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推荐7篇)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1

单价={材料费+[加工费*(1+税17%)]}*[1+损耗费(4%)+管销费(5%)+利润(10%)] 一。材料费的计算:

总用料重量*材料价格-(总用料重量-产品净重)*废料回收价格 ⑴ 单重的计算:

① 圆柱形: πr∧2 * 密度* 10∧-6 ② 冲压片板材: 长*宽*厚*密度*10∧-6 ⑵ 冲压件留边料尺寸: 冲压件厚度(T)单边留料 T≤0.5mm 1.2mm 0.5mm<T≤1.5mm 1.5mm T>1.5mm 2.0mm ⑶ 常用材料密度:

材料名称 密度g/cm3(t/m3)铁 7.8 钢 7.85 铝 2.7 紫铜 8.9 铅黄铜 8.5 猛铜 8.5

⑷ 常用材料价格:

材料名称 含税(17%)价格(元/Kg)单光铁 ¥6.2 不锈钢 ¥18 铝 ¥20 紫铜 ¥76 铅黄铜 ¥51 猛铜 ¥85 ⑸ 废料回收价格:

材料名称 价格(元/Kg)废铁 ¥2.2 不锈钢 ¥14.6 紫铜 ¥44.0 铅黄铜 ¥33.0

二、冲制费: 一个产品往往由多个工序构成,每个工序可能用不同吨位的压机,现将不同吨位啤机冲制一次的价格列如下: 冲床吨位(T)冲制费(元/次)16T ¥0.006 25T ¥0.008 35T ¥0.010 45T ¥0.012 60T ¥0.015 80T ¥0.020 110T ¥0.025 160T ¥0.030 200T ¥0.050 200T(双轴)¥0.060 250T(双轴)¥0.090

连续模,以上的吨位的冲制费要少,例如250T(双轴)--¥0,050

三、机加工费:

加工机床种类 每小时收费(RMB)

传统机床(车,铣,平面磨,内外园磨等)¥30 快走丝线切割 ¥40 CNC加工 ¥60 慢走丝线切割(日立)¥100

长1米,宽0.9米(90公分),厚度0.05米(5公分)

解:

先计算体积: V=0.9×1×0.05 =0.045(立方米)再计算重量

因为钢的密度一般就用铁的密度进行计算(误差可以忽略不讦)而铁的比重是7.8吨/立方米(7.8克/立方厘米)所以钢板的重量是

0.045×7.8 =0.351(吨)=351(千克)

所以,90公分宽,5公分厚,1米长的钢板大约重量是351公斤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钢管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钢板重量(公斤)=7.85×厚度×面积

园紫铜棒重量(公斤)=0.00698×直径×直径×长度

园黄铜棒重量(公斤)=0.00668×直径×直径×长度

园铝棒重量(公斤)=0.0022×直径×直径×长度

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

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1×边宽×长度

六角紫铜棒重量(公斤)=0.0077×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黄铜棒重量(公斤)=0.00736×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铝棒重量(公斤)=0.00242×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紫铜板重量(公斤)=0.0089×厚×宽×长度

黄铜板重量(公斤)=0.0085×厚×宽×长度

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

园紫铜管重量(公斤)=0.028×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黄铜管重量(公斤)=0.0267×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注:公式中长度单位为米,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其余单位均为毫米

园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什么是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在材料(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即已被利用的材料与实际消耗的材料之比,说明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材料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材料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材料利用率的分析,一般也是将本期的实际利用率与计划、上期或同类型企业的材料利用率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方法与材料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基本相同。

材料利用率的表示方法

材料利用率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

1、用产品中所含材料的净重量占其耗用量的比例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材料净重量/单位产品耗用材料重量)×100%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如果能达到100%,就表示投入生产的材料全部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用一定的材料消耗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合格产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材料总消耗量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一定数量的材料能够生产的产品越多。

材料利用率的定额统计分析

1、材料利用率定额

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将材料实际利用率与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材料的超支或节约。(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

材料利用率和单耗的区别:单耗和材料利用率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但二者又有区别:

1、单耗是从消耗角度表明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低愈好。材料利用率是从利用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高愈好。

