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张思德》

2025-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片《张思德》(精选5篇)

影片《张思德》 篇1

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影片《张思德》以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精力旺盛、善良憨厚,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我们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张思德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这个普通士兵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那篇著名讲话,这五个字,被我们党写入党章,奉为宗旨,数十年回响不绝。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

酷一族遇上张思德 篇2

学校带着我们初一、初二的学生去观看电影《张思德》。去之前看通知的时候,不知道张思德是谁,同学们不禁嘘声一片,大家早就厌倦了看学校推荐的电影,一般都无聊又老土。不过想来想去总比上课划算得多,倒也高兴。

大家排队从学校走到电影院。一路上谈的都是放学后吃麦当劳的套餐,回家后上BBS狂灌水,QQ上给死党发歌,接死党发来的动漫,明天一早再恶补背英语什么的,谁都没想到张思德。走进影院大厅时我都还在想,同学们怎么都这么小资。

进影院时,听到正在放一黑人MM唱的BigBigGirl,于是便提了提神开始想张思德。想了很长时间,大概3分钟,想出一个问题:张思德是谁?同学听了我的话狂晕,并做狂晕状。我说,怎么,你知道他背景?同学嬉皮笑脸地说其实她也不知道。我说,我才要狂晕。然后我俩一起嬉笑。

电影开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远处连绵的山,旁边几棵枯树。成功的开头,像老谋子的电影开头。“真想和一个人一起去片子里拍的那地方看看,多一个人就没有感觉了。”我说。“和谁?”同学在黑暗的电影院中闪烁着诡异的大眼睛问我,一边窃笑。我说,你别想歪了,我只是觉得这种地方一定会静到吓死人,两人足够“顶天立地”了。至于和谁去嘛,和你怎么样?我们俩傻笑。影片进入正题,狂倒!竟然是黑白的,我和另外4位好友异口同声地说,这片儿一定死没劲。

渐渐地大家发现其实这部片子很好看。我们的张思德同志傻乎乎的,但他是真憨厚,真淳朴,真好,简直超卡哇依。他是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就是7年,一整编又给整掉了,成了一名普通战士,自己却毫无怨言。歌咏晚会上灯泡坏了他甘为人梯,驮着战友换灯泡,好让大伙儿能继续开晚会。小白吹口琴误了烧炭,张思德气得把口琴给扔到河里,过后又赶紧下河捞给小白。他认保育院失语的孤儿做儿子,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他心里想的都是别人的难,总想着能给别人些什么。他说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了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他总是想着别人,想着天下人,这人真好。

张思德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但他是个做起事来exactly、absolutely的实实在在的人,一个真正少说多干的人。我看他凡事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甚至到一万的努力了,你说这有多了不起,几人能做得来?反正我是真惭愧了。

他确确实实把党的、人民的看做了自己的。“一窑炭,千余斤”被毁了,他是真心疼!他的死不知道算不算牺牲——他被倒塌的窑洞活埋,而不是倒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但是他是真的好,是好同志。在我心中他是真hero,真hero就是他。我们同学也备受感动,看完电影我们都特别touch。

张sir好啊。张思德叔叔好啊。好……

从影院出来同学们如是说,都带了“好”字。这一个“好”字可以包含很多,是大家的感动和认可。在如今这时代,没有中学生会为20世纪80年代的人感动,更何况是20世纪40年代的同志。现在的人主张的是酷。酷就是耐克、阿迪达斯,酷就是周杰伦、Energy,酷就是街舞、日韩——要想从“酷一族”那里套出对20世纪40年代的感动是很难的,但这次却是真的了。

和我一路骑车回家的一个典型的、真正的“酷一族”MM同学对我说:“其实有一事特丢脸,我跟你说你别笑,只要看到特感动的电影情节我就in tears,今儿就好几回呢!”“这没什丢脸的,见好东西不感动,你不是有问题吗?”我对MM同学说。“你今儿有in tears的意向吗?”MM问我。“有,张思德叔叔so great,他是我认为的真hero!”我说。这是我发自肺腑的话,绝不虚伪和矫情。那天我和MM同学真的是带着一路感动和崇敬回家的。

影片《张思德》 篇3

张思德同志在部队是很平凡的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当了十多年兵,只是内卫队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小小烧炭队的一名队长,许多和他同时当兵的战友都当了团长、连长,可是他从来没有遗憾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士,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时刻要冒着生命安危的危险,他只是部队上一名普通的后勤兵。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微小、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事份量轻,他尊敬老者、爱护幼者、帮助战友、团结同志,拼着命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他积极服从组织分配,把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当作前线的战场一样去全身心投入战斗。他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看完影片,使我受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使我对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我对工作重要性的看法有了进一步提高。我是前台一名普通的职业介绍人员,我一个人所作的贡献谈不上影响国计民生谈不上影响社会稳定,但是所有和我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如果都像张思德那样尽心尽力,把思想境界提升到为国家、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上来,那么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必将是影响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

