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篇1

十一放假期间,妈妈带我参观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和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纪念馆里详细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过程,展馆里有好多英雄的雕塑,抗日

我们要铭记历史,怀念先烈,珍惜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们的科学家还要制造出更加先进的武器,为战争时牺牲的革命战士们报仇。

-----------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篇2

6月30日上午,为纪念建党95周年,广西区散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讲政治、有信念”系列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讲政治、有信念”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在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学习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纪念馆由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个部分组成,褒扬烈士,优待烈属。全馆共展出378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解说员分别对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等烈士先进事迹作一一讲解。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深深地为先辈们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对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表示,一定时刻以党章党规为准绳,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崭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践中去,为广西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奉献力量,为建设绿色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 篇3

我们先坐火车到北京,再和姑姑一起坐火车来到威海。我们先后参观了定远舰,环翠楼、刘公岛、山东大学等几个著名景点,其中让印象最深地是去刘公岛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

早上九点左右我们来到刘公岛售票处,买完票后我们乘去刘公岛的船上到了岛上。我们首先来到了甲午战争纪念馆参观,因为初二上学期马上历史就要学习甲午战争方面的知识了,所以爸爸去服务区给我租来一个导游讲解器。戴上它走到哪个景点,它就会讲解那个景点。

甲午战争纪念馆很大,里面分成几个部分讲多的内容,有图片和文字介绍。一一为我们列举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讲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等,还有好多日军屠杀中国居民的图片,看到这些,我为中国人感到耻辱,也知道了日军的残暴。

在墙上,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黄色的龙趴在地上,有一些外国人按住龙,用绳子捆绑龙,还把龙大卸八块,还凶狠地把龙的头、爪子瓜分了。这个漫画的意思是,龙代表中国,那些外国人就是八国联军,他们欺压中国,烧杀掠夺。看完这个漫画后,我十分生气,但又感慨万千,贫穷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参观完甲午战争纪念馆,我知道了因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所以现在要建立繁荣富强的国家,要让军队强大,让武器先进,让外人不敢再来欺负中国。(指导教师:田书平)

参观龙州起义纪念馆有感 篇4

2014年3月26日我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一起到龙州起义纪念馆参观。在起义馆前,我们全体人员举起右手,再次温习入党宣誓,使我们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宗旨,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历史使命。

龙州起义纪念馆,原名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纪念馆迁建于县城东区“钟毓”坡,总占地面积7.69公顷,建筑面积5436平方米,座落在纪念广场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并更名为龙州起义纪念馆。

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革命前辈在龙州领导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八军,成立左江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十几个县连成一片的拥有几十万人口、面积一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左江革命根据地。龙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英勇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邓小平等同志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连接起来,共同绘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它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地平线上,树立起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谱写了壮、汉、瑶等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乃至广西近代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馆内陈列着众多当年红八军指战员用过的刀枪、图片、照片,知道了李明瑞、宛旦平等人的事迹。百色起义纪念馆和龙州起义纪念馆,实乃为左右江两明珠,夺目放彩。在广西,能在大革命时代有广西两次革命起义,说明广西人民是具有奋斗精神的。可不是,清末太平天国革命不一样也是在广西桂平金田举行起义吗?温故而知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战争年代的艰辛洗礼,就是要多温习先辈们的业绩,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大家去努力建设家乡,这是非常必要的。

参观龙州起义纪念馆,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使我们牢记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员的本色,未来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共产员的先进性,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争做模范。

参观纪念馆作文 篇5

刚到大门口,就看见七个苍劲有力的金字“渭华起义纪念馆”,像红军战士的精神般震慑人心,让人肃然起敬。在纪念馆开放式的公园内,有一个太极状的大湖,一条石阶把湖一分为二,显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湖旁的柳树已经黄了,但细看之下,它们却顽强的绿着,像烈士一样眺望远方。一组雕像屹立在柳树旁,那是几位战士手举红旗,指领战士们向前冲的动人场面。看他们的眼睛,饱含愤怒,恨不得一下子冲上去把敌人撕个粉碎,大有一种不打退敌人决不罢休的革命精神,让人感慨万千。