2、单耗只能就每种产品分别计算,反映每种产品材料的消耗水平。材料利用率可以就不同产品消耗同种材料的总量来计算,综合反映不同产品对某种材料的总的利用程度。

采购的关键----供应商的管理维护!!Post By:2006-5-12 11:44:00

一.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产品,加盟企业,生产厂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主管供应商,与市场部的工作及信息部结合并请各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签订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对作为加盟企业的供货商会有一系列优惠措施。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公司可以结合销售工作,提供包括民间品牌的炒作等一系列的宣传。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产品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出现技术问题产品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3)团购的优惠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8.筛选程序。(1.)对每类产品,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市场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商)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商)家,双方协填调查表;(4).经对各候选厂(商)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季度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 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产品免检、优先支付货款等优惠待遇。

最详细的塑胶件报价条件

Post By:2007-10-13 16:01:00

我做采购之前是做塑胶厂报价专员的,有一些塑胶件报价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如果觉得好,就一定回贴顶起来哦,好东西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嘛!呵呵一个塑胶件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 + 成型加工费 + 表面处理加工费 + 捆包费 + 运输费 + 通关费 + 管理费 = 最终价格 别看公式这么长,看了后面你会更觉得恐怖!

原材料价格 =(产品单重+ 水口重/出模数+损耗)x 原材料价格

当然这里的原材料价格要化成g为单位啦,正常情况下,我们买原材料时都是按kg来算,而产品单重都用g来称呼。

成型加工费 = 成型机台费用 / 24 / 3600 x(成型周期+损耗时间)

我们公司的成型机台最小的是40T,价格从80块开始计算的,然后一直往上是:50T 80、80T 80、100T 100、120T 100、150T 120、180T 150、200T 180、250T 200、300T 250、500T 300、1000T 400、1300T 500、1600T 650。HKD,呵呵,有点贵吧,日资厂只面向日资客户,理所当然啦。

表面处理包括:喷油加工、丝印加工、电镀加工、烫金加工等等

喷油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喷油这里涉及到的又有很多,包括:开油比例、喷油面积、空间平面数、每平面喷枪扫射次数、喷涂时间、装治具时间、装治具人员数、装治具用附助材料价格(白电水、双面胶等)、干燥时间、干燥拉周期、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数等等。很麻烦吧。

丝印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丝印与喷油的公式差不多,但涉及到的内容比喷油的简单些,只包括:手动丝印或者移印、丝印次数、干燥、检查时间及人员数。

电镀加工与烫金加工我们之前是外发了,具体的不太了解,不过我知道烫金是需要用烫金纸现经过烫金机器,怎么一磨一贴的就完成了,各位大陕们谁知道的,补充一下吧。

捆包费一般情况下只是胶袋价格、纸箱、刀卡、平卡价格,有些还会用到胶板、吸塑、汽泡袋、珍珠棉等,哦,在算价时,别忘了,要考虑到它的用量和循环次数哦!

运输费就更简单啦,先查包装箱的包装产品个数,再看产品的包装外箱多大,根据车箱容量计算可以容纳的纸箱数,然后把老板给的运输费一除,就知道啦,基本上,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的运输费都很少啦。

通关费是我们自己乱给的,看那个客户不顺眼就多点一点呗,这个费用也是很小很小的啦,一般都是在小数点后面三位。

管理费 = 前面所有价格的总和 x 8%~15% 一看就明白啦,就是利益。

完成,就这些啦,与你们所了解有区别吗?欢迎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我还有一个塑胶件价格计算的表格,含公式的哦,这里附件发不上来,想要就回贴,告诉我你邮箱地址吧,哈哈哈。。。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2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涉及物流管理的各个领域,例如物流术语、托盘尺寸、物流信息系统等,制定标准并按标准办事是最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实现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化,从而促进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严重阻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分析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作用,并研究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物流标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使得标准的推行更有说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

基本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

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也可以了解什么经费项目花费最多。这有利于认清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上应以什么为重点。

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计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中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而且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重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2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实施物流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1 企业通过物流成本核算,可以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发生

企业建立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通过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可以发现一些不合理、非必要的物流活动。通过成本分析与控制,可以寻找出生产作业中的有效活动和无效活动,从而消除无效作业环节,改进作业流程和价值链。例如: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产品搬运和库存作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必然要核算这些作业所花费的人力和资金占用的成本,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必须剔除这些无效的作业。长期以来,企业重视生产和销售而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管理水平提升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相较于提高销售额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取得竞争的优势。

