇报的早汇报;注意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坚持经常下基层调研,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当群众来访、记者采访,我都认真接待,或做好释疑工作或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做到讲政治、讲正气,自觉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四、加强学习,增添理论储备

由于我原来所从事工作的局限性,靠积累的经验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领导工作,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到位后我立即对政府相关示范园区建设文件和总体规划目标、征地搬迁所适用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将投融资平台建设理论相结合,才使得我能尽快将自己完成从园区建设的外行人向内行人的转变。不论是党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上级的培训,我都积极参加,严肃认真,并结合单位和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我还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读一些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涉农法律、蓟县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另外,还挤时间学习并通过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GCT)的多门考试课程。通过学习,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法规水平明显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明显加强,五、深刻反思,查找不足

挂职锻炼以来,尽管为了做好工作,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做到了尽心尽力,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是思考处理问题有时不够细致、周全。

二、是深入基层不够。由于各项工作多而杂,处理工作关系能力不足,所以没有按照当初计划实现多次深入基层。以上教训和不足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六、树立目标,展望未来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农村工作的舞台非常广阔,这近一年的锻炼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不足和锻 炼机遇的难得。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当作首要任务。通过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2、廉洁自律,求真务实。今后,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谦虚谨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规范行为标准,认真遵守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一如继往地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开创性完成各项任务。3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动力。面对创新的时代,我们年轻人没有一点闯劲,没有一点创新,是很难干成一点事情的。今后,我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打开新的局面。

农垦 篇2

远在秦汉时代, 就有移民在山西晋北垦殖和军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支援战争, 解放区的党政领导积极创建国有农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在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荒滩、荒坡地区和城郊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开荒造田、引洪淤地、挖渠排碱、植树造林、治理沙丘。1950年, 建成了第一个国有农场。从此, 山西国有农场相继建立, 逐步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 农垦事业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在90年代初曾拥有大小37个农垦企业、2.5万人口、1.2万名职工、2.75×104hm2土地, 成为我省农业战线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 由于全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迅猛冲击, 山西农垦和全国各垦区一样, 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但广大农垦职工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抗争, 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农垦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产业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企业活力逐步提高, 职工生活明显改善,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 全垦区拥有29个农垦企业、近2万人口、1万余名职工、2.27×104hm2土地, 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2008年全系统农业总产值14438万元, 是1979年1723.96万元的8倍;国民生产总值3.1亿元, 比1979年的633.82万元增长了近50倍;粮食、牛奶、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均有大幅增长。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 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6135万元, 比1980年331.66万元增长了近20倍。2008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8×104k W, 大中型拖拉机58台, 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18台, 播种机62台。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和农业产出率有很大提高,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三) 生产模式发生较大改变,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

我省农垦系统传统产业结构是单一的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又是单一的种植业。1979年,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4.9%、23.11%、1.99%, 第三产业比重很小。到2008年末,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9.75%、54.52%、25.73%, 第三产业比重有了较大增长, 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垦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创造了条件。

(四) 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 职工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0年来, 人均收入由1979年的542元增加到2008年的3818元, 增长了近7倍。随着收入的提高, 各企业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美化生产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 投资兴建敬老院、幼儿园、超市、职工活动室等基础设施, 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的文体和科普等活动, 职工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

二、山西农垦发展经验

全省农垦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了经济转型、体制改革、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困难,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促进改革向深层次迈进, 使垦区经济形势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 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是农垦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在冲破单一农业经济的旧框框之后, 在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 我省农垦企业并没有忽视农业生产, 而是把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紧紧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 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以机械化、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建设, 注重发挥农垦规模化经营的优势, 改变了我省农垦农业广种薄收的历史, 保持了农业的长兴不衰, 促进了农垦企业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 培育优质产品是提高农垦企业效益的关键。

在改革开放之初, 我省农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一改原先“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模式, 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 从自产的农产品加工开始, 逐步扩大工业生产的范围和规模, 先后兴建乳品厂、砂轮厂、煤矿等工业企业, 90年代初, 形成了具有农垦特色的以食品加工业为主, 包括煤炭、饲料、造纸、制药等15个行业的工业体系, 特别是我省农垦企业生产的“红卫”牌、“滹沱河”牌、“雁音”牌系列乳制品, 多次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 在山西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深入进行体制改革是促进农垦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山西农垦的体制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极大地限制了农垦企业的发展。为了彻底解决这种政企不分、企业不活的问题, 我省农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变统收统支的财务制度, 实行财务包干;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为重点的改革,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大胆落实“国退民进”的发展方针,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有目的、有重点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等等, 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扩大了农垦企业自主权, 切实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了农垦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是加速农垦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山西农垦为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封闭经营的格局, 全面实施对外开放, 对内放开胆子让权让利, 对外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充分利用农垦土地广阔、矿产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农产品生产基地健全等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加速企业优势资源的合理流转, 大力倡导农垦职工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 敞开大门, 走出去, 引进来, 积极发展与各方面的经济联合, 不仅弥补了农垦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还扩大了企业发展空间, 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 职工收入逐年增加。

