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共8篇)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1

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近年来教育业务部门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一种广泛而普及的形式,它有特定的内容、方法和任务。但是多数学校校本教研中存在很多不足:

一、农村校本教研要真正取得成效,除了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外,最能发挥引领作用的专家应该是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可县教研室又普遍存在人力配置不足的问题。加之县教研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是应对各种行政事务,因此难以深入基层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如果要向师范院校聘请专家到校指导,不要说仅有三、五人到十多人的学校办不到,就是把一个乡(镇)的小学教师集中起来,一年请一次专家来指导也存在困难。

二、教师能力结构的制约和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够,校本教研工作开展难。

不足而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虽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兴趣浓厚,而且蠢蠢欲动但能力有限。实话实说,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举步维艰,实际工作开展实为遮遮掩掩效果极差。

三、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缺乏现代意识。

目前农村学校能正常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为数不多,而即使开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往往也只是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或搞好一次活动,不能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对关系全校实际的教学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不敢或不力研究。更缺乏整体研究和全局把握,缺乏校本教研的深度和实质性,不能体现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不能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关系,校本教研工作不但未能促进其它工作的开展,有时反而还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有些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缺乏现代信息意识。致使对国内外重大的教研信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及时地采集和利用,校本教研与教改相结合也成空话。

四、各级教研专门机构未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致使教研机构中教研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学科不配套,多数教研员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因而工作起来总是畏手畏脚。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能力和精力深入学校与教师交流和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而教研机构特别是基层教研室大多仍是“杂货部门”,要做的事太多太繁本末混杂,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失去了专业性。而上级教研部门在拟定工作计划时也有意无意地把“校本教研阵地在基层”的这一主要板块进行“缩水”,而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年会)不外是收收评审费搞搞论文评选,根本未能深入教学一线做实质性的教研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难看到校本教研的“活力”,也因之而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校本教研工作不能名副其实,很难有实质性效果。

五、认识不足

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形式及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仅限于“名词”上的了解。虽然嘴上讲着要认真抓好校本教研.实际上“校本教研”从哪里人手、怎么推进、如何评价等还是一片处女地。因此,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实际上是有名而无实。

六、质量不高 由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的投入总期盼着快出成绩、出好成绩.而这成绩的典型标志就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考上好学校。于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学校声誉、领导实绩的“标杆”,进而成了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的“标杆”。教师生存的好坏几乎都寄托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在这样的境遇下,可以说教师们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已经不易,再要他们把精力投入到校本教研工作中,真的很难。因此,校本教研质量不高。

七、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小学校本研修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组织教师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但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借口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能力薄弱,专家匮乏而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各项活动尽管也开展了,教师消极应对,仅有活动的形式,没有活动的实效。

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条件较差

城市教育手段普遍进入了现代化层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帮互学,做到资源共享,为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五大”困难:一是没有图书室、资料室,不少教师的学习基本上是盲区;二是没有集体办公地点,集体活动难于开展;三是没有电脑或有少得可怜的几台电脑也上不了网,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四是农村小学点多面广,教师分散,不少教师一人承担一个班所有学科教学工作或两三个教师在一个校点的现象十分突出,组织集体教研难度大,团队优势难以彰显;五是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等等。

二、理解不透

缺乏对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来看,首先是多数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习惯,因此提不出有价值的、需要同伴帮助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群体不同成员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戒备心理和封闭意识,缺乏借用群体的智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促进共同成长的意识;再次是农村小学点多面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科研人员的指导难以惠及大多数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为此,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基本上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的“自由散打”,根本谈不上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显著性、评价的科学性等。

三、发展意识不强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2

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教研实践, 笔者也意识到农村联片教研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逐步改进和不断完善。

一、农村中小学联片教研存在的问题

第一, 思想认识不统一, 组织协调难度大

联片教研是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 这种联合体有时又呈现一种松散型状态, 常常出现认识上的不一致, 多个学校的组织协调效率比单个学校的要低得多。比如在活动的规模、参加的人数以及活动形式上, 有时意见就不统一。各校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也不能及时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兄弟学校教师的帮助。