进了展厅,赫然映入眼帘的是红军向前冲的战斗场面,旁边还有一句激志昂扬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烈士们的鲜血前进啊!”我顿时热血沸腾,好像置身与和敌人拼死的撕斗之中,当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人”的血腥话语,把中国搞得血雨腥风。红军当时武器极为简陋,多以大刀、戟为主。就靠这样简陋的武器,打退了强大的敌人,真是让人敬畏。

革命旧址处有见证历史的巨龄古树,它有600多年历史了,目睹了整个革命过程,是历史的见证。还有一口英雄井,敌人把毒打至死的烈士投入井中,使这口井有了英雄的色彩。

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的感想 篇6

这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曹家坪路东塔岭的湘南起义纪念馆,通过这次的课外活动,参观了湘南起义纪念馆的文物,再现了郴州红色革命历史。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深刻体会到了湘南起义的历史意义。

湘南起义纪念馆于2009年3月兴建,2010年7月建成,10月1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4886平方米,展览面积3100多平方米。湘南起义史料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千秋史册,伟业闪耀功勋榜》,14个展厅。馆内序厅中央以朱德、陈毅与湘南起义中工农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形象为主题设置的一组雕塑,它与序厅两侧的郴州人文历史和山水风景为主题的浮雕相互辉映,充分展示了湘南的地域文化。湘南起义纪念馆,在中央、省、市领导和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从2010年7月至今,已先后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共郴州市地方党史教育基地。

湘南起义成功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有一支经过改造的旧式军队,即初级的革命军队。二是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即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的转变。三是选择正确的出击时机和出击方向。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枪,不仅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农民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问题,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丰碑。领导湘南起义的“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对于探索这条必由之路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垛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之所以一度取得成功,从军事方面探究,关键是正确地实现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军队)和主观的努力(战争指导)的辩证统一。

湘南起义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起义的巨大成功与战略转移的胜利实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一是高举“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武装斗 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二是由正规战争开始向游击战争转移。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通过参观这次湘南起义纪念馆,使我重温了郴州红色革命历史。

参观台湾职业教育有感 篇7

关键词:台湾,职教,见闻,启示

应台湾高雄市私立树德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和埔里高工之邀, 我校十数人于2012年12月1日至8日前往考察访问, 通过与台湾职业教育界的同行交流、实地观摩, 受益匪浅。

【五项见闻】

一、飞机在桃园机场平稳降落后,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同样的面孔、同样的肤色、同样的装束, 验关员、服务员们温文尔雅, 笑容可掬, 礼貌有加;我们前往参观学校的接待人员同样是热情周到、服务细微。我真的有些感叹了, 他们的气质、风度和职业素养堪称窗口行业之楷模, 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喜悦。

二、在“树德家商”学校图书馆参观时, 又使我大吃一惊, 图书馆拥有藏书、阅览 (电子图书) 、售书等功能, 其藏图书之多、阅览人员之众、电脑应用之广, 实在是现代书城的规模。

学校会议室装修典雅、设备豪华, 每个坐位前都有麦克风, 让人感到高贵和尊严。

“树德家商”的校园特色人文气息浓厚, 学校虽毗邻闹市, 但校内别有洞天。据校长讲, 学校的雕塑、花台或景观都是老师或学生利用废弃物品配合学校的人文、地理手工制作而成的, 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展风采、强主题, 学校的特色非常突出。

三、埔里高工校训为:精、诚、勤、朴,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就是不偏私、不枉曲, 能做到纯粹不难, 细密正确、贞固坚毅, 就算得“精”了;“诚”就是不虚伪、不欺骗, 能做到笃实不欺, 始终如一、择善固执, 就算得“诚”了;“勤”就是不怠惰、不因循, 能做到锲而不舍, 自强不息、尽心尽力, 就算得“勤”了;“朴”就是不奢靡、不浮华, 能做到处事不苟、平实无华、言行尚纲, 就算得“朴”了。该校校训简洁清晰、易懂易记, 更主要的是它体现出了较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

四、在埔里高工校园宣传橱窗和创校60周年特刊中都有“缘定埔工, 吾爱今生”专栏, 记录的是老师新婚照片与新婚感言, 特摘录一段如下:

新郎:蔡吉隆新娘:张雅涵

结婚时间:××年3月24日

结婚地点:彰化

秘密大公开:参加了学校所举办的“新世纪领导人才培育营, 在美丽的日月潭, 我寻觅到今生最甜蜜的唯一。缘分的奇妙就在于让对的人在对的时刻相遇, 今生我遇到了埔工, 也遇到了我的最爱!