(五) 狠抓科技创新是提高农垦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山西农垦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日益深刻, 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通过对关键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和推广, 优化重组科技资源, 增加科技投入, 稳定科技队伍, 大幅度提高农垦科技含量, 走出了一条市场引导科研、科研带动产业、产业振兴经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提高了农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农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山西农垦发展主要问题

在回顾总结山西农垦发展过程中所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否认, 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与全国其他垦区横向比较, 我省农垦的发展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垦区, 有些农场甚至落后于周边农村。主要表现在:

(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速度和深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虽然垦区职工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较大转变, 改革创新、自我发展的意识也明显增强, 但是,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头脑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等、靠、要”依赖国家和企业的思想还未彻底消除, 市场经济观念、商品竞争意识还未牢固树立起来, 对改革的紧迫性和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缺乏足够的认识,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 企业改革步伐缓慢, 不能紧跟市场体制快速运转的脚步。

山西农垦自1994年起连续14年亏损, 累计亏损额达2亿多元, 部分企业资不抵债, 形成了恶性循环, 严重挫伤了农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改革创新的信心。再加上, 虽然多年来我垦区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并未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没有完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致使企业管理滞后, 市场化的优势难以体现, 极大地影响了深入改革的步伐。

(三) 产业结构调整不尽完善, 缺乏核心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到上世纪90年代末, 山西农垦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 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鲜奶、冷饮和酸奶等乳品加工业占到市场供应量的30%以上, 成为我垦区的支柱产业。然而, 由于企业对市场前景缺乏周密的科学预测和论证, 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加工工艺更新缓慢, 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升级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 致使产品滞销, 效益下滑, 工业企业逐步萎缩, 甚至完全退出市场。至今, 山西农垦还没有一个上规模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 更没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严重制约了农垦企业的发展。

(四) 人才流失严重, 农垦事业发展缺乏后劲。

由于农垦企业地处偏远, 经济落后,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日趋严重, 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去, 引不进新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原有人才不断外流, 造成企业管理、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由此导致农垦企业的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降低, 致使企业发展缺乏厚积薄发的力量。

(五) 争取和落实政策不到位, 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而农垦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后, 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各级政府在支持农垦事业发展上的力度越来越弱, 致使农垦企业在争取和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时处于政策“边缘化”, 农场职工不能得到与农民同等的待遇, 职工利益难以保障, 延误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

四、山西农垦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现在, 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山西农垦应以此为契机, 统一思想认识, 进一步坚定信念, 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现代企业管理, 努力促进农垦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 与时俱进, 进一步深化农垦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农场土地承包经营机制改革, 继续巩固和完善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延长土地承包期,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农垦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对有条件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进行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四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劳动用工、分配制度三项改革,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科学用工制度和公正的分配体系。

(二) 整合资源, 全面加快农垦产业化经营进程。

加快农垦产业化步伐,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是农垦企业的立足之本。一是要按照市场需求, 大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对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重点或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努力提高农垦产业化建设水平。二是要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 大力实施规模经营, 挖掘企业业内部增收潜力, 提高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 获得更高的规模经济效益。三要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多下工夫, 提升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 全面推进农垦产业化经营进程, 尽快培育出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

(三) 开拓创新, 大力发展农垦现代农业建设。

山西农垦企业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农垦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 在“机械化、科技化、知识化”上大做文章,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效益;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大力实施科技兴垦战略, 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化, 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用培养新型职工发展农业, 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 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 切实推进农业知识化, 提升农垦整体竞争力。

(四) 掌握信息,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信息化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首先, 要全面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格局, 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信息, 促进农垦经济全方位与市场经济接轨;其次, 要积极创造条件, 拓宽信息资源渠道, 充分了解和掌握与农垦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重大产业政策、扶持重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农产品供求等重要信息, 全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动态;第三,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世界和市场认识农垦, 了解农垦,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 或者将农垦的产品、劳务等向外输出, 实现农垦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五) 积极争取, 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农垦企业的社会性、区域性、弱质性决定了企业发展更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对已经争取到的惠农政策, 要做好资金管理和后续完善工作, 切实保证农垦企业和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对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 要认真研究, 积极争取, 继续加大与当地政府的协调力度, 使各企业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圈中, 让中央的惠农惠企政策和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垦企业和每个职工。

(六) 关注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垦区。

农垦 篇3

省农垦局局长麦朝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各级农垦财务人员为推动全省垦区粮食总体产能提高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所做出的默默奉献,指导大家客观地分析形势,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相关准备,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做好参谋,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并希望学员们能够潜心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次培训班特邀吉林大学商学院的外聘教授孙建军为专题授课教师,继续讲解《经济法基础》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课程。培训期间还召开了2012年分地区农垦企业财务情况汇报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谋划今后重点工作。培训班结束后,还就2012年度全省农垦企业财务决算和统计汇总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全国农垦扶贫开发 篇4

