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推荐7篇)
作者:西峰区统…文档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06更新时间:2008-1-9文字控制:[小][大]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我国十三亿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占到了八亿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西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峰区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加快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建办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等环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在蔬菜产业开发中,西峰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以专业村、示范点为中心,不断扩大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2007年西峰区瓜菜专业村达到12个,种植各类瓜菜1.6万亩,建成董志城郊设施蔬菜基地,武川、纸坊、蒲河川区西甜瓜基地,肖金甜椒基地,显胜加工型辣椒基地和彭原黄花菜基地,商品瓜菜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初步形成辣椒、黄花菜、西甜瓜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
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近年来,西峰区围绕蔬菜加工、销售、贮藏建成北地红食品有限公司、百灵薯品营销公司、华兴土特产公司、全聚祥食品有限公司等七户龙头企业,通过推行“订单种植”,建立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加工增值,年销售蔬菜近3万吨。今年,西峰区又引进马铃薯全粉生产线一条,仅此一项,西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年增加1.8万亩。北地红食品有限公司连续五年与显胜乡三泉村农民签订辣椒种植收购合同,并严格按合同办事,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3、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西峰区蔬菜科技推广工作持以试验、示范为手段,推广为目的,近年来推广了大棚专用品种22号尖椒、盛开花甜瓜、红将军豇豆,温室专用品种天津白叶三黄瓜、保冠3号番茄、陇椒2号辣椒、美引长茄及地膜甜椒专用品种中椒4号、加工型辣椒品种丰力一号、西农8号西瓜、顶上盛夏春萝卜等优良瓜菜新品种;推广了玉米套甘兰、西瓜套萝卜、洋芋套大葱等粮菜、瓜菜、菜菜间作套种模式;推广了地膜种植、竹架大棚、钢架大棚、水泥骨架大棚、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五种栽培设施。在董志、肖金等蔬菜集中种植区域建立了专业化蔬菜育苗基地,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移栽定植的“新庄模式”。
4、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西峰区被确定为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2005年顺利通过全省验收。示范县创建四年来,西峰区成立了西峰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创建绿色、无公害中心示范区2个,认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3.75万亩,认证绿色黄花菜A级产品1300吨、无公害辣椒产品10500吨、无公害马铃薯产品17250吨,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蓓蕾”牌黄花菜商标和“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制定出了《西峰区无公害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西峰区无公害食品甜、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七项地方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等生产技术标准十四项,在西郊、南苑蔬菜市场及百佳超市设立检测点3处,在肖金、董志依托协会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点2处,推广黄板诱蚜、臭氧杀菌、高温闷棚、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便应用而生,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西峰区先后成立了西峰区瓜菜生产技术协会、董志辣椒协会、肖金甜椒协会、显胜辣椒协会、彭原黄花菜协会和百灵薯品营销公司六个农民营销服务组织,会员总数达到325名,并为协会配备了电脑、电视、音响等办公设施,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健全了机构。产前由协会统一组织调运生产物资,即保证了质量,方便了菜农,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后由营销公司统一组织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菜积极性,促进了西峰区蔬菜的生产、销售和流通。董志辣椒协会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中,统一组织调运钢管、棚膜、竹杆、肥料等生产资料,使每座钢架大棚降低生产成本180元,并将新庄辣椒外销到山西、四川等地,极大地提高了西峰区蔬菜产品的知名度;肖金甜椒协会2007年调回中椒4号、中椒8号籽种4500袋,组织销售甜椒3700多吨,促进了西峰区甜椒产业的发展。
6、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西峰区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种植为主要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改越冬一大茬为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栽培,平均每亩收入1.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4;塑料大棚平均每亩收入6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3;地膜种植平均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2.1。环县曲子镇农民冯树财,98年到董志承包温室开始种菜,经过几年的辛勤务作,他的手头宽余了,不但将一家人的户口落在了董志村,还住进了一个漂亮的四合院,2007年2座日光温室仅春季育苗一项收入1.5万元,育苗结束后又定植了西红柿,两茬共计收入2.5万多元;什社乡武川村农民滑有海,2007年新建钢架大棚2座,面积0.76亩,全部定植早春茬甜瓜,5月下旬开始采收,7月中旬拉秧,产量2640㎏,产值4582元。大棚甜瓜采收末期,他又在甜瓜植株的空隙定植了甘蓝,产鲜菜3800多㎏,产值1520元。两茬年收入达到6102元,折合亩产值8029元;后官寨乡帅堡村农民李进军2007年种植晚熟西瓜6亩,亩收入突破2000元。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西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雨水集中,昼夜温差大,夏季与西安、四川等地相比较,温度较低,是蔬菜种植的优势区域;二是区位优势明显。西峰区位于庆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科技意识较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三是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2007年,经西峰区申报,对彭原、后官寨、董志等地的马铃薯产品进行了无公害认证,认证无公害马铃薯产品17250吨,并注册了蓓蕾牌黄花菜和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两大商标;四是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西峰区蔬菜市场供应60%依靠外调,自产菜仅占40%。就同一种蔬菜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较,蔬菜价格也高于全国同期价格水平。
2、制约因素:一是基础条件薄弱。水资源贫乏,灌溉条件滞后,是限制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塑料大棚所占比例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是群众认识不到位。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农民习惯于种植粮食作物,对投资大、费工费时、科技含量较高的蔬菜生产,思想转变慢,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意识;三是科技含量较低。蔬菜生产是一项生产周期短,劳动强度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项目。西峰区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历史较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缺乏,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到户、到田率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基础条件薄弱,普遍对蔬菜种植投入不足,延误农时,影响了产量、效益的提高;五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虽然西峰区已建成7户龙头企业,但其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对蔬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