当时我好奇地向校长提问:“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校长回答我说:“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 也是影响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环境。把每个教师的个人终身大事与学校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激发教师主人翁的自豪感。学生、老师与校长和谐情感互动, 会影响学生对自我观念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校长继续说道:“首先我做到了, 教师们则可以选择性地做到, 但建校几十年来, 我们老师都以能将新婚照片挂上去而自豪。”

五、树德家商的办学宗旨为:“树德给您舞台, 给您掌声, 让您力魅力四射;树德给您知识, 给您技能, 让您人生亮丽”。此一语道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充满了全人教育和人文关怀。12月5日, 树德家商校长陈茂霖率中层干部与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他们的教育观点朴实无华、教育手段贴近实际, 给我又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好态度胜过好成绩, 有专业才能顺利就业; (2) 学校主要招收台湾南部的学生, 因为南部像内陆, 他们主张把南部的孩子从带出来, 并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宝, 一个都不能少”; (3) 强调学校氛围, 认为“以清洁改变氛围, 从清洁见其品行”; (4)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步, 学校以活动为主进行教育, 用活动来提升学习的内容, 提升学习的意义, 提升学习的能力; (5) 学生如果学习下降, 有专门的辅导室进行帮助;教育原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视态度为绝对质; (6) 学校不能开除学生, 强调行善消过;对不改变的学生, 要请家长到校协助教育, 或转换环境继续学习, 或转校;上课禁止学生玩手机, 一经发现后任课老师可以处理。

【三点启示】

一、注重“全人教育”理念, 扩展我校“5+1”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越来越重视“全人教育”理念。所谓全人教育是指从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为目的, 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一种教育理念。台湾的职业学校认为, 学历和技能教育仅仅是教育目标一部分,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努力追求幸福人生的人”, 人文、艺术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追求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全人教育”而非某一部分的专业训练。如树德家商将2012年12月定为人文教育月, 主题为:人文种子散播, 教育大爱传承。其活动内容包括:“好品格、好成就、好人生”品德教育讲座;生命教育讲座;自我伤害与防治宣导;国际视野演讲;才艺竞赛等。这些活动几乎是全校师生齐参与, 共同净化心灵美。

近年来, 我校一直在致力于“5+1”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所谓“5+1”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是指, 课前课后分别进行5分钟和3分钟的职业道德教育, 将教育与教学相互融合的德育新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总感觉在形式上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多根据认识和经验施教。通过参观台湾职教的做法后, 给了我们新的启发, 台湾职业学校通常把中华传统教育放在首位, 我们每到一处交流, 谈论最多是教育愿景, 他们在校内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心教育等活动。树德家商在宣传资料上非常清楚地写道: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纯朴校风—树立优良的品德;技能本位—就业的最佳保障;群性陶冶—活动中学习成长;师资优良—精致化教学活动;设备新颖—迈向国际化水平;关怀辅导—校园中一片温馨;追求卓越—欢乐年华在树德”。为此, 我们的“5+1”教育还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从滴点细小的要求入手, 突出主题、确定方向, 以便有序系统地开展5+1教育。

二、注重务实致用的办学思想, 拓展我校“二课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树德家商参观时, 看到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各种废品创作的各种校园景观。例如用边角材料制作的“门神”、用旧瓦缸制作的“花瓶”, 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台湾每年举办全岛职业技能大赛, 参加世界性技能大赛等, 并将学生取得比赛证书的多少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各职业学校都很重视参加各项技能比赛。

我校的二课活动一直开展很好, 参加市级和国家级的各类比赛都取得过较好的成绩, 但在活动参与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重视, 使技能比赛不单只是“精英选手”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为此, 要突出活动的普及性, 多开展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技能竞赛, 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

三、注重校园整洁书香氛围, 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 运用得好, 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台湾职业学校非常重视以“文明、规范、诚信、守纪”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学生的德行优劣, 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 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在参观考察的几天里, 我们每到一处看到的都是:环境卫生、呵护自然, 行人车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校园整洁, 学生服饰得体, 师生举止高雅;校园书香浓郁, 精心设计校园每一个场所和角落。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台湾传统美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成果, 这也为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赐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2 (28) .