农垦扶贫开发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垦扶贫开发工作,推进贫困农场脱贫致富,事关全国扶贫开发大局,事关农垦改革发展大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农垦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农垦扶贫开发提出了新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意见》精神,举全力推进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十三五”时期农垦扶贫开发各项任务,确保打赢农垦贫困农场脱贫攻坚战,结合全国农垦贫困农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农垦扶贫开发的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各垦区紧紧围绕《全国农垦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结合本垦区和贫困农场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扶贫开发,贫困农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2011-2015年,全国农垦扶贫开发投入22.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 1 资金18.1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291个,116个贫困农场实现了整体脱贫。

一是贫困农场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经济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贫困农场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5年,全国302个贫困农场实现生产总值541.47亿元,年均增长11.19%。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期初的58:23:19调整为51:26:23。2015年,全国贫困农场营业收入138.30亿元,年均增长1.15%;利润总额0.87亿元,实现连续五年总体盈利;资产负债率从期初的98.60%下降到89.69%,总体经营情况向好。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时期,贫困农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5年间,全国贫困农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86.68万亩;修排灌渠道1602公里,打电机井1231眼,新增灌溉面积38.6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5.10万亩。贫困农场粮豆、棉花、干胶、油料、肉类、牛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农场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贫困职工群众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贫困农场职均收入16321元,年均增长17.99%;人均纯收入9873元,年均增长14.29%,高于全国农垦4.91个百分点。到2015年末,全国贫困农场累计解决了65.9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了146.29万人的出行和80.43万职工的居住条件,特别是地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 农场交通、饮水、住房、通电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修建完成了一批医疗卫生和文化娱乐场所,较大提升了贫困农场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是农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扶贫开发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弘扬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的农垦精神风貌。农垦的扶贫开发对周边农村农民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通过农场扶贫项目建设,五年来累计帮助周边农村解决了23.14万人、28.68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了113.95万人的出行条件,还为周边农村代耕代收农作物365.40万亩,提高了周边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主要经验

“十二五”期间,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在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推动“十三五”农垦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激发贫困农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注重调查研究,因地施策、因策发力,找准扶贫开发切入点,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农场自我发展能力。以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重中之重,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兴脱贫,以产业强致富。三是坚持智力扶贫,提升贫困农场管理水平。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经营管理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四是坚持强化监管,提高扶贫项目建设成效。重视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强化项 目实施各环节监管,注重绩效,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是农垦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是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农垦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性更凸显,时间更紧迫,任务更艰巨。

(三)优势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农垦扶贫开发面临难得机遇,具备良好工作基础。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举全党全国之力扶贫攻坚。这十分有利于农垦扶贫开发工作获得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也有利于农垦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二是深化农垦改革为贫困农场脱贫提供新动力。随着新时期农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的释放,对于贫困农场加快企业化改革,完善企业治理和运行结构,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提升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水平,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战略为贫困农场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进程中,围绕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农垦产业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更加清晰,与所在区域发展的融合程度更加深入,贫困农场发展的基础条件会进一步得到保障,面对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四是农垦多年扶贫开发打下了良好工作基础。不间断地扶贫开发,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形 成了顺畅高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培养了一支苦干实干的扶贫工作队伍,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与挑战

进入“十三五”,农垦的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从贫困农场规模上看,“十三五”期间仍有304个重点贫困农场,其中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尚有10万户、25万人,贫困农场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7.08%,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农场总户数和人口的10.83%和13.47%。从区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有236个贫困农场(占重点贫困农场77.63%);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农场有59个(占重点贫困农场19.41%);一些贫困农场地处边境区域、高寒山区和荒漠边缘,还有一些地处库区、泄洪区,自然环境差、生态脆弱。从扶贫对象上看,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农场基本都已脱贫或接近完成脱贫,剩下的基本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成本高、难度大。从扶贫任务上看,贫困农场主导产业不强、产业基础薄弱、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依然是扶贫攻坚的主要矛盾,还有2万多公里场内道路需要新改建,600多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50万多人饮水不达标,40多个生产队还不通电。

三、“十三五”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五)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和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意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推动农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主线,积极协调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有效提高贫困农场经济实力,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发展产业促进农场发展、农场发展促进职工群众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农垦扶贫开发道路,实现贫困农场脱贫致富。

(六)基本原则

——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和农垦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支持,引导资源要素向扶贫开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洼地集聚,统筹资源与产品、产品与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农场全面发展。

——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激发贫困农场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贫困农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三生融合,推动持续发展。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贫困农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导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贫困农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类指导,突出精准扶贫。根据贫困农场区域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和发展空间,找准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分类施策分类扶贫,实行有差异、分梯队的扶持路径,有效解 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

(七)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国农垦31个垦区的304个贫困农场全部实现脱贫:总体经营状况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生产发展。贫困农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生产总值实现63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贫困农场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生活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8%以上,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农场分梯队分别达到人均纯收入2万元、1万元、0.6万元水平。其中内蒙古海拉尔、黑龙江、江苏、广东、宁夏等5垦区人均纯收入1.5万-3万元,梯队平均2万元;内蒙古地方及大兴安岭、辽宁、吉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17个垦区人均纯收入0.6万-1.5万元,梯队平均1万元;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湖南、贵州、云南、新疆畜牧、新疆农业等9垦区人均纯收入0.4万-0.8万元,梯队平均0.6万元。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公路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出行要求,贫困农场职工群众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全部解决,科教文卫事业全面进步,农场面貌显著改善。

