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篇1

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校本教材,加强危机感教育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环境危机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大气、土壤、水遭到严重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三废”,各种化学产品和有机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让学生了解日趋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结合校本教材设计了多节环保教育课,以下为其中一节的教案: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解决措施以及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及严重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VCD光碟中有关环境污染、我国首都北京春季受沙尘暴袭击的资料片断,进入本课主题:我国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

(新课教学)

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38%)

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目前全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2460的速度扩展)

大气污染严重。

江河水质污染、恶化。

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带来的严重危害:

加剧贫困程度。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联系我省山区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

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学生讨论:严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时代呼唤环境保护。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归纳总结)

三、我国保护环境的积极对策: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联系实际分别对以上内容做出说明,如利用无氟制冷技术生产电冰箱就是绿色技术;再如有些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重复利用就属于绿色设计等)

四、本课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已经面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七年级地

理《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农业》等章节,其环保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能教育内容。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道德教育内容。如《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节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

(三)行为教育内容。如《水资源》一节,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环保事业。

三、通过典型的事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一节,讲到黄土高原,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资料:黄土高原在古代曾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

时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50%以上。但是,经过几千年来掠夺式的开发,大自然给予了无情的报复。现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

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篇2

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应着重从如下方面做起。

一、保护现有森林和其它植被,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持生态平衡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影响广泛危害深重的“生态危机”。对此, 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继续破坏森林, 破坏其他植被, 其结果是环境进一步恶化, 就像地理课本中的一幅插图, 森林全毁, 小鸟没有栖身之处, 只好栖息在砍树者的斧背上。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另一种是全面保护现有森林的植被, 大力营造森林, 植树生林, 从而改善环境。虽然我们的选择只有一种, 即人类只能也必须做后一种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自然, 建立美好的生存家园。

森林不仅可以提供木材、能源和各种林副产品, 还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宝贵资源, 而且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起着主要作用。如果森林被破坏, 生态平衡将严重失调, 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甚至灾难性的后果。这已为中外的无数事实所证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是一片森林茂密的绿洲, 为了进行耕种, 人们破坏森林开垦农田, 结果使这里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我国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曾经有大面积的森林分布, 但在近代森林破坏严重, 特别东部森林被破坏后, 大部分地区蜕变为水土流失严重的荒野。

森林有蓄水和涵养水资源的作用, 在当地没有森林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想法利用乡土教材, 联系身边的地理环境, 用教学互动的方式, 让学生明白森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可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 了解身边有没有蓄水和涵养水源的植被等活动, 让学生认识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如路边的菊花, 沟边的冰草等。路边菊个头不高, 非常矮小, 不招人喜欢, 但它的根系发达, 顺根多、根基大, 即使再干旱的环境它的叶子也不焉。它开花虽在旱季, 但花照样开得五颜六色。大雨降临, 非但冲不走它, 反而还能存一些水分, 洁净空气, 并能够保持水土流失。它生长的场所始终是路边或荒漠处, 从不占有耕地。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路边菊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 既让学生了解了路边菊耐旱、不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好处, 又培养了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另外, 在壑边和荒漠处长的长冰草, 人们一般把它看作杂草, 经常挖它的根, 甚至用草膦农药除它。从耕地的利用来说, 冰草的确是杂草, 但在千沟万壑的荒漠中, 它的根系纵横交错, 编织成地网, 能固土、蓄水、涵养水源, 能保护好耕地。因此希望人们对生长在沟壑和荒漠中的冰草不要根除掉, 让它防止水土流失。

我国是山地、高原约占全国面积70%的国家, 山多坡地就多, 但植被覆盖率却比较低。另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而且降水强大, 往往呈暴雨的形式。因此, 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地区, 黄河每年平均带来16亿吨流沙,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甚至下游有些地方已成为地上河。如将这些流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 可以绕地球23圈半。而这些冲走的流沙都是宝贵的沃土, 黄河泥沙的堆积使下游河床每年增加10厘米, 使黄河成为“地上河”, 从而使河道的泄洪量减少, 导致洪水泛滥的危害增加。水土流失还使建设的水库遭到因淤积而报废的威胁。因此, 我们应教育学生在上游植树造林, 营造速生林;中游挖沙, 筑堤坝蓄水排淤泥, 以减少水库淤积和防止河流下游洪涝泛滥。