第二, 缺乏专业引领, 活动形式单一

联片教研活动自开展以来, 虽说有时也曾得到市区教研室专职教研员的指导支持, 但由于市区专职教研员数量有限, 从整体来说, 教研活动仍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与引领。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的教研素质过低, 又欠缺自我培养意识。另外联片教研的活动形式还仅限于教师的上课、说课、评课, 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

第三, 活动的参与面很小

由于农村教师本身的工作量较大, 教学任务繁重, 加之对外校来参加活动的领导老师的生活接待等问题, 有些片区每次活动各校只是派一位带队领导和少数几个任课教师参加。使得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极为狭窄, 影响范围很有限。

第四, 活动时间短, 不能充分展开

联片教研的时间不够, 研究进度太慢。由于一般大多是每隔两三周甚至一两个月才进行一次校际间的联片活动, 每次涉及的问题又有限, 使得研究不能向深层次展开, 需要有更多的、专门的研究时间开展研究和培训工作。

第五, 研究经费难以保障

联片教研活动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由于教研人员或教师需要流动交流, 交通用车、生活安排以及资料印刷费用的短缺问题, 迫使教研活动不能常态化、全员化。

二、为促进联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应解决的问题

第一, 建立联片教研的统一组织机构

根据联片教研开展的情况, 片区学校应统一思想, 必须突出各校校长在联片教研组织机构中的重要作用。各校本着平等、协作、互助的关系和共同发展提高的目标, 自主形成联片教研的各级组织机构。

校长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对此项工作理应高度重视。片区教研领导小组由各学校校长组成, 它的职责主要是确定联片教研的年度工作方向, 活动计划, 指导具体工作, 做好对外联系, 同时还应做好人员的配置和必要的资金扶持。要定期召开各校校长联席会议, 研究具体问题, 指导重点工作。

由各校教导主任以及教科研处主任集体参与的协作小组要做好协调组织工作。讨论制订工作计划, 了解、掌握和梳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情况和意见, 负责及时向各学校校长汇报工作。

要千方百计扭转各校教师在教研中各自为政和孤立无援的局面, 成立由各校一线教师组成的分学校、分年级、分学科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组要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活动。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可以在两三周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一次联片大教研活动, 集中解决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 强化联片教研组织制度建设

联片教研各校可以讨论建立统一的校本教研制度, 这是校本教研能在各学校有效进行的制度保证。为此, 各校必须从整体上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研究各项制度。这方面制度的制定尚不完善的, 应结合校情在借鉴其他学校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健全相关制度。

第三, 以中心校为辐射点, 以网络为平台, 集体协作备课, 相互交流经验, 做到资源共享

农村学校的联合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主要目的应发挥农村中心学校的作用, 推出片区榜样, 使农村中心学校带动周围薄弱学校, 以缓解农村联片教研中专业引领缺乏的现状, 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同时, 为了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研讨模版, 各校可将学科骨干教师的备课教案传上网络。各成员学校应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写好授课教案、设计好练习等, 并通过网络上传教研平台, 以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第四,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教研策略

联片教研也要打破“闭门做研”的局面。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教研模式, 一方面把区域内其他片区知名教师“请进来”, 请他们来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 为本片区的教师提供更多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造条件, 支持本片区教师“走出去”。将它校、别人的办学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回来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学生及教材的能力。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策略, 可以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及教法,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也拓宽和加强了兄弟片区的教研渠道, 做到了共享资源, 共同提高。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3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研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55-01

2006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我国有近80%的学校在农村,超过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因此抓好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农村学校体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校本教研质量,加快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推进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研组是学科教师群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元,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着课程的实施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具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一、造成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现状的原因

1.学校对体育教研组建设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至今依然是当前农村学校最终的追求目标,体育课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因此始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领导不参与制定教研组计划,不参与教研组活动,造成管理脱节,缺少必要的监督,使得教研组活动走形式,缺乏实效。

2.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目前农村学校里的体育教师很多还是中专学历、非体育专业的教师组成,甚至有很多学校还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教师对再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安于现状,缺乏参加自学、函授、培训等提高学历水平,提高能力水平的继续教育,使得这一群体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偏低,这样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就变得更加的困难。