——生态优良。场镇绿化工作基本完成,废弃物处理、垃圾回收等设施基本完备,场镇及队站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四、重点任务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大力提升农场经济功能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和推动贫困农场加快企业化改革,完善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场发展活力。进一步推进贫困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坚持和完善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引导贫困农场积极探索“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 “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场与农场、农场与地方、农场与其他龙头企业多种形式的联合联盟联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贫困农场更快发展。

(九)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壮大升级。深入分析贫困农场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切实把握贫困农场发展阶段,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厚植产业扶贫基础。

——重点支持贫困农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确定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一场一业、一业强业、强业兴场”。支持贫困农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推动农业持续增值增效。

——着力推动贫困农场依托生态、边境等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农业多功能性,打造特色农场和现代农业庄园,推进农场生产和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 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新兴产业。

——大力引导贫困农场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培育龙头企业,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加粗农业产业链。

——鼓励支持贫困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扩大优势农产品终端产品生产,发展现代服务业,线上线下拓宽产品流通渠道,强化农垦品牌效应,促进农场和周边区域共同受益,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晾晒、仓储、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和能力。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对接国家和所在区域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共享共建、互通互联,优化整体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一)强化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在贫困农场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鼓励贫困农场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强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农机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基础。积极推动贫困农场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科技进步对贫困农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大对干部职工经营管理技能和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快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十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强贫困农场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农场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促进农场特色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各类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实现种养生态平衡。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地力,防止水土流失,优化产地环境。主动参与国家、区域各类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农业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大协调争取和整合力度,努力增加投入。加强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对农垦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脱贫攻坚政策覆盖贫困农场,加大贫困农场发展与实施各项“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力度,全方位接通政策落实和建设项目实施渠道。改变以往资金平均分配和照顾性安排的做法,聚焦重点垦区重点贫困农场,特别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农场倾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解决制约贫困农场最紧迫的急事难事,促进农场快速发展。

(十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不断提高农垦扶贫项目规划、设计和执行能力,提高项目指向的精准性,最大化发挥项目实施作为农垦扶贫主力军作用。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审计和监督,从严查处违规行为。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四制”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和资料归档工作。加大项目实施后评价工作力度,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农垦扶贫项目落实机制。

云南农垦总局审计项目案例 篇5

一、基本情况

农垦集团创立于1951年,是省政府直属企业单位。1996年云南省农垦总公司改组为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8年末,农垦集团拥有82家独立核算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786723.96万元,总人口31.67万人,实有国土面积346.15万亩,支柱产业是天然橡胶,是全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茶叶是云南农垦的第二大种植业,所生产的茶叶品牌已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农垦集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隶属关系和产权关系为纽带对集团内下属67户企业进行资产管理;资产总额752676.33万元,负债总额484378.17万元,所有者权益268298.16万元。2004年以农垦集团为主要投资方,出资80693.29万元注册成立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橡胶公司”),该公司集中了农垦集团内与橡胶生产有关的优良资产。橡胶公司的红利成为农垦集团本部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审计评价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云南农垦系统的深化改革始于2003年。通过改革,农垦集团与所属企业建立了以资产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行使出资人职权,并形成云南农垦系统的目标管理中心、资本经营中心、财务决算中心、投资开发中心和对外经济发展中心。同时,农垦集团积极推行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机制,进行了资产整合重组,组建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了国有农场内部政企分开,减少了农垦集团的社会职能,推动了云南农垦的“二次创业”。近年来,云南农垦稳步发展,资产总量、销售收入、所有者权益逐年增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但本次审计发现,农垦集团管理机制不灵活,权力高度集中,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三、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国家、省委、省政府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垦集团期货部违规从事期货经纪业务。

农垦集团期货部属农垦集团非法人资格的二级核算单位,于1997年在上海期货交易所

取得自营席位(非经纪会员),无期货经纪业务资质。截至2009年3月末,该部违规向农垦集团内部、外部的单位及自然人44户出租、出借席位进行期货交易。

2.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垦集团所属河口分公司新建的制胶厂厂房、仓库、生产队仓库、收胶站等占用的土地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所属红河农垦部分变更土地使用性质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所属临沧双江农场签订虚假合同转让土地1998平方米。

3.云南农垦系统的医疗机构移交地方不彻底。

截至2008年底,农垦系统共有115个医疗机构,至审计调查结束时只移交地方管理7所,尚余108所未移交。

(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决策机制不灵活。审计调查发现,云南农垦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决策机制不灵活,程序复杂,不利于解决问题。

2.体制存在漏洞,工资收入不合理。1997年以来,农垦总局、集团一直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截至2008年末,农垦集团本部有104人隶属于农垦总局机关,橡胶产业公司有16人隶属于农垦总局机关。以上人员(120人)在职时实行农垦集团的绩效工资标准,退休时却执行公务员工资待遇。