(二)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国内外蔬菜市场消费发生重大转折。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大宗菜转向多样化和特需化,消费由大众化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质量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放手发展蔬菜生产面临新机遇。
第二,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
第三,区内市场需求旺盛,实施蔬菜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目前,西峰区蔬菜生产总量基本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但上市较为集中,除七、八、九3个月当地蔬菜占绝对优势之外,其余时间都以外调为主,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消费旺季时值生产淡季,精细菜基本依赖外调。扩大设施菜田,提高生产能力,才能缓解季节性供需矛盾,逐步扭转城乡居民“吃菜难、买菜贵” 的被动局面。只有创建蔬菜加工、贮藏龙头企业,加强蔬菜产后加工、保鲜、贮藏,延长产业链条,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发展蔬菜产业是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据调查,一亩露地蔬菜收入在1200元以上、大棚菜亩均收入6000元左右、而经营日光温室的菜农年棚均收入都在12000元以上,分别是种粮效益的三倍、十五倍和三十倍。不少农户靠种菜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房,供孩子上大学,种菜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今后发展建议
西峰区蔬菜产业开发应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辣椒、马铃薯、黄花菜、西甜瓜四大产品开发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形成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促发展的瓜菜产业开发新格局,使西峰区瓜菜产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业化发展意识。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宣传媒体,对区域内蔬菜种植能手进行电视报道,组织农民观摩、学习,现场接受教育,学习技术。通过对典型的宣传使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的产业化生产意识得到提高,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搞好规划指导,突出区域特色。要改变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确定地方主导产品,建立优势农产品集中种植区域,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西峰区董志城郊和武川、纸坊、蒲河川区设施蔬菜基地及肖金甜椒、显胜加工型辣椒、后官寨洋芋、什社西甜瓜和彭原黄花菜基地建设。到2010年,西峰区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黄花菜累计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优质商品菜基地10万亩。瓜菜总产量达到25万吨,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农民人均瓜菜收入达到486元。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销环境。一是建立市场营销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营销组织和个人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蔬菜直供直销,与全国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扩大对外知名度和覆盖面;二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在城区蔬菜市场和重点乡镇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开展主要蔬菜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使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了解市场,减少市场波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三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有关企业的合作,组建区、乡、村、组不同层次的技术员队伍,通过传、帮、带、教的方式,加快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四是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又是一项长远、巨大的投资,必须坚持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资。对蔬菜基地的道路进行拓宽和砂化,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扩大农电线路的覆盖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设施及保温被、滴渗灌等配套技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保护资源,节约用水,提高生产能力。
5、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是联接市场和种植户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高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带动能力大小决定着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因此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使其加大资本运作,通过招商引资、拓展市场、提高质量、创建名牌、创办特色等方式,建设一批集蔬菜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开发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使西峰区蔬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的方向发展。
6、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蔬菜产品拥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与销售工作和净菜上市,品牌农业和标牌上市等结合起来。对西峰区董志的辣椒、肖金的甜椒、什社的西甜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要逐步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宣传。
7、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要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蔬菜产业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西峰区已出台的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从事蔬菜生产,开通区内绿色通道,解决蔬菜上市难的问题,给蔬菜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产销环境。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要从信贷方面对菜农、企业进行扶持,保证优先提供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农业综合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要向蔬菜产业倾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产业化项目,完善农业招
随着现代人居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从“居者有其屋”发展为“居者优其屋”, 绿色文化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生活环境的美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家庭园艺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与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 盆栽观赏蔬菜的出现, 将蔬菜的食用性与植物的观赏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突破了蔬菜只能食用的传统观念, 开发了观赏价值, 成为一个现代新兴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开拓出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2盆栽观赏蔬菜的概念与优势