另外, 森林在减少污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和乡村的烟尘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车辆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在减少烟尘和废气方面, 森林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因为它能阻挡、滞留、粘附、过滤烟尘和废气, 农村现在大面积栽植经济果树林, 如苹果、梨杏、桃、核桃等这些果树既经济又实惠, 还可净化空气, 改善环境。

城市中现在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在城市内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据测定, 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 放出730公斤氧气, 1公顷森林释放的氧气量可供一千人正常呼吸之用。一般认为, 在城市中每人应当拥有20—3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 这样城市居民才能呼吸到比较新鲜的空气, 森林对噪音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可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在强调保护和营造速森林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特别注意新营造林木的科学管理。人们往往只重视造林而轻视科学管理, 结果苗木常常被牲畜啃食殆尽。在有些地区应特别注意解决群众的烧柴问题, 否则营造的林木是很难长成的。植树造林是千秋大业, 栽植一棵, 就要成活一棵, 成活树林是当前改善环境的重要使命, 为了人类的生存,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二、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人类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们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一般来说, 一个未受或少受干扰的生态系统, 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 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趋于动态平衡状态。但是由于种种内部和外界的原因, 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往往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导致出现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 包括环境污染的“生态危机”, 其本质就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不合理行动, 违背生态规律, 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或失调, 结果使人类自身受到不利的影响, 甚至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 人类为了生存, 就要自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我们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环境。如上街购卖东西拿上可循环使用的篮子, 不用塑料袋;只要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 人人齐抓共管, 就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和美好的家园。

环境污染在农村相当严重, 垃圾到处乱扔, 没有固定的垃圾点。刮风时塑料袋漫天飞, 挂满了树梢。塑料制品到处皆是, 尤其是食品袋, 政府三令五申禁用塑料袋, 但效率不明显。所以, 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 我们要启发学生争做环保先行者, 向家庭社会搞宣传, 齐动员, 做到不乱扔垃圾和塑料袋, 把农药瓶收起来, 交给垃圾收购点。这样既防止了环境污染, 又起到了变废为宝的效果。当遇见废电池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拣起来进行深埋处理。

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时, 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注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例如在开矿时, 必须在保护好耕地前提下进行开采。一边开采一边复原耕地和林地, 治理荒漠。也就是说人类对自己开发利用资源的活动必须加以适当的节制, 合理利用, 切不可超过生态系统的接受能力。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 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以人为本, 努力做到对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综合性, 使之可持续发展, 造福于人类。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降在最低的限度,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从而做到人类与环境的最优结合。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和自然规律, 固地制宜,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只要认真做到这一点, 就不至于发生宝贵资源的损失和破坏。例如我国黄土高原东南部属森林气候, 西北部为森林草原环境。历史上曾广布森林, 在公元十世纪前后, 谓水河、清水河、谓河的上游还保存着原始森林植被。直到300年前依然是一片森林草原景观, 据认为这个地区应当以发展林牧业为主。事实上在公元五至六世纪时, 这里的畜牧业还相当发达, 但是后来人们一改过去畜牧业的传统, 大肆毁林开荒, 发展种植业。松散的黄土失去植被保护, 加上夏季时常发生大暴雨, 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林业被破坏, 牧业不能发展, 前功尽弃。地面被冲刷成千沟万壑, 黄河流沙大大增加, 对下游造成威胁, 生产生活也曾长期发生困难。如果尊重自然规律, 实施以林牧业为主的发展方针, 大力造林种草, 生态平衡就可能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从而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也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生产便可能顺序发展, 人民的生活也一定能逐渐得到提高。这样, 黄河的流沙也会大大减少, 不仅能减少对下游的威胁, 而且有利于下游的农业生产。对于陡坡地应当积极进行改造, 兴修梯田, 淤坝畜水, 增强防洪能力, 并积极种草种树, 以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 逐渐向村牧业方向转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坐落在黄土高坡, 对于陡坡地进行改造, 兴修梯田, 发展经济果树林, 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还有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应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必然造成资源枯竭, 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它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利用资源, 并加强环境教育, 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态平衡,环境恶化,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树荣,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保护教育 意义 途径