3.农垦集团本部、期货部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管理关系不顺。一是隶属关系不顺,期货部作为农垦集团本部非法人资格的二级核算单位,法人代表是农垦集团董事长,却隶属于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农垦集团的二级法人单位)管理。二是业务不顺,期货部财务经理由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财务经理兼任,但该经理却不了解期货部的业务情况。

(三)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投资大,效益差,涉及金额19221.63万元。

农垦总局办公大楼(鼓楼工程)于1995年5月1日用下属等单位的集资款15370.82万元进行投资建设,至今一直处于无法使用状态,造成资产闲置;思茅农场医院投资700万元,地处闹市区,但该医院近3年仅实现收入112.52万元,年人均创收6357元,基本丧失了服务企业的功能,资产运营低效;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万头奶水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004年开始启动,已投资236.37万元,2005至2008年累计收入仅13.87万元,投资大、效益差;红河农垦分局河口农场2004年投资480多万元建设的山腰边贸综合市场,资产闲置,投资难以收回;黎明农场投资淀粉厂,总投资1636.97万元,从1998年至2008年,累计亏损2086.92万元,2008年1月28日停产,预计资产损失1726.44万元,存在损失风险;东风分公司制胶厂投资概算5339.82万元,截至2008年末,共投入资金797.47万元。至今处于停工状态,资产闲置。

2.所属孟连农场擅自分配国有资产收益854.64万元。

2006年,普洱农垦分局部分干部及孟连农场职工根据云南省农垦总局的批准,集资入股465.33万元成立孟连复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至2009年3月尚未成立,一直延用原属国有经济性质的云南省国营孟连农场复兴商号(简称复兴商号)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孟连农场将其在境外种植已开割的4000多亩国有橡胶林注入事实上不存在的公司。3年来,有关人员根据事实上不存在的孟连复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分配国有企业复兴商号的利润854.64万元,其中:2006年分配288.61万元,2007年290.55万元,2008年275.48万元。2006年、2007年用当年实现税前利润分红,2008年分红股利直接进入成本费用。

3.境外天然橡胶资产未妥善管理,存在流失隐患。西双版纳农垦分局成立的勐腊振华商行在境外独资开发了3500亩天然橡胶林,该项资产在勐腊振华商行的账上没有反映。另外,该商行负责人已被调到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云橡投资有限公司,调走之前,农垦总局对勐腊振华商行的资产、债务等未进行认真清理,该商行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4.所属临沧农垦分局用50万元公款以分局职工个人名义入股成立公司。2009年临沧农垦分局拨出公款150万元,其中50万元是以分局职工个人名义和其他股东成立耿马古贡茶联合开发有限公司。

5.所属单位账外资金、资产911.23万元。临沧、西双版纳农垦分局等单位采取收入不入账等方式形成账外资金369.74万元;账外资产541.48万元,其中西双版纳分局接受移交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61.14万元;红河农垦分局新建办公大楼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形成账外资产348.34万元;西双版纳国营东风农场以土地使用权评估价132万元出资,与西双版纳昆曼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昆曼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并持有49%股份,该项资产未在财务账中反映,形成账外资产。

6.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涉及金额1175.88万元。

弥勒东风农场等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736.56万元;西双版纳东风分公司违规发放、使用天然橡胶良种补贴18.82万元。瑞丽农场专项资金420.5万元未专户专账核算。

7.红河农垦分局擅自用公款160万元为私人购房。

8.普洱农垦分局2006年以收取工作协调费、土地协调费等名义向下属单位违规摊派收取费用40万元。

(四)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成本费用不实27982.35万元,其中:少计收入17108.69万元,多计成本费用6010.56万元,少计成本费用4863.1万元。

2.漏缴、未缴税费357.42万元。

3.往来款4376.74万元未及时对账或清理。

2008年末,对于1995年以前潞江农场借边境贫困农场事业费等往来款项3627.89万元,农垦总局财务处长期未进行清理;西双版纳、普洱分局代农垦集团收取的管理费508.85万元长期挂账;临沧分局与勐撒农场双方往来款相差240万元。

4.资产未按规定计价核算,农垦总局(集团)资产不实。

29950.87万元。普洱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1宗土地未作价入账,资产不实27504.71万元;河口分公司资产不实1858.7万元;弥勒东风农场资产不实142.53万元;文山农垦联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资产不实444.93万元。

四、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

对上述问题,省审计厅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省政府上报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并向农垦总局(集团)下达了整改建议书。对农垦集团期货部违规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问题,责成期货部在进行账户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期货交易业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认真清理出让的土地并按规定完善相关手续,对双江农场签订虚假合同转让土地的问题应按有关规定完善相关手续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农垦系统的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不彻底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全面完成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对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

