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2025-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精选5篇)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篇1

关于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问题的思考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设,是设区的市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对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相关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讨,有利于澄清认识误区,对于推进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顺利筹建和规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县级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的必要性县级人大原本没有设立专门委员会,由于工作形势任务的变化,尤其是自去年地方组织法修改以来,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一是法律有规定。依据修改前的地方组织法,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设区市的人大才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县级人大一直没有也无权设立专门委员会。为此,2015年8月29日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不仅明确了县级人大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专门委员会的类别和数量,由此,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立有了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撑。二是中央、省、市有要求。中发[2015]18号文件和湘发[2015]26号文件均要求县级人大设立法制、财政经济等专门委员会。中共怀化市委常委 [2016]10号会议纪要则进一步明确,同意县级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变更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同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法制委员会。三是工作有需要。由于地方组织法没有赋权,县级人大一直未设专门委员会,审议计划、预算,往往临时组建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人员难以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议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设,有利于县级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期间工作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权履职。

二、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制度设计县级人大以前虽未设立专门委员会,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设区的市人大普遍设立了若干专门委员会,这为县级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参考。

(一)应当明确专门委员会法律地位。首先,专门委员会是县级人大的常设工作机构。地方组织法第30条第一款规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由此可知,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地方人大所设的法定机构,具有法定职权。其次,专门委员会须接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地方组织法第30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在大会闭会期间,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各专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对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二)专门委员会应当依法设置。首先要专委会设置主体法定。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内设机构,如财经委可设综合股,法制委可设备案审查股,处理一般日常工作,人员不等。其次要依法组成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组成。根据法律规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是本级人大代表,且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大会表决通过;在大会闭会期间,常委会可以补充任命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委会会议通过。而专门委员会的任期,一般从本届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专门委员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立、撤销、合并、更名及组成人员的任免,均须依照法定条件与程序进行。(三)应当明确专门委员会职责范围。根据监督法与地方组织法,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主要承担提案、审议、调查研究等职权。其开展工作一般可分为协助立法和监督两大部分。协助立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和审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付的有关议案,并提出审议意见;二是研究、拟订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三是审议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交付的本级人民政府颁布的被认为不适当的规章、命令、规定,以及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被认为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并提出审查报告;四是麻阳、新晃等自治县人大专门委员会,可以参与开展与本委员会有关的立法研究,拟订立法计划草案,组织或者参与有关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草案的起草、调研、协调、修改和审议工作。协助监督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协助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督促“一府两院”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相关决议、决定;二是具体组织实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协助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三是具体承担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日常工作;四是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听取意见和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五是协助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开展的调查工作;六是配合有关部门,处理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来信来访等。

三、当前我市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筹建工作推进情况去年地方组织法修改以来,中央、省委对于县级人大专门委员设立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4月26日,市委在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文件精神,听取加强全市县乡人大工作情况汇报时,专题议定了县级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等具体事项。此后,各县市区先后启动了人大专门委员会筹建工作。市人大常委会7月21日召开县市区人大办公室、研究室、联工委主任座谈会,先后到洪江市、麻阳等县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对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大部分县市区党委已经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会议纪要,部分县市已经向市编委提交了设立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请示,但筹建工作总体滞后,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法制委员会的设立,不仅涉及到落实最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的要求,更涉及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市战略全面推进。除了少数县市比较积极,如麻阳苗族自治县除了要求设置法制委员会外,还要求设置民侨委,绝大多数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设置工作的重要性,个别县市区认为眼下正面临换届,无暇顾及法制委机构设置,甚至建议换届后再设立。二是筹建进度缓慢,工作开展不平衡。麻阳、靖州两县已经在3月份向市编制委提交了机构设置的请示。会同县、鹤城区近期已向市编制委专题请示设立专门委员会,溆浦、沅陵两县正行文向市编制委汇报。其他县市区或是等待换届,或是等待市里统一部署。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甚至没有看到市委关于同意设立法制委的[2016]10号会议纪要。三是筹建程序不清,现实困难较大。设置专门委员会必须由代表大会通过,履行的程序较为复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提交报告、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向县编委请示、县编委向市编委请示、市编委批准、县编委正式批复、县人大常委会研究提出设立决定、代表大会通过设立决定,最后到代表大会表决名单公布,至少要历经九个步骤,程序繁琐。市编委对县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工作未作专门部署,也没有对设立程序以及机构设置等具体事项作统筹安排。同时,各县市区普遍反映领导职数、行政编制均十分紧张,机构设置落实较困难,而且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要求较高,县市区缺乏相关人才储备。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中国