盆栽观赏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它容器中种植的蔬菜, 其既可用于食材, 又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一般地, 盆栽观赏蔬菜大多具有株态优美、外形奇特、色泽绚丽等特点, 较适宜作为景观植物或微型盆景点缀居室, 或作为造型美化庭院、装扮阳台, 发挥其绿化、观赏、食用等多种功能。
3盆栽观赏蔬菜的应用价值
3.1 绿化价值
盆栽观赏蔬菜作为植物, 具有绿化环境的作用。调查显示, 近80% 家庭都养有各种植物。通过盆栽植物进行家庭绿化, 不仅空间占用小, 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一些小型香草类植物盆栽, 在室内还有驱逐蚊蝇的效果。
在园林绿化中, 盆栽观赏蔬菜也可用于花坛或花带等景观的布置。选用较为矮小的盆栽蔬菜代替露地花卉, 通过整齐紧凑地安排, 既能体现个体的自然美感, 又能表现出整体的宏大景观。同时, 利用盆栽蔬菜移动的便捷性, 及时更换个别萎蔫的盆栽观赏蔬菜, 也可以保证景观的整体性与持续性。在北方, 已有一些企业使用羽衣甘蓝、盆栽紫油菜布置花坛, 达到了绿化目的的同时间也丰富景观的效果。另外, 立体绿化也是盆栽蔬菜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式。红花豌豆、南瓜等具有缠绕性的品种, 由于枝蔓细长、可用于门廊绿化或墙体美化。而利用不同品种花开季节和花色的不同进行混植, 则可以营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3.2 美化价值
在居室、办公室、阳台、露台或窗台通过摆放造型, 既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又可作为小型盆景, 装饰美化空间, 形成景观, 为办公室、家庭等狭小的空间增加生机和灵动性。通过利用植株特殊的形体、斑斓的色彩、或奇异的果实形状也可以制作多种造型图案, 增加观赏性。目前, 已有很多企业和家庭在绿化中使用不同的盆栽观赏蔬菜进行组合来布置展厅和居室来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在2009 年寿光蔬菜博览会上, 即有很多企业利用盆栽蔬菜的不同组合搭配构成多种景观, 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3.3 食用价值
食用是蔬菜最主要的功能和价值, 其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是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如今蔬菜种植中化学药剂的滥用, 农药污染问题在蔬菜种植和食用中越来越严重, 因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和报道。因此, 绿色无公害蔬菜将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走向。盆栽观赏蔬菜由于采用了现代化无土栽培等技术, 其整个生长过程实行无公害生产, 精细化管理, 可以全流程地控制污染, 这种生产模式下的蔬菜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 而且质量也较好, 是真正地绿色食品, 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4盆栽观赏蔬菜的应用现状
4.1 国内现状
在我国, 盆栽蔬菜尚属于新近发展的新鲜事物,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仅有北京、上海、山东、成都等几个大型城市从国外陆续引入一些品种进行引种驯化和栽培, 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 盆栽观赏蔬菜由于其价值高、市场潜力大, 已有众多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其中, 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成就。
在蔬菜品种上, 近年来引进的荷兰微型小黄瓜、美国辣椒、樱桃番茄等新特品种层出不穷, 逐步推向市场并受到消费者好评;在栽培方式上, 无土栽培、水培、营养液等培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在培育装备上, 生物基质、水培基质、生物基质等新型种植基质和各种节能节水装置的研究发明和推广, 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在市场拓展上, 各类盆栽观赏蔬菜屡次亮相农博会, 收益年年创新高。可见,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盆栽蔬菜在农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2 国外现状
盆栽蔬菜在国外起步比国内早很多, 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英国、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是较早开发观光农业的欧洲国家, 它们较早地根据各种不同环境条件, 开发了相适应的栽培容器与培养基质和营养液配方, 并在城市中广泛应用推广。
在美国, 盆栽蔬菜逐渐成为家庭农场新宠, 各类盆栽蔬菜通过搭配栽植将家庭农场装饰焕然一新;在法国, 人们常常将草莓、樱桃、番茄等蔬菜种植于平台或护栏周边, 这样就可以随时采摘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在日本, 盆栽蔬菜不仅作为一种食材, 更是忙碌一天后放松心情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观赏与食用的同时体会休闲与放松的乐趣, 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5盆栽观赏蔬菜的发展前景
5.1 生活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为盆栽蔬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由于现代化生活节奏地加快, 人们压力越来越大, “回归农村”、“近自然”、“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家居”、“无公害蔬菜”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盆栽蔬菜, 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适逢其时地出现, 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近年来, 我国景观园艺已越来越趋向微型化, 花卉园艺与家庭园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 随着传统花卉市场与城市绿化的饱和, 其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家庭园艺, 尤其是家庭观赏园艺, 变得越来越重要。盆栽蔬菜作为家庭观赏园艺之一, 不但具有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的效果, 还能够让忙碌一天的人们放松心情, 愉悦身心, 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 因此盆栽蔬菜已逐步成为家养植物的首选。而在一些配有私家庭院的别墅与高档小区, 蔬菜种植已成为绿化美化的重要选材之一。
盆栽蔬菜由于其具有“绿色”、“无公害”等特征, 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 由于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但有关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所导致的“毒产品”之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所食用的蔬菜也充满了忐忑。盆栽蔬菜, 相比大田蔬菜, 由于其管理精细, 病虫害控制高, 化学药剂使用少甚至不使用, 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未来, 盆栽蔬菜必将成为家庭营养食材的首选, 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5.2 经济效益使种植者与消费者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相比大田蔬菜, 盆栽蔬菜由于其占地面积小, 可以复层利用层架复层栽培,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这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尤为重要。同时, 相比传统蔬菜种植, 由于盆栽蔬菜以出售苗木和植株为主, 缩短了培育周期, 提高了复种率, 增加了作物轮茬, 同时也降低了加工、保险等损耗,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种植者经济效益。而在市场售价上, 盆栽蔬菜相比传统蔬菜更有着数倍的售价。以盆栽油菜为例, 以每平米3×4 的方式放置12 盆, 放置3 层, 在667m2空间即可放置8000 余盆, 即使去除走道等空间, 也可放置5000 盆以上, 以单盆售价20 元计, 则可收入10 万余元。而相比传统的大田油菜, 每667m2产1750kg, 单价6 元/kg, 也仅万余元而已。因此, 盆栽蔬菜相比传统蔬菜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消费者,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已不满足传统的蔬菜采购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亲自“下地”种植、采摘, 体验收获的乐趣, 食用放心的蔬菜, 而盆栽蔬菜恰好能够满足这类条件。放置于家庭阳台的盆栽蔬菜, 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 还能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 在生产活动中学习植物生长的知识, 掌握种植技能。而在收获之时, 一家人在吃到真正的“绿色”蔬菜时, 也能够体验收获的快感。
5.3 多渠道的供销网络为盆栽蔬菜的销售开拓了市场