[2]段宝彬.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20) .

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篇8

感受铁人精神

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在伟大祖**亲诞辰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我们一家人再一次来到铁人纪念馆参观。感受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艰辛。

10月3日,微微细雨,瑟瑟秋风,我们一家人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那个年代的实物和照片。在真实还原的先烈们生活过的干打垒的民房前,在钻井工人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前,我们驻足观看,感受先烈们生活和工作的艰苦与艰辛。那凛冽的寒风、漫天的大雪、那挂满房檐的冰溜子……

先烈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爬冰卧雪,人拉肩扛,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和实际行动,用血肉之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为国家的需要,为油田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切。在铁人的手记前,看着铁人工整的字迹,让我想到在那种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铁人还能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参观天津纪念馆感想 篇9

五点半,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睁开朦胧的双眼,紧接着的却是一种兴奋,因为今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2012年4月14日,是我在大学第一次参加外出集体活动,因为今年是共青团建团九十周年,所以文学院团委组织了一次爱国主义参观游览活动。

伴着朝阳,一路两个多小时的欢声笑语后,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平津战役纪念馆。看着聂帅的亲笔提名心中不由得沉重了起来,眼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是缅怀先烈的丰碑,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传递出来,还未进入纪念馆,心中的敬仰感油然而生。进入展厅,五个巨大的白色人物雕像冲击着大家的视觉,那个被名为《走向胜利》的雕像展现的是伟人们脸上带着淡然的神情,迈着从容的步伐,宛如身后有百万雄兵跟随着他们走向胜利。五位伟人的风范深深折服了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开始认真地参观纪念馆的展出物品。不得不感叹纪念馆里展出物品的丰富和保存的完善,同样也非常佩服雕刻家们精湛的工艺,他们雕刻的人物像和模拟场景的制作都十分逼真,仿佛我们真的就身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峥嵘年代。这些展出物再配合上详细的文字介绍,让我们都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有关平津战役的知识。在反映人民支援前线的展览部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模拟的那个年代的农家小院,院里几只白色公鸡在啄食,有几个穿着碎花小袄手里拿着针线的女孩子在做鞋,她们前面已经有了好多为战士们做好的黑色布鞋,这是当时后方一个普通农家小院的模拟像,是人民对前线踊跃支持的一个缩影。确实如此,我们之所以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模拟场景的隔壁展出的是一个“共产党之家”的门牌,如果家门口挂着这个牌子的人家这算得上一个光荣的象征。除了反映人民生活的展览物品,在许多战场图片的旁边还展出了许多老式的照相机,这些珍贵的战场照片说明了在那些充满危险的战场上同样也有战地记者的身影,他们的勇敢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让我敬佩,这也正是作为一个记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所有展出的枪支中,几支微型的手枪引起了我的注意,还有几个像卡片大小的黑色微型相机,这应该是情报人员所使用的装备吧,不由得想起了看过的电视剧上的智勇双全的情报人员的形象,他们同样冒着生命危险获取情报,用另一种方式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智谋和勇气同样让我感到敬佩。当看到展厅中央那座很长的烈士纪念碑时,大家的心情又变得沉重了,那上面写满了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名字,在纪念碑的周围还有一些战士的照片,都是很年轻的样子,有的比我还小,就是这样一些可爱的战士为了我们的和平,为了我们的幸福牺牲了自己。这么不易才得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努力学习,才值得这些战士流的血,受的伤,才值得他们的牺牲„„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后,大家都感慨良多,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了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也算是对我们这次参观的一次纪念吧!