[中图分类号] F27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4-0092-05

一、概 述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出现了现代经济学称为委托-代理的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这种问题无处不在,如公司股东与董事之间的关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关系等等。经理人员(代理人)能够比股东(委托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因而具备了更多自利行为的可能。作为公司所有者的代理人,经理人员往往有自己的追求。经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前者有时可能会不惜损害小股东的法定权益,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因此经理人员滥用职权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了监督和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滥用而产生的成本被称为代理成本。面对这样的“委托-代理问题”,上市企业必须要拥有一套有效的控制机制来制衡管理者的利己行为,董事会便是一般常见的内部监控机制。

公司董事会被认为是股东的代理人,处于公司控制系统的顶层,负责监管和控制经理层的活动。一个有效的董事会不一定可以令一个公司的业务稳定发展,但一个无能的董事会却往往会令公司走上倒闭之路。如果管理者的不法或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没有被制约,最终的受害者将会是公司的股东、员工及债权人。市场人士和学者们都很努力地去寻找一套理想的董事会模式。董事会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而且还取决于董事会成员的责任分工[1]。OECD(1999年)颁布的公司治理原则提出要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而且独立董事应在这些委员会中担负重要的职责。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保证公司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选择最优融资策略。

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董事会设立各类专业委员会首先可以解决董事会本身的缺陷,其次可以更好地发挥独立

懂事的作用从而监督经理人的行为,救治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2]。因此在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主持的审计、薪酬、提名等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架。

1.有利于解决董事会本身的内生性缺陷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与董事会自身的缺陷密切联系,因此,在董事会下设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来弥补董事会的自身不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董事会本身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内生性缺陷。

第一,专业性不足的缺陷。董事会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对已经形成的议案进行讨论和表决,而专业有效的议案的形成和提出往往需要进行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由于董事会的职权涉及到营运的各个层面,专业性及复杂性因公司规模、环境变动的影响也日益升高,因此董事会无论是消极的监督控制管理阶层,或是积极地提供管理阶层资源以提高管理绩效,都面临到自身专业性如何提高的问题。

第二,作为会议体的缺陷。部分董事会职能的履行,如财务审计和业绩评估等,需要监督主体在被监督对象日常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对其加以考察和评估,这些都是每年仅仅数次的董事会会议力所不能及的,而在大型的上市公司中经常性地召开董事会的全体会议是不现实的。

而解决之道,则是董事会内部的专精化。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各种专业委员会来履行各种职责,可以使董事会具备专业知识,其功能也得到专业分工。同时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和良好运行可以帮助董事会形成议案并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发挥董事会的作用,以克服董事会作为会议体的缺陷。由此,设立董事会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由董事分别参与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既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工作效率,有效发挥其功能,又利于明确董事的义务和责任,能适应现代公司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因此设立专业委员会是切实推进董事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可以使董事会职能得到更好地落实。

2.有利于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公司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监管者和投资者等各种外部力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了董事会的内部运作规则之中。尤其是在英美传统的单层董事会制国家,一些机构投资者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全部或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成为了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对象。战略委员会、风险委员会等管理类委员会也日益普及。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为独立董事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使独立董事行使职能有了依托。独立董事的作用基本上取决于其本人所在专业委员会的职权的行使。由于董事会的工作在不同的专业委员会中进行分工,因此通过专业委员会的实施,独立董事也就更便于加强他们的监督并参与公司事务。专业委员会准许独立董事在一定的擅长领域内发挥作用并让他们在这些领域内负有决策责任,这种处理被认为可以转换权利,至少在这些领域内可以使专业委员会成员摆脱总经理的控制。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独立性监督职能的行使与董事会内部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是紧密相关的。正是专业委员会的存在才能使得独立董事能够真正地“独立”,才能使董事会本身客观、中立地进行决策,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独立性功能即指此意。