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步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对项目投资大、效益差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加强对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避免因决策不慎导致的国有资产损失;对孟连农场擅自分配国有资产收益854.64万元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对该事项进行深入调查,查清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对境外天然橡胶资产存在流失隐患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对振华商行的经营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并规范管理;对临沧分局用50万元公款以分局职工个人名义入股成立公司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责成临沧分局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各单位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各项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款专户管理;农垦总局、红河农垦分局及河口分公司应追回被挪用、挤占专项资金并归还其原渠道;责成农垦总局(集团)收回违规发放、使用的18.82万元并重新安排发放;对红河分局擅自用公款160万元为私人购房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责成红河农垦分局追回160万元公款,对主要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对普洱分局向下属单位违规摊派收取费用40万元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责成普洱分局将收取的工作协调费、土地协调费全额退还下属有关单位;对收入、成本费用不实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责成各单位对往来账目进行清理或核对,并及时调整相关会计科目;对漏缴、未缴税费357.42万元的问题,责成各企业、事业单位及时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补缴各项税费;对往来款4376.74万元未及时对账或清理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责成各单位对往来账目进行清理核对,并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对资产未按规定计价核算的问题,建议农垦总局(集团)责成下属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核算的相关规定,规范其财务核算。

对审计调查发现云南农垦多起个人涉嫌经济犯罪事项,已按相关规定移交检察机关作进一步处理;对下属单位账外资金、资产911.23万元的问题,已移交农垦总局(集团)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省审计厅建议:进一步深化云南农垦内部改革,增强农垦活力;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推进农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将农垦有关产业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巩固和壮大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邻国的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大力发展垦区服务业,培育农垦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农场的城镇化纳入地方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逐步改善农工的居住环境,提高农工生活水平;对特别困难的农场应给予特别的扶持政策。

五、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云南省农垦总局(集团)针对本次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了《云南省农垦总局(集团公司)贯彻落实省审计厅对农垦审计决定和对相关问题及时整改的通知》(云垦局〔2010〕24号),将农垦总局(集团公司)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及专项整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将整改和处理结果纳入2009决算之中,未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追

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并对每个具体问题专设督办人进行督办。临沧农垦分局根据审计建议,及时下发了《临沧市农垦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规定》(临垦局发〔2009〕39号)、《财务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对农垦集团期货部违规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问题,期货部已进行了账户清理,及时出台了《期货部工作岗位职责(暂行)》(云垦商务〔2009〕11号)等8个管理制度。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正在认真清理出让的土地并按规定完善各项相关手续,双江农场已按规定向上级部门申报,完善相关手续。对农垦系统的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不彻底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表示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全面完成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对机制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垦总局(集团)将结合“二次创业”,积极改革管理体制,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步伐;对项目投资大、效益差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正积极与有关单位协商,争取妥善处理鼓楼工程的闲置问题,农垦总局(集团)及其下属有关单位表示要以此为教训,今后要加强对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避免因投资、决策不慎导致的国有资产损失;对孟连农场擅自分配国有资产收益854.64万元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表示要对该事项进行深入调查,查清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当处理;对境外天然橡胶资产未妥善管理,存在流失隐患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正对振华商行的经营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并规范其管理;对临沧农垦分局用50万元公款以分局职工个人名义入股成立公司的问题,临沧农垦分局已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资产处置,注销了耿马古贡茶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并清理收回了用公款以分局职工个人名义入股的全部款项;对下属单位账外资金、资产911.23万元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正在根据资产的产权调增相应的资产,调整相关账目,其中,临沧农垦分局已将账外核算“小金库”的收入310.73万元,支出309.64万元和余额1.09万元纳入临沧分公司的企业账内进行核算,分局行政主要领导主动向集团公司党委检查错误,总局(集团)责成分局主要领导就“小金库”问题在分局机关支部大会上作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集团公司纪委备案;对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和云南橡胶股份公司东风分公司设立账外资金的问题也分别作了处理决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版纳东风农场已将账外资产调入农场财务统一进行核算,其他需要调整的账目,各相关单位正在进行纠正、处理;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已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各项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要求各单位追回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并归还其原渠道;对红河分局擅自用公款160万元为私人购房的问题,红河农垦分局已进行了处理并追回160万元公款;对普洱分局向下属单位违规摊派收取费用40万元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已责成普洱分局将收取的工作协调费、土地协调费全额退还下属有关单位;对收入、成本费用不实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责成各单位对往来账目进行认真清理或核对,并及时调整相关会计科目;对漏缴、未缴税费357.42万元的问题,农垦各企业、事业单位正积极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补缴各项税费,其中,临沧分局已到税务机关补缴了个人所得税;对往来款4376.74万元未及时对账或清理的问题,农垦总局(集团)已责成以上各单位应对往来账目进行清理或核对,并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其中,临沧农垦分局已将分局列支给勐撒农场的240万元作为借款处理,调增了对勐撒农场的应收款项;

农垦总局党委会议工作报告 篇6

总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局长邹积慧主持会议,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有国、徐学阳,总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于春明,总局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梅殿龙,总局军事部部长裴志忠及参加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代表出席会议。

在热烈的掌声中,隋凤富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垦区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描绘了百年垦区的愿景目标,向垦区人民发出了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动员令。