中午时分,我们又来到了周邓纪念馆。当看到展厅里周恩来的雕像和照片后,对他的崇敬和欣赏又加深了。照片上的他,无论是会见外宾时的儒雅风度,还是在大会上有力又富有激情的演讲,甚至是那个“思考中的周总理”雕像都散发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不愧为四大美男之一,岁月的蹉跎也没能改变他俊朗的外表,随着时光的流逝倒更为他的机智添出了几分炼达和睿智。我们跟随讲解员系统的参观了纪念馆的展出物。在周恩来南开大学求学部分的展区里有一幅油画,画里是觉悟社成立时的情景,站在周恩来旁边的就是邓颖超。据讲解员介绍,他们两个就是在觉悟社开始结缘,此后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相互扶持,同甘共苦。不仅周总理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魄力和担当,邓颖超同样也是一位可敬的女英雄,她为宣传革命而四处奔走,做演讲,她用自己的行动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照片上学生时代的她意气风发,书生意气;共和国成立后就任国家要职时的她神情坚毅。可以说她的责任感和担当并不输于周恩来。这样的两个人一起经历过许多困难坎坷,他们的感情依然深厚,从某种角度看,他们不仅是夫妻,他们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篇10

觅见精神之光

坐落在焦裕禄大道西侧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是以当年焦裕禄工作过的车间为原型建造的。它静谧简朴庄重, 仿佛闪动着耀眼的精神之光。

“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 弘扬光大在兰考。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 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 2009年习总书记视察中信重工的图片及感言醒目地被装裱在墙壁上。

φ7.93×13.6m溢流型球磨机成功试车及工厂交付仪式现场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九层之台, 始于垒土”, 循着焦裕禄在洛矿工作9年的足迹, 中信重工不断地总结、挖掘、提炼焦裕禄精神, 激励中信重工的精神路标明晰而现——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

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是, 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巨人、世界最大的矿山和水泥成套供应商和服务商、顶戴多顶殊荣桂冠的中信重工, 竟崛起于一片荆莽丛生的荒芜河滩。1953年, 受益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计划, 156项重点工程开建, 这片荒芜的河滩被赋予特殊的使命——筹建洛阳矿山机器厂。焦裕禄就是那年6月从共青团郑州市委第二书记的岗位上被抽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筹建处的。

千秋伟业平地起!荒凉的河滩上, 支起了一排排的席棚, 建起了简陋的车间, 铸就了昔日洛矿的辉煌!“我们是干什么来了?我们是建设大工厂来了。我们厂是第一个5年计划的重点工程啊, 不是说吗, 我们是共和国重工业的长子。什么是长子?长子就是大儿子, 一个家里的老大, 就得有一份担当!”当年在艰苦条件下充满豪气的话语似乎还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回荡!

寻脉薪火相传

9年, 历史长河的一瞬, 却为中信重工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近60年来, 中信重工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 “万斤钉精神”、“杨奎烈精神”相继涌现, 薪火相传, 这位共和国“长子”早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振兴国产装备的领头羊。

在中信重工重型机器厂重数车间的1台机器旁, 立着1块精致的牌子, 这块牌子上用红底黄字标注着4个大字:首席员工。这块牌子就像1个小小的光荣榜, 上面标注着首席员工的姓名、岗位名称、职务、技术特长等。

中信重工的首席员工制度始于2006年。这项制度旨在树立一线员工中的榜样。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和打造, 中信重工4800名技术工人中已产生了110多名首席员工, 涌现出连续5年的金牌首席员工38名, 并推选出5名“大工匠”, 建立大工匠工作站。他们传承着焦裕禄、杨奎烈精神, 为振兴国产装备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近60年来, 焦裕禄精神深入人心, 成为中信人行动的指南, 涌现出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员工, 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闫光明、富于创新的全国劳模刘新安、新一代工人代表于玺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杨奎烈。杨奎烈是洛矿地道的“工二代”, 2011年5月27日, 他积劳成疾因肝癌晚期病倒在岗位。在他生命最后的50天里, 6次拔掉吊针, 来到重点项目现场。他的事迹已经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杨奎烈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忘我工作、鞠躬尽瘁, 用生命践行了焦裕禄精神。杨奎烈办公楼前面的路被命名为“奎烈路”。

感悟装备世界

“焦裕禄精神在洛矿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中信重工已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全球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今日之中信重工, 正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阔步前行!”被装裱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的结束语写着这样一段精辟的话。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58年。那一年, 焦裕禄所在第一金工车间的设备还没有完全安装, 制造新中国第一台2.5米卷扬机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带领洛矿人克服着设备不全、技术不足、经验为零的重重困难, 吃住在车间, 有条大板凳竟被他当成“床”使用了50多天……这台机器的诞生轰动了全国, 这是新中国重工业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路是人闯出来的, 我们应该当闯将, 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子来!”这句话是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墙壁上13条焦裕禄语录之一。他开拓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焦裕禄精神已悄然融入到中信重工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 升华为闪亮的企业文化符号,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参观路遥纪念馆有感 篇11

