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参考教案(推荐1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七册P23~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方案设计表格 教师:课件、磁性小棒、算盘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
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
(当学生遇到“ 1354×367”时,由于数目大无法用常规的计算方法在短时内完成,这时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困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出计算器。)
二、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计算器?(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
②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145+145+145„„
(探索特殊算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加数相同时只需按“=”键即可。)
„„
(这里考虑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因此,课上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那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觉体会。)
师: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生:携带不方便,不能记录大数目。
2、模拟算筹的创造过程。
(每个学生发五根小棒,把它当成算筹)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生1: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生2: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1、2、3、4、5的? 生:我想应该竖着摆、横着摆都可以吧。(手势)
师:是的,古人摆放1、2、3、4、5非常直观形象。(电脑出示图片)师:那6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
(1)
(2)
(3)
(4)
(5)
(6)
„„
展示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生1:我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写法来摆的。(如图1)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我觉得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呢,未免意识太超前了。生3:(如图4)下面一根表示4,上面一根表示1加起来是6。师:他想到了用一根表示几根,这是一个好主意。生4:我想用一根表示5,所以我就摆成了图5这样。生5:我跟他想的一样,也是用一根代表5。
师:大家想出的符号都代表了一定的道理,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生:第3个、第4个、第5个。师:看来你们都喜欢比较简捷的符号。
师:(出示6的摆法)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
学生用小棒操作后展示:
(1)
(2)
(3)
(4)
„„
师: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
生:第4幅图比较清楚,如第2幅是要看成8的,第3幅也容易混淆。最好竖的横的交错。
师:是呀,如果纵横交错就可以避免混淆。正如你们所想的:(出示用算筹表示的几个大数:23、132、4414、46056„„)
师: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
师: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图)那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生1: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生2:那能不能想办法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 师: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师: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它特有的功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
师: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生1:我们小组知道算盘的名称。(举着算盘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
生2: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例如7就是用一粒上珠和两粒下珠表示。我们还会拨1、2、3„„(拨了1-9)
生3:我妈妈是会计,她还教过我怎样计算呢!师:那你能给我们露一手吗?
生3:好的。我就算23+16吧。(拨珠)我妈妈说算盘打熟练了,比计算器还快呢。
师:是的,特别是用算盘进行加减法时,有拨珠即答案的优点。
生4: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看!(打开个人电子信箱)演示:①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现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校,主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指着一幅挂图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盘。
③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 厘米,宽则为26 厘米,共有117 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 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的口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上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1)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在再次运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发现计算器的不足
①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②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3)创造新型计算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和计算器) 。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通过计算探索, 发现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索, 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出发, 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准备,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 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认真准备, 把自己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以外, 学生查到的资料经过教师整理可能有:
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
2.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中国人发明的算盘。
(1) 大约六七百年前, 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它结合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开展四则计算, 一直沿用至今, 被许多人看做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2) 教材呈现两个不同的算盘。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 每颗代表5;下面有5颗珠子, 每颗代表1。后来算盘传到日本, 逐渐演变成右边的样子, 上面只有一颗珠子, 仍代表5 (下面的珠数及代表值同上。)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算盘传入日本后, 采用的是十进制, 所以算盘的上面只有1颗珠子 (每档表示的数是十) 。
(3)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 不仅要用手指不断地拨动算珠, 还要用眼睛看数, 同时要不停地动脑筋, 手脑并用, 能有效提高智力。
3.开创模拟计算的先河———计算尺。