垦区按照“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全力以赴实施跨越工程,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夺取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胜利

隋凤富首先对垦区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今年垦区生产总值预计达535亿元,同比增长18%,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粮食总产和商品粮总量双双迈上300亿斤台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北大荒品牌价值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销售收入率先突破百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倍,粮食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北大荒集团总公司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0800元,同比增长13.5%。整体搬迁居民点491个,超过历史撤并居民点总数的一倍。新建住宅面积570万平方米,相当于前5年建设面积总和,城镇化率达到6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1500公里通村公路竣工通车,建虎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多万亩,垦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北大荒先锋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活动,涌现出徐元林、陈大玉等新时代楷模和一大批先进典型,展现了当代北大荒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四级公共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大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和北大荒文化建设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不断攀登新高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宝贵经验,客观分析垦区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隋凤富指出,在不断攀登新高峰的过程中,三代北大荒人创造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垦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紧密结合在一起,靠国家和省的关怀支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农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靠思想解放和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垦区生产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战略性结构调整,靠产业化拉动和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六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六民”理念,靠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七是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靠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北大荒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隋凤富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垦区目前的综合实力、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与所拥有的资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待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急需提高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垦区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垦区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全面落实xx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

隋凤富说,今年6月,xx考察黑龙江时明确指出垦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致力于以大产业、大集团、大规模、大效益、大发展和大贡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力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建设好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率先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垦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XX年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67%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实现“五加一百亿工程”目标,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周边农村耕地5000万亩,使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纳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完成“本体垦区”建设任务,比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工业化率45%,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全面实现“三化”奋斗目标;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带动一批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XX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垦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对周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实现“五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明年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开局年,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起步年,总局党委对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xx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着力推进抓城提档、强工提速、带农提质、场县共建提升、“十大民生工程”提效,做强北大荒集团,确保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速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夯实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政治基础,凝聚起全民干事创业的伟大力量,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坚强保障

隋凤富指出,垦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努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度,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广泛凝聚垦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中到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事业中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依靠基层党组织凝聚起全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力量。要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以勤政廉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保障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以农业提质为重点,加快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工业提速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抓城提档为重点,进一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以推动场县共建提升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

隋凤富指出,垦区要大力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积极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业,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业。明年是垦区“强工”年,工业占垦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要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销售收入增长3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提高20%。加快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建设,增强集团总公司对成员企业的管控能力,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以营销网络共享为重点,构建统一有序的市场营销体系。加快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工业企业管理,加强营销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隋凤富要求,“抓城”工作要提档,要规划好城镇,建设好城镇,经营好城镇,管理好城镇。在场县共建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搞好合作共建带农服务,搞好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进文教卫生资源共享,加强垦地双方干部挂职交流。要以“十大民生工程”提效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和谐垦区建设。扎实推进“住、路、水、能、树,教、卫、文、保、富” 十大民生工程,让全体北大荒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明年新建住宅500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居民点400个,年内使12万户居民搬进新居;新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建虎高速公路建设;再解决1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推进绿色城堡、见缝插绿和绿色屏障三大生态工程,提前两年实现“绿满垦区”目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切实抓好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改善基层卫生所条件,保证职工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活动,发挥“报、刊、台、网”、职工书屋等文化载体作用,宣传北大荒文化;按照国家政策及时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垦区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学习借鉴海林农场经验,大力推行职工群众财产性收入模式,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实现收入多元化。

隋凤富提出,要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完善智力支持体系,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要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垦区大发展,以战略思维谋划科学发展大局,完善责任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秉持“六民”执政理念,坚持“六公”廉政理念,坚持“六新”勤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凝聚人、激励人,努力营造全民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北大荒人满怀信心地开创垦区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垦电视新闻应突出“三味” 篇7

一、新鲜味

当前,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是摆在农垦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如何才能赋予电视新闻节目以独特的新鲜味, 首先就要求农垦电视新闻要改变以往传统老套的报道方式、方法, 力求推陈出新, 把受众最关心的最新消息用最生动的形式最有效地呈现出来。

1. 跳出陈旧模式束缚, 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

在日常采访实践中, 农垦的电视记者要认真挖掘新闻线索, 找准新闻选题, “把小做大”、“把大做活”、“把好做精”、“把精做深”。以农业生产报道为例, 要避免一味地唱“四季歌”, 拘泥于“春种”、“夏管”、“秋收”、“冬训”等年复一年的格式化的“四步走”报道模式, 应站在全新的视角, 把镜头对准那些时下反映国家出台的对农新政策, 农垦职工如何运用新科技、把握新政策, 农户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粮食品质, 如何解决种管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及垦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垦区新型工业化, 农场城镇化进程,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 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强力推进“抓城、强工、带农”重点工作等具有新意和垦区百姓关心的新闻事件。如果在农业新闻报道中, 只注重生产环节的报道, 必然使新闻干枯乏味, 缺少电视新闻的鲜活性、可视性和指导性。