3.培训方式和内容不科学。当前的各种培训,常常流于形式,纯理论的培训多,操作实践层面培训少,这些不适合农村学校,农村学校迫切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专业性指导。由于学校领导的观念、经费等原因,体育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人员少,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涵。

4.考评手段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教研组考评往往注重一些表面现象,注重检查教研组台账资料和出勤情况,忽略了对教研组研究氛围、活动成效、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注。

二、今后的发展对策

1.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研组建设。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参加体育教研组的活动,经常去听课评课,加强监督;要给教师在进修、培训、理论学习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上级教研部门—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网络,使教研活动与教研管理系统化、具体化、规范化。

2.注重农村学校体育校本教材开发和利用。根据本校传统项目、场地、师资等具体情况,确定本校的校本课程。项目内容有本校的传统项目,也有休闲时代性的,或者是民族民间传统项目。

3.深入开展校本教研。要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抓内容,加强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抓舆论,形成校本教研观念氛围与活动氛围;抓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4.创新培训方式与内容。改变以往城乡无区别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农村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如可以聘请本区范围内的部分优秀教师定期下乡培训,他们带去的会是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性指导,而不是高深的纯理论,这种不花钱受益者多的培训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教研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推荐读书目录、印发学习材料等方法,为农村体育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建立学习机制。

5.构建农村学校区域性网络教研组。构建农村学校区域BLOG社群,形成一个“虚拟”的教研组,平时让教师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每周有组长牵头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教研活动,上级教研部门应提供一些专题研究并做好监督。

6.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形成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如制订《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要求执行细则》、《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工作条例》、《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考核制度》、《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书面汇报制度》、《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规范教研组建设。

综上所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研究是有效解决农村学校课改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加快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将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日]尾关周二著,卞崇道等译.共生的理想[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4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凉州区金塔乡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45人,在校学生425人。近年来,学校狠抓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在2009年、2010年全区中考工作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二、管理主要做法:

1、狠抓德育工作,认真落实德育常规。

2、精细教学常规管理,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一是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各细节,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二是通过检测等手段引导老师重视教学质量。三是实施奖惩措施,奖优罚劣,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

3、扎实开展了安全工作。学校抓安全管理的队伍配套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方案、制度齐全,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学校安全工作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4、后勤工作不断创新,努力为广大师生服务。

5、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师德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岗位设置方案,使全体教职工在正确荣誉感、责任感,正确的成绩观的引领下不断前进。

三、主要存在问题:

1、教职工学习理论不够深入。

2、领导工作方法单一,不经常深入群众。

3、学校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4、借鉴外面学习生搬硬套。

5、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结构不合理成绩有所下降。

四、整改措施:

1、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为了让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人人职责明确,时时规范管理。校长主抓校务管理、安全管理,教导处主抓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档案管理,校团委主抓学生管理、校园管理,教研组主抓科研管理,总务处主抓后勤管理。各部门突出重点,落实工作职责,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督查,力求实效。

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工作自查活动。进一步明确考核要求,强化检查。学校行政具体分工,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及时改进和推动教育管理工作,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岗位设置方案。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管理的现状,找准问题、差距与不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持用创新的精神研究修订完善本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配套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学校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轨道。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导向,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前进。

金塔中学党支部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5

[摘要]:教学管理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是起到了基础性、核心性的作用的。作为职业教育,由于其教学的目的和特点与一般学历教育不同,更注重实践性和方法性,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更为特殊。当前,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体制机制、组织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更需要加强研究,切实解决。[关键词]:教学管理;体制;问题;加强研究

一.引言

高职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全面加快推进高职教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偏向了重视学历教育,对全日制本科教育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一直比对职业教育更多。但是,随着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学历教育与职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人们不得不反思教育思路和理念的偏差,进而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本文正是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出发,对如何推进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以教学管理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化水平不高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普遍倚重于垂直管理为主的行政教学管理体制,强调行政职能作用,强调行政计划性,对来自基层一线的教学管理反馈重视不够,决策缺乏必要的民主性、公开性、透明性和科学性。一是民主管理意识不够自觉。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民主管理的主动意识,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甚至认为民主管理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引来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推进教学民主管理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中高层管理者与基层一线教师互动不够。一些院校管理者习惯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在院校升级创建、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材开发等方面,基本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的,制定重大教学活动政策文件,缺乏必要的征求意见环节、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三是决策政策的执行,对基层一线的教师宣传发动不够,不重视对基层一线实施意见、实施效果、实施评价的反馈和收集,对实施过程的失误缺乏纠错机制,对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转化运用力度不够。