种植者与消费者作为盆栽蔬菜的2 个终端, 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进行买卖, 必须要通过市场进行沟通, 但以生产基地为主要工作地的种植者与城市居民为主要聚集地的消费者, 在沟通与买卖上则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因此, 在过去的几十年, 盆栽蔬菜虽然偶有出现, 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发展壮大。但是进入21 世纪之后, 电视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市场不再局限于现实实体, 网络商城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应用, 尤其是在2010 年后, 手机作为便携式终端, 使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基于更加多样化沟通交流渠道和更加全面的供销方式, 种植者与消费者形成了更加简化直接地供求关系, 为盆栽蔬菜的供销开拓了市场。
6当前盆栽观赏蔬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盆栽蔬菜目前发展迅速, 成绩喜人, 但在政策、材料、技术、市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
6.1 政府缺少相关的扶持政策
新兴事物的产生与发展, 政府的政策往往能起到推动或限制的作用。盆栽蔬菜作为今年来的新兴产物,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及水平有限, 在盆栽蔬菜的研发和引进及市场开拓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众所周知, 生物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一项时间漫长、耗资巨大, 成果率极低的工程, 依靠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进行研发与推广并不现实。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鼓励生产者积极研发、消费者主动购买, 以推动产业的逐步扩大与发展。
6.2 盆栽蔬菜的品种需求跟不上市场需求
盆栽蔬菜与传统蔬菜在品种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并不是所有蔬菜品种都适宜用作盆栽蔬菜。在我国, 已经成熟的盆栽品种非常有限, 如樱桃番茄、红叶甜菜等, 但现有品种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低价盆栽蔬菜品种普遍存在观赏质量较差, 管理复杂, 病虫害较多等问题, 而一些优质品种由于绝大多数以国外进口为主, 面临着价格昂贵的困境。因此, 开发多品种、多功能的优质盆栽蔬菜是当前种植者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盆栽蔬菜的消费者多为高收入者, 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其购买盆栽蔬菜的目的往往在于劳动过程中的身心愉悦与其优美的观赏特性, 或是其健康的绿色实用价值。因此, 在盆栽蔬菜的开发研究中还应以绿色、有机为基准, 确保盆栽蔬菜的高标准、高质量, 以获得消费者的高评价。
开发盆栽蔬菜品种是一项科研型课题, 企业与个体商户并没有相关资质与实力独立完成。因此, 国家与政府的扶持, 适当地引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参与, 企业与种植者进行栽培试验, 通过多方合作谋求发展是开发多品种盆栽蔬菜的重要手段。
6.3 栽培模式不能适应家庭条件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虽然有近9 亿农民, 但种植方式仍以传统大田蔬菜为主, 但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应家庭环境。家养盆栽蔬菜一般具有温度环境可控性高、养护精细等优势, 但同样也具有空间有限, 施肥、防治等缺少便利性等劣势。因此, 如何发挥家养盆栽蔬菜的优势, 弥补短板是解决其栽培模式的主要任务。
经调查, 目前世界较为通用的家养盆栽蔬菜栽培模式主要以基质栽培为主, 部分国家引入了水培和营养液栽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栽培模式, 并逐渐推广;在我国, 家养盆栽蔬菜由于尚在起步阶段, 仍以营养土和固体培养基质为主要栽植方式。虽然各种栽植模式略有不同, 但它们的总体思路都是以高营养成分和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盆栽蔬菜的培育。
此外, 家庭环境的不同也是制约栽培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开敞性露台与封闭阳台的差异, 庭院式栽植于悬挂式栽植的不同条件往往都是限制盆栽蔬菜进入家庭的主要因素。因此, 开发多途径、适应性较高的盆栽蔬菜品种和栽培模式也是发展盆栽蔬菜的重要手段之一。
6.4 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盆栽蔬菜的栽培条件
盆栽蔬菜作为农业作物的一种, 其栽培过程必然需要全套的配套设施。目前国内应用推广较为成熟的主要为营养液滴灌系统, 但其只适用于企业大规模种植。作为家庭, 目前尚缺少适宜地栽培养护设备, 大部分家庭仍以传统的浇灌容器和养护工具进行日常管理, 但这类设备工具由于其不满足精细管理的要求, 并不适用于盆栽蔬菜的管理。
家庭环境的变更与配套设施的使用对盆栽蔬菜有着较大影响。日常养护是蔬菜每日的必修课, 但由于工作繁忙或假日休息等原因, 家庭成员往往无瑕对其兼顾, 因此, 自动化管理设备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简单地设定, 使机械和设备自动进行水肥气热的调控, 不但节约了养护成本, 还解决了养护技术难题, 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工作出差、节假日出游时对家庭盆栽蔬菜养护的后顾之忧。
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养护过程工具的开发。
6.5 消费者的技术水平与销售者的客户服务不能满足盆栽蔬菜要求
显然地, 盆栽蔬菜的消费者大都非农业人士, 在蔬菜的培育养护过程中, 也必然会遇到专业技术难题, 如施肥量的多少, 病虫害的防治等等, 因此, 消费者农业技术水平与生产者的售后客户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 目前我国的盆栽蔬菜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 大多产品在销售到达客户后即告终止, 生产者与销售者不再对消费者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 因此盆栽蔬菜在进入家庭后往往面临着缺乏养护或养护不当的窘境, 最终结果也常常以萎蔫死亡告终。
基于上述原因, 对盆栽蔬菜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盆栽蔬菜不但在品性上要求适应性强, 在日常管理上还应力求简洁, 同时作为服务部门, 还应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只有消费者认同家庭园艺, 拥有相关的实践知识, 才能促进盆栽蔬菜的销售与推广, 带动生产与开发, 使盆栽蔬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提高消费者的养护管理水平, 完善生产者与销售者的售后服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盆栽蔬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6.6 营销渠道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尽管电视与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盆栽蔬菜的销路开拓了空间, 但由于其消费人群数量多、分布零散、单次购买量小、保鲜程度高、运输困难等原因, 目前盆栽蔬菜在市场上仍处于较为挣扎的状态, 尤其是种植者、销售者与消费者, 三者之间仍未建立起连贯流畅的纽带关系。种植者的生产品如何能够推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何才能被生产者所得知, 销售者如何连接2 个终端, 是如今盆栽蔬菜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 物流运输也是限制盆栽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主要原因为运输价格高、损耗率大。因此, 针对以上问题, 开展多渠道的互联方式、建立多途径的营销网络体系, 优化生产、销售、运输、服务与技术支持, 是开拓盆栽蔬菜市场的重要途径。
虽然盆栽观赏蔬菜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尽管面临各种问题尚待解决, 但由于其观赏、休闲、绿色等特点, 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市场开发空间。在未来盆栽蔬菜必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家庭园艺消费的主力军, 盆栽观赏蔬菜必将也走向产业化与市场化。
摘要:由于现代人居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转变, 盆栽蔬菜逐步走向市场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推崇。其不但突破了传统的食用价值, 还可用于绿化美化, 起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的作用, 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潜力。但是, 由于盆栽蔬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品种稀少、装备陈旧等, 需要逐步解决完善。
关键词:盆栽蔬菜,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郑州市盆栽蔬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
[2]吴同斌等.盆栽蔬菜新技术研究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7) :122-123.