4.开创人类计算发展新纪元———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 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 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当代知识更新的标志是具备信息素养, 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获取信息并进行汇报交流,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认识功能、适当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 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因此, 本节课教学要用好学生已有资源, 使学生能在计算中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实际意义, 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 用实物 (计算器) 做教具, 介绍电子计算器。提出问题:“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一听, 就立刻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接着让学生说说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功能, 同时教师概要说明:不同的计算器都有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 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清除键有两个:“CE”、“AC” (AC有时和ON在一起, 有的计算器只用C表示) 。清除一个数字可以按“del”、“→”或三角形。认识“存储运算键”是掌握计算器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运算键”有:MR表示提取记忆储存, 清除记忆储存用MC, 记忆储存 (增加) M+键, 记忆储存 (减少) M-键, 总记忆储存GT键 (显示几次运算结果之和) , 记住这几个键的功能对于使用普通型计算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同桌相互说说, 在此基础上试着用一用, 在说、用的过程中记忆。
第二, 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教师可以设计两组分别使用口算与计算器计算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比赛体会如何选择用计算器计算的时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 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会比较慢, 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或需要探索某些计算规律时, 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因此, 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不可过分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因为具有一定的计算 (口算或笔算) 能力是必要的。
第三, 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的例题只有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而在实际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需要根据学情酌情补充, 如计算6789-45×32、434970÷ (27×45) , 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掌握“M+”与“MR”的功能。以第一题为例说明:先按“45×32”, 然后按下“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1440”, 按“M+”的目的是将“1440”储存下来, 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然后, 再输入“6789-”, 再按“MR”就把1440调出来参与计算, 这时按下等号键就得到最后结果5349。
三、探索规律, 感受魅力
“数学是美的王国。”要使学生感悟丰富的数学美,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如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计算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感悟数学之美妙。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不说出来, “藏”在心里。例如, 最喜欢数字“2”, 就输入9个“2”, 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只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在这个游戏中, 华老师把大家熟知的:
12345679×2×9=222222222
12345679×3×9=333333333
12345679×4×9=444444444
……
加工成了妙趣横生的“猜数字游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乘变除, 更加巧妙地彰显了计算器的计算优势。
又如, 在同一节课中, 华老师根据“宝塔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加工成了颇具挑战性的“22222222×55555555=?”
计算工具的认识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偏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运用计算机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有电脑配置。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总之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
太仓市实验小学 黄海燕
【教学内容】
结合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嵌入主题课程《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计算器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懂得合理使用计算器。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的奇妙,感受数学的好玩。【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在学习储存运算键的使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子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师:(出示:计算器)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师: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而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1.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2.资料①:远古计数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资料②: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资料③:算盘
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回顾历史
师:课件展示,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按倒序排列的方式进行回顾与展示。感受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1.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师: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那咱们可得来场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请仔细听要求:1.为了比赛公平,咋们得在喊“开始”后一起开始;2.你得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出示:(如右图)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部交流,反馈矫正。师:请计算较快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以上6小题,有的需要用到计算器,有的则通过口算就可以快速进行计算了。那么,什么时候用计算器,什么时候不用呢?
提炼:有的题目不需要用计算器的,就不用。遇到比较复杂的算式再来用计算器。
2.师:有信心了,再比一场行吗? 出示:(如右图)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部交流,反馈矫正。师:谁能说说,每一小题的得数分别是多少? 提问:同样用计算器计算第三小题,为什么得数会不同呢?
小结:计算器分为普通型和科学型两种。科学型计算器的功能键比较多,它的功能比较强大,可以直接输入“()”来正确进行运算。
提问:那没有“()”这一功能键的同学,也有算对的,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能说:将27×45的得数记在纸上、记在心里„„
师介绍:其实,使用普通型计算器的同学,可以把第一步计算的数据记在计算器里。要想真正用好计算器,就要熟悉你的计算器是科学型的还是普通型的。而普通型计算器,得能掌握这三个功能键:“M+”存储、“MR”提取、“M-”清除。那该怎么算呢?
先输入“27×45”→输入“=”→按存储键“M+” →输入“20655—”→按提取键“MR”或“MRC” →最后按“=”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学生尝试再次计算。
3.能用刚才的方法再算一题吗?出示:1200—31×14 出现了负数,这是怎么回事?