高中地理是高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地理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比如说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很多老师早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也有一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途径,那么,到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老师又该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我想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1.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环境都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课本上的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都是环境恶化的表现,在这个时代,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其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

高中时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高中的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环保教育可以给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基本的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教育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在植树节号召学生一起植树造林。

3.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是高中地理的一门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本书上的知识点,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知识,老师在讲到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成绩。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一些环境活动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给学生灌输很多的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在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是一些问卷调查活动,也可以是实地考察,还可以动手操作,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环境污染和防治》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地考察,就考察一条污染很严重的河流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这条河流污染前后的对比状况、河流的污染源、河流污染后产生的影响、怎样改变河流污染的现状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个实地考察认识到河流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从而采取相关的行为防止河流污染。

2.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解答这些问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老师提问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进行环保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这种环保意识化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号召学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力的小事来保护环境,比如说,让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内,而且还要注意对垃圾的分类,遇到一些危害环境的行为也要敢于制止,在看到有人在旅游景点到处乱写乱画的时候,要劝服他们,老师也要在班级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关于保护环境的感想,还可以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讲座,告诉学生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郭红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

[2] 陈进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 人间,2015.

高三地理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篇4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洁净煤和脱硫脱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加大废气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加强监测,对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源:农田退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危害:污染河流,危害水生生物生长;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危害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控制污染源,推行清洁生产;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固体垃圾防治:

危害:占用土地资源;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防治措施:分类收集,密封储运;破碎、压缩、焚烧;卫生填埋;回收有用物质,使其资源化。

4、全球变暖:

(1)原因: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自然原因是目前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2)影响:

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

化;海岸线缩短;影响沿海水产养殖;破坏港口建设.

②导致生态系统结构调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④影响农业生产,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干,作物减产;高纬度地区热量增加,作物增产;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减少。

⑤影响工业生产,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总体上能源消耗增加。

(3)应对全球变暖策略: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植树造林,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培育新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5、酸雨

(1)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2)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3)措施:

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如我国南方有色金属的冶炼,会产生较多酸性气体,可建硫酸厂变废为宝;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4)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原因:大量燃烧煤炭资源;多低山丘陵地形,不利于气体扩散;降水多,为湿润区;土壤呈酸性,大气中凝结核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缺少足够的中和作用。

第四章 环境管理

地理论文保护环境 篇5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年来,腾格里沙漠周边省(区、市)纷纷在沙漠边缘建立工业园区,园区的化工企业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沙漠,腾格里沙漠正遭受着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图Z14­1中,图(a)示意腾格里沙漠位置,图(b)示意腾格里沙漠中的一处排污池。

(a)

(b)图Z14­1

分析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沙漠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2.有一种蓝,它不是大海的蔚蓝,也不是蓝莓的深蓝,它叫“APEC蓝”,它属于北京!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在大家的努力下,北京终于一扫雾霾,绽放出蓝色的天空,简称“APEC蓝”。“人努力,天帮忙”,这是总书记在2014年11月10日欢迎晚宴致辞中总结出的“APEC蓝”的成功原因。“天帮忙”指会议期间气象条件较好,清洁的北风吹来,让逆温“难以现身”,污染物迅速被稀释消散。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APEC蓝”形成的“人努力”因素有哪些。

(2)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试简析其原因。

3.某企业在M地(如图Z14­2所示)开采有色金属矿,分析若不合理开采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减小对环境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图Z14­2