[3]蒋亚华, 谢如伟.常见观赏蔬菜种类及应用分析[J].北方园艺, 2010 (12) .
[4]周文静, 樊国盛, 陈坚.观赏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J].绿色科技, 2010 (12) .
[5]付瑞杰.蔬菜也能种成花——观赏蔬菜的彩化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 (7) .
[6]刘仁英.观赏蔬菜及其园林应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二十世纪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庆阳市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各样的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更上一层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购物习惯和消费需求,我认为精明的商家在经营过程中要不断的揣摩各种消费群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变化。
■高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征:
1、品牌偏好明显,受文化需求的影响大于价格上的诱惑。高收入群体多为高学历、高品位、高消费需求的“三高”消费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大品牌,并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品牌偏好。他们往往会为了追求一个“男人的世界”,而不惜购买一条昂贵的“金利来”领带。在“株百”5楼的品牌专卖店,我发现消费者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他们买一套上千元的衣服、一条数百元的领带眉都不皱,因为他们看中的是品牌。
2、购买数量较大,购买频率和次数较少。高收入群体忙于工作,因而他们在生活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规律性。除周末以外,逛街购物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奢侈”。但是若进商场购物,他们购买的数量很多,从吃的、喝的到用的,一消费就是数百元。据了解,这种“集中购物”的消费者并不少,在周末购物群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3、购物期望值较高。高收入消费者受其社会地位的影响,在购物时也期望商家能给予其特殊的关照,比方如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方面等等。我访问过几个公司白领,他们一致认为,购物时他们最重视的是商家的服务态度。■低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征:
1、注重价格。很多人都有过手头拮据的经历,没钱的日子,他们总不得已掐算着一分一厘的支出。对低收入消费群而言,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用最少的支出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需求是他们最为“奢侈”的美好愿望。在调查中,我发现商场的特价处,大多数是低收入群。因为对他们来说,低价是实惠。新入驻的“新一佳”就以这样的实惠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2、注重质量。目前,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中的代表是下岗工人。在调查中,我发现下岗工人的消费习惯远远不同于农村消费者。因为他们曾经是都市里令人钦羡的工薪一族,他们曾经乐于购物、精于购物,他们已经具有了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健康生活、营养饮食的追求。即使他们为了节俭而去购买肉菜市场里的低价肉菜,但他们仍然担忧肉菜的质量,并渴盼“放心肉菜”的到来。因为质量是实在,东西在便宜的同时还要中用、中吃。
一、蔬菜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蔬菜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县城人口不断增加, 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健康意识增强, 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全县目前蔬菜种植面积25.5万亩, 产量37万t, 但绝大多数产品属低档的饲料型蔬菜或农户自食蔬菜, 商品率低, 品种单一;蔬菜基地发展缓慢, 企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种植很少;市场缺口大, 蔬菜供应要靠周边或远地外调。
为加快平昌县蔬菜基地建设, 推动产业化经营步伐, 以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普及,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县城为中心, 近郊为重点, 立足于县内及巴中、达州等周边市场, 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深化观光农业的功能建设, 将园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蔬菜园区。目前全县现有蔬菜产业园区10个, 总面积达5 000亩, 涉及农户1 450多户。
1. 基础设施
通过实施综合开发办项目, 县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业主 (公司) 自筹等方式, 筹集资金1 500万元, 基本完善了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了沟、渠、田、林、路、库、场等设施的配套。
2. 业主带动
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以业主承包为主, 带动农户自主经营, 专业合作社和协会负责统一规划安排, 统一供应种子、农用物资, 统一上市销售, 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全县共有汇科、正奇、绿业、驷马绿源菌业种植场4家公司, 阳升、红庙、三房、友谊、庆丰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 及长龙果蔬协会、望江豇豆协会参与蔬菜产业园区建设。
3. 产品加工
依托县内3家加工企业, 建立加工原料基地, 提高产品附加值。驷马豆瓣厂、何大妈豆瓣厂主要以辣椒、大蒜、胡豆等为原料进行豆瓣加工;驷马绿源菌业种植场以加工双孢姑、食用菌生产饮料。
二、蔬菜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昌县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受诸多因素制约, 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作用,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布局分散、归属不一
目前土地分布为江口镇3 500亩、驷马镇500亩、涵水镇500亩以及元山镇500亩。除公司承租经营的2 000亩园区土地相对集中外, 其余园区土地分割不一、布局零碎、规模太小、辐射带动力不大, 这与发展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的要求不相符合, 给园区规划和开发带来了难度。
2. 缺乏资金, 发展困难
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 加之扶持力度不够, 在扩大规模上遇到很大困难。一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二是园区引进的项目不多, 公司及业主经营科技含量不高, 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配套服务尚未健全;三是科技推广难到位, 引进优良品种、新技术, 高新蔬菜产品, 无法全面体现其价值,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缺乏科技, 支撑力弱
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短缺, 一是县蔬菜站急需吸收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学生充实加强科技力量;二是县、乡 (镇) 、园区应建立科技推广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三是园区应引智入园、引智创业、加速成果转化, 创新机制, 使科技对蔬菜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加快平昌蔬菜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平昌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生态农业、高效园区为发展方向, 以新农村产业作支撑, 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 增强蔬菜产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强化蔬菜产业园区的管理
(1) 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规划及时完善蔬菜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调整园区的发展方向, 突出主导产业。建立规划动态管理机制, 提高规划的指导作用, 力争把平昌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最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2) 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建议县上成立平昌蔬菜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县府直属管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县相关部门及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土地资源整合、工程实施和质量监管。将园区建设纳入县政府重大建设项目, 定期通报进度, 同时作为县政府年度目标, 进行重点考核。
(3) 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除公司承租经营外, 建议园区农户采用土地入股, 实行股份制企业或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运作, 把资本、土地、科技、经营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折合成一定的股份, 并按其所占股份的大小, 进行利益分配,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投资建园的积极性, 保障园区的健康发展。
(4) 建立测评机制制定园区项目科学规范的立项审批、监测、评价与管理办法, 根据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对园区进行考核, 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实行跟踪管理。
2. 园区发展政策