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阳光下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腥风雪雨也没有尝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不辜负党不辜负那些共产党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接过他们的“枪”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落实到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上,就是要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之中,千方百计地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把温暖送到周围群众身上,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信得过、走得近、靠得住。并且,我是新时期一名党员,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更有义务要把工作做到更好,更有义务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要让群众从我们党员身上看到希望,更加拥护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

观《张思德》有感 篇4

有一个人,他最大的缺点也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善言辞。这样的一个人,当然不像口吐莲花的人能升职发财,这样的一个人,当然不像善于表现的人惹人注目。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人,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革命赞歌。他就是张思德。

今天党课班组织本次观影活动,让我见到了银幕上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黑白的色调,粗糙的画质,传递出特殊年代动人的故事,温暖的正能量。一部好的电影固然应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优秀的演员,然而它的内涵和精神才是观影者的食粮。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他诠释着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思考过“为人民服务”的来源,当时仅仅知道与一位叫做“张思德”的战士有关,曾异想天开地以为那应该是个位高权重的长官。直到今天,看到了电影还原的真实,他是兢兢业业的警卫,是力大无比的开荒能手,是埋头工作的烧炭者,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催开朗朗童音。他为孩子洗衣服的那一幕,洗得比巧手的姑娘还仔细,他去看儿子的汇报演出时,满目的欣慰与自豪,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他也要给儿子保证糖球吃,让那个苦命的小孩感受到生命的“甜”,哪怕是一点一滴;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让真诚抚慰一抹晚晴。他用心给老人做饭,体会老兵不愿退伍的心情,安慰他孤独的思绪。老人已说不出来话,但知道谁在指责他,谁又是真的关心他,他从张思德眼里看到不同于他人的真挚,所以才会激动地抱住了他。张思德的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关于张思德的语言表现。无论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我们都看到一个朴实正直的小伙子。毛主席跟他聊天,让他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张思德硬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脸上只有羞赧的微笑。而当主席为了工作学习夜不能寐时,寡言的他竟然大着胆子对主席说,“您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睡觉。”疲惫的主席被他的心直口快逗笑了,这就是他,话不多,一旦开口,却让人再难忘记,句句在理上。“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不声不响中,那泓心泉明澈、灵动、深邃!

张思德不仅对待工作一心一意,对待身边人也尽心尽力。路边老奶奶家养的猪脱缰而逃,被他碰上了,于是他便奋力追逐,甚至渡过河水也要把它追回来。最后他抱着猪,浑身湿漉漉地上了岸,鞋也没了,但是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他的好朋友好老乡因为犯了错误被拉去惩处,他从开始的无法接受失声痛哭到后来去劝说老乡的未婚妻振作,最终打动了那个女子并使她原谅了未婚夫。他训斥不好好烧炭而吹口琴的小白,恨铁不成钢般的愤怒,却又宽容地原谅了他的这次叛逆不懂事,并给小白送去热的饭菜,与他沟通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小白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他为人处世不做作,不矫情,不浮夸,讲真情真意,也许他不知道

乐于助人的成语,却身体力行着这简单又复杂的四个字。

这部影片催人泪下的地方有好几处,其中,最感动我的是张思德临终前还在忘我工作的那个笑容。那是个暴雨的早晨,张思德作为班长起的很早,连小白也跟着他一起上了炭窑。张思德被淋得湿透,但是为了挖道排水,顾不得休息就开始工作。小白为了给他鼓劲,在一旁吹起了动听的口琴曲。张思德听得精神振奋,挖道热火朝天,脸上是汗水和满足的笑容。他时不时回头对小白说吹得好,却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听口琴了罢。暴雨倾盆地下,赶来帮忙的战友却只看到灾难性的一幕。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一样,翻滚着泥水和石头的炭窑,轰然倒下。张思德倒在了他心心念念的炭窑,在他工作的地方牺牲了。就在这前一夜,他还试穿了他的新鞋,说起退伍以后要做个木匠。那样简单的梦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被命运谱写的注定无法实现了。

张思德只拥有29年的短暂人生,并度过了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张思德是朴实、善良、诚实、并胸怀大爱的人,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中国传统的美德,集体主义者的使命感,儒家宅心仁厚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学习的品质。

观《张思德》有感 篇5

张思德与其他战士一样,都想上前线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但他却被分配去烧煤炭。他并不因此而沮丧,也并不因此而马虎对待工作,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着,还说道:“只要想着前线就在我脚底下,还想着前线干吗?”他乐观地看待一切,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也给他人带去了快乐。

张思德是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战士,他其貌不扬,嘴巴又不太会说话,致使她当了这么多年兵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小小的班长,这使得人么都会认为他是最倒霉的人。然而他却拥有着一颗一直为人民服务、善良且炙热的心,这也不能不让人们认为他是最幸福的人。他认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做他的儿子,费尽心思地教导他,他又认了一位老革命做他的父亲,使得心情沮丧到极点的老革命又喜笑颜开。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3月5号“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了,张思德就如同雷锋一样,实施抱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身生命之前,医生都围着他人着想。我们要在这“雷锋纪念日”期间,学习雷锋、学习张思德,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给身边的人带去几分欢乐!让我们学习雷锋、张思德,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上一篇:仓库安全管理规定内容下一篇:创新教育教学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