4.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图Z14­3示意坡度与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Z14­3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其原因。

5.城市垃圾是指居民的生活消费、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市政建设和机关办公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据统计,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围困。结合某城市填埋法处理垃圾示意图(图Z14­4),完成下列问题。

图Z14­4

3(1)请对图中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评价。

(2)简述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6.在现代社会,海上能源运输十分频繁,时常有油轮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漏油事故。石油泄漏往往能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会使海面上出现类似沙漠气候的特征,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图Z14­5示意遭到石油污染的海滩。

图Z14­5

说明海洋沙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海洋沙漠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1.沙漠地区环境容量小,污染物难以降解;沙漠生态环境脆弱,一经破坏难以修复;沙子孔隙大,污水下渗快,会污染地下水。

科学制定环保法规,严格执法;禁止高污染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提高污水处理技术,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解析]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的危害要从其污染角度分析,防治措施要从法规制定、禁止排放、污水处理等方面分析。

2.(1)关停部分北京周边地区的高能耗企业;各种施工场地作业停工;限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降低道路积尘负荷;等等。

(2)逆温条件下,大气层稳定,空气不易对流,污染物不易扩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APEC蓝”是绽放出的蓝色天空,说明形成雾霾天气的大气污染物减少,所以形成“APEC蓝”的“人努力”因素应当围绕大气污染物的减少分析。如关停部分北京周边地区的高能耗企业;各种施工场地作业停工;限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降低道路积尘负荷;等等。第(2)题,逆温是指近地面气温相对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的现象。所以逆温条件下,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易发生对流运动,粉尘、PM2.5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

3.危害:M地地处丘陵山地,在该地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M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易产生水土流失等;开矿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危及人们用水安全。

措施:对已开采的部分恢复地表植被,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回填。

[解析]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不合理开采有色金属矿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应从对植被、大气、水、土壤等的危害方面分析。减小对环境的危害的措施应从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排放、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

4.(1)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林牧业用地。Ⅱ坡度范围地势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为红壤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易导致水土流失发生。第(2)题,图中Ⅱ坡度范围地势较陡,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中宜规划为林业或牧业用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5.(1)有利: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不利: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等等。

(2)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城市上风向,避免污染物飘浮、扩散和渗漏。

[解析] 第(1)题,图示垃圾处理方式是垃圾填埋法,其有利之处是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但是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且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第(2)题,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的地方,且应避开城市上风向,避免污染物飘浮、扩散和渗漏。

6.分布区:世界主要海运航线附近,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

影响:油膜会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进而使陆地气候也变得更加干旱;油膜阻碍热量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油膜抑制氧气的溶解,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

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篇6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田美玉)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现行《商标法》也规定了地理标志的定义: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可见,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其身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为是民事权利,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利。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属下的一种,自然属于私权,但无论从使用还是管理上,又不同于其他如商标、专利等纯粹的私权,法律同时为它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屏障。

我国对地理标志提供“双轨道”保护

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见诸于纯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作为商标保护: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6条,《商标法实施条例》,2007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我国于1993年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现已失效),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据此,1994年国家工商局制定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和检测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2001年颁布实施的《商标法》第16条,加入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

标志。” 2002年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商标法第16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由国家质监总局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对于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有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约束,如果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注销、停止使用的风险;对于其他生产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从上文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实行的是“双轨道保护”。即一方面国家质监部门通过公权力实施主动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将地理标准注册为证明商标,申请人通过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设定商标权后,借助于商标法进行司法及行政保护,后者体现的是私权性质的保护。

“双轨道”保护的精神一致

首先,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来看,两条轨道是保持一致的。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资格确认评定规范》规定,申请人应当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社团法人或者事业法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不接受政府、企业或个人的申请。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