三、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构成及功能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一般包括提名委员会、酬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各公司根据发展需要有的还设置了公共政策委员会、投资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环境、健康和安全委员会等。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所有公司的董事会都需要下设一应俱全的专业委员会。各家公司完全可以从己而发,因地制宜。

在大部分的英美公司中,多数公司都设置了下述委员会:审计委员会(Audit Committee)、提名委员会(Nomination Committee)、酬薪委员会(Compensation Committee)和战略委员会(Strategy Committee)[3]。这些委员会的职责一般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不过也有由公司法律框架体系规定的。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酬薪委员会和战略委员的主要职能定位如下:

1.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委员会,负责检查公司会计制度及财务状况、考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评估并提名注册会计师、并与会计师讨论公司财务问题。为贯彻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及独立性,审计委员会通常由具备财务或会计背景的外部董事参加。

2.提名委员会:研究董事、经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负责建立提名过程程序; 负责提交有关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方案; 负责向董事会推荐候选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3.酬薪委员会:研究董事与经理人员考核的标准;研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酬薪事项和制定一揽子特定酬薪政策,以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公司高水平的董事。同时酬薪委员会应就公司有关董事报酬的政策及发给董事的股份选择权的相关信息予以揭露,做成报告书,并作为公司年报的一部分,提交股东大会。

4.战略委员会: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重大投资决策、重大投融资项目及决策、年度预算和决算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对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四、发达国家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运行经验

发达国家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已经取得了较多经验,他们高度强调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独立性。在这些国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往往都要下设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员会通常由3~5名成员构成。可以说专业委员会在董事会中起着关键作用,专业委员会的存在和构成是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标志。

1.英美模式

英美是实行单层制董事会的国家。单层制董事会由职能细化的次级专业委员会组成。目前,英国的公司法以及美国大多数州的公司法都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置进行了规定,详细划分了董事会对专业委员会的授权范围。专业委员会的设置虽依公司的规模、性质而有所差异,但在大部分英美公司中,下述委员会是经常设置的: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的职责划分一般由公司章程规定,关于委员会的类型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委员会的权力也主要依靠公司章程或者董事会决议的授权。不过也有由公司法律框架体系规定的,如审计委员会。对于独立董事而言,由于其所具有的客观独立性,独立董事比内部董事更可能成为一名好的监督者,这样英美的公司就倾向于在审计委员会和报酬委员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以至于专业委员会成员全部或多数(超过50%)都由独立董事组成。

2.日本模式

依照2002年修改后的《商法特例法》,日本大公司既可以继续设置监事及监事会,维持大陆法系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可以采用英美法系国家一元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即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提名及薪酬等委员会。委员会分别由3人以上的董事组成,且半数以上必须为独立董事。在商特法所规定的3个委员会中,审计委员会是实现董事会经营监督职能的核心,在公司各项经营监督及会计监察人的聘用方面享有广泛的权限。而提名和薪酬委员会则分别通过行使各自的职权,间接地对公司业务执行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与英美国家不同,日本关于委员会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公司设立的委员会类型以及委员会行使的权力都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且委员会对负责的工作事项享有独立的决定权。