(1) 财税与金融扶持政策建议县财政设立蔬菜产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 扶持园区进行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的项目建设, 增强园区对全县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县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种子种苗资金要向园区倾斜, 县科技部门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让园区优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金融部门加大对园区建设的贷款扶持力度, 农村信用社应把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 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 简化审批手续, 给予适当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
(2) 土地流转政策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 对园区土地资源作必要的规划调整, 鼓励园区周边农民以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 集中土地, 以便成片开发。简化土地征用手续, 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兴办农产品市场。
(3) 返乡农民创业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回乡创业, 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对返乡农民在园区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重奖, 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3. 园区科技创新体系
在园区创新模式上, 建立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产业化, 以“公司+基地+科技+市场”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在科技服务体系上, 吸引农业科技企业及科研人员到园区开展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园区可充分利用建立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在做好技术引进和示范的同时, 建立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体系, 进一步强化产前和产后服务, 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服务, 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 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 推进园区产业化经营
(1) 培育主导产业平昌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应根椐现有的资源、市场、生态等优势, 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 从而建立特色主导产业, 立足“一村一品、一园一色”, 大力培育园区名牌产品, 增强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建设园区骨干企业在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 逐步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深加工、冷藏及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前、产后领域的骨干企业,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科技含量, 促进园区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芒市地处云南省西部, 位于东经98°01′~98°44′, 北纬24°5′~24°39′, 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 芒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来抓, 全市上下齐抓共管, 密切配合, 生产力不断增强。为实现芒市蔬菜的全年持续性供给, 满足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需求, 利用冷凉山区气候资源优势, 发展种植夏秋冷凉山区蔬菜, 成为芒市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1 芒市夏秋冷凉山区蔬菜生产现状
芒市国土总面积2 987 km2, 其中:海拔在1 001.0~2 889.1 m的面积占2 209 km2, 海拔528~1 000 m的面积占778 km2。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4 866 hm2, 其中水田19 733 hm2[1]。2012年芒市蔬菜种植面积3 612 hm2, 其中夏秋蔬菜种植面积832 hm2, 占蔬菜种植面积的23%, 冬早蔬菜种植面积2 780hm2, 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7%。由于夏秋季高温多雨, 坝区蔬菜生产比较困难, 种类比较单一, 即使采用设施栽培, 生产的蔬菜产量低、品质劣, 生产效果亦不十分理想, 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从蔬菜供应看, 6—9月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伏缺”现象, 冷凉山区蔬菜的出现,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海拔1 000 m的冷凉山区气温较坝区低5~6℃, 为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易生产出口感好、营养物质积累多、无污染的优质蔬菜。然而当前芒市适宜蔬菜生长的冷凉山区蔬菜种植面积小而散, 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 导致芒市夏秋蔬菜市场形成缺口, 难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部分蔬菜必须由保山、腾冲等地调进。2012年, 在菜篮子工程项目的推动下, 芒市夏秋冷凉山区蔬菜种植面积458 hm2, 主要分布种植在勐戛镇、五岔路乡、江东乡, 种植品种有白菜、青菜、莴笋、辣椒、萝卜等蔬菜, 总产量2.5万t,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芒市夏秋季蔬菜市场供应不足的现状。通过实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措施, 产值可达10.8万元/hm2 (种植2季) ,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品短缺, 产品数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市场供不应求, 销售价格高。二是冷凉蔬菜在山区只有零星种植, 自给自足, 没有规模种植的市场刺激动力, 至今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三是由于自给自足种植观念, 缺乏技术指导和市场的拉动, 在品种上多采用传统农家品种或市场购得的种子, 栽培上未能实施高效集约化技术, 因此品种单一, 种植种类也比较单调。栽培通常以经验为主, 靠天得收成, 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没有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盲目施肥及滥用农药现象普遍, 产品产量、质量无保证, 如结球性差、病虫害严重, 商品品质下降等[1,2]。
3 发展前景
3.1 市场前景广阔
芒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 是中国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的节点, 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重要枢纽, 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 是连接周边各国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 也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伴随着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 制约芒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将逐步缓解, 在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 不断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加强芒市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必将带动全市新一轮的大发展,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更加集聚, 蔬菜需求量将会剧增, 品质要求也将大幅度提高, 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这是芒市夏秋冷凉山区蔬菜发展的重大机遇[3,4]。
3.2 开发潜力巨大
芒市拥有26 533 hm2山区耕地, 适宜夏秋冷凉蔬菜的种植, 当前已开发种植的面积不足500 hm2, 所占比例不足2%, 其余部分还有待开发利用, 其土地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良好, 气候条件适宜, 开发潜力巨大。芒市冷凉山区蔬菜如白菜、青菜、花椰菜、甘蓝、莴笋、萝卜是人们夏秋季消费量较大的蔬菜, 大力发展种植夏秋冷凉山区蔬菜, 丰富品种类型, 将填补当地市场夏秋蔬菜的供应缺口, 丰富当地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推动地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3.3 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 各级农技部门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提高了蔬菜良种覆盖率, 制定了夏秋冷凉山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生产适用技术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促进了山区蔬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5]。
3.4 生产效益明显
夏秋冷凉山区蔬菜产量54 t/hm2 (平均种植2季) , 按2 000元/t计, 产值10.8万元/hm2, 扣除投入成本2.4万元/hm2, 纯收入达8.4万元/hm2, 投入产出比1.0∶4.5,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建立无污染的生产基地, 将经济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协调好环境—资源—食品—健康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人与生物圈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 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依托芒市农业资源, 发展夏秋冷凉山区蔬菜有利于提高山区农民蔬菜生产水平, 提高农业开发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流通, 活跃市场,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蔬菜, 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伟达.潞西年鉴[M].芒市:德宏州民族出版社, 2005:6-8.