2.2 企业通过物流成本核算,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企业物流目标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物流成本核算的本质要求就是以最少的消耗,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积极而有效的物流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关键。搞好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实现合理化仓储运输,使装卸搬运费用降低、物流连续而高效。可以协调好企业各职能部门、各个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总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项物流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3 当前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

现行的会计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费用科目,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费用分散在企业传统的成本费用会计科目中,主要涉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设置物流成本核算账户,通过凭证、账户和报表来反映企业物流成本的全貌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4 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化的策略建议

4.1 合理设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在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框架的基础上,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物流管理成本、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保险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在管理成本(采购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前者包含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作为四级账户。

采购物流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企业内物流成本一般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物料移动,加工成半成品、成品到最终成品入库的一系列有关原材料、配件等的空间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施的折旧、占用的生产资金的利息支出等。销售物流成本是指从产成品完工入库保管,运输配送到顾客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费用支出,包括产品保管人员工资、设施折旧、材料损耗、仓库费用以及销售过程中支付的运输费、运输设施的折旧、油料消耗、运输人员工资等。废弃物物流成本是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被处理、回收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这种物流成本核算方式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并进行有效控制。

4.2 制订企业物流成本的标准账务处理程序

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的时候,只要对会计科目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即可对各单项物流成本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求得总的物流费用。在记账处理上,当各项费用发生时,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而与物流成本相关的部分记入相应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会计处理为:借:××物流成本,贷:材料、应付工资、现金等。年末再将物流成本转结为传统的会计成本账户。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获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并在数据支持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降低物流成本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业军.中小型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8).

[2]黄湘民,刘大成.国外物流成本研究前沿及进展[J].商业研究,2010(6).

科室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核算探讨 篇3

一、科室成本核算介绍

1.科室成本核算内容。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四个类别。

2.科室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七部分

(1)人员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各种福利费等;

(2)物耗成本,包括各项卫生材料、维修材料、水电汽费、洗涤费、消毒费等;

(3)设备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大型设备维修费、设备贷款利息等;

(4)房屋成本,包括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用等;

(5)辅助检查成本,包括化验、放射、CT等医技检查成本;

(6)药品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分摊药剂科费用;

(7)管理费用分摊,即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行政后勤人员费用。

3.科室成本归集及分摊。根据成本类别的不同,分别统计出临床服务类等四类科室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下述方式逐级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参数可选择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

二、病种成本核算

病种成本就是将科室成本核算所得的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分摊到科室开展的所有病种成本中。

具体操作时,病种成本包括病房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技服务项目成本、手术成本、麻醉成本(包括麻醉药品)五项内容进行归集。

成本归集的原则: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归集,确实无法直接归集的通过分摊计入:

直接归集,依据病种临床路径,把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的如耗材支出等实际数据直接计入病种;分摊归集,无法直接计入的如水电汽、人员成本、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等依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计入病种。

病种成本具体归集明细如下:

1.病房成本的归集方法

(1)直接归集,它包括病房内所消耗的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获得。

①卫生材料:科主任、护士长依据病人住院天数、治疗及换药次数等,统计病人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等材料数量,根据采购单价计算出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病种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该病人所用病床、床头柜、监护仪等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设备类别,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资产折旧计算出病种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办公用材料、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洗涤费、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该部分由科室全成本核算数据中直接获得,再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进行分摊。

2.药品成本的测算方法

药品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和分摊的药剂科成本。

(1)药品采购成本是根据病种临床路径所确定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依据药品进价计算药品成本。

(2)分摊的药剂科成本,该成本依据药剂科成本核算数据(剔除药品采购成本),按该病种药品采购成本占全院药品采购成本比例分摊计算。

3.每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医技科室全部成本、检查人次,计算出每检查人次的人均成本,由医技科室确定具体每项辅助检查占总检查人次成本的权重,计算出辅助检查项目的成本。

4.手术麻醉成本的测算:

由手术室、麻醉科根据手术原始登记统计每个病种平均手术、麻醉时间,然后再测算病种手术、麻醉成本。

(1)直接归集,包括病人手术期间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病人所需的麻醉药品费用。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科主任据实获得。