(二)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而根据《商标法》及条例,如果申请注册商标中含有地理标志,而申请商品又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容易误导公众,是不予注册的。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及集体商标注册或要求使用的,必须具备规定条件,如集体商标是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符合使用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该组织或直接正当使用该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为证明商标以及要求使用的,亦需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由此看来,质监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商标法及条例的规定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也是保持一致,并未有明显冲突。

其次,公权力保护与私权利救济,二者并不冲突。

在我国,对地理标志实施的是公权与私权的双重保护,虽然从保护形式上看,两条平行轨道中的主管部门存在冲突,但从权利人的权利保护角度,反而是一种权利的加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主动、强制性地介入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及保护,《规定》要求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主动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 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可见,质监部门公权力的主动、强制管理及权力干预,为地理标志的权利人提供了公权力保护的屏障。

而从商标保护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商标法排斥将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普通意义的商标,即《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商标法实施条例》又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换言之,商标法虽然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将地理标志申请为证明商标,但证明商标权利人并不能因此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私权,依然存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可见,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精神,与后来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一致的,二者并未有明显冲突。如果质监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监督使用未能尽其所能时,权利人也可以借助于商标法的规定,对侵权行为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可见,“双轨道”的保护对权利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加强了权利保护的屏障。

“双轨道保护”缺乏统一,分工不明确。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及管理,需要尽快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文件,为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我们认为,从保护精神的层面,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二者殊途同归,但在保护形式、管理部门以及规范性文件中,以及在管理及保护的细节操作中,仍然存在混乱。例如在质监部门的管理中,一旦认定了一项地理标志,便已排除了符合规定条件的第三方继续使用该标志。而商标法中则保留了在先权利人的继续使用权。曾经在媒体上见诸报端一度成为关注焦点的“三华李”一案,便是典型的个案。在翁源县获得“三华李”地理标志保护之前,如果“三华李”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种植,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品种名称,遍布岭南其他区县并大规模种植推广,其他地区销售的“三华李”称谓已深入人心,“三华李”的地域性称谓已逐渐淡化或弱化,此时再就“三华李”单独授予翁县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已违反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使“三华李”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未来也不应否定其他已形成规模及知名度的区县继续使用该名称,否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以及产业发展,而是应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

浅析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篇7

我国疆域辽阔, 物产丰富,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由各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产品甚多, 充分利用和保护地理标志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产品信誉和产生品牌效应[1], 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正如郑成思教授所说的:“地理标志有可能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中的长项之一”。本文将从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着手, 结合TRIPS协议和国外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经验, 研究分析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更有效保护地理标志的立法模式。

1 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

1.1 地理标志的概念与特点地理标志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 又称原产地标记, 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标记。

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在《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将其定义为:“地理标志系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 或来源于该地域中某地区或某地方的标识, 而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我国《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也对地理标志作了明确的定义:“前款所称地理标志, 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 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中可以看出《商标法》与TRIPS协定对“地理标志”的定义十分相似。

从地理标志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 地理标志是用于表明商品来源于某一特定地区的标志, 其所标示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者应该位于该地理名称所指示的特定区域, 原产地不同, 商品的内在品质往往也会不相同。其次, 商品的特定品质、信誉等特性取决于该地的自然地理因素, 其包含有“信誉”的内涵, 具有产地标记所不具有的品质保证功能[2]。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 往往会看重商品地理来源, 比如提到枸杞, 人们会认为宁夏的枸杞很好。地理标志不仅表明了商品的产地来源, 而且还是商品质量的标志, 使商品的特定品质与原产地相联系, 提供了商品的特定品质信息。

1.2 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

1.2.1 地理标志是一项集体财产, 具有共用性。

地理标志具有公有性, 属于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所有, 各个经营者在使用该地理标志的同时可以有自己的商标以示区别。他不应为某一经营者注册为自己的商标而被专用, 而且以地名作商标, 除不具有显著特征外, 还可能造成对具有同一地理等自然因素或加工工艺的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