3.德国模式

德国是一个实行双层董事会的国家,即在公司的内部监督职能由监事会承担。由于监事会通常是一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同时监事会成员较多,成员必然会缺乏必要的交流。在监事会内部下设各种专业委员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在德国,监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董事会的功能,所以德国的公司倾向于在监事会下设立包括审计、报酬在内的专业委员会。监事会成员的任命除了要得到机构投资者、董事会全体委员和CEO的同意外,同时还需要得到提名委员会的认可。然后,监事会负责提名组成第二层董事会,即管理董事会,并负责对其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作为监事会下的一个次级委员会专门负责公司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主要在公司财务方面对管理董事会进行监督,并把监督结果向监事会报告。与单层董事会模式相比,监事会内设的审计委员会与管理董事会能保持独立的关系,既有利于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监督,也有利于高层管理人员公正客观地表达意见和看法,并向股东大会报告。

五、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构架,在董事会中建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对提升董事会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设置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已成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因此判断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看董事会下是否下设了各种专业委员会及其运行的质量[5]。虽然中国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处在尝试阶段,所以仍存在很多不足。

1.中国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建设中取得的进展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或正式筹备成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证监会和前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酬薪与考核等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目前中国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酬薪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有的公司甚至将这四个专业委员会的运作细则都随年报一同公布了出来。其中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增加比例均在40%以上(2006年 A 股设立审计和薪酬委员会的比例为49%,2007年为91%),其他专业委员会的增加比例也均在15%~30%左右。

2.中国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讲质量不高[6]。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现状而言,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尚不完善,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做法还不规范。由于我国《公司法》对此无具体规定和要求,因此公司的很多做法基本上还处于尝试性、不完善阶段。目前我国各上市公司中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极大的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不仅没有一家年报中有单独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报告,而且,就是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总体状态包括其数量、人员组成和会议次数等基本信息也都是只有少数企业有相对详细和具体一点的披露。另外专业委员会的会议次数也明显不足。审计、酬薪和提名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年会议次数平均值分别为3.82次、2.59次和3.12次,低于美国公司平均的7.6次。有的上市公司的委员会往往一年都不召开一次会议,同公司内部的管理层也几乎没有沟通,只是一个装饰的架子,作用一点也没有发挥。因此中国上市公司中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决策程序的影响力不大。

第二,很多公司的董事会并不能对其专业委员会进行准确定位,其独立性的判断能力只能流于形式。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董事会中不执行公司业务的独立董事提供一种机制,从而对经理层起到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而专业委员会在我国董事会中主要职责是研究问题,发挥咨询和建议作用。如果专业委员会仅具有咨询的作用,而不能单独行使董事会的权力,其功能的发挥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独立性的缺乏,专业委员会自然就难以发挥制度设计时所预期的作用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控制公司董事会的情形非常普遍,如果专业委员会仅具有咨询的作用,而无法进行独立的决策和监督,独立董事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将难以发挥。

第三,专业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成员的专业性不足。专业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相当缺乏,从而使得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缺乏,大量充斥着不懂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经济学家、科学家。因为找一些不懂经营的名人担任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既可以符合专业委员会成员独立董事最低人数的规定,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更主要的是,这些名人没有时间、精力和知识对公司事务进行监督,由他们来当独立董事可以避免给大股东“制造麻烦”。

六、完善我国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制度的建议

从构建独立董事制度的角度出发,为使独立董事制度运做更有效率,董事会更加独立、公正地为公司服务,完善我国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8]。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的特点以及专业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应具有法律基础。目前,我国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中对设立专业委员会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性意见。笔者认为,尽管是否应当在法律中强制规定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尚须进一步探讨,但是我国应该在已有的规定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委员会制度只是一个花架子”的弊端,考虑在与现行法律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我国正式的立法中,如《公司法》中对各专业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责任、职权、工作程序等做出指导性的规定,使其运行具有法律基础,否则无法保证企业真正贯彻落实。

2. 应特别强调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性。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超级监控人,其核心职责是审查和监督财务信息、改善公司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活动的客观性、为董事会提供多元的策略和建议,从而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100%都有审计委员会。当前在发达国家一个日益明确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委员会而不是经理人员负责[9]。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制度应得到高度关注,而且在有关的法律中需明确规定所有上市(包括拟上市)公司必须成立审计委员会,至少三名成员组成,独立董事应该占多数。这些成员应比较有规则的碰面,讨论重要财务问题并给予董事会会议咨询和问题处理的意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阻止管理层对外部审计人的不当控制,为审计师“直接将他们的会计做法、内部财务能力的质量或可疑的财务做法与董事会成员”商讨提供一个场合。