——参观路遥纪念馆有感

因一份景仰,五一之前,我去了趟陕西,在暮色苍茫中,到达王家堡村。站在路遥纪念馆前,只见黄土漫漫,游人寥寥,一个个破旧的窑洞,像一双双失神的眼睛,西部农村的凋敝让人有点压抑。面对我的询问,“这有啥子看头?”一个村民有些不解,言语中,对这一方贫瘠的土地,对他声誉卓著的邻居——路遥,似有些隔膜。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路遥,这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丰碑,对曾生活过的这个乡村,他,能带来什么?对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游客,他,又意味着什么?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在作品中这样说,或许它就是答案。我想,在一个逐利,物质至上的时代,路遥给予这个世界的,不仅是文学巨著,更多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从文学创作上讲,是艺术上的殉道精神;从劳动层面上说,是埋头苦干,至死方休的劳作精神!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两部作品概括了路遥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平凡的,7岁被过继、读完初中、回乡务农、仕途失败上大学、初恋遭抛弃、婚姻破裂英年早逝,一生中饥饿和苦难如影随形,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他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在苦难中,磨炼出坚韧的意志,在文学上,展示了出众的才华,这个黄土地的儿子,一生像牛一样的劳动,奉献出许多经典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

路遥和他笔下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他们身处逆境,奋斗不息。他们热爱生活,尊重劳动,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种奉献精神,像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来是奶”。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他们都平静接受;不论面对什么样的生活,他们都充满希望。他们告诉我们,只要是一名劳动者,就要做生活的主人!

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 篇12

我们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出发了,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一走进就看见整齐的二面写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毛主席给刘胡兰烈士题的词,也是给所有年轻烈士的词。

我们先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前,我看见这是一个雄伟而壮观的碑,两面发着闪闪金光,特别庄平,特别受人尊重。我们去了《桐乡党史馆》。那里面都是党员们以前用过的东西。

我们又去了《烈士馆》里面全是解放军们生前留下的衣服、袜子、裤子、盒子、试卷、日记…老师告诉我们那些战士们有的为了救人,有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还有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都是为了我们美好的将来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篇13

作者:肥城市检察院 姚翠霞

依稀还记得中学时,鲁迅先生的文章总会有不少篇选入教材;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到现在仍记得很清楚,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曾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写了一篇又一篇著名的文章,如《呐喊》、《彷徨》、《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鲁迅先生是“中国骨头最硬的人”,是“民族魂”,“用笔杆作投枪,作匕首”,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位伟人,一位完美的大师。所以当有机会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纪念馆时,敬意之情油然产生。

纪念馆是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提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这种布景使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在大厅左首是一座高2.5米的鲁迅全身铜像。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从大厅拾级登楼,二层是鲁迅生平展厅,展厅入口处旁的墙上题写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高度概括了先生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无比的憎,心甘情愿地做人民大众的牛的情操。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2.6米,宽1.1米,用黑玉石雕成。从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五个部分再现了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他曲折多姿的人生经历。

展览伊始,解说员向我们解释了鲁迅笔名的含义,原来这是先生自谦,“因鲁而迅”,意在笨鸟先飞,不断超越。漫步在展厅内,使我对先生的经历、著作有又新的认识和收获。展室内的形式多样,有历史照片、书报,有先生的创作手稿及其他旧物,还有模型和音像制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展厅进门处一幅寓意中华民众被困在牢笼里的作品,它是一张模糊的众生相照片,伴随着灯光的忽明忽暗,被罩在铁窗后面的民众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表情。这是那个时期百姓的反应,也许这就是先生立志从文的初衷,没有比唤醒百姓意识更艰巨和迫切的事情了。展厅还有反映阿Q一生的场景模型,同时还在播放几部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伤逝》等。