1.2.2 地理标志是一项私的知识产权。

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 是一种无形财产, 其作为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在《巴黎公约》中就已经得到确认。现在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更是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和保护, 明确表明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之一, 各成员国都有义务制止滥用商业名称和假冒产品原产地名称的行为[3]。当发生假冒、冒充地理标志行为时, 任何利害关系人均可对其提起诉讼。

1.2.3 地理标志的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

地理标志是不能被转让的。地理标志只能由该地域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 不能转让给该地域以外的主体, 否则会引起公众误解, 造成市场混乱, 不利于商标的管理, 也失去了将其作为地理标志的作用。地理标志具有永久性, 不是像其他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有时间的限制, 而是可以永久享用, 不受保护期限的限制[4]。

2 TRIPS协议关于地理标志的相关规定

国际上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历史始于1883年的《巴黎公约》, 但《巴黎公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非常有限, 于1994年通过的TRIPS协议则对地理标志提供了更有力的保护。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的规定包括对地理标志的一般保护。这体现在对误导公众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阻止, 对假冒原产地名称的产品在进口时予以扣押, 对包含或组合有商品的地理标志, 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其标志的地域的商标拒绝注册或使其注册失效[5]。其次, 对葡萄酒和烈酒地理标志予以额外保护。在葡萄酒和烈酒的商标中, 如果含有并非其真实原产地的地理标志, 成员国在立法允许的范围内应依职权或者利益方的请求, 驳回或者撤销该商标的注册。此外, 还包括对地理标志的例外保护。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例外包括对使用通用名称、善意或在先使用以及善意注册的的例外, 还有关于姓名权的使用, 规定不得损害任何人在经营中使用其姓名的权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来源地不保护或已停用的地理标志, TRIPS协议也将不会对其进行保护[6]。

3 国外立法模式

地理标志由其特定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 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法律措施对其进行全面保护。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着商标法保护模式、专门法保护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和混合立法保护模式四种。

3.1 商标法保护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是指通过将地

理标志注册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的方式来保护地理标志的一种保护模式, 这种制度主要由一些地理标志资源少的国家采用, 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予以保护。比如美国规定申请人可以选择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对地理标志加以保护, 英国规定可以通过注册证明商标进行保护。但地理标志和商标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标志, 将地理标志的保护交给商标法将影响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力度。

3.2 专门法保护模式专门法保护模式是指通过制定

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律的形式对地理标志进行全面保护的一种模式, 这种立法模式以法国为代表, 其在1991年通过了《原产地名称保护法》。现在国际上共有19个国家按照专门立法模式保护原产地名称, 采用这种方式对地理标志加以保护的国家一般是一些地理标志资源丰富, 需要对地理标志予以特殊保护的国家[7]。这种保护模式赋予了产地范围内特定经营者对原产地名称的专属使用权和禁止权, 保护力度较强。

3.3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模式是指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市场上地理标志的使用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保护模式。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 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规范市场秩序,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日本于1934年颁布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第一条规定, 对假冒商品原产地标志和使用使人误认商品出处的标志, 使人产生混淆或误认的行为予以禁止。这种保护模式下的许多规定比较笼统, 不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和严格执法[8]。

4 保护我国地理标志的专门立法建议

4.1 专门立法的必要性我国现行对地理标志进行保

护的法律主要包括《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产品质量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但他们对地理标志的保护的规定仍存在许多的漏洞和缺陷, 比如保护范围狭窄, 注册管理和保护角色冲突等[9]。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 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立法经验, 选择能更好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模式。从世界各国所选择的法律保护模式中可以看出地理标志资源较多的国家一般采用专门法保护模式, 地理标志产品相对较少的国家则采用商标法的保护模式, 这是因为专门法的保护模式保护力度大, 而商标法的保护模式其保护力度要小得多[10]。因此, 专门法的保护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法国、印度、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在2005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期间, 已有代表提出了制定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法的议案。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专门立法对其保护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详细的规定, 减少了法律诉讼中的交易成本和司法机关的执法成本[11]。

4.2 专门立法建议我国在在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4.2.1 地理标志的申请和审查。