①卫生材料:依据手术的不同`统计手术所需的材料类别、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手术的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手术所使用的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床等设备名称,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设备折旧额计算出该病种的固定资产成本。

③麻醉药品:依据临床路径中麻醉药品的名称、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出麻醉药品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维修费、洗涤费、应分摊的办公用材料、应分摊的办公用资产折旧、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间接部分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将明细数据汇总即可计算出病种成本总数。通过准确掌握病种成本,结合当前病种费用金额即可计算出医院单个病种收支情况,为病种效益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另外,医院也可根据现行收费标准与医院成本消耗的差额,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争取更符合实际的收费价格,也更有利于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全面体现。同时病种成本测算数据也为基本医保结算方价格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为按病种付费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抓手。

五金模具精板验收标准 篇4

1、板料:厚度尺寸必须保证公差+0.2mm以内,长度,宽度公差必须保证在+0.5mm以内,各周边梭角1×1mm1、板料表面粗糙度必须保证在3.2微米以内,侧面表面粗糙度必须保证在5.2微米以内。

2、板料周边正角,且直角度在±0.5°以内。

3、板料必须有防锈独立包装,板料表面不得有锈蚀现象。

4、板料上下平面平行度必须保证5微米以内。

5、所送的每批板料都必须附一份金相分析报告。

6、交货期从下单之日起三天内必须送到。

廖伟球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5

福建省大型五金建材标准件(紧固件)市场南方建材市场:福州南方建材市场地处福州市连江路北段,创办于1992年,本着“打造建材市场航母,创立品牌优质服务”的宗旨,经过十四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拥有喜盈门国际建材城、陶瓷洁具、装饰装修材料、钢材物流、化工、石材等建材市场为主,家具、灯饰、汽配、饲料、仓储物流等市场相结合的专业批发市场走廊,占地面积逾千亩,是福建省规模最大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建材专业综合市场之一。

本文版权所属标准件之都网,如需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标准件之都”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6

通过深入哈轴了解轴承的生产工作过程、工艺、产品结构, 并结合人员、设备等情况以及对多个分厂成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ABC的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方法应用研究。把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 通过两者结合, 使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

一、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

(一) 国内外研究

国外对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相结合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标准作业成本的差异分析上, 2004年对印度53家企业的成本管理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实施ABC系统与实施传统的成本系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ABC和标准成本系统并不是相互排斥。关于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结合研究,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两者结合, 指出实施作业标准成本法的两个关键点是建立作业标准和改善制造费用核算, 建立标准作业成本法, 提出增值作业标准成本等于标准作业量与标准作业价格的乘积, 非增值作业的作业标准成本为零。

(二)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互补充

传统的企业管理以“产品”为起点和核心, 在成本管理方面把重点放在标准成本上, 很少注意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没有对成本的降低追本溯源,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而难以获得持续的成本节约。而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核心和起点, 在成本管理方面把重点放在每一个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费的资源上。通过作业分析, 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 不断改变作业方式, 重新配置有限的资源, 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

1. 标准成本法下可以进行差异分析, 但差异分析不透彻。而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制造费用, 使差异产生的原因更加明确, 从而弥补了标准成本法的不足。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差异按成本对象归集, 差异高度集中, 透明度比较差。作业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建立在作业的基础上, 并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无效成本是由于作业效能、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低下等原因而导致的非增值的资源消耗, 包括非增值作业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增值作业中的成本差异。无效作业既不能增加企业价值, 也不能增加顾客价值, 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要消除这部分无效作业, 改善企业的效率, 提高有效作业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 使成本利用趋向于最优化的高效率状态。

2.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均按实际成本反映, 未分析成本差异, 而标准成本法计算成本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标准成本法分析企业的短期经营问题, 而作业成本法由于计算的相关资料不易获取, 所以不适宜经常性项目, 两者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规划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战略

4.作业成本法不能提供部门的信息, 而标准成本法通常以责任部门为单位进行成本预算和差异分析, 弥补了作业成本法的不足。

5.标准成本法是以某一数量标准为基础, 计算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摊销间接费用。而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弥补了标准成本法的不足。可见新的制造环境并不是要求我们全盘否定标准成本法, 通过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相结合可以使成本控制方法更加精细, 更加透彻, 更适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 有利于管理者全面分析企业在各个相应作业上的盈利性水平, 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