3.完善专业委员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明确定位专业委员会的职责。独立董事往往通过专门委员会发挥作用,专业委员会可以使成员(主要是独立董事)至少在该领域内摆脱CEO的控制。建议在公司章程中以专章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角色、责任和运作过程。董事会中的重要委员会,如审计、报酬、提名等,独立董事应该占多数。专业委员会应通过独立董事成员对公司重大决策过程的参与,监督经理人员,促进科学决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公司价值。专业委员会决不能将自己仅仅定位于公司顾问或充当“花瓶”。不清楚专业委员会的定位,必然导致专业委员会制度的形式化。同时,在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应更多的来自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独立董事若来自其他企业的CEO或经营管理、财务专家,因而可以在企业战略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议。并且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可以促使独立董事积极履行职责。

4.专业委员会之间要注意彼此相互协调。提名委员会在提名时要多考虑报酬委员会对高管人员的业绩评价,审计委员会要对报酬委员会通过的报酬进行审计等。与此同时,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情况在年报中公开披露,并且由证监会检查,他们在工作中要相互协调,同时也要注意与董事会、监事会的配合。只有将各专业委员会很好地安排进我国现行的治理框架内,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各专业委员会的独立性也才能落到实处。

5.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同时并存。监事制度也好,专业委员会制度也好,都是为了制约内部人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保护相关者利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能两者取其一,关键还是应理清二者的关系,明确划分监事与专业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由于目前我国的监事会不应该也不可能立即取消,尽管有虚设的可能性,但它还是在或多或少的起着作用,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根据这个方案,在同一个上市公司内,除了在董事会内设立专业委员会外,还要保留经过改进的监事会。专业委员会与监事会实行双重监督,在监督职能上分工配合。对监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责,从它们各自的层次和特点出发,对监事会、专业委员会各自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架,要提高董事会决策能力和治理绩效,必须设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内经济学界对设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了共识。在董事会中建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对提高董事会的工作质量有重要提升。我国在探索过程中,应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使我国上市公司能够普遍地设立专业委员会,真正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董事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Liang, T. Y., & Zheng, J. Y. Board characterisitcs and capitalstructure: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ListedCompanies[J].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5,(1): 31-40.

[2]Psaros, J. & Seamer, M.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Horwath(NSW) Pty Limited, Sydney. 2002.

[3]王 芳.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董事会专门委员会[J].审计月刊,2007, (11): 57.

[4] Chen, G.M., Firth, M., Gao, D.N., & Rui, O.M.. Ownershipstruc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raud: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6, (12): 424-448.

[5]杨 暓.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运作实践对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7, (18): 116-117.

[6]谢朝斌.试论股份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及其独立性规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 (3): 35-39.

[7]曹凤岐,杨 军.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九轮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2004,(3):5-21.

[8]刘俊海. 独立董事不能“花瓶化”[N].人民法院报,2002-1-23.

[9]李维安.公司治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Board Committe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Yang Hailan,Wang Hongmei

(Business Schoo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The board of director, as the key facto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always been widely debated.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weaknesses of the bo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board committees is a good solution. Under the Chinese reform of shareholding system, many listed firms still lack the independenc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board committees in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board committees is a crucial measure for the firm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sted firms; board of directors; board committees; China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篇3

在当前抓紧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市政协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这是本届政协第一次专题研究全市政协专委会工作的会议,意义重大。去年12月16日,全国政协召开了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汪洋主席作了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政协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专委会工作更是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刚才,三县政协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围绕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的经验做法,这些特点特色也为市政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三个专委会的交流发言交流了有效的做法,为政协高质量履职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下面,我就加强和改进政协专委会工作,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协专门委员会作为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作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工作机构,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专门中的专门”“机构中的机构”,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资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发挥。