师: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普通型计算器,没有我们人脑聪明,它刚才记住了一个数就一直记着,当我们再按存储时,它会把前后两次记忆的数据进行累加。普通型计算器想做第二题之前,我们得先将之前的数据进行清除。清除按“M-”。
4.挑战自我 师:现在再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出示:22222222 ×55555555 看谁能算对。
师:怎么同样的题目,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认为第一个结果对的举手(依次问一下。看出现的现象)
师:现在老师介绍一种方法,是个祖传的秘方。我相信你,算完这四题就会明白的。
2×5= 22×55= 222×555= 2222×5555= „„
2222222×255555555=(学生练习)
师:我们来汇报一下。2×5=10 要用计算器吗? 22×55=1210 222×555=123210 师:这个要用了。
2222×5555=12343210 „„
22222222×55555555= 找出规律了吗? 学生报出:***0 总结:我们可以从位数少的算起,再算多的。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上的功能键,我选用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再来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器
输入“27×45”→输入“=”→按存储键“M+” →输入“20655—”→按提取键“MR”或“MRC” →最后按“=”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数学活动课
计算工具的认识
【知识卡】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这种
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17世纪初,在计算尺发明之前,有两种计算工具流行于欧洲。一是伽利略发明的“比例规”,外形象圆规,两臂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张合,利用比例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另一种是纳皮尔筹,所根据的原理是15世纪以后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的“格子算法”(曾传入中国,叫“写算”,又叫“铺地锦”),和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将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进行计算。
【闯关练习】
1.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计算下列各题。
561×34= 156-56= 63÷9= 3363÷57= 1438+2576= 80×3= 2.用计算器计算以下各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 9÷9=1 1111104÷9=____ 108÷9=______ 11111103÷9=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网页制作工具(1)(Frontpage和Dreamweaver的使用)
教案设计
赵志
教案编号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网页设计,了解并熟悉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重点:初步了解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中层和时间轴的设置,体会动态网页设计 难点:层和时间轴的设置
学习目标
1、掌握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动态网页
所需资源和环境
网络资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页设计相关的信息(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常规资源
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5.3.1节配套光盘
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者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你知道网页上面文字的滚动效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你知道如何让网页中的一幅图片动起来?
引导学生设计动态网页中图片运动的效果
你知道有哪些网页动态效果?
为学生的课后探究学习做铺垫
你知道用Dreamweaver软件如何预览你设计的动态网页?
体会动态网页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网页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
展示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优秀的网页制作《母亲河》,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而引出制作网页需要掌握必要的制作工具。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网页制作工具软件才能做出动感十足、耳目一新、独具体色的网页。
2、教学内容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制作工具越来越多,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工具软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设问:面对那么诱人的网页,要想学习网页制作,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网页制作工具,首先同学们需要先了解有哪些软件,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中的第一个任务。教师点拨:网页工具软件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着眼于网页、网站整体规划使用的基本工具;另一类是着眼于网页上面的某些元素(如:漂亮的按钮、栩栩如生的动画、逼真的三维图像),使用到的辅助工具。
通常网页设计需要考虑整体思想。先全局规划网页的思想或整体风格,然后对局部的图像处理、颜色搭配、动画图片设置的优化工作。先大后小的思想。本节课先来学习基本工具Frontpage和Dreamweaver。⑵网页设计工具Frontpage:
Frontpag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网页设计软件,其软件界面和文字编辑功能与Word软件相似,熟悉Word的人很容易学会。同时提供的模板可以令初学者很容易的制作相当美观的网页。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中的第二个任务: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图片,文字内容),制作一个网页。(教师提供一个已设计的简单网页)教师评价:
⑶网页制作Dreamweaver Dreamweaver是Macromedia公司的一款专业的网页设计软件,提供了很多方便操作和使用的工具栏,如:对象工具栏、站点管理窗口、快速工具栏。并且该公司还有一系列的配套产品可用,比如图形编辑软件Fireworks、动画制作软件Flash。运用他特有的“行为”、“层”等功能可以容易的生成网页的动态效果。
下面让我们来体验Dreamweaver软件的动态网页制作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中的第三个任务: 运用Dreamweaver中的层、时间轴制作动态网页——图像移动 设问
1、为什么要调整“层”与“背景图像”的大小,使其等大? 设问
2、时间轴上面的“关键帧”有什么特点? 设问
3、操作过程中感到最难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设问
4、对自己设计的作品的评价是什么? 结尾:同学们观察到,我们设计的作品和本节课一开始展示的作品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仅仅使用我们学习的Frontpage和Dreamweaver是不能制作出那么美丽的网页的,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制作网页的辅助工具。也就是我们下节课需要讲解的“辅助工具” 最后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任务。
借助我们的因特网完成任务一
各小组总结不同的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特点、主要功能。
学生回忆必修教材使用Frontpage设计“故宫”主题网页的过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填写“任务二”评价表格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
并填写“任务三”评价表格
网页工具学习任务单
一、借助因特网,组内成员分工查询制作网页常用到的工具软件,最后汇总完成下面的表格。常用工具
主要功能(总结每个软件的主要功能)
完成人员
二、打开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利用老师提供的一些素材(素材放在D盘的“网页素材”文件夹内),制作一个网页,并保存。评价表
评价指标
组长评价 合作精神
主动合作
较为合作
能够合作
需要鼓励
组员评价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熟练有创意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比较熟练 3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制作成功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还需多加练习
三、打开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素材位置),制作一个动态网页,并仔细观察、琢磨其动态效果。步骤提示:(提醒:每一步都需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多种方法实现同一个操作)
1、打开软件,新建一个“基本页”。(可参考课本具体步骤)
2、修改网页的标题为“我的第一个动态网页”;
3、插入“图层”,选择“描绘层”插入,找到并观察“层属性面板”,修改“背景图像”;
4、调整层的大小,使其与图像等大;
5、找到“时间轴”,将层拖入“时间轴”的第一帧内;
6、按住第15帧上的空心圆点,向右拖动到第60帧;
7、在30帧处右键点击,弹出菜单,选择“增加关键帧”;
8、对“时间轴”上的每处“关键帧”进行设置,从而产生层的运动效果;
9、在浏览器中观看这一动态网页的效果。
<学习小窍门>:具体操作,观察课本,共同讨论,集体研究,会者演示,伴随讲解,自己上机,再练一遍。