(二)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不够 教学管理队伍是一座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地直接决定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但是,实际教学管理中,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对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一些院校认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关键在教学,核心在教师,根本在投入,对属于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非常轻,学校普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教材、课程、教学研究工作领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职院校领导层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存在某种偏见,认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过于重视,对院校的发展是一种负担甚至阻碍,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给整个院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导向作用。所以,一些院校为了节省管理成本,往往采取缩减教学管理队伍,通过大量的兼职,即教学与管理一肩挑的方式,将大量本应专职专岗的管理职位变成一人兼职而为。此外,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分析,教学管理队伍的经济待遇普遍比教师低,在评优评先、政务晋升、提拔重用等方面,院校往往优先考虑教师。

(三)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双向互动不够、双向误解、双向不认可不信任的结果。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处于教学行政管理岗位,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官本位”思想,对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理念理解不够、贯彻不够,难以身体力行地深入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中间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甚至对本应服务师生的事项采取“吃拿卡要”的方式,有意甚至障碍和关卡,极大地损害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形象和威信。另一方面,教师往往认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不如自己、素质不如自己,对他们身处管理岗位有不服、不满、抵触情绪,而在内心也有某种程度的“看不起”心理,尤其是一些教师在办理事项时受到教学管理人员不好的服务的时,更容易对教学管理人员产生厌恶的情绪。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在平时的交流沟通时,没有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这是造成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民主化水平

高职院校要切实从过去的依靠计划组追、行政命令管理院校教育教学中解放出来,加快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思路和制度的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民主教学管理、重大决策集中民主进行、重大校务信息全程等领域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要细化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管理职能和责任进行逐级分解,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责任落实体系,将教学管理民主化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高效落实来实现,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综合效益,推动高职院校整个教学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二)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育工作 一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要在教师队伍教育培养和教学管理队伍的教育培养之间选择最佳平衡点,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养投入力度,也要高度重视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工作。当前,尤其要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对待,在进修培训、外出考察、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等方面,要多向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工作岗位艰苦的人员和岗位倾斜。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要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院校财政预算,在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培养等方面,分批分期分岗位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将教学管理的最新理论、前沿问题、先进经验等第一时间为广大教学管理人员掌握。三是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创新能力建设。要善于打破条条框框,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进行大胆的革新,并通过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广教学管理人员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营造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

(三)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的互动交流

一方面,院校领导层在制定重大决策政策时,要注重听取和采纳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并在决策实施过程,要实时跟进决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注重师生对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从而让每一项政策都能够在全校上下高效贯彻落实,抓出成效。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当好广大师生的“服务员”,为他们提供周到、细致、全面的服务,让他们在教学一线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同时,教学管理人员与广大师生也要互相加强沟通交流,尤其在岗位锻炼方面,可以建立管理岗位与教学岗位互相挂职锻炼,让优秀的管理人才成为优秀的教学人才,让优秀的教学人才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把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一予以妥善化解。当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的不够的,这需要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协力合作。

参考文献: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6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针对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 德育 误区 对策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策,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

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谈一谈解决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用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

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四)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

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良的校风中要力求“三风”并重。一是严抓干风。抓干风主要是抓各级管理干部,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干部以身作则,做老师和学生的表率,使学生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实抓教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恒抓学风。要坚持不断地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减免优秀学生就读费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心及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五)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七)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

一、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三、四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八)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教育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九)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感恩教育。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暧,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事实说明,我们不要责备学生缺乏感恩,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教”成不懂得感恩的一代。

(十)适度提出行动要求,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相对较差,他们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但他们又很朴实,经常是自己违犯了纪律,主观上却还没有意识到,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德育工作中,过高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做不到而失去进取的勇气,而过低的要求则达不到引导学生进步的目的。因此,德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适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需要激励,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道德思想的不断强化。