先生不仅创作独立,还有不少译著,主要是日俄作品,还有一些东欧、拉美等作品,不仅繁荣了文学园地,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除了译著,展出还述及鲁迅先生和藤野、内山、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友谊。先生还是一个非常关心青年的文学家,下一部分就是关于先生对青年时的关心帮助。先生看到国民的麻木性,弃医从文,尤其看重青年人的成长,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动态。先生名树人,这里竖着一块“树人碑”,镌有“首在树人,人树而万事举”的话。壁上陈有先生演说的照片,并罗列了许许多多和先生关系紧密的青年姓名,如唐|、萧军、萧红等。还有一组天津民间艺术家尔宝瑞创作的蜡像,惟妙惟肖,极为逼真。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更是革命家,是战斗的文学家,这在他的一生中也有极为浓重的笔墨,也是展览的一个大头。先生少时家道中落,备尝世态,又受到章太炎和赫胥黎《天演论》的影响,这都对他的革命思想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与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交往密切更是与他的思想分不开的,而且另一方面也愈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展览的最后并不依俗例置一段堂皇的结束语,而是先生作品的展示长廊,有创作,有译作,还有被译成其他文字的创作,这些一册册的书籍显然比任何具体的文字都更有说服力,更耐人寻味。先生本身已经成为一座丰碑,任后人评说。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14

2020年8月21日,在集团纪委的组织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去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去纪念为了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转眼,渭华起义的英烈们离开我们已经90年了,想想90年前那个火红的5月,无数广大劳苦大众,在近300多名在陕中共党员的带领下,在西起渭南、东至潼关,以华县、华阴等5县为方圆的广大渭华地区,一夜之间同时暴动,向盘踞西北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掀起了永留青史的渭华起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中国西北打响了对反革命的第一枪,把对敌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在了西北,插在了渭河两岸,秦岭脚下,在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上,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迅速参观完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相关展厅及其他展室,主要包含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起义领导旧居等。最后,我们参观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并献花,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离去时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曾经那些鲜活的记忆,隔着岁月的河流,只能活在我们的心里。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如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物,同时这次革命的火种确漫延至陕北,为数年之后全国革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记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着,虽然做着不同性质的工作,虽然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踏实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姓名:xxxx

年月日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2

3月28日,陕西生态水泥机关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很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带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踏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一路上,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透过车窗看到湛蓝的天空,绿色的山川。然而我的心情随着车轮的转动早已到了我们将要到达和瞻仰的目的地——渭华起义纪念馆。从西安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入景区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景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办理入场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全馆由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陈列大厅、中心广场、烈士纪念塔四部分组成,收藏文物157件,各类照片1200余副,文献资料75件(原件32件)。馆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看着一张张承载历史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心酸的生活器具和简易武器,简陋、质朴,令人感动,这些普通的武器似是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在艰苦的岁月,伴随着革命先烈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条件是有限的,但是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永远不受局限。

渭华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九二一年就有魏野畴、王尚德等同志传播马列,后来农协普遍成立,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渭华这块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地方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州的高塘小学委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暴动,农运学运进一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和反革命的镇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听着讲解员讲述先烈们艰难前行的革命历程,那个革命年代的斗争生活仿佛在我眼前显现,先烈们经历千难万险,不惜牺牲自己,期待着曙光来临的那一天,这种无私的牺牲精神让人震撼,崇敬之情在我心间油然而生。回想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先烈,不会忘记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那句特殊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据介绍,这幅标语上原本只有“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10个字,是当时高塘和谷堆两校的师生1927年为悼念李大钊等烈士,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而成。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刘志丹到达这里,发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标语,于是就命令警卫员将它重新加以点缀,添加了“同志们,赶快”这五个大字。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在撤退时,就命令警卫员将它用黄土掩埋起来。解放后,人们才除去上面的黄土,让这一砖铺标语在渭华大地上重见天日。这句用生命书写的铿锵有力的标语,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纪念馆参观结束后,我们又瞻仰了起义纪念塔,沿着台阶去往纪念塔,台阶两旁的山体上栽满了松柏和樱花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松柏显得更加翠绿、樱花开的更加鲜艳。它们像是守护在英烈们身旁的卫士,又像是默默的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纪念塔庄严肃穆,俊秀挺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先烈们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上一篇:寻梦作文550字下一篇:中国商标发展十大最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