汪洋主席指出,“专委会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主要依托”,这充分明确了,专委会作为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机构,在整个政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作为“重要纽带”:专委会是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和议政等活动,来组织委员有序地建言献策、献计出力;专委会是组织委员凝聚共识的载体,由专委会组织委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下去,把界别群众的意愿诉求反映上来,协助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寻求更多的共识和认同。

作为“重要载体”:专委会是政协重要会议的承办者,政协全会、常委会、专题协商会等会议的组织发言等,要由专委会来承担和完成;专委会是政协重要活动的组织者,政协重点调研、视察、协商、提案等活动,都要依靠专委会来组织实施;专委会是政协经常性工作的承担者,界别活动组织、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上报、文史资料编辑出版、与各界别的团结联谊等工作,都是由专委会来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作出的决定主要是依靠专委会组织广大党员来完成。

作为“主要依托”:专委会是政协开展专门协商的责任主体,政协的各类协商活动,一般都是由专委会来组织开展的;开展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协商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专委会是政协协商工作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政协的协商工作要“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专委会的工作成效。

总之,专委会作为政协的“职能部门”,是政协工作的主力军。只有专委会的职能作用发挥好了,政协的整体工作才能完成好;只有专委会工作履职水平提高了,政协履职水平才能上得去。

二、扎实履职尽责,专委会为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市政协的机构设置,从X地区政协工委时的四委一室(联络提案委、经济建设委、科教文卫委、民族宗教委和办公室),到一届政协时,设置为七委一室(办公室、提案委、法制群团委、经济建设委、科教文卫委、民族宗教委、文史资料委)。

随着2004年9月增设联络学习委,2007年4月增设研究室,2008年5月增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到五届政协时,2019年3月因机构改革,市政协机构设置调整为现在的八个专委会加办公室、研究室,专委会的名称和职能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作了相应的调整完善。

市政协各专委会自成立以来,不断顺应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的需要,顺应政协事业发展的规律,专委会的组织结构不断健全,职能任务逐步拓展,履职方式逐步规范,制度建设逐步健全,近年来围绕“麒沾马”一体化发展、脱贫攻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两中心建设”等重大课题,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稳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进全市政协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的缩影,是人民政协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的缩影。

近年来,市政协党组按照各级党委和全国政协、省政协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专委会的性质定位,全面加强专委会党的建设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制定出台了《X市政协协商计划制定办法(试行)》《政协X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调研视察考察工作的实施办法》《政协X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向常委会报告工作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X市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等制度,选优配强工作力量,全力支持专委会更好发挥协调、组织、搭台的作用,使专委会各项工作获得了新提升,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谋大局、抓大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不论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各项重点调研、视察、协商会,都能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履职建言、参政议政的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重执行、抓落实的工作劲头进一步增强。对市政协党组、主席会议的决定、领导的安排,狠抓落实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三是讲奉献、勇担当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突显。专委会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能做到主动担责、积极工作,克服人少事多的现实困难,任劳任怨、敬业奉献成为自觉行动。四是保数量、提质量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树立。去年,市政协高质量完成了重点调研视察X次,专题协商、对口协商X次,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政协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政协机关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今年要保持巩固好,继续努力,争取进步。各县(市、区)专委会也作了很多工作,成效非常好,值得市政协学习借鉴。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中央和全国政协、省政协的要求相比,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少数专委会同志“一线意识”不够强,工作还不在状态;二是专委会之间工作质量和成效还不够不平衡,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三是高质量、有影响的履职成果还不够多。四是组织动员各方资源力量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少数专委会对如何组织委员、调动各界的办法不多,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合作共事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与省政协专委会的沟通,与县政协专委会之间的对口联系、上下协作还不够紧密。五是专委会的人员力量还比较薄弱,人少事多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明确使命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协专委会工作。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政协专委会工作的新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

(一)把牢正确方向,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引导所联系界别的委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要不断健全学习制度体系,在坚持中巩固、在巩固中完善,突出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政协章程等,熟练掌握政协工作特点特别是专委会工作的特点规律,为做好专委会工作打牢坚实基础。