申请必须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 有权提出申请的主体只能是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申请人应向审查机构提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同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设一个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局, 负责地理标志的审查与核准工作。在接到申请材料后, 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小组在考察后提交调查报告, 由地理标志保护局做出是否准予核准注册的决定。

4.2.2 对地理标志使用的管理。

由地理标志保护局制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制造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另外应成立地理标志保护协会, 由其负责管理该地理标志商品的产地范围、原材料、质量、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的监管[12], 并协助司法机关人员制止和制裁对地理标志的盗用和滥用现象。

4.2.3 地理标志的异议程序和撤销程序。

地理标志申请注册的时候, 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当其他的相关利益人存在异议时, 可以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异议程序中, 可以借鉴欧盟的规定, 确定6个月的异议期[13]。撤销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标志的注册和审核可能出现错误, 这就需要通过撤销制度来予以纠正, 撤销制度应该包括依申请撤销制度和依职权撤销制度, 前者是任何利害关系人都有权利申请撤销, 后者是指注册的行政机构可以依职权撤销那些不符合特定要求的地理标志。

4.2.4 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狭小, 所以应该将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扩大, 比如把传统手工艺、茶叶、中草药等纳入《地理标志保护法》中进行保护, 地理标志专门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应该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而随时修订完善。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丰富, 所以还应进行对地理标志的境外注册, 从而避开特别保障措施和“绿色壁垒”。

5 结语

我国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起步晚, 法律不完善,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我国应该从国情出发, 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专门法的保护模式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更大, 更有利于地理标志价值的发挥, 世界上地理标志资源丰富的国家, 大部分都采用这种保护模式。因此, 我国也应当采用专门法保护模式, 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提升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水平, 从而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提升我国的国际软实力。

摘要: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标志着产品的特定信誉和质量, 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我国地理标志资源丰富, 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 改善出口商品竞争环境。但我国目前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还不完善, 在实践和立法上尚存在许多问题, 所以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借鉴TRIPS协议和国外的立法经验,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理标志保护框架。

香槟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 篇8

这一注册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对于地理标志——这一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给予的高度重视。法国香槟协会秘书长让-吕克·巴比耶在发布会上称,这是中法两国在地理标志领域的良好合作,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对于地理标志这一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给予的高度重视——目前几个香槟出口大国中,美国方面仍然没有认可“香槟”的地理标志。

2012年有3.09亿瓶香槟酒销售到全世界180多个国家。正是香槟酒在商业上的成功招致了各种仿冒,包括香水、烟草等都标注香槟(Champagne)字样。他透露,法国香槟协会每年要投入200万-300万欧元来保护香槟酒的知识产权,这个数字占到该协会总预算的10%。

“此次中国政府获准香槟地理标志的注册,将更有利于打击假冒产品,进一步推动香槟在中国的销售,同时也说明香槟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在中国得到了认可。”让-吕克·巴比耶表示。

地理标志是一项特殊的知识产权,它所标示的产品均产自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其特有的品质既归结于该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又依靠当地生产者的聪明才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拥有各自众多的地理标志,中国的地理标志数不胜数。在这些众多的地理标志中,“香槟”是最古老、最享有盛名的名称之一。

“香槟”产区位于法国巴黎以东150公里处,香槟人300多年前就开始酿造起泡酒,历经3个世纪,通过不断完善规则,严格工艺,使“香槟酒”成为出类拔萃的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共有3.09亿瓶香槟酒销售到全球180多个国家。

商业的成功和“香槟”的声誉招致了各种仿冒,香槟协会团结所有的果农和酒庄,确保对“香槟”地理标志的保护。只有有权使用这一地理标志的酒才能标注“香槟”。

法国香槟协会中国代表王蔚指出:“目前,香槟酒在中国还没有遇到太多假冒的问题。‘香槟’地理标志在中国的注册将有利于加强对各种滥用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迅速和有效的查处。”

上一篇:苏大考研真题下一篇:护理工作述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