评价指标
组长评价
合作精神
主动合作 4
较为合作
能够合作
需要鼓励
组员评价
用Dreamweaver层的功能制作动态网页,熟练有创意
用Dreamweaver层的功能制作动态网页,比较熟练
用Dreamweaver层的功能制作动态网页,制作成功
用Dreamweaver层的功能制作动态网页,还需多加练习
四、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如果要想做出漂亮的网页,还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哪些网页制作工具? 欠缺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例题和第1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
5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0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试一试及0的写法。
先出示试一试的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做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
3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4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
(2)
4、“想想做做”第4(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总结全课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年、月、日(《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35~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引入课题,来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并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分清大月与小月;对平年与闰年的判断.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投影片,和年历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板书:19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
生:国庆节.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
师:这里出现了哪几个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
师:说得好.大家已经知道时、分、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出示课题――《年月日》)
第一课时 见面问声好 教学目标
1、学生对新同学、老师有初步的认识,消除由于人际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与不适。
2、使学生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从今天开始,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会认识很多新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认识新朋友的方法。
(二)见面问声好
1、同学们你们喜欢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见面问声好》(出示儿歌挂图)
2、跟老师读儿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3、当你遇上初次见面的人,比如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或同学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说一说并选代表上讲台表演一下)
4、你还知道其他打招呼的方式吗?(学生自由说一说比如拥抱、握手等)5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也有不同的打招呼的方式,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后可以向家长了解或请家长帮忙查资料,了解一下其他国家或地方打招呼的方式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打招呼的方式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用到,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交更多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说说我自己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语言、肢体动作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表现自己。
2、学会交往的方法,体验与同学交往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教学准备
/ 4
课前做好介绍自己的准备,提示学生可以用语言介绍也可以准备能体现字自己的物品,比如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的作品、自己喜欢看的书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了小学,来到了一个新的集体,会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为了让大家尽快的认识我了解我,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老师做自我介绍),做自我介绍是与别人初次交流认识的方式,能让别人初步的了解自己,我们这节课就来说说自己。(板书“说说我自己”)
(二)说说我自己
1、首先,看哪位同学能勇敢的向大家介绍自己。
(指名两位同学介绍自己,老师恰当点评,用以指导下面的活动,初步学会介绍自己)
2、下面我们都来介绍一下自己,说的时候可以根据你课前的准备,要说出自己的特点。
(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让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表演,老师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乐于交流,敢于介绍)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很多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让大家初步的认识了自己,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增进了解成为好朋友,也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勇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第三课时 制作小名片 教学目标
1、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与人交往,使学生尽快的熟悉老师和同学,增强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2、初步学会使用剪刀等简单的工具,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准备
/ 4
1、老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名片,制作小名片需要的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同学们肯定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呢?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同学们认识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我们还有一种快速认识朋友的方法,就是通过交换名片的方式来进行,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精美的名片。(老师用课件展示各种精美的名片)
同学们想不想也拥有自己的名片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小名片(板书)
(二)制作小名片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名片,老师看有的同学收集的名片又多又漂亮,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一下你收集的名片。(小组活动)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有代表性的名片。
师:看了这么多好看的名片,同学们是不是很想为自己制作一个小名片啊?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名片。
3、实践活动制作名片
(1)老师讲解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选好材料;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装饰名片。(2)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剪刀等工具进行安全教育。(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优点及时鼓励。(4)进行优秀制作展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4、现场交流名片
(1)小组交流;互相传看名片
(2)观看交换名片的情景录像,学习交换名片的动作、礼仪、语言等。(3)同学之间交换名片,注意交换时的礼貌举止。(4)角色扮演交换名片。
四、课外延伸
/ 4
布置学生课下制作,与其他想结识的人进行交流,拓展自己的交际面。第四课时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愉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友谊。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主动交友的愿望与情感,初步塑造健康人格与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歌曲《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自我介绍、交换小名片等一些方式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认识的新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吧!