(三)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必要性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对标准成本系统提出了挑战, 无法与标准成本系统中计算出的成本差异相联系, 难以确定差异发生的真正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融人标准成本系统中是必然的。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 重新制订相关的标准成本, 以使管理者迅速准确地发现生产中成本差异的原因, 及时处理, 以适应适时生产的要求。新的制造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成本库中, 然后分别按各自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 将制造费用分配归集到产品中, 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为真实准确。但是, 作业成本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即未能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成本差异信息。简单地说, 作业成本法只是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 而不是成本控制系统。所以, 作业成本法可以吸收标准成本系统中的合理成分来完善自身, 同时, 标准成本法也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来适应核算的需要。

二、基于ABC的标准成本法的建立

(一) 标准作业成本法建立原理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标准作业成本法, 依据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理论, 我们可以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相结合, 建立标准作业成本制度。它是以作业为基础, 以作业标准成本为核心, 通过界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比较实际作业成本和标准作业成本, 进而揭示无效成本的内涵和成因, 从而以成本本源为视角, 实施战略化、系统化成本控制的成本管理模式。从成本控制的视角看, 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的核心构成依然是标准成本的确定和差异计算与分析两大部分。

(二) 标准作业成本法建立步骤

标准作业成本法建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资源分析, 即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确认、分类并设定标准。

第二步作业分析, 即摸清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划定基本作业, 并确定各作业耗费资源数量标准, 从而设定单位作业标准成本。

第三步制定产品标准成本, 根据各产品具体耗费作业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标准成本=∑ (产品耗费标准作业量×作业标准成本)

总之, 通过设定资源、作业和产品三个层次的成本标准, 而不是传统粗糙、单一的产品标准成本, 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细致的管理。

(三)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前提和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作业成本法制度下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所以, 标准成本制度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 其结合点应该放在制造费用的处理上。

实施作业标准成本制度的企业, 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处理应仍然按照标准成本制度的方法进行, 而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 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两种方式进行分配:第一种方式是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大, 其制造费用的分配完全采用作业成本法。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 划小核算单位来分配制造费用, 即先将制造费用按照费用责任中心划分, 在每个费用责任中心根据与制造费用的密切相关因素确定制造费用的计划分配率, 再将制造费用分配给各种产品。

2. 成本差异的分析处理。

传统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贷差”、“借差”定义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是它的另一个重大缺陷。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力图实现成本控制中的整体价值观, 差异计算的重点应该围绕无效成本的揭示, 差异分析的目的则应放在揭示无效成本的动因及其责任方面。这里就要区分增值作业点与非增值作业点, 对于非增值的作业点, 我们应该尽量的减少其消耗, 而对于增值作业点, 应注重其效率的提高。

3. 标准作业成本下的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的归集和分析并不是我们的目的, 而只是达到目的的必要途径, 我们正确的核算企业的成本的目的在于成本的控制, 即找出了增值作业点和不增值作业点以后, 还要根据其与标准成本的对比, 分析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7

一、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 对基本资料搜集、加工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健全的定额成本资料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 健全的定额成本资料包括: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准确的工时定额、材料物资和动力费用的消耗定额等, 以便加强定额管理;严谨的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和完善的内部结算制度以及记录工作业务量活动的台账。

(二) 标准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是指企业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资。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 标准的计量器具包括:记录电费耗用情况的电表、记录水费耗用情况的水表、质量过硬的机器设备活动记录仪器等。检测材料、物资和产品收发的度量衡器、卷尺等等。归纳起来, 按结构特点分类, 标准的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量具。即企业用固定形式复测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如量块、砝码、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竹木直尺、线纹米尺等;二是计量仪器仪表。即企业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 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等;三是计量装置。即企业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 如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

(三) 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

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是成本核算活动的基础。成本核算员、车间统计员等基层管理人员一定在生产现场, 熟悉现场生产工艺过程, 做好产品费用、产品数量、生产工时、劳务数量等的核算工作。实行成本计算活动的企业在成本计算时, 一定选好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如果不熟悉企业生产过程, 不熟悉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企业成本计算往往纸上谈兵。

二、当前, 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当前, 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 如成本核算资料不健全, 倒挤成本法等等。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核算资料不健全, 随意性大