(二)突出质量导向,促进各项履职提质增效。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要将提质增效贯穿调研视察、提案办理、会议组织服务、联系界别委员、增进和凝聚共识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专委会要推进工作创新,着力培育政协调研的特色和品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提高专委会协商议政水平的基础环节来抓,扬长避短,在求深、求实上下功夫。

在委员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可以打破惯例跨专委会选择有专门研究、代表性强的委员参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积极建立委员参政议政的人才库,坚持把提质增效更加突出出来,把质量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规范提炼专委会承办的协商议政活动、视察调研工作流程,推动工作从“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争取实现每项议政活动都有信息报送跟踪、有建议情况沟通、有法规文件落地反馈的工作目标。

(三)注重双向发力,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专委会要充分发挥联系委员多、联系界别多、对口部门多的优势,加强沟通和协调,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工作。在做好建言资政的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协商活动,广泛凝聚共识,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既充分发挥委员建言献策作用,又注重让委员充分了解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汇聚正能量。

(四)发挥纽带作用,抓好团结联谊工作。专委会作为政协联系各界的桥梁和纽带,要积极有效开展团结联谊活动,按照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精诚团结、合作共事的要求,富有成效地开展团结联谊工作,切实增进与市级各民主党派之间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各族各界群众的团结,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交往,加强同外省外地(州)政协的联系交流。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始终树牢统战意识,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拉长包容多样性这个半径,把更多的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努力形成最大的向心力、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五)加强分类指导,为协商活动“搭台”。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要尊重不同专委会的工作规律,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履职方式,形成各自特点,彰显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各专委会要综合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对口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和基层协商等形式,更加灵活、更加经常地开展协商议政活动。专委会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不仅要有整体的策划,还要细化每一次调研、协商活动的具体安排,进一步拓展委员通过专委会参与政协工作的广度和途径,切实为政协各种形式的协商活动做好“搭台”工作。

(六)抓好自身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一要发挥好专委会主任的带头作用。主任要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分工和协调,并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善于调动大家尤其是各位副主任的积极性,整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切实抓好专委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各专委会要在市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的领导下,加强专委会中党员委员的思想引领和履职管理,发挥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特别是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发挥好办公室的服务保障作用。专委会办公室要加强与办公室、研究室的工作衔接,落实好各项具体的履职活动。

四要激活专委会各位副主任的才能和智慧。市政协各专委会都有专(兼)职副主任,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工作阅历,是政协工作宝贵的资源,要注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为政协工作增添活力。

五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专委会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请各县(市、区)政协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四、加强统筹协调,为专委会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加强对专委会工作的联系指导。主席会议成员要加强对分管专委会工作的领导指导,积极参与他们的重要活动,为专委会工作出思路、定任务、解难题。秘书长要做好专委会与机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协助专委会解决履职中的具体问题。

二要强化制度体系有效运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专委会在开展工作时,希望大家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市政协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制度体系有效运行,使之真正成为规范专委会工作的制度保障。

三要创新沟通联系指导方式。要加强与省政协对口专委会的请示、汇报,借助他们的资源、力量,以联合的方式,共同开展课题调研、承办专项会议。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对口专委会工作的联系指导,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对有些工作和重大调研课题,可通过联合、委托等方式,与市县政协专委会共同完成。要建立市县政协专委会工作沟通协商机制,实现互通情况、上下联动。

四要把专委会作为服务保障的重点。我认为,在市政协整个工作的摆布中应实行“三个围绕”:一是市政协党组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职。要始终做到市委有部署,市政协就要有响应、有行动,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二是整个机关要围绕党组和主席会议安排的重点工作任务转。即办公室要从活动经费、人员配备、车辆安排、会议场所、办公条件等方面,优先为专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保障。研究室要协助专委会重要文稿的起草完善工作。专委会承担的调研报告或意见建议,分管主席要审核把关修改后,才能报主席会议审定。三是专委会要围绕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的重点工作运转。专委会要坚持在政协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好工作要点和协商计划,许多工作要做到早谋划早安排。四要加强与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市委市政府对口联系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协调。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篇4