[2]韩志宏.隆德县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0) :297-298.
[3]马春花, 马俊.西吉县露地冷凉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 2008 (4) :35-36.
[4]钱翠兰, 许丽芸.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05 (4) :52-53.
有机蔬菜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各类激素等化学农资。在生产有机蔬菜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 采取系列的集成技术协调种植平衡, 使农业生态系统稳定而生产出的蔬菜产品经有机认证机构检测认定发证, 这样的蔬菜产品称为有机蔬菜。
二、有机蔬菜生产现状
有机蔬菜产地、环境、水源、大气、土壤等条件要求非常严, 标准非常高。由于受条件限制发展规模堪微, 巴中市仅有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发展有机蔬菜300亩、水稻300亩、紫色署60亩、设施农业草莓50亩和通江县清峪土猪养殖3 000多头, 这些有机产品都是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其次是巴州区是凌云乡印山坪村疏菜产销协会, 按照产地、大气、水、土等符NY/T391—2000质量标准生产的荷兰东瓜100亩、辣椒100亩、黄瓜100亩, 正在进行有机食品申报工作。
三、有机食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量较低
因不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 都是避开病虫和人工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 如包包白, 8月下旬栽虽避开病虫, 但气温逐渐下降, 生长缓慢, 产量下降, 亩产量由1 500kg下降到800kg。所以, 有机蔬菜生产规模小, 不宜分户生产, 适宜于“企业+农户+协会+科技”模式或家庭农场集约发展。
2. 成本较高
有机蔬菜生产成本比常规蔬菜生产约高25%~30%, 在生产中不用农药, 避开虫害只能用防虫网或人工扑捉, 人工和设施费用与常规生产蔬菜相比要高50%左右, 投入大、成本高, 制约了大规模发展有机蔬菜。从经营模式上看, 只有集约发展, 如“一主两股” (业主—土地入股—技术入股) 模式。从生产规模看, 只有智能化家庭农场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才有能力完成有机蔬菜生产。如巴州区化成镇水观音村梁李投资700万元, 租地1 000亩, 集约发展绿色、有机蔬菜800多亩, 从播种到销售都是统一整地、统一播 (栽) 、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按置防虫网、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清洗、统一消毒、统一包装、统一产品检测、统一销售, 严格把控各个环节质量标准, 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3. 认证费多
从认证费用上看, 产地、产品、加工等都需认证, 一般申报1个有机产品前期费约10万元左右, 一般生产者都难以承受, 只有依托集体组织或企业或家庭农场来承担昂贵费用。其次是竞争激烈, 市场商贩对有机蔬菜压级压价十分突出, 由于商贩不识货, 导致有机食品与市场常规蔬菜产品价相差不大, 甚至同价销售, 导致亏损, 损伤了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积极性。
4. 开发缓慢
从国家层面看, 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前重后轻, 支持力度不够, 投入极少, 对食品安全力度较大, 发展有机食品的激励措施少, 产品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和措施微弱;从市场角度看, 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不断提高, 对食品要求较高, 市场需求面宽量大, 难以满足;从生产有机蔬菜者看, 在农超对接出售有机蔬菜, 虽然价格远远高于传统蔬菜, 获得有机蔬菜认证的企业、协会、家庭农场中大部分有机蔬菜加工能力只能就地销售, 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 没有国内市场加工能力, 尽是小打小闹。
四、有机蔬菜生产的几点思考
1. 选择基地是基础
按照国家有机食品GB/T19630.4-2005和产地环境、水源、空气符合NY/T391-2000标准选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一是田块要完整, 在有机蔬菜生产范围内不穿插其它蔬菜种植田块, 有机蔬菜基地与非有机蔬菜基地要有明显标记便于区分, 如人为设置隔离区等;二是要有转换田块, 就是传统蔬菜向有机蔬菜转换 (2年以内) , 第三年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的菜, 经有关部门认证后可作为有机蔬菜销售;三是要设立缓冲带, 使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免受邻近菜地污染, 必须设立屏障 (一般在10m以上) 确保产品质量。
2. 有机培肥是重点
一要强力培肥, 以种植绿肥为培肥主体, 如胡豆青、碗豆青、紫云英等, 绿肥有较强的固氮作用, 也是土壤中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 一般绿肥产量1 500kg以上, 按含氮量0.03%~0.04%计算, 固定氮肥高达45~60kg;二要科学用肥, 以有机肥为主体, 如动物粪便、植物残体、矿物质 (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 、生物肥 (沤制渣肥、作物稿秆腐制肥) 。在用量上, 要科学搭配, 每亩施有机肥3 000~4 000kg, 追施有机专用肥100kg, 在底肥上, 占总施肥80% (2 400~3 200kg) , 追肥80kg, 在方法上, 开窝深施, 并结合中耕除草, 有利蔬菜吸收和利用。
3. 有机防病治虫最关建
一要生态调控, 2~3年轮作换差, 减少病源;二要深翻炕土, 清除杂草, 清洁田园, 消灭病虫源;三要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和防虫网技术;四要生物防控, 甜菜蛾、斜纹蛾用性诱剂防治;豆野螟、瓜野螟、菜青虫用生物导弹防治, 鳞翅目害虫用核型多角体病毒、BT乳剂防治或用鱼藤酮、苦楝素、烟碱防治;五要物理防治, 鳞翅目害虫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 美州班潜蝇、烟粉虱、蚜虫等用黄色粘虫板诱杀, 其次是人工捕杀和热力 (温汤浸种) 杀死病虫。
4. 专摊专营是保证
各大农贸市场、超市要建立专门摊位, 专销有机蔬菜。一方面要鼓励和激励有机蔬菜销售网店;另一方面要从严惩处和打击鱼目混珠, 以假乱真的经营单位和个人。确保有机蔬菜有摊、有证、有价。让经营者有利, 消费者放心。