2. 紧跟时代脉搏, 赋予新闻以时代特色和新鲜感。

在日常采访活动中, 农垦的记者要弘扬主旋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发展观, 本着服务三农的思想, 站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最前沿,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百姓, 了解民情, 反映民意, 和群众交朋友, 关心群众的疾苦,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认真挖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要用镜头真实客观地去记录和捕捉活跃在垦区最基层的新闻人物和发生在垦区最基层的新鲜事件, 精编细制, 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 使新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时代感, 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才能感染观众, 受到欢迎。

二、特色味

目前, 黑龙江垦区已建成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同时还建起了110多个功能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农垦小城镇, 成为垦区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 这为如何做好农垦电视新闻报道和服务垦区受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最大化地满足农垦电视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 采制具有农垦特色的电视新闻, 就要求我们的农垦电视工作者在采访和制作新闻节目时一定不要忽视农垦观众的文化特色、整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力求特色新闻。

1. 在追求新闻的权威性、时效性、前瞻性上体现特色。

众所周知, 群众利益无小事, 关乎农垦百姓的新闻节目在这一点上就显得更加重要, 只有用崭新的农民观去发现他们、认识他们、学习他们、愉悦他们、引导他们、挖掘他们、满足他们, 才能为农垦观众创作出适合他们需求的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前瞻性的特色电视节目。

2. 在体现新闻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上凸显特色。

新闻必须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和地方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垦区实际情况出发, 最大限度挖掘和采制富有垦区特色的地方新闻, 为受众传递科学知识、提供文化食粮。目前, 黑龙江农垦电视台针对垦区实际开辟的《北大荒新闻》、《记录》、《黑土地》、《科技空间》、《北大荒人》、《北大荒文化周刊》、《绿色视野》、《生活你我他》、《走进北大荒》等专栏节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知识性, 达到了教育和服务的目的, 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深受农垦观众的欢迎, 也在全省电视作品评奖中获得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和赞誉。这些节目, 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 充分地满足了垦区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突出“三农”地方特色, 强化服务功能, 贴近农垦生活, 服务农垦产业, 从而赢得了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说, 农垦电视工作者要在创作中融入对农垦的深厚情感, 使电视媒体成为农垦人了解农垦政策、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展示当代农垦人风采、娱乐身心、提高生活品位的窗口和阵地。

三、大众味

1. 坚持为三农原则, 满足农垦观众的欣赏品位。

作为农垦广播电视的品牌栏目, 农垦观众需要的就是像《北大荒新闻》、《黑土地》、《走进北大荒》等等这样为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之所以雅俗共赏、深受欢迎, 充分说明了我们农垦电视媒体创作的电视节目要真正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一理念, 脱离了“三农”, 农垦电视节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立足“三农”是农垦电视工作者做好节目的基础, 服务“三农”也是黑龙江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广播电视事业的重中之重。

2. 采取平民化视角, 增强农垦新闻的趣味特点。

宁夏农垦牵手法国梅西集团 篇8

法国梅西(集团)创立于1890年,是法国较早开始从事葡萄苗木技术研发和苗木繁育技术的家族企业,目前已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苗木技术研发和扩繁团队,在全球拥有7家控(参)股公司,包括梅西技术开发公司、梅西生物基因工程公司、梅西兄弟公司、梅西葡萄酒业公司、梅西葡萄酒商贸公司以及阿根廷、美国加州分公司等,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梅西集团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包括法国五大列级酒庄在内的超过7000家重点企业客户,超过90%的葡萄苗木供应全部来自梅西集团,获得梅西技术扶持的葡萄园面积达到20万公顷。梅西集团在法国总部维克斯拥有一个高端实验室,应法国农业部、法国国家农科院的要求和邀请,梅西实验室多年以来长期承担了法国政府关于葡萄种苗的部分法规、最新质量标准的数据测试和制定。

梅西集团现任掌门人让-皮埃尔梅西先生是梅西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1980年至1984年担任OIV法国理事,1982 年至今,担任法国农业部全国种子苗木委员会首席专家, 2001年以来,担任法国葡萄苗圃联盟会主席、2002 年被推选为世界葡萄苗木委员会副主席,并获法国农业部颁发的法国农业最高荣誉“骑士勋章”,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声誉。梅西先生长子米盖尔·梅西先生(梅西集团总裁)现任“法国葡萄种植联盟会”副主席,担任法国政府葡萄苗木出口检验检疫中心首席专家,是法国农业部授权的全国葡萄苗木检验检疫质量标准制定人。

梅西集团在葡萄苗木脱毒、嫁接方面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人才队伍、技术优势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在苗木检测病因、研究根治、工业化繁育、标准化园区管理方面已形成了全套的技术规范,特别是拥有“确认病原菌、微生物技术吞噬原菌、欧米伽形嫁接术”等专利技术和全球领先专有技术6项,每年向世界各地供应优质脱毒嫁接母本葡萄苗2500万株。目前梅西集团正在研发的抗寒苗木技术可将苗木抗寒性能显著提高,对宁夏地区气候条件下试验推广葡萄树体安全过冬提供了重要的抗逆性苗木品种。

上一篇: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作文下一篇:灯祭课文反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