(十一)为学生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国有一支令世界吃惊的网络文化参与大军,据统计,在13亿人口中,有1.38亿网民。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混乱。比如,一些媒体在大量报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妖魔化的倾向,似乎互联网就是海洛因。这种误导造成许多家庭禁止孩子上网,甚至让父母产生了网络恐慌。然而,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能否有效地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能否有效地学习。应该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为此,学校应购置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校上网,并由老师值班指导。明示上网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有组织有纪律的网络环境中,就能使学睁开眼睛生自信友善,学生既善于自我管理又有责任感,而且具备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以自身的免疫力,主动规避网络风险。网络不但不会伤害他们,而且会让他们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新成果。

(十二)构建师生平等高效对话交流机制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集。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教师真正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从而从认识上取得一致,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因此,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随时代的发展

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7

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传统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许多切实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一 )重视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职责明确。长期以来 ,学校十分注重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德育会议,专题研究德育工作,建立切合我校实际的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落实、职责明确、措施具体,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 )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以政教处为德育专职科室,以班主任为骨干,以政治课教师、团队干部为主力,形成了较为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全体教职工密切协作,校内外紧密配合。

(三 )丰富德育载体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三是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五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

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 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三是在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格上师生平等相处。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四是各班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五是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不重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德育工作好局面。

三、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一 ) 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中学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这个重点,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教育方法,扎扎实实取得效果。

(二 )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学校德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但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及时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三 )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创新是中小学德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学校德育无论是内容、方法,还是手段都需要不断开拓创新, 不能一成不变, 停留在一个水平。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融入时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时代特征,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注重调研,特别是对于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办法,这就是创新。有了这样的创新,德育工作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四 )德育教育必须倡导奉献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环境、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者的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是关键因素。

总之, 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学校德育工作本身也需要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发展。我们要以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不倦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新方法,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班级德育工作新路子,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对保证人才培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 篇8

中职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原始材料,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记录,还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同情况记录。所以,对于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摆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道难题,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学生毕业最重要凭证就是学生档案,对学生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加强档案管理、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

一、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档案是一部活的资料,他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原始的基础资料,还能起到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作用。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档案的严格管理,有得学校对日常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档案中高价值的信息进行了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创新,对教学方法形式进行革新,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意识淡薄。学校档案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分支,但是,中职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和其它管理的工作,对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档案工作同其它工作一起提到议事日程,在档案管理各科室中没有配备专职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没有将档案管理与学校其他科室的考核业绩挂钩,没有进行有关档案的制度建设,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领导重视,管理体制明显不完善。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識不够,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好资料的事务性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查阅就行了。对《档案法》学习不够,对档案法规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更无责任意识。

管理力量薄弱、档案的收集整理不规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人员配备上更是如此。从事学校档案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材料的收集、整理等业务不了解。档案材料的收集中间就会出现许多漏洞,管理力量薄弱成了现实。目前中职学校档案一般由各科室向综合档案室移交进行统一管理,由于各科室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加上现在学校各项检查评估都需要档案,学校缺乏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导致档案的收集整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材料缺失等现象。

学校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备。中职学校硬件设备还很差,有限的资金大多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校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投入很少,对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不够,特别是有的学校档案多,档案库房狭窄,潮湿,“八防”设备配备不全,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整洁及完整。

学校档案的查阅、借阅等利用环节功能不完备。案收集不及时,整理、服务环节跟不上等,导致学校档案入档材料不全,无人查阅,也无法查阅、借阅,不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档案开发利用不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档案工作的初级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充当的是保管员的角色,对编研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管理人员只重视每年的大事记、机构改革、干部任免、党员登记等资料的编写。有的在信息开发的编研工作上存在认识误区,编研资料质量差,利用价值小。

三、解决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办法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认真学习《档案法》,深人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档案就是资源”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配备合理的硬件设施,利用专员管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必须做到业务精通,在此基础上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好的政治素养的同志来负责。其次,硬件设施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配备八防设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加强档案查借阅制度,合理利用学校档案。通过向全体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来提高教职工作

档案意识,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积极配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证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发利用。

做好中职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档案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确保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让学校的档案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服务,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有关安全管理建议书下一篇: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