五、科学监管保质量
1. 加大物资监管
对进入有机疏菜基地所有农资都要严格把控准入, 一项不漏的检查, 如品种、农药、肥料等。
2. 强化基地监管
按照国家有机产品GB/T19630.4-2005标准和有机食品产地、环境、空气、水源、土壤NY/T391-2000标准纳入监管, 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全面监测, 全面完善有机蔬菜生产、清冼消毒灭菌、加工包装、农超连接等实行二维码追踪服务。
3. 强化质量监测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检测检验体系, 严格把控产品准入 (出) , 基地要配备专职检测员, 建立农残速测室, 产品质量检测室, 全面实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网络体系。基地制定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及技术规程等;三是生产基地要制定蔬菜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并组织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应急措施, 按照安全事故等级及时进行处理、上报事故信息, 确保无重大食用蔬菜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强化组织领导
一要建立基地领导负总责、相关专家具体抓, 既分工又合作, 统一指挥, 基地生产者、技术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体系,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抱团经营, 共同做好监管工作。在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责任、严格问责的同时, 还要协调解决基地有关具体问题;二要抓好宣传, 充分利用党政网、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产品推介会、展销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蔬菜安全生产, 努力提高有机疏菜的知名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高人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要建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严把出 (入) 库检测、随机抽检检测及输出检疫检测3个关口。同时对基地不定期进行督查, 科学指导农民安全使用肥药, 确保蔬菜产品质量。
七、前景十分广阔
朝阳市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双塔区和龙城区7个县(市)区。
从2015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凌源市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最大,达到1.12万公顷,占全市比重的26.9%,总产量185.44万吨,占全市比重的37%,总产值4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3.1%;位居第二是北票市1.1万公顷,占全市比重的26.4%,总产量85.64万吨,占全市比重的17%,总产值2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19.7%;设施蔬菜生产面积最小的地区是龙城区,仅占全市比重的2.6%,总产量12.1万吨,占全市比重的2.3%,总产值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2.4%;占全市总产值比重最小的并不是龙城区,而是双塔区,总产值2亿元,仅占全市比重的1.6%,比设施蔬菜生产面积最小的龙城区少了0.8个百分点。
二、朝阳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下面两个表格反映出朝阳市2015年设施蔬菜产业生产总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数据显示:2015年,朝阳市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共计4.17万公顷,总产量503.79万吨,产值127亿元,商品产值112.1亿元。
表2数据显示:2015年,朝阳市上市蔬菜总收益为119.62亿元,其中保护地蔬菜收益107.52亿元,占总收益额的89.1%。在全年,1月、2月、3月和12月中保护地蔬菜总收益分别为12.68亿元、14.60亿元、18.76亿元和6.38亿元,分别占当月上市蔬菜总收益额的96.4%、96.7%、95.3%和91.3%。
三、朝阳地区设施蔬菜主要经营、销售模式
目前朝阳地区设施蔬菜主要有以下几种销售模式:生产大户单独生产并销售送往蔬菜批发市场、农业合作社与超市合作签单即“农超对接”、蔬菜生产企业直接签单外销和少数农民散户零售。
从图3数据显示:以送往蔬菜批发市场销售为主要销售方式,占到80%,农超对接占到10%,蔬菜生产企业直接签单外销占到7%,其他方式3%。
目前朝阳地区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增加蔬菜批发市场的同时,更注重批发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另外,也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农超对接”保障蔬菜销路。“农超对接”能够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保障蔬菜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利益。同时,开展“农超对接”还能够大大地提高蔬菜产品的可溯源性,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和高性价比的蔬菜产品。
四、朝阳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推荐阅读:
脱水蔬菜市场前景分析06-08
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09-24
全市蔬菜产业工作总结10-06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10-25
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06-16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06-21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1-09
易地搬迁后续扶贫产业蔬菜大棚实施方案07-01
某镇蔬菜加工产业情况调研报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