西部网讯 今天(2月5日)下午,经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通过,设立了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具体任命如下:

冯力军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晓杰、井剑萍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晓荣、龙兴元、吴轩第、高正红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屈方方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韩水岐、赵建纲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刘丹冰、段战平、郭捷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

刘丽鸽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

彭随义、冯力军、丁和平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守泽、邵向农、高霄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委员。董宪民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

纪相忠、王志清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马平

一、耿健、韩静、释吉祥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李健伟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文若、胡斌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军科、吴一坚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何发理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亚平、李良序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王决胜、李挺毅、李秋莲、汪战仓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孟建国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耀华、凌敢、任永革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 篇5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在县安委会领导下,县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工作措施,组成成员单位积极认真履职,做好商贸流通行业内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联合工作机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镇、经开区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商贸流通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专门委员会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县政府办副主任、县商务局局长为副主任,县商务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县商务局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专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 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各项工作部署要求,负责全县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责任体系,确保本专门委员会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研究部署和统筹协调全县商贸流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协调解决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定期听取专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督查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与本部门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定期向县安委会报告工作情况,完成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二)专门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 承担专门委员会日常工作,督促、检查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会议决定、部署事项的贯彻落实;

通报全县商贸流通行业安全形势和各成员单位履行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向专门委员会提出解决商贸流通行业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专门委员会的部署和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监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工作;

承办县安委会、专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专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专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明确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范围;

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职责,结合商贸流通行业安全工作实际,明确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并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指引,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有依据、有标准、有规范、有流程,便于操作实施。

(一)县商务局 1.承担本专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2.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3.负责检查限上商贸流通企业(不含星级酒店、宾馆)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4.负责督促餐饮经营场所开展燃气安全自查自纠,主动消除安全隐患。

5.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6.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2.负责对星级酒店、宾馆等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

3.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4.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2.负责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具体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3.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4.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2.负责对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内燃气使用场所的燃气用具、连接软管、减压阀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等燃气使用设备设施安全和使用情况以及对供气单位签订用气合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4.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五)县消防救援大队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2.负责对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内经营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对大型商场、超市、餐饮住宿、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油站(点)、油库等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场所的消防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5.依法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火灾隐患单位整改到位,组织消防宣传培训、指导有关单位开展消防演练。

6.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六)县公安局交管大队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指引。

2.负责对道路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危化品(成品油)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

3.负责对本单位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的跟踪处理,直至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4.完成专门委员会交待的其他安全工作。

五、工作安排 (一)为加快推进方案实施,专门委员会办公室要尽快明确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并完善县级监管检查对象名录库。各成员单位尽快完成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指引(详细列明查找事项、检查内容),并将单位分管领导、监管人员、联络员名单于5月20日前报专委会办公室备案(见附件)。后期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员出现变动的,按职责分工情况自然调整,及时报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为确保对全县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监管检查有效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各自工作任务。同时,应结合监督抽查、专项行动、“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合理确定检查范围、对象、数量和频次,确保商贸流通行业安全平稳运作。

(三)为保障监督检查资料台账及时全面,各成员单位应在对商贸流通行业进行监管检查结束后3天内,将检查资料、工作台账、相关信息及处理结果等材料报专委会办公室,由专委会办公室统一整理归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负责加强对参与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能熟练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开展安全检查时,各检查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指引的查找事项和检查内容,直接深入企业开展对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清楚,并明确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二)对被检查对象整改不认真、隐患整治不彻底,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警示教育和联合惩戒,并将其纳入“安全生产失信名单”管理。

(三)各成员单位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提炼固化为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对监管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执法不严格的责任人要严肃追责。对因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要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原则,结合网格化管理和辖区实际,制定本辖区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属地监管检查对象名录库,并认真抓好落实。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办理医保卡业务下一篇:关于动物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