企业成本核算一定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一些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成本基础工作不扎实, 会计核算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人员、统计人员、成本核算员在产品产量、材料收发、物资出入库、工时统计等各方面存在随意性, 致使企业成本核算资料不完整、甚至出现错误、前后矛盾之处。

(二) 成本核算器具不标准, 料工费计量走过场

企业成本核算工具器具是计量材料物资、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等各要素费用的衡器。不能使用计量衡器, 或使用成本核算计量衡器具不标准, 企业的料工费计量就会走过场, 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为此, 一些企业为了回避这些问题, 只能选择某一分配标准分配成本费用。如,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 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 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 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 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三) 成本核算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 无法合理使用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 不知道企业产品生产步骤, 无法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合理使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尤其是一些小企业, 聘请代理记账人员或代理记账公司人员核算成本。他们不可能深入企业车间, 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过程, 更不熟悉产品各步骤料工费的发生起止时间, 期末材料、在产品等的实际数量, 完全靠车间, 甚至厂部有关人员提供资料, 估算企业产品成本。这样, 由于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不到位, 不熟悉生产工艺过程, 从而不可能合理计算产品成本。加之, 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存在年龄老化问题, 她们有资历有经验也熟练业务, 但是知识和理念可能会跟不上时代, 新的会计准则和成本核算制度也许不清楚, 至今沿用过去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由于方法的不对称, 成本核算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同时, 对于较年轻的会计人员, 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经验, 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如果没人指导会造成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

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从人、事和物抓起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

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盘点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例如, 计划 (经营) 统计部门核算职责是, 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 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产品 (或劳务) 的实物量和未完程度情况, 编制产品计算清单, 及时与各生产单位进行结算。劳动工资部门核算职责是, 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 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 建立产品 (或劳务) 用工台账, 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物资管理部门核算职责是, 搞好计划采购, 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 按经济批量采购, 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 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提供机物料运输记录和分配资料。财务部门核算职责是, 全面组织成本核算, 掌握成本开支范围, 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开展成本预测, 进行成本分析。

(二) 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定额制度, 培养成本核算人员

为了做好成本审核、控制活动,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企业应培养自己的成本核算人员, 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定额制度。具体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

1.建立健全产品消耗定额。企业产品的消耗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定额计划、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水平的依据, 也是审核和控制各项耗费的标准。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情况, 结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 包括机器台时等各项消耗定额, 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 是否节约, 借以控制耗费, 降低成本。

2.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 必须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 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尤其对于那些月末没有使用完毕的材料物资, 应及时办理假退料手续, 以确保材料成本费用的真实性。

3.做好原始记录, 保证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 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领用材料、工时、运输消耗、产品质检和动力的耗费, 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 以及产品的验收结果等, 均要求成本核算员做好真实、完整的记录, 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原始记录不实不完整, 就不可能准确反映人工、材料等工程成本费用。

4.制定厂内计划价格, 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 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厂内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 (如运输、修理等) 制定厂内计划价格, 作为内部结算和考虑的依据。厂内计划价格应该在年初制定, 并尽可能接近实际, 且相对稳定, 年度内一般不作变更。

同时, 企业还应该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培训、培养成本核算员的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从本单位生产车间培养, 找到那些在车间工作一段时间, 了解产品 (或劳务) 生产过程, 责任心强, 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 抓好成本核算培训工作, 为企业培养自己的成本核算人员。车间成本核算人员像产品一样属于自己的员工, 不了解其他单位车间核算情况, 不用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安心本单位车间工作, 不担心跳槽, 且能够为企业自己使用。企业切忌使用兼职会计人员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一是, 他们功利性较强, 随时有跳槽或撂挑子的可能;二是, 成本核算资料属于企业的秘密, 不得为外人所知, 不宜让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熟悉;三是, 他们不熟悉企业生产过程, 核算成本工作对于他们而言较难。

摘要:本文认为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 对基本资料搜集、加工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的定额成本资料、原始记录、标准的计量衡器具和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笔者从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类问题出发, 讨论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应抓好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 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定额制度, 培养成本核算人员等活动, 以期通过本文, 指导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关键词:成本,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4.

[3]郭继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J) .财会月刊, 2007 (7) :55.

上一篇: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主要事迹下一篇:婚礼庆典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