同学们爱玩的游戏很多,今天来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游戏,等一会玩游戏时,同学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也可以做老师给你准备的游戏,选好后到老师指定的位置进行活动。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觉得活动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说)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就请同学们像刚才说的一样欢乐的做游戏吧!
(二)学生活动、交流
1、学生先自由活动5---7分钟
2、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现在请各小组说说你们玩的什么游戏?你们小组的朋友有谁?你们觉得玩得怎么样?(学生分组介绍)
3、学生说一说刚才玩游戏时的感受。
4、是啊,同学们一起游戏时,只有好好配合,互相合作,互相尊重,谦让别人,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才能开心、快乐。
(三)唱歌延伸
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好朋友,做了那么多有趣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唱着《找朋友》这首歌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吧!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课前准备:
准备钟表教具、钟表模型演示器,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中的情景图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兴趣,使课堂直观、形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亲手来拨一拨、玩一玩,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过程,构建学生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深情地讲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天放学,天下着雨,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校门口,看着同学们渐渐远去了,可老师的心还是七上八下,于是就发生了下面插图中的一幕幕。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这幅图画。
2、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2)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3)小青是什么时间到家的?(4)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3、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出来: 小力是几时到家的?
4、引出课题(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学会认识钟表),师板书:认识钟表。
(说明: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3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自己解决,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所时是5时。
3、“小博士”告诉你的话:钟面上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师用多媒体出示小博士的话)。
4、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组讨论交流)(1)小云是5时半到家的。(2)小云是6时半到家的。
5、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手中的模型解决问题。
6、师小结:因为时针还不到6所以是5时半。
7、小青和小林分别是几时到家的呢?(指名学生说,有的学生说出准确时间,师要给予肯定)并告诉他们快到5时和“5时刚过”。
8、比较5时刚过和快到5时。
这一层次当中,学生经历了认识钟表的过程。通过区别“5时刚过”和“快到5时”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构建时间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比较,使知识升华。
1、谁最先到家的?
2、“拨一拨”游戏(一个同学拨,另一个同学认一认,“进而比较谁先到家?”)(说明:通过比较时间早晚,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今天奶奶过生日的插图”。
2、学生根据插图,独立解决问题。
3、升华到尊敬老人的教育(说明:这一情境无声地给学生进行了尊敬老人的美德教育,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五、谈收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钟表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大,它是掌握时间必不可少的工具,回家以后,2 / 3
同学们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毛笔、墨汁、宣纸等书法用工具。
2、初步学习握毛笔,掌握基本的握毛笔的姿势。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1、毛笔、墨汁、纸张
2、幼儿书法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
1、介绍书法用工具:毛笔、墨汁、宣纸
2、介绍由来。
3、出示幼儿书法作品观赏。
4、老师示范用以上工具书写,激发幼儿书法学习的兴趣。
5、练习握毛笔。
(1)故事法:写字执笔的五个手指,就是五个用力推车上山的好兄弟,"来;自.屈;老师;教.案;有推车的,有拉车的,还有扶住东西不往下掉的,最小的弟弟则是在一旁鼓劲加油的,五个人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写好字,必须要让五个手指密切配合才行。
(2)游戏法:小手是交通警,指挥正确了,毛笔才能听从你的指挥,我们来学做小民警:右臂弯曲于胸前,成小民警状,然后将毛笔当作指挥棒(竖着)交给小民警,让孩子用食指、中指、大拇指轻轻握笔并运笔。
(3)儿歌法:笔竿要直;笔要捏紧;掌要竖起;手心要空;笔竿照鼻。
6、利用毛笔涂鸦,激发兴趣。
7、介绍如何收拾整理工具,帮助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认识书法工具,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认识书法作品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书法工具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计算工具的认识》参考教案】推荐阅读:
认识计算器教案11-10
神奇的小工具大班教案07-17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12-17
交通工具教案06-28
使用绘图工具教案07-09
借助工具观察教案09-12
使用工具科学教案10-21
高一新教材教案:信用工具和外汇07-26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认识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